信息化校园项目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需求分析
11
第一节
现状分析
11
一、项目概况
11
二、项目建设背景
11
三、目前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第二节 本期需求
14
一、总体目标
15
二、具体建设目标
15
第三节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19
一、指导思想
19
二、设计原则
19
第四节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及原则
22
一、建设策略
22
二、建设原则
24
第二章
项目组织、人员安排
27
第一节
本项目组织架构与职责
27
一、建立工程领导小组
27
二、项目经理
30
三、系统架构组
32
四、业务分析组
34
五、应用开发组
36
六、系统测试组
36
七、系统平台组
36
八、质量保证组
39
九、实施维护组
41
十、售后服务组
41
十一、建立联合项目开发组
41
十二、公司级服务支撑平台
42
第二节
项目人员
43
第三章 信息化系统设计方案
46
第一节 软件支撑平台设计方案
46
一、信息门户系统
46
二、建设目标
48
三、门户特点
48
四、软件选型
51
五、建设内容
73
第二节 数据交换集成平台
82
一、数据交换平台规划
83
二、
ETL
85
三、数据服务接口
90
四、数据导入导出
92
五、数据源适配器
93
六、数据同步工具
93
七、基于语义的全局数据视图
98
第三节 身份认证平台
98
一、总体架构
99
二、认证数据存储
100
三、认证流程
103
四、认证方式
106
五、统一用户及权限管理
114
第四节 共享数据库平台
128
一、ICDC介绍
128
二、
业务架构
139
三、技术架构
141
四、信息标准建设
145
五、资源数据内容建设
161
六、共享数据库构建
202
第五节 业务应用开发平台
224
一、UniEAP开发平台
224
二、自定义查询平台
239
三、自定义报表
242
第六节 业务应用系统
252
一、学生综合管理及服务
252
二、教职工综合管理及服务
260
三、资产综合管理及服务
342
第七节
数据中心硬件系统
371
一、方案设计
371
二、产品介绍
382
第八节
校园一卡通系统
403
一、项目分析
403
二、设计方案优势特点
407
三、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14
四、一卡通系统业务功能设计
442
五、集成系统对接方案
489
第四章
项目实施计划
500
第一节
实施开发计划
500
一、总体思路
500
二、实施开发计划
500
第
二
节
异常计划
505
一、风险管理
505
二、风险管理样本表
506
第三节
系统风险分析
507
一、需求阶段
508
二、设计阶段
509
三、编码阶段
511
四、测试阶段
512
五、实施阶段
513
六、全过程
514
第四节
项目控制
515
一、管理控制
515
二、交付控制
516
三、缺陷管理
517
四、质量保证管理(QA)
521
五、文档管理
531
第五节
系统测试
537
一、测试任务与步骤
537
二、影响验收的其他因素
544
三、工程系统集成测试
546
第六节
系统验收
550
一、递交成果的签署
550
二、递交成果的拒绝
551
三、软件系统的验收
551
第七节
实施过程协调方案
553
一、协调人员工作的重要性
553
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措施
554
第五章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557
第一节
安全风险分析
557
一、物理层安全风险
557
二、网络层安全风险
557
三、系统层安全风险
558
四、应用层安全风险
559
五、管理层安全风险
559
第二节
系统安全体系
559
一、安全服务维
560
二、协议层次维
561
三、系统单元层
561
第三节
网络系统安全
561
一、网络安全概述
561
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563
三、虚拟局域网和访问控制(VLAN/ACL)
567
四、防火墙部署
569
五、入侵检测
570
第四节
主机系统安全
571
一、操作系统安全
571
二、审计与留痕技术
571
三、系统状态检查
572
四、网络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的实现
572
五、用户信息
572
第五节
数据库安全保障
573
第六节
机房环境安全
573
一、机房安全分类
573
二、场地的选择
575
三、结构防火
575
四、机房内部装修
576
五、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
576
六、其他防护和安全管理
577
第六章
运维管理体系建议
579
第一节
组织保障
579
一、校园CIO
579
二、专门的信息化机构
579
三、业务处室信息员
580
四、专业、稳定的开发人员
580
第二节
制度保障
580
第三节
实施保障
581
第四节
运行管理保障
581
一、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
582
二、记录维护日志
582
三、定期工作讨论
583
四、监督制度的完善
583
第七章
培训计划
584
第一节
培训目的
584
第二节
培训对象
585
第三节
培训计划
585
一、软件支撑平台培训计划
585
二、学生综合管理与服务培训计划
587
三、教职工综合管理及服务培训计划
590
四、资产综合管理及服务培训计划
594
五、综合业务管理及服务培训计划
597
第八章
售后服务计划
600
第一节
企业对技术服务的理解
600
第二节
企业技术服务体系
601
一、企业集团客户服务ISO9000质量文件
601
二、企业四级服务体系
603
第三节
售后服务方式分类
605
一、软件自身缺陷维护服务
606
二、现场维护服务
606
三、远程诊断服务
606
四、其它支持手段
606
五、需求变更后的技术服务
607
六、数据处理服务
607
七、应急事件的服务
607
八、版本升级服务
608
九、定期回访服务
609
十、客户满意度调查
609
十一、免费客户服务热线
609
十二、长期的技术支持与合作
610
第四节
技术服务流程
611
一、免费技术服务时间
611
二、技术服务申请程序
611
三、技术服务过程
612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
明
一、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需求分析”,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组织人员安排”,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要求“信息化系统设计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实施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要求“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要求“运维管理体系建议”,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要求“培训计划”,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要求“售后服务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八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需求分析
第一节
现状分析
一、项目概况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编写。)
二、项目建设背景
大学“信息化校园”系统整体建设采取银校合作的建设模式,以现有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系统为基础,进行改造、新建、完善、整合、共享,将新建系统和现有部分系统整体统一规划建设;按建设信息化大学的理念,从学校全局出发,消除部门本位主义和条块分割现象,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组织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及系统由学校统一建设;业务应用系统由学校统一数据标准、组织评审,按照学校统一的整体规划,以各业务职能部门为主,以信息管理中心为技术指导,根据应用需求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展开建设。
大学“信息化校园”系统整体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对于学校构建高度信息化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环境,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信息化校园”系统整体建设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需求为导向,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以数据共享与交换为突破口,以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为目的,进行“信息化大
学
”建设。
(一)
立足校情
充分利用已有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软硬件以及其他数字资源等信息化资源及人才资源。
(二)
纵观全局
开展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的创新,避免部门本位主义。从学校全局出发,搞好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与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
统一规划
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符合学校“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研究型大学的水平,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水平的稳步提高奠定基础。
(四)
科学实施
以需求为导向、数据共享与交换为突破口,实用性和前瞻性兼顾,分子项、分缓急、分步骤实施和快速推进,并监控项目的有效实施。
(五)
科学管理
不光要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网络设施、基础软硬件平台以及各种业务应用系统,而且要逐步建立整套完善的信息化校园运营体系,制定统一、开放的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培养信息化建设、运维与管理的专业队伍。
三、目前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已将重点转移到以应用为主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来,学校逐步加强教学资源系统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这些应用系统包括党务系统、邮件系统、图书借阅系统、招生就业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求索学堂、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卡系统平台等,这些系统的应用,改善了师生的教学、工作和学习环境,促进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信息服务方面,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已建立网站几十个,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与国内外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与平台。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1.
现有应用系统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由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利用网络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现有网上教学、管理服务的功能需要完善、拓展和性能提升。
2.
现有的应用系统覆盖面低,各应用系统基本是相互独立运行。
3.
现有的应用系统数据分散存储,同一数据编码标准不统一,不能互通互用。一方面存在同一数据重复存储的现象;另一方面,分散的数据无法提供全校的综合信息报表和数据综合分析。
4
.
众多的系统需要用户记忆多个的用户名、密码和访问地址,不停的在不同系统间切换工作难以保证系统安全和管理
。
5
.
权限分配缺乏科学化的规划和管理,权限分配复杂、方式和操作不统一,不能灵活对应学校特殊业务的突发情况
。
6
.
打电话到其他部门索要各种需要的数据,重复的录入基础信息
。
7
.
学校的数据存储零散,不能有效的管理和安全控制
8
.
学校的数据资产积累存在各种问题,不能得到方便快捷的历史数据服务
。
9
.
学校的数据利用不充分,数据产生后缺乏对业务优化的指导作用
。
第二节 本期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实现从分散应用向集中应用转化,从固定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化,从部门级应用向校级应用转化,从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转化的目标。使大学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进入新的应用阶段,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根据对学校招标文件的理解,本项目为”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包括软件支持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学生综合管理与服务、教职工综合管理与服务、资产综合管理与服务、综合业务综合管理与服务等)建设、校园卡系统建设、数据中心机应用服务硬件支持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安全体系及校园卡系统计算机设备建设、基础软件系统建设。建成后能够实现如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将以学校建设规划为指导,为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提供数字化环境和服务平台。到
20XX
年,建成高效、先进、灵活、安全、可靠地数字化运营环境,成为学校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重要体现;建成权威可信的数据中心和丰富多样的资源中心,构建灵活规范的业务应用服务体系,产生统一开放的数据标准及管理工具,形成快速服务与响应机制,具体有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的大型公共计算平台和数字化服务体系;各校区实现数字化统一管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娱乐等全面信息化,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成为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的信息化校园。
二、具体建设目标
(一)
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1.
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
基于大学数据中心,建成面向全校师生的信息门户、共享基础公共数据库、数据交换集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为各种业务应用及服务提供展示平台和数据查询使全校各种数据及统计结果具有标准和唯一性。
2.
信息化校园管理中心建设。
通过对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财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的建设和整合,能够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满足全校的学生、教职工、管理人员等不同用户的网络化管理需求,并提供相应准确的多种业务数据查询、分析、统计和多业务系统联动服务。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使办公管理流程上网,简化、优化办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实现真正意义的办公自动化。通过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服务教学为目的,通过新的办公流程管理和财务管理手段,实现先进的、高效的、统一的和可靠地校园崭新管理模式。
3.
信息化校园资源中心建设。
建设服务于教学的精品课程VOD视频点播流媒体服务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和电子公告平台系统、网络社区服务平台。教学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自学、复习、完成作业、考试、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开展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深度和广度;同时为实现学生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随着远程VOD教学视频点播系统的使用,教学资源的存储及建设也启动起来,初步实现网络辅助教学功能。此外,学校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追求的目标是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效率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发展战略不仅需要信息支持和信息服务,同时更需要基于信息的科学决策支持。
4.
信息化校园服务中心建设。
以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职工服务为主线,进行校园卡管理系统的建设,建设迎新系统、离校系统、就业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图书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同时,在现有应用系统基础上,建设网站管理系统、科研系统、国资系统。以校园卡来带动相关系统的建设和整合,实现学生新生报到注册、毕业离校手续办理,以及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用餐、校内商户消费管理、水电消费管理、图书借阅、机房上机管理、洗浴、医疗、上课考勤、会议签到、校车管理、车辆管理、毕业离校手续办理等功能,使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不仅极大地方便教职工的生活服务,也降低了管理工作难度,该系统为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一条主线,体现出软件集中管理的价值和优势。
5.
大学数据中心(DC)建设。
建设满足我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的数据中心,为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应用服务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的硬件架构、软件平台及技术支持;制定相关的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江安校区建设DC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
(二)
校园卡平台建设
大学校园卡系统以校园网为基础,以智能卡片为载体,具有金融消费、身份认证、学生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信息系统。计划实现统一运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技术保障队伍,使校园卡平台成为大学信息化校园重要的管理和应用平台。
国内很多高校由于前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校各部门从各角度出发建设适合自己需求的一卡通系统,形成多卡并存的局面,在食堂、图书馆、财务工资、后勤、科研经费、门禁/通道等众多领域存在着自成体系的卡片应用系统,甚至不同食堂的卡也不同,相互不衔接、不共享,工作证、学生证、图书证、医疗证等证件名目繁多,管理混乱,资源浪费严重,也给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我校早期的食堂饭卡建设基本上是以餐饮消费服务为核心的,随着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信息应用系统投入使用,校园卡需要承担更多的身份识别和信息服务功能。拓展校园卡系统的管理应用功能,如网络缴费、消费查询、消费数据统计、消费数据挖掘,通过信息化校园平台的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基础共享公共数据库,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来提高学校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运营管理体系。
提高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相关数据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劳动强度时校园卡平台建设的重要使命。
(三)
信息化校园支撑条件建设
1.
探索信息化校园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创新,采用项目负责制进行信息化校园的建设;
2.
完善信息化校园的各种标准建设,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实现校园网的安全和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
4.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实现校园软件正版化;
5.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校园管理和建设人才队伍。
在考虑到学校基本的业务需求同时,还包括对系统的安全性、性能、稳定性、系统实施进度等综合要求。我们将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需求目标及建设原则要求,对本期项目进行合理设计。
第三节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一、指导思想
大学的数字化校园设计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灵活可扩展的这一基本原则。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对现有用户及关键业务的有效支撑作为项目的基本思想和目标。
二、设计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项目的规划及执行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在组织管理维、技术发展维度及业务发展维度等方面坚持如下原则:
(一)
实用性、人本性、创新性相结合
建设目标及过程,首先要符合实用性这一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全校师生、校友及决策管理者。通过建立个性化用户环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及信息,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为校园用户提供更加实用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内容。
(二)
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是为学校建立一套管理先进、技术领先、数据集中共享模式的现代化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把学校相关的信息化服务系统、管理过程纳入计算机服务管理之内,规范数据和业务流程,加强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因此,我们的设计方案从如何实际、有效地完善对师生日常科研、教学的服务;如何有效支撑学校目标管理;如何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围绕着这一目标将信息化工作进行逐步、全面性设计与规划。
(三)
满足教学、科研、办公、管理以及生活数字需求
数字化校园工程的目标是以提供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为主体目标的这一根本。学校的主体用户人群就是广大的师生,需求上应充分地考虑如何让师生、校友、管理者得到更多的便利服务、激发应用兴趣、便于接受使用的原则。这样可使整体工程推动起来更为顺畅,变被动为主动。
(四)
教学、科研、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1.
服务目标的核心体现在:数字化校园应用要为用户带来便利和透明管理;
2.
为师生提供所必需的信息及服务内容;
3.
通过信息化手段,尽可能控制与减少学校在协同办公、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方面的内部资金损耗。
在进一步降低学校信息化投资成本的同时,不断量化学校服务目标、服务项目及合理的支撑成本这一解决方案。为全校用户提供教学、科研、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五)
确立建设思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着承接历史、照顾现状、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建议学校将历史问题一脚踢开,重建所有的应用系统。建议学校在服务目标、支撑技术、经费投入、信息化队伍建设、公司合作几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规划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到学校现有的软硬件及软件应用情况,还要关注学校的信息服务目标与服务主体的定位,尝试如何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最合适成本方法去建设与改造,最快速地解决学校当前及未来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实现本期数字化校园的既定建设目标。
(六)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
在关注、评估服务目标和成本过程中,找到工程重点与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全面整体的规划,分步执行。在实施上由易到难,逐步完成开发实现、培训推广及修改完善工作。
(七)
选择合作伙伴最为关键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永不休止的工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领域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文化、娱乐、生活领域的不断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必须要跟得上学校快速发展步伐。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合作伙伴是一个持久的合作对象,既可以与学校共同设想和探讨未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又可以协助学校屏蔽、解决项目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及问题。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选择和培养最优秀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学校长久的合作伙伴,才能携手共同发展。
第四节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及原则
一、建设策略
为了达到大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考虑到“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对学校信息支撑体系建设所需要的延展性要求,我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学及现代系统工程规范进行设计,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IT技术投资,降低研发所需成本,保证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建设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学校有必要制定符合各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根据财力和人力情况,采取分步实施的方针,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不断把学校信息化建设引向深入。
2.
抓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规范建设,如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规范、应用规范、用户规范以及信息化管理规程,积极开展信息化校园评估体系的研究,使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
资源整合是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最迫切和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应当成立学校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监管小组或职能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现有的应用资源、整合服务支撑队伍、整合设备资产。通过信息化监管职能,对学校信息化投入作全面的投资与效益评估,开源节流,保护IT投资,减少资源浪费。解决目前学校内部的信息孤岛和信息不一致问题,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在本期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思想、一流的技术手段,建设成具有大学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并能在全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起到设计先进、创新引领、工程典范的作用。
5.
通过规划学校内部的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信息协同,多维交叉一体化服务支撑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学校各单位、部门内部管理的垂直疆界,避免业务方面的条块分割。实现跨部门的办事流程、人员、数据、内容、应用系统的全面整合,进而提高管理、科研、教学等协同效率。
6.
树立以校园服务为中心的建设理念。为广大师生、校友、学校管理者提供教学、综合管理、文化、生活、娱乐服务功能及业务支撑应用。
7.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节约学校日常管理、办公、教学等方面的协作运营成本。
8.
为广大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科研及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做到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在学校教学、管理、科研中的推广、深化工作。
9.
通过不断推出适应校园用户的服务功能,逐渐完善数字化校园的信息中心职能、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拓展信息化运作机制和应用模式。
二、建设原则
(一)
实用性和可行性
主要技术和产品具有成熟、稳定、实用的特点,并实用性放在首位,便于用户使用、系统管理。
(二)
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设计采用超前思维,先进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并注意思维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的正确性。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先进性与成熟性并重,并考虑到近年来的应用发展特点,我们把先进性放在重要位置。
(三)
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
应用平台是一个开放的且符合业界主流技术标准的系统平台,并使网络的硬件环境,通信环境,软件环境,操作平台之间的相互依赖小。
(四)
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设计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同时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五)
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
为适应应用不断拓展的需要,应用平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具有良好的平滑可扩充性。
(六)
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应用平台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七)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整个应用平台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产品的选择与设计便于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八)
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企业公司将对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项目进行科学的投入产出分析,力求设计反映实际需求,在设计上寻求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第二章
项目组织、人员安排
大学数字化校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将采用大学和企业公司合作开发的方式进行。双方共同组建项目小组,由大学的业务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和企业公司教育事业部的软件工程师组成。
合作开发的模式,将有利于系统的建设,更贴近大学的需求,也使大学通过参与项目的全过程,更加理解系统的设计思想,采用的计算机技术规范、系统的开发方法、技术要点。将来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使大学更主动地把握应用平台软件的使用,对系统的维护升级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与设计。同时通过共建系统的过程,使大学对业务进行规范和优化重组。
第一节
本项目组织架构
与职责
项目组织架构是用来确定在项目中各个人员的权限、职责、责任、报告和沟通方式。它
信息化校园项目方案投标方案(617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