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图像监控系统投标书
目 录
目 录
1
第一章 系统概述
3
第二章 电力系统需求分析
5
一、总体需求
5
二、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5
第三章 系统特色及设计参考标准
8
一、
AnyShow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的系统特色
8
二、
参考标准
10
第四章 系统特色与主要技术手段(见文件3)
12
第五章 系统结构组成与系统组网方式
13
一、系统结构组成
13
1.1 前端变电站数量
13
1.
2. 传输信道选择
14
1.
3. 系统整体组网结构
15
二、系统组网方式
16
2.2 变电站组网设计
17
2.3 监控中心组网设计
18
第六章 系统功能与技术指标(见文件3)
19
第七章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见文件3)
20
第八章 系统典型应用
21
一、系统规模
21
二、信道情况
21
三、监控内容
21
四、系统网络结构
22
五、A变电站(110KV)的配置详述
22
六、B变电站(220KV)的配置详述
24
第九章 系统配置一览表
27
第十章 检验与验收
31
一、工厂检验
31
二、现场试验
31
三、性能验收试验结果的确认
31
四、现场验收
31
五、包装、运输和仓储
32
第十一章、施工建设技术规格和施工要求
33
第十二章 试运行及总验收要求
40
第十三章 技术服务承诺书
41
文件5 其它文件(技术方案)
第一章 系统概述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网络规模在不断扩大,设备日益更新,网络结构也日趋复杂。通过近几年的电力网络改造,目前全国电力通信网的传输网已基本形成以数字微波、光纤干线为主网架,电力线载波并存的混合型网。电力通信已不仅仅为电力调度、自动化、防汛指挥服务,同时还为生产管理、基建、办公自动化提供有利支持,尤其为一些新维护手段的采用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电力通信系统已成为电力生产指挥和管理的重要支柱。
随着电力部门网络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实现无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在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已经提到了电力部门的发展议事日程。
目前,各局都设立了运行管理值班室及调度部门,虽有对各专业的运行归口协调职能,但不能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和指挥处理运行障碍。现在对运行监视通常由各专业运行部门采用打电话来了解和判断处理故障。各种运行管理联系是松散的,再依靠原始的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通信网的发展需要。要跟上网络发展步伐,必须在健全和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力遥视警戒系统。电力遥视警戒系统将变电站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由变电站前端的设备/处理机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管理。电力遥视警戒系统的实施为实现变电站/所的无人值守,从而为推动电力网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我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以图像监控为主、数据监控为辅的
AnyShow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正适应了电力部门“遥视”系统建设的需要。该
系统为采用IP数字视频方式,
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该系统对于设备运行的机械状况及规范管理有着显著作用,同时对
安全防范、环境状况和对付自然灾害等有着
重大意义
,能起到切实提高无人/少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水平。
AnyShow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从1999年开始研制,历经几十位工程师的潜心专研,并经历多个供电局的实际使用,是一个可靠、稳定、性能优异的产品。
第二章 电力系统需求分析
一、总体需求
变电站智能图像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1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护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
.
2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1
.
3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
1
.
4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
二、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2
.
1监控对象
2
.
1
.
1变电站厂区内环境。
2
.
1
.
2主变压器外观及中性点接地刀。
2
.
1
.
3对变电站内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给出特写画面。
2
.
1
.
4对变电站内各主要设备间的监视(包括大门、控制室、继保室、通信室、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低压交流室等)。
2
.
2系统功能
2
.
2
.
1监视和录像功能
利用安装在监视目标区域的摄像机对生产设备和环境进行监控和录像,并将被监视目标的动态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将控制信号发送到设在变电站的监控主机,实现各种控制。
监控中心、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通过业务台或监控主机对变电站监控范围的目标区域中设备或现场进行监视,同时在业务台或监控主机上完成对变电站摄像机的控制(左右、上下、远近景、调焦等),画面切换的控制和录像控制。
监控中心可通过系统的浏览功能查看监控中心或远程变电站的录像或图片。
2
.
2
.
2报警功能
报警类别
:
消防报警、防盗报警、动态检测
系统实现告警录像,同时传送报警信息和相关图像至监控中心,并自动在地理区域图上或相关表格进行提示,显示报警的内容和具体位置。
系统告警时能联动相关设备,如灯光、警笛等。
当发生报警时,能把报警信息发送到指定的移动电话上。
2
.
2
.
3控制功能
被授权的网上任一操作人员能对任一摄像点进行控制,实现对摄像机视角、方位、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进行云台的预置和控制。
应保证控制唯一性,当某个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控制时,其它同级操作人员则不能控制。
2
.
2
.
3技术要求
2
.
2
.
3
.
1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
.
2
.
3
.
2可靠性要求
图像监控系统的采用不应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图像监控系统的局部故障不应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监控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功能。
2
.
2
.
3
.
3可扩充性
图像监控系统的软、硬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图像监控系统的扩容和升级。
为适应将来整个电网系统多级监控需求,图像监控系统应具有灵活的多级组网功能。
2
.
2
.
3
.
4实时性
从告警发生到有人值守的监控中心接到信息的时间≤1秒。
2
.
2
.
3
.
5图像传输带宽
:
E1
信道。
2
.
2
.
3
.
6视频信号制式:
符合国家标准视频制式。
2
.
2
.
3
.
7电源:
不间断电源,以满足实际需求。
2
.
2
.
3
.
8硬件:
抗干扰、抗雷击,能长时间稳定工作。
2
.
2
.
3
.
9软件:操作简单,模块化结构,能应用于
Windows
操作系统。
第三章 系统特色及设计参考标准
一、
AnyShow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的系统特色
1
.
1
系统充分体现了先进性、智能性、高性价比原则。
1
.
2
可扩展性
1
.
2
.
1
为了适宜未来系统扩展的要求,系统在满足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预留足够的接口以便系统扩充之用。系统中控制部件(
软、硬件)
采用
模块式结构
、模组式交换矩阵、内部总线化等技术措施,
可以方便灵活的进行扩充,
充分保证系统在将来的适应性。
1
.
2
.
2
灵活的组网方式,方便被监控变电站的增加。
1
.
2
.
3
几个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作为子系统组成更大的视频监控系统,
可按多级(至少三级)组网的方式,形成大规模的监控网络,高一级监控中心能管理和监控低一级监控中心的运行。
1
.
3
开放性
整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兼容性强,能与现有电力MIS网和其他监控系统(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互融,提供完整的维护业务平台。
1
.
4灵活性
1
.
4
.
1
系统可以很方便进行软件升级,保证用户投资。
1
.
4
.
2
可调节图像质量与带宽占用,系统采用软件编解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帧数、分辨率、图像质量等。
1
.
4
.
3多种图像浏览方式,包括单画面、四画面、九画面、十六画面多种浏览方式。
1
.
4
.
4
系统支持基于浏览器技术的网络浏览功能,可以方便灵活的使用。
1
.
5先进性
采用国际最新的
MPEG
-
4
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图像清晰,画面质量高,占用带宽小,实时性强。
1
.
6实时性
视频延时小于
0.5S
。
1
.
7可靠性
1
.
7
.
1
具有设计独到的视频流量管理功能,保证网络通畅。
1
.
7
.
2
实行操作权限管理,保证统一、规范管理。
1
.
7
.
3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
1
.
7
.
4系统具备防雷和抗强电干扰能力,可适应变电站中强电磁工作环境。
1
.
7
.
5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100000
小时。
1
.
8完善性
1
.
8
.
1具有强大的数据和告警的采控和处理功能。
当发生报警时,能把报警信息以短消息形式发送到指定移动电话上。
与数据监控系统的无缝结合,实现告警时灯光、警笛联动并录像。
1
.
8
.
2功能完善的录像管理体系。系统可选用手动、告警、定时录像三种录像方式;提供指定周期的滚动删除功能,有效防止存储空间耗尽。
1
.
8
.
3系统具备完善的控制功能:
系统设权限管理,对不同级别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权限,有效防止越权操作。
被授权的网上任一操作人员可对任一摄像点进行控制,实现对摄像机视角、方位、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进行云台的预置和控制。
1
.
8
.
4有专为电力系统监控设计的红外测温和门禁管理功能接口。
1
.
9良好的硬件平台:
系统硬件平台为机架式设计,实现高度一体化、高度工程化,便于施工、安装、调试。
1
.
10
良好的软件平台:
系统的软件操作简便、模块化结构,能应用于
Windows
等操作系统。
二、
参考标准
AnyShow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设计的主要参考标准有:
GBJ115---87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12322
-9
0
通用性应用电视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
GB
12
663-9
0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J42—81
工业通信设计规范
GB 4798.4-90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使用
GB 2423.10-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GB 11606
.
n
-89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 3482-83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
GB 9254-88
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干扰极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3926.
n
-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GB/T 15464-95
仪器仪表包装用通用技术条件
ZB Y002-82
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ITU-T H.320
窄带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标准
ITU-T H.32
3
网络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标准
G
.703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标准
H.261
关于
p
×
64kbit/s
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标准
DL 476-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IEC 60870-5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DL5002
—
1991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GB/T13730
—
199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DL/516
—
1993
电网调度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JB3336
—
1983
电站设备自动化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A/T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BJ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 36:91
工业企业调度电话和会议电话工程设计规范
DL408
—
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GBJ3336-1983 《变电站设备自动化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J116-88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13730-9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6435-1996 《远动设备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50229-93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放火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行业管理规范》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中国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电力通信网检测系统技术规范》
《社会公共场所安全防范工种设计规范》
《公安部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总则》
公安部、公安厅技防办有关文件规定。
第四章 系统特色与主要技术手段(见文件3)
第五章 系统结构组成与系统组网方式
一、系统结构组成
1.1 前端变电站数量
AnyShow
电力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不限定前端变电站/所的数量,但前端变电站/所的数量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AnyShow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在前端变电站/所少于等于32个时系统性能最佳。在前端变电站/所少于等于64个时,系统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当前端变电站/所数量大于64个时,通常的做法是将这些变电站/所拆分成若干个分控中心(每个分控中心的前端变电站/所数量小于64个)。在这些分控中心之上再建立一个监控中心,从而组成一个树型网络结构。监控中心主要完成一些对分控中心的管理(包括非实时管理,如报表、统计等和实时管理即接管)。
数据监控点数量
序号
站/所监控点数量
监控点总数量
系统规模
系统性能
1
16-256
≤4096
小型监控系统
系统有最佳性能
2
256-2048
4096-32768
中型监控系统
系统有正常性能
3
≥2048
≥32768
大型监控系统
系统有正常性能,但须配置较高级的服务器计算机
1.
2. 传输信道选择
目前,对于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通常有以下几种传输方式:
·
以太网传输方式
以太网传输方式要求各变电站(所)的光纤或微波设备提供以太网接口,以便于变电站(所)的图像、声音及数据经监控主机通过以太网接口上传至监控中心。或者要求变电站(所)已经和监控中心通过局域网相连。变电站(所)的图像、声音及数据经监控主机通过以太网经过各级路由器、交换机或HUB上传至监控中心。
·
2M
——以太传输方式
2M
——以太传输方式要求各变电站(所)的光纤设备提供2M接口,以便于变电站(所)的图像、声音及数据经监控主机通过2
M
——以太网桥上传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2
M
——以太网桥将各变电站(所)的上传的图像、声音及数据汇集到中心网络交换器上与局域网上其他机器连接,供其进行处理。
·2M模拟传输方式
2M模拟传输方式要求各变电站(所)的光纤设备提供2M接口,以便于变电站(所)的图像、及数据经
2M
图像编码器上传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经
2M
图像解码器将各变电站(所)的图像解码到模拟监视器或电视墙上,或经过二次编码接入中心以太网。同时将各个变电站(所)的数据汇集以便集中管理。
以上几种传输方式的性能比较如下表:
传输方式
图像质量
实时性
扩展性
发展趋势
图像显示方式
性价比
以太网
很好
很好
很好
主流
数字
高
2M
—以太
好
很好
好
主流
数字
高
2M模拟
一般
一般
一般
非主流
模拟
一般
1
.
3. 系统整体组网结构
AnyShow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可按行政区域划分,采用星形拓扑三级组网结构,如图所示
省级控制中心
监控中心
n
监控中心1
分控中心
n
分控中心1
变电站n
变电站2
变电站1
如上图所示,在无人值守的变电站一级建立视频和环境监控体系,将多个变电站的视频和数据信息通过通讯网络上传到分控中心。多个分控中心本着复合分担的原则,对所属各变电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行相应的显示、录像和控制,同时可以通过电力系统提供的通讯网络把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根据需要选择观察前端变电站的信息,并为省一级的控制中心预留通讯接口,可以随时将信息上报,供统计分析之用。
如前 1.1 前端变电站数量所叙,当前端变电站数量
n
大于64时,为了系统的整体性能稳定,我们需要建立分控中心;分控中心只需增加相应的业务台即可。
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如果所属变电站数目不多,分控中心和监控控中心不需要单独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和行政划分不设立分控中心,而以监控中心取代分控中心的作用。
二、系统组网方式
2.1 系统总体组网设计:
系统整体组成描述
:
2.1.1系统前端变电站监控柜RMS可分挂:
视频采集设备:一体化球机,摄象机、红外摄象机等
环境量采集设备:烟感、红外、水浸、玻璃破碎、温湿度等传感器;门禁控制器等
2.1.2 监控中心网络构架:
2M—以太网桥、以太交换机、接入视频服务器、业务台、打印机、路由器及上级网络浏览器;
前端监控主机MMC通过视频距阵单元VCU进行视频切换,将视频信号接入监控主机,监控主机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处理、本地录象后,与环境采集信号统一打包通过传输信道(2M—以太)进入传输网络;
各类数据信号(视频信号和环境量采集信号)通过传输网络上传到中心业务台,业务台对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同时将重要数据信息备份到视频接入服务器,视频接入服务器负责与上级网络的连接,并接受数据查询。系统传输网络可接入不同级别变电站(110KV、220KV、220KV等)的数据采集信号。
2.2 变电站组网设计
2M网桥
2M网桥
监控中心
2M
摄像机
云台控制
数据采集
(红外、烟雾)
控制输出
门禁
室外云台控制器
消防主机
扩展模块
RS485
MMC
TCM
COM
PWM
变电站组成描述
:
前端变电站监控柜RMS提供综合测试模块TCM,控制输出模块COM,电源模块PWM
视频采集: 摄象机图象信号经视频距阵单元VCU接入主机进行处理分析
环境量采集: 烟感、红外、水浸、玻璃破碎、温湿度、等信号由数据采控单元DCU经485总线接入主机
监控主机MMC将视频及环境采集信号通过2M—以太网桥,接入到监控中心。同时前端可实现视频浏览,并通过控制输出模块COM进行灯光联动控制操作。 485总线地址具有8位DIP地址码,除2位地址码已供选用波特率占用外,还可进行外部模块扩展,最多可挂64个外设,方便变电站今后采集量的扩容。
2.3 监控中心组网设计
监控中心组成描述
2M—以太网桥、以太交换机、接入视频服务器、业务台、打印机、路由器及上级网络浏览器
流程:中心通过2M-以太网桥接入前端采集信号,同时进入中心以太交换机,中心通过以太网分挂接入服务器、业务台等,业务台可实现采集信号的处理分析:视频信号可进行录象及检索,如果接受到前端传感器发生报警信号,可对前端进行控制,包括控制云台转动到相应报警地点,控制灯光照明及拉响警笛;另外可通过软件预置,当发生报警时,可自动拨号到指定移动电话或发送短消息。
视频接入服务器可对重要视频信号备份,并通过以太网络上传到上级浏览台,可供上级部门进行进行查询。上级部门可随时通过视频接入服务器调用当前视频图象。
第六章 系统功能与技术指标(见文件3)
第七章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见文件3)
第八章 系统典型应用
AnyShow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已成功应用于187个变电站,运行良好,性能稳定,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针对已运行良好的变电站,现以某地区电力局变电站视频警戒系统为例来详述系统的具体应用,我们拿两个变电站
(
A变电站为110KV,B变电站为220KV)作详细的配置,用于展示我们的系统考虑及整体布局。
一、系统规模
某地区电力局本次实施的是变电站视频警戒系统一期工程,共将15个110KV的变电站和6个220KV纳入遥视警戒系统,并设立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预留于省监控中心的接口。
二、信道情况
从各个变电站到监控中心,均提供2M通道。
三、监控内容
视频:
考虑到
21
个变电站的室内和室外设备情况,因此对视频设备的选用就充分考虑了室内和室外的条件因素。同时现场还存在低照度的情况,如穿线井和无照明的变电站,因此在设备选用时选取了部分适应低照度条件的设备。因每一摄像设备所对应的对象不同,因此有定点和动点(有无安装滑轨使摄像机可以在某一方向平动)、固定和可旋转(有无安装云台使摄像机可以在某一定点转动)、定焦和变焦等区别,如在主变室应加装定点带云台的可变焦摄像机,而针对门禁就应该加装固定的不带云台的定焦摄像机。
环境:
在主变区和重要区域均加装了火灾预警的烟雾传感器。
在变电站围墙上加装了防盗的红外对射传感器,并根据围墙距离的长短选
取了不同的型号,以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
在所有可以直接进入变电站的重要门户加装门禁系统,同时提供门禁和变
电站照明的联动控制,即开门开灯,出门关灯。
为保证重要告警发生时变电站有足够的光照使用户能够通过摄像机在第一时间观察到现场情况,既可在监控中心手动开灯,也可通过联动配置使告警发生时系统自动打开与该告警关联的照明灯。
对于空调和抽湿机可以进行其工作状态的监测和开关机的手动控制。同时可以根据设定室内温湿度的门限值进行联动控制。
四、系统网络结构
在变电站前端采用监控主机,接入图像和数据信息并进行编码,利用2M-以太网桥把21个变电站的数据图像码流通过2M线路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配置业务台、视频接入服务器和浏览台,便于用户使用,同时为省监控中心预留接口。
五、A变电站(110KV)的配置详述
A变电站具体规模主要有两台主变、110KV屋外配电装置两套,35KV屋外配电装置一套,10KV配电室二间,主控室、通信室、高压室、低压交流室各一间。其主要特点是围墙非规则外形,因此在红外防盗设备的配置上略为复杂,其它方面为标准配置。
5.1 图像部分配置
5.1.1
在主变区配置两台加装云台的一体化室外摄像机,型号选用日本池川;同时在视频线输出端接入德国OBO公司生产的视频避雷器,云台控制线输入端接入德国OBO公司生产的控制线避雷器,这是我公司充分考虑到抗雷击情况而特定配置(凡是属于室外情况下的摄像机、云台等,我公司均考虑并安装了避雷器,以下不作重复陈述)。
5.1.2
在110 KV屋外配电装置区配置两台加装云台的一体化室外摄像机。
5.1.3
在35KV屋外配电装置区配置一台加装云台的一体化室外摄像机。
5.1.4
在10KV配电室配置两台加装云台的一体化室内摄像机。
5.1.5
在主控室、通信室、高压室、低压交流室各配置一台一体化智能球机,监控室内各类异常情况。
5.1.6
在大门处配置一台固定的室外球机,监控周边环境及人员进出情况。
综上,在该变电站根据不同的间隔情况和具体监控要求我们共配置了12
台摄像机。大门处的定点球机的功能要求单一,只是针对大门,所以不需要云台来辅助转动(如果用户提出需求,可加装活动摄像机)。而其它各室内或室外区域因每一摄像机需要涵盖一个较大范围,所以加装云台来增加其监视区域。
5.2 环境设备配置
5.2.1变电站室内配置烟雾传感器、碎玻传感器和水浸传感器,充分考虑了变电站防火、防盗和防水淹的要求。
5.2.2
因是不规则外墙,因此根据各围墙段长度不同,我们共加装
8
对红外对射传感器,其中三对需监测接近80m的长度,一对需监测接近50m的长度,四对需监测30m的长度,经过以上的红外对射传感器布防,可保证变电站被入侵时的准确告警。
5.2.3 在大门配置一套智能门禁系统
5.2.4
在每一安装摄像头的区域安装照明联动控制器,完成对照明的控制。
5.2.5
室外变电站进行防雷设备的配置,每一摄像机增加一套防雷设备。
5.2.6
对于变电站内的各个门户,加装一套门磁传感器,以利于监控中心判断该门的开关状态。
5.2.7
针对以上设备,在变电站配置一综合采控模块TCM,负责将红外、门磁、灯光联动控制等设备接入。
5.2.8
在变电站配置一台监控主机,该主机负责所有视频信号的接入。同时通过RS-485总线将通用数据采控器和智能门禁系统接入,将数据图像信息处理后上传监控中心。
5.2.9
配置一台2M-以太网桥,接入用户提供的2M端口,负责数据的传输,同时在监控中心端再配置一台网桥,负责将变电站的数据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的以太网上。
5.3 总体功能描述
变电站依照如上配置,可以完成如下功能:
5.3.1
基本的图像监控、防火、防盗、防入侵等监控功能,
5.3.2 完成如门禁与照明的联动功能(门开灯开,门关灯关)
5.3.3 摄像机相关告警点与照明的联动功能(告警发生后,联动开灯,使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该区域的摄像机能够观察到现场场景情况)。
5.3.4 能够完成告警联动录像功能(告警发生后视频监控主机自动开始进行与报警点相关摄像机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的录制)。
5.3.5 能够完成定时录像功能(通过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的预先设定,可以
在每一规定时间由监控主机自动开始进行指定摄像机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的录制)。
5.3.6 多点并发告警同时录像功能(当多个告警点同时告警时,监控主机
可以同时录制多路告警区域图像,最多可同时录制16路独立的图像信息)。
5.3.7 闭环控制功能(当监控中心与变电站的联系中断后,监控主机仍可根据预先的设定独立完成上述所有功能,而不因监控中心无法干预而失效)。
5.3.8 多路图像同时上传功能(在2M带宽情况下,可同时上传四路独立图像)。
六、B变电站(220KV)的配置详述
B变电站具体规模主要有两个大门、两个主变室、220KV屋外配电装置三套、110KV屋外配电装置六套,35KV屋外配电装置一套,10KV配电室二间,主控制室、通信室、高压室、低压交流室各一间,电缆夹层、GIS室各一间。并且对该站的三个电缆竖井进行防火监控。
6.1图像部分配置
6.1.1
在1#和2#主变室各配置一台一体化智能球机。
6.1.2
在220 KV屋外配电装置区配置三台加装云台的一体化室外摄像机。
6.1.3
在110KV屋外配电装置区配置六台加装云台的一体化室外摄像机。
6.1.4
在35KV配电装置配置一台加装云台的一体化室内摄像机。
6.1.5
在10KV配电室配置两台加装云台的一体化室内摄像机。
6.1.6
在主控室、通信室、高压室、低压交流室、G
智能图像监控系统投标书(共44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