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采购安装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12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4
一、中央空调
的简介
14
二、中央空调的分类
15
三、中央空调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16
四、中央空调行业发展趋势
21
五、中央空调的市场现状分析
29
六、中央空调发展前景
35
七、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6
八、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对策
40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46
一、项目概况
46
二、采购内容
46
三、
配送和安装要求
49
四、交货时间
50
五、项目具体要求
50
六、
售后服务要求
51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52
第一节
项目组织计划
52
一、整体管理措施
52
二、总体组织与管理
53
三、项目整体特点
54
第二节 总体部署及重难点分析
54
一、项目总体部署
54
二、采购管理应遵循下列程序
55
三
、项目采购控制
56
四
、项目采购计划
57
五、项目重难点分析
57
第
三
节
供货服务计划
63
一、服务理念
64
二、服务优势
64
三、供货组织程序
64
第四节 安装服务计划
65
一、项目概况及主要项目实物量
65
二、编制依据及执行范围标准
65
三、实施技术准备及部署
65
四、实施组织管理
66
五、劳动力组织
66
六、工期保证措施
67
第三章
项目实施承诺
69
第一节 项目质保承诺
69
一、质保期内的服务承诺
69
二、质保期外的服务承诺
70
三、其他承诺
70
第二节 售后服务承诺
71
一、售后服务响应
71
二、售后服务承诺书
72
第
三
节
项目实施承诺
75
一、
项目实施承诺书
75
二、项目进度承诺书
76
第四节
供货质量承诺
77
第五节 运输管理承诺及保证
78
第六节 项目人员承诺
81
一、负责人承诺
81
二、管理人员承诺
81
三、
作业人员安全承诺书
83
四、项目技术人员承诺
84
五、
驾驶员运输安全承诺
86
第四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
88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88
一、组织机构建立的原则
88
二
、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步骤
90
三、项目组织构架
92
四、组织管理机构运作保证措施
92
第二节
具体人员配备
93
一
、人员配备情况
93
二
、项目人员资质证书
98
三、人员配备的原则
99
四、人员配备的含义
100
五
、人员配备基本
原理
100
第三节 各人员岗位职责
101
一、项目部人员职责
101
二、空调工岗位职责
111
三、安装调试维护人员岗位职责
111
四、运输人员
岗位职责
112
五、
维修人员岗位职责
117
六、
后勤人员岗位职责
118
第五章 项目人员培训
119
第一节
人员培训概述
119
一、培训内容设计依据
119
二、培训目标
119
三、培训协议与服务期约定
123
四、培训形式
124
五、培训资源
125
六、培训管理
127
第
二
节
培训内容及安排
128
一、概述
129
二、培训时间及要求
129
三、培训地点及任课教师
129
四、培训内容表
129
五、签到记录表
130
第
三
节
项目人员培训计划
131
第六章 项目管理制度
135
第
一
节
人员管理制度
135
一、安装人员管理制度
135
二、人员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138
三、驾驶人员管理制度
140
四、员工奖惩制度
147
五、人员社保购买制度
153
六、人事考勤制度
155
第
二
节
档案管理制度
157
一、档案管理部门
157
二、档案管理细则
158
三、档案记录各项表格
160
第
三
节
车辆及中央空调设备
管理制度
163
一、
运输车辆管理
制度
164
二、工具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170
三、工具及设备收纳制度
174
四、中央空调设备管理制度
175
第七章 项目供货方案
180
第一节 供货组织计划
180
一、组建设备供应组
180
二、供货计划
180
三、供货质量控制
182
第
二
节
项目供货方案
188
一、供货能力
188
二、项目实施计划
189
三、货物响应程度
190
第三节 供货保证措施
191
一、供货质量保障措施
191
二、供货服务保障措施
196
三、运输保证措施
197
四、生产及库存管理措施
197
五、验收保证措施
197
六、经济措施
198
第八章 项目包装及运输方案
199
第一节 项目包装方案
199
一、货物检验与包装
199
二、外部包装箱设计
202
三、内部包装泡沫设计
204
四、中央空调
包装打包操作
205
第二节 运输方案计划
206
一、
运输人员配备
206
二、
运输车辆配备
214
三
、运输组织计划
218
四、运输设计原则
222
五、运输
岗位职责
223
六、中央空调运输安全思路与目标
227
七、运输注意事项
228
第三节 运输流程
229
一、
含义及
目的
229
二、
调度流程
230
三、
装运流程
233
四、
交付流程
235
第九章 项目安装及调试方案
238
第一节 安装方案概述
238
一、工程概况
238
二、编制依据
239
三、编制原则
239
四、工程目标
240
五、施工前期准备
241
六、项目参与人员情况
246
七、中央空调安装流程
247
第二节 各分部分项施工方案
248
一、主要设备施工方法
248
二、设备安装分项工程
255
三、冷(热)水管道系统安装
259
四、冷凝水管道系统安装
264
五、风管制作
插头式
268
六、风机盘管安装分项工程
270
七、风管系统安装
273
八、中央空调系统配电安装
276
第
三
节
中央空调
调试方案
281
一、调试说明
281
二、调试概况
281
三、中央空调调试目标参数
282
四、中央空调系统调试程序
285
六、调试准备工作
286
七、调试设备仪器表
288
第四节 具体调试工作
291
一、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的检查与测试
291
二、中央空调系统的清扫
291
三、通风设备及附属设备试运转
291
四、中央空调冷冻(却)水系统试运转
293
五、中央空调自控系统试运转
299
六、风机及系统风量的测定与调整
299
第十章 项目验收方案
315
第一节 中央空调验收规范
315
一、范围
315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315
三、
定义
315
四、试验方法
321
五、检验规则
323
第二节 具体验收流程
324
一、验收准备
324
二、验收方式
325
三、实物检验
327
四、核对凭证
328
五
、工程竣工验收单
328
第十一章 安全文明施工
330
第
一
节
安全施工的实施方案
330
一、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330
二、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31
三、安全保证具体措施
332
四、施工安全保证一般规定
334
第
二
节
文明施工方案
334
一、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334
二、文明施工的目标
335
三、文明施工管理方案
336
四、文明施工措施
340
五、环境保护措施
340
第三节 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345
一、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
345
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345
三、临时用电操作规程
349
四、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350
五、机修工安全操作规程
354
六、高处作业操作规程
356
第十二章 项目保障体系
359
第
一
节 质量保障体系
359
一、质量保证体系
359
二、质量保障措施
359
三、质量目标
363
四、
质量管理制度
363
第
二
节 安全保障体系
365
一、组织机构
365
二、目的、目标、方针
366
三、安全保证体系图
367
四、安全保障措施
367
五、建立各项保障制度
370
第三节 运输过程保障体系
382
一、运行安全控制
382
二、运输保障控制
382
三、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84
第十三章 项目应急预案
386
第一节 应急总预案
386
一、应急
机构设置
386
二
、应急准备
387
三、应急救援基本流程图
398
四
、应急预案原则
400
第
二
节 高空坠落应急预案
402
一、应急措施
402
二、预防措施
403
第
三
节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405
一、应急措施
405
二、预防措施
411
第
四
节 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414
一、应急措施
414
二、预防措施
416
第
五
节 意外触电应急预案
418
一、应急措施
418
二、
预防措施
423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 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
背景与需求分析
”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二
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管理制度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六
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供货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六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包装及运输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八
章。
七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安装及调试方案
”详情可见第
九
章。
八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验收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十
章。
九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安全文明施工
”详情可见本文第
十一
章。
十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保障体系
”详情可见本文第
十二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
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三)
其他法律法规。
四
、行业规范、标准
。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中央空调
的简介
中央空调
即空气调节器,利用一定技术手段,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控制和调节,使得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求。因此,
中央空调
作为一款家用电器,它是一种改变空气环境的工具,也是一种用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消费品。
中央空调
的主要功能是降温、除湿、升温、净化空气和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
中央空调
的运作原理是挂式
中央空调
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然后到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
。
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
中央空调
会出水的原因。然后气态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继续压缩,继续循环。
二、中央空调的分类
空气调节系统,简称中央空调,就是把经过一定处理后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和流动速度等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需要的一种专门中央空调设备。中央空调系统是由一台主机(一套制冷系统或供风系统)通过风道送风或冷热水源带动多个末端的方式来达到室内空气调节目的的系统。在项目应用选择中央空调系统时,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性质、热湿负荷特点、温湿度调节和控制的要求、中央空调机房的面积和位置、初期投资和运行维修费用等许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来介绍一下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
(一)按空气处理中央空调设备的设置情况分类:
1.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
2.全分散中央空调系统(又称为局部式或独立式中央空调系统)。
3.半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又称为混合式中央空调系统)。
(二)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介质分类:
1.全空气式中央空调系统。
2.冷/热水机组中央空调系统。
3.空气-水式中央空调系统。
4.制冷剂式中央空调系统。
(三)按风管中空气流动速度分类:
1.低速系统。
2.高速系统。
(四)按处理空气的来源分类:
1.封闭式。
2.直流式。
3.混合式。
三、中央空调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一)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
1.类型:
(1)直流式中央空调系统。
(2)一次回风系统。
(3)二次回风式中央空调系统。
2.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
(1)中央空调处理中央空调设备和制冷中央空调设备集中布置在机房,便于集中管理和集中调节。
(2)过渡季节可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减少制冷机运行时间。
(3)室内湿、温度和空气清洁度可以严格控制。
(4)使用寿命较长。
(5)中央空调系统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振消声措施。
(6)机房面积较大,层高较高,风管布置复杂,安装工作量大,实施周期较长。
(7)对于房间热湿负荷变化不一致或运行时间不一致,系统运行不经济。
(8)风管系统各支路和风口的风量不易平衡,各房间之间由风道连通,不利于防火。
(二)风机盘管中央空调系统:
1.类型:
(1)风机盘管系统构造。
(2)风机盘管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
2.风机盘管系统的特点:
(1)风机盘管系统的优点如下:
A.布置灵活,各房间能单独调节温度,房间不住人时可关掉机组,不影响其他房间使用。
B.节省运行费用,运行费用与单风道系统相比约少20%-30%,比诱导器系统少10%-20%,而综合费用大体相同,甚至略低。
C.与全空气系统比较,节省空间。
D.机组定型化、规范化,易于选择安装。
(2)风机盘管系统的缺点如下:
A.机组分散设置,维护管理不便。
B.过渡季节不能使用全新风。
C.对机组制作有较高的要求。在对噪声有严格要求的地方,由于风机转速不能过高,风机的剩余压头较小,使气流分布受到限制。
D.在没有新风系统的加湿配合时,冬季中央空调房间的相对湿度低,对空气的净化能力较差。
(三)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
1.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形式:
根据是否有变风量末端装置,变风量系统分为送风末端为普通送风口的系统和有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系统。变风量系统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改变系统总送风量。另一种不仅系统总送风量可以改变,而且各送风末端还加装有变风量末端装置系统。
(1)只能改变系统总送风量的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
(2)加装变风量末端装置系统的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
2.加装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变风量系统有如下一些特点:
(1)由于末端装置可以随所服务房间或区域实际负荷的变化而改变送风量,因此,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供冷(热)量可以在各个中央空调房间或区域之间自动合理分配,并能转移。
(2)配以合理的自动控制,中央空调设备和冷热源中央空调设备只按实际需要运行,耗电降低,运行费还可进一步减少。
(3)温器控制,故可实现单个房间或区域的温度自动控制,当然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要求的控制温度。
(4)这种系统尤其适合于建筑物的改建和扩建,例如大型民用建筑的裙房部门,其用途和布置隔断经常发生变化,只要在系统中央空调设备容量范围之内,一般都不需要对系统做太大的改动,只需要重调设定值即可。
(5)由于增加了变风量末端装置及系统静压、室内最大送风量和最小送风量、室外新风量等控制环节,整个系统的造价会有所提高。
(四)变风量末端装置
1.变风量末端装置又称为变风量箱,是加装变风量末端装置变风量系统的关键装置之一,需要通过它来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补偿变化的室内负荷,维持室温。
(1)接受房间温控器的指令,根据室温的高低,自动调节送风量。
(2)当系统压力升高时,能自动维持房间送风量不超过设计最大值。
(3)当房间负荷降低时,能保证最小送风量,以满足最小新风量和室内气流组织的要求。
(4)具有一定的消声功能。
(5)当不使用时,能完全关闭。
2.目前常用的变风量末端装置主要有以下三种:
(1)单风管型。
(2)风管再热型。
(3)风机动力型。
3.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
(1)舒适性。
(2)节能。
(3)不会发生过冷或过热。
(4)系统噪声低。
(5)无冷凝水烦恼。
(6)系统灵活性好。
(五)变制冷剂流量中央空调系统
变制冷剂流量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制冷剂式中央空调系统,它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室外主机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制冷附件组成,末端装置是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的室内机。
1.变制冷剂流量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
(1)变制冷剂流量中央空调系统依据室内负荷,在不同转速下连续运行,减少了因压缩机频繁启停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2)变制冷剂流量中央空调系统利用压缩机高频运行的方式系统调节容量,能有效调节室温与设定温度的差异,使室温波动变小,可改善室内的舒适程度。
2.变制冷剂流量中央空调系统开发需解决的问题:
(1)舒适性问题。
(2)稳定性和节能型控制问题。
(3)控制器的可移植性问题。
(4)系统综合性能评价问题。
(5)制冷剂替代问题。
3.其他类型的中央空调系统
(1)双风道中央空调系统。
(2)冷热辐射板加新风系统。
四、中央空调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目前集中中央空调的市场形势良好,在数量上增长很多,但由于竞争导致了价格下降。制冷机的平均价格的大幅下降,也反映了制冷逐渐小型化的趋势。并详细介绍如何对中央空调选型。
中国目前集中中央空调的市场形势良好,在数量上增长很多,但由于竞争导致了价格下降。制冷机的平均价格的大幅下降,也反映了制冷逐渐小型化的趋势。
风机盘管还是主要的末端产品。中央空调箱(组合式中央空调器)和其它的末端中央空调设备有所增加,但他们对风机盘管的主流地位没有形成重要威胁。
(一)制冷机规格
1.根据BSRIA(UK)的调查,以产品的制冷量计算,大型中央空调设备的市场规模减小了(1000kw,285Reftons)。但加以价值计算,制冷量在401kw(114ton)和401kw以上的制冷机在2000年占了67%,或达到4.24亿美元。并且仅1000kw以上的总销售额就达3.02亿美元,占总市场销售额的47%。
2.最近几年,大量的小型制冷机,主要是涡旋式的,应用在家用领域。中型的制冷机的销售有上升的趋势,基于以下的原因:
(1)螺杆机受到设计人员和用户越来越多的欢迎。
(2)有一种用多台小型机组代替一台大型机组的趋势。这样在只有部分负荷的情况下,减少了运行频率,达到节能和更高的稳定性。
3.经过国企改革和重组,非常大的工业项目投资减少了,在过去这是大型制冷机的主要领域。在其它的领域,有大规模的外资企业投资于新的商业建筑、工厂设施等。
4.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推动了具有更高性能的新产品的出现,主要表现在螺杆、离心压缩机,热交换器和电子控制等方面。与此同时,吸收式制冷机的技术则是由国内的领导厂商开发和提高。
(二)制冷类型
在中国销售的绝大多数的制冷机是风冷的,占了整个市场的76%,而在1997年水冷机组占据了67%的市场。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变,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1.制冷机类型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应用螺杆和涡旋技术。活塞机在3年前还处于主导地位,现在的市场份额却急剧下降到15%左右。
吸收式机组由于电力供应的改善和油价的上涨,市场也在萎缩。
由于没有太多的如机场、医院和高等级的写字楼等大型建设项目,离心机的市场在2000年保持在850台左右。
(1)吸收式制冷机
A.概况:吸收式制冷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由能源结构状况决定。在过去的2-3年中,吸收式制冷机的市场由于以下的原因而萎缩:
a.电力供应的增加。
b.油价的上涨。
c.电制冷机更换为HCFC(活塞、螺杆、涡旋、离心机)。
d.电制冷机效率的提高。
(2)发展简史
A.直到90年代中期,蒸汽机主要是由国内厂商提供,而直燃机组要从日本进口。江苏双良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双良曾于美国特灵在90年代后半段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且双方于99年(实际是2000年3月,译者注)已经解除了合资关系,双良一直是排名第一的中国吸收式制冷机的制造商。双良并且已经开始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
B.90年代初,中国厂商远大推出了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主要是燃油型)。燃气直燃机最初采用低热值的城市煤气。随着天然气管网在大城市的发展,燃天然气的直燃机也随之增多。
C.1993-1995市场繁荣期。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宣布在2006年前分期淘汰工商业制冷机使用的CFC。由于电制冷机没有大规模使用新的制冷剂,作为替代,吸收式制冷机得到了快速扩张。另外,政府把吸收式制冷机的应用作为解决当时电力短缺的一种途径,因此也鼓励发展吸收式技术。这样,市场需求突然转向了吸收式制冷机,同时也吸引了数十个竞争对手进入吸收式制冷机市场。
D.1995-1998市场稳定期。这时期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技术提高得很快,许多的市场参与者被淘汰。双良、远大、三洋和开利主宰了市场。烟台荏原和LG同和次之。远大的直燃机在扩张。
E.与此同时,电制冷机在更换完制冷剂后,正逐步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从1998至今,吸收式制冷机面临着电力制冷机的激烈竞争:电力供应增加,一些地区的电价下降。更甚的是油价却在上涨。涡旋和螺杆机由于性能和效率的原因越来越受欢迎。高额初期投入和能源供给的方便性,导致一些客户转向了其它形式的制冷机。
(3)供应
A.吸收式制冷机是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中中央空调产品。中国已经成为除日本外的第二大吸收式制冷机的生产国。
B.国内需求的绝大部分是由国内生产来满足。出口的数量微乎其微。但随着双良和远大的海外拓展战略的执行,出口将会增加。
C.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开利的战略。它已决定关闭其它的工厂而将上海一冷的工厂作为全球吸收式制冷机市场的供应中心。因此,这也将促进出口。
(4)燃料分析
A.直燃机在中国渐受欢迎的原因是由于不需要锅炉来供暖,因此就节省了成本。在主要的城市,吸收式制冷机中多数是直燃型的。在有区域热源的地方还是采用蒸汽/热水型机组。
B.由于昂贵的油价和燃气管网的建设,燃气已成为直燃机的主要燃料,并且未来的趋势也是如此。而目前单效的吸收式机组在中国已很少见。
2.离心机
(1)离心机的市场容量大约在700-1200台之间徘徊。因为要基于大型的基建项目,而过去2-3年大型的基建项目不是很多,因此离心机的市场也较平淡。
(2)离心机市场的特点是采用水冷和通常大于800kw的大型机组。
(3)市场被美国品牌如约克、开利、特灵和麦克维尔所垄断。进口机组大约占了整个国内市场的50%。这个比例是所有制冷机中最高的。
(4)自从1999年电力供应富余以来,封闭性离心机的市场稳定增长。国内制造的机组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合众开利已在上海组装和制造封闭式压缩机,并且也采用当地其它合资企业的部件来组装制冷机。而其它的公司还是采用组装好的进口压缩机。
3.螺杆机
(1)螺杆机市场正在增长。因为被认为具有高性能和低噪音,在小于800kw的机型中挤占活塞机的份额。甚至在大于800kw的机型中,与离心机相比又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所以,螺杆机越来越受到用户和设计院的喜爱。
(2)螺杆机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是近年来对中型制冷机的需求的增加。在工业领域投资的主体是私有企业和合资企业,他们的工厂大多为中型建筑。螺杆机组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3)螺杆机组中多数是水冷型。但风冷型,特别是风冷热泵机组逐步增长。日立、大金、约克、特灵、开利、顿汉布什、麦克维尔和吉荣是市场中主要参与者。不过,大约1/4的机组的进口的。所有这些厂家都在中国有组装工厂。日立即将在广州万宝生产风冷螺杆单元式中央空调机,万宝广州已经生产水冷单元式中央空调。
(4)还有很多中国当地厂商从Bitzer、Hanbell,Fusheng,Refcomp等公司进口压缩机或用国产的压缩机来设计和组装制冷机。这些厂商是大连冰山、浙江王牌、上海富田、重庆嘉陵、武汉冷冷机厂等。意大利品牌如RC、Climavereta、Clivet也较知名。台湾知名厂商Kuenling也于去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工厂。
4.活塞机
活塞机被涡旋机和螺杆机分割了大量的市场。并且已退出了家用市场,只在商业和工业领域保持了一些市场份额。多数机组的制冷量低于350kw,并且热泵的比例也在增加。开利、约克、麦克维尔和其它国内品牌如大连冰山、南京五洲、吉荣和烟台冰轮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鉴于国内技术的已成熟和市场的萎缩,进口的机组很少见。
5.涡旋式
(1)Copeland和Danfoss是中国最大的涡旋压缩机供货商。大多数涡旋压缩机用于单元式中央空调机。
(2)2000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大约2万台涡旋制冷机。其中大部分的制冷量为5-35kw,主要用于高级别墅和多居室的公寓。作为户式中央空调一种主要类型,涡旋机的市场在1999和2000年开始繁荣。未来几年的情景依然看好。
(3)制冷量大于35kw的机组适用于小型商业领域如办公室、小酒店、剧院等。这种类型的涡旋机中的大多数实际上是模块化的涡旋机。只有特灵能提供单台大型的涡旋机组。
(三)最近的趋势
在中国销售的大多数机组是国内厂商或合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关键部件现在也本地化了。中国制冷中央空调工业凭借低成本和不断提高质量的产品,正在由进口导向逐渐转向出口导向。
1.蒸汽压缩型(容积式)制冷机
(1)由于政府的管理和温和的气候,空气源热泵是长江流域市场的宠儿。冬季用来取暖的燃煤锅炉在长江以南的区域已被政府禁止使用。因此,包括房间中央空调器,主要用于制冷,同时也能制热的热泵深受这一地区的喜爱。热泵能用于取暖,因此就可以省去锅炉。直燃型冷热水机组的应用也是如此。
(2)采用活塞或涡旋式压缩机的制冷量为5-10RT的小型风冷或热泵制冷机的大多数用于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制冷量为20-400RT的风冷、空气源热泵和水冷活塞、涡旋或螺杆机主要用于商业建筑。400RT以上的蒸汽压缩制冷机大多数是半封闭的离心机组。
(3)由于具有高效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封闭螺杆机正在抢占活塞机的市场。同时由于电力富余和初投资低的因素也挤占吸收式制冷机的市场。而螺杆压缩机的本地化可以降低成本。
2.吸收式制冷机
(1)在过去电力短缺时,政府对总电力消费进行管制,但也没有对吸收式的销售给于任何特殊的优惠政策。吸收式的购买是由用户基于他们个人对产品经济性、质量、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的评估来决定的。
(2)根据行业统计资料,2000年吸收式市场容量大约为2600台(其中蒸汽双效占50%,燃油直燃机占25%,燃气直燃机占25%)。单效和热水型机组非常少。
(3)2000年,双良、
中央空调采购安装投标方案(426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