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绿化工程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419页   下载669   2024-09-26   浏览128   收藏40   点赞795   评分-   180993字   103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404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总体概况 17 第一节 项目背景分析 17 一、新时代开展乡村绿化美化的战略意义 17 二、乡村绿化美化的理论逻辑 18 三、乡村绿化美化的美学途径 20 四、乡村绿化美化的科学导则 27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30 一、项目总体概况 30 二、物资需求 30 三、服务技术要求 32 四、养护管理要求 34 五、项目管理要求 34 六、项目归档要求 36 第三节 项目目标 36 一、质量目标 37 二、工期目标 37 三、成本目标 37 四、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目标 38 五、服务目标 38 第四节 项目重难点分析 39 一、重难点分析 39 二、对策选择 39 第二章 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41 第一节 施工组织指导方针 41 一、施工主要指导方针 41 二、施工总体规划原则 42 第 二 节 项目管理机构 43 一、施工组织原则 43 二、组织机构设置 44 三、项目组织机构图 45 第三节 项目人员岗位职责 46 一、项目经理 46 二、项目副经理 46 三、技术负责人 47 四、绿化施工员 47 五、材料计划供应 48 六、土建施工员 49 七、机械员 49 八、养护员 52 九、资料员 53 第三章 劳动力、材料和设备投入计划 54 第 一 节 施工机械准备 54 一、 施工机械 配置原则 54 二、 拟 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54 三、施工机械设备投入保证措施 55 第 二 节 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 59 一、劳动力投入计划 59 二 、劳动力配备原则 59 三 、劳动力的选择 60 四 、劳动力的 配备 60 五 、劳动力保障措施 61 第三节 材料供应计划 66 一、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66 二、实现计划目标的措施 66 三、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67 第四章 整体实施组织方案 70 第一节 绿化美化工程规划原则 70 一、整体协调,统一规划 70 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70 三、生态优先,兼顾经济 70 四、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70 五、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71 第二节 整体实施方案 71 一、绿化设计 71 二、绿化施工 76 三、绿化养护 77 四、检查验收 80 五、档案管理 81 第三节 村庄绿化树种推荐 82 一、 村庄绿化主要树种推荐表 82 二、 村庄绿化植物配置模式推荐表 99 第四节 苗木栽植技术规范 106 一、苗木规格要求 106 二、整地 106 三、栽植 107 四、抚育管护 107 五、管护 108 六、有害生物防治 108 第五章 绿化施工方案 109 第一节 施工前的准备 109 一、场地考察 109 二、施工前的准备 109 第二节 现场施工测量 110 一、采用的测量设备 111 二、测量放样的原则 111 三、测量放样前的准备 111 四、设置控制方格网 111 五、平面定位情况 112 六、确定标高 112 七、标高定位情况 112 八、了解施工部署 112 九、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113 第三节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114 一、所用设备 114 二、土石方开挖 114 三、土方回填 115 四、地形整理 117 五、土方回填工程应注意的质量通病 118 第 四 节 绿化的整理 与土壤改良 119 一、杂草、杂物的清除 119 二、土壤检验 119 三、种植土的配置 119 四、整平、施基肥与耕翻 121 第 五 节 绿化种植施工工序 121 一、选材 121 二、定点、放线 122 三、种植穴、糟的挖掘 123 第 六 节 绿化苗木种植方案 127 一、选苗 127 二、起苗 128 三、包装 129 四、运输 129 五、假植 130 六、苗木种植前的修剪 131 七、栽植 133 八 、苗木种植工艺流程图 137 第 七 节 时令花卉栽植施工方案 137 一、地形整理 138 二、放线 138 三、起苗 139 四、栽植 139 五、栽植后的养护管理 140 第 八 节 大树移植施工方案 142 一、大树移植成活困难的原因 142 二、大树选苗 143 三、大树挖掘方法 145 四、大树吊装方法 146 五、大树运输方法 147 六、大树树穴开挖方法 147 七、大树栽植的方法 147 八、大树的养护措施 149 九、部分大树移栽技术要点 155 第 九 节 绿化喷灌系统施工方案 165 一、定线 165 二、挖基槽和管槽 166 三、管道敷设 166 四、浇筑水泵基座 167 六、喷灌自动控制线路敷设施工 168 七、快速取水阀 168 八、冲洗 168 九、试压 169 十、回填 169 十一、试喷 169 十二、喷灌系统的日常管理 169 第 十 节 秋冬雨季绿化种植措施 170 一、秋冬季绿化种植措施 170 二、雨季绿化种植措施 172 第六章 绿化养护方案 174 第一节 养护组织措施 174 一、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174 二、养护管理的内容 174 三、养护承诺 175 四、养护计划 175 第二节 养护管理工作方案 189 一、园林树木养护的质量标准 189 二、养护管理工作阶段划分 189 第三节 常用的养护管理方法 192 一、灌溉与排水 192 二 、施肥管理 194 三 、整形修剪 199 四、中耕除草 210 第 四 节 植物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 212 一、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212 二、草坪病虫害防治 214 三、树木病虫害防治 219 第 五 节 绿化植物越冬防寒措施 224 一、发生树木低温危害的部位和原理 224 二、越冬防寒的主要技术措施 225 第六节 古树名木保护方案 229 一、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229 二、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规定 230 三、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231 四、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233 第七章 绿化成活率保障措施 235 第一节 影响绿化栽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235 一、没有合理选择树种 235 二、苗木失水过多 235 三、栽植方法不当 235 四、栽植后养护管理措施不到位 236 五、施工管理人员素质较差 237 六、栽植科技含量较低 237 第二节 提高绿化工程栽植成活率的对策 237 一、适地适树,选择适合的树种 237 二、保护好苗木,防止脱水 238 三、正确的栽植方法 238 四、加强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措施 239 五、加强管护,增强保护意识 240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240 七、提高推广应用科学新技术 240 第三节 提高绿化栽植成活率的技术保证措施 240 一、修剪 241 二、施肥及土壤改良 242 三、提高树木栽培成活率的技术组织措施 243 四、提高花卉成活率 的 技术组织措施 244 五、提高草坪成活率的技术组织措施 245 六 、提高地被植物成活率的技术组织措施 246 第八章 工期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248 第一节 工期计划 248 一、编制依据 248 二、编制原则 248 三、工期安排 249 第二节 施工进度控制 249 一、 做好 进场前准备工作 249 二、工程进度安排的原则 252 三、工程进度目标 253 四、工程进度保证组织体系 253 五、工程进度控制 256 第三节 工期进度保证措施 258 一、从优化施工方案上确保 259 二、从组织机构、资源配置上确保 259 三、从施工计划上确保 260 四、从工序安排上确保 260 五、从安全生产上确保 261 六、从后勤供给上确保 262 七、从工作机制上确保 262 八、从外部环境上确保 262 九、从资金上确保 263 第四节 苗木种植工程质量确保方法 263 一、种植质量保障 263 二、质量通病防治方法 264 三、扬尘治理方法 266 第九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措施 268 第一节 环境保护管理 268 第二节 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270 第三节 环境影响措施 271 一、场地环境保护 271 二、大气环境保护 272 三、噪声影响 273 四、水污染 274 五、材料与水资源 274 第四节 环境保护措施 275 一、施工准备阶段 275 二、施工期间 275 三、验收阶段 277 第五节 减少扰民噪音的技术组织措施 277 第六节 环境保护承诺 279 一、文物的保护 279 二、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 279 三、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280 四、保护绿色植被 280 五、土地资源保护 280 第七节 节能措施 281 一、开展节约型园林植物的研究 281 二、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 282 三、节省乡村绿化投入 282 四、多渠道、多举措解决园林用水 283 五、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管理 283 六、能耗指标分析 283 第 十 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285 第一节 质量保证体系 285 一、本工程质量目标 285 二、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85 三、质量保证的组织措施 296 四、工程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301 五、经济措施 304 六、合同措施 304 七、信息措施 305 八、主要分部、专项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305 第二节 质量管理制度 309 第三节 质量保证措施 311 一、质量体系控制办法 311 二、质量保障要点 312 三、质量保证办法 313 四、质量违约责任 315 第四节 苗木种植养护质量标准 316 一、草坪管护标准 316 二、灌木管护标准 318 三、乔木管护标准 320 四、种植质量保证措施 322 五、管护期树木、草坪的维护方案 324 第十 一 章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29 第一节 安全施工措施 329 一、安全目标 329 二、安全保证体系 329 三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330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333 五、安全技术交底 333 六、安全检查 334 七、现场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338 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40 第二节 文明施工措施 346 一、文明施工目标 346 二、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47 三、治安保卫管理措施 351 四、施工环保措施 354 第十 二 章 应急预案 356 第一节 组织准备 356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56 二、领导小组职责 356 第二节 应急救援程序 357 一、上报程序 357 二、处理流程 358 第二节 各类应急预案 358 一、苗木应急补救办法 358 二、苗木装车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63 三、绿化防冻防雪应急预案 369 四、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73 五、施工现场消防应急预案 376 六、机械事故应急预案 386 七、其他应急保证措施及维保措施 389 第十三章 项目资料管理 394 第一节 资料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394 一、资料员工作职责 394 二、资料员的具体工作内容 394 第二节 工程资料相关专业术语 397 一、工程技术资料 397 二、工程准备阶段资料 397 三、施工质量管理资料 397 四、施工质量控制资料 398 五、竣工验收文件 398 六、竣工图 398 七、立卷 398 八、归档 398 第三节 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 399 第四节 工程资料的管理 415 一、资料审核要点 415 二、工程资料案卷的构成 415 三、工程资料案卷规格与装订 418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 明 一、如招标文件要求“ 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二章; 二、如招标文件要求“ 劳动力、材料和设备投入计划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三章; 三、如招标文件要求“ 整体实施组织方案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 四 章; 四、如招标文件要求“ 绿化施工方案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 五 章; 五、如招标文件要求“ 绿化养护方案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 六 章; 六、如招标文件要求“ 绿化成活率保障措施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 七 章; 七、如招标文件要求“ 工期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 八 章; 八、如招标文件要求“ 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 九 章; 九、如招标文件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十章。 十、如招标文件要求“ 应急预案 ”,详情见本方案的第 十二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招标投标 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修改) 第一章 总体概况 第一节 项目背景分析 一、新时代开展乡村绿化美化的战略意义 十九大召开以后,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代,“生态宜居”成为乡村人居环境的新要求,对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中“村庄整洁”的要求,在空间范围上由村庄拓展到整个乡村的生态系统,在人的获得感上由外在的视觉美观上升为内在的心理满足。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反映了我国乡村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的最新认知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其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乡村绿化美化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举措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乡村绿化美化坚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环境,优先保护生态资源和现有绿化成果,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延续自然风貌,顺应地理结构,使人类的聚落空间和生产空间融入生态空间之中,协调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蓝图。 2.乡村绿化美化是提升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积极实践 乡村绿化美化的开展是积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建设要求,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里的“人”应该以乡村常住村民为优先,而不是短暂停留的游客。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提升的重点是人类视觉焦点和日常活动空间,切实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让广大村民在视觉和心理上得到满足。 3.乡村绿化美化是继承和发扬乡村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乡村地域文化是民俗、传统、习惯与一定范围内地理环境相融合形成的文明,是独特的地域印记。乡村绿化美化以保护乡村不可再生的生态和文化要素为重点,以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空间为补充,从现状出发,落实“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要求,构建融入自然景观、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体系,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塑造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乡村典范。 4.乡村绿化美化是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手段 新型城镇化通过产业融合的途径实现人的在地城镇化,必将改变乡村现有的单一农业经济结构。乡村绿化美化为乡村经济转型带来契机,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培育优势稀有树种,促进旅游业、农业、绿化等产业的发展,实现“绿叶子”转变为“金豆子”。 二、乡村绿化美化的理论逻辑 1.乡村绿化美化的靶向在“乡村” “农村”与“乡村”具有不同的含义,“农村”是等同于“村庄”的叫法,是指一种以农业为主的人类聚落发展的低级形式。而“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地区,是人类文明的生态基底和文化源泉。因此,在乡村绿化美化中应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传承乡村历史文化,保持乡村整体风貌的原真性、完整性。 2.乡村绿化美化的基础在“绿化” 绿化是在保留原有绿地的基础上种植植物来改善环境的手法。乡村绿化不仅能够快速提高乡村居民点的景观品质,同时也能增加城乡范围内市域绿地面积,优化市域生态用地格局,提升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针对目前我国乡村绿化总量不足的问题,乡村绿化美化以绿化为基础,在摸清乡村绿化现状的前提下,以自然环境为背景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建设。 3.乡村绿化美化的重点在“美化” 乡村绿化美化是一个完整的行动理念,不能只谈“绿化”,忽视“美化”。美化是一个提升现有事物品质的过程,目的是满足人们视觉和心理的享受。为提高村民和游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美化”应该成为乡村绿化美化的建设重点,其涉及的范畴大到镇域整体景观风貌的控制,小到场地铺装材料的选择。 4.乡村绿化美化的要点在“产业”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支撑点,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绿化美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以乡村产业为建设发展的要点,始终贯彻“产业兴旺”的要求,厚植产业基础,探索“农业+”“绿化+”“旅游+”等第一、第三产业的新发展模式,以绿色特色产业增加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生活富裕”。 三、乡村绿化美化的美学途径 目前我国乡村土地利用形态已不再是传统的农耕模式,绝大多数耕地已转变为承载农业、绿化、旅游业等多用途的用地,是具有生态保育、居住家园、经济发展的三大功能区的混合体,各功能区的组成元素成为乡村绿化美化的建设重点。那么,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乡村三大功能区的绿化美化?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古典园林文化,应该从乡村的传统人居美学思想中寻找答案。传统人居美学思想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传统的国画、诗文中挖掘提炼。国画《千里江山图》《辋川别业》和古文《桃花源记》分别描绘的是一个包罗天地万物的大体系,一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生活方式,一张虚构的理想生活蓝图。展现的是一种和谐共生、诗意栖居、田园牧歌的意境,体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合一”的自然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在乡村人居方面的美学素养核心,也是新时代乡村三大功能区绿化美化最值得、最应该传承和弘扬的美学思想。 1.保护乡村整体景观风貌原真,彰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乡村景观风貌是乡村的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经济生产和历史文化的内涵总和。乡村绿化美化的核心是保护乡村景观风貌的原真性、完整性,彰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体实施途径有以下4个方面。 (1)构建三生统筹融合的绿色大景观体系 乡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生态保育、居住家园、经济发展的三大功能区对应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组成,3种空间彼此依赖、相互融合形成乡村真实质朴的景观风貌。《国家森林村庄认定办法》提出的首要评价指标是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护程度,其中包括乡村三生空间体系的构成。这说明,乡村绿化美化绝不仅仅是在乡村中增加植物来提升绿化的指标,符合美学的乡村人居环境一定是生态、生活、生产3类用地共同协调构成的绿色大景观体系。 (2)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居生命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护自然生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因此,乡村绿化美化应该以乡村地形地貌、山体水体、库塘沟渠等生态空间的治理为重点。此外,“居”是乡村生活中最核心的空间,需要将其融入大的生命共同体中统筹考虑,乡村绿化美化需要将不同的单一自然和人工因子融合,形成不用层级的山水林田湖草居一体的景观风貌。 (3)随形就势,构建自然天成的乡村景观格局 乡村绿化美化应该尊重每一方土地独特的地形结构和风貌肌理,依附水网、林带、丘陵等特有的地理结构塑造稳定的乡村景观风貌。传统的乡村聚落和所谓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空间布局和形态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4)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传承中华优秀的历史文脉 地域文化是乡村景观风貌的精髓,包括古树名木、祭祀庙宇等实体场地,也包括乡贤文化、伦理文化等精神理念。地域文化存在于乡村空间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每个阶段中,并且能够操控地域景观风貌的发展,影响着乡村整体的景观审美空间。乡村绿化美化在提升现有文化实体场地景观的基础上,更需要注重在新增的景观中融入乡村的传统精神理念和文化要素,充分展示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景观。 2.增加生态保育区生态绿量,体现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乡村生态保育区是乡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居住空间的自然基底。乡村绿化美化应该在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的基础上,加强山体、水体、农田旁、村旁和道路林带的生态修复与绿化建设,增加乡村生态保育区的生态绿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实施途径有以下5个方面。 (1)修复破损山体,恢复自然原生植被 目前我国较多乡村的山体由于过度的挖山采石取土和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同时引发地质灾害。乡村绿化美化应该广植树木修复破损山体、消除地质安全隐患,在恢复原生植被的同时重塑山体植物景观。例如,济南绿地系统总体提升规划项目中,很好地将乡村破损山体的修复与浅山彩化工程相结合。首先,对城市立交桥、建筑制高点等视点和乡村望山道路、浅山沟域道路等视廊进行视线分析,选择可见的破损山体,然后根据车行可视的高程范围、适宜栽植的坡度、环境适宜的坡向3个指标选出可见破损山体的彩化斑块。 (2)丰富滨水景观,延续河畔井旁的河岸文化 人类大多数村落发源于河流两岸,蕴含着深厚的河岸文化。目前我国较多乡村将河道渠化、硬化,导致水土分离,从而加剧水污染程度,同时也导致村落布局、村民生活与水体失去关联,典型的江南乡村水边的洗衣石矶逐渐消失,阻断了河岸文化的脉络。因此,乡村绿化美化需要重塑滨水景观,在净化水体、涵养水源的同时,吸引村民重新利用溪流河道、水塘水井,增加村民日常互动交流,促进河畔井旁河岸文化的延续。 (3)建设农田林网,构建纵横交错的防护屏障 农田是目前我国乡村面域最大的生产空间,农业也是绝大多数乡村的基础产业。农田防护林网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湿度,形成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同时也能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农田的地下水位。乡村绿化美化应增加农田绿化,构建“宽林带网格状乔灌草结构”的农田林网,改善农田小气候、强化水土保持,保证农作物的丰产和稳产。 (4)鼓励村旁植树,建设围庄环村的绿色林带 我国多数乡村进行村旁绿化是为了防风固沙、防止山体滑坡、涵养水源,也有部分地区的乡村将村旁绿化打造成风水林和经济林,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在村旁建设雪持林和祭祀林,主要目的是防止雪崩和营造祭祀空间的庄严感。 围庄环村林带具有较多重要的功能,因此,乡村绿化美化应该鼓励村民利用乡村周围空闲土地,根据不同主导功能和适用主体构建不同类型的围庄环村绿色林带,营造安全、生态、宜人的人居环境。 (5)丰富道路景观,打造主题鲜明的乡村绿道 乡村道路是村民日常生活生产的基础交通设施,也是乡村与外界联系的纽带,需要依据不同的功能层级和连接对象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形成满足功能和景观需求的乡村绿道。 3.提升居住生活区景观品质,打造诗意栖居的生活图景 乡村居住生活区是村民日常起居、休闲游憩和邻里社交的重要场所,提升其景观品质能够直接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乡村居住生活区由农房建筑、庭院和公共休闲空间组成,乡村绿化美化要以提升这些空间的景观品质为建设重点。具体实施途径有以下4个方面: (1)协调新旧农房,引导和谐统一的建筑风貌 受城市化审美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房建筑风格迥异,没有统一的地域风格。乡村绿化美化需要加强对新建农房建筑的风貌引导,并注重有机协调现有农房建筑的风格。浙江省衢州市耕读村的建筑形式、外饰材质不尽相同,但是整体视觉上协调一致。主要原因是利用外乡人对江南的印象,将全村的庭院围墙界面改造为粉墙黛瓦,利用乡土材料统一新旧建筑风格,形成当地统一的景观气质。 (2)发展庭院园艺,营造美观舒适的多功能空间 调查研究表明,乡村原住民认为日常最主要的活动场地是某户人家的家门口,也就是庭院空间,说明乡村庭院空间不仅是居住农房室外日常休闲、生产劳作的空间,也是提供邻里社交的场所。在农村现代化经济结构和模式转变下,生产劳作功能日渐弱化。因此,乡村庭院空间的绿化美化应该增加实用性的果蔬植物和景观性强的乡土花卉,结合园艺手法进行组合搭配,生产绿色食品的同时营造舒适美观的日常休闲和社交空间。 (3)控制公共空间尺度,打造舒适宜人的休闲游憩景观 乡村公共空间是提供村民日常休闲、群体活动的场所,使用人群是彼此熟悉的邻居,甚至是同宗族亲戚。相较城市而言,其功能更加多元,服务人群少且单一。因此,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区别于常规城市大型公园广场。空间规划以小而精为原则,功能设置上满足日常集体活动的需求,景观营造上选择乡土化的铺装和植物材料。浙江省衢州市永兴坞村利用河滩卵石砌筑花坛,营造出一种尺度宜人、近自然生长状态的和谐景观。 (4)坚持适地适树,构建质朴野趣的植物景观。 乡村绿化美化应该选择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构建稳定、近自然的植物群落,形成质朴野趣的植物景观。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去城市化”,避免形成不符合乡村氛围的植物景观。例如,四川天府新村将整形绿篱、大面积草坪等城市人工化的植物形式原版放进乡村的植物景观建设中,这种“公园化”“高尔夫化”的景观是一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而非自生的人工植物群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乡村绿化美化应该提倡田园风光的塑造,而不是公园景观的打造,更不是城市化的建设。 4.拓展经济发展区绿色产业,塑造田园牧歌的生产景观 乡村经济发展区包含农业、绿化等绿色产业,乡村绿化美化应采用合理的方式拓展绿色产业,塑造田园牧歌的生产景观,实现村民生活富裕。具体实施途径有以下2个方面: (1)保证农业生产,打造产景游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目前我国较多乡村的农田用地被工业用地侵占,旅游业开发强度也相对过大,整齐的厂房和瞬时性花卉花海景观代替了传统农业经济作物,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也不复存在。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模式,乡村振兴不是 过度地产业 化。乡村绿化美化应该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山水环境、地域文化,适度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同时,也可以结合农业收割的过程,举行时令性、低影响的节事活动,开发体验、参与等多种类型的农业旅游模式,打造集生产、景观、旅游、科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发挥绿化特色,发展类型多样的绿色产业 经济林、用材林等林草产业也是很重要的乡村绿色产业。乡村绿化美化应该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开展低效经济林和用材林的改造,提高林草产业质量。也应鼓励村民利用闲置的土地建造新的名特优树种经济林、用材林,利用多种合作宣传的方式打造品牌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省安吉县以毛竹为核心产业,打造示范基地、科普生产技术宣传品牌,同时鼓励当地企业与外地高校合作,为学校竹构设计竞赛提供原材料。该竞赛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同时也成功宣传了当地的毛竹产业,这是值得学习的成功案例。 四、乡村绿化美化的科学导则 新时代、新问题、新需求导向下,乡村绿化美化的目标不再是构建一个外观美丽的绿色乡村,而是要统筹考虑大尺度的生态格局和小范围的人类需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因此,亟须构建科学的乡村绿化美化导则,建立理论体系、探索研究方法、推进整体规划、研发实施技
乡村绿化美化投标方案(419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