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1
第二节
建设地点
12
第三节
招标范围
12
第四节
水文气象和地质情况
13
第一条
水文气象
13
第二条
地质情况
13
第五节
交通情况
15
第六节
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6
第一条
工程重点施工及采取的措施
16
第二条
工程难点施工及采取的措施
31
第二章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及力能供应
34
第一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
34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原则
34
第三节
生产区域布置
36
第一条
风机施工区域
36
第二条
集电线路施工区域
36
第三条
升压站施工区域
37
第四条
物资管理区域布置
37
第五条
弃渣场
37
第六条
办公区、生活区布置
38
第四节
力能供应
39
第一条
供水
39
第二条
供电
39
第五节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42
第一条
治安保卫管理体系
42
第二条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
43
第三章
施工方案
50
第一节
总体施工部署
50
第一条
概述
50
第二条
施工原则
53
第三条
施工总体安排
54
第二节
道路施工方案
56
第一条
概述
56
第二条
施工流程
56
第三条
施工方法
56
第三节
风机基础施工方案
83
第一条
概述
83
第二条
施工流程
84
第三条
施工方法
84
第四节
风机安装施工方案
115
第一条
概述
115
第二条
施工流程
117
第五节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
144
第一条
架空线路施工方案
144
第二条
地埋线路施工
178
第三条
通信光缆施工方案
188
第六节
升压站建筑施工方案
194
第一条
概述
194
第二条
施工组织
194
第三条
施工方法
195
第七节
升压站安装调试施工方案
267
第一条
概述
267
第二条
施工组织
267
第三条
施工方法
268
第八节
特殊施工方案
317
第一条
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317
第二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322
第三条
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331
第四条
脚手架施工方案
334
第五条
高温施工措施
353
第六条
雨季施工方案
355
第七条
冬季施工方案
358
第八条
季节性防风施工方案
371
第九条
夜间施工
372
第四章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387
第一节
质量目标
387
第二节
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
388
第一条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
388
第二条
主要管理及施工人员质量职责
388
第三节
质量管理措施
397
第一条
过程质量控制
398
第二条
质量信息统计报告
399
第三条
质量检查
400
第四条
分包质量管理
401
第五条
质量验收
402
第六条
质量奖惩
403
第七条
竣工验收
403
第八条
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文件、记录清单
403
第四节
质量体系及管理方针
406
第一条
质量管理方针
406
第二条
质量管理体系
406
第三条
程序文件及主要质量管理制度
406
第五节
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
409
第一条
总则
409
第二条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409
第三条
建筑专业主要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409
第四条
安装专业主要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411
第六节
质量保修承诺
412
第一条
保修期服务组织及流程
412
第二条
质量保修承诺
414
第七节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416
第一条
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416
第二条
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420
第八节
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措施
438
第一条
特种作业岗位范围
438
第二条
特种作业人员归口管理
438
第三条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考核
439
第四条
持证管理
440
第九节
创优计划
441
第一条
达标创优目标
442
第二条
创优组织
442
第三条
创优措施
445
第四条
亮点、精品项目和科技创新策划
456
第五条
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461
第六条
绿色施工
505
第七条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
526
第五章
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
532
第一节
目标要求
532
第二节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534
第一条
安全管理“四个”责任体系
534
第二条
安全管理网络图
535
第三条
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537
第四条
安全管理部门人员职责
537
第三节
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
540
第一条
安全管理制度
540
第二条
安全相关记录
542
第四节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管理方法
544
第一条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544
第二条
安全管理实施方案
547
第三条
安全考核办法
564
第四条
安全管理方法
566
第五节
重要施工方案及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
572
第一条
深基坑作业安全过程控制
572
第二条
模板工程安全过程控制
573
第三条
土建交付安装安全过程控制
574
第四条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过程控制
574
第五条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
575
第六节
安全措施费使用实施细则
577
第七节
“三同时”响应和管理
582
第八节
本项目重要危险源和主要控制措施
584
第九节
安全生产投入
589
第十节
应急预案
590
第一条
火灾应急预案
590
第二条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596
第三条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601
第四条
防洪度汛应急预案
609
第五条
重大人员伤亡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615
第六条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623
第七条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626
第八条
高处坠落应急预案
629
第九条
机械设备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633
第十条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637
第十一节
环境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640
第一条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职责
640
第二条
重要环境因素及其针对性控制措施
643
第三条
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648
第十二节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措施
659
第一条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659
第二条
文明施工总体要求
660
第三条
文明施工实施规划
661
第四条
施工各阶段文明施工标准要求
665
第五条
文明施工考核、管理办法
668
第六章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质量措施
669
第一节
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原则
669
第二节
施工机械、检测设备的选用
670
第三节
施工机械、检测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
670
第四节
施工机械、检测设备的安全性能
671
第五节
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的选用
673
第六节
机械管理与布置
673
第七节
本标段大型机械布置
676
第八节
主要施工机械装备表及进出场计划
677
第一条
主要施工机械装备及试验仪器一览表
677
第二条
主要施工机械进出场计划
677
第七章
劳动力计划及网络进度
678
第一节
劳动力计划安排
678
第一条
施工准备阶段工作
678
第二条
施工阶段工作
679
第三条
劳动力资源配置表
679
第四条
分阶段劳动力管理措施
682
第五条
工人实名制,门禁系统情况
683
第六条
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685
第七条
人员培训及资格评定
687
第二节
综合进度计划
691
第一条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691
第二条
施工进度管理
694
第八章
管理制度及现场组织机构设置
701
第一节
现场组织机构设置
702
第一条
项目管理机构
702
第二条
项目部决策机制
703
第三条
项目部监督机制
704
第二节
项目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相关资质
715
第一条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715
第二条
项目管理人员简历
715
第三节
办公硬件设施
716
第九章
山地风电施工措施
718
第一节
山地风电场施工的难点
718
第二节
山地风电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719
第三节
山地风电场施工难点的应对措施
721
第十章
相关附表
723
第一节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23
第二节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725
第三节
劳动力计划表
727
第四节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730
工程概况
基本情况
XXX风电场项目规划装机容量500MW。
初步调查,机位大都位于山脊或山顶台地,本阶段机位和升压站等永久占地布置均对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国家二级公益林中的有林地、天然乔木林等进行了避让;场区有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国家二级公益林中的有林地、天然乔木林等分布,道路、吊装平台、集电线路等临时用地无法完全有效避让。
项目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风电场规划场址区植被以次生的人工松树林为主,部分区域为荒草地和灌木林地。
XXX风电场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500MW,一次性建成。风电场配套建设1座110kV升压站。升压站以一回110kV线路接入系统。风电场XXX台风电机组汇集为18条集电线路,采用直埋电缆与架空线路相结合形式敷设。每条集电线路带均匀的负荷,即每条线路带6-9台风机。
建设地点
XXX县境内。
招标范围
本工程招标范围包含(但不限于):
(1)风电场场区场内道路施工及相应维护工作:
(2)风机及箱变基础、吊装平台施工;
(3)风机、塔筒、箱变安装和接地等工程施工;
(4)塔筒及附件、锚栓锚板及附件采购;
(5)110kV升压站土建及设备安装;
(6)35kV集电线路、电缆(包含电缆接头)、通讯光缆及附件等采购及安装;
(7)升压站及风机平台永久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8)设备调试及试验(包括单台设备安装完成后的调试、涉网相关试验及调试、系统联动调试及整体调试);
(9)水保、环保工程施工;
(10)配合发包人开展升压站、场内道路、风机平台、渣场等征地协调;
(11)集电线路工程涉及用地、辅助设施、临建工程的征地、补偿。
水文气象和地质情况
水文气象
根据项目所在地水文气象进行描述。
区域气象站多年平均气象特征值见下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累年平均气温
℃
XX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
%
XX
累年平均年冰雹日数
d
XX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C
XX
累年平均气压
kPa
XX
累年平均降水量
mm
XX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C
XX
累年平均年雷暴日数
d
XX
累年平均年大风日数
d
XX
地质情况
风电场场址及附近区域无全新活动性断裂存在,区域稳定性较好;拟建场地现状不良地质灾害滑坡、崩塌不甚发育,场地自然边坡稳定。适宜工程的建设。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拟建工程属于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和0.10g,基本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度,设计分组为第三组。
根据本次勘测和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埋藏较深,对场地和建(构)筑物无影响,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风电场地基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黏土和基岩组成。黏土层,主要分布于地表,厚度小,力学性质较差,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层,厚度大,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可作为基础持力层。适宜风电场的建设。
场址区大型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风机位于山脊处,两侧坡度较大,强降雨时局部边坡可能会有浅层塌滑。建议做好场址排水设施。
对于场地平整、修筑公路等开挖、回填土石方量较大以及挖方之后呈现顺向坡的地段,应进行放坡或支挡。
建议基础开挖过程中形成的(临时)边坡应按稳定坡度放坡处理或及时支护,对开挖形成的弃渣合理堆放。避免开挖形成顺层临空边坡,对开挖低矮边坡采取支护措施。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施工弃土妥善处置,对风机位、组装场地及检修道路场平施工弃土严禁随意堆弃于斜坡上,填方区必须采取严格的支挡加固措施,防止随意堆弃诱发次生地质灾害。
由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环境相对脆弱,不能排除拟建工程(如检修道路、组装场地)局部诱发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作业。
工程区满足工程质量的天然砂砾石料场少,建议直接购买商品砂石料。场址区离市区较近,施工及生活用水可从市区取水及场地中水库引水。
风电场风机位及升压站不受附近水体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影响。
风机位周边无明显(较大)汇水区,不会形成较大山洪流量,故不受五十年一遇山洪影响。110kV升压站站址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山麓地带,西侧与一山体相连,暴雨期易形成少量山洪,经水文初步分析计算,该站址西侧百年一遇设计山洪流量约1.0m3/s,需设计相应的截排洪设施。
总体而言,该场地具备修建风电场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气象条件。
交通情况
本工程对外交通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线路为:
根据项目所在地具体交通情况进行描述(涵盖站外道路及风电场区域道路进行描述)风电场对外通讯可采用移动通信联络,风电场内部可使用对讲机。
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工程重点施工及采取的措施
6.1.1锚栓平整度施工
风机基础中锚栓平整度是一个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我方在以往的风机基础施工时,采用DSZ1+FS1的测量方式,铟瓦尺配合测量,在锚栓装时进行第一次观测,粗调后锚栓平整度在±5mm之内,然后进行第二次调平,锚栓平整度在±2mm之内,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第三次观测,在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之
前做好技术交底,混凝土不能从一边下料,防止对锚栓有冲击,造成锚栓平整度偏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定期进行检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第四次观测,确保锚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的观测有效,可控。我方在以风机基础施工时,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可以保证锚栓平整度在设计要求之内,对风机吊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对应措施措施
6.1.2.1工程特点
(1)风机基础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大,混凝土浇注设备及运输设备的强度和能力以及其它有关水电保障能力,必须满足一次性整体浇注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2)基础结构复杂,混凝土浇注时的工作难度较大。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保温、保湿、养护措施要求严格,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及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3)风机基础通常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是本工程的一个重点考虑之处。依据图纸,本工程风机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水泥释放出的较大水化热。
6.1.2.2施工部署
(1)总体划分
由于设备基础混凝土庞大,为保证良好的整体性,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将该设备基础总体一次浇筑完成。
(2)混凝土供应
本工程混凝土供应为租用工程南北区的搅拌站系统,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能够保证本工程一次性大方量的浇筑。
(2)具体施工方法
1)混凝土采用汽车泵送混凝土浇注施工(根据需要来布置汽车泵的位置),浇注部位配布料管直接将混凝土送入基础模板内。混凝土浇注由深到浅,全面分层进行,每层浇注厚度为300mm。下灰时由专人指挥,均衡摊铺,保持各处沿基础全高大体均匀上升,施工从短边开始向长边推进,浇完一层再浇第二层,顺序连续浇筑到顶。不允许出现严重的高低不平现象,特别是沟道两侧要对称均匀下灰,以防止把模板位置挤偏及变形。每层厚度最大不超过500mm,分层应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不出现实际上的施工缝。
2)混凝土浇筑原则
由于基础标高,高低不一,逐层上升,再分层浇筑,每层应在已浇筑层初凝之前进行,不使产生实际的施工冷缝;为便于沿水平逐层上升并方便检查,在基础的内模板每隔一定距离,测上标高,划上分层线,使之便于观测和控制;各浇筑区浇筑,下灰,速度应大体均衡,这样可避免层次不一,高低不平。不然,如果造成了大的高差,会使模板偏移,或振动低处混凝土时,使高处已振实的混凝土受侧振而松塌,且应使中部的混凝土略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以便使经振捣产生的泌水从四周侧模板缝隙中渗出。
为了保证锚栓及模板的位置不因泵管的振动而发生移动,故严禁输送泵管线与锚栓、套管及模板支架相碰,以免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因泵管振动使锚栓、模板位置发生偏移,造成质量事故。特别是在基础顶部,浇筑时,应沿主管线增设钢架,在钢架上面铺设脚手管,间距500mm,输送管走在脚手管上面,以脚手管的来回滚动来减免泵管的振动,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泵管的振动而导致锚栓的偏移。
3)混凝土的浇筑振捣
由于该设备基础面积大,应分区下灰进行振捣,每区段内应配备振捣设备2~3台,每台振动器工作范围为3~4m。
振动器振捣顺序,应依浇筑顺序而定,可沿垂直于浇筑的前进方向往返进行,插入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依次进行,不得遗漏,达到均匀振实。插点排列通常成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前进,各点之间成梅花状布置振动棒的移动距离不得超过其振动半径的1.5倍,间距50cm左右,每次振动时间应视情况而定,如钢筋稠密部位应适当增加时间,总之,振动棒应垂直插入,快插慢拔,逐点移动,每次插入抽拔时间应不少于8~15s,以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无明显下沉现象为宜。振动要尽量避免过分振捣,否则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对混凝土的均质性有害。振动棒插入深度以穿过被捣层3~5cm,但不超过下层表面10cm为宜,不得过深或过浅。同时应防止用振动棒去振动模板、钢筋、穿墙螺栓、螺栓固定架、预埋件及预埋防水套管等,以避免发生偏移变形。
分层浇筑应注意同一部位高低相差不应过大,避免捣固后,灰浆流向低处,而造成离析现象,当出现高差过大,可将分层度调整一遍,求得高差相近后,再继续分层浇筑。基础每一部位浇筑到顶振捣收水后,应随即整平,用抹子反复搓,压实、抹光,以避免出现风干和干缩裂缝。
4)特殊部位的浇筑
①锚栓附近的浇筑
锚栓靠混凝土的锚固来传递设备荷载,周围混凝土应捣固密实,以保证良好的粘结,避免产生松动或在锚板下出现缝隙,因此,浇筑该部位混凝土时要控制混凝土的浇捣速度,要均匀下料,使期四周逐渐均匀上升,水泥浆充满缝隙,且四周的混凝土应每层较其他部位稍高一些,使混凝土中析出的泌水(水泥浆)不在周围积骤,以免泌水顺锚栓四周下渗产生空隙或形成水泡,影响混凝土与锚栓螺栓表面之间的握裹力,降低该处混凝土的强度。捣固时,振动器与螺栓之间保持15~20cm距离,要对称垂直插入,以避免碰动螺栓和固定架造成位移或偏斜。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锚杆不被损伤。
②管道附近浇筑
因基础内埋设有大量的管群,成束紧密排列,纵横交错达2层,使混凝土浇筑捣固困难,,一般将混凝土先浇筑到管道下200mm处,然后两侧对称均匀下灰,用振动器逐渐向管道底送混凝土,防止挤偏管道,振动器从两侧斜向插入捣实,便混凝土从上层管道缝隙中涌出并充满混凝土为止,然后再继续向上浇筑混凝土。
③混凝土输送管道要按指定路线,混凝土浇到标高时要认真收活、整平压光、不得甩活。
④混凝土浇注完毕终凝后应及时在上表面覆盖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质量保证措施
①成立专门的混凝土浇筑班组,安排专人进行负责。要求各班组人员认真做好风机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对在砼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员,并及时处理;要求各班组要认真做好砼浇筑过程中的交接工作,按时进行交接班。
②对进场的混凝土原材安排专人进行负责检查验收,做好相应的记录,确保混凝土的塌落度及入模温度等指标符合质量要求。
③按要求进行混凝土试块的制作。
④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1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⑥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⑦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⑧降低水化热: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根据试验掺加部分粉煤灰和相应的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使用的粗骨料,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
⑧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选择适宜的气温环境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气温过高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对骨料进行遮盖避免阳光直晒,掺加相应的缓凝减水剂(引气型)。
⑨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混凝土浇筑之后,作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慢降温,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急剧温度梯度,在入模温度的基础上最大温升小于350C且各测点温度极差小于250C。测温点按施工图纸要求设置。做好测温、养护工作。
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选用中砂,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小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
(5)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技术措施
风机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大,且基础尺寸比较厚大,均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混凝土内部积聚的热量不易散发,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相差较大时,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①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实验室应提前做好混凝土的试配工作,选择合适的砂、石级配。
现场要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以确保混凝土搅拌质量。在现场做好坍落度试验,做到对混凝土质量的跟踪检查及控制,如坍落度与原规定不符时,应及时通知检测中心和搅拌站调整配合比。尤其是外加剂用量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出具的配比通知单添加,并设专人完成此项工作。
②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根据规范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时,将产生温度裂缝。因而只有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测量准确,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测温工作包括人员配备、测温孔布置。测温人员要责任心强,采取“三班制”值班。测温工作开始前,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养护期间前3d(天)每2h(小时)测温一次,第4d以后每4h测温一次,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10℃时停止测温,一般需测14天。在测温的同时,做好测温记录,在测温工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时,应根据本施工措施制定的养护方案进行覆盖保温,将温差控制在25℃以内。
③混凝土粗细骨料的温度控制
水泥的温度监督控制:水泥的进场温度为常温,避免使用未经厂内放置稳定的水泥。夏季,对砂、石采取防晒措施,必要时提前冷却。
④测温孔布置
测温孔的布置要有代表性,测温孔应布置于基础比较深厚的部位,因为此处的水热化难以散发,温度较高。基础布置5个测温孔,且应避开锚栓及电缆套管;测温孔深度宜在垫层以上30cm为宜。测温孔应在底部、中部、上部、侧面各放置一个,上部应深入基础30cm。测温孔通过预埋薄壁钢管或PVC材质穿线套管来设置。风机基础测温孔布置图见下图。
⑤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有一定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主要通过覆盖的方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泌水,及时找平收面,混凝土终凝后在基础表面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湿,必要时可覆盖两层塑料薄膜保湿。在养护期间,定人定时进行测定混凝土内外温度,根据测温结果、天气、风力的变化,调节保温层的厚度,加大面层保温面积,避免死角,对模板与混凝土交界处、与垫层结合处、与锚栓结合处、锚栓内侧等薄弱环节予以特别关注,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确保混凝土结构不出现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模板的拆除,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要考虑对温度裂缝的影响,当混凝土内的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小于25℃后同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时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拆除时应整体、集中进行,特别是立面模板严禁拆一面留一面,防止不均匀降温。
⑥避免出现裂纹
由计算及经验得知,3d、7d不满足要求易产生有害裂纹,但是根据对其他大体积混凝土收集资料实际情况看,采取以下适当的措施,可避免出现裂纹:
减小水泥水化热温度,掺加缓凝型减水剂,合理配料和优选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选择较低温度季度和时间浇筑混凝土。
减少外部热源,控制搅拌温度。
薄层浇筑混凝土,每层控制在300mm左右,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覆盖下一层。
合理制定温控指标,将降温差和内表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加强施工的温度控制和管理,加强基坑内保温养护,降温阶段防止降温过快(用测温数据来掌握调整养护措施)。
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大体积混凝土保湿养护与大面积浇水养护是不同的概念,保湿指保证混凝土自身的温度热量散发后遇表层塑料薄膜之间的冷凝水的不流失,时刻保持湿润状态。
规定合理的养护和拆模时间,根据现场测温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养护措施。
⑦砼运输应急措施
运输路线较远又主要是山路坡度较陡,天气变化无常,为避免出现情况下采取以下措施:
混凝土浇筑之前提前确定运输路线及道路修整,及时关注当地气象变化情况。
在坡度较陡的地段准备碎石,装载机、推土机随时侯命令(如突然下雨防罐车打滑)。
6.1.3风机安装
(1)吊车行走路面条件
为保证安全,相邻机位间施工道路路基承载力满足要求,进行主吊车的行走和施工,必要时可铺垫钢板或路基箱,保证主吊作业和行走的安全可靠。
(2)吊装平台条件
①吊装平台要平整、压实,地面没有植被。作业场地上侧面最大坡度不能高于0.5%。
②在作业场地上必须有一个合适的位置,用于塔筒、叶片、机舱、轮毂等零部件材料储存。这个位置必须在吊车可以伸到的范围内,并能安全起吊设备。
③作业场地上平面不能低于塔架底座部分的平面。作业场地平面高于塔架底座部分的平面,将有利于安全吊装。
④为了保证履带吊机进行吊装作业时的安全,对履带吊机站位点的地面应进行碾压和平整,必要时采取铺设钢板或路基箱等辅助措施。汽车吊在进行吊装作业时必须在支腿下铺垫路基箱或道木。
(2)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要求
根据安装作业的时间、重量、就位高度等特点,决定采用履带式起重机为主吊,75吨吊车溜尾配合,来完成吊装任务。风机吊装时,使用与风机配套的专用的索具、吊具。
吊装要求:对各台风机设备,应针对现场具体情况,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吊装方案,安全吊装方案必须按安全、技术管理程序进行审批,并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
风电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投标方案(730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