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建筑工程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293页   下载505   2024-09-09   浏览24   收藏15   点赞875   评分-   120176字   86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27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服务方案 5 第一节 项目概况 5 第一条 历史灾害调查 6 第二条 综合减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6 第三条 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7 第四条 综合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7 第二节 地震任务 7 第一条 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7 第二条 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 7 第三条 地震承灾体调查 7 第四条 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 8 第五条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8 第三节 本项目背景理解、对项目的总体认识、项目需求分析、工作开展思路 9 第一条 背景理解 9 第二条 项目认知 12 第三条 需求分析 14 第四条 工作开展思路 15 第四节 普查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实施方案 22 第一条 难点合理化建议及解决方案 24 第二条 编制内容、编制依据、编制流程 29 第三条 本项目服务方案编制流程 117 第二章 质量、进度保障措施 221 第一节 项目质量风险的预判、质量控制措施、质量管理流程、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措施 221 第一条 质量管理流程 226 第二条 质量检查内容 227 第三条 项目部检查验收 228 第四条 公司级检查和验收 229 第五条 质量要求及控制体系 230 第二节 保密制度(针对本项目的保密制度及保密措施) 242 第一条 总体要求 244 第二条 生活安全 245 第三条 工作安全 246 第四条 行车安全 246 第五条 资料安全 246 第三节 项目工作进度计划及周期安排 247 第四节 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248 第一条 急处置方案 248 第二条 保障措施 250 第五节 内部管理制度 254 第一条 公司承接济南市槐荫区应急管理局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制度 254 第二条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质量管理流制度 260 第三条 质量检查制度 261 第四条 项目部检查制度 262 第五条 公司级检查和验收制度 263 第六条 质量要求及控制体系 263 第七条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保密措施及制度 273 第八条 安全保障制度 278 第九条 普查工具一览表 286 第三章 加商务文件(两项) 287 第一节 服务承诺 287 第二节 合理化建议和延伸服务 290 第一条 合理化建议——普查人员统一培训后入场 290 第二条 延伸服务——培训 290 第三条 培训工作安排 291 第四条 培训时间 292 第五条 培训教材 292 服务方案 项目概况 通过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济南市槐荫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槐荫区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一是获取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 二是以调查为基础、评估为支撑,客观认识当前槐荫区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科学预判今后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形成槐荫区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 三是通过实施普查,建立健全槐荫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开发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评估信息化系统,形成一整套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制度。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应急任务分工 历史灾害调查 1.年度自然灾害调查 2.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3.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 4.人口与经济统计数据整理及补充调查5.公共服务系统调查 6.三次产业 7.资源与环境 综合减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1.政府综合减史资源(能力)调查 2.社会力量与企业参与减灾资源(能力)调查3.基层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 4.减史资源与能力评估 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1.重点隐患调查 2.综合隐患调查评估 综合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1.综合灾害风险评估2.综合灾害风险区划3.综合灾害防治区划 地震任务 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1.主要断层活动性调查2.活动断层分布图编制3.地震构造图编制 4.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调查5.1:5万地震危险性图编制 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 1.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2.地震灾害隐患等级评定 地震承灾体调查 抽样详查 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 致死性调查评估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1.1: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 2.市县地震史害风险区划与灾害防治区划 服务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具体时间安排根据甲方要求进行调整。 付款方式:本项目数据汇总并录入至信息系统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额的30%;补充数据汇总并录入至信息系统后甲方支付合同额的60%;成果文件经验收合格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金额的10%。 踏勘现场:自行踏勘现场。其他要求响应 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本文件规定的普查内容满足不了国家普查要求,将以国家规定的普查内容为准,增加的费用将由成交供应商负担。 2、部分重点调查区的调查精度,采购人将依据应急管理需要适当提高调查精度,增加的费用将由成交供应商负担。 3、本项目所形成的数据成果归采购人所有。项目任务实施中涉及到的相关保密数据、资料、文档等按照相应相关保密规定执行,成交供应商有对资料保密的义务。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该资料或者开发和生产其他产品;成交供应商可根据需要对资料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 本项目背景理解、对项目的总体认识、项目需求分析、工作开展思路 背景理解 由习总书记提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经国务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1、摸清项目地范围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包括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减灾资源、重点隐患等基本信息 ◆2、查明重点区域抗灾减灾能力 包括政府能力、社会能力和基层能力 ◆3、客观认识项目地范围内灾害综合风险水平 包括风险大小、空间格局和发展趋势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参与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一领导 工协作 级负责 同参与 济南市槐荫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本次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数据,按时填报普查表,确保数据完整、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 、 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结果要逐级上报,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数据审核流程 项目认知 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确定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大重点风险普查”之首,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提,关系到我区充分掌握实际情况、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普查,可以摸清我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本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进而为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项目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 (2)《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发(2020)2号); (3)《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普查地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发(2020)4号); (4)《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度安排>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发(2020)5号); (5)《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与成果汇交和质量审核办法(试行)》 承灾体调查重点工作主要为在调查承灾体基本信息、安全信息和抗震设防信息等,全面掌握房屋的分布及属性,建立房屋数量、属性与设防水平空间分布的承灾体调查成果GIS数据库。 需求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机构代码等指标信息和空间位置信息对公共服务系统调查,按照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机构或场所的实际分布,重点对各类公共服务系统的空间分布人员情况、功能与服务情况、应急保障水平等属性特征进行补充性调查,对分布的空间位置进行核查对历史上发生过的各类灾害的统计调查或案例调查自然灾害次生生产安全事故重点隐患调查查清各级单元用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各种资源通过组织开展济南市槐荫区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济南市槐荫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济南市槐荫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一是获取我国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 、 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 二是以调查为基础、评估为支撑,客观认识当前济南市槐荫区地区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科学预判今后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形成济南市槐荫区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 三是通过实施普查,建立健全项目地范围内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国家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开发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评估信息化系统,形成一整套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制度。 普查内容包括承灾体调查、市政道路承灾体调查、市政桥梁承灾体调查、市政供水管线承灾体和城市内涝调查。各类调查形成区级调查成果和相关报告。 工作开展思路 充分利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水利普查、第三次国土调查、第三次农业普查、第四次经济普查和地震区划与安全性调查、重点防洪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第 九次森林资源清查、草地资源调查、气象灾害普查试点、海岸带地质灾害调查等专项调查和评估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数据、资料和图件成果,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调查单元,遵循“内外业相结合”、“在地统计”原则,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监测站点数据汇集整理、档案查阅、现场勘查(调查)、遥感解 译等多种调查技术手段,开展灾害致灾、承灾体、历史灾害和减灾资源(能力)等灾害风险要素调查。共享与采集的各类数据逐级进行审核、检查和订正。运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工程填图、模拟仿真、地图绘制等多种方法,开展灾害风险主要要素的评估。 综合利用灾害高危险区,重要承灾体类型、分布及设防水平、重大工程减灾资源(能力)等方面普查及评估资料,采取空间叠加分析、专家评定等方法进行重要承灾体选址及设防水平方面的隐患识别;利用多灾种、灾害链信息,运用各类综合分析方法,对灾害隐患进行分区分类分级综合评定。 综合利用灾害风险主要要素调查与评估的成果、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的空间分布和分级成果、主要灾害脆弱性和暴露度评估结果,结合行业规范或业务工作惯例,开展定量或定性的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成果,结合孕灾环境、行政边界、地理分区等因素开展风险区划,遵循各类承灾体灾害防治特点制定防治区划。综合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通过对多灾种的综合、多承灾体的综合、多尺度的风险综合,实现不同形式的综合灾害风险评估,制定综合风险区划和综合灾害防治区划。 构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体系,建设灾害风险要素调查、隐患调查和风险评估与区划系统,统一制备普查工作底图,支撑调查数据的录入、存储、转换、逐级上报与审核、逐级汇总分析,隐患调查与评估、风险评估与区划,多行业(领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以及面向政府和社会多类型用户的成果发布与应用。 主要技术方法 (1)工程勘测、遥感解译、站点观测数据资料汇集、现场调查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开展致灾孕灾要素调查。遥感技术、现场勘查和工程勘测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地震活动断层、地质灾害调查,汇集气象、水文等数据,通过构造探测、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技术手段,结合多种方法校核验证,采集各类致灾孕灾要素数据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工程填图、模拟仿真等方法,实现对主要灾害致灾危险性的评估。 (2)内外业一体化技术开展承灾体调查。共享利用承灾体管理部门已有普查、调查数据库和业务数据资料,按风险普查对承灾体数据的要求进行统计、整理入库。采取遥感影像识别、无人机航拍数据提取等技术手段获取等承灾体的分布、轮廓特征信息,通过互联网数据抓取、现场调查与复核等多样技术手段,结合数据调查APP移动终端采集承灾体数量、价值、设防水平等灾害属性信息,并采用分层级抽样、详查、人工复核等手段,保证数据质量。运用GIS空间技术,评估并生成承灾体数量、价值空间分布图。 (3)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历史灾害调查。以县 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全面调查1978年以来的年度灾害、历史灾害事件,重点调查1949年以来重大灾害事件的致灾因素、灾害损失、应对措施和恢复重建等情况。构建一整套历史灾害调查数据体系,形成历史灾害调查技术规范,汇集要素完整、内容详实、数据规范的长时间序列历史灾害数据集。利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历史灾害的时空特征和规律的分析评估。 (4)多灾种、多要素、全链条相结合开展主要灾害重点隐患综合调查。在致灾要素调查与危险性评估基础上,形成灾害高危险区、建设避让区划分阈值界定规范;在承灾体调查基础上,开展现有抗震、防洪等设防水平的判定;基于防灾减灾工程普查信息,开展各类防护工程的防护能力水平与规划及技术规范要求的关系判定;充分利用多灾种、承灾体等多源信息,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研判单灾种不易发现或判定的隐患;运用专家经验及层次分析等方法对灾害隐患进行分区分类分级综合评定。 (5)多对象、多方法、多尺度分析结合开展主要灾害和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灾害风险全要素调查与评估成果为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提供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减灾能力等风险要素信息,重点隐患调查成果为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提供隐患分布和分级的信息。运用等级评估、期望损失、超越概率、情景分析等方法,综合危险性评估、脆弱性评估、暴露度评估的结果,参考行业规范或业务工作惯例,开展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评估。 (6)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兼顾、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开展 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根据风险评估成果,结合孕灾环境、行政边界、地理分区等要素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区划方法进行主要灾害风险区划制定,并结合各灾害和承灾体防治特点制定防治区划。在主要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形式的多尺度综合灾害风险区划;兼顾区域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制定多尺度综合灾害防治区划。 (7)综合运用地理信息、遥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展普查基础空间信息制备与软件系统建设。通过地理信息、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专题要素、普查成果等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与管理。采用云服务技术架构建设灾害风险普查软件系统及其支撑数据库,实现多部门多层级应用的分布式部署、用户统一服务和多类型终端兼容接入,实现多部门、多层级跨平台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布式采集存储、管理和维护,基于应用需求统一数据服务。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开展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发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应用需要编制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具体任务如下: 全面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全面收集获取孕灾环境及其稳定性、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承灾体及其暴露度和脆弱性、历史灾害等方面的 信息。充分利用已开展的各类普查、相关行业领域调查评估成果,根据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和草原火灾等灾种实际情况和各类承灾体信息现状(包括各类在建承灾体),统筹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补充、更新和新增调查。针对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重点对历史灾害发生和损失情况,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开展普查。 实施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针对灾害易发频发、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发,承灾体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设防不达标,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存在严重短板等重点隐患,在项目地范围内开展调查和识别,特别是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易发多发区的建筑物、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要自然资源等进行分析评估。 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针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市场机制三方面作用,在项目地范围内各级开展全面调查与评估,并对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基层减灾能力情况开展抽样调查与评估。 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与制图。 县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库,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种风险评估、多灾种风险评估、灾害链风险评估和区域综合风险评 估。建立风险制图系统,编制各级自然灾害风险单要素地图、单灾种风险图和综合风险图。 制修订灾害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 在上述各级系列风险图的基础上,重点制修订项目地范围内综合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洪水风险区划图、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等。综合考虑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综合减灾防治措施等因素,编制综合防治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 普查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实施方案 1.4.1.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及与本项目的关联程度,项目特 点 1)重点难点1——全面掌握风险要素信息 全面收集获取孕灾环境及其稳定性、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承灾体及其暴露度和脆弱性、历史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已开展的各类普查、相关行业领域调查评估成果,根据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和草原火灾等灾种实际情况和各类承灾体信息现状(包括各类在建承灾体),统筹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补充、更新和新增调查。针对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重点对历史灾害发生和损失情况,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开展普查。 2)实施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针对灾害易发频发、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发,承灾体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设防不达标,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存在严重短板等重点隐患,在项目地范围内开展调查和识别 , 特别是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易发多发区的建筑物、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要自然资源等进行分析评估。 3)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针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市场机制三方面作用,在项目地范围内各级开展全面调查与评估,并对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基层减灾能力情况开展抽样调查与评估。 4)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与制图 制定项目地范围内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库,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种风险评估、多灾种风险评估、灾害链风险评估和区域综合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制图系统,编制各级自然灾害风险单要素地图、单灾种风险图和综合风险图。 5)配合(制修订)灾害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 在上述各级系列风险图的基础上,重点制修订项目地范围内综合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洪水风险区划图、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等。综合考虑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综合减灾防治措施等因素,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 难点合理化建议及解决方案 主要灾害隐患调查与评估 地震灾害,重点调查其可能引发重大人员伤亡、严重次生灾害或阻碍社会运行的承灾体,按照可能造成的影响(损失)水平建立地震灾害隐患分级标准,确定主要承灾体的隐患等级。地质灾害,基于致灾孕灾普查成果,分析地质灾害点的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确定承灾体隐患等级。重点开展山区集镇等人口聚居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估。洪水灾害,重点调查评估主要江河干支流堤防和水闸、重点中小型水库工程、重点蓄滞洪区的现状防洪能力 、 防洪工程达标情况、安全运行状态,调查山丘区中小流域和重点城集镇山洪灾害重点隐患。森林和草原火灾,围绕林区、牧区范围内的居民地、风景名胜区、工矿企业、垃圾堆放点、重要设施周边、公墓、坟场、烟花燃放点、在建工程施工现场、边境地区等重点部位,针对森林杂乱物、按规定未及时清除的林下可燃物、违规用火、违规建设、重要火源点离林区的距离等情况开展隐患调查评估。海洋灾害,围绕漫滩、漫堤、溃堤、管涌等主要致灾特征。 次生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调查与评估。自然灾害次生危化事故,在化工园区现有风险分析评估成果基础上,围绕地震、雷电、台风、洪水、泥石流等灾害,调查评估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灾害链隐患对象和影响范围。自然灾害次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针对地震、洪水和地质 灾害等诱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次生灾害,调查识别煤矿承灾体高敏感 性、高脆弱性、设防不达标等重点隐患。自然灾害次生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核查非煤矿山、尾矿库的抗震设防标准、洪水设防标准等主要灾害设防标准要求执行情况,针对非煤矿山、尾矿库开展设防不达标或病险隐患调查评估。自然灾害次生核与辐射安全事故,核查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和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抗震设防标准、洪水 设防标准、台风设防标准等主要灾害设防标准要求执行情况,针对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和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设防不达标或病险隐患调查评估。汇总调查评估数据,形成自然灾害-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等生产安全重点隐患清单,建设数据库,编制隐患分布图。 重点隐患分区分类分级综合评估。汇总隐患单项调查评估数据 , 根据隐患类型,开展隐患类型组合特征分析。构建多灾种多承灾体重点隐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定量、半定量、定性指标的特点,基于指标权重专家评判等方法,对不同指标的综合权重进行赋值,利用空间聚类等方法,开展全重点隐患分区分类分级评估。 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地震灾害。建立分区分类的建筑结构、生命线工程(公路铁路)及生命地震易损性数据库,评估地震灾害工程结构直接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风险,给出不同时间尺度地震灾害风险概率评估和确定性评估结果。编制不同时间尺度、不同概率水平、不同范围的概率性和确定性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编制我国地震灾害防治区划图。 地质灾害。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开展中、高易发区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判定风险区划级别,编制全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件,根据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稳定性程度、灾害风险等级等因素,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方案。 气象灾害。针对台风、干旱、暴雨、高温、低温冷冻、风雹、雪灾和雷电灾害,评估气象灾害人口、经济产值、居民建筑、基础设施 等主要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不同重现期危险性水平下项目地范围内四级各类承灾体遭受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水平,编制各类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方案。 水旱灾害。针对重点防洪区山丘区小流域,评估不同重现期洪水淹没范围内人口、GDP、耕地、资产、道路等基础设施暴露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风险。编制不同尺度流域、行政区的洪水风险区划方案。编制主要江河防洪区、山洪灾害威胁区和局地洪水威胁区的宏观洪水灾害防治区划方案。分析县域水平干旱频率和旱灾损失,绘制旱灾危险性分布图和风险图。建立三级旱灾分区体系,编制旱灾风险区划方案。评估抗旱减灾能力,编制干旱灾害防治区划方案。 海洋灾害。针对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评估沿海地区不同空间单元脆弱性等级;综合各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29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如果下载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专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