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22
第一节
工程概况
22
第二节
项目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23
第一条
工程地质概况
23
第二条
项目场地自然地理条件
23
第三条
工程地质条件
25
第四条
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
31
第五条
结论分析及建议
32
第三节
编制依据
36
第四节
编制原则
36
第五节
施工准备
39
第一条
施工组织准备
39
第二条
施工技术准备
40
第三条
施工现场准备
42
第四条
施工物资准备
42
第六节
工程管理内容
43
第一条
工程规划管理
43
第二条
技术管理
44
第三条
计划管理
46
第四条
合同管理
48
第五条
劳动力管理
50
第六条
物资管理
50
第七条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52
第八条
信息资料管理
53
第七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54
第一条
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54
第二条
生产临时设施的布置
54
第三条
临时用水、用电
55
第四条
对外交通情况、施工临时便道
59
第五条
污水处理系统
60
第六条
施工通讯
60
第七条
项目部现场形象设计、满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60
第二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67
第一节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67
第一条
测量工具仪器准备
67
第二条
控制测量
68
第三条
控制点复核测量
68
第四条
水准点的复查与加设
69
第五条
桩点设置及拴桩
69
第六条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69
第七条
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
70
第八条
施工中测量
70
第二节
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71
第一条
土石方开挖
71
第二条
土方回填夯实
73
第三条
余方弃置
74
第三节
主线道路、牟家湾立交道路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74
第一条
路基工程
74
第二条
路面工程
83
第三条
人行道及其他工程
95
第四节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11
第一条
桥梁总体布置
111
第二条
桥梁设计说明
113
第三条
基坑开挖
140
第四条
级配碎石回填
141
第五条
片石砼桥台施工
143
第六条
台帽及侧墙帽施工
146
第七条
机械成孔灌注桩(含水下)施工
149
第八条
桥墩、台身施工
152
第九条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预制T梁)
154
第十条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现浇箱梁)
167
第十一条
桥面工程
171
第十二条
其他附属工程
176
第十三条
桥梁装饰工程
183
第五节
高边坡及支挡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86
第一条
锚杆式挡土墙
186
第二条
片石混凝土挡墙
190
第三条
混凝土挡墙
194
第四条
边坡锚索桩板墙施工
199
第五条
蜂巢格式护坡
200
第六条
砖砌排水沟
201
第六节
综合管廊主体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08
第一条
管廊现浇段施工
208
第七节
综合管廊供配电系统及照明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29
第一条
电缆安装
229
第二条
电线配管
230
第三条
配线
232
第四条
桥架安装
233
第五条
安全出口灯安装
235
第六条
配电柜安装
237
第八节
综合管廊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40
第一条
管道施工
240
第二条
管道支吊架
241
第三条
潜水泵安装
242
第九节
综合管廊通风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42
第一条
施工工艺
242
第二条
穿墙风管等预留预埋
242
第三条
风管支架制作安装
243
第四条
镀锌风管预制
243
第五条
风管附件安装
245
第六条
设备安装及配管
246
第七条
系统试验
247
第十节
综合管廊消防水、电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48
第一条
消防喷淋管安装
248
第二条
水泵安装施工
253
第三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
256
第十一节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64
第一条
主要设备安装方法
265
第二条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现场测试
267
第三条
视频监控系统
268
第十二节
变电所、机房等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71
第一条
桩基施工(1)施工方法
271
第二条
建筑结构施工
273
第十三节
地通道主体及照明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89
第一条
混凝土垫层
290
第二条
结构施工
290
第三条
隧道防火涂料
292
第四条
配电箱
294
第五条
隧道照明电缆敷设
296
第六条
照明灯具
297
第七条
接地制作
300
第十四节
绿化植物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01
第一条
种植土回(换)填
301
第二条
整理绿化用地
302
第三条
乔灌木栽植
303
第四条
铺种草坪
306
第十五节
绿化给水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13
第一条
测量放线
313
第二条
沟槽开挖与回填
313
第三条
管线敷设
314
第四条
喷头安装
315
第五条
管道试压
316
第六条
管道冲洗
316
第七条
施工注意事项
317
第十六节
主线、牟家湾立交给排水及海绵城市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17
第一条
施工工艺流程
317
第二条
测量放线
318
第三条
沟槽开挖施工
319
第四条
球墨铸铁管施工
333
第五条
克拉管施工
335
第六条
钢筋砼管施工
339
第七条
井室、雨水口施工
341
第八条
沟槽回填施工
344
第九条
海绵城市施工
346
第十七节
主线、牟家湾立交照明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49
第一条
施工测量
349
第二条
管沟土石方施工
349
第三条
电箱安装
351
第四条
电缆及保护管安装
353
第五条
路灯施工
358
第六条
防雷接地
362
第十八节
抗震支架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63
第一条
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步骤
363
第二条
抗震支吊架构件的存放及处理
363
第三条
安装抗震支吊架的现场准备
364
第四条
抗震支吊架安装
364
第五条
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注意事项
365
第十九节
施工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相应技术措施及应对措施
366
第一条
对拟建场地内及周边高压铁塔、高压线以及民房保护措施
366
第二条
地上地下管线及其他设施的保护措施
368
第三条
施工防扰民措施
370
第四条
高边坡施工重难点、技术关键点措施
370
第五条
桥梁工程施工重难点、技术关键点措施
371
第六条
地通道工程施工重难点、技术关键点
376
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378
第一节
质量目标
378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
378
第三节
质量管理监督工作程序和管理职能要素分配
379
第一条
质量管理机构
379
第二条
管理职能要素分配
379
第三条
施工监督管理程序
384
第四节
工程质量、原材料、设备质量、半成品质量、有严格的质量监督控制措施
390
第一条
现场原材料质量管理
390
第二条
设备质量管理
391
第三条
半成品质量控制
392
第五节
质量管理制度
393
第一条
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393
第二条
目标管理职责
394
第三条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394
第四条
技术复核、职业制度
394
第五条
施工阶段的砼及试块管理制度
395
第六条
施工阶段“砼浇灌令”制度
396
第七条
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工作制度
396
第八条
现场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397
第九条
施工中的计量制度
398
第十条
工程质量统计技术应用及奖励制度
399
第十一条
竣工图的编制、审批、移交制度
400
第十二条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400
第六节
本工程材料及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401
第一条
材料保证措施
401
第二条
机械设备的保证措施
404
第七节
主要工序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04
第一条
测量工作的质量控制措施
404
第二条
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405
第三条
模板质量保证措施
405
第四条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406
第八节
施工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409
第一条
施工计划的质保措施
409
第二条
施工技术的质保措施
410
第三条
施工操作中的质保措施
410
第四条
施工材料的质保措施
411
第五条
测量控制技术措施
411
第四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413
第一节
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413
第二节
安全施工组织机构
413
第三节
安全管理体系
414
第四节
专职安全监督机构
414
第五节
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21
第一条
技术管理制度
421
第二条
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度
426
第三条
持证上岗制度
426
第四条
安全培训制度
426
第五条
安全教育制度
426
第六节
施工安全措施、劳动保护措施
427
第一条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防护
427
第二条
车辆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30
第三条
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力度
431
第四条
夏季防暑降温安全措施
431
第五条
劳动保护措施
432
第七节
场容场貌、工地卫生、文明建设的管理办法
433
第一条
生活区
433
第二条
办公室、宿舍及更衣室
433
第三条
饮水卫生
434
第四条
厕所
434
第五条
食堂
434
第八节
安全保证措施
434
第一条
施工现场
434
第二条
安全保证措施
435
第九节
项目风险预防、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535
第一条
紧急救援组织机构
535
第二条
救援小组职责
535
第三条
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准备
536
第四条
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管理
538
第五条
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
541
第六条
应急救援措施演练
551
第七条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552
第八条
雨季施工应急预案
554
第九条
保证人身安全措施
557
第十节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58
第一条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558
第二条
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558
第三条
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559
第四条
防止扰民及环境保护措施
573
第五条
防止民扰及地方关系协调的措施
573
第五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措施
574
第一节
环境保护目标
574
第二节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574
第三节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576
第一条
项目经理
576
第二条
项目技术负责人
577
第三条
质安部部长
578
第四条
工程部部长
578
第五条
物资设备部长
579
第六条
办公室主任
580
第七条
环保员
580
第八条
操作工人
581
第四节
环境管理各部门职责
581
第一条
质量环保部职责
581
第二条
工程部职责
581
第三条
办公室职责
582
第四条
财务部职责
582
第五条
物资设备部职责
583
第五节
针对污染问题各部门职责划分
583
第六节
根据项目特点、识别评价环境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得当的预防控制措施
586
第一条
设备材料采购环保措施
586
第二条
绿色采购的原则
587
第三条
施工废水处置管理办法
587
第四条
排水设施维护
588
第五条
其它管理要求
589
第六条
施工废气的控制措施
589
第七条
施工噪声及振动的控制
590
第八条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整治措施
592
第九条
施工期间水土保护措施
594
第十条
土方运输环境管理措施
596
第十一条
水土保持措施
597
第七节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642
第六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645
第一节
工期保证体系
645
第二节
月、旬、周、及每天计划
645
第三节
关键线路、节点及其工期保证措施
646
第一条
关键线路、节点
646
第二条
关键线路工期保证措施
647
第四节
确保工期的节假日劳动力保证措施
648
第五节
工期保证措施
649
第一条
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649
第二条
计划管理保证措施
650
第三条
技术方面保证措施
652
第四条
劳力安排保证措施
652
第五条
机械及材料方面保证措施
654
第六节
工程进度补救措施
655
第一条
加强机械、周转材料投入及材料供应
655
第二条
充分利用空间作业,加班加点
655
第三条
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安排切实可行的施工顺序
655
第四条
保证材料进场措施
656
第五条
项目资金使用措施
656
第七节
降低造价措施
667
第一条
加强成本核算、搞好项目管理
668
第二条
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理
668
第三条
抓主工料分析、施工进度和资金管理三个环节
671
第四条
把好安全、质量两个关口
672
第五条
工程节约计划及措施
674
第八节
资金管理措施
676
第七章
资源配备计划与先进性
695
第一节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部门设置
695
第二节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部门设置、人员安排
696
第三节
项目部组织原则
707
第一条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提供
707
第二条
施工工作环境管理
708
第四节
材料管理方案
709
第一条
材料现场管理
709
第二条
材料质量保证
710
第三条
材料组织、采购的管理
710
第四条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711
第五节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712
第一条
主要材料供应办法
712
第二条
主要材料运到现场的办法
717
第六节
施工设备配备情况
718
第一条
分项工程关键设备
718
第二条
现场试验设备、仪器及检测设备供应计划
718
第七节
劳动力安排计划
719
第一条
劳动力组织原则
719
第二条
劳动力计算
719
第三条
劳动力计划
720
第四条
劳动力进场办法
720
第五条
劳动力保证措施
721
第八节
主要物资供应保证措施
722
第一条
材料的现场管理措施
723
第二条
物资采购上的总体保证措施
731
第三条
设备和材料采购保证措施
732
第四条
设备、材料的检验保证措施
734
第五条
物资与设备在使用的保证措施
736
第六条
物资采购方面的其它保证措施
737
第七条
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738
第九节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740
第一条
新技术的应用
740
第二条
新材料的应用
740
第三条
新工艺的应用
741
第四条
新设备的应用
741
第十节
施工组织及管理
742
第一条
施工技术管理
742
第二条
竣工资料管理
760
第三条
经营管理
762
第四条
人力资源管理
767
第五条
财务管理
770
第六条
治安保卫管理
775
第七条
行政管理
777
第八条
计算机辅助管理
778
第九条
信息管理
781
第十一节
民工工资管理措施
782
第一条
管理职责
782
第二条
规范管理,建立民工全员劳动合同管理
783
第三条
建立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台账
784
第八章
危大工程清单安全管理措施
784
第一节
危大工程清单
784
第二节
基坑支护、降水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789
第三节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790
第四节
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791
第五节
综合管廊、地下通道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794
第六节
脚手架工程搭、拆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795
第九章
BIM、智慧工地建设管理方案及措施
797
第一节
建设思路
797
第一条
建设背景
797
第二条
建设需求
798
第二节
建设内容
800
第一条
人员管理
801
第二条
绿色施工
802
第三条
危大工程管理
803
第四条
物料管理
804
第五条
质量安全管理
805
第六条
进度可视化
807
第七条
远程指挥调度
809
第八条
资料的整理
810
第九条
文档管理体系
810
第三节
BIM技术应用
811
第一条
重点区域现状分析
811
第二条
虚拟建设进度
820
第四节
装配式施工工艺BIM模拟及说明
821
第一条
管廊预制
821
第二条
墩柱安装
823
第五节
BIM模型
825
第十章
装配式构件资源配置计划
826
第一节
场地布置
826
第一条
预制场施工场地管理
826
第二条
原材料堆放与管理
826
第三条
场内施工标牌
827
第四条
内业管理
827
第二节
组织架构管理体系
828
第三节
装配式构件施工材料配备计划
828
第四节
装配式构件施工机械设备、临时设施
829
第一条
装配式施工机械设备
829
第二条
临时设施
830
第五节
专业劳动力和工种配置
831
第六节
关键线路的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落实
831
第一条
人员落实
831
第二条
机具设备落实
832
第三条
材料管理落实
832
第四条
施工方案落实
832
第十一章
交通组织计划与措施
833
第一节
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情况
833
第二节
施工和交通组织设计
833
第一条
总体交通组织
833
第二条
现场人员安排
833
第三条
施工车辆组织
834
第四条
施工安全管理
834
第三节
保证车辆通行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835
第一条
恶劣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835
第二条
施工交通组织应急预案
836
第四节
完善的保通行措施
837
第一条
组织措施
837
第二条
技术措施
838
第三条
交通协调措施
838
第四条
道路交通维护措施
839
第五条
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
839
第六条
施工、值勤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840
第十二章
关键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841
第一节
综合管廊工程施工重点与关键工程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
841
第一条
工程工期按时或提前完成
841
第二条
管廊工程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
842
第三条
综合管廊系统调试复杂
843
第二节
装配式施工作业机械设备、工艺及技术方法
844
第一条
机械设备
844
第二条
工艺
845
第三条
技术方法
845
第三节
装配式构件制作运输吊装方案
846
第一条
方案概述
846
第二条
制作工艺流程
846
第三条
运输安全措施
847
第四条
吊装方案
847
第五条
应急预案
848
第六条
安全管理措施
848
第七条
环境保护措施
849
第四节
装配式施工工序衔接、质量管控、精度控制等措施
849
第一条
施工工序衔接
849
第二条
质量管控
850
第三条
精度控制
850
第四条
措施实施
851
第五条
施工协调
851
第六条
质量标准
851
第七条
控制点设置
852
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施工三标段。
建设地址:九龙坡区西彭区域。
工期:1460日历天缺陷责任期:24个月
建设规模:北起于白彭路,南止于小湾立交,线路全长7.74km.总投资约71亿,其中建安费约45亿。本次招标K4+220-K7+743.132
桩号范围内施工,包含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综合管廊工程(综合管廊长度为2910m,断面面积为33.21平方米)、景观绿化工
程、照明工程、排水工程等全部工程内容(交安、外电、已招标一标段:K4+220-K5+160的土石方工程、临时道路工程除外)。本次招标合同估算金额约13亿元。
招标范围:本次招标内容包含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综合管廊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照明工程、排水工边坡工程等全部工程内容(交安、外电、已招标一标段:K4+220-K5+160的土石方工程、临时道路工程除外)等工程内容,具体以本项目发布的施工图和工程量清单为准。
项目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概况
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为重庆市规划路网中南北向城市主干道的一部分,位于九龙坡区西彭片区,是九龙坡区联系主城核心区最快捷
的通道。道路北起于白彭路立交,南接小湾立交,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按双向8车道设计,路幅宽度为64.00m,全长约7.74km。
本次勘察的里程为K3+480~K4+160、K5+160~K6+570段,全长2.09km,其中包含:桥梁3座,下穿道1座,综合管廊1条,挡墙15座。本段填方边坡的高度约为0~11.5m,路堑边坡高度约为0~37.3m,安全等级为一级。
项目场地自然地理条件
1、气象
拟建工程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属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
带。拟建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
①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
②降水量、蒸发量
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0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0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0mm。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
④风
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0m/s。
⑤雾日
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
2、水文
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沿线地表水体主要为鱼塘,其规模均较小。
工程地质条件
1、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
拟建工程行政区划隶属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管辖,场地交通四通八达,交通较为便利。
2、地形与地貌
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位于长江流域切割的狭长地带,宏观地貌景观呈深切割丘陵地貌景观。地貌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构造线与山脊线一致、呈北北东——南西向展布,背斜成条状低山、向斜成宽缓丘陵;背斜轴部的坚硬砂岩组成单面山或台地。本报告勘察范围道路沿线最高点位于K5+400处,高程约325.89m,最低点位于K6+290处,高程约268.16m。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的差别,沿线地貌形态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区,其地貌单元区特征如下:
拟建工程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为浅丘地形,为构造剥蚀浅丘区,现
状地貌绝大部分保持原始地貌,局部段受人类活动改造为居住区和道路。反向坡较陡,顺向坡较缓。地形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岭、谷相间平行,谷底宽广平缓,间或高地、平坝,纵、横冲沟较为发育。拟建工程沿线总体地势南高北低,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沟槽地形较平缓,坡角一般5~10°,多呈宽缓“U”型,一般宽35~50m,发育方向大致呈南北向,呈东西高,南北低发育,纵向上沟床地形平坦、开阔;
丘包地形较陡,坡角一般20~35°,局部人工挖方边坡60°左右;丘包斜坡地段植被发育,主要为荒地,坡顶宽缓,斜坡坡度一般10~30°,一般呈上缓下陡,局部陡坎可达50°。目前,项目区域内尚未开发建,区域内主要为自然山体、农田,局部存在有少量挖、填方区域,零星分布有少量民房。
3、地质构造
拟建工程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墓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拟建工程位于北碲向斜东翼,但线路沿线局部存在小构造,导致个别里程段岩层产状存在反向的情况,构造条件简单,岩层呈单斜产出,区内无区域性断层通过。
(1)里程K3+480~K4+160段
对基岩出露处进行实测:岩层产状为350°∠8°~10°,地质构造简单,层间裂隙较发育,表面平直,无胶结,岩层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区内主要发育二组构造裂隙:
J1:组裂隙产状270°∠79°,延伸长度3~6m,发育间距2~6m,浅部张开1~3mm,无充填或少量砂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属软弱结构面。
J2:组裂隙产状160°∠80°,延伸长度2~5m,发育间距1.5~3.0m,多数闭合,局部张开1~3mm,少量砂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属软弱结构面。
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
(2)里程K5+160^K5+58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50~56∠6~8,优势产状54∠7,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
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J1:倾向160~169°,倾角80°^84°,优势产状为69°∠80°,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3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
J2:倾向263~274°,倾角70~77°,优势产状为274°∠70°,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2~10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
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
(4)里程K5+580^K6+180段
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65~68∠3~6,优势产状66∠4,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J1:倾向160~166°,倾角79°^86°,优势产状为62°∠84°,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3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
J2:倾向260~265°,倾角70~78°,优势产状为263°∠77°,裂隙
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2~10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
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
(5)里程K6+180.000~K6+570段
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58~65,倾角5~7,优势产状为64∠7,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J1:倾向330~335°,倾角72°~77°,优势产状为33°∠75°,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5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
J2:倾向229~233°,倾角70~74°,优势产状为232°∠73°,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5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
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
4、水文地质条件
线路沿线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第四系覆盖层在沟谷低洼地段厚度较大,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相对较弱。地下水的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下排水管线渗漏补给,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场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基岩裂隙水
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中下部的中厚~厚层块状基岩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其补给源一般较远,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如溪沟与水库),水量大小与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由于岩层倾斜,局部基岩中的裂隙水具承压性。
(2)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不连续分布在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层中,多为局部性上层滞水,一般水量较小,动态幅度大,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不统一,无直接水力联系。
场地沿线原始地貌地势低洼处地下水较发育,其水量大小、水位埋深与大气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其特点主
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方案(852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