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0
第一节
基本概况
10
第一条
项目名称
10
第二条
业主单位
10
第三条
建设性质
10
第四条
建设地点
10
第五条
建设内容及规模
10
第六条
建设期
11
第七条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
第八条
办学性质
11
第二节
编制单位
11
第三节
研究范围
12
第四节
编制依据
12
第五节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
第六节
结论及建议
14
第一条
结论
14
第二条
建议
15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16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16
第一条
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政策
17
第二条
xx省对教育发展的政策
18
第三条
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19
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
19
第一条
增加城区小学学位,缓解入学难问题
19
第二条
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
第三条
完善城市东区小学教育配套,促进城市东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0
第四条
乡镇区划调整和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
21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1
第三章
建设规模分析
2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22
第二节
教育需求分析
22
第三节
办学规模对表分析
24
第四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25
第一节
建设选址
25
第一条
选址原则
25
第二条
项目选址
25
第二节
建设条件
26
第一条
项目区域位置
26
第二条
自然环境
26
第三条
工程地质条件
27
第四条
社会经济条件
28
第五条
基础设施条件
28
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方案
29
第一节
建设规模
29
第二节
建设内容
29
第三节
建设总平方案
31
第一条
设计依据
31
第二条
设计原则
31
第三条
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32
第四条
竖向设计
33
第五条
交通组织
33
第六条
绿化景观
34
第四节
建筑设计
35
第一条
设计构思
35
第二条
建筑设计
35
第三条
交通组织设计
38
第四条
装修方案
38
第五条
建筑节能
39
第五节
结构设计
39
第一条
设计依据
39
第二条
材料
41
第三条
楼屋面均布荷载标准值
41
第四条
地质条件与地基基础
42
第五条
基础选型
42
第六条
结构体系
43
第六节
给排水设计
43
第一条
设计依据
43
第二条
生活给水
44
第三条
消防给水
45
第四条
排水设计
47
第七节
电气设计
47
第一条
设计依据
47
第二条
供、配电系统
48
第三条
照明系统
51
第四条
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52
第五条
光纤通信(电话、网络)系统
54
第六条
有线电视系统
54
第七条
公共广播系统
54
第八条
视频监控系统
55
第九条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56
第八节
采暖通风设计
56
第一条
空调系统
56
第二条
通风系统
57
第九节
消防设计
57
第一条
设计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57
第二条
建筑消防
58
第三条
给排水消防
59
第四条
布置原则及方案
59
第五条
室外消防系统
59
第六条
室内消火栓系统
60
第七条
建筑灭火器配置
61
第八条
电气消防
62
第十节
绿色建筑
62
第一条
编制依据
62
第二条
绿色建筑措施
63
第六章
节能
68
第一节
节能依据
68
第二节
项目方案采用用能标准及规范的全面性和适宜性
69
第三节
节能原则
70
第四节
能耗估算
70
第五节
节能措施
76
第六节
节水措施
83
第七节
能源计量仪表配置方面的节能
85
第八节
节能管理
85
第九节
节能效果分析
86
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
86
第一节
环境现状
86
第二节
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86
第一条
环境质量标准
87
第二条
污染物排放标准
87
第三节
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88
第一条
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88
第二条
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89
第四节
环境保护措施
89
第一条
建设期对策
89
第二条
运营期对策
91
第三条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92
第五节
环境影响结论
92
第八章
安全卫生与消防
93
第一节
设计依据
93
第一条
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发的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文件
93
第二条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94
第二节
安全卫生
94
第一条
劳动安全、卫生危害因素分析
94
第二条
安全、卫生措施
95
第三节
消防
118
第一条
设计指导思想
118
第二条
总图消防
119
第三条
建筑消防
119
第四条
室内消防设施
120
第五条
室外消防设施
120
第六条
电气消防
120
第七条
消防管理
121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122
第一节
编制原则
122
第二节
项目实施各阶段进度规划
122
第十章
工程安全评价
123
第一节
评价目的
123
第二节
评价依据
124
第三节
安全对策措施
126
第一条
建筑安全对策
126
第二条
室内装修安全对策
127
第三条
食品安全
128
第四条
施工中安全对策措施
131
第四节
安全管理
132
第一条
设备安全管理
132
第二条
运营人员安全培训
133
第三条
日常安全管理
133
第五节
工程质量安全
134
第一条
依据
134
第二条
基本要求
135
第三条
质量行为要求
136
第四条
安全行为要求
140
第五条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143
第六节
结论
145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
145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145
第二节
管理制度
147
第三节
项目招投标制
147
第四节
项目监控
148
第五节
资质等级
149
第六节
项目组织机构
149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0
第一节
投资估算说明
150
第二节
项目投资
152
第三节
资金筹措
152
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
162
第一节
社会效益分析
162
第一条
有利于恢复和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162
第二条
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163
第三条
完善城市东区小学教育配套,促进城市东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63
第二节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64
第一条
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分析
164
第二条
项目的城市适应性分析
164
第十四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65
第一节
政策与环境风险
165
第二节
资金到位风险
165
第三节
投资估算的风险
166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66
第一节
结论
166
第二节
建议
167
总论
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
XX小学建设项目
业主单位
xx学校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金鹅街道社区,隆泸大道以西,街以北交汇处
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规模
项目建成后,可招收24个班,容纳学生1080名学生。
2、建设内容
规划净用地面积19418.238平方米(29.1亩),总建筑面积11837.74平方米,含教学楼,行政楼,学术报告厅及运动场等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等。
建设期
30个月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4464.35万元,占总投资的89.29%;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97.55万元,占总投资的5.95%;基本预备费238.10万元,占总投资的4.76%。
资金来源为上级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资金。
办学性质
全日制小学
编制单位
XX有限公司。
研究范围
我公司受xx学校委托,承担了《XX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及节能、项目组织与管理等进行研究,估算项目投资,分析、评价项目社会效益,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4、《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6、《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7、《xx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8、《xx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9、《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0、《XX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11、《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15、《中小学设计规范》;
16、业主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
17、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
1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位
1
规划净用地面积
19418.24
m²
2
总建筑面积
11837.74
m²
3
建筑密度
15.08
%
4
容积率
0.61
%
5
绿地率
30
%
6
可容纳班数
24
班
7
可容纳学生人数
1080
人
8
人均面积
7.03
m ² /人
9
总投资
5000
万元
10
资金来源
上级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资金
11
建设工期
30
月
结论及建议
结论
1、项目的建设是配备城市小学教育功能的需要,是对“科教兴国”总体战略的逐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当地教育事业尤其是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当地适龄儿童对小学教育的燃眉之急,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因此,项目的建设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2、项目建设规模依据该区域生源实际情况和国家建设标准要求分析确定,建设规模合理。
3、项目建设方案按《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设计,功能配备齐全,方案布局合理,符合节能建筑、消防、环保等要求。项目无重大污染源,三废排放经处理后符合环保要求。
本项目属教育事业项目,社会效益良好,同时可促进区域的加速发展。总之,项目建设是必需并迫切的。
建议
1、XX小学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师资力量等的要求将有一定增加,所以学校在项目的建设阶段应加强师资力量等的建设,积极引进人才,进一步实现达到高质量教育水平的目标。
2、为了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建议本项目报告批复后,应立即组织进行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尽早开展工程建设招标工作。设备的采购要进行认真的比选,力求质优价廉。
3、在建议项目施工前,应进一步做好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工程开发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质量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4、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项目的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协调问题,争取相关政府部门、水电气、邮电通讯、交通等部门的支持,使本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按照预定计划完工。
5、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和水土保持,环境和水保工作与项目建设必须按“三同时”的原则进行,切实做好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
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基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国民教育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迎接未来的挑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竞争力,可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国家富强昌盛的大事情,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基本国策,只有发展教育事业才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切实保证实施义务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推出了《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举措,把“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的建设也一直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政策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提出:
“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抓好工作落实,提升基础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按照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薄弱环节,努力实现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xx省对教育发展的政策
《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中对xx省教育发展政策作了具体的阐述。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取向;教育公平的关键是保障机会公平,工作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特殊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等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把资金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注重科学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发挥教育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更大效益。
强化质量意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注重内涵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积极开展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形成科学规范、符合实际、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体系;把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探索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紧紧依靠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XX市乡镇区划调整后,原山川镇合并到金鹅街道,原山川小学、新生小学、原山川九年制学校的生源急剧向城区集中,急需在东区新建一所小学,因此提出本项目的建设。
项目实施后将撤并山川小学、新生小学和山川九年制学校,进一步促进全市教育资源整合,同时为红光工业园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位。
项目建设必要性
增加城区小学学位,缓解入学难问题
随着XX市城镇化进程步伐不断推进,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城区小学学位已不能满足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需求,特别是城市东区的大南街小学和实验小学,学位十分紧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小学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该区域适龄儿童对小学教育资源的正常需求,适龄儿童入学难的矛盾迫切需要解决,小学新建项目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城区小学学位紧张问题,改善城区学校整体育人环境。
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优质的办学条件是促进小学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城市东区商品房的大幅增加,农村进城的人员越来越多,适龄儿童人数在不断增加,城市东区现有的小学办学规模已远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学位紧张矛盾日益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新建路小学有利于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同时促进全市各区域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完善城市东区小学教育配套,促进城市东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XX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指出教育设施现状:小学生均用地面积不达标,基础教育设施严重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健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升城市功能迫在眉睫。路小学的选址建设,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利于同步完善城市东区教育配套,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完善片区教育功能,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小学教育资源的需求。新建路小学项目对改善城市东区小学教育环境和提升生活环境有积极作用,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推动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同时对社会稳定都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乡镇区划调整和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
乡镇区划调整后,原山川镇合并到金鹅街道。为进一步做好乡镇区划调整的“后半篇文章”,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针对目前山川小学和新生小学生源急剧萎缩的现状,急需在东区新建一所小学,建好后撤并山川小学和新生小学,同时为红光工业园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位。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一直以来,XX市委、市政府和XX市委、县政府对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之一。XX市xx小学项目符合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计划的相关要求,项目建设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项目的建设具备政策的支持。
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区域内居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周边居民持支持态度。
3、项目资金来源有保障,项目建设所需材料、人工、配套设施等齐全,能够保障项目的建设完成。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建设规模分析
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社会对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可能性,并有能力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立足于增加小学教育的供给能力,在质量立校的前提下更好地关注学龄儿童。小学教育学校办学规模必须与小学自身的管理能力相适应。小学建设应与发展的社会需求相适应,体现国家对促进地方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要求,为促进XX市县城西区教育事业向标准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需求分析
1、招生对象
XX市xx小学项目位于XX市金鹅街道社区,学校生源辐射整个
学校周边1公里范围内以及原山川镇生源,招生对象为范围内712岁的适龄儿童。
2、生源分析
随着XX市乡镇区划调整后,原山川镇合并到金鹅街道,原山川小学现有学生500余名、地址周围半径1km内无小学布设。临近小学的住宅小区有广丰小区、金泰小区、公园美岭等,范围内居民将达到1.2万人,小学适龄儿童人数约占8%,约为960人,加上转校500余人学校生源充足。
3、组织机构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系统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检查评价体系,奖惩分明,使各项管理工作都能令行禁止,落到实处,真正使学校管理出质量和效益,形成管理高效的特色。
4、师资配置
项目建成后,小学的招生规模较大,小学的管理及教学均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使小学的管理及教育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小学将在硬件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同时,加大软件设施的建设,充分学习和吸收先进小学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提高小学管理者及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小学决策者的决策和运筹能力,以满足小学发展需要。随着教育产业迅速发展,今后小学必须立足于教育质量取胜为目标,教学质量是小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又是小学成功的人才基础,也是小学能力和实力的重要标志。
办学规模对表分析
小学建成后设置24个教学班,每班45人,学校招生规模为1080人。根据《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2015.7),普通中小学校建设规模和生均建筑面积规划指标如下:24个班完全小学建筑校舍面积应达9180m²。本项目面积8684.59m²,因为项目用地面积受限,略低于标准。根据小学教育的需求,学校小学老师人数与适龄儿童人数的比按照1:20的比例,小学教师应为54人。
对标分析
序号
建筑名称
项目指标
标准规划指 标
各注
1
校合面积
8684.59
9180
建设场地受限略低于指标
2
运动场面积
8123
11853
建设场地受限略低于指标
3
容积率
0.61
0.32~0.37
建设场地受限略低于指标
4
绿地率
30.00%
35%
建设场地受限略低于指标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建设选址
选址原则
1.城市新建的普通中小学校,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2.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项目选址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金鹅街道社区,隆泸大道以西,街以北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无工业污染源,是学生学习的理想场所,规划为教育设施用地。xx小学项目选址符合小学选址要求。
建设条件
项目区域位置
XX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XX市东南部,地跨东经105°02′-105°26′,北纬29°11′-29°32′。东靠重庆市荣昌区、南邻
泸州市泸县、西接自贡市富顺县、北与东兴区接壤;幅员面积794.41平方千米。距成都210千米,距重庆130千米,距内江城区37千米。
自然环境
1、工程地址条件
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其中拟建场地地位于一条由西向东发育的冲沟沟谷地带及其两侧浅丘斜坡地带,其余建筑地段位于浅丘丘顶及其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变化较小。地形东高西低,现场地面高程在374~379米,相对最大高差5米。
2、气候条件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本区域温暖潮湿,无严寒酷暑和大风暴,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温度15°C~28°C,一月均温6°C~8°C,七月均温26°C~28°C,最高气温可达41°C,最低气温一5.4°C,活动积温5598°C左右。
据内江气象站资料记载,本区年平均气温17.6℃,最高月平均气温32.7℃,最低月平均气温3.6℃。年均降雨量1005.3mm,最大年降雨量1444.3mm,最大日降雨量100.9mm以上,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占年降雨量的70%以上。局部地区暴雨或大丽常引发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条件
1、根据临近项目区周边地勘,场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威远旋扭式辐射状隆起构造的东部边缘
地带,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区。本区明显特点是第四纪以来区域地壳运动较微弱,因而新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也比较微弱,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亚组地层,属内陆河湖相红色碎屑沉积之砂、泥岩,岩层产状近水平,场地内基岩裂隙总体上不甚发育。
2、地震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项目区内未发生过大的地震,仅受邻区地震的微弱波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项目区内地下水位低,抗震烈度7度区,在本场地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
社会经济条件
2020年,XX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9.03亿元,较2016年增加85.04亿元,年均递增8.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6.3:35.3:48.4调整为2020年的15.7:32.5:5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亿元,较2016年增加1.34亿元,年均递增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6年分别增加10380元、5556元,
年均分别递增8.3%、9.6%。五年来,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玻璃陶瓷等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21.1亿元、技改投资183.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0户;建成XX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条件
项目地点属于XX市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区域,目前项目用地附近的道路骨架网完善,交通条件便
2、给水、供电、供气及通讯条件
项目建设用地区域已有给水、供电、供气管网,并为XX市通讯公司信号所覆盖,项目建设期和建成后给水、供电、通讯条件均有保证
3、防洪、排水条件
项目建址不存在洪水的威胁,项目建设的排水系统规划为雨污水分流制,雨水通过雨水沟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污水排放经废污水发酵池发酵后,汇入市政污水管网经XX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4、建筑原材料
项目建设所需水泥、砖、河沙、钢筋等建筑材料均可在XX市或就近采购,并利用便利的交通运抵施工现场
建设内容及方案
建设规模
项目建成后可招收24个班,容纳学生1080人。
建设内容
规划净用地面积19418.238平方米(29.1亩),总建筑面积11837.74平方米,含教学楼,行政楼,学术报告厅及运动场等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等。
表5-1项目经济指标表
一、规划净用地面积(参与 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计算)
19418.2
m²
二、规划总建筑面积
11837.74
m²
(一)地上计容建筑面积
7590.03
m²
(1)教学楼建筑面积
4276.51
m²
(2)行政楼建筑面积
1822.14
m²
(3)门楼建筑面积
32.84
m²
(4)学术报告厅面积
465.12
m²
(5)连廊面积(计半面积)
993.42
m²
(二)不计容建筑面积
4247.71
m²
(1)地下建筑面积
3153.15
m²
(2)架空层建筑面积
1094.56
m²
三、容积率
0.61
四、基底面积
2928.97
m²
五、建筑密度
15.08%
六、绿地面积
5825.47
m
七、绿地率
30.00%
八、机动车停车位
89
辆
其中
地下机动车停车位
89
辆
地面机动车停车位
0
辆
建设总平方案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3、《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T50033-2013);
4、《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1989);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11、《
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8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