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造工程优秀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
第一节
编制依据
11
第一条
相关文件
11
第二条
现行有关规范、规程、规则及标准
11
第二节
编制说明
14
第三节
编制原则
15
第四节
编制范围
16
第二章
项目概况
16
第一节
工程概述
16
第二节
设计概况
17
第三节
工程技术标准
29
第四节
工程地质条件
30
第一条
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
30
第二条
岩土分层及特性
31
第三条
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评价
34
第五节
外围环境概述
37
第一条
交通情况概述
37
第二条
管线概述
37
第三条
房屋调查及拆迁需求
54
第三章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59
第四章
施工部署
70
第一节
施工项目部管理方案
70
第一条
项目部组织机构
70
第二条
项目部职责
71
第三条
施工项目部管理方案
76
第二节
施工分区概述
77
第三节
分区施工部署
78
第四节
施工总体流程
85
第五节
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水临电方案
87
第一条
现场施工围挡方案
87
第二条
现场洗车槽方案
92
第三条
临水临电方案
94
第四条
临时交通便道方案
96
第五条
材料堆场、加工厂及办公生活区方案
97
第五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
101
第一节
施工进度计划
101
第一条
工期目标及承诺
101
第二条
总体进度计划
102
第三条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02
第四条
工期保证措施
116
第五条
赶工措施及应急预案
119
第二节
劳动力配置计划
121
第一条
劳动力配置计划
121
第二条
劳动力保证措施
122
第三节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23
第一条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23
第二条
机械保证措施
127
第四节
主要物资采购方案及计划
128
第一条
物资采购方案及计划
128
第二条
物资保证措施
130
第六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31
第一节
施工准备
131
第一条
现场地下管线探测、探挖
131
第二条
现场排水、雨水管道疏浚
133
第三条
现状路面状况质量调查及检测
133
第二节
测量工程
135
第一条
测量依据
135
第二条
人员、仪器配备情况
135
第三条
控制点测量
136
第四条
各施工阶段工程定位
138
第三节
机动车道及辅道机动车道施工
139
第一条
施工准备
140
第二条
机动车道及辅道施工流程
141
第三条
路基处理
142
第四条
路床成型
143
第五条
沥青路面施工
152
第六条
公交站台、安全岛施工
164
第七条
施工缝处理措施
167
第四节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施工
171
第一条
施工准备
171
第二条
测量放线
172
第三条
原道路破除开挖
172
第四条
路基施工
174
第五条
站卧石施工
176
第六条
雨水口施工
179
第七条
人行道及盲道施工
180
第五节
排水管道工程
190
第一条
施工准备
190
第二条
排水管道施工工艺及流程
191
第三条
地基处理及基坑支护
192
第四条
沟槽开挖
193
第五条
临时排水措施
198
第六条
管道基础施工
198
第七条
管道安装
201
第八条
检查井、雨水口砌筑
203
第九条
闭水试验
212
第十条
道路雨水管施工
213
第十一条
沟槽回填及钢板桩拔除
216
第十二条
废除排水管道封堵、拆除
219
第十三条
井口升井加固措施
220
第十四条
排水导流
221
第十五条
横穿排水施工保护措施
223
第六节
排水箱涵工程
223
第一条
排水箱涵施工工艺及流程
223
第二条
路面破除
225
第三条
地基处理、降水及支护施工
225
第四条
基坑开挖施工
235
第五条
垫层施工
236
第六条
箱涵底板、侧墙及顶板施工
236
第七条
支护拆除及基坑回填
242
第八条
箱涵施工临时导流
243
第九条
基坑监测原则及布点
244
第七节
人行天桥工程
250
第一条
人行天桥工程施工流程
250
第二条
钻孔桩施工
250
第三条
承台施工
256
第四条
钢结构制作安装
261
第五条
桥面铺装及附属结构安装
266
第八节
管线保护及改迁方案
266
第一条
管线保护目标及原则
266
第二条
管线保护管理体系
267
第三条
地下管线一般保护技术措施
267
第四条
管线特殊保护措施
269
第九节
施工交通组织原则
274
第十节
区域交通组织方案
275
第十一节
区间交通组织方案
277
第十二节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交通管理设施工程量
296
第十三节
交通组织保障措施
296
第一条
组织保证体系
297
第二条
交通分流措施
297
第三条
新闻媒体公告
297
第四条
施工措施
297
第五条
维护保证措施
298
第六条
安全保证措施
299
第十四节
质量管理体系
301
第十五节
质量管理制度
302
第十六节
质量保证措施
304
第一条
测量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04
第二条
钢筋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305
第三条
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06
第四条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10
第五条
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10
第六条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13
第七条
箱涵基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314
第八条
雨水口、站卧石、人行道砖、杆线基础、电力检查井处理等质量保证措施
315
第十七节
安全管理体系
317
第十八节
安全管理制度
319
第十九节
安全管理措施
320
第一条
机械操作和运输安全控制措施
320
第二条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321
第三条
施工区内交通安全措施
322
第四条
防火、防爆、防雨安全措施
323
第五条
基坑临边防护措施
323
第二十节
重大危险源分析及防范措施
324
第二十一节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325
第一条
突发火灾应急救援预案
326
第二条
汛期应急救援预案
327
第三条
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327
第四条
基坑工程坍塌应急措施
328
第五条
基坑工程流砂及管涌应急措施
329
第六条
机械伤害应急救援处理
330
第七条
交通伤害的应急预案措施
331
第二十二节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332
第二十三节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333
第二十四节
文明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34
第二十五节
现场CI策划及企业文化墙
337
第二十六节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348
第二十七节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349
第一条
泥浆、淤泥弃置、渣土覆盖等措施
349
第二条
地面障碍物清理措施
350
第三条
防止灰尘污染措施
351
第四条
防止噪音污染措施
351
第七章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352
第一节
冬季施工措施
352
第一条
冬季施工原则
352
第二条
冬季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353
第二节
雨季施工措施
354
第一条
雨季施工原则
354
第二条
雨季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355
第三节
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357
第一条
高温季节施工主要保障措施
357
第二条
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358
第三条
现场中暑的急救措施
359
第八章
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360
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360
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360
第三节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361
第一条
医疗保障措施
361
第二条
职业劳动卫生检查
362
第三条
环境卫生保护
363
第四条
劳动保护
364
第五条
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365
第六条
工作场所防护措施
365
第四节
分包方式与分包管理措施
367
第一条
施工发包方式
367
第二条
组织管理制度
368
第三条
施工总承包管理原则
369
第四条
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方法
371
第五条
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措施
373
第五节
接口计划管理保证措施
374
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
相关文件
(1)XX(范湖~中南路)工程修建规划文件;
(2)XX管网综合规划图;
(3)XX(范湖~中南路)工程相关初步设计文件电子版;
(4)XX(范湖~中南路)道路工程设计图C版;
(5)XX(范湖~中南路)排水工程设计图C版;
(6)XX(范湖-中南路)精细化施工图;
(7)泰和花园人行天桥及北湖西路人行天桥施工图设计;
(8)XX项目江北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9)现场实地踏勘调查资料;
(10)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
(11)武汉市相关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12)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现行有关规范、规程、规则及标准
1)相关规范与标准
表1.1-1本工程相关规范、标准及规程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3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2-96
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
5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2008
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7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36-2006
8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 69-95
9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97
10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T 89-2001
1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1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4
1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08
15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湖北地方标准
DB 42/159-2004
16
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332-2002
编制说明
17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69-2002
18
武汉市市政工程细部施工操作指南
2011
1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20
城市道路路缘石施工技术指南
05MR404
21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05MR202
2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2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
2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2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1
2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2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2003
28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_T 50107-2010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建标【2000】202号
3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
31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
32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33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G E42-2005
3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
3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3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04
37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 076-95
38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0-2007
3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 46-2005
4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 33-2001
41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JTJ 036-98
4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2-2008
43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 3-90
4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
4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4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
4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2011
4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雨水口》
05S518
49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
04S516
50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排水检查井》
02(03)S515
2)相关部门管理规定
(1)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
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编制说明
(2)建质【2009】254号《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
3)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动力设备技术水平,以及长期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编制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武汉市关于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设计文件要求施工,满足各项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满足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目标,保障现有交通安全有序地运行,保障现况管线安全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工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优质、高效的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成果的原则,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
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队伍为基本组成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的优势,采取综合管理手段、科学管理调配,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仅作为本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性文件,为以后各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编写依据和指导思想。
编制范围
包括范湖至航空路人行天桥(K3+520-K6+310),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改造(含交通优化、断面调整、路面整治)、涉及工程专业有道路工程、交通与监控工程、桥梁工程(北湖西路及泰和花园人行天桥)、排水及结构工程、照明工程。
项目概况
工程概述
XX(地产集团业主段)西起三环线常青立交,东至武珞路中南路口,经常青路、青年路、武胜路、江汉一桥、鹦鹉大道、龟山南路、长江大桥,武珞路,全长约16.61公里,跨越四个行政区(江汉区、研口区、汉阳区、武昌区),联系武汉三镇。
XX第一标段施工范围为范湖一航空路段,起讫里程桩号为K3+520—K6+310,路线全长2.79km,红线宽度50~81.5m。施工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改造、人行天桥、地面辅道(含交叉口渠化)、排水管涵迁改及新建、景观绿化、道路照明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等。
图2.1-1项目位置示意图
设计概况
2.2.1道路工程
(1)范湖~建设大道段(CJK3+600~CJK5+020)
本段设计起点为青年路范湖道口,起点桩号CJK3+600,向北沿线与现状范湖路、马场角路、北湖西路、淮海路、北湖西路、建设大道相交。根据规划形成黄海路与建设大道道口,现状青年路立交桥维
持原状,设计止点为建设大道道口,止点桩号CJK5+020,
工程概况本段全长1.62km,红线宽度为60米,现状为“三块板”断面
,
双向8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范湖至黄孝河西路段西侧预留20米排水走廊用地。现状断面为:7.5m人行道+5.5m非机动车道+3m绿化带+28m机动车道+3m绿化带+5.5m非机动车道+7.5m人行道。
图2.2-2CJK3+600~CJK5+020现状断面图
本段本次设计按照主辅分隔断面改造,同时完善人行道,设置独立非机动车道。根据不同地段的用地及地铁站点,道路红线范围为62m-79.5m。具体设计断面图布置为:18.5m绿化带+3m人行道+1.5m
道树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7m辅道机动车道+3m主辅分隔带+28m机动车道+3m主辅分隔带+7m辅道机动车道+1.5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1.5m行道树绿化带+3m人行道。
25J253叫2斗图2.2-3CJK3+600~CJK5+020规划横断图全线中线根据规划按照现状中线拟合,在淮海路路口设置一处平曲线R=280,在建设大道道口处设置一处平曲线R=1100。
(2)建设大道~航空路人行天桥(CJK5+020~CJK6+310)
本段设计起点为建设大道道口,起点桩号CJK5+020,向北沿线与现状妙墩横路、雪松路、万松园横路、电业路,止点为航空路人行天桥,止点桩号CJK6+310。
本段设计全长1.19km,,红线宽度为50m,现状为“一块板”断面,双向6车道+2非机动车道,由于现状道路两侧房屋侵占红线
,
现状人行道宽度不足,现状车行道裂缝、麻面,检查井下陷等病害较多。现状断面为10m人行道+30m机动车道+10m人行道。
图2.2-4CJK5+020~CJKG+310现状横断图
本次设计考虑将红线按照规划拓宽至61m。结合本段现状断面结构形式和三组现状横跨道路的人行天桥。本段标准断面具体布置为:3m人行道+1.5m行道树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7m辅道机动车道+3m主辅分隔带+22m机动车道+3m主辅分隔带+7m辅道机动车道+1.5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1.5m行道树绿化带+3m人行道。
图2.2-5CJK5+020~CJKG+310规划横断图
全线中线根据规划按照现状中线拟合,在雪松路路口设置一处平曲线R=375。
(3)路面结构设计
范湖~建设大道(CJK3+600~CJK5+020)
现状机动车道铣创面层一层(4cm)沥青后加铺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掺纤维0.3%)。
新建及改造辅道机动车道及地铁范围内主线机动车道结构:(从上至下)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掺纤维0.3%)+5cmAC-16C中粒式改性沥青中面层+7cm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聚酯玻纤布+22cmC30混凝土+20cmC15素混凝土基层。
新建非机动车道结构:(从上至下)3cmAC-10C沥青混凝土+6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C15素混凝土基层。
新建人行道结构:(从上至下)6cm厚fr≥4.5MPa预制仿石砖+2cm厚M10水泥砂浆座浆层+15cm厚混凝土。
建设大道-航空路人行天桥(CJK5+020~CJK6+310)
根据检测报告,本段现状机动车道路面破坏较大,沥青路面外观破坏较多,现状人行道采用石材铺装,本段内地铁修建打围范围内路面破坏严重且新建临时便道高程与现状道路高程存在高差,本次考虑破除临时便道新建机动车道。故本段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现状机动车道铣刨两层(8cm)沥青后加铺:(从上至下)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掺纤维0.3%)+5cmAC-16C中粒
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原有铣刨路面。
辅道机动车道及地铁范围内主线机动车道结构:(从上至下)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掺纤维0.3%)+5cm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7cm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22cmC30混凝土+20cmC15素混凝土基层。
新建非机动车道结构:(从上至下)3cmAC-10C沥青混凝土+6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C15素混凝土基层
新建人行道结构:(从上至下)6cm厚fr≥4.5MPa预制仿石砖+2cm厚M10水泥砂浆座浆层+15cm厚混凝土。
具体的新建(辅道)机动车道、新建非机动车道、新建人行道及加辅机动车道结构断面图如图2.2-6。
加铺机动车道改造结构一加铺机动车道改造结构二
图2.2-6典型新建道路结构层大样图
2.2.2排水工程
(1)汉口段
范湖~黄孝西路(桩号K3+576.63~K4+780),在辅道距离道路中线两侧各21.5m左右的位置分别布置d500mm~d600mm的排水管道,用于收集沿线的排水后接入道路西侧的现状机场河箱涵。沿线的接户支管予以保留,并接入新建的排水管道内。
范湖~建设大道(桩号K4+780~K5+051.86),利用现状排水管涵,根据道路改造范围,对路两侧雨水口及连接管进行改造。
表2.2-1A区排水管道工程量分布信息
序号
桩号
排水管规格
工程量(m)
备注
东侧
1
K3+600~-K3+724
D600
124
2
K3+770~-K3+860
D600
84.6
3
K3+880~-K3+990
D500
100
4
K4+040~-K4+130
D600
90
5
K4+270~K4+340
D600
62
6
K4+370~-K4+435
D600
60
7
K4+435~-K4+470
D500
30
8
K4+510~-K4+710
D600
208
西侧
1
K3+600~K3+724
D600
118.6
2
K3+770~~K3+860
D600
72.1
3
K3+880~-K3+990
D500
64.2
4
K3+990~-K4+130
D600
135
5
K4+270~K4+340
D600
63
6
K4+360~-K4+470
D600
112
7
K4+530~K4+620
D600
85
8
K4+640~-K4+720
D600
75
横穿
1
K3+920
D600
82
2
K3+955
D600
42
建设大道道口(桩号K5+051.86~K5+060.64),布置一排BH=6.0m×2.2m~BH=6.8m×2.7m排水箱涵,横穿青年路立交,排入BH=6.8m×2.7m现状机场河箱涵。
BH=6000X2200酯有面
建设大道道口(桩号K5+060.64~K5+129.26),在道路中线东侧布置一排BH=6.0m×2.2m排水箱涵,箱涵中线与现状桥面边线距离约为7.70m,承接西侧2-BH=2.0m×1.45m现状箱涵来水及收集沿线排水,排往下游设计排水箱涵。
建设大道~航侧村(桩号K5+129.26~K5+896.95),在道路东侧
布置一排BH=4.5m×2.2m排水箱涵承接上游来水并收集沿线排水,排往下游设计排水箱涵。其中桩号K5+129.26~K5+375.91段,箱涵中
线与现状桥面边线距离按不小于5.15m控制,桩号K5+375.9
K5+508.92段,箱涵中线与道路边线距离约为4.0m~7.3m,桩号K5+508.92~K5+896.95段,箱涵中线与绿化带边线距离约为2.5m。
航侧路~航空路人行天桥(桩号K5+896.95~K6+310),在道路东侧布置一排BH=4.0m×2.2m排水箱涵承接上游来水并收集沿线排水,排往下游设计BH=4.5m×2.2m排水箱涵。其中桩号K5+896.95桩号K5+950段,箱涵中线与绿化带边线距离2.0m,桩号K5+950K6+290段,箱涵中线与现状2-BH=3.7mx1.75m箱涵结构外边线距离约5.0m,桩号K6+290~K6+310段,箱涵中线与绿化带边线距离2.0m。
BH=40007200
阴=4500X2200
2.2.3人行天桥工程
1)泰和花园人行天桥
天桥平面布置呈“工”字形,主桥横跨青年路,主桥采用钢箱梁结构,总长70.3米,主桥结构总宽4.2米,两侧设梯坡道,天桥梯坡道采用1:4坡度设计;天桥两侧专设两部残疾人升降电梯。具体人行天桥设计参数如表:
项目
部位
结构参数
上部结构
主桥段
主桥由边跨16.4+主跨30.9+边跨23m组成;桥面宽度4.2m,梁高1.1m;钢箱梁结构;主跨通行高度5.2m
梯坡道结构
东侧梯道13.4m+13.4m坡道连接梁+24.8m坡道长
西侧梯道13.1m+5.2m坡道连接梁+24.8m坡道长
坡道结构宽2.8m,坡度为1:4,双边箱型结构,两箱间布置钢梯踏步,边箱宽0.6m,踏步宽度为1.6m。中间设置2m休息平台。
梯道结构宽2.8m,坡度1:2,双边箱型结构,两箱间布置钢梯踏步,边箱宽0.15m,踏步宽度为2.5m。中间设置2m休息平台。
下部结构
墩柱及墩帽
主桥Z1#、Z2#、Z3#、Z4#钢墩柱,直径1000mm,高度H依次为4.26、4.66、4.26、4.66m,内填C30微膨胀混凝土,墩帽为钢结构,尺寸1200×2600×800。
梯坡道P2、P4刚墩柱,直径600mm,高度H为3.35m,内填C30微膨胀混凝土,墩帽尺寸800×2800×550。
梯坡道P1、P3、T1、T2墩帽尺寸2800×700×700。
承台
主桥Z1#、Z2#、Z3#、Z4#承台结构1600×1600×1500,C30混凝土
梯坡道P2、P4承台结构1200×1200×1600,C30水下混凝土。
桩基
主桥Z1#、Z2#、Z3#、Z4#桩直径1200mm,桩长L=40m,C30水下混凝
土。
梯坡道P2、P4桩直径800mm,桩长L=30m,C30水下混凝土。
梯坡道P1、P3、T1、T2桩直径800mm,桩长L=20m,C30水下混凝土。
2)北湖西路人行天桥
天桥平面布置呈“H”字形,主桥横跨青年路,主桥采用结构为46.68m;天桥两侧专设两部残疾人升降电梯。具体人行天桥设计参数如表:
项目
部位
结构参数
工程概况
上部结构
主桥段
主桥采用结构为46.68m一跨桁架拱,总长52.4m;主桥结构总宽4.9m(不含花槽);钢箱梁结构;主跨通行高度5.2m
梯坡道结构
东侧梯道16.6m+4.3m梯道连接梁+26.1m坡道长
西侧梯道13.3m+26.1m坡道长
全桥坡道总长51.2m,结构宽2.8m,坡度为1:4,坡道采用双边箱结构形式,两箱间布置钢梯踏步,边箱宽0.6m,其中考虑了
0.5m的自行车推行道,箱高垂高为0.5m,中间设置2.0m的休
息平台,坡道上端与与平台固接,下端简支于坡台基础上。
全桥梯道总长29.4m,结构宽2.8m,坡度为1:2,坡道采用双边箱结构形式,两箱间布置钢梯踏步,边箱宽0.15m,箱高垂高为0.6m,中间设置2.0m的休息平台,梯道上端与平台固接,下端简支于梯台基础上
下部结构
墩柱
主桥下为Z1#、Z2#钢墩柱,直径1.2m,高度H依次为5.3m、5.3m内填C30微膨胀混凝土。
梯坡道P2、P4及T3,直径700mm,高度H分别为3.3m、3.3m、2.3m,内填C30混凝土,墩帽尺寸1000×2800×600。
梯坡道P1、P3、T1、T2墩帽尺寸1200×2800×700。
承台
主桥Z1#、Z2#承台结构1900×1900×1600,C30混凝土
桩基
主桥Z1#、Z2#桩直径1500mm,桩长L=38m,C30水下混凝土。
梯坡道P2、P4及T3桩直径1000mm,桩长L=20m,C30水下混凝土。
梯坡道P1、P3、T1、T2桩直径1000mm,桩长L=15m,C30水下混凝土。
工程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主线:城市主干路I级;辅道:城市次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主线:50km/h,
辅道:40km/h;
(3)车道宽度:一般路段:主线:大型车3.5m、小型车3.25m,辅道:大小混行3.25m,公交港湾车站3m,
道口进口:不小于3m;
(4)道路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70米;
(5)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2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15年;
(6)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荷载:BZZ-100;
(7)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
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
江北段拟建工程场穿插于武汉江汉区和研口区,起于青年路建设大道路口,沿青年路往南,止于武胜路中山大道路口,场地沿线现状
地形主要为商铺、住宅,沿线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为20.15m
24.65m(以勘探孔孔口标高为计)。场地沿线地貌单元属长江I级阶
地。
(1)地表水
场地范围内无地表水发育,不考虑地表水影响。
(2)地下水
在勘探孔揭穿的深度范围内拟建工程场地地下水为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沿线低洼地段上部人工填土层及耕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并与附近地表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其水位、水量与季节关系密切,并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水量一般有限,对管沟施工影响小。勘察期间实测场地上层滞水地下水位为
地面下0.50~1.20m,当于黄海高程22.60m~25.00m。
(3)地下水及地表水腐蚀性判定
根据附近工程水样显示,在结合场地沿线环境地质条件(无污染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有关规
定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
筋具微腐蚀性。
根据武汉地区江汉区I级阶地地区水文资料,该区承压水水位标高一般为18.00m至21.00m,年变幅为3-4m。根据剖面图,管沟沟槽开挖后承压含水层顶板与沟槽底板最小处为zk42孔附近,本场地范围勘察期间(4月份)实测承压水侧压力水位为18.05m。承压含水层顶板标高为15.08m。
本场地的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1-1)人工填土中,水量有限,并与季节关系较密切,基坑开挖过程中如遇到地下水,建议采用明沟排水将地下水抽走,保持基坑作业面干燥。
岩土分层及特性
在勘探孔所揭露的深度范围内,沿线表层覆盖有厚薄不均的人工填土,局部低洼地段分布少量第四系软塑~可塑状粘性土,中下部主要为中更新统冲洪积相粉质粘土、粘土,底部为残坡积粘性土,局部揭露出志留系砂岩。根据野外钻孔岩性描述和原位测试结果,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拟建场地地勘探测范围内地层划分为六大层八个亚层,沿线土层主要为1-1、1-2层人工填土;2层淤泥质粘土、3-1、3-2层粘土、4层淤泥质粘土、5层粉砂加粉质粘土及6层粉细砂。土类种类较多,在埋深及厚度有一定的变化,性质变化大
,
地基不均匀。各地层性质如表2.4-1:
表2.4-1工程地质土层特性
序号
地质
年代
及成
因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层厚
层顶标高
分布情况
岩
道路改造投标方案(379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