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货物类投标方案 系统集成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1067页   下载735   2024-10-10   浏览48   收藏38   点赞993   评分-   375155字   366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105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项目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1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2 第二节 设计原则 12 第一条 实用性、人本性、创新性相结合 12 第二条 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12 第三条 满足教学、科研、办公、管理以及生活数字需求 13 第四条 教学、科研、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13 第五条 确立建设思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14 第六条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 14 第七条 选择合作伙伴最为关键 14 第二章 项目需求分析 15 第一节 现状分析 15 第一条 项目概况 15 第二条 项目建设背景 15 第三条 目前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7 第二节 本期需求 18 第一条 总体目标 19 第二条 具体建设目标 19 第三章 总体设计方案 24 第一条 表示层 24 第二条 业务层 25 第三条 支撑层 25 第二节 编程语言 27 第一条 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 28 第二条 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结构 28 第三条 动态网页生成技术 29 第四条 基于S0A的应用系统设计及应用集成 29 第三节 应用安全体系 35 第四节 性能参数 35 第五节 系统软件平台建设 36 第一条 操作系统 36 第二条 数据库管理系统 36 第三条 应用服务器 36 第四条 开发平台简介 36 第四章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及原则 51 第一节 建设策略 51 第二节 建设原则 53 第一条 实用性和可行性 53 第二条 先进性和成熟性 53 第三条 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 53 第四条 可靠性和稳定性 54 第五条 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 54 第六条 安全性和保密性 54 第七条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54 第八条 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54 第五章 设计方案 55 第一节 软件支撑平台 55 第一条 信息门户系统 55 第二条 建设目标 57 第三条 门户特点 58 第四条 软件选型 61 第五条 建设内容 84 第二节 数据交换集成平台 97 第一条 数据交换平台规划 98 第二条 ETL 100 第三条 数据服务接口 105 第四条 数据导入导出 106 第五条 数据源适配器 108 第六条 数据同步工具 108 第七条 基于语义的全局数据视图 114 第三节 身份认证平台 114 第一条 总体架构 114 第二条 认证数据存储 116 第三条 认证流程 120 第四条 认证方式 123 第五条 统一用户及权限管理 130 第四节 共享数据库平台 148 第一条 ICDC介绍 148 第二条 业务架构 158 第三条 技术架构 160 第四条 信息标准建设 164 第五条 资源数据内容建设 196 第六条 共享数据库构建 242 第五节 业务应用开发平台 266 第一条 UniEAP开发平台(一)UniEAP概述 266 第二条 自定义查询平台 279 第三条 自定义报表 281 第六节 业务应用系统 292 第一条 学生综合管理及服务 292 第二条 教职工综合管理及服务 536 第三条 资产综合管理及服务 672 第四条 综合业务管理及服务 702 第七节 数据中心硬件系统 771 第一条 方案设计 771 第二条 产品介绍 789 第八节 校园一卡通系统 825 第一条 项目分析 825 第二条 设计方案优势特点 830 第三条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837 第四条 一卡通系统业务功能设计 866 第五条 新闻篇 895 第六条 卡户篇 895 第七条 商户篇 897 第八条 银行篇 897 第九条 管理篇 898 第十条 向导篇 898 第十一条 集成系统对接方案 922 第六章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932 第一节 安全风险分析 932 第一条 物理层安全风险 932 第二条 网络层安全风险 932 第三条 系统层安全风险 933 第四条 应用层安全风险 934 第五条 管理层安全风险 934 第二节 系统安全体系 934 第一条 安全服务维 935 第二条 协议层次维 936 第三条 系统单元层 936 第三节 网络系统安全 936 第一条 网络安全概述 936 第二条 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938 第三条 虚拟局域网和访问控制(VLAN/ACL) 942 第四条 防火墙部署 943 第五条 入侵检测 945 第四节 主机系统安全 946 第一条 操作系统安全 946 第二条 审计与留痕技术 946 第三条 系统状态检查 947 第四条 网络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的实现 947 第五条 用户信息 947 第五节 数据库安全保障 948 第六节 机房环境安全 951 第一条 机房安全分类 951 第二条 场地的选择 953 第三条 结构防火 953 第四条 机房内部装修 954 第五条 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 955 第六条 其他防护和安全管理1.防水 955 第七章 项目实施计划 956 第一节 实施开发计划 956 第一条 总体思路 956 第二条 实施开发计划 957 第二节 质量计划 963 第三节 异常计划 964 第一条 风险管理 964 第二条 风险管理样本表《风险管理样本表》 965 第四节 系统风险分析 967 第一条 需求阶段 967 第二条 设计阶段 968 第三条 编码阶段 970 第四条 测试阶段 971 第五条 实施阶段 971 第六条 全过程 972 第五节 项目控制 973 第一条 管理控制 974 第二条 交付控制 974 第三条 缺陷管理 975 第四条 质量保证管理(QA) 979 第五条 变更管理 983 第六条 文档管理 988 第六节 系统测试 995 第一条 测试任务与步骤 995 第二条 影响验收的其他因素 1001 第三条 工程系统集成测试 1003 第七节 系统验收 1007 第一条 递交成果的拒绝 1008 第二条 软件系统的验收 1009 第八节 实施过程协调方案 1010 第一条 协调人员工作的重要性 1010 第二条 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措施 1011 第八章 项目组织、人员安排 1013 第一节 本项目组织架构与职责 1013 第一条 建立工程领导小组 1014 第二条 项目经理 1017 第三条 系统架构组 1018 第四条 业务分析组 1020 第五条 应用开发组 1021 第六条 系统测试组 1021 第七条 系统平台组 1021 第八条 质量保证组 1024 第九条 实施维护组 1026 第十条 售后服务组 1026 第十一条 建立联合项目开发组 1026 第十二条 公司级服务支撑平台 1027 第二节 项目人员 1028 第九章 运维管理体系建议 1031 第一节 组织保障 1031 第一条 校园CIO 1031 第二条 专门的信息化机构 1031 第三条 业务处室信息员 1032 第四条 专业、稳定的开发人员 1032 第二节 制度保障 1032 第三节 实施保障 1033 第四节 运行管理保障 1033 第一条 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 1033 第二条 记录维护日志 1034 第三条 定期工作讨论 1035 第四条 监督制度的完善 1035 第十章 培训计划 1035 第一节 培训目的 1036 第二节 培训对象 1036 第三节 培训计划 1037 第一条 软件支撑平台培训计划 1037 第二条 学生综合管理与服务培训计划 1039 第三条 教职工综合管理及服务培训计划 1042 第四条 资产综合管理及服务培训计划 1046 第五条 综合业务管理及服务培训计划 1049 第十一章 售后服务计划 1051 第一节 企业对技术服务的理解 1051 第二节 企业技术服务体系 1053 第一条 企业集团客户服务IS09000质量文件 1053 第二条 企业四级服务体系 1054 第三节 售后服务方式分类 1056 第一条 软件自身缺陷维护服务 1057 第二条 现场维护服务 1057 第三条 远程诊断服务 1057 第四条 其它支持手段 1058 第五条 需求变更后的技术服务 1058 第六条 数据处理服务 1058 第七条 应急事件的服务 1058 第八条 版本升级服务 1060 第九条 定期回访服务 1060 第十条 客户满意度调查 1060 第十一条 免费客户服务热线 1061 第十二条 长期的技术支持与合作 1061 第四节 技术服务流程 1062 第一条 免费技术服务时间 1062 第二条 技术服务申请程序 1062 第三条 技术服务过程 1063 第四条 服务期内的服务 1064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指导思想 大学的数字化校园设计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灵活可扩展的这一基本原则。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对现有用户及关键业务的有效支撑作为项目的基本思想和目标。 设计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项目的规划及执行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在组织管理维、技术发展维度及业务发展维度等方面坚持如下原则: 实用性、人本性、创新性相结合 建设目标及过程,首先要符合实用性这一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全校师生、校友及决策管理者。通过建立个性化用户环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及信息,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为校园用户提供更加实用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内容。 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是为学校建立一套管理先进、技术 领先、数据集中共享模式的现代化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把学校相关的信息化服务系统、管理过程纳入计算机服务管理之内,规范数据和业务流程,加强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因此,我们的设计方案从如何实际、有效地完善对师生日常科研、教学的服务;如何有效支撑学校目标管理;如何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围绕着这一目标将信息化工作进行逐步、全面性设计与规划。 满足教学、科研、办公、管理以及生活数字需求 数字化校园工程的目标是以提供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为主体目标的这一根本。学校的主体用户人群就是广大的师生,需求上应充分地考虑如何让师生、校友、管理者得到更多的便利服务、激发应用兴趣、便于接受使用的原则。这样可使整体工程推动起来更为顺畅,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科研、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1.服务目标的核心体现在:数字化校园应用要为用户带来便利和透明管理; 2.为师生提供所必需的信息及服务内容; 3.通过信息化手段,尽可能控制与减少学校在协同办公、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方面的内部资金损耗。 在进一步降低学校信息化投资成本的同时,不断量化学校服务目标、服务项目及合理的支撑成本这一解决方案。为全校用户提供教学、科研、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确立建设思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着承接历史、照顾现状、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建议学校将历史问题一脚踢开,重建所有的应用系统。建议学校在服务目标、支撑技术、经费投入、信息化队伍建设、公司合作几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规划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到学校现有的软硬件及软件应用情况,还要关注学校的信息服务目标与服务主体的定位,尝试如何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最合适成本方法去建设与改造,最快速地解决学校当前及未来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实现本期数字化校园的既定建设目标。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 在关注、评估服务目标和成本过程中,找到工程重点与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全面整体的规划,分步执行。在实施上由易到难,逐步完成开发实现、培训推广及修改完善工作。 选择合作伙伴最为关键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永不休止的工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领域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文化、娱乐、生活领域的不断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必须要跟得上学校快速发展步伐。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合作伙伴是一个持久的合作对象,既可以与学校共同设想和探讨未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又可以协助学校屏蔽、解决项目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及问题。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选择和培养最优秀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学校长久的合作伙伴,才能携手共同发展。 项目需求分析 现状分析 项目概况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编写。) 项目建设背景 大学“信息化校园”系统整体建设采取银校合作的建设模式,以现有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系统为基础,进行改造、新建、完善、整合、共享,将新建系统和现有部分系统整体统一规划建设;按建设信息化大学的理念,从学校全局出发,消除部门本位主义和条块分割现象,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组织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及系统由学校统一建设;业务应用系统由学校统一数据标准、组织评审,按照学校统一的整体规划,以各业务职能部门为主,以信息管理中心为技术指导,根据应用需求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展开建设。 大学“信息化校园”系统整体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对于学校构建高度信息化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环境,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信息化校园”系统整体建设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需求为导向,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以数据共享与交换为突破口,以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为目的,进行“信息化大学”建设。 (一)立足校情 充分利用已有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软硬件以及其他数字资源等信息化资源及人才资源。 (二)纵观全局 开展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的创新,避免部门本位主义。从学校全局出发,搞好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与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统一规划 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符合学校“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研究型大学的水平,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水平的稳步提高奠定基础。 (四)科学实施 以需求为导向、数据共享与交换为突破口,实用性和前瞻性兼顾,分子项、分缓急、分步骤实施和快速推进,并监控项目的有效实施。 (五)科学管理 不光要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网络设施、基础软硬件平台以及各种业务应用系统,而且要逐步建立整套完善的信息化校园运营体系,制定统一、开放的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培养信息化建设、运维与管理的专业队伍。 目前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已将重点转移到以应用为主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来,学校逐步加强教学资源系统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这些应用系统包括党务系统、邮件系统、图书借阅系统、招生就业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求索学堂、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卡系统平台等,这些系统的应用,改善了师生的教学、工作和学习环境,促进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信息服务方面,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已建立网站几十个,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与国内外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与平台。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1.现有应用系统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由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利用网络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现有网上教学、管理服务的功能需要完善、拓展和性能提升。 2.现有的应用系统覆盖面低,各应用系统基本是相互独立运行。 3.现有的应用系统数据分散存储,同一数据编码标准不统一,不能互通互用。一方面存在同一数据重复存储的现象;另一方面,分散的数据无法提供全校的综合信息报表和数据综合分析。 4.众多的系统需要用户记忆多个的用户名、密码和访问地址,不停的在不同系统间切换工作难以保证系统安全和管理 5.权限分配缺乏科学化的规划和管理,权限分配复杂、方式和操作不统一,不能灵活对应学校特殊业务的突发情况 6.打电话到其他部门索要各种需要的数据,重复的录入基础信息 7.学校的数据存储零散,不能有效的管理和安全控制 8.学校的数据资产积累存在各种问题,不能得到方便快捷的历史数据服务 9.学校的数据利用不充分,数据产生后缺乏对业务优化的指导作用 本期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实现从分散应用向集中应用转化,从固定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化, 从部门级应用向校级应用转化,从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转化的目标。使大学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进入新的应用阶段,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根据对学校招标文件的理解,本项目为”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包括软件支持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学生综合管理与服务、教职工综合管理与服务、资产综合管理与服务、综合业务综合管理与服务等)建设、校园卡系统建设、数据中心机应用服务硬件支持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安全体系及校园卡系统计算机设备建设、基础软件系统建设。建成后能够实现如下目标: 总体目标 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将以学校“十一五”建设规划为指导,为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提供数字化环境和服务平台。到2012年,建成高效、先进、灵活、安全、可靠地数字化运营环境,成为学校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重要体现;建成权威可信的数据中心和丰富多样的资源中心,构建灵活规范的业务应用服务体系,产生统一开放的数据标准及管理工具,形成快速服务与响应机制,具体有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的大型公共计算平台和数字化服务体系;各校区实现数字化统一管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娱乐等全面信息化,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成为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的信息化校园。 具体建设目标 (一)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1.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 基于大学数据中心,建成面向全校师生的信息门户、共享基础公共数据库、数据交换集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为各种业务应用及服务提供展示平台和数据查询使全校各种数据及统计结果具有标准和唯一性。2.信息化校园管理中心建设。 通过对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财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的建设和整合,能够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满足全校的学生、教职工、管理人员等不同用户的网络化管理需求,并提供相应准确的多种业务数据查询、分析、统计和多业务系统联动服务。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使办公管理流程上网,简化、优化办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实现真正意义的办公自动化。通过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服务教学为目的,通过新的办公流程管理和财务管理手段,实现先进的、高效的、统一的和可靠地校园崭新管理模式。 3.信息化校园资源中心建设。 建设服务于教学的精品课程VOD视频点播流媒体服务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和电子公告平台系统、网络社区服务平台。教学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自学、复习、完成作业、考试、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开展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深度和广度;同时为实现学生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随着远程VOD教学视频点播系统的使用,教学资源的存储及建设也启动起来,初步实现网络辅助教学功能。此外,学校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追求的目标是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效率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制定发展战略不仅需要信息支持和信息服务,同时更需要基于信息的科学决策支持。 4.信息化校园服务中心建设。 以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职工服务为主线,进行校园卡管理系统的建设,建设迎新系统、离校系统、就业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图书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同时,在现有应用系统基础上,建设网站管理系统、科研系统、国资系统。以校园卡来带动相关系统的建设和整合,实现学生新生报到注册、毕业离校手续办理,以及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用餐、校内商户消费管理、水电消费管理、图书借阅、机房上机管理、洗浴、医疗、上课考勤、会议签到、校车管理、车辆管理、毕业离校手续办理等功能,使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不仅极大地方便教职工的生活服务,也降低了管理工作难度,该系统为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一条主线,体现出软件集中管理的价值和优势。 5.大学数据中心(DC)建设。 建设满足我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的数据中心,为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应用服务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的硬件架构、软件平台及技术支持;制定相关的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江安校区建设DC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 (二)校园卡平台建设 大学校园卡系统以校园网为基础,以智能卡片为载体, 具有金融消费、身份认证、学生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信息系统。计划实现统一运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 建设技术保障队伍,使校园卡平台成为大学信息化校园重要的管理和应用平台。 国内很多高校由于前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校各部门从各角度出发建设适合自己需求的一卡通系统,形成多卡并存的局面,在食堂、图书馆、财务工资、后勤、科研经费、门禁/通道等众多领域存在着自成体系的卡片应用系统,甚至不同食堂的卡也不同,相互不衔接、不共享,工作证、学生证、图书证、医疗证等证件名目繁多,管理混乱,资源浪费严重,也给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我校早期的食堂饭卡建设基本上是以餐饮消费服务为核心的,随着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信息应用系统投入使用,校园卡需要承担更多的身份识别和信息服务功能。拓展校园卡系统的管理应用功能,如网络缴费、消费查询、消费数据统计、消费数据挖掘,通过信息化校园平台的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基础共享公共数据库,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来提高学校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运营管理体系。 提高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相关数据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劳动强度时校园卡平台建设的重要使命。 (三)信息化校园支撑条件建设 探索信息化校园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创新,采用项目 负责制进行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完善信息化校园的各种标准建设,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校园网的安全和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实现校园软件正版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校园管理和建设人才队伍。 在考虑到学校基本的业务需求同时,还包括对系统的安全性、性能、稳定性、系统实施进度等综合要求。我们将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需求目标及建设原则要求,对本期项目进行合理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 大学数字化校园软件体系结构图如图所示。整个构架包含了:表示层,应用服务层(门户应用、业务层、支撑层)和数据层(数据资源层),同时还包括系统安全体系。 表示层 表示层是通过各种终端为大学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对“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的访问服务,通过门户系统以B/S方式提供服务,支持多种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Mozilla、Netscape、PDA及智能手机、3G等。 门户应用层是大学的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网站,提供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聚合和展现服务,支持个性化的页面设置。 业务层 业务层是学校的各业务应用系统,包含:党务系统、邮件系统、图书借阅系统、招生就业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求索学堂、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卡系统平台等。 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学校陆续建设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也要整合到应用基础平台之上,使之成为数字化校园的整体之一。 支撑层 (一)用户管理和授权: 提供基于LDAP标准的用户管理和授权体系服务,由目录服务器和身份认证服务器组成。与用户数据集成层共同组成企业级目录服务系统,并为实现应用间的单点登录提供数据基础。 (二)用户数据集成: 同步异构系统中的用户和授权的相关信息。并与用户管理和授权平台共同组成企业级目录服务系统,为实现应用间的单点登录提供数据基础。 (三)应用集成: 集成和重组各种异构系统的前端应用,推送给门户系统进行统一展现,同时实现各应用和门户系统间的集中认证、单点登录、联合授权功能。 (四)2EE应用基础平台: 提供业务服务、业务数据集成及业务接口等后端服务,是面向用户的前端应用系统的服务支撑平台。 数据资源层是统一数据库平台,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功能,同时为提供查询、报表、统计、分析预测等数据服务提供底层支撑。 安全体系的建设贯穿于各个层次,贯穿于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它主要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角度综合考虑,保证各数据安全。 技术路线 针对大学用户提供包括门户、交流、查询、统计、应用集成等服务的应用平台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考虑到由于未来发展变化所带来的系统的伸缩性,应用系统必须采用现代系统规范和设计,在系统设计整体化的同时,尽量减少各子系统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软件对平台、软件对数据、软件对软件、平台对平台等),使任一子系统未来的 减少、增加和变更,不影响到其它子系统和总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的投资,减少对系统的维护和未来开发的投入。在应用系统整体化、功能化和规模化的同时,保证系统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基于上述原则,门户的开发基于“跨平台”的Java语言和独立于开发环境的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EJBs(EnterpriseJavaBeans),系统的主要“应用逻辑”由组件构成。以组件技术为导向的组织架构提供了系统良好的可伸缩性,使系统轻易地组合与拆分其功能模块。应用软件平台的开发及运行架构采用了三层结构(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而在不影响系统其它部分情况下,保证了应用服务器与其它应用可进行有效和无缝的整合,同时支持大规模并发用户的访问。采用模版(Template)技术生成的门户网页,有效地为用户提供基于角色和权限的内容和数据服务。 本项目开发采用的Java和EJBs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整体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减至最低。 编程语言 应用软件是按J2EE(Java2EnterpriseEdition)规格,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服务器端Java技术(如:EJBs、Servlet、JNDI、JDBC和RMI等)开发。Java作为基于Web 的软件业的公共标准,其独立于操作系统,独立于服务器的“跨平台性”,使其“一次编写,到处运行”,是最适合运行于互联网上软件的编程语言。Java相对于嵌入HTML并受限于用户端显示的编程能力有限的脚本语言,其完整的编程能力可开发具有强大“业务逻辑”的应用程序。 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 软件编程由依赖于特定单机从
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投标方案(106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