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自然资源局甘肃黄河重点生态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洮河干流临洮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勘察设计投标方案
第一章 项目服务方案
6
第一节 勘察设计流程
6
一、 三年服务期阶段规划
6
二、 全流程实施步骤
28
三、 生态修复特性融合
44
第二节 成果文件编制
52
一、 成果文件组成体系
52
二、 文件数量质量控制
73
三、 标准规范执行方案
84
第三节 生态修复目标响应
112
一、 图斑修复设计方案
112
二、 植被恢复专项设计
126
三、 耕地恢复实施路径
145
四、 成效评估监测体系
156
第四节 知识产权保障
177
一、 自主知识产权声明
177
二、 第三方知识产权管理
192
三、 招标人权益保障
203
第五节 资源自备保障
225
一、 技术资料准备方案
225
二、 办公设备配置计划
240
三、 后勤保障体系建设
257
四、 资源维护调配机制
271
第二章 工期进度及工作部署方案
294
第一节 工期计划安排
294
一、 阶段划分与时间节点
294
二、 阶段负责人与目标设定
307
三、 关键节点控制措施
318
四、 后续技术服务周期规划
330
第二节 工作部署措施
353
一、 分区域勘察设计部署
353
二、 区域负责人与团队配置
373
三、 远程协同办公机制
388
四、 生态修复专项小组设置
403
第三节 资源配置计划
421
一、 办公设备配置使用
421
二、 交通车辆调配方案
443
三、 专业勘察设备配置
450
四、 现场办公与安全装备
464
第四节 进度控制机制
469
一、 周例会进度跟踪制度
469
二、 进度预警与应急预案
484
三、 阶段性成果审核机制
493
四、 多方沟通协调机制
503
第三章 人员配备方案
509
第一节 人员结构及专业配置
509
一、 生态修复专业人员配置
509
二、 专项技术人员配置
522
三、 团队年龄结构规划
536
四、 人员资质佐证材料
559
第二节 项目组织管理架构
576
一、 关键岗位职责划分
576
二、 项目组织架构设计
595
三、 项目经理责任制实施
606
四、 项目例会制度建立
619
第三节 现场办公保障措施
629
一、 临时办公点设置
629
二、 办公设备配备方案
651
三、 安全办公设施配置
669
四、 车辆保障措施
676
第四节 人员调度与协调机制
690
一、 项目阶段人员调配
690
二、 人员调度计划制定
708
三、 内部调配响应机制
726
四、 外部沟通协调安排
736
第五节 人员培训与能力保障
750
一、 专项培训内容规划
750
二、 技术交流会组织
765
三、 规范标准熟悉要求
779
四、 能力保障佐证材料
801
第四章 针对本项目难点特点复杂性地域特点提供完整详细的服务措施服务保障承诺及后期后续服务承诺
818
第一节 项目难点分析
818
一、 地形生态因素影响解析
818
二、 图斑修复管理协调难点
837
三、 气候条件长期影响评估
845
四、 水源涵养技术难点攻克
859
第二节 项目特点应对措施
883
一、 图斑差异化勘察设计
883
二、 生态目标专项修复方案
901
三、 耕地恢复设计规范
914
四、 地域特征融合设计
935
第三节 服务保障承诺
951
一、 全过程技术咨询服务
951
二、 成果文件交付承诺
959
三、 资源保障措施
974
四、 知识产权保障承诺
983
第四节 后期服务承诺
1004
一、 三年技术支持服务
1004
二、 工程验收参与保障
1024
三、 长期反馈优化机制
1029
四、 后续服务响应承诺
1037
第五章 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
1050
第一节 应急预案体系
1050
一、 勘察设计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1050
二、 乡镇联动应急响应机制
1063
第二节 应急组织架构
1080
一、 项目应急指挥机构设置
1080
二、 外部应急协调机制
1099
第三节 应急响应流程
1105
一、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1105
二、 特殊环境应急处置措施
1119
第四节 应急资源保障
1135
一、 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1135
二、 应急协作机制建设
1152
第五节 应急演练机制
1157
一、 年度应急演练计划
1157
二、 演练评估改进机制
1177
项目服务方案
勘察设计流程
三年服务期阶段规划
服务周期阶段划分
前期勘查设计阶段
全面信息收集
1)对临洮县红旗乡、中铺镇、辛店镇、衙下集镇等乡镇的18个图斑展开详细勘查工作,运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专业的勘查技术,准确掌握矿山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脉走向、坡度、高差等,同时深入了解地质构造情况,包括岩石类型、地层分布、断层位置等,为后续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对矿山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涵盖植被覆盖情况、土壤质量、水源状况等方面,以便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方案。
2)收集发包人提供的有关审批、核准和备案材料,这些材料是项目合法合规开展的重要依据。将其与勘查数据相结合,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初步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整合多方面的信息,能够确保初步设计方案既符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又能充分考虑矿山的实际情况。
3)按照现行勘查规范,严格执行勘查流程和标准,确保勘查数据准确、全面。在勘查过程中,对每一个数据点都进行反复核实和验证,采用多种勘查方法相互印证,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对勘查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形成规范的勘查报告,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准确无误的参考资料。
初步设计制定
1)根据勘查结果,制定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的生态修复初步方案。结合矿山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明确新增和恢复林地、草地、耕地的具体布局。例如,在水源涵养区规划大面积的林地,通过种植具有较强保水能力的树种,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合理布局草地和耕地,采用梯田、护坡等措施,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2)准确编制工程概算,对各项工程费用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确保投资估算合理、符合市场行情和项目实际。在编制概算过程中,充分考虑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变化等因素,对各项费用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同时,参考类似项目的造价情况,对概算进行反复审核和优化,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初步设计报告和设计图册内容完整、科学合理,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报告中详细阐述设计方案的依据、目标、具体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内容,设计图册清晰展示各项工程的布局、结构和尺寸等信息。在编制过程中,组织专业人员对设计报告和图册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确保其质量达到高标准。
生态保护施工
设计内容
具体要求
预期效果
林地布局
选择水源涵养能力强的树种,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和分布区域
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草地布局
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草种,确保草地覆盖率
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耕地布局
采用梯田、护坡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耕地生产力
恢复耕地功能
工程概算
准确计算各项费用,考虑市场行情和项目实际
合理控制投资成本
施工图设计细化
1)将初步设计细化为施工图,明确各项工程的具体尺寸、做法、材料等。对每一个工程细节都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标注,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准确理解设计意图。例如,在施工图中明确建筑物的结构尺寸、墙体厚度、门窗位置等,同时对施工工艺和材料要求进行详细说明,为现场施工提供精确的指导。
2)确保施工图具有可操作性,能有效指导现场施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的实际条件和难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与施工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施工图更加符合施工实际情况。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判,并在施工图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对施工图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其质量和准确性。组织专业的设计审核团队,对施工图进行全面的审查,包括设计合理性、结构安全性、施工可行性等方面。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施工图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建立审核记录档案,对审核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查阅和追溯。
施工进度沟通
中期施工配合阶段
现场技术支持
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提供技术支持。这些专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矿山生态修复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他们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与施工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在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与施工团队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设计意图得到准确贯彻。通过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现场交流等方式,及时传达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使施工人员充分理解设计方案。同时,认真听取施工团队的意见和建议,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施工实际情况。
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如地形变化、地质条件差异等。专业人员会及时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在保证生态修复目标和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施工进度和成本的影响。同时,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变更后的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现场技术支持
阶段验收参与
1)参与工程的阶段验收工作,按照采购合同的约定和现行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和流程,对每一个验收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在验收过程中,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和方法,如实地测量、抽样检测、资料审查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对验收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的工程整改和最终验收提供依据。
2)提出专业的验收意见和建议,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根据验收情况,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建议。与施工团队进行充分沟通,要求他们按照整改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协助施工方整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推动工程顺利进行。在施工方进行整改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整改工作按照计划进行。通过与施工方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工程质量的提升,为最终竣工验收奠定基础。
阶段验收参与
验收阶段
验收内容
验收标准
整改要求
基础工程验收
地基处理、基础结构等
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
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加固或返工
主体工程验收
建筑物结构、墙体砌筑等
结构安全、质量合格
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部位进行修复或整改
生态修复工程验收
植被种植、土壤改良等
达到生态修复目标
对植被成活率低、土壤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区域进行补种或改良
设计变更处理
1)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需求,进行及时评估和处理。建立设计变更评估机制,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变更方案进行论证,考虑变更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在评估过程中,充分听取施工方、发包人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变更方案科学合理。
2)确保变更后的设计方案仍能满足生态修复目标和项目要求。在设计变更过程中,始终以生态修复目标为导向,对变更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对变更后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审核和验算,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与发包人进行沟通和协商,获得他们对变更方案的认可和支持。
3)做好设计变更的记录和存档工作,保证设计的可追溯性。建立设计变更档案,对变更的原因、内容、审批过程等进行详细记录。将变更后的设计文件及时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工程竣工验收和后期维护过程中,能够方便地查阅和参考设计变更记录,为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变更原因
变更内容
变更审批情况
变更实施情况
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
调整工程布局、修改结构设计等
经相关部门和专家审批通过
按照变更方案进行施工,已完成变更内容
发包人提出新的要求
增加或减少工程内容、调整设计标准等
与发包人协商一致,报相关部门备案
正在组织实施变更,预计XXX时间完成
后期评估总结阶段
项目竣工验收
1)参与工程的竣工验收,对整个项目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从多个方面对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如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等。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多种手段,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和部门参与评估工作,提高评估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检查是否完成图斑修复18个、矿山生态修复总面积47.6公顷等目标任务。对照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对图斑修复数量和生态修复面积进行逐一核实。采用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对未完成的目标任务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3)确保项目达到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水土保持能力等生态修复要求。通过对各项生态指标的监测和分析,评估项目在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实际效果。与项目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达到生态修复要求。如果发现问题或未达到目标,及时对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推进,不断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成果总结归档
1)对整个项目的勘察设计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包括设计图册、投资估算书、初步设计报告、施工图图纸等。对这些成果文件进行分类整理,按照项目实施的先后顺序和专业类别进行归档。对文件进行编号和标注,方便查阅和管理。同时,对成果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电子档案,提高档案的存储和利用效率。
2)将成果文件按照要求进行归档,一式十二份,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制定严格的归档标准和流程,对成果文件的格式、内容、装订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在归档过程中,对文件进行认真审核和检查,确保文件内容准确、完整,格式符合要求。同时,对归档文件进行妥善保管,采取防火、防潮、防虫等措施,确保文件的安全。
3)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案例报告和技术文档。将这些资料纳入公司的知识库,供其他项目团队学习和参考。通过分享项目经验,提高公司的整体业务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为未来的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
经验教训总结
1)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组织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同时,对项目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为未来项目提供借鉴。
2)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未来项目的优化提供依据。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和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将改进措施纳入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和方法,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3)不断提升勘察设计水平和服务质量。将经验教训总结作为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契机,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引进先进的勘察设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勘察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各阶段任务分解
勘查设计阶段任务
详细勘查作业
1)对临洮县相关乡镇的18个图斑进行实地勘查,运用先进的专业设备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获取准确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数据。采用无人机航测、全站仪测量等方法,对矿山的地形进行高精度测绘,绘制详细的地形图。运用地质雷达、钻探等技术,探测地下地质构造情况,获取地质剖面图和岩土参数。同时,对勘查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调查矿山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等情况。采用样方调查、遥感监测等方法,对矿山的植被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详细调查,评估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土壤的酸碱度、肥力、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了解土壤质量状况。通过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为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对勘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详细的勘查报告。运用专业的软件和工具,对勘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得出结论和建议。在勘查报告中,详细阐述勘查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内容,附图、附表等资料齐全。勘查报告经过内部审核和专家评审后,作为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
无人机航测
地质雷达探测
勘查内容
勘查方法
数据成果
报告要求
地形地貌勘查
无人机航测、全站仪测量
地形图、三维模型
详细描述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
地质构造勘查
地质雷达、钻探
地质剖面图、岩土参数
分析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生态环境调查
样方调查、遥感监测
植被分布图、土壤分析报告
评估生态环境现状和修复潜力
初步设计编制
1)根据勘查报告,制定生态修复的初步方案,明确恢复林地、新增草地等具体布局。结合矿山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现状,合理规划生态修复区域。根据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需求,确定林地、草地、耕地的面积和分布。同时,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和种植模式,提高生态修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编制投资估算书和初步设计报告,确保内容完整、科学合理。对生态修复工程的各项费用进行详细估算,包括土地整治、植被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编制投资估算书时,充分考虑市场行情和物价波动因素,确保估算结果准确可靠。初步设计报告中详细阐述设计方案的依据、目标、内容、技术措施等,附图、附表等资料齐全。报告经过内部审核和专家评审后,报相关部门审批。
3)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邀请生态、地质、林业等领域的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全面评审。专家们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生态效益等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评审意见,对初步设计进行认真修改和完善,确保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施工图设计完善
1)将初步设计细化为施工图,标注各项工程的详细尺寸、材料要求等。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初步设计进行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在施工图中,明确每一个工程构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参数,标注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要求等。同时,绘制详细的节点大样图和施工工艺流程图,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指导。
2)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各专业设计的衔接和配合。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与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业人员进行密切沟通和协作。对各专业设计进行综合协调,避免出现设计冲突和矛盾。例如,在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时,充分考虑给排水、电气等专业的需求,确保各系统之间的合理布局和有效运行。
3)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和校对,消除设计中的错误和隐患。建立严格的施工图审核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全面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设计合理性、结构安全性、施工可行性等方面。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施工图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进行多次校对和复核,保证施工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施工配合阶段任务
现场技术指导
1)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常驻施工现场,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矿山生态修复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例如,在植被种植过程中,指导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和养护技术,提高植被成活率。
2)解答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疑问,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对施工中出现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施工人员立即进行整改。通过与施工人员的密切沟通和交流,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监督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例如,在基础工程施工中,检查地基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及时要求返工。通过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设计变更协调
1)对于施工过程中提出的设计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和分析。建立设计变更评估机制,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变更方案进行论证,考虑变更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在评估过程中,充分听取施工方、发包人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变更方案科学合理。
2)与发包人、施工方等相关方进行沟通协调,确定变更方案。在确定变更方案过程中,与发包人、施工方等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对变更方案进行反复优化和调整,确保变更方案得到各方的认可和支持。
3)及时修改设计文件,确保变更后的设计能顺利实施。根据确定的变更方案,及时修改设计文件。对修改后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和校对,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将变更信息及时传达给施工方和其他相关方,为变更后的设计实施做好准备。
变更申请方
变更原因
变更内容
评估结果
协调情况
变更实施情况
施工方
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
调整工程布局、修改结构设计等
变更必要且可行
与发包人、设计方协商一致
正在组织实施变更
发包人
提出新的要求
增加或减少工程内容、调整设计标准等
变更需进一步论证
正在与各方沟通协调
未实施变更
阶段验收监督
1)参与工程各阶段的验收工作,检查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制定详细的验收计划和标准,对每一个验收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在验收过程中,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和方法,如实地测量、抽样检测、资料审查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对验收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的工程整改和最终验收提供依据。
2)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整改情况。根据验收结果,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要求。与施工方进行充分沟通,要求他们按照整改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确保工程按阶段顺利推进,为最终竣工验收奠定基础。通过加强阶段验收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对每一个阶段的验收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经验和指导。通过各阶段的顺利推进,最终实现工程的竣工验收。
评估总结阶段任务
竣工验收评估
1)对整个项目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图斑修复情况、生态面积恢复情况等。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从多个方面对生态修复效果进行全面评价。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多种手段,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例如,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对图斑修复情况和生态面积恢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
2)检查工程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和生态修复目标。对照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对工程质量和生态修复效果进行逐一核实。对未达到标准和目标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和部门参与评估工作,提高评估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撰写竣工验收报告,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在竣工验收报告中,详细阐述项目的实施情况、生态修复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内容。对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未来项目提供借鉴。竣工验收报告经过内部审核和专家评审后,报相关部门备案。
成果文件整理
1)收集和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设计文件和资料。包括设计图册、投资估算书、初步设计报告、施工图图纸、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对这些文件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项目实施的先后顺序和专业类别进行归档。对文件进行编号和标注,方便查阅和管理。
2)按照要求对成果文件进行排版、装订,制作一式十二份。制定统一的排版和装订标准,对成果文件进行规范化处理。在排版过程中,注意文件的格式、字体、字号等要求,确保文件的美观和易读性。在装订过程中,采用专业的装订设备和方法,保证文件的牢固和整齐。
3)将成果文件交付给发包人,并做好存档工作。将制作好的成果文件及时交付给发包人,办理交付手续。同时,对成果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电子档案,提高档案的存储和利用效率。对存档的文件进行妥善保管,采取防火、防潮、防虫等...
临洮县自然资源局甘肃黄河重点生态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洮河干流临洮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勘察设计投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