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签章项目采购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3
第一节 行业背景
13
一、电子签章概念
13
二、电子签章发展概况
15
三、普及电子签章的三道坎
18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19
一、项目概况
19
二、项目清单
20
三、项目要求
20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21
第一节 服务理念及原则
21
一
、服务理念
21
二
、服务原则
22
第二节
项目管理方法
23
一、项目管理的组织设计原则
23
二、项目管理方法
24
三、客户关系管理
29
第三节
项目系统整体解决
方案
31
一、系统设计原则
31
二、总体结构设计
32
三、电子印章管理平台功能
33
四、电子签章客户端功能
41
五、系统二次开发
48
第四节 硬件设备整体供货方案
48
一、供货能力
48
二
、供货时间
49
三
、
设备
响应程度
50
四、
供货实施阶段划分
51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55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55
一、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55
二、项目组织机构
57
三、组织机构图
59
第二节 人员配置计划
60
一
、人员配置原则
60
二
、人员配置的方法
62
三、拟配置人员情况
62
四、项目人员履历表
64
五
、
岗位职责
65
第
三
节
人员的管理
73
一、人性化的人员管理方案
73
二、团队建设方案
78
三
、人员考核方案
95
四
、员工培训计划方案
99
第四章 电子签章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案
108
第一节 电子签章系统实现理念
108
第二节 中间件技术在电子签章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110
一、中间件技术概要
110
二、安全中间件
112
三、COM和DCOM技术
113
四、ActiveX控件技术
116
五、中间件技术在电子签章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119
第三节 电子签章系统机构设计
120
一、系统概述
120
二、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122
三、系统中间层(服务器端)详细设计
128
四、系统表示层(客户端)详细设计
138
五、电子签章数据库设计
152
第四节 电子签章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153
一、电子签章管理中心实现
153
二、电子签章服务中心实现
155
三、电子签章系统客户端实现
157
第五章 电子签章硬件设备供货方案
167
第一节
供货计划
167
一、
供货计划及运送
167
二、
提供合格的产品
168
三、
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168
四、
检验、试验
169
第二节
供货组织方案
170
一、
组建
设备
供应项目部
170
二
、供应计划
周期
170
三
、供货流程
170
四
、供货质量标准
172
五
、供货数量发生变化处理方法
172
六
、技术支持
172
第三节 供货能力
173
一、人力资源配置状况
173
二、配送能力
173
三、财务能力
173
四、质量保障能力
173
五、应急保障能力
174
六、增强与采购单位的交流
174
第四节
供货流程
174
一、
本项目供货、实施的组织结构保障
174
二、
具体供货、安装、验收实施步骤
174
三、
项目供货
174
四、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175
五、设备
到货验收
175
六、
安装
176
七、
验收工作
176
八、
培训工作
176
第
五
节
供货服务保证措施
177
一、供货前的准备措施
177
二、供货质量保证措施
177
三、交货进度保证措施
179
四、供货保证能力及措施
181
五
、
设备
运输保证措施
182
六、设备
验收保证措施
184
七、
设备、工具、材料措施
185
八
、劳动力安排保证措施
185
九
、紧急供货保证措施
186
第六章 设备包装运输服务方案
187
第一节 设备包装
方案
187
一、包装的种类
187
二、包装的要求
187
三、包装的标记
188
四、包装的责任
189
五、设备包装过程的控制
189
六、包装的保护技术
190
第
二
节
运输服务
方案
193
一、方案设计原则
193
二、总体运输计划
194
三、
设备
运输安全思路与目标
195
四、运输作业总体安排
196
五
、运输服务流程
197
六
、
运输服务
注意事项
199
七
、运输管理承诺
200
八
、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201
第
三
节
运输组织
机构及车辆配备
204
一、运输作业组织措施
204
二、
运输组织机构
205
三、
岗位职责
205
四、
运输人员配备
211
五、
运输车辆配备
218
第
四
节
运输
安全
保障
方案
223
一、运行安全控制
223
二、运输保障控制
223
三、技术安全措施
224
四、运输风险控制
225
五、车辆在途控制及信息反馈
225
第七章
电子签章项目验收计划
226
第
一
节
硬件设备
验收计划
226
一、验收人员
226
二、验收基本要求
226
三、验收方法
227
四、验收内容
228
五、项目验收标准
229
第二节
系统验收计划
231
一、验收目的
231
二、验收前提条件
231
三、验收方法
232
五、验收步骤
232
六、验收程序
233
七、验收依据
234
八、验收需提交的文档
235
九、验收结论
236
十、项目交接
237
第八章 项目实施承诺及质量保证措施
238
第一节 项目实施承诺
238
一、供货质量承诺
238
二、项目实施进度承诺
239
三、项目规范实施承诺
239
四、项目完成承诺
241
五、售后服务承诺书
243
第
二
节 质量保证承诺
245
一、
设备
质量承诺
245
二、交货承诺
246
三、技术服务承诺
246
四、价格承诺
247
五、违约赔偿
247
第
三
节 质量
管理要求
247
一、质量方针
247
二、质量目标
248
三、
质量控制指导思想
248
四、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249
五、质量保证体系
253
第
四
节 质量保障措施
254
一、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254
二
、外购产品和材料的质量保障措施
255
三
、包装、运送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保障措施
255
四
、到货验收时的质量保障措施
256
五
、现场存放中的
设备
质量保障措施
256
六
、验收、交付之前的
设备
质量保障措施
257
第九章
系统运行维护及培训方案
258
第一节
目标及步骤
258
一、运行维护目标
258
二、运行维护内容及步骤
258
第二节
运行维护服务具体内容
259
一、维护内容
259
二、维护形式
260
三、驻点服务
261
四、服务管理制度规范
262
第
三
节
培训计划
266
一、培训目的
266
二、培训对象与培训分类
266
三、培训方式
267
四、培训计划的完善
267
五、培训内容
268
六、培训结果
269
第
十
章 售后服务
方案
270
第一节
售后服务承诺
270
一、
免费维保期
270
二、
维护响应时间
270
三、
本地化服务
270
四、
专业服务队伍
272
五、
备品备件库
273
六
、质保期后售后服务计划
273
第
二
节 售后服务
方案
274
一、售后服务要求
274
二、售后服务目标及宗旨
274
三、售后服务理念
275
四
、售后服务原则
276
五
、售后服务内容及标准
278
第三节
售后服务计划
279
一、售后服务制度
279
二、服务流程
280
三、客户意见调查
281
四、服务实施
281
五、服务验证
282
第
四
节 售后服务人员管理
283
一、售后服务团队的建立
283
二、售后服务团队管理
286
三、服务人员配备
289
四、售后服务人员的四项基本素养
291
五、售后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品格素质
293
第
五
节 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294
一、售后服务管理细则
294
二、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296
三、客户投诉管理制度
296
四、售后服务工作守则
297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299
第一节 应急服务整体措施
299
一、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
299
二、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299
三、组织机构
299
第二节 保证供货应急预案
306
一、准备工作
306
二、组织过程
306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
307
四、监察与处理
307
五、应急供货措施
308
第三节
产品质量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309
一、目的
309
二、工作原则
310
三、适用范围
310
四、处置部门、职责
310
五、质量事件处置工作制度
311
六、现场应急处理
311
七、后期处理
312
八、日常应对措施
312
第四节
重大道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313
一、指导思想
313
二、基本原则
314
三、适用范围及工作原则
314
四、指挥组织体系
315
五、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316
六、应急响应
316
七、应急救援结束后处置工作
317
八、事故报告
318
九、应急保障体系
319
十、预案演练
319
十一、奖励与责任
320
第五节
系统运行风险应急预案
321
一、应急基本流程
321
二、预防措施
321
三、应急策略
322
第
六
节 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324
一、目的意义
324
二、工作原则
324
三、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325
四、应急小组职责
325
五、应急程序
326
第
七
节 其他应急处理方案
328
一、供货配送不及时应急措施
328
二、
设备
更换维修应急预案
328
三、客户投诉应急预案
329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行业背景
一、电子签章概念
电子签章是电子签名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电子签名操作转化为与纸质文件盖章操作相同的可视效果,同时利用电子签名技术保障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签名人的不可否认性。
电子签章,泛指所有以电子形式存在,依附在电子文件并与其逻辑关联,可用以辨识电子文件签署者身份,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并表示签署者同意电子文件所陈述事实的内容。一般来说,对电子签章的认定,都是从技术角度而言的。主要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方案来鉴别当事人的身份及确保交易资料内容不被篡改的安全保障措施。从广义上讲,电子签章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讲的“非对称性密钥加密”,也包括计算机口令、生物笔迹辨别、指纹识别,以及新近出现的眼虹膜透视辨别法、面纹识别等。最成熟的电子签章技术就是“数字签章”,
它是以公钥及密钥的“非对称型”密码技术制作的电子签章。其实就是一个数字证书,是用来做身份验证。
电子签章也必须具有唯一性和可靠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采用很多技术来实现。通常,电子签章采用公钥体制,即利用一对互相匹配的密钥进行加密、解密。每个用户自己设定一把特定的仅为本人所有的私有密钥(私钥),用它进行解密和签名;同时设定一把公共密钥(公钥)并由本人公开,为一组用户所共享,用于加密和验证签名。当发送一份保密文件时,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对数据加密,而接收方则使用自己的私钥解密,这样信息就可以安全无误地到达目的地了。通过数字的手段保证加密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即只有用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公开密钥技术解决了密钥发布的管理问题,用户可以公开其公开密钥,而保留其私有密钥。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工商企业,在工作中都有很多文件、命令、条约、合同等需要用签名或盖章来完成签署,但在网络时代,随着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推行,传统的纸质签名盖章是无法适应电子办公的要求的,这种情况下在电子文件上完成具有法定效力的签名盖章,就成为了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最实际最迫切的应用需求。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是实现信息全程电子化的最后一环,被称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句号工程”,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推进,电子签名签章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必然。
电子签名技术在美国诞生。电子签名签章通过电子技术,让阅读人或收件人在远程条件下能够验证发件人的身份、签名和文件的真实性。由于电子签名在技术上实现了超过指纹的效力性,由此电子签名签章具有了和手写签名纸质盖章同等的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
二、电子签章发展概况
1.国内电子签章发展阶段
(1)从市场表现看,迄今为止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2004年,市场发育期。
国内市场主要供国内人民法院使用,电子签章软件直接打印印章,制作生效司法文书。
第二阶段:2005年—2007年,市场混乱期。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草案命名为《电子签章法》,在办公信息化需求环境中,某种程度上误导和引发了“电子签章”办公软件的生产,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颁布推动了电子签章产品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国内有几百家软件公司,使用WORD里插图的方式,提供电子签章软件产品。
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市场调整期。
市场需求呈两极分化,一种是要求建立纯数字认证体系,与印章无关,例如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完全依据标准数字认证体系构建在线认证运行系统;一种是要求数字认证与印章都使用,满足互联互通、交换利用社会需求,例如北京京本源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把数字认证与印章有机结合使用,实现凭证文书在线与离线均具备司法效力。
经过这一阶段,电子签章技术与产品的优缺点已经完全显现,国内电子签章产品生产企业净化为不足十个。大部分用户使用电子签章产品仅限于内部流转,具备全国范围使用电子签章产品生成凭证文书,并使用纸质文书作为生效法律文书使用的只有人民法院系统。
历经16年,电子签章已成为我国办公信息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国内对于电子签章的认识趋于统一,认为电子签章是电子公文全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政府应当负起管理责任,并依据新的技术特点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建立监管技术体系。
(2)从管理环境看,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发育与纯市场行为阶段
2000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试点电子签章开始为标志。产品无技术标准,无行业管理。用户从加强印章防伪管理需求出发,结合办公信息化,自行判断决定是否采购使用。部分用户开始在内网传输电子签章文件。
第二阶段:市场发展与盲目管理混合阶段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实施为开始标志,各地方与行业自行解决是否使用,技术标准简单、粗糙,基本属于用户有需求,让软件企业的计算机程序人员写个稿子,类似软件产品技术手册。
印章管理是一个特殊行业,与数字认证是两个行业与技术领域。依据国家管理规定,数字认证技术领域不得涉及印章,但用户要求使用印章,国内CA公司与办公软件生产企业只好迎合市场需求,扫描印章印文制作电子签章软件。严格意义上说,现有电子签章产品生产企业扫描印章印文、制作签章产品的行为与“刻章办证”一样,属于非法。公安部认为是国内电子签章属于“非法”的理由也在这里。
第三阶段:市场净化与国家主动管理阶段
2009年中办“39号”文件作为开始标志,2014年中办《党政机关电子公章应用规范》为国家政策制定与管理阶段的重要标志。制定标准,确定试点工作是“顺潮流而动”,不得不为之。
2.国内电子签章技术分类
由于电子文件数字签名技术已经成熟,所有电子签章产品生产企业在电子文件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上没有区别,都使用彩色打印机打印电子签章文书。其差异表现在拷贝计算机可视页面,印刷制作的纸质凭证文书“签字盖章”防伪技术处理上。
(1)防伪技术实现包括两大特征:
第一、是否使用“合法数字认证技术”,这涉及法律问题。
第二、该数字证据是否可以“可靠提取”,这涉及技术鲁棒性。
(2)表观特征有三:
其一,印章印文没有任何防伪技术措施。签字笔迹无任何防伪技术措施。
其二,印章印文使用自定义数据代码作为防伪技术措施。签字笔迹无任何防伪技术措施。
其三,印章印文与签字笔迹均使用数字签名数据作为防伪技术措施。签字笔迹与印章印文,不可复制、移动非法使用。
三、普及电子签章的三道坎
电子签章的应用领域无疑非常广泛,前景远大,原则上只要是能够用传统橡皮印章的地方都可以用电子印章,对于远距离协议、要求急办的两地协议、公文的签署,电子签章优势更明显。但是,电子签章的推广应用也并非一定一帆风顺,还有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阻碍着电子签章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安全性困扰着电子签章的推广普及。这包括两点,其一是文档使用场所的安全性。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基于Office文档的“签章软件”,但这样的签章文档并不具备足够的安全强度,在这种文档上加盖印章有时难于保证电子印章和文档内容的安全;其二是电子公文传输中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极易受到黑客攻击,造成公文失密、信息被盗、被删除或被改写等,因此对电子公文安全性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文处理电子化的推广、普及。
2.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可靠与否,对保证电子签章的真实、安全性及能否普及起着关键的作用。电子签章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建设中必须首先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电子商务(政务)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的CA(CertificateAuthority)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技术成熟度、监督能力等,都已经成为电子签名是否能够获得机关企事业用户认可的重要前提。随着互联网快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如何建立一套权威、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规范制度法令,以及建立一些真正能够做到无缝安全的CA认证中心及产品,将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电子签章推广的可信基础。
3.用户单位“只有书面的东西才放心”的传统观念影响电子签章进一步推广。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企事业网上办公系统已开通了多年,不少机关也采用OA办公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但网上办公大都只停留在初级阶段,由于网上材料缺乏公信力与法律效力,最后仍然需要提交一份签字盖章的纸质材料,出现“纸上办公”与“网上办公”并存的尴尬局面,结果也使电子签章难以深入普及。
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加强宣传教育,突破传统的观念,解决技术一些的关键缺失,建立规范可行、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大城市先行先试,然后逐步推广普及,电子签章是具有强大深远的生命力的,必然会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尽管它也许还面临着一些未解决的挑战。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一、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XX
市人民法院电子签章项目
投标方案
2.
项目编号:XXXXXXXXXX
3.
采购单位:
4.
项目地址:
二、项目清单
序号
名称
性能参数
品牌
数量
单位
单价
1
电子签章服务器
2
电子签章系统
3
电子签章客户端授权,手写功能,UKey等
4
PDF在线阅读控件
5
签名手写板
三、项目要求
1.所投入设备必须是全新的、未使用过的,完全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质量、规格和性能的要求。所投设备的生产、制造等各项技术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各项规范要求;国家没有相应标准、规范的,可使用行业标准、规定。
2.本项目硬件设备提供至少X年质保,供应商可承诺更优惠的质保期。在质保期内,做到7×24小时技术服务,上门服务,以保证采购方正常工作。质保期满后,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供应商只收取成本费用。当系统发生重大故障时,必须在半小时内响应,4小时内排除故障。
3.合同签订后实施工期X日内,完成设备的供货、系统开发、调试、运行。
4.
售后服务要求
:
提供原厂商
X
年免费质保及相关服务。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第一节 服务理念及原则
一
、服务理念
我公司的服务理念为
:
以客户需求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质量、服务至上,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充分运用好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力求给客户提供更优良的设计、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帮助客户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公司为做好本项目服务工作拟采用的指导思想为“真诚合作、专业保障、长远承担”,其主要内涵如下:
1.真诚合作
体现了我们尊重客户、依法经营的一贯风格,重合同、讲道德、守信誉,及时与客户沟通和协调,真诚为客户服务。
2.专业保障
展示我公司“敬业、服务、创新”的企业精神,充分发挥公司质保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财务预算及执行控制系统、管理制度以及专用设计软件五大体系的巨大作用,组织专业力量,体现专业水准,保障专业效果。
3.长远承担
我公司注重合作的即效性,更着眼于合作的长远前景和综合效益,力避急功近利、华而不实和短期行为。有阶段计划,更有长远安排,将服务概念由委托管理期扩展到使用寿命期,尽到我公司应尽的职责。
二
、服务原则
1.客户原则
客户永远是对的——员工在与客户交往时一定要牢牢切记!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须绝对尊重,尽心服务。员工无论对待任何客户,必须耐心、友善、诚恳、负责任,珍惜客户的每一分钱。员工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齐心协力地用更好的服务全力争取客户。
2.服从原则
一切行动听指挥——是部队的治军名言,也是我们单位发展的生命之本;下级必须服从尊重上级,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公司才会发展壮大。
3.敬业原则
敬业精神——敬业乐业是我公司员工的必备素质。员工对人对事必须有责任感。我们对每一项业务必须充满激情,激发智慧,勤奋工作,不断创新,决不言输,做到更好。
4.团队原则
团队精神——协作、沟通、配合、协调一致地达成团队的共同目标,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所有员工都是我们大团队中的一员,人格平等,分工合作,维护团队利益,为团队的集体荣誉共同奋斗不惜。
5.文明原则
我公司强调做人要诚实正直,尊重他人,心胸开阔,坦诚相处,互帮互助。我们倡导待人接物,必具礼貌态度,用礼貌语言,采取礼貌行为。
6.勤俭原则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尊重人的智慧、爱惜财物、决不浪费。一点一滴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和损害公私财物都是可耻的行为。
7.环境原则
公司是每一位员工共有的事业空间,任何个人偏好或行为均不得影响他人的工作状态、创作气氛及身心健康。工作时间聊天睡觉,室内吸烟,桌面乱扔乱放杂物等行为一律禁止。
8.事业原则
我们将公司业务看作是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当作一种职业。我们单位的员工必须努力学习、相互吸取、取长补短、积极进取、不断提升,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第二节
项目管理方法
一、项目管理的组织设计原则
1.目标的一致性
为了总
目标地完成
,建立层层保证、左右协调的目标体系。
2.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层次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因此应尽可能地扩大管理幅度,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以免信息的迟滞和失真。
3.责任和权力要对等
责权要对等,有权无责,会助长瞎指挥乱拍板;有责无权会束缚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和积极性。
4.要合理分工和密切协作
这种分工协作既包括上下级的分工协作,也包括
评级
之间的分工协作。
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集权与分权应考虑到具体项目的情况,但不能走极端。
6.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严明的奖惩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项目管理方法
1.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揭示的就是
新经济形势下
的
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
发展的今天
,企业仅靠原有
的
管理模式与自己
有限的资源
,已经不能满足快速
变化的市场
对企业所
提出的要求
。企业必须放弃
传统的基于
纵向
思维的管理
模式,朝着
新型的基于
横向
思维的管理
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
企业的资源
,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的
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
质量的同时
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
需求的同时
给予顾客更
多选择的目的
。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
不同的管理
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
的
就是“纵向一体化”
的
管理模式,
企业的发展
战略就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
的
就是“横向一体化”
的
管理模式,
企业的发展
战略就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
的
就是优势
资源的横向
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
优势的资源
来参与供
应链的资源
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
业务的完成
来参与供
应链的整体
运作。该原理就是供应链管理最
基本的原理
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
的
重大转变。
2.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就是一个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的
若干组成部分结合
而成的具有
特定
功能的有机
整体。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
金流的控制
,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服务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
整体的功能
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就是一个
复杂的大系
统,其系统特征主要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就是组成供
应链的任何
一个成员企业都不具有
的
特定功能,就是供应链合作伙
伴间的功能
集成,而不就是简单叠加。供应链
系统的整体
功能集中表现在供
应链的综合
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就是任何一个单独
的
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得。
3.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就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
的
竞争环境而
组成的一个
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就是建立在共同
利益的基础
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就是通过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
互惠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改变了
企业的竞争
方式,将企业
之间的竞争
转变为供应链
之间的竞争
,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
的
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
联合的方式
,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出各自
的
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
赢互惠的效果
。
4.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含义,一就是合作,二就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
的
资源都就是有限
的
,它不可能在所有
的
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
的
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
的
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
优势的相关
企业建立
紧密的战略
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
的
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
的
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
整体的竞争
能力。
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
方法的共享
、
资源的共享
、市场机会
的
共享、
信息的共享
、先进
技术的共享
以及风险
的
共担.其中,信息共享就是实现供应链
管理的基础
,准确可靠
的
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做出
正确的决策
。供应链
系统的协调
运行就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
质量的信息
传递与共享基础之,上得,信息
技术的应用
有效推动了供应链
管理的发展
,提高了供
应链的运行
效率。
5.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
应链的形成
、存在、重构,都就是基于
一定的市场
需求,在供
应链的运作
过程中,
用户的需求
就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
的
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
应链的运作
就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得
电子签章项目采购投标方案(330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