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馆建设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
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8
第一节
项目需求理解与分析
8
一、建设方向
8
二、
建设目标
8
三、
档案基本信息录入响应
11
第二节
系统总体设计
11
一、
总体设计原则
11
二、
总体建设目标
14
三、
应用系统建设
22
四、
信息资源建设
24
第三节
实施难点分析
26
一、
疫情风险大
26
二、
泄密风险高
27
三、
人员流动大
27
四、
设备风险高
29
五、
项目工期紧
30
六、
项目管理难
31
第四节 项目管理方案
31
一、项目体系定义
31
二、项目管理工具
39
三、项目沟通管理
41
第二章 整体实施方案
46
第一节 系统设计方案
46
一、
硬件方案
46
二、
安防硬件方案
48
三、
技术软件方案
50
第二节
实施策略
50
一、
项目实施步骤
50
二、需求分析
51
三、系统设计
52
四、系统开发
53
五、测试
54
六、系统集成
55
七、历史数据迁移
55
八、调试运行
56
九、交工验收
56
十、培训
57
十一、试运行期
57
十二、交付验收
57
第三节 系统
实施方案
57
一、
硬件设备需求
57
二、
软件平台需求
58
三、
电子档案数据在线质检与验收
65
第四节
系统测试和验收方案
72
一、
测试方案
72
二、
项目验收方案
84
第五节
售后服务方案
87
一、售后服务承诺
87
二、
巡检/巡防
88
三、
产品持续研发
89
四、
系统应急处理
90
五、
故障统计报告
91
六、
投诉管理
91
第三章 项目管理措施
93
第一节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93
一、
质量保障计划
93
二、
质量控制方案
94
三、
质量保障措施
104
第二节
项目安全保证措施
141
一、
操作安全规定
141
二、
工作区域安全规定
142
三、
工作日志管理
144
四、
安全与备份
145
五、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152
第三节
项目进度保证措施
157
一、
人员组织保障
157
二、
流程控制及措施
158
三、
重点会议讨论
166
第四章 项目应急预案
170
第一节 应急总预案
170
一、应急预案编制
170
二、应急人员安排
172
三、救援流程
174
四、应急指挥安排
175
五、常用急救常识培训
182
六、消防培训演练
186
七、其他事故应急培训演练
189
第二节 档案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196
一、工作原则
196
二、适用范围
196
三、组织领导
196
四、工作目标
196
五、工作重点
196
六、应急保障措施
197
七、应急预案
198
第三节 火警处理应急预案
199
一、制定火警处理应急预案的目的
199
二、应急预案管理主体及职责
200
三、内部火警分级
200
四、消防应急小组及职责
201
五、火情报警
203
六、火警处理程序
204
七、火灾善后处理工作
205
第
五
章
项目
组织及人员管理方案
207
第一节
项目服务组织
机构
207
一、项目管理结构
207
二
、管理机构职责
209
三
、项目人员情况
216
四
、人员配置原则
218
五
、人员岗位职责
220
第二节 人员培训方案
231
一、技术培训团队
231
二、技术培训计划
231
三、技术培训教材
232
四、项目管理说明
233
五、人力招聘培训管理
234
六、项目培训服务方案
235
七、项目培训目标
240
八、培训计划
241
九、完成培训目标的保障措施
248
十、免费客户培训服务
249
简介
本
方案
为
数字档案馆建设化服务
项目,全文采用宋体四号字体,共
252
页。本文档为
WORD
格式,清晰无水印、可直接编辑。
第一章为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
阐述项目需求理解与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实施难点分析,项目管理方案
。
第
二
章
整体实施方案
:阐述
系统设计方案,实施策略,系统实施方案,系统测试和验收方案,售后服务方案
。
第
三
章
项目管理措施
:
包括项目质量保证措施,项目安全保证措施,项目进度保证措施
。
第
四
章
项目应急预案
:提出
应急总预案,档案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火警处理应急预案
。
第
五
章
项目组织及人员管理方案
:
包括项目服务组织机构,人员培训方案
。
特别提醒:请在编制时依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内容。
第一章
项目
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第一节
项目需求理解与分析
数字档案馆以建立全县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为重点,以高效率的业务管理、极可靠的资源服务为宗旨,以满足档案利用者(单位或个人)和档案管理者(全县各级各类档案馆(室))需求为目标来建设实施。整个项目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建设方向
1.人员组织建设:建立起全程指导项目建设的人员组织体系,为项目的成功实施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
2.基础设施建设:对硬件设施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为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基础
。
3.安全体系建设:从物理层、系统层、应用层和管理层等各个层面保障系统安全
。
4.应用系统建设:建设符合地市级发展需求的档案应用系统,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
。
5.信息资源建设:完成县级档案馆馆藏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充分挖掘历史档案资料中蕴涵的巨大价值,用信息化的手段展示其价值。
二、
建设目标
1.实现本馆电子档案及相关数字资源的全程管控和集中管理
在政府政策连续推动下,信息技术应用迅速向各行各业扩散开来,许多领域正在逐步实现业务活动电子化、无纸化。特别是“政府上网工程”的正式启动,使政务电子文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海量产生。电子政务的推行,重在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公众服务能力,对电子文件的管理重在当下,而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则是档案管理的职责。
“失忆政府”的形成,不是政府机关的行动不力,而是档案馆的服务意识不强、数字化管理的能力不足。建设数字档案馆,是档案馆当好政务电子文件管家的必须之举,是实现从文件生成到档案管理数字化对接的战略举措。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这个时代给予档案工作的重任,而数字档案馆建设则是档案信息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档案信息化成果的集大成体现者。
2.实现基于政务平台的电子公文单套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及“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等要求,这是对各级政府深化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能力的总体要求。遵循这一总体要求,目前我国的政府机关档案管理正由传统的实体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电子化管理模式发展。当前,综合性档案馆所从事的
已不再是
单纯的档案保管工作,而是要在整合、集成、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为相关政务活动和公共服务提供必要的公共信息,充分发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
本项目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时,应顺应时代潮流,高度重视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工作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建设符合中国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的,符合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与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要求的,符合未来“智慧档案馆”相关功能需求的数字档案管理与应用系统,并能够与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平台实现良好的对接,实现对政府电子公文的全程管理、实时监控与前端控制。
3.建设符合智慧档案馆发展方向的先进数字档案馆
智慧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的发展与提升,是基于智慧管理技术的新型信息化形态档案馆。其中,狭义的智慧档案馆特指各级档案馆实体的智慧化,管理的重点对象是馆藏的档案,关注的重点是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管控利用。而广义的智慧档案馆,则是包含了档案局的一些行政管理职能,管理的范围除了本身馆藏,还包含了其行政区域的档案的收、管、存、用、监督、培训等。
在智慧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应秉承智慧档案馆三要素为核心。一是以档案全文数据为核心,包括其他各种档案业务和档案工作数据的大数据
。
二是以数据挖掘与主动推送技术为核心,包括
数据采集
、数据感知、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的数据处理及主动推送技术
。
三是可以将档案实体、档案装具、档案环境、档案业务系统、档案人员、档案利用者连接起来的物联网系统。所以,也可以说“智慧档案馆二档案数据十数据挖掘与推送技术+物联网”。综上所述,智慧档案馆这一概念自被提出以来,即作为数字档案馆发展的未来方向存在,相比传统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在资源构建上,智慧档案馆强调高质量完成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基础上,深度挖掘各类型档案资源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电子档案数据之间的有机互联,从“档案数字化”迈进到“档案数据化”
。
在平台搭建上,智慧档案馆强调与其他相关联平台的实时对接,在完成对诸多类型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全程管理、实时监督等功能的基础上,为各类档案用户提供基于线上平台的实时档案服务
。
在档案资源管理上,智慧档案馆强调对档案资源进行实时的更新与备份,并保证对档案资源流的实时监控,一旦监测到任何非正常数据流动,即能够
采取相应
的措施及时应对,时刻保证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与安全性不受到侵犯。
三、
档案基本信息录入响应
按照《档案管理基础数据采集内容》要求,对于已经扫描的电子档案根据档案中记载情况,将《档案管理基础数据采集内容》、《档案管理基础数据采集规范》
(详见
附件内容)要求中人员相关基本信息录入“省集中系统”,利用专业的信息著录系统提高录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实现现有系统中人员基本信息准确完善,达到档案基础数据省级、国家级集中的标准。
第二节
系统总体设计
一、
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系统
采用
集约化的建设理念,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实现数据公共管理服务的一体化。在建设中坚持以下原则:
(
一
)
统一领导,加强协调
项目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建设周期长,项目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业务
。
难点不在工程,而在协调。项目建设要在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的规划方案,协同配合,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
统筹规划,集约建设,集成管理
从基础设施到系统平台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
XX
各类用户提供服务。
在保护既往投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整合的放大效应,实现数字资源、业务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的有机结合。
实现
XX
的运行平台集成、信息系统集成、业务流程集成。将区域内的各级各类用户的各种数据资源进行集成管理和分布式存储,在虚拟化的硬件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使各种异构环境中数据资源整合成一个统一体。
(
三
)
强化服务,讲求实效
项目建设要以服务为主线,强化服务职能和应用,强调服务用户群体的广泛性和应用服务方式的多样性。要为领导、业务处室、立档单位和广大的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服务,通过信息共享、信息服务、协同办公、利用支持等方式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一站式、一体化的服务,充分发挥系统的服务功能。
要防止重建设、轻应用,既要重视平台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应用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项目建设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围绕需求迫切的业务管理和领导科学决策需求,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充分论证效益指标,同时确保后期应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
四
)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要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
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成果应用,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和系统,保障应用系统平台的平稳运行。
信息安全建设是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信息化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应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的各种信息技术标准(环境、技术、信息、安全、信息交换标准等)和数据行业的专项技术标准及规范,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等工作,确保项目安全保障。同时,考虑到本项目的数据安全的特殊需要以及用户的多样性,应建立分类分级安全管理体系和保障制度。
(
五
)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XX
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又要适应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不断提升平台的技术应用水平。
(
六
)
充分利旧、支持国产
考虑到本项目建设已有一定的基础条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系统和信息资源,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可靠的国产技术和产品等。
二、
总体建设目标
(
一
)
人员组织建设
序号
人员姓名
学历
在本项目中的职位
1
项目经理
2
系统架构设计师
3
后端开发工程师
4
后端开发工程师
5
后端开发工程师
6
前端开发工程师
7
前端开发工程师
8
测试经理
9
测试工程师
(
二
)
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系统软件建设等。
1.
网络环境建设。
根据三种不同的服务对象和范围,网络环境建设分为三个层次:
内网、与政府连接的政务网、与互联网连接的公众网,并实行三网物理隔离,形成三个相互独立的网络。
(
1
)
支持内部服务的馆内网
(
简称内网
)
。内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将采集和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组织和存储
。
2)向内部用户发布信息,并提供检索、演示等服务
。
3)支持内部日常办公
。
4)向政府网和公共网提供需要的数据
。
5)进行网络、数据和用户的管理与维护
。
(
2
)
支持政府部门服务的政府专网
(
简称政务网
)
。
以政府部门为服务对象的专用服务网。政务网服务中心负责以下工作:
1)采集信息并送到采集与预处理系统
。
2
)向政府专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
3)进行网络、数据和用户的管理维护
。
(
3
)
支持大众服务的公众网
(
简称外网
)
。
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的通用服务。通过该网络向大众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料查询、浏览服务,如文字资料、语音资料、视频资料等,还可以提供如虚拟现实场景等特殊服务。
外网服务中心负责以下工作:
1)采集信息并送到采集与预处理系统
。
2)向Internet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
3)进行网络、数据和用户的管理维护
。
2.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根据功能需要,必须建设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大规模并发用户的访问服务管理系统,配置大型高速交换机、路由器、光端设备、并行处理的高性能服务器、便于扩充的规模型集群系统、智能城域网系统、操作系统、高可*性的信息安全系统和存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等。
基础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
、
数字化加工设备
以及其他
支撑设备等。
3.
系统软件建设
计算机运行所需的各种程序及有关文字资料统称为软件。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是由计算机设计者提供的一类程序,这类程序的着眼点是利用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达到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效率,便于用户使用和管理的目的。系统软件包括:计算机的监控管理程序、调试程序、语言翻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安全管理系统
,以及
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
(
三
)
安全体系建设
系统安全是整个系统可靠运行和进行安全防范的基石,系统安全设计需要在统一设计的原则下,在不同的安全层次以及预防、检测和恢复等各个阶段,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防止信息的损坏、泄露或被非法修改,并保证系统平台的安全。
系统安全设计主要包括:
1.
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
2.
主机系统安全设计
。
3.
应用系统安全设计
。
4.
系统运行安全管理
。
系统安全设计架构如下图所示:
(
四
)
系统安全设计原则
系统的安全运行技术保障体系
涉及
整个工程的各个层次,在系统的整体安全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
立足实用,保证重点
本方案把安全设计的重点放在用户注册验证、应用权限管理方面,并解决好向PKI/CA认证系统平滑过渡的问题。
2
.
整体安全
应用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安全的需求是任何一种单独技术都无法解决的,必须从一个完整的网络应用安全体系结构出发,综合考虑系统的各种实体和各个环节,综合使用各层次的安全技术和手段。
3
.
有效管理
本系统所需的各种安全服务,
涉及
各个层次、各个实体和各种技术,只有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才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技术保障体系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4
.
合理折衷
安全与花费、系统性能、易用性、管理的复杂性等都是矛盾的,本系统安全运行保障体系的设计应该在以上几个方面找到一个合理的折衷点,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整体安全性,同时不能因性能开销和使用、管理的复杂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快速反应和高效运行。
5
.
适应一致
安全管理模式应该尽量与系统的数据实际应用需求相一致,以便于实施和管理。既要保证数据应用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同时又给基层单位以足够的灵活性,以保障系统的高效运行。
6
.
运行保障
各种安全技术应该与运行管理机制、人员的思想教育与技术培训、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相结合,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综合考虑。
(
五
)
网络安全设计
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的安全设计中,在确保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本平台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破坏。因此,网络系统安全设计是安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网络安全的措施主要有:访问控制和物理防护。
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
网络安全设计主要采用下面几种安全保障手段:
1.
访问控制:在与系统连接的位置部署防火墙或网闸等,主要是对来自系统外部和内部的访问活动进行身份识别、权限管理、活动日志等进行限制和统计
。
2.
数据加密:对通过网络协议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防止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被截获后造成信息泄漏。
3.
防病毒:通过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来避免网络病毒的传播、防止病毒对网络及各网络设备、主机、应用服务系统的破坏和攻击。
4.
物理防护:网络物理线路的地理环境应具有一定的防意外事故和灾难的能力。
(
六
)
主机系统安全设计
目前,尽管绝大多数用户都已经开始将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极为重视的高度,竭尽全力保护更多的资源,但是大多数的用户仍只将目光投向系统网络的安全防护,在系统的安全设计中加入了诸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防范措施,认为这样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但事实上,无论系统的网络安全措施做的多么到位,系统主机自身存在的漏洞依然足以使整个系统崩溃。
主机漏洞主要表现在:
1.
多用户管理困难
。
2.
抵御攻击能力弱
。
3.
被动的安全防范措施
。
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安全设计旨在通过身份识别、访问管理、系统审计、系统检测、物理防护以及防病毒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主机系统的安全性。
主机系统安全设计的主要架构如下图所示:
主机系统安全设计架构图
(
七
)
身份识别管理
在主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中,身份识别管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建立完善的身份识别管理机制,能够集中并自动实现
用户账户
和批准工作流的创建,从整体角度把握资源分配并实现流程自动化,进而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借助集成化的一次登录和个性化的门户管理,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并通过安全认证机制,结合智能卡、生物识别技术等先进认证解决方案,提升主机系统可靠性。
1.
访问管理
访问管理是主机系统安全设计的重要内容。
建立完善的访问管理机制,能够提供跨操作系统、跨平台、跨业务系统等的安全访问管理策略,集中和强化端到端的安全,能够在防止内部破坏和外部攻击的同时,全面监控IT和物理访问设备的访问违规,并为虚拟专用网络(VPN)提供安全保障,降低维护成本。
2.
系统审计
通过加强操作系统级和应用软件自身的审计功能,能够对各种来自主机系统的用户访问活动和对服务器资源的各种操作进行记录,以进行事后监督。
操作系统是业务和关键信息的主要承载体。对主机系统的保护成为网络安全防御中的重点之一。根据本系统建设的要求,对整个系统提供公开服务的主机操作系统应满足用户身份认证机制、自主访问控制、审计、保证数据完整性及可用性的要求。
在操作系统选择方面要根据数据行业的有关规定,选择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平台,对于服务端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级的要求是C2安全级以上,并且要求操作系统应提供以下安全保护:用户身份验证、文件保护、审计跟踪。
3.
系统检测
系统检测是主机系统安全设计的重要方面。
完善的系统检测能够改变被动防范的管理思维,能够通过主动检测、分析、警告、防护和消除针对主机系统的恶意攻击,包括防止恶意内容攻击、病毒入侵等
。
同时实现主机系统的主动防范,通过实时无干扰的检测、基于策略的告警和自动阻止功能来加强防范,并自动实施妥善校正以及持续监控网络系统。
4.
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作为网络安全体系中是最基本的
,也
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先进的防病毒技术应能够保护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安全:
(
1
)
互联网(HTTP)网关
。
(
2
)
网络服务器
。
(
3
)
工作站
。
三、
应用系统建设
1.
建设集约化
采用集约化的模式建设
XX
,能够满足应用系统统一建设、运维,分别使用工作模式的需要。
2.
全面性
完成可研报告中涉及的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资源体系设计资源库建设、标准体系设计标准编制及安全体系建设等全部建设内容。
在产品的选择上,原则上要求支持国产并以可研报告中的产品选型为基础。基于IS0等制度、标准全面规划应用系统运维工作。依托运维支撑系统,整合运维工具和资源,对应用系统的运维工作进行集约化管理,满足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的需要。
3.
技术先进性
全面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成熟、先进的技术,构建起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软硬件架构,能够满足未来对PB级数据数字资源存储、处理、利用的需要,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技术架构的稳定性。
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路线,全面应用以J2EE为核心、基于构建技术搭建、基于XML的共享交换、基于WebService的应用系统整合等技术路线。
4.
规范性
全面遵循国家、本市、行业在信息化、数据业务等方面的法规、标准、规范,能够满足应用系统规范的建设、运行。
全面应用基于规则的自动批处理技术、信息转换封装技术、凭证性保障技术等技术,能够满足对数据数字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并确保数据数字资源真实、完整、可用与安全的需要。
5.
安全性
全面构建应用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应用系统的网络及系统安全需达到等级保护3级标准,能够确保数据数字资源不被破坏、不被篡改、不被非授权的使用、长期可用。
系统建设完成后应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的软件测评和安全测评。
6.
稳定性
系统运行稳定,平均无故障率要达到99.9%以上,能够满足业务工作的连续性需要。
7.
易用性
系统设计要重视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界面友好、设计简洁大方、功能齐备、美观实用、提示准确、响应快速
。
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要求灵活定制不同的管理界面,可供用户在无需代码或脚本编程的情况下,实现界面、表单和流程等的客户化设计,能够满足系统易用性、易管理性的需要。
四、
信息资源建设
(
一
)
信息资源规划
档案馆数据库可分为:大分类、小分类、门类,每个大分类包括多个小分类,每个小分类包括多个门类。
1.大分类
是按照文件的阶段来划分,如文件库、文件中心、整编库、资料库、馆藏档案、目录中心等。
(
1
)
文件类
(
2
)
文件库:即档案馆内部产生的收文发文及其他需要归档的数据。
(
3
)
文件中心:直属立档单位需要暂时保存在档案馆的数据,但还没到归档的时间。
(
4
)
现行文件类:现行文件是接收立档单位报送的现行电子文件,属于文件中心的一部分。
(
5
)
整编库:归档前的整理编辑库,是文件库、文件中心和馆藏档案之间的桥梁。
2.档案类
(
1
)
目录中心:包括非直属立档单位移交过来的目录数据。
馆藏档案:包括直属立档单位、下属档案馆移交的档案和自己单位内部的档案
,以及
在社会上的征集档案。
(
2
)
销毁类
过期档案需要销毁,销毁的电子档案可存放于销毁库中,以备恢复之用。
(
3
)
编研类
编研成果可以单独放在一个库中去利用。
(
4
)
混合类
既
包含未归档的现行文件又包含已归档的档案数据,一般作发布库,为政务公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布各类现行文件和教育内容而存在。
3.小分类
(
1
)
按照档案类型
(
如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等
)
,大部分门类都是。
按照全宗划分(如:单位名称1,单位名称2),如目录中心下面的小分类。
(
2
)
门类
即对应的数据库表。
如:文书档案小分类下分(民国档案,明清档案,公证档案,知青档案,现行档案(传统),现行档案(简化)),门类结构可能会不同。
4.数据库建设方案
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核心,为同一格式,可以档案馆管理系统可使用同一数据库实例,每一个门类都对应一个或多个表,如案卷表、卷内表、原文表。
以SAAS模式设计,以支持日后的基于云平台升级。可分配给下级立档单位使用时,可使用同一个表,也可以分表。使用同一个表需使用表分区,按照不同的进行分区,以提高每个立档单位的查询速度。使用同一张表好处在于可以跨单位查询速度快,不利之处在于插入数据时速度会降低。需通过分析数据量最后确定如何建表。
数据库的优化还包括在将常用的数据和不常用的数据分开,根据业务使用频率按照优先级针对性的优化。
第三节
实施难点分析
一、
疫情风险大
当前国内外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一旦出现疫情对项目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服务中标单位人员存在携带病毒风险。
数字档案馆建设服务投标方案(252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