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园林工程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432页   下载84   2024-07-12   浏览86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83910字   103积分
还在等文档吃灰吗!快上传文档躺赚收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剩余417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登山步道标准及编制说明 16 第一节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 17 一、总则 17 二、范围 18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18 四、术语和定义 19 五、依据步道形状(形态)分类 20 六、步道及设备要求 20 七、步道安全系统要求 27 八、环境保护系统要求 31 九、从业人员资格 32 第二节 编制依据 35 一、编制依据 35 二、编制原则 36 第二章 工程概况 38 第一节 工程简介 38 一、工程概况 38 二、项目建设内容 41 第 二 节 工程关键点分析 43 一、 质量目标控制 43 二、 工期目标控制 44 三 、技术标准 45 四 、工程施工条件 47 第三章 施工部署 48 第一节 质量、进度、安全目标 48 一、质量目标 48 二、工期目标 48 三、安全目标 48 四、环境目标 48 第二节 项目管理总体安排 49 一、组织机构 49 二、队伍设置及施工任务安排 51 三、拟为本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 51 第 三 节 施工调度 52 第四章 资源供应计划 54 第一节 拟投入本工程的 人员需求 计划 54 一、劳动力来源 54 二、人员调配计划 54 第二节 劳动力安排保证措施 57 一、 劳动力管理组织原则 57 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58 第三节 机械、设备使用及进场计划 66 一、 施工机械设备组织配置及原则 66 二、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67 三、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的保证措施 71 四 、 机械设备管理 74 五、机械设备使用基本制度 75 六、 例行保养制度 78 七、 定期保养制度 78 八 、主要材料需求计划 78 第 四 节 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 措施 81 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81 二、人员、设备、材料运输到现场的 措施 81 第五章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83 第一节 施工准备 83 一、施工准备的内容 83 二、临时工程的修建 84 第二节 本 项目 施工中的难点、重点 及解决方案 87 一、施工中难点、重点 87 二、施工中的难点、重点解决方案 88 第三节 本工程施工的关键点 88 一、确保工期,确保质量,按时完工 89 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90 三、施工过程中的成品保护 90 四、材料的选择订货量大和到场问题 90 五、安全文明施工在本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91 第四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 92 一、场区规划 92 二、临时设施的布置 92 三、办公区布置 93 四、施工现场临水布置 93 五、现场平面布置图 95 六、施工现场临时用地需求表 95 第五节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96 一、工程概况 96 二、机械设备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96 三、施工流向 97 四、施工顺序 97 五、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 98 六、桩帽、墩柱施工方法 105 第六节 钢桁架工程施工方案 106 一、工程概况 106 二、机械设备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107 三、施工流向 108 四、施工顺序 108 五、施工方法 108 第 七 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124 一、工程概况 124 二、机械设备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125 三、施工流向 125 四、施工顺序 126 五、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26 第 八 节 电气工程施工方案 129 一、工程概况 129 二、机械设备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129 三、施工流向 129 四、设计要求 130 五、供电照明系统施工 134 六、监控及广播系统施工 136 七、电气工程施工保证措施 137 第九节 坡道景观工程施工方案 139 一、工程概况 139 二、机械设备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139 三、施工流向 139 四、施工顺序 140 五、施工方法 140 第十节 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57 一、 材料的组织采购 157 二、 施工组织准备 159 三、 交通标志施工 160 四、 交通标线施工 166 五、 交通信号系统施工 169 六、 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73 第六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79 第一节 工期目标 179 一、 计划开竣工日期 179 二、 施工总体部署方案 179 第二节 工期 进度 保障措施 183 一、 加强计划管理 183 二、 加强技术管理 183 三、 机械化水平保证 184 四、 成本控制及资金保障 185 五、 材料保证 189 六、 雨季施工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197 七、 后勤工作保证 197 八、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197 九、 统一管理的保障 198 十、 夏秋农忙期间劳动力的保证 200 第七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 205 第一节 冬季施工措施 205 一、 冬季施工特点 205 二、 冬季施工准备 205 三、 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207 四、 砼的冬季施工 209 五、 钢筋的冬季施工措施 214 六、 土方冬季施工措施 216 七、 砌体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218 八、 石灰土冬季施工措施 221 九、 水泥稳定碎石冬季施工措施 222 十、 安全与防火 223 第二节 雨季施工的组织措施 225 一、 雨季施工原则 225 二、 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226 三、 各分项工程雨季施工方法 229 四、 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32 第八章 施工组织协调与分包管理措施 235 第一节 施工组织协调 235 一、制定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制度 235 二、建立周例会制度 235 三、制定专题讨论会议制度 236 四、制定考察制度 236 第二节 总包与分包关系管理措施 236 一、对分包的管理措施 236 二、对分包单位的组织和人员管理 237 三、对分包单位的进度管理 237 四、对分包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 238 五、对分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238 六、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计划管理 239 七、对分包项目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 239 八、对分包的图纸和技术洽商管理 240 九、对分包的施工试验和材料试验管理 240 十、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 241 十一、进场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措施 242 十二、对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管理措施 242 十三、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242 十四、对分承包项目的竣工验收管理 243 十五、对分包单位的消防、保卫管理 244 十六、对分包单位的文明施工和环保管理 244 十七、对分包单位的成品保护管理 245 第三节 与监理、业主、设计及供货商的配合措施 246 一、 与业主的配合措施 246 二、 与设计的配合措施 249 三、 与监理的配合措施 251 四、 与供货商的配合 252 第九章 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254 第一节 保证进度目标的措施 254 一、施工进度具体保证措施 254 二、协调管理措施 261 第二节 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263 一、质量目标及保证体系 263 二、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职责 263 三、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64 四、设立质量监查专职人员,制定检查监督制度 264 五、强化施工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实现 265 六、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265 第三节 分项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66 一﹑钢桁架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66 二、管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78 三、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措施 279 四、保证工程质量的奖惩措施 280 第四节 保证成本控制的措施 280 一、材料成本控制 281 二、人工费控制 281 三、机械费控制 282 四、精简项目机构,降低间接成本 282 五、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283 六、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 283 第五节 保证季节施工的措施 284 一、冬季施工安排 284 二、雨季施工安排 284 三、防台风措施 288 第 六 节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289 一、 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289 二、 坚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策划制度 289 三、 图纸审核制度 289 四、 技术交底制度 290 五、 测量复核制度 290 六、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290 第七节 工程质量奖罚 292 一、 奖励款项 292 二、罚款款项 292 三、罚款标准 293 第十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证措施 294 第 一 节 保证安全目标的措施 294 一、安全目标 294 二、安全保证体系 294 三、安全管理措施 299 四、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301 五、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302 六、纠正和预防措施 305 七、安全用电措施 306 八、施工现场消防管理措施 307 九、交通安全保证措施 311 第二节 文明施工的措施 311 一、施工现场管理 311 二、办公、生活设施 314 三、建设工地良好文化氛围 314 四 、 文物保护措施 316 五 、 文明施工检查标准 316 第三节 保证环境的措施 317 一、建立健全环保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318 二、环保管理人员职责 319 三、防大气污染措施 319 四、防水污染措施 321 五、防噪声污染措施 321 六、有毒有害废弃物管理措施 322 七、防生态破坏措施 322 八、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措施 323 第四节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公示及控制措施 324 一、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324 二、 重大危险源公示、告知 325 三、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326 四、 施工现场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 332 第 五 节 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处罚措施 334 一、 项目工程建立安全检查小组 335 二、 生产区域安全文明处罚措施 335 第六节 项目作业组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336 第 七 节 绿色施工保障措施 337 一、 绿色施工原则 337 二、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40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及抵抗风险措施 344 第一节 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344 一、组织体系 344 二、紧急情况应急处理程序 345 三、启动应急预案 346 第二节 组织准备 348 一、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48 二、 领导小组职责 349 第 三 节 应急救援程序 350 一、上报程序 350 二、处理流程 350 三、 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管理 352 第四节 施工现场消防方案及预案 352 一、 建立健全各级防火责任制 352 二、 施工现场消防 救援 预案 354 第五节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预防方案及处理预案 363 一、 预防施工现场伤亡事故方案 363 二、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364 第六节 食物中毒预防方案及处理预案 366 一、 预防食物中毒工作方案 366 二、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366 三、 食堂管理规定 367 四、 餐具等设备的管理 368 五、 民工宿舍管理规定 369 第 七 节 疫情突发应急预案 370 一、 预防传染疾病紧急救护措施 371 二、 控制疫情措施 371 三、 疑似病人接触者隔离措施 372 第 八 节 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373 第 九 节 抵抗风险措施 374 一、 项目风险管理 374 二、 风险因素识别 375 三、 风险的分析及评估 375 四、 风险分类及应对措施 376 五、 本工程潜在风险应对措施 377 第十二章 成品保护及保修管理措施 382 第一节 成品保护承诺 382 第 二 节 成品保护管理制度 383 一、 成品保护的意义 383 二、 成品保护范围 383 三、 成品保护组织管理 383 四、 对指定分包单位的管理 383 五、 成品保护具体措施 384 六、 工程保修管理措施 384 第三节 成品保护技术措施 385 一、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385 二、 主要工序保护措施 385 第四节 保修服务承诺与回访制度 388 一、 工程交付 389 二、 保修合同的签订 389 三、 保修期限及保修服务 390 四、 定期回访 390 五、 保修责任 391 六、 保修措施 391 七、 保修记录 393 八、 保修承诺 393 九、 工程回访 394 第十三章 项目施工合同管理措施 396 第一节 合同管理总则 396 第二节 机构设置及管理职责 397 一、 合同管理组织机构 398 二、成立合约管理委员会 398 三、合同评审 399 四、主要职责 399 第三节 施工合同评审 403 一、 总包合同评审 403 二、 劳务及分包合同的评审 405 三、 分包合同的评审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406 第四节 施工合同的签订与管理 407 一、 工程总包合同 407 二、 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407 第五节 合同交底及履约 408 第六节 合同印章使用 410 第七节 合同变更与解除 410 第八节 合同文件的使用与存档 411 第九节 合同管理责任与奖惩 412 一、 合同管理工作的责任与奖惩 412 二、 合同管理工作的奖励 412 第十四章 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及竣工验收移交 414 第一节 工程资料、档案管理 414 第二节 竣工验收及工程移交 415 一、 竣工验收 415 二、 竣工验收的依据 416 三、 竣工验收的组织 416 四、 竣工小组的主要任务 416 五、 验收的步骤 416 第三节 竣工资料的编制及交付 417 一、 竣工资料的编制及整理 417 二、 竣工图的编制 418 三、 竣工资料交付 418 四、 工程移交 419 五、 保修起止日期及期限 419 第 四 节 施工现场退场的准备 419 第五节 维护保修措施 420 一、 建立内部质量包保责任制 420 二、 成立工程交验后缺陷期内维护小组 421 三、 工程交验后的维护措施 422 四、 工程成品保护 423 五 、 维修保养 424 第十五章 服务承诺 424 第一节 对招标文件的承诺 424 一、总体要求 424 二、各分项承诺 425 第二节 实现承诺的主要依据和措施 430 一、 实现承诺的主要依据 430 二、 廉政建设措施 430 三、 缺陷责任期内的维护方案 431 第一章 登山步道标准及编制说明 有机会参加“XXXX年XXX登山步道项目—XXX镇登山步道项目”的投标工作,我公司感到十分的荣幸!更能为XXX区政府部门的福利事业贡献一点微薄之力而感到自豪! 在投标期间我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现场进行踏勘,并对现场进行了实测、实量,获得了详尽的施工现场数据、图片和第一手资料,对场地和周边环境及各种条件有了较详细的了解(诸如道路交通、场地地形地貌、现场要求、场地围挡情况、施工供水、排水、供电,周边环境、施工环保要求等);同时组织了专题会针对该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研究和方案论证比较,力求使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详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我公司有机会为“XXXX年XXX区登山步道项目—XXX镇登山步道项目”提供服务,我们一定按照高尚职业道德,良好职业形象的行为规范,运用我公司最好的资源,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奉献给业主一项精品工程! 为了今后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保障本项目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并交付使用,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作的时效性,我公司在编制整体的《施工组织设计》时从三个阶段考虑: 筹划阶段:首先确定总体的施工方针,确定的施工大纲和施工步骤,确定总工期和施工原则即本次报送的标前《施工组织设计》; 部署阶段:充分的了解准确无误的信息和现场动态状况,项目部根据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编制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分解施工总进度计划,再根据月和周施工进度计划对于关键工序和项目,提前X到X天报送根据实测现场实际情况的《专项施工方案》和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后实施; 执行阶段:各 方按照中标后《施工组 织设计》、《月、周进度计划》和《专项的施工方案》监督或检查和控制施工,使方案的可靠性和现场紧密结合,在计划的前提下做好组织、配备、协调、指导和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业主提供满意的产品! 第一节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 一、总则 1.为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满足群众日益增多的户外运动需求;促进保护自然环境;使登山健身步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登山健身活动安全健康开展,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以下简称登山步道)系统的新建、扩建、改建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维护、管理等。 3.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登山步道系统应尽最大可能使步道使用者达到健身目的与享受到徒步的乐趣; (2)登山步道系统应尽量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3)登山步道系统应维护经过地区的生态、文化和景观特征; (4)登山步道系统应充分为不同行程的使用者提供关于登山步道系统设施和服务的信息; 4.登山步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施工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技术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各类登山健身步道场所。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QB-CNCECJ031006-2004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HJ/T6-94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HJ/T129-2003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四、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NTS NTS是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简称(NationalTrailsSystem)。是指一个区域内所有登山步道的连接及其附属区域、设施的总和。其标准由中国登山协会制定、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颁布并向全国推广。NTS详细规定了登山健身步道的路面建设标准、统一的标识系统、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注重科学健身与环境保护。是国家权威的登山健身步道综合标准体系。 2.步道 步道:相对于跑道,步道就是行走的道路。 3.健身步道 健身步道:行走的道路很多,但以健身为基本目的的步道,为健身步道(区别于旅游步道等)。 4.登山健身步道 登山健身步道: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为登山健身步道。 5.流量控制(FlowControl) 本标准内指基于生态压力,对单位时间内通过特定区域人数进行的限定。 6.缓冲带(BufferZone) 道路两侧为保障使用者安全与降低对步道所在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带状区域。 7.步道冲击(TrailImpact) 登山步道因旅游、健身、休息、运动等目的的使用(主要是使用者踩踏或其他人为因素),常造成各种不同形态与程度的冲击而导致步道劣化的现象,包括使用者的破坏行为、步道分生形成多条平行小径、植群消失或组成改变、土壤紧压化、步道加宽及步道冲蚀等问题。 五、依据步道形状(形态)分类 1.线状步道 一条拥有独立起点、终点(相互不重合)的步道。 2.环形步道 一条步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 3.网状步道 多条步道交错,形成网状步道系统。 4.特别说明 线状步道、环形步道在设计上,必须重点考虑步道的出入口不能是唯一的。出入口唯一的局限性较大,不符合NTS的安全性、健身性、普及性的要求。 六、步道及设备要求 1.步道设计要求 (1)登山步道系统路线设计应适应自然的地形水文条件、不破坏自然景观,尽量充分利用和改造原始的山路、古道、机耕路、防火隔离带、运河等原有的历史性路径。 (2)登山步道系统路线设计应避开可能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过陡、易发泥石流等危险区域。如难以避让,应建设标识明显的警示牌及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 (3)登山步道系统中每条道路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设计,并应与其他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使登山步道系统内无断路,无死路。 (4)登山步道系统的设立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于遭到破坏和野生动物经常活动的区域,如难以避让,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5)登山步道路线选择、设计应符合步道系统预期功能。完成路线难度不应超出预期难度。 (6)步道路线的设置应易于救援队救援、救护,方便使用者从步道上进行撤离。 (7)登山步道系统所在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当地城乡总体规划、自然生态保护区、文化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相协调。 (8)登山步道系统的设计应在适当的距离间隔处(以成人正常步行速度行进约40分钟为一距离段),设置观景休憩站,既符合人体健康需求,同时又使步道系统中的自然景观充分发挥价值,体现步道系统的科学性和人文关怀。 2.步道建设要求 (1)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60厘米、小于等于150厘米;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20厘米。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 1)原地土石道是步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原有道路经简单修整而成。要求路面上行走时无大尘土,无大块砾石、碎石,路面不积水。 2)木栈道使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材修建,常用于山中湿地部分,使用年限一般在5至7年。 3)砾石道由砾石呈轨道状铺设,厚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路心部分主要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至10厘米的砾石铺建,两侧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以下的砾石铺建。多用于有水处较平缓地面。 4)间隔石道采用长度为50厘米以上的条状石板或石块呈间隔状分布架设。用于泥泞潮湿的步道路段,或应用在树根裸露处。可有效地减轻步道复线化及扩大。 5)桥梁建设在需跨越水道,沟壑的地段,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桥面宽度为100厘米至150厘米,如安全需要可使用少量金属和水泥加固。危险地段(桥面到沟底超过2米,桥体侧面有断崖、水面等)需要加两侧护栏。 6)碎石坡路多见于防火带。若路线借用防火带,坡度小于25度、侧倾小于15度的原始路面可直接利用;若坡度大于等于25度或侧倾大于等于15度,可将路面进行修整或在其旁边修建新路。 (2)登山步道必须具有一定的坡度。单位距离(500米)内平均坡度不应为0度,应以15度左右为宜,但不应超过25度。具体坡度超过25度路段部分应设立台阶。台阶分石制、木制、土木混制等形式。 (3)登山步道的修筑以保持原始现状为主,尽量减少人工设施;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运用施工现场的地形与素材来修筑登山步道。在建设中尽量减少石质台阶与硬质路面的使用,以土质、草质、腐殖质等松软、具有一定弹性的路面为宜。 3.配套设施 (1)休息站使用木、竹、石制材料构制。休息站建在景观点附近,或长距离地形变化较大处,如长坡的起、终点等。站与站之间相距不超过两小时路程。休息站建筑物的形态颜色应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2)露营地的建立应该在山体结构稳定、无塌方洪水危险、干燥平整、靠近水源地的安全地区。露营地之间相距不应超过八小时路程,露营地应满足设立就寝区、用火区、取水区、就餐区、娱乐区、卫生区等条件。 1)露营地应设有厕所。厕所的设立应避开水源地与行人行走路线。根据流量控制原则,使用人数较多的露营地应设立生态厕所。建设生态厕所所用材料应以木、竹、石等天然材料为主,外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融合。生态厕所应具有冲水设备与化粪池,应有固定的人员与经费对其进行维护;使用人数较少的露营地应设立简易厕所,简易厕所设置地点应考虑风向、水源、动植物分布及地形因素。简易厕所挖坑深度应大于30厘米,使用后应及时填埋。 2)露营地的用火区应设立于宿营区的下风向、大于20平方米的开阔地上,用火区及其附近不可有落叶、杂草、灌木等易燃物,不可靠近树木(在森林禁火期内禁止一切用火)。 3)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点,清洗用水与食用水应分开。如是流水,食用水应在上游处,清洗及生活用水在下游处。如是湖水同样要分开两种用水处,两种用水处应相隔10米以上。 (3)接待站可依靠农家院落等固有建筑物进行设置。为登山步道使用者提供住宿、补给、垃圾处理、提供信息、简单医疗等服务。 (4)步道系统上应设置完整的标识系统,并对危险地段着重警示。标识系统应包括建筑类标识、地形类标识、警示类标识、指示类标识等。 1)标识的材料应以石材、木材等就地取材的天然材料为主,部分警示标识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作。 2)标识的材质、尺寸、色彩等应做到醒目并与周边环境协调融洽。 4.登山步道监控维护要求 (1)登山步道系统内应该设立巡查制度,定期对步道系统进行巡查。巡查人员应受过专业的救援训练,配备基本的维修、救援用设备及饮水、食物与急救药品。 (2)监控防治登山步道系统中土质、地形较脆弱区域。 (3)定期对登山步道的路面路基状况、植被干扰、重要公共设施及灾害防救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使设备设施维持在良好状态。 (4)长期对登山步道系统地区的气象、地质、水文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观测、搜集、分析及建档。定期进行自然灾害危险度分析及灾害实况模拟,并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善。 七、步道安全系统要求 1.预警子系统 (1)登山步道系统应尽可能设置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区域。 (2)报警点应设立在路况复杂、易迷失区域相对制高点的易于观测位置。报警点应颜色鲜明,易于发现。点与点之间不应超过1小时(或5千米)路程。报警点上应有求助电话、报警点编号、临近路线指示等基本信息。 1)普通报警点采用石质立柱、木质立柱、大岩石、粗大的树木等作为载体。在其高处设立有易于发现的反光标识,具体救援指导信息应刻于或镶嵌于距地面1.5米位置处。 2)太阳能报警点应采用太阳能定位救援杆辅助其他标志设施作为标准配置设施。太阳能报警点之间应以四小时路程为宜。 太阳能定位救援杆——野外应急救援辅助定位系统器具,高6米到8米。灯杆的底座为太阳能蓄电池,6天中只要有一天有阳光,就可以保证蓄电池的电力供应。底座的上方为手机充电接头,方便游客手机没电时及时充电。充电接头往上的位置将设立一个标志牌,标志牌上面会注明灯杆的编号,游客迷路后,可以将所处位置的灯杆编号报告警方求救,警方可根据灯杆标号在第一时间找到迷路的游客。灯杆的最顶端为警示灯,将在夜间频闪发光,为游客指路。 (3)登山步道系统应在接待站配备医疗救护器材及药品,建立医疗救护点。并由医疗部门对管理处、救援队人员进行医疗急救培训。 2.救援子系统 救援子系统包括安全管理机构、救援队、救援设备。 (1)安全管理机构登山步道系统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应由以下相关单位参与组成: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宣传与管理办公室、公安局、消防队、医疗急救中心、救援队等。 (2)救援队 1)每支专业救援队伍原则上不能少于5人,救援队队长为负责人。救援队队员需掌握医疗急救及野外救援、通信等专业技术。 2)救援队应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保持救援电话的畅通,做到随时能接听报险电话,在接到险情后能立即集结、出发。 3)NTS安全体系救援及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遇到突发事件时,在场人员可以拨打路书上或报警点、标示牌上的紧急求助电话进行求助。值班的工作人员及时接听,询清遇险
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投标方案(432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