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绿化养护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388页   下载782   2024-09-26   浏览8   收藏15   点赞966   评分-   176455字   99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37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9 第一节 项目背景分析 9 一、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述 9 二、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及发展历程 16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27 一、项目概况 27 二、工作依据及内容 28 三、工作内容 28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 29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29 一、人员配备基本原理 29 二、人员配备的原则 30 三、组织构架图 31 四、人员分配及资料表 33 第二节 人员岗位职责 37 一、项目经理 37 二、业务部门 38 三、市场部 39 四、质控部门 39 五、综合部 40 六、土壤调查部门 41 第三章 项目设施配备方案 42 第一节 物资配备原则 42 一、准备原则 42 二、准备计划 43 三、仪器设备的使用 43 第二节 仪器设备配备及管理 44 一、拟投入仪器一览表 44 二、调查分析仪器管理办法 48 三、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49 四、检测室管理规定 52 五、仪器保养记录表 58 第四章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技术 60 第一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方案 60 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 62 二、采样单元的划分 65 三、采样点位的布设 67 四、土壤样品的采集 84 五、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94 六、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 102 第二节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质量分级 150 一、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评价 150 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价 160 三、土壤和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法 176 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 181 第三节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调查与解析 190 一、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介绍 191 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调查 196 三、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解析介绍 200 第四节 重金属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 218 一、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安全利用介绍 219 二、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实施方案编制 237 第五节 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修复 241 一、土壤钝化 242 二、土壤淋洗 256 三、植物提取 265 四、电动修复 280 五、联合修复 288 第五章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实施方案 294 第一节 项目实施与管理 294 一、项目目标 294 二、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294 三、人员安排 294 四、项目管理 294 五、项目实施进度 295 第二节 具体实施方案 296 一、样点布设 296 二、调查与样品采集 301 三、样品测试与质量控制 306 四、资料汇总 310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6 六、报告编写 318 七、植物修复的具体栽植方案 319 第 六 章 项目管理制度 327 第一节 检测室管理制度 327 一、检测室工作制度 327 二、检测室安全制度 328 三、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330 四、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331 五、化学试剂、玻璃器皿使用管理制度 331 第二节 业务管理制度 333 一、样品接收、检验、留样制度 333 二、检验单的书写规则 336 三、检验记录的书写规则 337 四、样品检验报告书的书写规则 339 五、关于检测室安排检品顺序及时限的规定 340 六、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制度 341 七、检验工作质量申述的受理和处理制度 343 八、差错事故的管理制度 344 九、人员培训进修制度 346 第 七 章 项目实施承诺及保障措施 348 第一节 项目实施承诺 348 一、项目调查分析服务承诺 348 二、调查分析单位质量承诺书 349 三、调查分析人员承诺书 350 四、检测室安全承诺书 351 五、诚信调查分析承诺书 352 第二节 项目检测保障措施 353 一、标准、规范、资料管理措施 353 二、检测环境管理措施 354 三、检验工作安全管理措施 355 四、仪器设备报废处理措施 356 五、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措施 357 六、检验工作管理措施 358 第八章 项目应急预案 361 第一节 应急 总预案 361 一、急组织机构构成 361 二、急救援基本流程图 362 三、急救应援的培训与演练 362 四、现场具体急救常识培训 364 五、急器材落实 368 六、隐患分析 372 第二节 检测室突发事故 应急 处理预案 374 一、检测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 374 二、检测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 375 三、检测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375 四、检测室触电急救处理预案 376 五、检测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 380 第三节 毒蛇毒虫叮咬 应急 预案 381 一、总则 381 二、职责划分 381 三、急预案启动 383 四、急救援措施 383 五、预防措施 385 第四节 中暑 应急 预案 385 一、高温中暑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86 二、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387 三、应急处置 387 温馨提示 :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 , 如需查阅 , 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二 章。 三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设施配置 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三 章。 四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技术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五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 实施 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五 章。 六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管理制度 ”详情可见第 六 章。 七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实施承诺及保障措施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八、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急预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八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及有关的资料、规范、规程及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 (二) 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 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分析 一、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述 耕地是指种植食用类农产品的农用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水田是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旱地是指除水田以外的耕地,包括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水浇地是指旱地中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是指没有固定水源和灌溉设施,不能进行正常灌溉的旱地。 耕地质量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2016年底耕地总面积为1.35亿hm 2 ,合20.24亿亩(1亩=666.67平方米),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总体质量不高,中低产田达到了2/3。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保有量总体有所下降。 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来源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降尘、施肥、灌溉等途径进入耕地,且数量逐年增加,导致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不仅能够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还能够抑制作物根系生长和光合作用,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更为重要的是,重金属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迁移到动物和人体内,严重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 (一)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2006—2013期间,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开展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专项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共布设点位67615个,采集了213754个土壤样品。我国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点位所占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相关数据显示,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的点位比例占2.5%,覆盖面积3488万亩;轻微-轻度污染或超标的点位比例占5.7%,覆盖面积7899万亩。污染或超标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 在各种科研项目的资助下,我国科技工作者相继开展了一些区域性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与监测工作。2002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持开展了“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调查范围包括各个省,结果显示XX部分城市有近40%的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土壤基本丧失生产能力,以受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超过0.4亿hm 2 良田。2006年,原生态环境部对30×104hm 2 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的重金属抽测了3.6×104hm 2 ,重金属超标率达12.1%。我国138个典型区域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库,以相关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发现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率为16.67%左右,据此推断我国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量的1/6左右。其中尚清洁、清洁、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比例分别为68.12%、15.22%、14.49%、1.45%和0.72%;8种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d污染概率为25.20%,远超过其他几种重金属元素。 长江中下游某地区污染较严重的4.4万亩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主要超标元素为Cd和Cu,轻微、中轻度和重度Cd污染土壤面积分别占45.62%、12.3%和1.74%。 综上所述,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其中以西南、中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污染最为突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面积尚未清楚的情况下,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尤为重要。 (二)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1.污染成因复杂多样 我国耕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复杂,包括自然的成土母质条件、人为的污染因素以及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叠加作用等。 从区域大尺度上看,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成土母质和母岩等地球化学属性直接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调查资料显示,不同类型母质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很大,火成岩和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Cd、As、Hg和Pb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风沙母质土壤。分别采集典型砂页岩、老风化壳、石灰岩、页岩、河流冲积物、泥岩6种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样品257个,结果显示,不同母质土壤Cd含量大小为石灰岩〉河流冲积物〉老风化壳〉泥岩〉砂页岩〉页岩,Cr含量为老风化壳〉泥岩〉页岩〉石灰岩〉砂页岩〉河流冲积物,Hg含量为石灰岩〉泥岩〉砂页岩〉河流冲积物〉老风化壳〉页岩,As含量为泥岩〉石灰岩〉老风化壳〉砂页岩〉页岩〉河流冲积物,Pb含量为泥岩〉老风化壳〉石灰岩〉砂页岩≈页岩〉河流冲积物。 成土过程中元素的次生富集作用也是造成我国中南、西南高背景地区土壤中Cd、As、Hg和Pb等重金属含量高的重要原因。在长三角、XX、环渤海和华北城郊区域等局部范围内,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异常往往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大中城市郊区,大气沉降和污水灌溉是城市工业和交通源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的最主要途径。 工业大气沉降和污水灌溉是导致我国部分省区农田土壤Cd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XX省工业大气沉降和污水灌溉分别占Cd年总输入通量的58.2%和27.3%,XX省则分别占16.6%和69.9%。采集的44件冲积平原土壤样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铅同位素示踪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As、Pb、Hg的异常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Zn、Cd的高含量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类活动影响。 2.空间分布异质性强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累积量差异较大。相关数据显示: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中国区域农田土壤Pb、Cd、Cu和Zn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重金属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西南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其次是两广和辽宁地区,其他地区相对较低我国22个水稻种植省份土壤Cd累积量,显示全国水稻土Cd平均含量为0.45mg/kg。 金属采矿区和冶炼区的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属于重金属高风险区。调查某冶炼区和三个采矿区周边较小区域的农田土壤,结果发现,每个调查点土壤样品均有三种以上元素超过相关含量标准,占采集样品的比例为10%以上,最高甚至达91.2%,超标最严重、超标样品比例最高的是Cd,其次为As,在调查的4个地区均存在较大程度超标,其超标幅度达21.1%~62.3%,而Zn、Cu、Pb等元素超标样品的比例则相对较低。在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共布设496个采样点,测定表层土壤中重金属(Cd、Hg、Pb、Cu、Zn)的含量。结果表明:Cd、Hg、Pb、Cu和Zn的平均含量(mg/kg)分别是该矿区所在省背景值的33.05、5.83、12.02、4.89和16.33倍;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99.8%的样品达到Cd重度污染水平,其次是Cu(82.06%)和Zn(62.50%)。调查发现中国西南某铅蓄电池厂污染场地土壤,距离厂内生产区20~30cm处土壤Pb的质量分数高达12784mg/kg,厂内生产区、熔炼区、排污口、循环水池处的Pb含量远高于背景点。 3.土壤类型差异明显 我国土壤类型多样,由于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耕作管理水平的不同,不同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进一步加剧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多样化格局。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农田和菜地两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监测与评价,发现工业型农村的耕地以铜超标为主(超标率22.2%),种植型农村的耕地以Cd超标为主(超标率16.7%),其余重金属超标率低或不超标。 我国7种典型农田土壤Cd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酸性土壤类别中,富铝土中交换态Cd含量约为黄壤中交换态Cd含量的近4倍。不同耕作方式对重金属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Cd、Hg、Pb、Cu、Zn在蔬菜地和水稻田中含量较高,在旱地和园地含量较低,而Cr、As、Ni三种元素在园地含量最高,在其他类型土壤较低。 4.土壤酸化加剧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我国土壤酸化面积近200万hm2,近年来粮田、菜园和果园土壤酸化趋势均有增加。1980—2000期间,我国5种典型土壤pH降低范围为0.13~0.80单位,其中水稻土酸化最为严重,pH年均下降速率为0.012单位。土壤酸化增强了土壤中的重金属活性及其迁移能力,加剧了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危害。这也是我国个别地区近年来稻米Cd含量超标问题多发,而同样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其他亚洲国家(泰国、韩国、日本等)稻米Cd含量超标问题不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土壤pH<5.5的菜地和水稻田中,蔬菜和稻米Cd含量超标率分别为7.8%和89.4%;而在土壤pH>6的菜地和水稻田中,蔬菜和稻米Cd含量超标率显著降低至1.3%和32%。 (三)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直接经济损失 据估算,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不仅如此,因土壤污染每年造成的粮食减产也相当大,全国每年由耕地污染而造成的粮食减产达到1.25×109kg。如果将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所需的资金非常惊人。据相关报道,全国有5000多万亩土壤受到重金属等的中重度污染。因此,我国污染耕地土壤修复所需资金数额巨大,仅对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土壤而言,即便选择土壤修复成本较低的植物修复,单位治理成本为100~500元/吨,直接治理成本约3.1×104~15.6×104亿元。 2.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后,可通过抑制一些蛋白酶的活性、在植株细胞中产生活性氧损坏细胞抗氧化系统,导致细胞受损或死亡等,从而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例如,Cd胁迫会导致细胞质膜的透性发生变化,影响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植株体内营养元素含量和成分的改变。水稻极易吸收并积累镉,而积累过量镉会导致严重的毒性效,影响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呼吸强度、蒸腾和光化学效率,从而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并导致其减产,稻米品质劣变。在盆栽检测条件下,Cd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的产量、穗数和结实率,但粒重受影响不显著。 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有时会发生“镉米”事件。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我国部分地区稻米质量安全普查结果表明,约有10%稻米Cd含量超过相关标准值。 3.危害人体健康 耕地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4.导致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对蚯蚓、线虫等无脊椎动物数目、丰富度、生物数量和群体构成等有直接影响。 农田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二、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及发展历程 我国土壤调查和监测最先始于对农用地的监测,早期的监测偏重于土壤肥力的监测。为了了解和掌握全国土壤情况,我国先后开展了多次土壤环境调查。我国先后于1958—1961年和1975—1985年开展了2次全国土壤普查,查清了全国的土壤分布和土地资源,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壤分类体系。 随着土壤污染的加剧,国家逐渐加强了对土壤环境保护的领导和指导,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相继部署与开展了各自领域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200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对38个重点城市、污水灌溉区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专项调查工作,调查监测包括52个“菜篮子”基地、13个污灌区(分布在11个省份)和22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壤。农业农村部针对部分城市农产品产区土壤进行专项调查。 自然资源部具体工作部署分为3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以区域调查评价试点为主,开展方法和用研究,制定方法要求,完成1∶25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面积6万km 2 ;重点推广阶段,开展东、中部地区主要农业经济区1∶25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面积约110万km 2 ,进一步完善要求,建立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全面实施阶段,全面部署和开展中国中西部调查工作,包括各地区重要粮棉区和农牧区,面积约150万km 2 。 2005年,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共同启动了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十二五”时期,为落实生态环境部和有关领导关于开展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自2011年开始组织各级相关的环境监测站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试点工作,“十二五”监测计划是每年监测1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环境质量,5年形成一个循环。 (一)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 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从1958年开始,历时3年,以全国的耕地为主要调查对象,以了解土壤肥力和指导农业生产为目的,完成了除XX省以外的耕地土壤调查,总结了农民鉴别、利用、改良土壤的实践经验,编制了“四图一志”,即1∶250万全国农业土壤图、1∶400万全国土壤肥力概图、全国土壤改良概图、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概图和农业土壤志。第一次全国性土壤普查工作奠定了中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基础,为我国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了大量的土壤资料。但是,第一次土壤普查的调查范围和内容较窄,对耕地以外的林地、牧地、荒地土壤调查甚少,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调查结果没能很好利用。 (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是国家“六五”重点科学发展规划所列第一项“全国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自1979年4月,在土壤普查综合部统一组织和部署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国大约8万农业科技人员历经16年的勤奋工作,完成了历史上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各省市自治区出版了各自地区的土壤普查专著及其图集,甚至一些市县也有正式出版。据粗略统计,通过逐级汇总,已编制出土壤系列图件14000余幅,土壤志、土种志、土壤肥料科技论文3200多份,以及关于土壤资源的160多项共2000万个以上的数据。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采用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遥感、测试、微型电子计算机等调查制图和测试化验手段,取得了6个方面成果:一是科技成果丰硕;二是发展了全国土壤分类科学;三是土壤测试工作取得新进展;四是推动了科学施肥,为农业合理施肥提供了服务;五是普查成果广泛用于中低产田改良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六是建立了土壤肥力长期监测网点,丰富了土壤普查成果。例如,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经反复讨论与修改,1992年在汇总全国土壤普查资料与百万分之一全国土壤图的基础上,确立了12个土纲,27个亚纲,61个土类与230个亚类的土壤分类系统,为中国土壤分类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众多,加上20世纪80年代全国不同地区土壤科技水平不一,从全国不同地区所获得的土壤资料与图件并不平衡,资料数据差别较大。 (三)“十一五”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专项调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千米。调查工作包括3个内容:一是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网格布点以8km×8km为主;二是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在“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可对比的土壤样品,分析20年来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三是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性划分,选取10类典型污染场地进行土壤调查分析,网格布点密度相对较高。 此次调查共布设点位67615个,其中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41938个,土壤背景环境质量调查点位3960个,重点区域调查点位21717个。采集样品213754个,包括土壤样品203348个,农产品样品7078个,地表水样品998个和地下水样品2230个。本次调查获得了调查点位的环境信息数据218万个、调查点位照片21万张,生成3000个空间图层,制图近11000幅,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数据总量近1TB。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专专题确定了22个必测项目,16个选测项目;土壤典型剖面背景点对比调查确定了20个必测项目,土壤主剖面背景点对比调查确定的必测项目包括61个元素全量、13种元素的有效态、4类有机污染物和部分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典型区土壤污染调查确定的必测项目有22个,选测项目近70个。 2014年4月17日,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本次调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范围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调查,填补了我国土壤环境领域的空白。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和区域分布,初步查清了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建立了土壤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通过调查,提升了各地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为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数据为完善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开展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与规划、确定土壤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成果对加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指导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十二五”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试点 针对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明确要求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包括深化土壤环境调查,对粮食、蔬菜基地等敏感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影响区进行重点调查;以大中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治污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典型污染场地和受污染农田为重点,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等。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标,环境保护部门也提出了土壤环境监测国家、省(市、区)、地(市)三级网络构架和县、地(市)、省、国家的四级网络运行模式,明确了每年监测一类重点区、5年完成一个监测周期的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总报告,提出以基本农田和果蔬基地、饮用水源地、重污染企业周边、规模化养殖场周边等为重点区域布设国控采样点。 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十二五”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按照每年监测一类重点区、5年完成一个监测周期的工作思路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试点工作。2011—2015年监测的对象分别为污染企业周边、基本农田区(粮棉油)、蔬菜基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2011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开展了全国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例行试点监测工作,监测范围涉及全国30个省和138个地市州,主要监测无机化工与有机化工业,金属与非金属采矿、冶炼与加工业,发电与能源供给业,电镀、电池与电子器件制造业,纺织、印染、皮革与化纤制品业,钢铁、机械和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等7大类行业周边土壤环境中13种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锌、镍、钒、锰、钴、铊、锑)和1种有机物的含量。全国共采集土样1964份(含对照点),获得有效数据约1.4万个。2012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继续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实际共计监测969个基本农田区,采集土壤样品4606份,涉及全国30个省市区等,监测项目包括3项理化指标(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有机质)、8项必测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6项选测重金属(钒、锰、钴、银、铊、锑)和3项有机物。201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继续组织开展了全国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共计监测1007个蔬菜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4910份
土壤重金属源调查分析投标方案(388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