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监理服务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537页   下载918   2024-07-12   浏览38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94202字   15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52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3 第一节 行业背景 13 一、工程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二、轨道交通设施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17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18 一、项目概况 18 二、服务项目 19 三、检测要求 20 四、人员要求 21 五、仪器、设备、设施 21 六、监督管理及违规处理 22 第三节 工程检测重难点分析 23 一、进行建筑工程检测的重要性 23 二、建筑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重难点 25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方案 28 第一节 服务原则 28 一、 总体 原则 28 二、指导思想 28 三、指导原则 28 第二节 工程概况 29 一、项目 简介 29 二、服务项目 29 第三节 项目实施方案 30 一、项目工作流程 30 二、检测工作程序 31 三、检测主要内容 32 四、成果报告 33 五、配合工作 34 第四节 项目服务范围及计划 34 一、成立领导小组 34 二、拟定计划 34 三、交接方案 35 四 、 服务 范围 38 第五节 服务创新 39 一、运作思路 39 二、运行模式 41 三、管理措施 42 四、检测设备 44 第三章 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 45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45 一、企业介绍 45 二、项目组织架构 46 第二节 项目人员配备 47 一、 配备原则 47 二、拟投入本项目的人员 48 三、岗位职责 50 第三节 项目人员管理 63 一、人员管理模式 63 二、人员选聘管理 64 三、人员淘汰机制 65 四、人员奖罚机制 68 五、人员关系协调 69 六、人员考核办法 70 七、人员保障措施 71 第四节 人员培训 74 一、培训思路 74 二、 培训体系 76 三、培训计划 78 第四章 项目拟投入的设施设备 81 第一节 设施设备清单 81 一、隧道监测设备 81 二、试验仪器设备一览表 82 第二节 物资投入及使用场所 83 一、轨道路面 83 二、 交通工程 86 三、 桥梁隧道 87 第三节 常用检查仪器设备介绍 89 一、 仪器设备分类 89 二、机械式仪表介绍 94 三、 应变检测仪器设备 介绍 98 四、位移检测设备介绍 109 五、振动与加速度检测仪器设备介绍 111 六、其他常用检测仪器设备介绍 123 第四节 设施设备管理 130 一、目的 130 二、设备设施的配备 130 三、设备设施维护 131 四、设备管理 131 五、设备控制 134 六、故障处理 136 七、标准物质 137 第五章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138 第一节 检测管理制度 138 一、检测工作管理制度 138 二、质量保证制度 138 三、实验检测安全制度 140 四、实验委托管理制度 142 五、抽样管理制度 143 六、样品管理制度 143 七、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144 第二节 检测人员管理制度 144 一 、 目 的和意义 144 二 、 行 为准则 145 三 、检测员 管理 147 四、 安全操作 148 五、 安全 检测 148 六、 考勤制度 150 七、财务制度 151 第三节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152 一、基本制度 152 二、工作期间 153 第六章 轨道交通检测服务技术方案 154 第一节 检测实施计划 154 一 、 检测依据 154 二 、 资源配置 154 三、检测步骤 155 四、结果整理 155 五、检测费用 155 第二节 轨道结构检测技术方案 156 一、概念 156 二、轮轨相互作用荷载的测试 157 三、轨道各部件动力效应的测试 175 第三节 桥梁结构检测技术方案 196 一、概述 196 二、桥梁结构地基基础检测技术 198 三、桥梁上部结构检测技术 211 四、桥梁结构施工控制(监控)技术 218 第四节 路基结构检测技术方案 222 一、路基填料 223 二、路基检测 237 三、 地基处理 266 四、钢筋检测 271 第七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方案 273 第一节 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流程 273 一、前期准备阶段 273 二、监测方案编制及评审阶段 273 三、监测点埋设与初始值采集阶段 274 四、监测实施及信息反馈阶段 275 五、成果验收及归档阶段 275 第二节 工程监测范围及等级划分 275 一、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 275 二、 工程监测等级划分 277 第三节 监测项目及要求 282 一、一般规定 282 二、仪器监测项目 282 三、现场巡查 288 第四节 监测方法及要求 291 一、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291 二、变形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305 第五节 监测频率技术规范 311 一、一般规定 311 二、监测频率技术要求 312 第六节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及监测 315 一、 一般规定 315 二、 明(盖)挖法 316 三、 盾构法 319 四、 矿山法 321 第七节 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及监测 323 一、一般规定 323 二、地下管线 323 三、既有轨道交通 324 第八节 线路结构变形监测技术规程 325 一、一般规定 325 二、线路结构监测技术要求 326 第九节 监测项目控制标准和预警 327 一、一般规定 327 二、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控制值 330 第十节 监测资料整理与监测信息反馈 339 一、监测资料整理要求 339 二、监测信息反馈方式的主要形式 339 第八章 地铁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实施方案 343 第一节 概述 343 一、 监测目的 343 二、 监测的主要内容 343 三、 编制依据 344 第二节 监测工作的重点及原则 345 一、监测工作的重点 345 二、监测工作的原则 346 三、监测测点的布置及工作量 346 四、监测的精度要求、频率、警戒值 347 五、采用的仪器设备 351 六、人员配备 352 第三节 监测实施方法 352 一、目测巡视 352 二、支护结构(圈梁、桩顶、周边管线)水平位移监测 354 三、沉降(地表、地下、圈梁、桩顶、管线、建筑物)观测 357 四、支护结构侧向位移的监测 362 五、 侧向土压力监测方法 364 六、地下水位观测方法 365 七、建(构)筑物倾斜、裂缝监测方法 367 七、裂缝监测方法 370 八、爆破振动监测 371 九、 基坑周边位移收敛监测 373 十、支撑轴力监测 375 十一、钢筋应力应变监测 376 十二、隧道拱顶沉降监测 377 十三、 隧道收敛监测 380 十四、隧道地表沉降监测 382 第四节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和报告提交 384 一、 原始监测资料的收集 384 二、 原始监测资料的检验和处理 385 三、 原始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385 四、 监测资料的整编 386 五、 监测成果的分析 387 六、 监测成果的提交 388 第五节 现场安全巡视方案 390 一、安全巡视的目的 390 二、安全巡视的内容及要求 391 三、安全巡视频率及周期 395 四、巡视方法 396 五、巡视预警标准 397 六、安全巡视资料整理 408 第九章 项目服务质量保障 410 第一节 质量管理总则 410 一、目的 410 二、管理要求 410 第二节 检测质量控制体系 412 一、保证方案 412 二、保证措施 412 三、思想保障措施 413 四、技术保证措施 413 第三节 检测服务质量保证 414 一、环境条件保证 414 二、仪器设备保证 415 三、 人员技术保证 415 四、检测过程质量保证 416 五、质量事故处理 保证 416 第四节 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416 一、 质量保证体系 416 二、组织机构和人员 417 三、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418 第十章 项目服务承诺 422 第一节 安全承诺 422 一、安全承诺 422 二、 规范用工承诺 423 三、 风险防控承诺 424 第二节 项目服务细则承诺 426 一、关系建立 426 二、 控制要求 427 三、 结果专报机制 428 四、 仪器设备管理 430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431 第一节 轨道交通工程突发事故及灾害综合应急预案 431 一、总则 431 二、组织体系 434 三、预防预警 437 四、事故信息报告 439 五、应急响应 441 六、后期处理 453 七、应急保障 454 八、培训与演练 455 九、附则 456 第二节 现场检测应急预案 480 一、 目的 480 二、范围与职责 480 三、 定义 类别 481 四、 管理内容 481 第三节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82 一、总则 482 二、应急组织机构 484 三 、 预防和应急救援措施 485 四 、 现场保护和报告 487 第四节 轨道交通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87 一、应急工作原则 487 二、事故风险分析 487 三、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489 四、应急处置 494 五、处置措施 498 六、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504 第五节 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机始发专项应急预案 506 一、 总则 506 二、 危险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508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523 第六节 轨道交通隧道突水突泥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29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529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529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529 四、预防与预警 530 五、信息报告 532 六、应急处置 533 七、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536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行业背景 一、工程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程检测是各种工程项目的服务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与监督的作用。工程检测行业是国家服务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级政府逐渐对工程检测市场趋于放开,以及全民质量检测意识的相对提高,工程检测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相应的是工程检测行业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工程检测行业从起始的出现到逐渐地发展直到现在的迅速增长,基本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而出现。工程检测行业主要以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来呈现:或者以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的形式;或者存在科研院校内部的从事教学科研的试验室;或者由各级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一定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机构。目前国内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五千家,三种检测单位的构成相差不是很明显,其中企业实验室数量最多,大概占据了40%,而监督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则各占30%。这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分别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工程检测工作。 占据数量相对较多的企业内部实验室的检测单位,属于企业内部的附属机构,作为专门服务于各自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质,注定了其不可能步入检测市场,并且企业实验室在工程检测的检测能力、规模、技术革新方面都会受到诸多的限制,对工程检测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监督机构的工程检测,相对于企业内部实验室有一定政策上的优势,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检测的资金、规模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在长期看来,这种局限于地域性的垄断工程检测,在政府的保护下会出现检测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不高,缺乏竞争能力等不良的效果。近年来,伴随着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科研院校在工程检测人员、检测硬件设备以及资金投入方面都不断地加大力度,重要作用在不断地凸显出来。工程检测行业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1.工程检测行业表现出来的体制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 工程检测行业由于受到政府的干预,所以仅仅局限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难以放开融入市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这一领域难以涉及。但是伴随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使得工程检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改为股份制。在我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国外的检测机构不断进入我国,对我国的工程检测行业也造成一定的冲击,检测行业的开放不可避免。 2.工程检测行业表现出其检测技术不高,技术门槛低。 工程检测行业受到政府垄断的影响,在政府保护下,工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一套自己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工程检测上缺乏创新与革新,检测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较慢,人员水平有限,缺乏定期的技术培养,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上缓慢发展。因此,形成现在的政府干预过多,技术门槛过低的现状。 3.工程检测行业表现出地域性较强,极具地方特色,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很难开放使用。 工程检测行业在各级政府的庇护下,根据自己地方特色进行管理,包括检测的范围,检测的要求等等,一系列的要求使得外地的检测机构很难进入本地市场,工程检测行业不对外开放,也就很难搞活。因此,工程检测在跨区域间很难得到发展,缺乏实效性。 (二)工程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深入,一些私营检测公司也被批准成立,建筑工程检测行业受到,国内外的冲击,一直在讨论工程检测市场化与中介化的问题。工程检测市场也随之逐步得到放开,但在工程检测行业凸显出不少问题。 1.在工程检测行业中,部门垄断现象已经不能再适应市场竞争发展的需求。 监督机构的检测单位利用政府保护的优势,在检测规模、资金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长此以往,垄断行为下的检测机构在检测效率、检测技术、检测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无法长期满足工程检测市场的需求。因此,检测行业要长久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检测市场中介化不可避免。 2.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工程检测中大部分检测单位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传统的形式下,工程检测单位大多是依附于“母体”,或者政府,或者其他单位。目前单位需要面临要摆脱自己的依附性,开始独立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在人事和经济等方面都一时难以实现,这也必然会牵连到在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和发展。检测单位要及时走向独立,提高技术能力与水平是当务之急。 3.工程检测市场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在工程检测中的检测都是由施工承包单位委托的,这样就避免不了一些内部操作,施工方与检测方在共同利益的诱使下,可能会给不合格的工程质量亮绿灯,伪造虚假的材料,出具虚假的报告,从而为日后的安全留下隐患。这一问题无论是否有中介的介入都是不可避免的。 (三)工程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工程检测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国内外的冲击中,面对工程检测行业走向市场,检测中介化等转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市场经济中,工程检测行业要走向独立,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检测市场要适应市场化多的需求,改变现有的状况,政府主管部门要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应该把工程检测单位在建筑工程中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化,使检测行业在享受到一定的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工程检测单位与监督机构承担共同责任的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使用的塑材质量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1.对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用材料不仅合格实用,而且要对后期出现的质量问题负责。 对施工所用的材料负责抽样检测,自己无法完成的要送达有关单位检测。一旦因材料质量问题出现事故,则应由相应的检测单位负责。 2.由建设施工单位委托检测单位,以市场合理价格进行收费,这种一方付出合理代价,另一方收取合理收益,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工程检测单位能为工程检测结果即工程质量负责,也对工程建设单位负责。 3.工程检测单位出现与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对检测结果有分歧的时候,双方可以采取在现场共同取证送达共同认可的相应检测单位进行检测鉴定。 随着工程检测单位的责任得到明确,许多原来存在的不良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或者解决,这样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督促检测机构提高自己的检测水平。 二、轨道交通设施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轨道交通设施包括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城市地铁、轻轨及其他有轨交通设施等。 轨道交通设施检测技术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它融试验检测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桥梁、隧道、路基、轨道等相关学科知识于与一体化,同时涉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可为工程设计、工程质量控制、竣工验收评定、管理维护、养护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 (一)目的 对轨道交通设施的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保证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可靠,同时为评价轨道交通设施工程缺陷和鉴定工程事故提供依据。 (二)意义 轨道交通设施的试验检测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养护水平、推动施工技术进步,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轨道交通设施检测技术是基础工程设施施工控制、新结构性能研究、结构质量控制和评定的重要手段,认真做好轨道交通设施试验检测工作,对推动我国轨道工程建设水平,促进轨道设施质量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写) 一、项目概况 为落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 XXX 号确定的,关于轨道交通重大风险源管控问题的事项,根据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我市轨道交通工程实际情况,拟对 XX 市轨道交通 X 号 XXX 线、 X 号线、 X 号线土建施工工程安全监测进行监督检查,本次招标确定安全监测工作外包服务的供应商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价格优惠率、服务承诺等,由采购人在服务有效期内( XXX 年)向中标供应商直接采购。 (一) 合同签订期: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 XX 个工作日内 (二) 提交服务成果时间:按规范要求的时限提供检测报告(抢险、特殊情况与采购人协商确定)。 (三) 提交服务成果地点: XX 市内,具体由业主指定。 (四) 服务期及服务响应时间: 1. 服务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至 XX 轨道交通 X 号 XX 线、 X 号线、 X 号线施工完成止。 2. 服务响应时间:接到采购人通知后2小时内到达指定现场。 二、服务项目 按10%-20%抽查比例对轨道交通 X 号 XX 线、 XX 号线、 XX 号线施工监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1. 地铁站点及出口基坑安全监督监测(包含支护结构顶水平、垂直位移 ) ;桩(墙)体变形(测斜);支撑轴力;土体侧向变形;土压力或空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建(构)筑物沉降;建(构)筑物倾斜;建筑物裂缝观察;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地下管线沉降;围护桩体内力;锚杆拉力;支撑立柱变形。 2. 盾构区间安全监督监测(包含建(构)筑物沉降 ) ;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建(构)筑物倾斜;裂缝观测;隧道净空收敛;拱顶下沉。 3. 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服务(陪同监督站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审查地铁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报告方案资料;安全监测技术顾问咨询)。 三、检测要求 1. 不得转包监督抽检业务,也不能给第三者挂靠。 2.我司 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 XX 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各类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 3. 对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4. 设立专门联系人、联系电话,有专人提供从受理委托到监测报告出具的全过程服务,明确拟成立的监督抽检小组成员及人数。如专门服务人员的联系方式如有变更,须及时通知采购人。 5. 提供全年每天24小时服务,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度。 6. 提供免费上门受理委托、监测报告递交服务,保障采购人服务需要。 四、人员要求 1. 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身体健康,年龄、职称结构合理; 2. 项目人员要求: (1)项目负责人 X 人,应具有建设工程专业类高级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具有10年(含)以上工作经验,近5年内主持过类似监测项目相关工作经验; (2)项目技术负责人 X 人,应具有岩土或结构或测量类工程专业高级或以上技术职称,且为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具有5年或以上类似监测项目相关工作经验; (3)具有与所投监测项目相关的各专业人员,现场主要监测人员应具有省部级或以上建设或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检测或监测上岗证。 (4)拟投入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技术负责人不得为返聘退休人员。 3 . 投标文件中所列本项目拟投入人员须与实际投入人员相符,未经招标人同意不得随意减少和更换。 五、仪器、设备、设施 1. 应配备与监测方法相应的各种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水位计、应力计等监测仪器、设备,数量和质量应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 2. 配备交通运输工具、通讯及办公设备,数量和质量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 六、监督管理及违规处理 1 . 采购人可随时采取现场监督、样品复验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如出现复验结果与 我单位 的监测报告存在较大差异,或出现重大监测失误、监测服务水平下降等现象,违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或下列规定之一的,可终止服务合同并由 我司 承担违约和赔偿责任。 (1)超出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的; (2)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资质证书的; (3)使用不符合条件的检测人员的; (4)未按规定上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检测不合格事项的; (5)未按规定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盖章的; (6)未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的; (7)档案资料管理混乱,造成检测数据无法追溯的; (8)转包检测业务的; (9)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不符合计量认证要求的;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2 .我司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采购人可根据其情节报 XX 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暂停或取消中标资格: (1)无正当理由拒绝承接采购人监督抽检委托业务的; (2)擅自抬高收费价格或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的; (3)未按规定给予价格优惠的; (4)不按合同规定提供服务的; (5)虚假服务项目的; (6)因严重的质量问题、服务问题被采购人投诉的; (7)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不按要求报送统计报表等有关资料的; (8)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9)合同有效期内,被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取消经营资格的; (10) 其他 违反法律、法规、协议及合同的行为。 第三节 工程检测重难点分析 建筑工程由于项目繁多、参与人员众多等特点而难于管理。针对这个现象,国家建设管理部门设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建筑进行质量检测,可以不断地规范建筑市场,改善出现的问题,使其正常发展。但是,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许多检测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有一些甚至会直接危害检测工作的正确进行,迫使我们必须马上解决。 一、进行建筑工程检测的重要性 (一)建筑工程检测对于工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合作来完成。在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检测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企业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的基础。建筑工程检测结果是对一个工程好坏的直观评价,而建设技术的好坏决定着建筑的质量,工程技术优秀的工程就是一个企业的最好的标签,它促进企业快速良性的发展。一个企业首先要拥有合格的技术,才能协调好各个部门,共同建筑好的工程。 (二)建筑工程检测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一个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取决于企业的建筑工程检测水平。如果一个企业,检测水平较低,那在建筑的过程中会极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因检测不合理造成项目验收不合格的事情也会频频发生,如果所造成的质量问题相当严重,重新返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可观的。另外,如果所产生的质量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在今后的使用中极易造 成事故,一旦事故发生,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 (三)建筑工程检测对于工程质量把控的重要性 一个建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建筑工程检测水平的高低。不合理的建筑工程检测无法对施工人员产生制约,使其无法正常工作,不合理的施工会造成建筑质量不合格,也会影响建筑人员自身的健康。良好的建筑工程检测是一个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选择、材料选择等都离不开检测过程。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检测还可以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引导施工过程顺利、快速地进行。 二、建筑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重难点 (一)承重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一个建筑的核心部分就是承重部分,而承重部分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的检测过程中,对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又因为混凝土结构是属于承重结构建设中要求最高的,因此在对于混凝土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混凝土大多是由水泥和分散的颗粒物构成,因此在检测中,其强度也会受到骨架材料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水泥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品种和用量这两个方面,如果混凝土中所添加的水泥较少,则不需要曲线状况进行分析,如果用量较多,则必须进行曲线分析。此外,水泥中所含水分的多少也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含水多就会增大其声速,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增大混凝土碳化程度的方式加以改善。 (二)尺寸检测 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尺寸检测是为了保证建筑设计合理,通常情况下是对工程的实际尺寸、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变形程度等方面所进行的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经纬仪、钢尺、电子水准仪等设备。在尺寸检测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建筑物最初的测量桩位、高程水准点等,然后通过使用全站仪准确测出控制点上建筑轴线的定桩位,最后通过经纬仪等设备准确确定控制桩位置。 (三)安全检测 建筑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复杂、施工技术不达标等原因,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建筑过程中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安全监管,从而保证施工正常有效地进行。建筑安全检测通常是对施工设备、安全用电、施工程序以及工艺等安全问题进行监管。一般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第一,将建设责任具体细化,将其落实到个体,使发生问题能追究到根源。第二,设立专门的安全培训部门,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使其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能妥善处理。第三,建筑设计部门一定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透露给施工人员,让施工人员在建筑的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事故发生。第四,保证所用人员都能技术过关,对于电焊工、电工等特殊人员需要求其持有相关证件,以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出现。第五,要安排特定人员,对建筑工程进行日常检查,监督工程的进行过程,加强脚手架、立杆基础、拉结处、防护拉杆以及剪刀支撑结构安置情况的检测,同时也要检查工作人员安全帽佩戴问题、安全带网地设置问题等。 (四)材料检测 在现代的建筑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建筑材料,而建筑材料因质地等不同又会拥有不同的性能。建筑材料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所以在对于建筑材料的选取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检测,从而确保所用材料的安全性。建筑过程中最多使用的是沙子、水泥、石头等基础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这些基本材料的检测,此外也要对新兴的材料进行及时的检测。混凝土是建筑过程中所应用的最主要的
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检测服务投标方案(5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如果下载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专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