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项目工程概况
5
第一节
采购流程
5
第二节
编制依据
6
第三节
工程概况
30
第四节
项目市场需求
33
第二章
药品物流配送模式实施方案
37
第一节
物流配送的本质
37
第二节
药品物流配送涉及设备选型
44
第三节
物流配送模式的整体系统规划设想
67
第四节
物流配送模式的信息系统规划设想
81
第三章
医疗器械总体管理制度
93
第一节
特殊、进口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93
第二节
卫生管理制度
95
第三节
医疗器械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
96
第四节
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制度
97
第五节
医疗器械在库保管、养护制度
98
第六节
医疗器械出库复核制度
99
第七节
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制度
100
第八节
有效期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101
第九节
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102
第十节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03
第十一节
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管理制度
104
第十二节
用户访问规定
105
第十三节
仓库安全防火管理规定
105
第十四节
有关记录和凭证管理制度
106
第四章
采购项目实施方案
107
第一节
采购流程
107
第二节
采购保证措施
111
第三节
供货安排
114
第四节
对接、派送措施
118
第五节
包装、运输方案
130
第六节
货物仓储保管方案
132
第七节
货物检验标准和方法
134
第八节
应急供货预案
136
第九节
货物的质量保证措施
140
第十节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144
第十一节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211
第五章
项目整体规划设想
304
第一节
药品配送整体设想
304
第二节
配送中心拟建规模设想
311
第三节
药品配送系统设计
322
第四节
药品配送运输方案设想
338
第五节
药品配送作业流程
342
第六章
药品冷链配送模式实施方案
347
第一节
药品冷链配送模式结构简介
347
第二节
XX药品配送中心冷链协同配送模式
350
第七章
药品配送质量评审方案
356
第一节
药品质量评审实施方案
356
第二节
配送单位及药品质量的评审标准
358
第三节
药品配送配送单位评级记录表
361
第四节
年度药品质量评审报告
362
第八章
人员配置计划
363
第一节
项目管理机构
363
第二节
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366
第三节
配送中心部门职责
373
第四节
其它部门人员职责划分
389
第五节
项目人员的培训
397
第九章
项目管理制度
405
第一节
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405
第二节
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433
第三节
卫生安全保障制度
447
第四节
药品管理制度
451
第五节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
460
第六节
运送管理制度
465
第十章
药品质量保证方案
474
第一节
药品运输配送质量风险控制
474
第二节
药品委托储存配送质量保证协议
480
第三节
药品质量保证协议书
484
第四节
加强对配送中心的监督管理
486
第十一章
药品云配送模式实施方案
488
第一节
基于物流的与云物流和云配送
488
第二节
基于的药品云配送信息平台
489
第三节
药品虚拟云配送模式
492
第四节
药品云配送模式运营流程
494
第十二章
应急预案
498
第一节
药品安全应急预案
498
第二节
药品储运应急预案
504
第三节
冷链药品储存与运输应急预案
510
第四节
配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14
第五节
突发灾害应急预案
520
第六节
新冠病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525
第十三章
售后服务方案
527
第一节
服务理念及优势
527
第二节
服务承诺
532
第三节
售后服务方案
535
项目工程概况
采购流程
一旦中标,本公司将成立专门的项目部,负责人由公司副总经理兼任,有利于加强领导和协调,并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项目部工作人员主要由我司经验服务的人员组成,分别设有专人负责资源组织和计划管理、汽车运输调度和服务专员、售后服务和质量跟踪等工作,所有人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签订合同后,我公司将安排备货。项目经理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安排采购部对产品的采购备货,跟踪备货进度并及时与采购方代表沟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本公司根据现代物流管理学,在传统的运输概念基础上建立了自已的一套物流配送体系。由采购部专职将采购来的产品根据不同需要、所处地点、供货量、供货时间、包装形式等制定不同的配送方案。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和较高送货效率。在观念上明确“用户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
由于我们项目的特点,因此配送货的需要制定合理高效的配送方案。一般掌握的原则是:集中批次、制定合理送货路线、统筹各项目供货时间、合理利用运输工具的空间、选择经济适用安全的运输公司。
编制依据
一、医药行业背景分析
(一)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医药、放射性医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
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
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
驾护航”作用。
(三)医药质量管理的三个重要标准
质量是医药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医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要想做好药店里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查遗补缺,必须掌握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基础性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医药质量,也就难以达到方便顾客,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根本目的。
1.购进验收标准
连锁药店的门店没有购进环节,只是接受总部的配送,按照来货跟踪单和零售拨货单验收即可。而单体药店在购进医药时,应注意对供货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索取相关资料,包括供货单位的医药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医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或《医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素取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另外还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从资质审查上把好关,不能完全提供以上资料的单位一般资信较差,门店不应与这样的单位发生业务。
验收医药时,须逐批对照实货进行外观性状检查,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外观异常者,不能验收入店。
2.在店养护标准
出厂的医药经检测合格后即可进入流通领域,在流通环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养护,若不注意养护,合格的医药可能就会变成不合格医药。如部分医药需储存在4~6℃,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药物物理或化学成分的改变,造成医药失去治疗作用,成为不合格品;部分医药需要遮光密闭保存;有些需要常温状态下保存,温度过高就会发生危险,高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在强光照射下,会发生快速分解,造成爆炸。因此,做好医药养护,不只是能够避免不合格医药出现,也是保证营业安全的实际需要。
要做好定期养护工作,质管人员应对每一种医药的储存条件心中有数,严格按照储存要求将医药放在相应区域储存或陈列,店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过高过低都要采取措施。若温度过高,一些栓剂就容易溶化,温度过低,一些液体就可能冻结或破裂;湿度过大,易吸湿医药就会吸水分解;湿度过低,过于干燥,医药包装如铝
塑包装就容易干裂起边,铝塑与pvc板之间就会出现分离,片剂和胶囊就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污染变质。因此养护工作必须做好,否则质量合格的医药就会因养护不当变成不合格医药,对患者造成伤害,也必然影响门店的信誉,带来商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3.分类陈列、售后服务标准
医药陈列除了要美观、便利,还要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店内的商品应按以下层次分开陈列。首先,医药非医药要分开,非医药一般包括: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医药中中药饮片应单独装斗,其他医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再行分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各按照内服和外用再分开陈列。外用药又分为易串味和非易串味分开陈列。而危险品(受光、热、空气、水分、撞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燃烧、爆炸或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和剧毒性的医药。如:硝酸甘油、松节油、硫磺、樟脑、高锰酸钾、敌百虫、甲醛溶液等)不能陈列,只能展示其空包装。
处方药应该凭处方销售,药师必须对处方进行审核,遇有配伍禁忌和处方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拒绝调配,必要时要由原处方医生更改并签名或重新开方后才可销售。销售otc医药时,营业员应对顾客做好用药指导,交待注意事项,使顾客合理使用医药。
(四)中国医药行业树立民族品牌的竟争战略
中国医药行业的国际化是本土企业适应国际规范和市场规则的过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在经济全球化的竟争环境中,处于医药行业价值链各个环节中的本土企业,要想在世界中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调整:
1.认真分析中国消费者医药消费需求特征,从中找出既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又能适应中国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的市场机会。中国医药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是,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细分,不能识别出能够满足的需求,市场机会只能属于善于识别消费者的竟争者。
2.中国医药企业需要树立“基业长青”的长远发展目标。在wto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面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需要思考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竟争要从策略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最突出的问题是解决在新的格局中如何定位问题,例如,制药企业是否需要前向或后向一体化?是否充当“加工厂”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优势?医药中间商是否需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是自营终端,还是通过资本运营实现对终端的有效控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企业在新的市场格局中的地位。
3.中国医药企业特别需要跨国医药品牌的经营模式和营销手段。中国医药行业重新进行战略规划调整与跨国医药公司的竟争压力直接相关。只有积极主动参与这一变革过程,才能占据有利的竟争地位。从目前情况看,跨国医药公司在中国就如其它行业一样,占据了高端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跨国医药公司占据的生物制药行业财务指标好于中成药行业,而倍受跨国公司觊觎的医药行业也是如此。研究和掌握跨国医药公司的战略及其变化将有助于中国本土医药企业确定自己的战略方向。
4.中国医药企业必须不断适应并采用国际通行的行业认证标准。适合行业认证规范是中国医药企业获得部分话语权的唯一途径。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对医药产品的选择不能依靠经验或偏好,依靠的是理性判别标准。多年来,各个行业的跨国公司早已开始对中国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教育,中国消费者开始习惯于借助各类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进行购买决策。因此,学习、适应和采纳国际通
用的行业认证标准是中国本土医药行为各类企业的必然选择。总之,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医药行业正在展开一场重新“洗牌”的变革。其动因有些是内在的,有些是外在的。医药行业价值链各个环节有些是主动参与,有些被动参与。有资本扩张的要求,也有全球化竟争的压力;有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吸引,也有政府行业认证标准管理规范的推动。中国医药行业中的本土企业需要把握潜在的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机会,深入了解跨国竟争对手,接受并适应国际认证规范和标准,
才能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五)我国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1.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全国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其中大型企业423家,只占总数的11.7%。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2000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额最大的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是35.7%,而世界前20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全世界医药市场份额的60%左右。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医药科技投入不足,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有些产品如庆大
霉素、扑热息痛、维生素b1、甲硝唑等制剂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即便是新产品,重复生产现象也很严重,如二类新药左旋氧氟沙星制剂就有34个企业生产、克拉霉素制剂有35个企业生产。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
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竟争能力。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基本打破以后,新的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非法医药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混乱,治理任务艰巨。
4.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性能较差。
我国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而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需进口。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医疗卫生高质量的要求,产品返修率与停机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产品的可靠性不稳定。
5.制剂品种与原料医药种不相匹配。
我国已是国际上原料药生产大国,但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不够,制剂水平低,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制剂技术落后,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
6.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重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国际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畅,对国际市场信息反应迟缓。特别是缺乏联合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与机制。
(六)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中国的制药工业起步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国之一。
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具有潜力巨大、健康、快速发展的特性。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天然(中药)和生物医药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化学药物、天然(中药)和生物医药将三分天下,形成新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这是我国未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
1.化学药物方面
我国的化学药物飞速发展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在此期间,发现及发明了现在仍在使用的一些最重要的药物。有机化合物仍然是合成药物最重要的来源,高级计算机仪器的发明,分离、分析手段的
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析方法进一步的微量化等将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更加提高。化学合成药物向更加具有专一性的方向发展,使其不但具有更好的药效,毒副作用也会更加减少。酶、受体、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会一个一个地被阐明的,这给利用已阐明这些生物靶点进行合理药物设计,从而开发出新的化学合成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化学合成药物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最大量及最重要的治疗药物。用一些如“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等动听的名词来贬低化学合成药物
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是不全面的。
2.中药(天然药物)方面
中药是我们祖国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中药的发展,最近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大规模普查,发现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已达万种,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许多重要药材如蛔蒿、水飞蓟、安息香,西洋参、丁香等引种成功。目前我国开展了濒临灭绝的药用动物代用品的研究,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等已研究成功。到目前为止,已对200多种中药与天然药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其中包括常用的中药,如人参、三七、大黄、黄连等。我国药学工作者已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发的单体化合物达32种之多,如利血平、紫杉醇、青蒿素等。近年来,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复方新药增长迅猛。
3.生物制药方面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
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
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我们常谈起的是指现代生物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由于生物技术将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广阔的前景,它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制药(常指基因重组药物)被投资者看作为成长性最高的产业之一。开
发生物医药,展开了面向21世纪的空前激烈竟争。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重组药物干扰素α-1b1989年在深圳科技园实施产业化,拉开了国内基因药物产业化的大发展序幕。我国基因药物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1期,主要表现为以国家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国家科委以及六大国家级的生物制品研究所领头的企事业单位,项目集中在肝炎、疫苗类产品;第2期,企事业齐头并进大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涉入的单位众多,国家宏观调控不利,生物项目重复状况严重,同时国外拥有的主要生物基因药物我国已能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最为畅销的十几种基因药物在我国都能生产,如干扰素(ifn)、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集落刺激因子(csf)等。2000年6月,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公布,各国政府纷纷投巨资从事基因序列和基因功能的研究,中国和发达的国家一样将迎来生物基因药物飞越发展的时期。
(七)国际医药发展趋势
1.医疗费用大
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的更高要求,各国
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占gdp都非常可观,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
13.6%,英国6.8%,日本7.2%,德国10.7%,中国为2%。
2.新药开发难度高
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具有高投入、周期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表现得比其他产业更加明显。从新药的临床前实验到fda批准,平均每个品种要花12年;从费用上看,一般在2.5亿~3.5亿美元之间,如此巨大的投资需要数年才有回报。
研究中的化学医药能够进入市场的成功率却非常低,平均概率为
1/10000~1/5000。且上市新药的平均有效专利期5~7年,若不能在专利期满以前收回所有投资,等专利期满后,新药就会由于其他公司的
合法仿制而迅速失去市场。因此,新药开发的风险在增加。
3.天然药物市场好
由于人们对化学医药的毒副反应早已心存疑虑,而化学合成药物在对付一些世界疑难病症上又显得无能为力,世界各制药公司开始转向天然植物,期望在植物中提取合成新的药物品种,而且开发费用也比纯化学合成药物少得多。美国的天然药物市场以每年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剂也以15%的速度增长。目前,研究材料已经从动物、植物发展到昆虫和微生物。
4.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趋于全球化
加强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药物最终市场利益的关键措施和手段。因此,各大制药企业非常重视对自己开发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医药的保护不仅限于国内,而且将向世界范围内进行申请,以期望产品上市后占领国际市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紧对自身产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5.医药全球经营特点日趋明显
(1)医药企业不断兼并和战略联盟
与以往企业兼并不同的是,现在的医药企业的合并均发生在都具
备较强实力的大公司之间。如瑞典的pharmacia制药公司与美国
upjohn公司以对等条件合并,如美国辉瑞/华纳兰伯特以及法玛西亚普强/孟山都,在2000年初英国制药业两大巨子葛兰素威廉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宣布合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医药集团,它将控制全球市场7.5%左右。据有关报道,美国强生公司计划120亿美元收购阿
尔扎公司。强强联手是现在医药公司实现竟争的一大战略。
(2)新的合作局面正在形成
目前世界大的制药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合作范围,使自己的产品能够更稳固地占领市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同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利用其药物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研究开发优势,直接在发展中国家办厂,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种合作关系的形成,将不仅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制药公司保持与扩大市场份额,而且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的民族医药工业。
(3)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一些高新技术在药物创新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高通量快速筛选技术、现代生物技术都将得到普遍的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功能基因的发现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制药工业寻找新药带来了巨大的开发潜力。一批生物制药公司的迅速成长,已成为世界制药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我国药品行业配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商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物资空间转动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扩展,因而对配送活动的效率、配送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信息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配送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度化,要求配送服务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配送服务,以适应配送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竟争力。
而药品配送就是依托一定的配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地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药品行业配送的现状
从目前国际药品配送市场的结构现状看,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40%,但药品批发企业商总共只有70家;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为12%,也不过147家药品分销企业。美国的现代配送体系以大
型制药企业和批发企业为轴心,药品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药品配送直接由各分店向批发企业要求,最后由总公司与批发企业结账。日本是以共同配送配送为平台,使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药品库存量大为减少,有的企业甚至达到零库存,大大降低了药品的流
通费用,加快了资金的流通速度。
虽然我国药品配送兴起发展至今已有一段时日,但更多的只是概念的炒作,缺乏对药品配送的真正理解和切实执行。国内药品配送在管理方法上很多还仅仅是“仓储”,而没有把它们提到配送管理的高度。配送和运输只是药品配送的一个具体环节而已,真正的现代药品配送的核心应该是依托一定的配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二)我国现阶段药品配送的现状
1.概念模糊,对药品配送的认识存在误区
由于传统医疗体制的影响,人们对医疗配送产生了一些误解。典
型的误区有:
(1)药品配送就是医药企业;
(2)药品配送就是药品配送;
(3)设备和技术决定竟争能力;
(4)配送业就是储运业。不少业内人士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配
送阶段,把现代配送简单理解为运输货物,把配送中心理解为仓库。
2.营运手段较为初始
目前,我国药品配送企业都是采用普通的仓库、车辆和人员积累模式,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模式落后。而配送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甚至以手工为主的商品储运,效率低下,方法落后。面对不断增加的商品吞吐量,以及日益复杂的配送作业,这种作业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导致配送成本不合理,错误率高。
3.配送服务水平不高
我国医药市场开放较比其它产品市场要晚,发展较慢,我国药品配送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环节多,费用高,效益差。目前,国内大部分制药企
药品配送及设备采购项目实施投标方案(540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