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智慧工程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591页   下载824   2024-10-30   浏览25   收藏52   点赞234   评分-   250398字   119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57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2 第一节 项目名称 12 第二节 某市概况 12 第三节 建设依据与标准 12 第四节 项目建设背景 15 第一条 城市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15 第二条 国家对智慧城管建设要求 16 第三条 某市市城市管理需要 16 第五节 建设目标 17 第一条 打造“五全”系统当好城市管家 17 第二条 创新城市管理“智慧”管理方式 19 第六节 建设范围 21 第七节 主要建议及结论 22 第八节 主要结论与建议 22 第一条 主要结论 22 第二条 项目建议 22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23 第一节 从数字城管至智慧城管 23 第二节 智慧城管概述 25 第一条 智慧城管发展概述 25 第二条 智慧城管特征 26 第三条 数字化向智慧化的转变 28 第三节 智慧城管的发展 29 第四节 建设必要性 33 第一条 建设政策指导及要求 33 第二条 某市智慧城市重要支撑 35 第三条 城市管理走向智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36 第四条 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城市的要求城市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36 第五条 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 37 第六条 是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的需要 38 第五节 建设的可行性 38 第一条 政策可行性 39 第二条 经济可行性 40 第三条 技术可行性 41 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 44 第一节 总体需求 44 第一条 全局信息化共建共享共治的需求 44 第二条 增强公众互动服务的需求 45 第三条 科学指挥调度的需求 45 第四条 全面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46 第五条 有效数据共享、大数据持续累积挖掘的需求 46 第二节 业务需求 47 第一条 整合更加强大的城管数据资源 47 第二条 建设更广泛的公众互动服务 48 第三条 建设更快捷的综合指挥调度能力 48 第四条 建设更智能的数字城管 49 第五条 建设全面的城管物联感知能力 50 第六条 建设更全面的行业精细化管理 50 第七条 建设精准的城管大数据分析应用 51 第三节 系统安全需求 51 第一条 物理安全风险与需求 52 第二条 网络安全风险与需求 52 第三条 系统安全风险与需求 53 第四条 应用安全风险与需求 54 第五条 安全等级划分 54 第四节 非功能性需求 56 第一条 系统基本要求 56 第二条 系统性能需求 57 第三条 系统接口需求 58 第四条 标准化需求 59 第五条 其他需求 59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60 第一节 设计原则 60 第二节 设计思路 61 第一条 技术应用 62 第二条 管理范围 62 第三条 数据采集 63 第四条 立案派遣 64 第五条 协同处置 65 第六条 考核评价 65 第七条 决策分析 66 第三节 顶层设计 66 第一条 统一支撑平台 68 第二条 大数据平台 68 第三条 业务平台设计 68 第四条 接口架构设计 69 第五条 行业互联体系 69 第四节 框架设计 70 第一条 IaaS层 72 第二条 DaaS层 72 第三条 PaaS层 72 第四条 SaaS系统 73 第五条 接入层 73 第六条 应用对象 73 第五节 系统整体性能设计 74 第一条 集成性设计 74 第二条 系统运行性能 74 第三条 查询优化 75 第四条 系统维护性能 76 第五条 配套设备性能 76 第六条 城管应用系统运行需求 76 第七条 移动终端系统性能需求 77 第八条 其他子系统的性能需求 78 第九条 系统可靠性 78 第十条 系统可扩展性 79 第十一条 系统可移植性 82 第十二条 系统可维护性 83 第十三条 系统数据传输可靠性 84 第六节 界面设计 86 第一条 整合系统应用能力 86 第二条 强化系统扩展能力 86 第三条 突出个性化配置能力 87 第四条 界面展示标准化 87 第五条 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87 第六条 操作最简化和可配置化 88 第七节 技术路线 88 第一条 基于云技术的智慧城管 88 第二条 云计算环境 89 第三条 HTML5微页面技术 89 第四条 S0A服务技术 90 第五条 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 90 第六条 3G/4G移动通信技术 90 第七条 信息集成技术 91 第八条 空间信息技术 91 第九条 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技术 91 第十条 数据库技术 92 第十一条 智能客户端技术 92 第十二条 协同处理技术 92 第十三条 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 92 第十四条 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 93 第八节 建设成效与特色 93 第一条 城市管理业务的“全覆盖” 93 第二条 人过留痕、事过留迹、智管全局 93 第三条 慧源于民、惠及民生 94 第四条 管理性政府向效能型政府转变 94 第五章 机制、体制体系建设规划 95 第一节 建立新机制 95 第二节 修订新标准 96 第三节 编制新规划 96 第四节 制定新流程 97 第一条 管理流程设计 97 第二条 核心业务流程 100 第三条 管理流程设计 101 第五节 城市管理新型责任主体制 105 第六章 项目分项建设 110 第一节 基础数据普查 110 第一条 数据普查技术线路 111 第二条 技术解决方案 112 第三条 专题数据采集 143 第四条 城市高空可测量倾斜摄影数据采集 144 第五条 实景影像应用 148 第二节 城管云中心建设 151 第一条 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 151 第二条 平台服务层设计(PAAS) 156 第三条 数据服务层设计(DAAS) 160 第四条 云平台安全系统设计 195 第三节 应用平台建设 206 第一条 智能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206 第二条 统一GIS平台建设 249 第三条 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 258 第四条 公众互动服务平台建设 297 第五条 视频联网平台建设 304 第六条 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 318 第七条 统一支付平台建设 327 第八条 物联网平台 334 第九条 智能化行业应用 343 第七章 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509 第一节 基本需求 509 第二节 信息安全规范 511 第三节 安全等级设定 511 第四节 安全保障策略和建设方案 513 第一条 操作系统安全 513 第二条 操作系统应用安全 514 第三条 网络安全 514 第四条 业务应用系统安全 518 第五条 安全审计系统 518 第六条 系统冗灾备份 520 第七条 涉密域安全防护 521 第八章 项目管理策略 522 第一节 项目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522 第二节 项目实施进度 523 第一条 项目分期及进度 523 第二条 项目实施步骤 527 第三节 项目招标事宜 529 第四节 系统测试 530 第一条 模拟测试 530 第二条 集成测试 531 第三条 周期测试 532 第四条 负载测试 533 第五节 系统培训 534 第一条 培训准备 534 第六节 培训对象与内容 535 第一条 初步培训 535 第二条 高级培训 536 第三条 培训备忘 536 第七节 系统试运行 537 第一条 试运行工作准备安排 537 第二条 试运行单位工作要求 537 第三条 试运行原则与措施 538 第四条 问题整理与收集 539 第五条 问题处理与反馈 539 第八节 系统验收 540 第一条 验收依据 540 第二条 验收前提条件 540 第三条 验收内容及步骤 540 第九节 维护与升级 544 第一条 系统维护方式 544 第二条 系统维护计划 545 第三条 硬件组成更新支持 545 第四条 数据更新支持 546 第五条 系统模型更新支持 546 第六条 系统维护期文档记录 547 第九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548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 548 第二节 环保措施及方案 548 第三节 消防措施 549 第四节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549 第五节 节能分析 549 第十章 项目评价与风险分析 550 第一节 程实施的社会效益 550 第一条 智慧城管新模式实现了城市长效机制管理 550 第二条 智慧城管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 551 第三条 智慧城管使管理对象显性化、数字化 552 第四条 智慧城管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 552 第五条 智慧城管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553 第二节 工程实施的经济效益 553 第三节 项目评价 555 第一条 社会效益评价 555 第二条 经济效益评价 556 第四节 风险分析 557 第一条 风险分析与控制 557 第五节 降低风险的对策 560 第一条 降低技术风险的对策 560 第二条 降低管理风险的对策 561 第十一章 项目投资估算 561 第一节 编制依据 561 第二节 相关说明 562 第三节 编制内容 563 第四节 投资概算总表 564 第五节 应用软件平台投资估算 565 第六节 数据普查建设投资估算 570 第七节 城管云中心建设投资估算 573 第八节 综合配套设备投资估算 576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某市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项目 某市概况 某市,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 建设依据与标准 (一)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国家林业局《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二)标准 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33356-2016)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GB/T34678-2017)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GB/T34680.1-2017)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信息资源》(GB/T34680.3-2017)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30428.1-2013)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30428.2-2013)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3部分:地理编码》(GB/T30428.3-2016)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4部分:绩效评价》(GB/T30428.4-2016)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5部分:监管信息采集设备》(GB/T30428.5-2017)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6部分:验收》(GB/T 30428.6-2017)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7部分:监管信息采集》(GB/T30428.7-2017) 应用系统开发标准及规范: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19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9385-19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T9386-1988)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90)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2394-93) 《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15538-1995)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软件维护指南》(GB/T14079-93) 网络系统建设标准: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0/IEC11801-95)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1998)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GB15629.11-2003) 系统集成规范: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18726-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199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验收规范》(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环保、消防、安全: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物设备)的安全》(GB4943-2011)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GB/T75-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B50348-2004) 《安全防范系统通过图形符号》(GA/T74-2000)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示范》(GB50166-9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50057-201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 项目建设背景 城市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国家十二五规划以来,其中信息化是整体规划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智慧城市中主要以智慧管理、智慧产业、民生服务三大方面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服务资源,通过应用各种平台,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的质量,让政府变得更加智能,成为“智慧”的政府。2014年,据住建部对外公布的数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193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建设智慧城市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以及1600多个县都有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国家对智慧城管建设要求 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 某市市城市管理需要 某市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城市管理。持续推进“美丽城区”创建,从严整治露天烧烤、市场摊区、背街背巷、居民庭院环境乱象,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强化区级综合执法,落实网格化、精细化责任,确保主城区干净有序,城乡结合部环境改善。打造智慧城市。出台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整合规划、公安、城管、交管等各类数字平台,加快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体系,进一步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挖掘应用,为培育相关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条件。充分借鉴杭州“城市大脑”等智能交通经验,更多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努力实现公交车科学调度、在线查询,交通管控即时反应、智能分流,让城市运行更加高效,更加便民。 建设目标 打造“五全”系统当好城市管家 1.5.1.1“全采集” “全采集”意味着此次某市智慧城管项目中会统筹全面考虑所有的数据采集渠道,包括各类传感器、摄像头、手持终端、卫星遥感数据等等。并且把这些数据在智慧城管系统中充分使用发挥其最大价值。 1.5.1.2“全智能” “全智能”意味着此次智慧城管2.0系统中,不仅要有多来源数据的集成处理能力、海量大数据的理解分析能力,更要真正实现大数据分析结果与业务融合的能力——用分析结果指导业务,同时用业务反馈来调整分析模式,然后再更好地指导业务。 ■多来源数据的集成处理能力 ■海量大数据的理解分析能力 ■大数据分析结果与业务融合的能力 1.5.1.3“全调度” “全调度”就是要以此次智慧城管项目建设为契机,借助系统先进的管理调度技术手段,把城管打造成为一支“呼得通、看得见、调得动”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无论是在平时的勤务巡查还是重大活动保障节点中,都能体现出崭新的工作风貌。 1.5.1.4“全接触” 在这次智慧城管2.0系统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统一所有群众与城管打交道的接触渠道,以后无论群众是通过微信、网站还是电话,都会得到同样的接待并获得同样一致的信息和事件处理进度,这无疑将大大提升普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1.5.1.5“全用户” 智慧城管2.0系统作为“全用户”平台,通过解决不同类型 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会有助于C端、B端和G端等平台用户之间形成更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这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也是未来城管业务各种创新的基础。 创新城市管理“智慧”管理方式 1.5.2.1创新机制 在遥感影像、大数据、低空航拍等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软件、网络的提升,数据资源的融合和视频监控的运用,建立全面感知系统,全方位拓展发现问题的角度,使信息的获取更加全面、充分,信息的传递更加快速、及时,达到实时掌握城市管理现场动态的目的。进而优化信息采集和业务监督、指挥、处理、评价等多部门协同工作的闭环控制及管理流程,形成更为及时、科学的指挥调度体系和更为快速的发现、反馈、处置问题机制。 1.5.2.2创新理念 建立基于大数据挖掘应用的城市管理信息咨询支撑体系,为一线作业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城市管理各项业务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并通过对数据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城市管理问题的发展趋势,提早进行工作部署,推动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1.5.2.3创新监管 通过拓展网格化管理应用到更多城市管理领域,不断扩宽业务服务覆盖面,实现对城市管理作业过程的全线监管,并建立与城市管理业务相关的服务企业诚信信息库,制定相应奖惩机制,构建覆盖全市城市管理全领域的精细化科学考评体系。 1.5.2.4创新服务 通过充分整合微信、APP等新媒体,建立公众互动服务统一平台,该平台既能够广泛收集公众意见,构筑群众基础,逐步建成联系群众、征集民意、掌握民情的互动机制;又能够为公众提供全面的城市管理信息服务,建立充分调动公众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公众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参与到城市的管理建设中,形成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建设范围 建立全市智慧城管综合监管服务平台,覆盖9区9县,全面整合市容市政、路灯亮化、环卫车辆管理、城市排水防汛、道路桥梁、城管执法等单一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建设环卫调度系统,在线监控垃圾的来源地和去向地、建筑渣土运输车辆轨迹和建筑工地施工情况。建立城市排水管理系统,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开展智慧灯杆一体化试点建设,实现充电桩、通信基站、视频监控、定位报警、信息交互、环境监测、流量检测等多种功能。扩大北斗导航系统在城管作业车辆应用范围。 信息化建设主要为智慧城管项目基础平台和行业应用建设。基础平台包括城管云建设、公众互动服务平台建设、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视频联网平台建设、智能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统一GIS平台建设、统一支付平台建设、物联网平台建设等建设内容。行业应用包括智慧园林建设、智慧环卫建设、智慧执法建设、户外广告管理系统、公园管理建设、智慧路灯、城市排水防汛、道路桥梁、智慧停车、智慧管网等建设内容。 主要建议及结论 主要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通过建设城管云平台项目,能够整合已有建设成果,深化信息化应用,提升信息化成果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渗透和运用,充分实现信息化应用的普及性、深入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能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发展。全面实现信息的共享化、实时化、安全化,充分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能够提高统筹分析能力,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统筹全市城市管理行业业务数据,实现对行业现状的精确了解,有利于对城市管理行业的整体把控,有利于指挥决策的精细化、科学化。 能够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加快创建服务型政府。优化完善公众服务事业,统一对外服务形象,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体现“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 项目建议 建议在本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确定相关单位责任人,成立 专门实施小组,充分利用现有城市资源,并做好环境保护、节能以及劳动安全措施,控制投资,完善风险控制措施,促成项目早日建成。 由于某市城管云项目对于某市市的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建议尽快对项目进行批复立项,以便尽快的推动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可能早的使系统建成,服务于民,推动某市市的快速、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从数字城管至智慧城管 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快速城市化进程给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失调、环境建设失衡、社会管理失稳,城市运行失序。快速城市化伴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塑城市管理也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数字城管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支撑城市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许多瓶颈,面临诸多难题。 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因此可以认为数字城市是在第二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智慧城市是信息化社会中数字城市的高级形态,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管。智慧城管的主要特色是具有全面准确的感知能力、以泛在网络为依托、实现了智能融和,是一种全员参与对城市价值进行塑造的开放模式,具有创新、开放、协同的优点,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 某市建设智慧城管项目中,把智慧城管的概念进一步发展,尝试打造更智慧化的智慧城管。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以及数字城管的对比可参见下表: 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 智慧城管 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互联网技术为主、初步的云计算、物联网 全面的云计算、物联网 用户 城管的信息部门 城管多部门 包括群众、企业、城管、协管、领导等的全体用户 数据 手工录入 多系统分别手工录入为主,少量的自动录入 统一的数据管理,全面的数据感知自动录入 感知 少量摄像头 摄像头、传感器、RFID等对接不同的系统 统一的感知平台 集成 有限 系统接口对接 同一系统内不同权限 市民 几乎无感 电话、微信、APP分别接入,体验差 全渠道沟通,统一处理 智能 简单的数据报表 引入大数据分析 与业务流程紧密融合 接入 电脑单系统登录 多个系统分别登录 统一单一用户登录 系统 一个功能单一的软件 多个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 一个功能全面的成体系的应用系统 智慧城管概述 智慧城管发展概述 智慧城管是智慧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是“数字城管”的发展升级,是建设服务型政务的内在要求,它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形成以市民为中心、城市社会为舞台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将以人为本的价值实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城市管理者、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实现城市管理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 从理念上看,如果说“数字城管”主要是“摸清家底,编码管理,分清职责,主动发现,规范流程,考核评价”,那么“智慧城管”则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广泛互联,动态监管,信息共享,辅助决策,互动服务”。从内容上看,“智慧城管”以“数字城管”为基础,引用3S(遥感信息、地理信息、位置服务)、物联感知等新兴基础,通过资源整合、功能创新、数据挖掘、智能分析,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拓展、延伸和升华“数字城管”,从以监督指挥为主要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深圳、佛山、杭州、温州等地已率先开展“智慧城管”拓展、升华工作,大力推进“智慧城管”的建设。 智慧城管特征 智慧城管的四大基础特征体现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第一,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管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管理。 第二,宽带泛在的互联。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管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管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第三,智能融合的应用。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通过人的“智慧”参与,提升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管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群众的力量。 第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管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微信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向智慧化的转变 智慧城管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大数据的处理和决策支持。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强调以市民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社会参与。以各种基础网络为支撑建设感知设施,通过信息的融合分
智慧城市城管云建设投标方案(59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