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农村(数字乡村)信息化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
总体概述
19
第一节
建设背景
19
第一条
数字乡村建设成效
19
第二条
数字乡村发展机遇
21
第三条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2
第二节
建设思路
23
第三节
政策依据
24
第一条
相关指导政策
24
第二条
技术标准规范
24
第四节
设计原则
26
第五节
建设目标
27
第六节
建设内容
27
第一条
农业农村管理决策系统
27
第二条
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系统
28
第三条
数字农业农村服务系统
28
第四条
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29
第五条
乡村数字治理系统
29
第二章
建设现状及需求分析
30
第一节
现状分析
30
第一条
乡村现状
30
1
支柱产业缺乏
30
2
人口持续流出
30
3
农业效率低下
31
4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31
第二条
农业管理现状
32
1
数据采集困难
32
2
信息普及困难
32
3
会商培训困难
32
4
监管追溯困难
32
第三条
农民创业现状
33
1
农村创业环境差
33
2
农民创业能力不足
33
3
农民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33
4
农民创业受到自身技能素质的制约
34
5
农民创业自身资金不足
34
第四条
农业生产现状
35
1
传统农业特征明显
35
2
盲目使用化肥农药
35
3
灾害抵御能力不强
35
4
生产积极性不高
36
第五条
农业市场现状
36
1
市场分析缺乏
36
2
竞争能力弱小
36
3
销售渠道单一
36
第六条
农业数据共享现状
36
1
体制机制存在局限障碍
37
2
共享技术支撑不足
38
3
政策法规建设滞后
38
4
共享标准规则缺乏
39
第二节
需求分析
40
第一条
管理需求
40
第二条
农产品追溯管理
40
第三条
农业基础数据分析
41
第四条
农业应急指挥
41
第五条
创业需求
41
第六条
创业环境保障
41
第七条
农业农村资源支持
42
第八条
完善基础设施
42
第九条
项目扶持
42
第十条
政策落实
43
第十一条
生产需求
43
第十二条
农村需求
43
第十三条
数据共享需求
43
第三章
建设方案
44
第一节
基础数据资源建设
44
第一条
建设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
44
第二条
建设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
45
第三条
建设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
45
第四条
建设农村宅基地大数据
46
第五条
健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
46
第二节
农业农村管理决策系统
46
第一条
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设计
47
第二条
报表管理子系统
47
1
报表内容设计
48
2
自定义报表
52
3
结果发送
54
第三条
数据分析子系统
54
1
预定义分析功能
55
2
自定义分析功能
55
3
图表展现设置
56
4
报表分发
56
5
智能告警
57
第四条
主题数据分析
58
第五条
形势预判模块
58
1
农产品价格分析
59
2
种植分析
59
3
供应量分析
59
第六条
数据挖掘子系统
60
1
自定义数据挖掘功能
60
2
预定义数据挖掘服务
61
3
图表展现设置
61
第三节
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系统
62
第一条
农产品溯源系统
63
1
建设背景
63
2
建设目标
64
3
系统功能
67
第二条
农机大数据平台
68
1
建设背景
68
2
建设原则
70
3
总体设计
72
第三条
农机作业系统
85
1
农机作业服务模块
85
2
农机作业辅助决策模块
86
3
农机作业调度与监控管理模块
89
4
农机补贴管理系统
92
5
基础信息管理
93
第四条
农业应急管理
96
1
建设思路
99
2
总体方案
100
3
建设内容
100
4
总体框架
102
第五条
舆情管理系统
103
第四节
数字农业农村服务系统
104
第一条
农业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05
1
建设背景
105
2
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05
3
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
107
4
效益分析
108
5
系统总体功能
111
6
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方案
116
第二条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120
1
建设背景
120
2
需求分析
121
3
总体方案
121
4
效益分析
123
第三条
最美乡村门户信息系统
124
1
乡村简介
124
2
最美家乡
124
3
资产资源
125
4
家乡管理
125
5
资源管理
125
第四条
民主议事发布系统
127
1
村务动态
127
2
政策文件
127
3
三农服务
127
4
三资监管
128
5
宣传教育
129
6
行政区划分
131
7
四位一体
131
8
村民监督
133
9
信息发布
133
10
发布类型管理
137
11
归档管理
138
第五条
村务数据分析系统
139
1
民主议事情况分析
139
2
乡村宣传分析
139
3
村务服务咨询投诉分析
140
4
村务服务用户分析
140
第五节
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141
第一条
水库监测管理子系统
141
1
水库动态监管模块
141
2
水库泄洪预警模块
143
3
河流湖泊监测子系统
144
第二条
水利水务应用系统
146
1
水利水务监测数据管理子系统
146
2
水利水务网格化管理子系统
150
3
移动应用子系统
158
4
预警告警子系统
160
5
系统管理子系统
163
第三条
防洪抗旱减灾指挥调度系统
167
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子系统
169
2
灌区在线监测调度子系统
172
3
城市洪涝监测预警决策子系统
174
第六节
乡村数字治理系统
175
第一条
平安校园系统
176
1
视频监控系统
176
2
周界防范系统
181
3
紧急求助系统
183
4
电子巡更系统
192
5
车辆管理系统
195
6
访客管理系统
221
7
透明厨房系统
225
8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228
第二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业务基础应用系统
233
1
概述
233
2
系统架构
234
3
机构队伍管理子系统
234
4
实有人口管理子系统
235
5
特殊人群管理子系统
239
6
重点青少年管理子系统
244
7
社会治安管理子系统
260
8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子系统
267
9
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子系统
272
10
护路护线管理子系统
278
11
绩效考核管理子系统
283
12
GIS 数字网格子系统
286
13
视频调用智能分析子系统
293
14
社会治理事件管理子系统
296
第七节
数据共享交换系统
298
第一条
数据共享顶层设计
299
第二条
完善数据共享技术体系
300
第三条
制定数据共享内容标准
301
第四条
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302
第五条
数据共享法制保障
303
第四章
保障措施
304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304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
305
第三节
强化数据采集管理
305
第四节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306
第五章
项目实施管理方案
307
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
307
第一条
建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307
第二条
确定项目分工角色职责
309
第三条
建立项目组织相关管理制度
312
第二节
项目管理计划
313
第一条
综合管理计划
313
1
项目计划编制
313
2
项目计划执行
315
第二条
综合变更控制
315
第三节
范围控制计划
315
第一条
范围定义及跟踪
315
第二条
变更管理
316
第三条
变更控制工具
316
第四节
进度控制计划
318
第一条
项目进度跟踪
318
第二条
项目进度控制
320
第五节
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计划
321
第一条
人力资源规划
321
第二条
项目团队建设
321
第三条
项目团队管理
321
第六节
质量保障计划
322
第一条
质量保证目标
322
第二条
质量保证流程
323
第三条
质量保证活动
325
第七节
沟通管理计划
325
第一条
沟通计划
325
第二条
报告形式
327
第三条
相关工具文档
327
第八节
配置管理计划
328
第一条
配置管理目标
328
第二条
配置管理角色与职责
328
第三条
配置管理流程
329
第四条
配置项定义
330
第五条
配置管理活动
332
第六条
配置管理工具
338
第九节
风险控制计划
339
第一条
风险识别
339
第二条
风险分析
339
第三条
风险控制
340
第十节
变革管理计划
343
第一条
变革管理方法
343
第二条
变革管理成功的关键策略
343
第十一节
项目进度计划
344
第一条
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
344
第二条
项目进度制定的原则
345
第三条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45
第四条
项目里程碑
346
第十二节
安全保密计划
347
第十三节
文档编制计划
348
第一条
项目管理类
349
第二条
软件工程类
349
第三条
项目支持类
350
第十四节
质量保障计划
356
第一条
确定质量保证目标
356
第二条
质量保证角色与职责
356
第三条
质量保证流程
358
第四条
质量保证活动
360
第十五节
产品交付计划
360
第一条
背景介绍
360
第二条
客户管理
361
第三条
服务人员管理
363
1
服务人员
363
2
服务文化
365
第四条
服务流程管理
367
1
前期介入
367
2
系统部署
368
3
数据迁移
369
4
试用
371
5
正式上线
371
6
项目验收
372
7
应急处理
373
第五条
服务实体设施
374
第六条
产品详细交付计划
375
第十六节
项目培训计划
383
第一条
培训组织管理
383
第二条
培训队伍要求
383
第三条
培训对象
384
第四条
培训内容及要求
384
第十七节
实施风险管理
385
第一条
风险计划
385
第二条
风险监视
387
第三条
风险管理
388
第六章
售后服务及培训
389
第一节
售后服务说明
389
第一条
售后服务及响应级别
389
第二条
定期现场巡检服务
392
第三条
专人值守服务
392
第四条
本地化服务
393
第二节
运维服务保障措施
393
第一条
项目运维组织机构及职责
394
第二条
运维风险预防措施
395
第三条
运维突发事情应急措施
396
第三节
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396
第一条
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397
第二条
运行维护制度建立
397
第三条
运维知识库系统
397
第四条
运行维护队伍建设
398
第五条
闭环式服务
399
第六条
服务监督机制
399
第七条
试运行期间的运维保障
400
第八条
免费质保期间的运维保障
401
第九条
免费质保期后的运维保障
402
第四节
质量保证范围
402
第五节
售后服务承诺书
403
第六节
售后服务机构网点清单、服务电话
404
第一条
售后服务人员配置
404
第二条
人员培训计划
404
第七章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407
第一节
施工组织设计
407
第一条
综合说明,质量、服务、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407
1
质量目标
407
2
服务目标
408
3
安全生产目标
408
4
文明施工目标
408
5
文明环境施工目标
409
第二条
主要施工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410
1
从技术上保证进度
410
2
用现代化技术设备
411
3
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412
4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和计划
412
第三条
施工设备进场计划
413
第四条
工程所用产品进场计划
413
第五条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413
第六条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414
1
安全教育制度
414
2
安全检查制度
414
3
安全活动制度
415
4
设备安全管制
415
5
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415
第七条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416
第八条
施工顺序、总进度安排及总形象进度示意图
416
第二节
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416
第三节
质量及保修服务
416
第一条
保修期与保修范围
416
第二条
保修责任
416
第三条
售后培训
417
第四条
售后维护服务
417
第五条
接口对接服务
417
第四节
组织管理
417
第一条
项目管理方法
417
第二条
项目质量管理
420
1
质量管理计划
420
2
质量管理过程
420
第三条
系统测试计划
422
第四条
测试方案
424
1
单元测试
424
2
集成测试
425
3
系统测试
426
4
用户测试(试运行测试)
428
第五条
测试管理
429
1
测试组织
429
2
测试准备
430
3
测试执行
431
4
测试问题跟踪
432
5
文档核查
432
6
测试技术
433
第五节
项目风险管理
435
第一条
主要风险列表
436
第二条
风险影响分析
437
第三条
关键风险分析
438
第四条
风险控制计划
438
第五条
风险应对措施
439
1
风险应对措施
439
2
其他风险措施
441
第六条
项目沟通管理
441
第七条
项目决策制度
442
第八条
问题与争议管理办法
443
第六节
上线后支持期
443
总体概述
建设背景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数字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数字乡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数字乡村是数字化在数字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既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物联网思维与技术,将有利于实现治理手段技术化、治理方式规范化、治理内容多元化、治理主体协同化,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数字乡村建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平台建成使用,单品种大数据建设全面启动,种业大数据、农技服务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
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8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542亿元,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9.8%。基于农产品电商、农业遥感的大数据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定制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乡村分享经济逐步兴起,“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2018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数字农业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遥感学科群、国家智慧农业创新联盟相继建成,智慧农业实验室、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在高等院校普遍设立。数字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感知数据描述和传感设备基础规范等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陆续出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技术研发应用,集成应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的农情信息获取技术日臻成熟,基于北斗自动导航的农机作业监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广泛应用于小麦跨区机收。
设施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提前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4%。农村每百户有计算机和移动电话分别达到29.2台和246.1部。农业遥感、导航和通信卫星应用体系初步确立,适合农业观测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六号”成功发射。物联网监测设施加速推广,应用于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累计超过1.5亿亩。
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发布“十三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初步构建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工程已覆盖26个省,全国1/3的行政村建立了益农信息社。深入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板。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网络营销新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服务。
数字乡村发展机遇
农业农村数字化是生物体及环境等农业要素、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业过程及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是一场深刻革命。展望今后一段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难得机遇。从国际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引发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形成发展数字经济的普遍共识。大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创新引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数字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相继出台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农业技术战略”和“农业发展4.0框架”等战略,构筑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优势。从国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5G网络建设进程,为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有效释放,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提供广阔的空间。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滞后,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基础薄弱,数据资源分散,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滞后,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衣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与医学等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明显滞后。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偏低,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数字产业化滞后,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开发利用不足,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
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实施数字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依据
相关指导政策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整理制作郎丰利。
(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5)《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6)《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7)云南省《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8)国家、公安部、云南省、楚雄州其他相关规定、办法
和制度要求
整理制作郎丰利。
技术标准规范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中央1号文件);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中央1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1号文件);
《“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NY/T1761-2009;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管理办法(试行)》;
《农业农村部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办法》;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措施实施办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关于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
设计原则
——统筹谋划,有序推进。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把握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强化顶层设计,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分步推进,探索中国特色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模式。
——数据驱动,普惠共享。以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为途径,推进数据融合、挖掘与应用,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农业农村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催生数字农业农村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引领,应用导向。面向农业农村发展重大需求,聚焦数字农业农村“卡脖子”技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协同攻关,加强试点示范与集成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多方参与,合力共建。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发挥互联网企业和农业信息化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格局。
建设目标
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农业农村云平台基本建成。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升,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建设内容
农业农村管理决策系统
依托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等技术,建立相关知识库、模型库,开发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渔政、监督管理、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国际合作、政务管理、统计填报以及农村社会事业等功能模块,为市场预警、政策评估、监管执法、资源管理、舆情分析、乡村治理等决策提供支持服务,推进管理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提高宏观管理的科学性。
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监测,强化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监测,引导鼓励田头市场、批发市场采用电子结算方式开展交易,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电商平台等关键市场交易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互通,构建交易主体、交易品种、交易量、交易价格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交易大数据。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开发利用全球农业生产和贸易等数据。完善企业对外农业投资、海外农产品交易等信息采集系统。强化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拓展和提升农产品市场价格日度监测、供需形势月度及季度分析、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表、中长期农业展望等信息发布和服务。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监测评价体系,开发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系统。建立农业走出去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加强农业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情况的分析。
数字农业农村服务系统
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优化提升农村社区网上服务,加快建设益农信息社,完善社会服务管理。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农业专家在线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农产品初加工、农业气象“私人定制”等领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便民化。汇集农业机械装备拥有量等管理统计和重要农时作业调度数据,加强农机作业安全在线监控和信息服务。加强国际、国内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和创新产出等密切相关的农业科技创新大数据建设与集成整合,重点推进农业科技文献大数据、农业科学大数据、农业科研管理大数据等的集成治理。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创新中心,开展农产品、农村工艺品、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在线展示和交易撮合,实时采集发布和精准推送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
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摸底调查、定期监测,汇聚相关数据资源,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数据库。建立秸秆、农膜、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长期定点观测制度,研究推进农村水源地、规模化养殖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点、农业废弃物处理站点远程监测。鼓励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网络监督,共同维护绿色生活环境。
乡村数字治理系统
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加快乡村规划管理信息化,推动乡村规划上图入库、在线查询、实时跟踪。
建设现状及需求分析
现状分析
乡村现状
支柱产业缺乏
大部分农村,除了少部分找准了自己定位,有支柱性的产业,比如旅游、工业、特色农产等,大部分农村都相差不多。
人口持续流出
从人口来看,村这一级是持续流出的。村里很少见年轻人(返乡的农一代已经50多岁,农二代农三代已经融入城市生活),以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为主。而年轻人,只要结婚,一般都会要求城市有房子,就算未来从一二线城市回流,再回到乡村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且慢慢随着村级小学的并校,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了在县城带娃的陪读生活。这种现象有恶性循环的趋势:适龄儿童越少,小学越支撑不下去,然后并校;并校后孩子没地儿去上学(或者要跑好远),还不如去城里,导致搬迁后适龄的更少。
农业效率低下
从经济来看,大部分村庄仍然是以农业为主的,缺少二产和三产,而目前农业的低效率、低产出是农村落后的根本原因。农业中自耕自种的已经越来越少,比如说老李家要播种了,就会有农机手找上门,甚至本村的就直接给种上了,然后跟你说一声。当然也有的就直接摞荒了,只是自己种个小菜园自己吃。所以破解农村发展的应该着眼于产业的导入。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从生活来看,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越来越好,除了特殊的边远山穷,路、水、电、通信村村通是基本实现了,但也仅限于此了。村民的生活还是相对单调,文化娱乐设施是完全谈不到的,偶有村庄有个广
数字农业农村(数字乡村)信息化项目建设投标方案(442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