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智慧工程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413页   下载629   2024-07-12   浏览26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54031字   15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剩余39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服务整体设想与策划 7 一、服务内容 7 二、服务期限 8 三、服务要求 8 第二节 博物馆行业分析 8 一、博物馆的分类构成情况 8 二、博物馆接待游客分析 12 三、博物馆数量逐年增长,收入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16 四、博物馆发展趋势 19 第三节 文物保护行业分析 22 一、我国文物遗产保护历史及概况分析 22 二、文物遗产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4 三、文物遗产保护发展现状分析 27 第四节 博物馆文物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31 一、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二、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对策 33 第五节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分析 37 一、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37 二、打造数字化文物保护的要求 38 三、数字化建设内容 41 四、建设目标 43 第六节 服务理念和标准 44 一、服务理念 44 二、服务标准 46 第二章 管理方式、服务计划和工作目标 49 第一节 管理方式 49 一、公司项目管理 49 二、项目部项目管理 49 三、组织架构 49 第二节 工作计划 57 一、整体服务工作计划 57 二、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58 三、沟通计划 59 第三节 工作目标 59 一、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目标 60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目标 60 第三章 人员配备、培训与管理 62 第一节 人员配备 62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及配备原则 62 二、本项目人员配备 63 第二节 人员培训 66 一、培训目的 66 二、培训流程 68 三、培训计划 70 第三节 人员管理 76 一、人员管理规范 76 二、人员保障措施 79 第四章 项目管理制度 81 第一节 项目总体管理制度 81 一、项目经理管理制度 81 二、项目过程管理制度 84 三、项目绩效管理制度 86 第二节 项目部具体管理制度 86 一、工作制度 86 二、日常生活制度 87 三、职工考勤、出差、请休假制度 89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90 第三节 文物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规程 90 一、范围 90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91 三、术语和定义 92 四、一般要求 93 五、采集准备 93 七、控制测量 94 八、扫描流程 95 九、数据处理 98 十、成果数据 99 十一、成果评价 101 第 五 章 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106 第一节 项目概述 106 一、概述 106 二、需求分析 107 第二节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13 一、概述 113 二、互联网 115 三、局域网系统 116 四、WLAN系统 116 五、IMS系统 118 第三节 信息化系统建设 124 一、博物馆RFID藏品管理系统 124 二、投影显示系统 127 三、全息幻影成像系统 133 四、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136 五、温湿度环境监控系统 138 六、物联网智能感知安防系统 140 七、博物馆智能电子导览系统 143 八、PTT 148 九、移动办公系统 151 第四节 网上博物馆 165 一、概述 165 二、系统特点 166 三、建设方案 167 第五节 数字博物馆建设方案 169 一、数字博物馆设计原则 169 二、数字博物馆的拓扑 171 三、数字博物馆特色说明 174 第六节 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建设方案 210 一、 需求 210 二、目标 210 三、功能模块 210 四、 运营方式 214 第 六 章 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 方案 216 第一节 设计依据 216 一、法律法规 216 二、标准规范 216 三、相关文件 217 第二节 文物信息采集 218 一、 工作目标 218 二、 基本信息录入 218 三、 病害评估 219 第三节 文物影像信息数字化采集 239 一、 工作目标 239 二、 拍摄采集要求 239 三、 设备配置 241 四、 拍摄操作流程 242 五、 藏品拍摄 245 第四节 馆藏文物三维建模 248 一、 工作目标 248 二、 技术路线 248 三、 技术参数 255 四、 三维数据模型贴图输出要求 257 五、 电脑配置需求 257 第五节 馆藏纸质资料数字化扫描 258 一、 工作目标 258 二、 馆藏纸质文物数字化依据 258 三、 馆藏纸质文物数字化遵循原则 258 四、 实施方法 259 第六节 建设方案 265 一、 方案简介 265 二、 功能描述 266 三、 操作方法 267 四、 设备配置 268 五、 网上展示模块 271 第七节 安全 保障 措施 273 一、 总体要求 273 二、 实施细节 273 第七章 维修保养能力、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措施承诺 276 第一节 维修保养能力 276 一、技术装备 276 二、维护保养 276 第二节 技术支持及培训能力 277 一、技术支持 277 二、技术培训 286 第三节 售后服务承诺 288 一、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288 二、解决问题、排除故障的速度 289 三、售后服务方面的其他承诺 289 第四节 技术开发方案 294 一、引言 294 二、 设计概述 295 三、 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296 四、 总体方案确认 297 五、 系统详细设计 298 六、 数据库系统设计 300 七、 信息编码设计 301 第八章 质量保证体系 301 第一节 质量保证体系 302 一、质量目标 302 二、质量监管机构 302 第二节 质量保证措施 303 一、思想保证措施 304 二、组织保证措施 304 三、技术保证措施 304 四、经济保证措施 305 第三节 项目激励机制 305 一、目标激励 305 二、参与激励 306 三、评选优秀员工 306 四、员工生日慰问 306 五、工资激励 306 六、企业文化激励 307 七、绩效激励 307 八、活动激励 307 九、负激励 307 第四节 质量保证的工作制度 308 一、质量控制制度 308 二、质量控制的计划管理 308 三、建立本项目分类台帐登记与收发制度 308 四、工作汇报制度 308 五、实行项目服务评定制度 309 六、质量奖惩制度 309 七、项目结束总结制度 309 八、廉洁工作制度 309 第五节 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309 一、考核的定义、目的和用途 310 二、考核的原则 310 三、考核的办法 311 四、考核的内容和分值 312 五、项目绩效考核表 312 第九章 应急预案 325 第一节 总则 325 一、编制目的 325 二、编制依据 325 三、适用范围 326 四、应急预案体系 326 五、应急工作原则 326 第二节 应急总预案 328 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28 二、预警及信息报告 330 三、应急响应 333 四、信息公开 336 五、后期处置 336 六、保障措施 337 七、应急预案管理 339 第三节 专项应急预案 341 一、火灾和疏散专项应急预案 341 二、触电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47 三、电梯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55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58 一、总则 358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59 三、危害程度分析 360 四、事件分级 361 五、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363 六、预防与预警 364 七、应急响应 369 八、信息报告与披露 374 九、后期处置 377 十、应急保障 378 十一、培训和演练 379 第五节 信息系统专项应急预案 380 一、 应急响应原则 380 二、 应急处理原则 381 三、 应急响应服务 382 四、 应急响应保障措施 387 五、 应急响应组织保障 388 六、 应急响应流程 390 七、 各类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404 八、 应急事件响应建议 408 第一章 项目服务整体设想与策划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服务内容 本项目为XXXX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项目。主要服务内容包括: (一)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部分 1.文物信息采集 2.文物影像数字化信息采集 3.文物三维建模 4.纸质资料数字化扫描 (二)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部分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信息化系统建设 (1)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 (2)投影显示系统 (3)全息幻影成像系统 (4)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5)温湿度环境监控系统 (6)物联网智能感知安防平台 (7)博物馆智能电子导览系统 (8)移动办公系统 (三)数字化系统建设部分 1.网上博物馆 2.数字化博物馆 二、服务期限 本项目的服务期限为期XXXX,自20XX年XX月XX日起至20XX年XX月XX日止。 三、服务要求 (注:服务要求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写。) 第二节 博物馆行业分析 一、博物馆的分类构成情况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也是为人们提供知识、教育及欣赏服务的场所。博物馆的发展不仅与当地经济如公共配套设施、政府财政支持等息息相关,还可以制造就业岗位,拉动旅游业及周边经济的发展。中国无论是历史文化资源,还是既有的博物馆数量,均处于世界前列。近几年,中国文博事业快速发展,博物馆数量和博物馆接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人走进博物馆,读中国历史,品中国文化。 (一)博物馆分类 分类方式 主要种类 按收藏分类 综合博物馆、考古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民族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非物质遗产”博物馆 按管理分类 政府博物馆、地方博物馆、大学博物馆、军队博物馆、独立/慈善基金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私人博物馆 按服务地域分类 国家博物馆、区域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城市博物馆、地方博物馆 按观众分类 综合性博物馆、教育性博物馆、专业性博物馆 按藏品展出方式分类 传统型博物馆、历史建筑博物馆、户外博物馆、互动博物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博物馆构成 博物馆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按收藏分类可以划分为综合博物馆、考古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民族博物馆等;按管理分类可以分为政府博物馆、地方博物馆、大学博物馆等。目前我国博物馆主要以综合性博物馆和历史类博物馆为主,起占比分别为36.28%和35.27%。 智研咨询发布的《 2020-2026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显示: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从博物馆举办主体来看,截止到目前,文物部门所属国有博物馆3825家,国有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69.11%。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非国有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30.89%。 2019年中国博物馆按所属单位性质构成(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发的持续深入,我国博物馆免费数量逐步提升,2019,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4929家,占博物馆总数量的89.05%,全年接待观众10.22亿人次。 2019年中国博物馆按是否免费构成(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博物馆接待游客分析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博物馆热”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跨界融合创新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为国家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空间。2019年,中国博物馆全年举办展览2.86万个,教育活动33.46万场,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比2018年增加1亿多人次。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博物馆均闭馆抗击疫情,抗疫期间,全国博物馆系统推出了2000多个线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并启动抗疫见证物征集工作,“为明天收藏今天”,展现了文博行业的责任担当。 2010-2019年中国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变化情况(单位:亿人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我国国家博物馆共开放285天,入馆观众参观量为739万人次,全年男性观众数量为3,106,417人次,占比46.85%;女性观众数量达到3,524,142人次,占比53.15%。 2019年我国国家博物馆共开放及入馆观众参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我国国家博物馆入馆观众参观人数性别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全国博物馆参观量TOP10榜单中故宫博物院参观人次最多,达到了1933万人次;其次是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人次为1150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人次902.91万人次,排名第三位。   2019年全国博物馆参观量TOP1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博物馆数量逐年增长,收入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我国已经形成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构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 2010-2019年,我国博物馆数量逐年增长。国家文物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家,比2018年增加181家。 2010-2019年中国博物馆数量变化趋势(单位: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中山东省故宫博物馆数量最多,共计567家;其次是浙江省,共有博物馆396家;河南省有348家博物馆,排名第三位。   2019年全国各省市博物馆数量TOP1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博物馆收入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2017年,全国博物馆实现收入325.56亿元,创近年新高,2018年,博物馆整体收入有所下滑。结合2019年,我国博物馆发展情况及全年文化旅游接待游客数量变化情况来看,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博物馆收入约为323亿元。 2013-2019年中国博物馆年度总收入(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博物馆发展趋势 互联网+博物馆成为风口 自1905年张謇自费创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以来,我国博物馆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地位也从早先的“开民智”之场所,沦落到如今的城市“摆设”。互联网作为当今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已经全面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使得博物馆依托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与平台重焕生机成为可能。 尤其是2016年由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印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络媒介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目前博物馆领域正在探讨的重要课题。 故宫便是其中佼佼者。从数字故宫到故宫淘宝,再到故宫游戏、故宫社区...故宫博物院已搭建起以故宫官方网站为核心和主入口,由网站群、APP应用、多媒体数据资源等各种信息组成,线上、线下互通互联的聚合平台。 根据故宫馆长单霁翔的公开发言,故宫还定了四年计划,到2020年把故宫博物院建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字社区之一。 故宫+互联网的布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以来,故宫先后与阿里、腾讯、凤凰网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在天猫开设了官方旗舰店,主要有门票、文创、出版三个板块;另一方面和腾讯游戏推出基于故宫文化的大型游戏,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双方合作更是介入到动漫和文学的创作,包括微电影的创作中;另外,还和凤凰网合作,利用AR、MR、3D等手段传播故宫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合作,故宫有望成为真正的“世界级的超级IP”。 故宫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可以肯定的是,古老博物馆走上互联网之路将是大势所趋。一项由皮尤研究中心基于对美国1224个博物馆机构进行在线调查而发布的一份“新媒体与博物馆观众参与”报告表明,社交网络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艺术机构的普遍认可,并且已经渗透到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运作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在国内,博物馆触摸新网络的不止故宫一家,2017年上海市开设网站的博物馆共68座,策划数字展览58个,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的109座,全年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共8672条。互联网让古文化重新“活起来”已成为共识。 一方面,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激励下,博物馆希望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平台,将其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与公众分享,把传统文化的内涵用富有创意的方式普及并传递下去,从而培养更多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希望能有更多IP资源,提升整体内容的文化品位,同时还可以借助故宫博物院和国博的强大品牌影响力和流量,提高竞争门槛。  第三节 文物保护行业分析 一、我国文物遗产保护历史及概况分析 我国已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城市化过程,而在今后若干年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保护和发展曾经在很多地方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日益重视保护,但是各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动仍然屡禁不止,各种建设性破坏事件仍然不时见诸报端。近30年来,我国大约消失了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超过半数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于推土机之下的。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中央领导同志把遗产的保护提高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进步的高度,完成了从大开发到大保护的深刻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不但把遗产的保护提高到科学合理的高度,还深化到遵循正确的理念和借鉴国际经验上来。 2018年,国家文物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各项重点工作。完成《长城保护总体规划》《长征文化线路保护总体规划》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启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本体构成核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工作。开展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评估,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经远舰、“上海长江口二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西藏旧石器遗址,陕西石峁、芦山峁遗址,新疆石城子遗址获重大发现。开展“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动与腾讯、百度、网易、中国移动等战略合作深度拓展。对全国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进行督促检查,共检查博物馆和文物建筑3.1万家,整改火灾隐患6.1万余处。持续推进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查处673起文物法人违法案件,行政处罚349起,责令改正408起,行政追责314人次,刑事追责74人次,督办一批涉及革命文物、世界文化遗产等违法案件。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 二、文物遗产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8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10160个,比上年末增加229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550个,占34.9%;博物馆4918个,占48.4%。年末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6.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其中高级职称9682人,占6.0%,中级职称20679人,占12.7%。 2011-2018年我国文物机构数量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2011-2018年我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数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2018年末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960.61万件,比上年末增加109.95万件/套,增长2.3%。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3754.25万件/套,占文物藏品总量的75.7%;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51.40万件/套,占文物藏品总量的15.2%。 2018年全国文物机构文物藏品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国各类文物机构共举办陈列展览27919个,比上年增加1874个。其中,基本陈列13676个,比上年增加651个;临时展览14243个,比上年增加1223个。接待观众1223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其中未成年人29665万人次,增长2.6%,占参观总人数的24.2%。博物馆接待观众1044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数的85.3%。 2011-2018年我国文物机构接待观众人次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9-2025年中国重点地区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三、文物遗产保护发展现状分析 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467个,从业人员17308人。全年全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举办演出65495场,比上年增长20.6%,观众49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举办民俗活动16844次,比上年增长24.0%,观众48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7%。 2013-2018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数量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相对而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不足,应坚持在解决的过程中,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转变,固定的路线和标准,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还会由此产生新的挑战。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并不健全。例如,在具体的保护工作开展上,并没有进行区域性的详细调研,很多工作的实施,都在采用固定的路线和标准来完成,表面上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实际上造成的缺失和疏漏是非常多的,而且不利于地方的长远进步,构成的潜在性威胁较多,难以对文化更好的传承。第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相关的体制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固有的内容和方法,并不能对后续的挑战,提供较多的帮助,只有在自身的创新力度上良好的提升,才能在全局工作的安排上,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绩,推动国家向前进步。 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一) 提高保护意识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工作的开展,都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最大限度的确保保护工作,能够在效率上、质量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在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坚持从根源来不断的处理。第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期阶段,必须在区域性的调研力度上良好的增加。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都能够进入到“遗产”的行列,必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了解,尤其是对滥竽充数的现象,应做出妥善的解决,这样才能对将来的工作进步,提供较多的支持与认可。第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自身的工作团队上,进行不断的壮大,个体优秀工作人员,针对庞杂的保护任务,并不能充分的应对,而且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较多,这对于未来的发展,难以提供较多的支持与肯定,而且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非常的强烈。此种情况下,必须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团队能力,做出科学的巩固。 (二) 加强保护体制 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而言,很多工作的执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对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妥善的控制,才能在具体的工作效率上、工作质量上大幅度的提升。本文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必须做出良好的转变,坚持对多方面的工作,进行良好的巩固,从而在相关不足的弥补上,努力的取得更好的成果。第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在相关的法令、法规上都要不断的健全,应坚持对不同的工作对象,或者是区域性的申报内容,进行严谨的核查分析,既要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又要确保国家文化体系,得到良好的丰富,不能总是按照单一的路线和标准来执行,这样并不能取得突出的成果,还会造成长远的挑战和漏洞。第二,保护体制的加强,需要在各项工作的安排上,进行有效的协调。例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惩处手段,应坚持考虑到具体工作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力,不能按照固定的理论来完成,而是要结合实践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 (三) 加强保护策略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很多工作的安排,都可以按部就班的开展。但是,考虑到未来工作的挑战较多,我们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上,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由此可以对系列问题的解决,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第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应坚持注重材料的积累,结合档案的存储和地方的传承分析。例如,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是表现为噱头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这种问题必须采用严格的法律进行打击,否则很容易造成文化的错误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损失非常严重。第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定要对地方的特殊情况,以及未来的综合发展趋势,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规避极端措施的应用。 第四节 博物馆文物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文物保护制度执行不到位。 目前针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制定了有关文物保护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但是随着社会脚步不断加快和人们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政策已不足以支撑新形势下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改进,进而做到满足现实需求、与时俱进。 此外,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际工作当中,部分地方主管单位没有意识到有关文物保护制度的重要性,没有按照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管理,大大削弱了制度执行力度,造成文物不同程度损伤,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更多不便。 (二)文物馆藏和展览环境相对较差,文物破坏严重。 当前文物保存环境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文物保存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自然环境恶化程度与日俱增,而我国目前有关文物保护环境测验的专业科研机构还比较匮乏,暂时还无法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污染环境对文物的侵蚀,使文物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是人为破坏文物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不文明参观者的有意破坏以及因经济利益的文物盗取现象,造成部分文物损坏程度严重,外加常年失修,使得其无法充分发挥价值意义。 (三)文物保护经费有限,博物馆建设力度有待提高。 文物保护是一项实施难度大、经历周期长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力量作为支撑。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并加强对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针对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还比较有限,博物馆建设力度还不能满足当前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要求。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很多地区博物馆不能正常的履行文物保护职责,使得相关政策法规无法真正落到实处,阻碍了文物保护进程。与此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很多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无法被引进,维修和管理手段落后,科学技术含量低,大大降低了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无法充分体现现代化文物保护理念。 (四)文物保护队伍专业素质不高,文物修缮技术水平低。 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一批专业基础强、拥有先进理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相关工作人员不但要扎实的文物保护专业理论基础,还需要对博物馆对文物的特性以及历史背景有充分的了解。但是目前我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标方案(41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如果下载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专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