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建设技术标准和建设方案详细设计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0
第一节
项目名称
10
第二节
项目背景
10
第一条
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0
第二条
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政策要求
11
第三条
国务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
14
第四条
互联互通测评及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需求
15
第五条
五部门联合印发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费意见》
16
第六条
卫生健康委:力争2020年每家有名家庭医生
17
第七条
技术背景-云大物移等新IT技术将重塑传统医疗信息化应用模式
17
第三节
项目建设目标
18
第一条
“建平台”-以一体化集成平台支撑我区整体医疗发展
18
第二条
“强机构”-提升全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19
第三条
“促协同”-实现区域内外医疗机构业务协同
20
第四节
建设规划与主要建设内容
20
第一条
XXX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20
第二条
基于平台的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分析系统建设
22
第三条
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23
第四条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
24
第五条
便民惠民应用建设
24
第五节
一期建设内容清单
25
第一条
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25
第二条
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18家)
26
第三条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
27
第四条
区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27
第五条
区第二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29
第六条
区妇幼保健院信息化建设
30
第七条
区惠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31
第六节
二期建设内容清单
32
第一条
区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32
第二条
区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33
第三条
区妇幼保健院信息化建设
34
第四条
区惠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34
第七节
三期建设内容清单
35
第一条
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分析系统建设
35
第二条
便民惠民应用建设
35
第三条
区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36
第八节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36
第九节
效益及风险
37
第一条
社会效益
37
第二条
经济效益
37
第三条
风险分析
38
第二章
需求分析
39
第一节
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
39
第二节
业务系统规模分析
40
第一条
重要人群规模分析
40
第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规模分析
41
第三节
业务使用群体分析
41
第一条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42
第二条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46
第三条
其他相关机构
47
第四条
公众群体
48
第四节
业务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50
第一条
网络性能需求分析
50
第二条
计算性能需求分析
53
第三条
存储容量需求分析
57
第五节
业务需求
60
第一条
公共卫生
60
第二条
医疗服务
63
第三条
急诊救治
67
第四条
慢病防控
68
第五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71
第六条
远程医疗协同
72
第七条
双向转诊
75
第八条
延伸医护服务与居家医疗
75
第九条
服务监管
77
第十条
数字医疗便民惠民服务
79
第十一条
医保报销结算
82
第十二条
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84
第六节
技术需求
85
第一条
数据和数据流需求
85
第二条
信息标准规范需求
87
第三条
安全与隐私保护需求
87
第四条
系统性能需求
88
第五条
系统监控管理需求
89
第三章
总体建设方案
89
第一节
总体设计原则
89
第二节
总体建设思路
91
第一条
融合
91
第二条
创新
91
第三条
可持续发展
92
第三节
标准规范
92
第一条
现有的标准
93
第二条
本地化标准制定
132
第三条
标准规范体系的管理
138
第四节
架构设计
140
第一条
总体架构设计
140
第二条
技术架构设计
140
第三条
数据架构设计
141
第五节
数据集成管理
142
第一条
新兴模式的先进性
142
第二条
整体优势
144
第三条
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保障
146
第四条
数据采集交换
146
第五条
数据清洗
147
第六条
数据质控
149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150
第一节
“建平台”—XXX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150
第二节
“助管理”一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分析系统建设
183
第一条
区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187
第二条
区妇幼保健院信息化建设
317
第三条
区惠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380
第四条
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444
第三节
“促协同”—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
454
第四节
“创服务”—便民惠民应用建设
457
第五章
项目招标方案
463
第一节
招标范围
464
第二节
招标方式
464
第三节
招标组织形式
465
第六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466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
466
第二节
环保措施及方案
466
第三节
消防措施
467
第四节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468
第七章
节能分析
469
第一节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69
第二节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69
第三节
能耗指标
470
第四节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72
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472
第一节
领导和管理机构
472
第二节
项目实施机构
473
第一条
组织机构
473
第二条
职责分工
474
第三节
运行维护机构
478
第四节
人员培训方案
479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480
第十章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481
第一节
社会效益
481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481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483
第一节
风险识别和分析
483
第一条
组织风险
483
第二条
管理风险
483
第三条
业务风险
483
第四条
技术风险
484
第二节
风险对策和管理
484
第一条
组织风险防范对策
484
第二条
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484
第三条
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485
第四条
技术风险防范对策
485
第十二章
项目建设预算
486
第一节
一期建设预算
486
第一条
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486
第二条
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18家)
487
第三条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
488
第四条
区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489
第五条
区妇幼保健院信息化建设
491
第六条
区惠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492
第二节
二期建设预算
493
第一条
区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493
第二条
区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494
第三条
区妇幼保健院信息化建设
495
第四条
区惠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495
第三节
三期建设预算
496
第一条
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分析系统建设
496
第二条
便民惠民应用建设
497
第三条
区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497
第十三章
结论
498
第一节
总体要求
499
第一条
基于互联网实现医疗集团的业务系统
499
第二条
实现医院信息系统模块融合
499
第三条
软件成熟度评测的建议
501
第四条
数据库、操作系统及中间件选型
501
第二节
服务能力及技术要求
502
第一条
研发团队要求
502
第二条
项目技术力量和本地服务力量要求
503
第三条
运营安全
503
第四条
系统管理
503
第五条
系统集成
503
第六条
自动升级
504
第七条
信息系统安全
504
第三节
实施方案
504
第四节
其它要求
506
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XXX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
项目背景
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生活幸福的基本条件,更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历来将维护人民健康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目标,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谋求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通过综合性政策举措,引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现健康中国发展目标。
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政策要求
近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引导合理有序就医。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强化分工协作机制”。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构建包括医疗联合体在内的各种分工协作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并引导开展有序竞争。
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工作目标。要求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2016年5月,国家医改办、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国发〔2016〕78号),将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列为重点任务之一,要求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要手段,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行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85%以上的地市开展试点。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2016年01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6)7号),要求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开展。
2017年2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十三五”全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国卫规划发(2017)6号),将打造信息化助力分级诊疗就医新秩序列为主要任务之一,要求继续加强基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落实基层首诊制度,支持双向转诊服务,强化社会监督,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拓展基层卫生信息系统中医学影像、远程心电、实验室检验等功能,推广基层医疗智能诊断系统,通过引入成熟度较高且适应基层医疗机构的智能诊断系统,并与基层卫生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医务水平,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医疗秩序,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国务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
1、《意见》中提出“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发挥全科医生作用,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增加城市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挂号和转诊服务号源,上级医院对经基层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政策,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
2、《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加强区域医疗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完善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动态更新的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完善技术标准和安全防护体系,逐步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业务协同,促进医疗卫生、医保和药品管理等系统对接、信息共享。”
“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全面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方便居民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共享检验检查结果、诊间付费以及医保费用的即时结算;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强化远程会诊、教育等服务功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3、《意见》中提出“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
互联互通测评及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需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我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明确要求“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到2020年,三级医院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级水平;普遍提供移动支付等“一站式”结算服务;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推动基层首诊,畅通双向转诊,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
2018年8月28日,医政医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三级医院要实现院内各诊疗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级水平,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
2017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在2015年公布的《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试行)》文件基础上,正式印发了新版的《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17年版)》。2017版的测评方案调整为了实验室测试和项目应用评价两个环节。分别针对以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项目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以及互联互通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
在公立医院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已经进入到支撑管理创新的新阶段,需要我们从医院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信息化规划,需要在医院主导下,结合医院自身发展目标,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有的规律、模型和方法,把已建的、在建的、待建的信息系统,以及配套的信息化团队能力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地整合起来,来满足医院综合改革以及临床管控与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实现从数字化医院向智慧化医院的跨越。
五部门联合印发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费意见》
《控费意见》要求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鼓励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完善并落实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动态调整支付标准,强化质量监管。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完善分工协作机制。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分级诊疗规范,综合运用行政、医保、价格等多种措施,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
建立医疗费用控制考核问责机制,加强医疗费用监测。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以区域和机构医疗费用增长情况、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疗收入结构、医疗服务效率等为核心,以主要监测指标为基础,建立医疗费用监测体系。
卫生健康委:力争2020年每家有名家庭医生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提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力争到2020年,让每个家庭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有一张智能健康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技术背景-云大物移等新IT技术将重塑传统医疗信息化应用模式
建设重心将由业务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标准化医疗健康数据的集成及应用将成为医疗云建设核心。医疗健康信息系统将快速进入“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和智能终端的兴起,新业务形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医疗健康产业形成倒逼机制,实现业务创新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未来医疗云建设的重中之重。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使云计算中心将逐渐向大数据分析中心转型:提供面向海量数据的深度信息分析技术服务,数据将成为重要的资源被开发和利用,为政府和使用单位提升信息利用和决策能力,为居民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数据的真正价值将逐步得到体现。
物联网及智能管控技术应用将更深入:基于传感技术的“物物互联”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人互联”以及它们的集成应用,将把医疗健康的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物流真正融合起来。
网络与信息安全将得到重视:除了软硬件运行环境的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数字认证、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软设施建设将是重要发展方向。
项目建设目标
“建平台”-以一体化集成平台支撑我区整体医疗发展
通过建立区域卫生大数据平台与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一体化的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区域信息的整合和业务的调配。平台汇集不同系统的区域内公共卫生管理及运营数据、医院临床数据和医疗机构管理运营数据,并将散在于各机构、各科室、多套系统的数据全部整合起来;统一采集居民在区域内各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数据,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和病历的互联互通,形成每个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并整合到统一标准的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1.3.2“助管理”一协助医改规划全面监控和管理
通过建立我区医疗信息分析决策系统,实现串联资源整合、医疗质控、精细管理、区域协同四大方面工作,为我区整体医疗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平台基础。让区域医疗监管层可以在一个统
一、直观的运营管理视图中浏览区域内整体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实
时数据,特别是实现各管理口(处室级)针对各自业务的全链条
监控和分析、以及跨业务链数据调阅。通过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和场景模拟,不断完善资源整合和流程梳理,科学地建立区域内整体和各类各项的工作计划和全机构全员绩效管理机制。并通过工作计划的实时更新和绩效考核指标的动态管理,形成工作评价和绩效考核的自动管理,以此调动区域内机构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强机构”-提升全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强基层是医改工作的重点,基层医改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解决基层医生的能力、效率和积极性问题,同时促进以全民健康研究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和以协同医疗为手段的分级诊疗业务开展;然后才是居民需要哪些服务和什么体验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患者获得感的落地。同时,上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也是区域协同、分级诊疗、健康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行的保障及必要条件。信息化是承载这两方面工作的必要手段,特别是要做到“内容明确、质量到位、结果看见”。
“促协同”-实现区域内外医疗机构业务协同
本项目将在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区级医院之间、我区医疗机
构与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整体分工协作体系,包括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业务的分工协作体系建设等等。
通过信息化基础能力的建设,实现上下联动协同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共享,提升我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卫健委医改目标工作。
1.3.5“创服务”-探索医疗健康信息惠民和互联网+服务
让城乡居民享受优质健康服务是整个医改的最终服务目标,本项目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以信息平台为基础,通过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工具建立各类信息惠民、便民服务。如电子健康卡、家庭医生签约、移动支付、电子处方流转、医养护一体化等。构建全新医疗管理机制,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让百姓看病不折腾。降低居民就医费用,减轻看病负担,帮助居民享受实实在在的便民就医体验。
建设规划与主要建设内容
XXX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依托于卫生专网,建立XXX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平台建设数据来源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系统和卫生相关业务系统,包括各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通过对区域卫生资源的资源重整和流程再造,在平台之上将建立面向医疗监管机构/组织、面向医院、面向居民的各类医疗卫生健康应用服务。实施内容包括:
1)卫生资源数据采集和整合
医疗卫生数据中心是平台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平台对外提供服务的基础。在数据中心内部将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机制,保障数据中心数据的准确来源,同时,对采集到的数据按照卫健委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清洗加工整理,以符合标准和要求。数据中心同时通过各种组件建立对外交换服务体系,以保证区域内各类业务顺畅的数据流。
2)数据库规划
建立包括区域卫生的人口资源库、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卫生资源数据库和医学智能库五大核心数据库、以及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等多个数据库。完成卫生信息数据的交换、存储、集中管理,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使用。并通过居民区域唯一索引和统一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人口资源库、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信息串联,从而为居民健康信息的连续调阅、数据汇聚、信息共享、区域协同提供基础。核心数据库的涉及的信息主要包括:
区域卫生数据仓库:人口资源库、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卫生资源库、医学智能库。
临床数据中心仓库:影像原始数据信息、入出转院记录、详细费用、医嘱信息、检验信息详情、检查信息、电子病历、病案信息、发药信息、体检信息、护理信息、手术和麻醉信息等。
3)信息集成与交换
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提供异构系统间数据交换时的应用接口标准,按照松耦合的原则实现各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并汇集到卫生数据中心。平台支持不同语言、不同技术的接口,在保证各相关业务部门数据可靠交换和共享的同时,最小化对各部门原有业务信息系统的影响。平台保证开放和封闭网络环境下的可靠传送,通过数据安全手段,对信息交换过程实时监控、记录和审计追踪。
为应用系统和业务系统中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主要包括注册服务、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数据安全服务、行为审计服务。
4)接口设计
本项目需要提供标准化的业务交互接口、业务协同接口、远程医疗服务接口、居民健康卡相关接口、其他相关机构接口、上下级系统接口等等。
基于平台的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分析系统建设
1)健康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建设
通过一体化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采集到的区域内各类数据源,运用先进的医疗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为卫生各级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多维度的智能决策支持和业务建模,实现区域内医疗服务和质量的统一监管和预测分析。
2)智慧医疗数据展示平台
从各相关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清洗抽取,完成实时数据整合,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支持,通过静态、动态、图形表现等多种形式提供了科学的、准确的、快速的、直观的分析数据、图表等。动态可视化支持动态图表、动态组件交互行为。通过智慧医疗数据展示平台对公立医院的机构运营情况和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医改成效等各方面重点关键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和全景展示。
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根据调研,本次项目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范围包括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惠民医院以及18家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区人民医院需按照医院等级评审、互联互通评测、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测、智慧医院发展等要求进行信息化建设;区妇幼保健院、区惠民医院、18家基层医疗机构均需进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实现全区医疗机构诊疗信息的互通共享,已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区中医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也应接入医疗集团信息集成平台。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
区域医疗协同是在信息平台基础上,以其为支点,建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顺畅的业务流和数据流。在统一质量控制标准前提下,依托城市公立医院组建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建立和完善远程诊疗、会诊、教学培训信息平台。统一提供专业医学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下级医疗机构对上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认同。区级医院负责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并指导各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工作。
便民惠民应用建设
按国家卫健委要求实现”三个一”的居民健康管理,即为每一个居民配备健康卡、一个家庭医生、一份健康档案,在此基础上,通过
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建设方案507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