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智慧工程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434页   下载109   2024-09-26   浏览36   收藏51   点赞669   评分-   147179字   103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419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 2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2 一、行业趋势 12 二、需求理解 18 三、现状与问题 23 四、价值主张 25 第二节 需求分析 31 第二章 智慧校园全景图及网络建设目标 38 第一节 中小学智慧校园业务全景图 39 一、 中小学智慧教育ICT基础设施全景图 39 二、中小学智慧校园全景图 40 第二节 智慧校园典型业务分析 41 一、 教学类业务分析 43 二、 教研类业务分析 46 三、 教务/办公类业务分析 48 四、 服务类业务分析 50 第三节 智慧校园网建设目标 53 一、 无处不在,高速联网 53 二、 极简管理,稳定可靠 53 三、 增值服务,应用优化 53 四、 主动安全,联动处置 54 第三章 智慧校园网场景设计 55 第一节 设计原则 55 一、 超前性与实用性结合 55 二、 安全性与可靠性 55 三、 可管理性 55 四、 可扩展性 56 第二节 目标架构 56 一、 传统园区架构面临的挑战 57 二、 敏捷园区架构的特点 58 三、 云管理园区是敏捷园区架构上的再一次升级 60 四、 场景匹配 61 第三节 无线校园 62 一、 无线局域网技术介绍 62 二、校园WLAN覆盖方案 66 第四节 感知校园 78 一、 感知校园技术介绍 78 二、 感知校园网络架构 78 三、 感知校园网络方案 80 第五节 智慧教学 110 一、 课联网 110 二、 电子书包 111 第四章 智慧校园网公共部分设计 114 第一节 方案概述和选择建议 114 一、 智简园区解决方案 114 二、 云管理园区解决方案 114 三、 方案选择建议 115 第二节 智简园区方案(方案选择一) 116 一、 方案组件简介 116 二、 网络设计 118 三、 网络管理设计 165 四、 网络安全设计 261 五、 认证系统设计 271 六、 上网行为管理与审计 278 七、 推荐设备型号 279 第三节 云管理园区方案(方案选择二) 280 一、 基础网络设计 281 二、网络管理设计 282 三、网络安全设计 292 四、认证系统设计 293 五、上网行为管理设计 294 六、规格清单 295 七、推荐设备型号 297 第四节 智慧校园网的方案特点总结 298 一、高可靠无阻塞网络 298 二、全场景无线覆盖 298 三、用户认证精准灵活 298 四、高级别安全防护 299 五、统一便捷管理 299 第五章 网络迁移策略 301 第一节 传统有线校园网络迁移到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方案 301 第二节 传统有线无线分离网络迁移到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方案 303 第三节 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迁移到虚拟化网络&云管理方案 306 第四节 IPV4向IPv6网络迁移方案 309 第六章 项目整体实施方案 312 第一节 施工方案 312 一、 施工总体部署及布置 312 二、 施工组织机构 312 三、 施工进度安排表 313 四、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14 五、 进场的准备工作 315 六、 实施环节规划表 315 第二节 到货验收 流程 319 一、 设备装箱清单及文件 319 二、 任务目标 319 三、 实施方法 320 四、 产品测试验收内容 320 第三节 验收方案 321 一、验收目的 322 二、验收对象 322 三、项目验收的前提条件 322 四、验收方法 322 五、验收步骤 323 第四节 风险控制 330 一、 风险识别 330 二、 风险评估 330 三、 风险应对 330 四、 项目风险应对的 主要 措施 331 第五节 驻场运维方案 332 一、服务范围 332 二、服务内容 332 三、处理故障 333 四、主动维护服务 334 五、文档管理 334 六、服务接口 334 七、有限产品知识支持 335 八、人员要求 335 九、工作时间要求 335 十、工程师技能要求 335 十一、驻场服务工程师考核要求 336 第七章 安全管理方案 337 第一节 安全管理措施 337 一、 人员安全 337 二、 设备安全 337 三、 信息安全 338 第二节 施工安全培训 338 一、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339 二、 基本权利和义务 340 三、 安全教育 340 四、 安全常识 341 五、 认识安全标志 342 六、 主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343 七、 现场急救知识 348 第八章 质量保障方案 353 第一节 工程质量目标 353 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 353 一、质量体系建立 353 二、质量组织机构 354 三、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承诺 354 四、质量控制措施 355 五、合同质量保证措施 356 第三节 质量保证措施 357 一、送货过程质量控制 357 二、卸货注意事项 358 三、各类产品搬运要点 358 四、服务人员现场组装作业 359 五、组装现场清洁 360 第四节 组织保障措施 360 第五节 技术保障措施 361 第六节 质量管理措施 362 第九章 售后服务方案 364 第一节 设备生产厂商原厂售后服务体系 364 一、设备生产厂商服务理念 364 二、技术支持与服务原则 364 三、技术支持与服务目标 365 四、设备生产厂商强大的服务平台保障 366 五、设备生产厂商技术支持体系 368 六、设备生产厂商培训体系 370 七、设备生产厂商服务解决方案 370 八、设备生产厂商本地区附近备件库 372 九、服务方式 373 十、服务计划 374 十一、售后服务团队 375 第二节 售后服务内容 376 一、电话咨询服务 376 二、电话支持服务 378 三、远程(远程接入)服务技术支持 380 四、现场技术支持服务 382 五、备件先行服务 384 六、硬件返修服务 387 七、厂家定期巡检服务 388 第三节 售后服务模式 390 一、服务事业部服务人员构成 390 二、服务事业部机构职能设置 390 三、服务工作记录的媒介信息 391 第四节 本地化服务 392 一、本地化服务能力 392 二、售后服务机构 392 第五节 培训服务 393 一、培训目的 393 二、培训策略 393 三、培训内容 394 四、培训考核 394 第十章 档案管理 395 第一节 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 395 一、档案管理部门职责范围 395 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395 第二节 档案管理流程 398 一、目的 398 二、适用范围 398 三、术语和定义 398 四、职责 399 五、工作程序 400 第三节 产品详细资料管理 406 一、档案与资料的含义和区分 406 二、档案与资料管理内容 407 第四节 档案管理制度 410 一、档案管理的范围 410 二、档案的管理部门 410 三、档案的分类 411 四、归档要求 411 五、档案的查阅和借阅 413 六、档案的移交 414 七、档案的保管 414 八、档案的销毁 414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415 第一节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415 第二节 运输应急预案 423 第三节 应急供货措施 428 第四节 产品质量问题处理预案 430 说 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可参照第二至五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施工方案”“验收方案”,可参照第六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安全管理方案”,可参照第七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质量保障方案”,可参照第八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售后服务方案”,可参照第九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预案”,可参照第十一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三)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行业趋势 (一) 各国政府加大教育投资,为确保教育公平,普教信息化建设以集中采购,集中建设模式为主 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各国的重视,接受和完成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教育带来的效应已超出了个人收入和国民收入的范围。教育显然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和建立更具凝聚力和参与性的社会的重要动力。依据世界经合组织的报告来看,世界各国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2015年教育支出平均占比为12.9%,新西兰、墨西哥等在教育的投入已超过所有公共支出的20%以上。 图1 2015年各国教育支出在政府公共支出的占比 普教的建设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于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由各级政府部门监督执行。以菲律宾为例,2017年,国家分配给教育的预算为127.7亿美元,占国家总预算的19%,同比增加了30%。其中基础教育(简称普教,含幼儿园和小学、中学):占教育支出的64%以上,共82.3亿美元(4110亿比索)。这也决定了大部分国家的普教信息化建设,都会采用集中采购集中建设的模式。 (二) 各国普教信息化发展现状差异巨大,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方向 从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来看,ICT技术正在使能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有不小的差异,发达国家已完成基本的教信息化工作,各学校的校园网基本建设完成。发达国家已通过技术创建全方位的教与学的环境,数字化教育普及率较高,如美国60%的地区实现数字化教育。发展中及不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投入,如:土耳其FATIH计划、中国三通两平台、埃塞SchoolNet项目等。 普教(K12)阶段的教育,各国都是以解决教育的普遍性、公平性为第一诉求,教育质量是第二诉求。其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建设,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都会经历初步的网络化,再到教育资源、应用的数字化,然后迈入智慧教育的阶段。 传统的教育信息化依旧是大多数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主要建设内容,即完成教育ICT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但是智慧教育在全球范围快速增长,包括非洲、中东等发展中地区。当前智慧教育已经占到总体市场的21%,且年均增长率超过15%,可以说实现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更高目标。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30教育行动框架》指出:必须在当今发展的大背景中来审视 “ 教育2030 ” ,指出教育系统必须相互关联,回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如变革的劳动力市场、技术的更新换代、城镇化的兴起、政治环境的不稳定、环境恶化、自然风险与灾难、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人口压力、全球失业率的攀升、贫穷的困扰、不平等的扩大以及和平与安全所面临的更多威胁。可见,利用ICT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图 2 智慧教育发展迅速 事实上,智慧教育的发展,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也能提升基础教育的公平性,这恰恰是各国政府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为关切的问题。比如在欠发达的非洲国家,正在大力建设国家教育信息基础,除了基本的国家教育骨干网和校园网的建设,同时也会建设教育云平台,提供电子书包、在线学习等智慧教育概念的部分业务。因为电子书包等业务能够大幅降低学生的入学成本,使得低收入家庭也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教育应用,大大促进了教育行业ICT采购和建设模式,未来ICT采购会逐步上移,建设区域/国家的教育云。 图3 各国智慧教育加大教育云等投资 (三) 中国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三大方向 国内市场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 “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 , “ 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 , “ 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 的论述指明了教育信息化今后工作的目标、方向和途径。 “ 十三五 ” 期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以 “ 三通两平台 ” 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6000万名师生已通过 “ 网络学习空间 ” 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日渐提高,资源服务体系已见雏形;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普教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走完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阶段,为进一步实现智慧教育打下了基础。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实现智慧教育,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工作主要有三个大的方向: 1.“ 三通 ” 提效增质、两平台融合发展。 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三通包括 “ 宽带网络校校通 ” 、 “ 优质资源班班通 ” 、 “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 。两平台包括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 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演进,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推动师生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 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 3. 构建一体化的 “ 互联网+教育 ” 大平台。 引入 “ 平台+教育 ” 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二、需求理解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各省各地市纷纷出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智慧教育的实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标准和要求。 智慧校园是是校园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教育信息化行动1.0基础上,对网络化、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一) 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力,为智慧教育提供基础和保障。 当前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缺少标准,建设差异较大,对新系统、新应用的支持能力不足:VR/AR 技术与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的观点比较吻合,以真实情境的体验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在教学中采用,但是单路4K VR的带宽需求即达45 ~ 90Mbps以上,现有的网络带宽难以满足;数字化实验室可以详细采集实验过程的各类数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但构成数字实验室的各类传感器、数字化实验设备需要实现物联网,现有的校园网络需要改进IOT接入应用能力;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需要学校、省市等建设各级平台,以及实现平台之间的大带宽联接等等。 在标准化的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各学校应该结合 “ 三通两平台 ” 的建设来规划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网络需实现光纤到学校,万兆到楼千兆到班级;支持多种终端、传感器接入,实现物联网;同时建设校级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并能与省地平台互通。 (二) 广泛采用各类智慧应用,形成教、学、研、评整个教学过程的智慧化 教、学、研、评4个环节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业务,智慧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围绕核心业务实现智慧化。智慧教育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提升学生运用信息化学习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图 4 智慧教学环境对智慧教育的支撑作用 1. 在老师教学方面 实现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各学科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 在学生学习方面 以电子书包、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电子教材阅读、教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等功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 3. 教学效果评价方面 运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进而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4. 在教研备课方面 为教师提供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 同时,还要打造教师、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渠道。 事实上,商业培训机构,在教学效果、口碑、师资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和压力下,智慧教育的各类应用与普及已经走在了学校基础教育的前列。以 “ 学而思 ” 为例,2010年就已经推出了ICS1.0智慧教学系统,使教师可以运用音频、视频、flash、PPT等各种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更全面、直观、生动、有趣地展示教学内容。2011年,学而思又升级到ICS2.0,引入了互动白板,使学生通过笔触白板就能参与教学互动,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至今,学而思推出的各类智慧应用:如课前测试、随堂练习的应用系统,可以自动化地批改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而思网校不仅有较为丰富的课程,还能全面地给出每一堂课上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和改进建议。 (三) 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1. 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已成为阻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低成本、大规模传播优质教育资源,资源建设跟不上,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就会大打折扣,难以发挥效益。如何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难题,除了在知识产权保护、资源收益等作出制度上的保障,还需要完善教学资源制作的软硬件设施,同时还需要经常性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资源制作水平,精品课堂、常态化的录播教室、虚拟演播室等将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 2. 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中开展,但是,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生产学习的各个方面的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学校已经建立的各种教育信息化系统,存在大量信息孤岛,彼此之间不能联通,难以共享。通过解决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将设备、人、资源、教学教研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应用集成,达成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提升教育信息化投资的效率。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能构建一个符合智慧教育应用的平台,也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大大促进教育公平性的实现。 (四) 通过IOT等新技术改善教学体验,提升学校管理能力 以优化学校管理和提升管理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教学环境 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使用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成绩与学分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评价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管理模块系统。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 服务师生,创造安全的教学环境: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公安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等部门联合出动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国家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等相关标准、规范文件,各地 “ 平安校园 ” 、 “ 数字校园 ” 建设相继展开。建设基于高清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的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消防设施的管理系统,人员出入管理系统,自动报警和警务联动等系统,可有效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三、现状与问题 虽说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有不小的差异,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基本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各学校的校园网基本建设完成,下一阶段以提升网络性能,如接入带宽、改善无线覆盖等为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以及偏远地区,校园网的建设尚未开始,网络建设比例非常低,还在解决通电、通网的基本建设阶段。但是就达成智慧教育这个教育信息化的远期目标来看,各国的信息化建设还有一段路要走,普教(K12)阶段的教育,各国都是以解决教育的普遍性、公平性为第一诉求,教育质量是第二诉求。其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建设,通常也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基本网络覆盖和初步信息化阶段;智慧教育阶段。总的来说,教育信息化,网络是基础,当前网络建设主要问题有: (一)发展中国家ICT基础建设不足,偏远地区的学校尚未实现“通网”,亟需建设教育基础网络。对偏远地区实现网络通,可以普及电子教材的使用,降低学生的入学成本; (二)发达国家的教育网络大部分已经有了基本网络,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出口带宽、教室接入带宽、无线接入能力等成为新的问题,需要对网络性能进行提升,并完善无线网络的覆盖; (三)基于成本、智慧教育、普遍教育和公平教育、管理等教育业务诉求,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双向驱动,教育应用向云迁移日趋普及与加速,带宽不足限制云的使用, 网络存在大量建设需求,以英国为例: 带宽不足阻碍了云的部署,在BESA 2016年调研中,PC、互联网、数字内容的不太理想; 除教师的互联网接入稍好,至少21%的学校处于“Poor”状态; 除桌面台式机、Secondary的宽带连接外,至少30%的学校处于“Under - Resourced ”状态。 (四)部分区域、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有了进一步的诉求,发展智慧教育、建设智慧校园等。但是当前的网络不具备物联网接入能力,另外,智慧教育应用多为基于移动终端的APP应用,使得全球范围的学校都有无线校园建设的要求。 四、价值主张 (一) 有线无线网络分离变为深度融合,建设无线校园2.0 随着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深入,教学中使用的信息终端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固定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PAD、智能手机等终端应用已经普及,需要移动接入的终端逐渐占据主流;同时,教学应用也从传统的基于电脑的软件应用转向基于智能终端的APP应用,师生的教学手段对无线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改善翻转课堂的互动能力、老师在线备课、学生在线学习等。事实上终端无线化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在终端无线化之外,另一大趋势就是应用上云,电子书包、慕课、网上备课等等,都与云的应用密切相关,这要求校园网络与云端的连接必须通畅,这包括连通性和带宽体验,要满足不同业务的要求,不同的接入方式,不会影响业务体验。这要求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能够融合,业务策略可以跨越有线无线网络,统一管理和下发。 伴随着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我公司 认为未来的校园网络需要具有接入无线化、运维智能化和管理云化三大特征。建设一个无盲区覆盖、可漫游、有线无线融合、易规划易管理的无线校园网络,基于802.11ac wave2双5G射频、无缝漫游、智能天线等先进技术,满足室内室外、场馆高密度覆盖、独立办公室、无线物联等全场景覆盖需求,实现大带宽无盲区无线接入,同时,有线无线网络融合,有线无线流量进行集中管控,通过交换机业务板卡本身来实现无线控制器功能,在业务板卡识别无线报文并进行处理,这样有线无线报文转发行为一致,所有的流量都直接在交换机处理,破除无线流量转发瓶颈,使得有线无线不同接入方式获得一致的良好体验。为师生提供以下体验: 1. 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教育环境不再是一个割裂的教育空间,而是通过网络将学校、家庭、社区、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各种场所连接起来的教育生态系统,学习需求无处不在、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和无处不在的学习伙伴,实现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 2. 教与学的创新: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智慧教育环境下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载具,合理、有效的创新应用技术促进课前、课中与课后教与学活动,实现更高效率的学科知识传授与学科能力培养 3. 7*24小时的全时交互:深度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促使深层学习发生;过程记录:自动记录教与学互动的全过程,为智慧教育管理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按需推送:学校、老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学生差异与偏好等情况,按需推送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等 4. 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结合互联网教育思维,建设教育云平台并实现学校与云、学校与学校等的互联,实现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无缝整合与无障碍流通,使得学生、老师、家长可以便捷地获取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二) 经验管理变为数字管理,建设感知校园 物联网技术走入校园,建设可感知的校园,是实现 “ 智慧校园 ” 重要组成部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建设,在感知与控制层、网络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这四个层次上作有效整合,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对校园的方方面面进行感知识别,对其进行数字化标识,以校园网络为纽带,以物联网应用平台为大脑,实现人与人、人与
中小学智慧校园投标方案(43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