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智慧工程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197页   下载948   2024-09-09   浏览25   收藏57   点赞878   评分-   77198字   56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18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总体说明 5 第一节 建设背景 5 第二节 建设目标 6 第三节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7 第一条 基础信息库建设 8 第二条 共享交换平台建设 9 第三条 数据开放平台建设 10 第四节 设计原则 10 第五节 设计依据 12 第二章 对项目的理解 14 第一节 现状分析 14 第一条 基础数据库库藏数据量不足 14 第二条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16 第三条 缺乏信息资源统筹利用的机制 17 第二节 业务需求分析 18 第一条 用户分析 18 第二条 业务分析 19 第三条 业务需求 20 第三节 功能需求分析 25 第一条 资源整合的需求 25 第二条 数据共享的需求 25 第三条 服务目录的需求 26 第四条 弹性可扩展的需求 26 第五条 接口服务需求 26 第三章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27 第一节 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 27 第一条 平台总体架构 27 第二条 平台技术体系 30 第三条 网络拓扑架构 31 第二节 大数据平台功能设计 32 第一条 数据建模管理系统 32 第二条 数据采集服务系统 56 第三条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61 第四条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 92 第五条 目录管理服务系统 100 第六条 接口服务系统 129 第七条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130 第八条 运维管理服务系统 133 第三节 平台应用 145 第一条 数据共享 145 第二条 数据开放 146 第三条 数据服务 150 第四条 数据可视化 150 第四章 政策标准保障体系 153 第一节 政策标准保障体系 153 第二节 建设规范框架 155 第三节 平台建设规范组成 156 第四节 规范建设内容 159 第一条 管理制度建设 159 第二条 标准规范建设 163 第三条 标准规范索引 168 第五章 安全保障体系 169 第一节 安全体系架构 170 第二节 安全防护体系机制 170 第一条 系统安全 170 第二条 运行安全 170 第三条 数据安全 173 第三节 安全管理体系机制 175 第一条 安全策略 175 第二条 安全组织 176 第三条 安全制度 177 第六章 系统部署与清单 178 第一节 实施流程 178 第二节 系统部署结构图 180 第三节 平台软件功能清单 181 第四节 平台配置参数 184 第五节 平台硬件清单(已预留 20%的余量) 189 总体说明 建设背景 智慧城市是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利用,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民生、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个至800个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队伍中来。北京、上海、广东、武汉、宁波等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50%的二线城市,提出了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然而,在智慧城市的推进过程中,各类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各个行政单位都建立了各类政务应用系统,由于单位划分限制,为这些应用系统配套的基础设施不能进行跨单位共享复用,其安全性也无法得到统一保障。其次,受技术架构不一致、接口规范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应用系统之间大多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及流程互通,各类政务数据分散在若干独立系统中,数据一致性也难以得到保证。最后,各类政务系统积累了大量城市运营数据,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接口向社会公众开放,政务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XXX智慧城市就是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更加关注人民的生活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感知中国,智慧XX”为主线,以“惠民、强企、优政”为宗旨,整合资源 , 整合系统,整合服务,进一步提升XX的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经济运行和为民服务水平。通过大数据平台与各智慧系统的建设,努力把XXX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区,使XX成为人人向往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的“第一张名片”,是实现政务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共支撑平台,可完成城市公共数据的交换共享、信息融通,支撑互联的智慧化应用服务。无论是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是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平台是实现城市三融五跨协同管理服务的重要支撑。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融共享体系和建设各级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法人、人口、经济、地理信息、政务、治理、民生、经济等基础数据的“总和”。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共享交换。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具有对数据结构各异的数据进行分类、清洗、抽取、挖掘、分析、汇集、共享、交换的功能。 具体目标 1.建立覆盖各参建委办局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对人口、法人、经济、地理信息共享基础信息进行梳理、编目,形成XXXX市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示范应用,带动目录体系建设; 2.建立覆盖参建委办厅局单位的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提供人口、法人、经济、地理信息共享基础信息的交换服务,为各政务基础信息交换落地成库、实现跨部门主题应用提供支撑。同时为下一步交换体系横向覆盖更多的委办厅局单位预留接入接口; 3.以现有的市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为依托,融合公安、人社、计生、民政等局单位与人口相关的信息资源,形成全市人口共享基础信息库,为政府决策、公共服务系统等提供信息支撑; 4.整合工商、税务、质监、编办等部门的法人相关信息,形成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市法人共享基础信息库,为各监管部门进行“业务交叉稽核”奠定基础; 5.建立符合XXX市实际的电子政务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 制度规范,明确统一的数据共享格式,明确部门共享信息资源的责任与义务; 6.通过可视化平台对数据共享交换信息及人口、经济、法人、地理信息的基础信息库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 7.通过数据开放向社会公布自己所拥有的,并经过脱敏的数据。包括天气数据、GPS数据、金融数据、教育数据、交通数据、能源数据、医疗数据、政府投资数据、农业数据等。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重点开展三大工程建设:基础信息库建设、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数据开放平台建设。 基础信息库建设 (1)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 整合公安、计生、人社等多个部门数据,,建设和完善覆盖常德全市城乡全部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人口基础信息库。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建立信息共享和校核机制,充分利用人口普查信息,逐步建设人口总量和静态动态分布、户口登记、年龄和性别结构、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居住状况、收入水平、纳税情况、参保缴费、社保待遇、婚姻状况、优抚救助、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业务信息库,为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实有人口统筹管理、人口全生命周期管理、社会治安状况、人力资源能力素质、社会就业形势、市场消费能力和公益事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等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法人单位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 整合质监、工商、税务、民政、编办等部门数据,建设和完善以法人组织机构代码为标识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以法人单位基础信息为基准,建立信息共享和校核机制,充分利用经济普查信息,逐步建设法人信用、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就业规模、生产经营、税源税收、法人业务范围等方面的业务信息库,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保障、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就业需求、行政资源配置、产业经济安全、社会事业发展、市场开放竞争、社会信用体系等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3)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 整合相关空间基础数据资源,完善空间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和完善以测绘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国家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为基准,建立信息共享和校核机制,逐步建设土地矿产资源、水源水系分布、城乡建设规划、综合交通布局、水域空域航线、重点水利工程分布、邮政编码和地址、地理数据资源等业务信息库,为自然资源储备和开发利用状况、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交通资源配置和物流配送效率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4)宏观经济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 整合统计局、发改委、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等部门数据,建设宏观经济信息库。在市统计局已有经济普查和行业统计数据基础上,重点加强产业、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完善消费、投资、进出口以及经济运行、节能减排、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业务信息资源,为市和区县市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开展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等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共享交换平台建设 通过条块结合模式,推动全市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立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目录体系,规范数据交换和使用,逐步完善共享平台对跨行业的应用支撑,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成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的一站式基础平台。 数据开放平台建设 数据开放就是政府向社会公布自己所拥有的,并经过脱敏的数据。包括天气数据、GPS数据、金融数据、教育数据、交通数据、能源数据、医疗数据、政府投资数据、农业数据等。这些原始数据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商业价值,但经过一些公司加工之后,可以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设计原则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应遵循“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需求导向、无偿使用,统一标准、统筹建设,建立机制、保障安全”的原则。各政务部门应加强基于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1)可靠性原则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在设计时将充分考虑政务资源交换平台对可靠性的要求,保证系统的高可靠、高可用性,尤其是保证关键业务的连续不间断运作和对非正常情况的可靠处理。 (2)可伸缩和可扩展性原则 平台应该真正符合多层高可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应能满足 新增的需求,而系统的体系结构不需做较大的改变,并能保证系统今后的平滑升级。应充分考虑现有技术以及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扩展性,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藕合,使各子系统问的数据依赖程度减至最低限度,同时,要适当兼顾今后需求扩大时对功能扩展的需要。交换平台和节点应具备支撑多个应用系统的能力和节点个数的易扩充性。 (3)开放性原则 全面支持XML、WebService、S0AP、REST等当前受到普遍支持的国际开放标准,保证系统能够与其它平台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等相互交换数据并进行应用级的互操作性和互连性。 (4)安全性原则 既要注重系统本身防御外部攻击的能力,又要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要遵循相应的保密规范,保证系统安全保密性、查错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5)高效性原则 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包括:处理能力,处理速度,响应时间等。系统在满足其他各项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应可能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6)友好性原则 系统应具有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要求用户界面标准,统一集成,使用简单,减少使用的复杂程度,提高使用效率。 (7)可管理易维护性 由于大数据中心平台系统,使用面广,系统稳定性可用性要求高,因此平台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可管理和易于维护的特点。 设计依据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平台建设指南》 《关于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分类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元数据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 《中国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GB/T13016-19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21063-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GB/T21062-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字[2006]35号)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生产与建库总体技术纲要》《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城市地理要素编码结构规则》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地图符号库建立的基本规定》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GW0101-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WO103-2011)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W0104-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技术规范》(GW0202-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GW0204-2014) 《接入政务外网的局域网安全技术规范》(GW0206-2014) 对项目的理解 现状分析 基础数据库库藏数据量不足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总体而言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更落后于政府和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基础数据库库藏数据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从信息资源数据库库藏数据总量来看 当前既有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库藏数据远远不能满足现实要求。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总量不足,信息内容匮乏,静态信息多,动态信息少,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慢。数据的实时性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所在,不能实时更新的静态数据库成为低层次建设和内容匮乏的数据库,也必将成为事实上的“死库”。这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不能成为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有力助手,其应用价值非常低。 2.从基础数据库库藏数据储存质量来看,由于数据采集质量和更新频度较低,导致其利用率也非常低,因而信息资源的价值不能得到有效体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只强调了“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四类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忽视了数据库与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建设,导致四类数据库有效使用率低,同时,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由于缺乏四类数据库数据的有效支持,其相关功能未能得到最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信息质量不高,对信息深度挖掘不够,信息针对性不强,政府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还没有加工成可供交换和共享的数据库资源。信息资源加工深度是衡量其质量的最主要指标。对于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更多需要的不是原始数据,而是经过分析加工过后的数据。信息资源的离散、无序和缺乏关联性,是导致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也是造成信息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原因。 3.互联网信息和物联网数据采集量缺乏 互联网信息和物联网信息也是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部分数据的利用方式和传统数据不同,需要更加专业的处理手段。城市在物联网信息和互联网信息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因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城市市有些部门已经初步建设了“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解决了基础数据使用的问题,但对已经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需更进一步捋顺共享流程,整合数据挖掘技术。 1.数据库的建设与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脱节 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过程中,只强调了建立基础数据库,并没有将这些数据库与业务应用有机整合起来,从而导致数据库的建设与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脱节,开发利用水平非常低下。数据指标的重复采集,必然导致数据之间的冲突,这造成了资源浪费、监管缺位和业务难以协同等问题。 2.信息资源分散,信息整合不足 政府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部门信息化程度不同 、 建设年代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各个部门数据很难高效整合应用 , 甚至很多部门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也没有很好的整合。同时,由于部、省垂直系统的建设应用,形成了更高的“信息烟囱”,使市级信息资源统筹更加困难。 3.信息资源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一致 由于各个部门信息化建设都是围绕本部门的业务需要和使用习惯,在一些基础数据分类、代码都有自己的标准,数据格式、数据建模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而造成不同部门数据差异,也阻碍和跨部门数据应用效果。 缺乏信息资源统筹利用的机制 目前基础信息资源的利用已经有了城市特色的CIO管理机制,对各委办局的信息资源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政府开发数据资源的大要求下,在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环境下,需要更多灵活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1.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缺乏市级领导统筹管理 由于条线管理的制度约束,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条件约束,导致在市级横向管理层面存在很多限制。这种限制的打破只有市级领导站在全市的角度,统筹资源,协调管理。 2.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缺乏奖惩机制 信息资源的建立,更新,使用都是和各部门的绩效相联系的。在信息资源的管理上,能够采集激励措施来存进各委办局的建设积极性,是最有效最高效的手段。有效的利用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手段,促进各部门高效维护信息资源是有效手段。 3.信息化管理的扎口利用不足 在信息化的扎口管理中,需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对基础数据的维护更新,对基础数据的高效利用。 业务需求分析 城市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源包含人口数据、法人数据、经济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其中人口数据、法人数据是城市大数据中心的核心基础数据,是其它应用平台的数据源泉。 用户分析 城市大数据中心的用户分为:市领导,各委办局业务单位及社会公众。 1)市领导 对于市领导,数据中心将有价值的数据、行政地图、决策方 法和应急进行融合,弥补数据分析的局限性,有利于各级领导 、 管理决策人员方便、直观、形象地进行各种分析,从而使统计决 策的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管理走上一个新台阶。 2)各委办局业务单位 对于各委办局业务单位,委办局可以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或使用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业务部门之间可以通过数据中心交换数据;遵循标准规范进行业务系统的建造和改进,可实现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的对接。 3)社会公众 对于社会公众,可以依托数据中心提供的应用服务对公众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公众可以更直接广泛的获得政府提供的服务,如证照协同、社保电子传递等。 业务分析 基于政务信息资源在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可以具体分为四类,包括部门内应用、纵向应用、横向应用和综合应用四类。 部门内应用业务 基于政务信息资源,部门内应用市支撑单个政务部门特定层次内部职能开展业务活动的应用。部门内应用分为三种应用模式: 核心业务类:政务信息资源作为核心的主要依据或工作成果 的业务,如户籍管理、国土应用、规划审批、工商管理、宏观经济统计。 辅助业务类:政务信息资源作为业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可进一步产生附加的信息资源和为业务工作提供支持的业务。 参考业务类:政务信息资源不具体应用于业务工作,仅仅作为参考资料的业务。如人口、经济、税收的分区域统计分析业务。 纵向应用业务 基于政务信息资源,纵向应用支撑单个政务部门以及下属各级部门依职能展开业务活动的应用。纵向应用的业务应用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上级政务部门、本级部门以及下属各级政务部门依职能开展业务和提供服务的需要。如公安系统业务应用、国税系统业务应用、海关业务应用等。 横向应用业务 基于政务信息资源,横向应用支撑某一部门与同一层级的其他多个政务部门依职能开展业务活动的应用。这种应用主要侧重于同一行政级别之间的业务协作,如并联审批业务应用、城管执法业务应用、海关业务应用。 综合应用业务 基于政务信息资源,综合应用支撑多个层级、多个政务部门依职能开展业务活动的应用;大多数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呈现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复杂状态,它的每一个横向的块和纵向的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条块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综合应用类的业务系统非常普遍常见,如城市应急指挥应用、领导决策支持应用、城市综合管理应用。 业务需求 2.2.3.1人口信息业务需求 人口库是基于城市级的政务网络、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支持多业务部门的数据集成和交换平台,按照统一的数据库编码标准,收集、比对、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基础数据,集聚、整合各参建部门管理系统中涉及人口的基础信息,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人口数据库体系,为人口信息的共享交换提供基础。人口库中的人口信息包括本地常住居民身份信息、流动人口信息、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社保缴纳和发放信息、居民收入基本信息和享受低保人员信息等人口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产生的所有信息。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全面的人口数据库,可以方便公安、计生、民政、卫生、教育、残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等使 用人口信息的部门及时准确地查询到人口相关信息,不同部门可以共享相关的人口信息,确保各相关部门的人口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不同部门对人口库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人口计生部门获取其它部门提供的新婚、出生、死亡、劳务、流动和总人口等信息,对本系统漏统信息和不准确信息查漏补缺,提高人口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可以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教育部门掌握其它部门统计的各年龄组人口数据,对未来教育结构的调整及早谋划;公安部门可以获取其它部门提供的出生、死亡、流动人口和总人口信息,补充和完善本系统数据库,提高出生人口的上户率和死亡人口的销户率;民政部门可以预测未来新婚对象的人数变动趋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能够掌握其它部门提供的流动人口数量流向,合理引导劳务输出;卫生部门获取其它部门出生和死亡信息,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数据质量;统计部门获取其它部门出生、死亡和流动人口数据,提高抽样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人口数据库应满足为市民卡项目、智慧医疗、三维城市等项目提供人口数据支撑。 2.2.3.1法人信息业务需求 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通过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从工商局采集企业法人信息,从编办采集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法人信息,从民政局采集社团、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法人信息,从质监局采集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形成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法人核心信息和各类法人的扩展信息,分别存储于法人核心信息数据库和各类法人扩展信息数据库中。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作为基础数据库建设之一,通过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加强政府对各类法人的综合监管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法人基础信息包括企业、民间组织、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行政机关法人的开业(设立)登记、变更、注销、吊销、年检等信息;法人扩展类信息包括税务登记、注销、验换证、非正常户等信息;其他扩展类信息包括药品经营许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信息、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资格审批信息等许可信息;企业信用类信息包含了各部门的企业良好信息、警示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纳税信用等级信息、欠税公告信息等;监管类信息包括治安处罚信息、消防管理信息等。信息范围涵盖质监、工商 、 民政、编办、人社、公安、国税、地税、食药监、安监、发改、国资、统计、商务局等多个单位与部门。通过项目建设,形成全市统一的法人基础信息库,方便各部门开展法人领域相关业务。 1、工商部门通过法人扩展信息的共享,更及时准确的掌握相关企业法人开业前置审批信息,便于开展企业开业注册登记业务,并便于对流通领域的企业法人进行监管;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更好掌握企业良好、警示、处罚信息,作为评定优秀企业的参考。 2、税务部门通过法人库建设,共享法人基础信息,更好的了解法人注册登记、变更、注吊销和年检情况,提高税务登记与缴纳业务的办公效率;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实现部门间协同,有效的杜绝偷税漏税的发生,增加财政收入;通过四大库的结合,实现法人征税网格化管理,更进一步探索税收征管的新思路。 3、质监部门通过法人库的建立与信息共享,不但方便了组织机构代码的赋码业务,而且还为加强生产领域法人单位的监管,提供了信息支持,并且结合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的建设与应用,更提高了县区监管部门的办事效率。 4、食药监部门除了开展食品、药品器械等前置审批业务外 , 通过法人信息的共享,提高了年检年审的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征信信息的共享,实现,希望有其他部门信息;希望有稽查办案系统,能有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系统有综合监管系统,以后可以和其他监管部门共享。 5、统计部门通过法人库建设,获取法人基本情况信息,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更好的实现全
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投标方案(19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如果下载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专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