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智慧工程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325页   下载316   2024-09-26   浏览155   收藏46   点赞406   评分-   122788字   79积分
还在等文档吃灰吗!快上传文档躺赚收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310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 11 第一节 水体富营养化及防治 11 一、定义与机理 11 二、我国现状 14 三、成因 14 四、危害性 14 五、防治措施 16 六、控制修复技术 17 第二节 蓝藻污染背景分析 23 一、蓝藻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23 二、蓝藻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38 三、蓝藻控制现状 42 第二章 整体服务设想 47 第一节 项目需求分析 47 一、项目概 况 47 二、服务期限 47 三、服务目标 47 四、服务标准 47 五、服务要求 48 第二节 项目服务承诺 51 一、项目各阶段服务承诺 51 二、打捞人员服务承诺 54 三、各项安全承诺 55 第三节 项目总体设想 65 一、工作内容和范围 65 二、总体方案布署 66 三、工作计划 66 四、打捞工作具体计划 67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71 第一节 项目组织架构图 71 第二节 部门职能及重要人员岗位职责 71 一、部门职能 71 二、重要人员岗位职责 72 第三节 培训和管理方案 82 一、录用机制 82 二、培训机制 83 三、考核及淘汰机制 84 四、人员管理 84 第四章 项目拟投入设备设施 87 第一节 项目车辆、打捞船舶配备 87 一、项目所需车辆、打捞船舶 87 二、藻泥运输车辆管理规定 98 三、车辆日常检查记录表 100 四、打捞船舶管理规定 101 五、车辆驾驶员安全应急检查记录各项表格 103 六 、 车辆 驾驶员 考核表 105 七 、 车辆 驾驶员 统计表 106 第二节 工具设备配备 107 一、打捞工具设备一览表 108 二、工具设备日常检查标准 109 三、电动工具安全应急检查表 110 第五章 设备维修方案 114 第一节 设备维护保养规定 114 一、工具保养及保护规定 114 二、设备保养记录表 115 三、设备维修记录表 117 第二节 船舶、设备维保方案 118 一、船舶日常维护保养方案 118 二、运输车维护保养方案 121 第三节 设备保养方案 124 一、大型机械保养 125 二、液压系统的维护保养 125 三、吊车、起重机的日常维护保养 126 第六章 蓝藻打捞及运输方案 136 第一节 湖面 巡视 136 一、巡逻 要求 136 二、湖面巡逻人员配置方案 136 三 、设备配置 137 四、 巡逻人员岗位职责 138 五、 巡逻人员管理制度 138 第二节 蓝藻打捞 139 一、打捞类型 139 二、人员配置 142 三、作业规程 142 四、蓝藻清除方法 149 第三节 藻泥、藻水运输 152 一、 藻泥、藻水 运输原则 152 二、藻泥、藻水 的运输 时间安排 153 三 、 藻泥、藻水 运输路线建议 153 四、运输方式 154 五 、 藻泥、藻水 运输组织安排结构图 155 六、藻泥、藻水运输作业要求 155 七、藻泥、藻水清运作业流程 156 八、车辆运输安全 158 第七章 蓝藻分离及资源化利用 162 第一节 蓝藻分离 162 一、水华蓝藻的机械清除 162 二、藻水分离工艺 164 三、步骤详细说明 166 四、 藻 浆、 藻水分离废水处理工艺 171 第二节 资源化利用 179 一、生物新能源 179 二、生产饲料 180 三、 制备肥料 180 四、蓝藻基因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184 五、其他方面的利用方式 185 第八章 蓝藻防控及处理方案 187 第一节 监测与预警方案 187 一、总则 187 二、监测 与预警 188 三、应急响应 190 四 、 监测与预警 保障 191 第二节 蓝藻处理方法 193 一、物理除藻法 193 二、化学除藻法 195 三、生物防治方法 196 四、组合工艺除藻法 198 五、其他除藻方法 200 第九章 项目管理制度 201 第一节 工具设备管理制度 201 一、打捞工具管理制度 201 二、机器设备管理制度 202 三、工具设备收纳制度 206 第二节 车辆、打捞船舶管理制度 208 一、车辆管理制度 208 二、 车辆驾驶员管理制度 209 三、蓝藻打捞船舶管理制度 212 第三节 档案管理制度 216 一、档案的管理部门 216 二、档案管理细则 217 三、档案记录各项表格 219 第 十 章 安全文明 保障措施 224 第一节 文明 服务 保障措施 224 一 、文明 服务 目标 224 二、文明服务组织机构 224 三、具体 文明 服务 保障措施 225 第二节 安全作业保障措施 226 一 、安全目标 226 二、 安全管理指导思想 226 三、 安全 作业 制度 226 四、 安全 作业组织机构 227 五、吊车作业安全保障措施 228 六、打捞作业安全保障措施 230 第三节 安全操作规程 232 一、蓝藻打捞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32 二、装吊工安全操作规程 233 三、 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34 四、打捞船舶 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36 五、打捞 员安全操作规程 241 第四节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技术 243 一、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技术集成的概念与内涵 243 二、流域污染物多级削减技术 244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248 第一节 应急总预案 248 一、应急预案原则 248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50 三、应急救援工作流程图 260 四、紧急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260 五 、应急 物资、设备 准备 261 六 、 应急 管理人员配备 266 七、应急物资、设备管理制度 268 八、湖面作业 应急演练 与培训 271 九、应急保障措施 282 第 二 节 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292 一 、预防措施 292 二 、应急措施 294 第三节 运输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296 一、 预防措施 297 二、应急措施 301 第四节 突发性溺水应急预案 305 一、预防措施 305 二、 应急措施 307 第五节 打捞船舶各项应急预案 309 一、船舶碰撞应急预案 309 二、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应急预案 313 三、船舶进水、堵漏应急预案   314 四、船体结构损坏应急预案 316 第六节 船舶防油污应急处理方案 317 一、 报告 317 二、 溢油控制 319 三、 其他 324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背景”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整体服务设想”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拟投入设备设施”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设备维修方案”详情可见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蓝藻打捞及运输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蓝藻分离及资源化利用”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蓝藻防控及处理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八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管理制度”详情可见本文第九章。 十、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安全文明保障措施”详情可见本文第十章。 十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预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一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 第一节 水体富营养化及防治 一、定义与机理 (一)定义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注意点: 1.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有时长达数千年。 2.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3.一般的污染大多导致生物生产力的降低,而富营养化却是营养物质的增加,往往提高了初级生产力。 4.利贝格最小值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供给它所需要的养料中数量最少的那一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主要决定于氮和磷,特别是磷。其含量决定着藻类繁殖速度和富营养化的程度。 (二)机理 温度,、光照、无机盐、CO 2 等都是藻类繁殖必需的,藻类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满足自身生长繁殖所需。光合作用中所需要的叶绿素,藻蓝素等光合色素及许多酶需要氮磷等元素。氮磷等含量增多时会提高这些物质的含量进而提高光合效率制造较多有机物繁殖也更快一些。 (三)富营养化的过程 (四)来源 湖泊富营养化是在特定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都具备的条件下发生的。总的来说,以下几方面是造成水体富苟美化的且休来源: 1.农田化肥 2.牲畜粪便 3.污水灌溉 4.工业废水排入水体 5.水体人工养殖 二、我国现状 我国主要淡水湖除处于人烟稀少的地区与原始状 态的湖泊外,其营养盐水平基本上都达到了富营养化发 生的标准浓度,水体的富营养化在多数湖泊中已处于相 当水平。 三、成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成因是营养物质的增加。使得藻类和有机物增加所致。营养物质主要是磷,其次是氮,还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来源有: 1.土壤大量施肥,农田流失的氮、磷进人水体。 2.禽畜、水产养殖,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3.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体。 四、危害性 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 在富营养状态的水体中生长着很多藻类,其中有一些藻类能够散发出腥味异臭。藻类散发出这种腥臭,向湖泊四周的空气扩散,直接影响、烦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以不舒适感觉,同时,这种腥臭味也使水味难闻,大大降低了水质质量。 2.降低水体的透明度 在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类的大量水藻。这些水藻浮在湖水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 ,使水质变得浑浊,透明度明显降低。 3.影响水体的溶解氧 富营养湖泊的表层,藻类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因此表层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富营养化水体表面形成氧饱和溶液。但富营养湖泊深层情况不同,首先是表层的密集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入湖泊深层,而且阳光在穿射过程中被藻类吸收而衰减,所以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限制而减弱,溶解氧减少;湖泊藻类死亡后不断向湖底沉积,腐烂分解也会消耗深层水体大量的溶解氧,严重时可使深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呈厌氧状态,需氧生物难以生存。这种厌氧状态,可以加速底泥积累的营养物质的释放,造成水体营养物质的高负荷,形成富营养水体的恶性循环。 4.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 富营养对水质的另一个影响是某些藻类能够分泌、释放有毒性的物质,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若被牲畜饮入体内,可引起牲畜肠胃道炎症,人若饮用也会发生消化道炎症,有害人体健康。 5.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制水成本 湖泊常常是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供给水源。富营养水体在作为供给水源时,会给制水厂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在夏日高温藻类增殖旺盛的季节,过量的藻类会给制水厂在过滤过程中带来障碍,需要改善或增加过滤措施。其次,富营养水体由于缺氧而产生硫化氢、甲烷和氨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且水藻产生的某些有毒的物质,在制水过程中,更增加了水处理的技术难度。既影响制水厂的出水率,同府也加大了制水成本费用。 6.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湖泊水体中各种生物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一旦水体受到污染而呈现富营养状态时,水体的这种正常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扰乱,某些种类的生物明显减少,而另外一些生物种类则显著增加。这种生物种类演替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破坏了湖泊生态平衡。 五、防治措施 (一)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1. 制订营养物质排放标准和水质标准 ; 2. 实施截污工程或者引排污染源 ; 3. 合理使用土地,最大限制地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与肥料流失 。 (二)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1. 生物性措施 2. 工程性措施(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等。) (三) 去除营养物(的物国化学方计大阶活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 1. 铁盐凝聚沉降法 2. 铝离子交换法 3. 石灰凝聚与氨气提法 六、控制修复技术 控制和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和生态修复。 物理修复是借助工程技术措施,清除底泥污染的 一 种方法,主要有疏浚、填沙、营养盐钝化底层曝气、稀释冲刷、调节湖水氮磷比、覆盖底部沉积物及絮凝沉降等一系列措施。化学修复如加入化学药剂进行杀藻。生物修复技术有人,工湿地、生物浮床、生物操纵 。 物理和化学方法只能暂时控制,治标不治本。生态修复是新的领域,研发热点。 (一)人工湿地 1.定义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和管理控制的、工程化的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它改变了湿地的传统形态,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2湿地组成 填料、植物、微生物和动物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填料 一 般由土壤、沙粒、碎石等构成。它不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还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染物。 (2) 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植物对污染物有吸附、代谢、积累等作用。 (3)) 微生物是湿地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去除有机物和氨氮。 3.去除营养物质机理 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的提高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 (1) 除磷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作用包括介质的吸收和过滤、 植物吸收、微生物去除等。无机磷的吸收和过滤去除作用因湿地床的填料不同而存在差异。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将无机磷变成植物体的组成部分,最后通过收割去除。 微生物对磷去除包括对磷的正常吸收和对磷的过量积累,不同含氧状态的人工湿地根区类似于污水脱氮除磷系统的A-A-0处理单元,使某些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吸收低分子的有机物 ( 如脂肪酸 ) ,同时将细胞原生质中聚合磷酸盐异染粒的磷释放出来 ( 释磷 ) 并提供必需的能量以便它们在好氧条件下从水中吸收超过其生长所需的磷 ( 聚磷 ) 并以聚磷酸盐的形式成为微生物细胞的内含物而被贮存起来,因此人工湿地有较高的除磷效果 。 (2) 除氮 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作用和植物的吸收同化作用完成的。进入湿地系统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氮的形式存在。在人工湿地系统内,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氧通过植株根系向湿地床输送,使得系统内部存在许多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环境,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生态浮床 1.定义 生态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 2.原理 利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N、P等元素的吸收及植物发达根系和浮床基质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吸附,富集水体中有害物质,利用植物根系释出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加速有机污染物分解;一些植物还能分泌化学克生物质,抑制浮游植物生长。随着部分水质指标改善,尤其是溶解氧(DO)大幅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繁殖创造了条件。通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分解,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通过收获植物体形式,将N、P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完全迁出水体,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减少,水质改善,为水生生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生存、繁衍创造生态环境条件,为最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3. 技术特点 (1) 避免塑料泡沫大量堆放产生的二次污染。生态 浮床通常采用塑料泡沫板作为浮体的载体,使废弃塑料泡沫有用武之地。 (2) 生态浮床技术将浮床陆生植物作为先锋种植于 河湖水面,利用陆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大量N、P吸收和光合作用,去除水中N、P,无须施肥,避免肥料对水体污染,且病虫害少。 (3) 生态浮床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可避免沉水植物人工种植后,由于光照等生境条件难以保障其正常生育而死亡的现象。 (4) 浮床陆生植物多为经济种类或观赏种类(如香草根、美人蕉等),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创造 一 定的经济效益 。 (三)生物操作 1.定义 生物操纵即通过对水生生物群及其栖息地的 一 系列调节,以增强其中的某些相互作用,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主要作用对象是鱼类 2.原理 经典的生物操纵主要通过去除浮游生物食性鱼类(planktivore)或添加肉食性鱼类(piscivores)来降低浮游生物食性鱼的数量,调控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滤食效率高的植食性大型浮游动物,特别是枝角类的发展,从而提高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最终减少浮游植物生物量。目前有些学者提出了非经典的生物操纵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即利用滤食性鱼类直接进行对浮游植物的生物操纵。 浮游动物是生物操纵的关键因子之一,而大型浮游动物则是最重要的、最可能压低浮游植物数量的因素植物过量生长。滤食性鱼类可以调控浮游动物,减少鱼类捕食压力有利于大型植食浮游动物种群的发展,而其密度的增加反过来又能很好的控制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 滤食性鱼类可以调控浮游动物,减少鱼类捕食压力有利于大型植食浮游动物种群的发展,而其密度的增加反过来又能很好的控制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 第二节 蓝藻污染背景分析 一、蓝藻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一)定义 蓝藻(Cyanobacteria)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蓝藻(蓝细菌)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红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红素的蓝藻,使海水呈现出红色。 (二)主要特征 1.细胞壁由纤维素(内层)和果胶质(外层)组成,细胞外有的具胶被或胶鞘。细胞壁上含有粘质缩氨肽,这是蓝藻区别于其他藻类的特征之一 2.无色素体,色素均匀地散在原生质内。色素成分主要为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藻胆素(蓝藻藻蓝素+蓝藻藻红素)。植物通常呈蓝绿色、淡蓝色、亮蓝绿色等 3.无细胞核,只具核质而无核仁和核膜。属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 (三)一般特征 blue-green algae;粘藻-细胞壁外有胶鞘;裂殖。 1.藻体形态 (1)单细胞植物体 有的分裂后包在胶化母细胞壁,内呈群体/极性分化。 (2)群体类型 多个形态结构相同的细胞联结 (3)丝状体 一面分裂/子胞相连/分枝或否 2.细胞结构 (1) 细胞壁 真正细胞壁:四层,主成分粘肽 【 与Gram阴性菌相似/溶菌酶 】 胶质鞘:果胶酸/粘多糖 【 有的易水化/或坚固呈层理/非光合色素 】 (2) 原生质体 中心质centroplasm——又称中央体 ① 环状DNA ② 无组蛋白 ③ 无核膜、核仁 ④ 原核 周质periplasm——又称色素质 ① 无载色体等细胞器 ② 有光合片层 ③ 有气泡 (3) 光合色素 ( 4 ) 光合产物 蓝藻淀粉 【 遇碘变褐色 】 、蓝藻颗粒体 【 由脂蛋白构成 】 3.繁殖 (1) 营养繁殖 ① 单细胞种直接分裂/子细胞分离。群体分裂形成大群体再分离。 ② 丝状类型形成藻殖段[异形胞、隔离盘、机械作用等 (2) 产生无性孢子 ① 厚壁孢子:自营养细胞体积增大积累物质和壁加厚;休眠渡过不良环境。 ② 外生孢子:细胞横裂形成大小不等两块原生质,上为外生孢子;假鞘。 ③ 内生孢子endospore--exospore外生孢子 4. 分布 (1) 主要淡水[营养丰富时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2) 气生藻 (3) 地衣共生 (四)分类 1. 色球藻属 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 (1) 单细胞——球形胶质鞘 (2) 群体——由子细胞形成;具个体和公共胶质 鞘;细胞呈半球形或四分体形,细胞相接处平直。 2.微囊藻属Microcystis 植物体为球形、不规则形或具有穿孔的浮游群体;细胞均匀分布在无结构的基质中。细胞内具有气泡。夏季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a、b 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 ; c.水华微囊藻M.fles-aquae ; d.具缘微囊藻M.marginata ; e.不定微囊藻M.incerta 3 .螺旋藻属Spirulina 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无胶鞘。呈紧密或疏松的有规则螺旋形弯曲,无异形胞和厚壁孢子,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可生于淡水和海水中。 螺旋藻营养丰富,大量培养可广泛应用于饲料、保健品及化妆品。目前国内外工厂化培养的种类主要是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其中钝顶螺旋藻 含蛋白质高达53%-72%。 4.丝状体的代表 (1)颤藻属 ① 潮湿或小型水体 ; ② 单列组成的丝状体 ; ③ 短圆柱状 ; ④ 藻体前后运动或摆动 ; ⑤ 藻殖段繁殖 ; (2)念珠藻属Nostoc sp. ① 水生或气生,如地木耳/发菜 ② 单列组成丝状体/在胶鞘中 ③ 细胞球形 ④ 有异形胞 ⑤ 产生厚壁孢子 ⑥ 藻殖段繁殖 (3)鱼腥藻属Anabaena sp. ① 无公共胶质鞘 ② 与红萍共生固氮 ③ 与念珠藻属可单独固氮 ④ 常与微囊藻一起形成水华 (4) 真枝藻属Stigonema ocellatum ① 单列或多列细胞构成不规则分枝丝状体 ② 真分枝是细胞在纵轴方向分裂形成 ③ 有异形胞 ④ 潮湿岩石生长 二、蓝藻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一)原因 1.蓝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夏季水体高温、富营养化、受污染等是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一般的,蓝藻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不会大规模爆发,但当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 2.乱用、滥用杀虫杀菌药物破坏池塘菌相、藻相平衡。乱用生物制剂,水质管理不到位,造成蓝藻爆发。 3.添加的外源水中富含蓝藻,造成蓝藻爆发。半封闭、不经常换水的池塘,气温升高后易造成蓝藻爆发。 4.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蓝藻中某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 (二)危害 1.造成水体缺氧,从而导致水生动物死亡。蓝藻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使水体缺氧而造成鱼虾等养殖品种死亡;死亡藻体被分解时又消耗氧气,造成恶性循环。 2.蓝藻产生的毒素能直接或间接通过食物链危害水生动物,如微囊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会对鱼类、虾类产生毒害,蓝藻毒素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中毒死亡;也可通过食物链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对象,乃至危害人体。 3.蓝藻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有益藻类生长,破坏水体菌相、藻相平衡,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会严重破坏水体物质平衡,使得表层以下其他种类的藻类很少。温度越高蓝藻繁殖越快,光合作用强烈,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高pH值的水体特别适宜蓝藻繁殖,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不适宜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伤害。 4.产生致死因子,导致水生动物死亡。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 (三)防治措施 1.做好水质监测 日常养殖生产过程中除做好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pH值等常规水质指标监测外,适时抽取养殖水样进行镜检,一旦发现蓝藻出现,应及早采取措施。 2.科学排、换养殖水体。 (1)备好蓄水池,对蓄水池水体进行消毒确保药性消失后方可培水,抽取蓄水池水进蓝藻爆发池塘以调控水质。 (2)蓝藻发生期,尽量不用池塘进出水渠的外源性水体进行加换水,以免加剧蓝藻爆发。 3.生物调控防治 (1)采用生物肥水稳定水质。添加肥水产品(如活菌、复合有益菌、菌体蛋白等)将水培育至黄绿色或棕褐色,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微生物能充分利用池塘的营养进行繁殖,既减少池塘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又减少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在较长的时间内控制蓝藻生长和繁殖。生物肥水的微生物对净化水质,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养殖动物病害,稳定水质起到重要作用。传统池塘肥水采用过磷酸钙和尿素等无机肥或无机肥和有机肥结合方式,可能增加池塘水体中蓝藻繁殖所需的氮、磷含量。 (2)推行生态养殖,投放鲢、鳙等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控制蓝藻繁殖生长。向池塘水体中投放适当密度的鲢、鳙鱼,通过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鱼类摄食藻类的食物链关系,捕捞成鱼带出氮磷,从而达到控制和减少蓝藻发生的目的。鲢、鳙鱼放养密度和比例应根据水体浮游生物现存量和水生生物食物链转换情况而定。 (3)施用微生物制剂控制水体中过多营养物质,抑制蓝藻繁殖生长。在养殖水体中定期施放有益微生态制剂(如复合微生态制剂、益水宝、EM菌、利生素等),及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如动物尸体、残饵等,减少有机物耗氧,稳定pH值,降低池塘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能给绿藻、硅藻等有益单细胞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均衡提供营养,提升池塘中有益藻的比例,从而有效地控制蓝藻的生长和泛滥,平衡藻相和菌相,稳定池塘水色。 4.综合防治 (1)提高池塘养殖水体水深、降低pH,避免局部出现二氧化碳限制,推进养殖水体循环流转,加强上下水层的交换。 (2)全池泼洒沸石粉10kg/亩使之絮凝蓝藻。间隔3~4小时后全池泼洒EM菌如利菌多、溶藻芽孢杆菌(侧孢芽杆菌),同时开动增氧机保证溶氧充足。 (3)平衡水体氮磷比例,全池泼洒无机磷改变氮磷的 比例,促进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并成为优势藻种抑制蓝藻生长,从而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的状况。 (4)通过消毒剂局部或者小面积温和性杀藻的方式,同时取抽取其它水质好的池塘或者蓄水池的水进行换水。由于利用药物杀灭蓝藻会释放大量的蓝藻毒素,为确保养殖品种安全,应尽量避免采取大范围杀藻方式。 (5)不用或少用杀虫杀菌药,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调节水质,维护菌相、藻相平衡。 (6)打捞处理。蓝藻过度爆发池塘,可适当采取打捞处理措施。 三、蓝藻控制现状 在过去一些年中,世界各国对防治水化提出了不少措施。纵观过去世界各国对水化防治措施,诸如废水脱氮去鳞、工业产品改进(禁止
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利用投标方案(325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