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增建二线工程路基桥涵架梁铺碴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5
第二章
工程概况
7
第三章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17
第四章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28
第五章
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35
第六章
建设项目总体目标
49
第七章
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及规划
51
第八章
总体施工方案
57
第九章
各专业工程方案
61
第十章
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
92
第十一章
各专业施工方法及工艺
123
第一节
拆迁工程施工方法、工艺及措施
123
第十二章
施工进度安排及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
287
第一节
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287
第二节
关键工程控制方案
288
第三节
总体施工安排
291
第四节
各专业主要施工进度安排及进度指标
293
第五节
各专业施工组织衔接安排
295
第六节
施工进度网络图、横道图
297
第七节
关键线路说明
297
第八节
劳动力组织计划
314
第十三章
物资供应计划及物流组织安排
320
第一节
物资供应组织
320
第二节
物资管理
321
第三节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326
第四节
物流组织安排
326
第十四章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及配置计划
329
第一节
设备的配备原则
329
第二节
进场安排和设备保障
329
第三节
机械、试验设备仪器调配
330
第四节
机械设备供应的应急预案
331
第五节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331
第六节
主要试验、质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
331
第七节
临时用地计划
332
第八节
施工用电计划
332
第十五章
标准化管理
333
第一节
编制依据
333
第二节
指导思想
333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334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334
第五节
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334
第六节
标准化管理的总体安排
336
第七节
标准化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
339
第八节
标准化管理的落实措施
339
第九节
质量保证体系
382
第十节
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
382
第十一节
质量管理制度
389
第十二节
质量管理措施
392
第十三节
各专业质量保证措施
393
第十四节
质量通病及采取的措施
408
第十五节
冬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11
第十六节
试验检测机构及监测制度
414
第十七节
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421
第十八节
创优规划及保证措施
423
第十九节
接受质量监督及施工监理的承诺
425
第十六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426
第一节
安全目标
426
第二节
安全保证组织机构及职责
428
第三节
安全管理制度
436
第四节
安全保证措施
439
第五节
保证营业线行车安全专项措施
456
第六节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460
第七节
确保工期目标的措施
464
第八节
工期控制措施
473
第十七章
投资控制措施
475
第一节
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476
第二节
工程成本降造措施
478
第三节
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
484
第四节
环保、水保、文物保护制度
485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487
第六节
水土保持措施
491
第七节
土地复垦
492
第八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
504
第九节
职业健康保障措施
505
第十八章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512
第一节
信息化管理
512
第二节
施工配合与协调措施
519
第三节
廉政建设保证措施
520
第四节
工程保险
524
第五节
交通配合措施
525
第六节
保护地下管线和周围建筑物措施
525
第七节
确保民工工资发放的措施
526
第八节
技术标准和要求
528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1.1.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1编制依据
(1)xx至xx南铁路增建二线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xx至xx南铁路增建二线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招标文件答疑函及补遗函等。
(2)招标人提供的设计图纸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
(3)国家、xx(xx)、沿线各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
(4)国家、xx(xx)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程、定型图、标准图等各项技术标准。
(5)本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
(6)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7)投标人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及历年来在铁路干线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8)xx(xx)颁布《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51号文)。
(9)投标人依据GB/T19001--2008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
1.1.1.2编制原则
(1)积极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协议条款内容。
(2)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本标段以站场过渡、桥涵接长及顶进施工及四电施工为重点,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确保各节点工期及总工期。
(3)质量合格、安全无事故,遵守国家、部门安全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执行GB/T19001标准。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4)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综合管理,合理调配,运用网络技术,科学安排各项
施工程序,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5)以采用成熟的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机械、完善的施工工艺为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
(6)重视环保,珍惜土地,严格执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做好水土保持。
(7)有效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
(8)执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业健康安全。
1.1.2编制范围
本标书编制的范围为xx线站前工程,全长172.643km。主要施工内容为:xx至xx南铁路增建二线工程范围内全部的(路基、桥涵工程,架梁、铺碴和铺轨工程等),含xx至xx线联络线及既有线改建站前工程及相关工程施工。
工程概况
1.2.1工程概述
xx铁路xx至xx南段增建二线,线路东起xxxx市xx镇,经xxxx、xx省xx、xx县至xx市xx区境内的xx南镇,线路全长172.643公里。
xx线xx至xx段线路东起xx市xx区xx乡xx站,向西偏南经xx乡、xx村、xx村、xx村,而后进入xx市xx镇xx站,全长64.348公里。
1.2.2主要技术标准
项目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I级
正线数目
双线
限制坡度
6%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1200米,困难800米
牵引种类
电力
机车类型
韶山系列:货车SS4、客机SS7C
牵引质量(t)
5000
到发线有效长(m)
1050
线间距
4.0米
闭塞类型
半自动
行车速度
120km/h
项目
主要技术标准
建筑限界
建限-1、桥限-2、隧限-2A
1.2.3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详见下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名称
计量单位
工程数量
01第一章拆迁及征地费用
I.建筑工程费
正线公里
172.643
拆迁及征地费用
正线公里
172.643
一、改移道路
元
(二)泥结碎石路
平方米
96985
三)沥青路
平方米
11706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
平方米
26074
1.路基土石方
立方米
51848
2.路基附属工程
元
3.路面
平方米
26074
(3)面层
平方米
26074
②水泥混凝土路面
平方米
26074
4.涵洞(10座)
横延米
109.57
(七)改河改沟
元
二、砍伐、挖根
元
IV.其他费
正线公里
172.643
一、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正线公里
172.643
(二)临时用地
亩
2435.2
02第二章路基
区间路基土石方
正线公里
172.643
I.建筑工程费
立方米
4384182
一、土方
立方米
2645056
(一)挖土方
立方米
1682885
(二)利用土填方
立方米
237515
(三)借土填方
立方米
724656
二、石方
立方米
12632
(一)挖石方
立方米
6316
(二)利用石填方
立方米
6316
八、AB组填料
立方米
1056980
三)借石填方
立方米
1056980
九、A组填料
立方米
582347
三)借石填方
立方米
582347
工程名称
计量单位
工程数量
十、A组填料(过渡段)
立方米
87167
(三)借石填方
立方米
87167
站场土石方
正线公里
172.643
I.建筑工程费
立方米
1164063
一、土方
立方米
764630
(一)挖土方
立方米
375866
(二)利用土填方
立方米
60532
(三)借土填方
立方米
328232
二、石方
立方米
150514
(一)挖石方
立方米
150514
八、A组土
立方米
115707
(三)借土填方
立方米
115707
九、AB组土
立方米
133212
(三)借土填方
立方米
133212
路基附属工程
正线公里
172.643
I.建筑工程费
正线公里
172.643
一、附属土石方及加固防护
元
(二)混凝土及砌体
元
3.混凝土
圬工方
197737
5.钢筋混凝土
圬工方
72737
(六)风沙路基防护
元
1.铺石
立方米
14700
4.刺铁丝网
米
66950
6.土工防沙
平方米
2848000
7.挡沙砖墙
立方米
6651
8.挖基士
立方米
15650
9.播草籽
平方米
3775750
10.栽植灌木
株
7552000
Q)土工合成材料
平方米
1727059
(九)地基处理
元
2.垫层
立方米
287376
(1)填砂
立方米
213782
(2)填碎石
立方米
73594
3.换填土
立方米
157043
18.重型碾压
平方米
1376692
22.灰土挤密桩
米
232338
(三)挡土墙混凝土
圬工方
796.7
03第三章桥通
工程名称
计量单位
工程数量
特大桥(1)
延长米
1103.13
大桥(4)
延长米
898.04
中桥(12)
延长米
521.7
(十三)桥面系
延长米
502.76
三、框架式桥(1)
顶平米
343.05
小桥(19)
延长米
329.96
三、框架式桥(8)
顶平米
1149.46
涵洞(257)
横延米
2564.39
五、框架涵(37)
横延米
638.43
隧道及明洞
正线公里\隧道公里
172.643\0
05第五章轨道
正线
铺轨公里
176.390
甲、新建
铺轨公里
176.390
I.建筑工程费
铺轨公里
176.390
一、铺新轨
铺轨公里
176.390
二)钢筋混凝土枕
铺轨公里
173.380
1.60kg/m100m定尺长U75V无孔钢轨每公里1667根IIa型混凝土枕弹条Ⅱ型扣件
铺轨公里
173.227
乙、改建
元
I.建筑工程费
公里
377.010
一、线路
公里
377.010
(一)拆除
公里
14.550
(二)重铺
公里
13.154
1.标准轨
公里
13.154
(1)60kg/m 100m定尺长U75V无孔钢轨每公里1667根IIIa型混凝土枕弹条Ⅱ型扣件
公里
12.872
(2)60kg/m 100m定尺长U75V无孔钢轨每公里1667根新III型桥枕弹条Ⅱ型扣件
公里
0.282
(三)起落道
公里
162.660
(四)拨移线路
公里
3.370
五)换轨
公里
3.360
2.长钢轨
公里
3.360
(1)缓冲区60kg/m 25m长有孔钢轨更换为60kg/m 100m定尺长U75V无孔钢轨
公里
2.278
(2)既有线磨损严重的钢轨更换为60kg/m 100m定尺长U75V无孔钢轨
公里
1.084
(六)换枕
公里
10.840
2.整段更换
公里
10.840
(1)既有S2型枕换为IIIa型枕1667根/km,同时更换扣件
公里
10.840
(七)无维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公里
169.340
工程名称
计量单位
工程数量
二、道床
元
(一)粒料道床
立方米
100183
1.清筛道碴
立方米
17450
2.补充道碴
立方米
82733
(二)改建线粒料道床
立方米
21032
1.面碴
立方米
16014
2.底碴
立方米
5018
站线
铺轨公里
19.040
甲、新建
铺轨公里
19.040
I.建筑工程费
铺轨公里
19.040
一、铺新轨
铺轨公里
19.040
(二)钢筋混凝土枕
铺轨公里
18.760
三、铺新岔
组
129
(一)单开道岔
组
128
(二)特种道岔
组
1
五、铺道床
铺轨公里
18.980
(一)粒料道床
立方米
102062
1.面碴
立方米
78756
2.底碴
立方米
23306
乙、改建
元
I.建筑工程费
公里
23.420
一、线路
公里
49.580
(一)拆除
公里
30.620
(二)重铺
公里
6.390
1.标准轨
公里
6.390
(1)混凝土枕Ⅱ型枕弹条I型扣件50kg钢轨轨长25m 1520根
公里
4.700
(2)混凝土枕Ⅱ型枕弹条I型扣件50kg钢轨轨长25m 1440根
公里
1.675
(三)起落道
公里
9.340
(四)拨移线路
公里
3.24
二、道岔
组
136
(一)拆除
组
125
1.单开道岔
组
125
(二)重铺
组
11
1.单开道岔
组
11
三、道床
公里
12.37
(一)粒料道床
立方米
60335
1.清筛道碴
立方米
60335
工程名称
计量单位
工程数量
线路有关工程
正线公里
172.643
I.建筑工程费
正线公里
172.643
—、附属工程
元
二、线路备料
正线公里
172.643
09第九章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
站场
正线公里
172.643
(六)排水沟
元
2.混凝土
延长米
5112
10第十章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过程
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
正线公里
172.643
I.建筑工程费
正线公里
172.643
一、大型临时设施
正线公里
172.643
五)铺轨基地
处
1
0()制存梁场
处
1
二、过渡工程
正线公里
172.643
11第十一章其他费
其他费用
正线公里
172.643
IV.其他费
元
十一、安全生产费
元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1.3.1地理位置
xx至xx南铁路线路位于xxxx市xx镇,xxxx、xx省xx、xx县、xx市xx区境内的xx南镇。见下图
本标段是该项目的站前工程,xx标段起点位于xx站,止于xx南站,并包含xx联络线。
1.3.2地形地貌
xx铁路xx至xx南段线路位于xxxx市xx镇,经xxxx、xx省xx、xx县
,
至xx市xx区境内的xx南镇,既有线全长172.192公里。沿线经过山前冲洪积平原、xx沙漠区、xx沙漠东南边缘的丘陵及山间洪积平原交互地带及黄河冲积平原区。
1.K0+000~K62+000、K76+550~K96+200段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区:K0+000~K62+000段线路走行于xx余脉之长岭山北麓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形略有起伏,微向北倾斜,海拔高程1600~1750米。地表多为荒地,疏生野草,零星分布固
定、半固定沙丘,人烟稀少,呈干旱荒漠景观地表;K76+550~K96+200段地表平坦,线路两侧耕地与荒地相间,灌溉沟渠纵横,冲沟发育,土地沙化严重。村庄较密集,交通便利。
2.K62+000~K76+550、K96+200~K133+500段沙漠区:线路走行于xx沙漠中,地势南高北低,微向北倾斜。海拔高程一般1650~1800米,地表由北东-南西向的新月形沙丘构成走向近南北的链形垅岗、沙梁夹槽形洼地,相间宽度1.0公里左右,延伸长达数十公里,丘梁高度10~50米。沙漠中植被稀少,荒无人烟,一片沙漠景观。
3.K133+500至终点段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本段线路走行于xx余脉之横梁山北麓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程一般1620~1750米。K133+500~K136+600段季节性冲沟发育,地表沟壑纵横。线路两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严重,就地起沙,堆积成丘。K136+600至终点段线路两侧地表平坦,农田与荒地相间,村落较密集,交通便利。
4.xx至xx段位于xx沙漠东南边缘的丘陵及山间洪积平原交互地带:xx线K700+300~K761+270间歇性沟谷发育,地形切割破碎,起伏较大,局部低洼处辟为小片耕地,人烟稀少。多见高大密集的格状沙丘及新月形沙丘、沙丘链以及固定与半固定沙丘、沙地,一片荒漠景观。
1.3.3工程地质
1.3.3.1地层岩性
沿线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风积层、冲洪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地层和上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三叠系中、下统砂岩。
1.3.3.2地质构造
线路所经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连褶皱系走廊过渡带二级构造单元。褶皱多呈比较宽缓的短轴状不对称形态,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断裂的规模一般短而稀疏。由于长期的区域沉降运动区内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沉积物,线路多以低填浅挖通过,地质构造对增建二线工程影响不大。
1.3.3.3不良地质
K62+000~K76+550、K96+200~K133+500段通过xx沙漠区,沙源丰富,地表多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及固定沙丘、沙地相间分布,自通车四十多年以来,经路局采取打井植树、铺设草方格、挖截沙沟、设挡沙墙等植物固沙与机械固沙
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线路两侧大部分段落植被较好,表层泥皮完整,多已成为为固定沙丘、沙地。
1.3.3.4特殊岩土
本段线路沿线特殊岩土主要为湿陷性黄土、人工填土及软土。
(1)湿陷性黄土
沿线地表分布有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黏质黄土,黄褐色,具I~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局部具Ⅱ~Ⅲ级自重湿陷性。各类工程基底置于其上时应进行湿陷性处理,并做好防排水工程。沿线湿陷性黄土分布段落、长度、湿陷土层厚度及湿陷等级见下表。
沿线湿陷性黄土分布及湿陷等级一览表
起讫里程
段落长度
(米)
湿陷黄土厚度
湿陷等级
K6+400~K6+600
200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7+300~K8+300
100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12+440~K15+160
272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15+160~K16+700
1540
4~8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16+700~K18+400
170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20+400~K21+300
90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22+250~K22+650
400
4~~6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22+650~K28+550
590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28+550~K28+950
400
4~-6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28+950~K33+400
445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33+400~K33+850
450
4~6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33+850~K36+800
295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36+800~K37+200
400
4~-6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37+200~K44+260
706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44+880~K47+950
307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54+700~K58+240
354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58+240~K58+640
400
4~~6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58+740~K59+450
710
1~4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65+100 K65+500
400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68+100~K68+800
700
2~7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70+200 K71+100
900
1~5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71+100~K72+500
1400
4~6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73+000^K73+500
500
1~3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74+100^K74+600
500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75+000^K75+250
250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75+500 K75+800
300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77+200^K77+400
200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77+600^K77+900
300
3~~5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78+400^K78+850
450
3~~5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78+930^K79+200
270
3~5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79+625~K80+500
875
3~7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80+500^K83+600
3100
15~18
Ⅲ级(严重)自重湿陷场地
K83+600^K86+000
2400
10~15
Ⅱ级(中等)自重湿陷场地
K67+600 K68+100
500
1~2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86+000~K87+000
1000
15~20
Ⅲ级(严重)自重湿陷场地
K87+000^K89+000
2000
10~15
Ⅱ级(中等)自重湿陷场地
K89+000~K94+975
5975
15~20
Ⅲ级(严重)自重湿陷场地
K95+300~K96+300
1000
10~~15
Ⅱ级(中等)自重湿陷场地
K123+500^K124+900
1400
5~8
Ⅱ级(中等)自重湿陷场地
K128+800^K129+200
400
5~-8
Ⅱ级(中等)自重湿陷场地
K129+200 K129+345
145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129+930~K129+980
50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129+980~K130+500
520
5~8
Ⅱ级(中等)自重湿陷场地
K130+500~K133+000
2500
10~14
Ⅱ级(中等)自重湿陷场地
K133+000~K137+350
4350
3~-6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137+350~K152+900
15550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K152+900~K154+100
1200
2~~3
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
K154+100~K167+750
13650
1~3
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场地
沿线湿陷性黄土地段总长99.675公里,其中,I级非自重湿陷场地长65.745公里,II级非自重湿陷场地长13.635公里,II级自重湿陷场地长10.22公里,III级自重湿陷场地长10.075公里。
(2)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既有铁路及公路路基处,主要成份为砂质黄土、细砂及少量碎石土。
1.3.4水文地质
.1地下水分布及特征
xx线沿线冲沟均为季节性流水,勘探期间为枯水期,未见地表流水。勘探期间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于40米。
xx线xx至xx段经过水系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为黄河。除黄河外沿线沟谷一般为季节性沟谷。黄河平原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分布于黄河阶地、漫滩的砂砾石层中,水位一般埋深0.5~6米,一般水量较丰富。
1.3.4.2沿线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评价
xx线线路通过地区干旱缺水,沿线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于40米,补给来源为xx区融雪水和大气降水。地下水对铁路工程影响不大。
1.3.5地震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xx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结合本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情况,沿线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三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按下表采用。
序号
里程范围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米/s²)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
备注
1
K0~K27、xx联络线
0.20g
Ⅲ
2
K27~K143(YCK143)
0.15g
V
3
K143(YCK143)~终点
0.20g
Ⅲ
1.3.6气象特征
线路通过地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铁路工程气候分区属寒冷地区,以干燥少雨,多风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风,昼夜、四季温差大,降雨稀少而集中,蒸发强烈为特征。据沿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5.7~7.9℃,极端最高气温35.0~40.8℃,极端最低气温-29.0~-32.℃,最冷月平均气温-5.8~-8.3℃;年平均降水量165.9~352.3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41.3~482.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83.8~890.0毫米,年最大蒸发量2346.2~2709.0毫米;年平均风速1.8~3.6米/s,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20.0~23.6米/s;最大土壤冻结深度141厘米。
1.3.7交通运输情况
1.铁路
与本线相连的可利用既有铁路有xx线、宝中线、陇海线运输材料,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2.公路
沿线公路网发达,汽车运输便利,国道、省道四通八达,各县乡均有公路相通,各村镇均有公路连接,路况较好,为本线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区域内主要公路有京藏高速,青银高速,G109,G30,S201,S202,S211,G308等。
1.3.8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
(1)水源:本工程主要经过xx沙漠南缘干旱无水区以及xx地区黄河水系石羊河流域,跨越的主要河道为大靖河、黄羊河、xx河、海石河、西石河、谢家河等。上述河流均为西北地区典型的冲沟型、季节性河流,平时基本干涸,汛期洪水暴发,河水陡涨陡落,具有峰高量小、历时短、来势凶猛的特点,容易发生水害。
本工程线路通过地区干旱缺水,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本次勘探期间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于40m,补给来源为xx区融雪水和大气降水。
(2)电源:
xx线沿线分布有220kV、110kV、35kV供电网络。有xx热电电厂等。
(3)燃料:当地燃料供应充足,可就近采购。
1.3.9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1)道碴:道砟由xx市xx镇宪立采石场供应,由汽车运输至车站存碴场,需在铺轨前提前做好储备工作以满足施工需求。
(2)砂、石:本线所需砂、石、砖、瓦等当地料本着就近购买的原则,缺料地区考虑远运,充分利用既有线优势,考虑汽车运输和火车运输。沿线xx境内砂均为干河床砂,含泥多,水洗后可用;当地碎石均为干河床的破碎卵石;内蒙境内当地料比较缺乏,需远运;xx地区砂石料相对比较丰富。
xx、营盘水附近有采砂场,可按要求选购使用。
(3)砖、瓦、石灰:沿线各地均有生产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的企业,可当地采购。
1.3.10其它情况说明
1.3.10.1地区卫生防疫情况
经调查,本地区无区域性地方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1.3.10.2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
本线未穿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区;但要穿过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10.3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本线所经地区农耕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频繁,缺少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沿线野生动物区系成分简单,种类较少。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1.4.1主要工程特点
1.4.1.1工程专业接口多,专业间协调复杂
本工程牵涉路基、桥涵、站场、房建、轨道、四电等多个施工专业,专业接口协调复杂。对全标段施工组织的统筹性、科学性、先进性有极高的要求,加强组织和协调,保证接口合理、有序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组织的重点之一。
1.4.1.2既有线施工干扰大,安全压力大
本线电气化工程全部在既有线上施工,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行车设备影响较大,尤其是站场1050改造、桥涵改建、信号改造、正线拆铺轨等项目,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营业线施工,施工人员多,专业配合多,安全控制难度大。
1.4.1.3铺架工作量大,安全压力大
本标段正线铺轨176.39km,站线铺轨19.04km,架梁77孔。大型铺架设备及大量线上料需经线路运输,铺架工作量大,安全压力大。
1.3.1.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
必须妥善处理好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桥梁钻孔桩泥浆排放、路堑弃方等,必须满足环保要求,施工中做好路基边坡绿化及生活垃圾处理等,避免对地下、地表水、河流、环境造成影响。
做好环保、水保工作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3.1.5工程技术特点
xx至xx南增建二线工程大多在既有线上施工,区间增二线并行地段线间距多数为4米,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行车设备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站场改造、线路换边、线路拨移改造、桥涵接长、桥涵基坑开挖防护、信号改造、新线铺架、接触网施工等项目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站场过渡、区间卸路料、便梁架设、接触网施工等项目需要封锁要点施工,对行车干扰大;营业线施工人员多,专业配合多,既有线进行改造各专业间协调工作难度大,施工与行车相互干扰,施工中既要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又要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是本工程的最大重点,安全控制难度大。
xx至xx段自闭及电气化改造工程双线并行地段线间距为4米,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行车设备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接触网施工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站场改造、接触网施工等项目需要封锁要点施工,对行车干扰大;施工中既要保证既有
线行车安全,又要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安全控制难度大。
1.3.1.6工程分布特点
增建二线工程跨xx、内蒙和xx三个省所辖的xx市、左旗、xx市等4县市,
铁路增建二线工程路基桥涵架梁铺碴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标594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