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
项目概况
1
1.1.1.
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1
1.1.2.
项目背景、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
1.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6
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6
1.3.
项目编制依据
6
1.3.1.
国家、省、市的规划
6
1.3.2.
政策文件
8
1.3.3.
标准规范文件
9
1.4.
类似项目应用状况
11
1.4.1.
****
—数字赋能推动营商环境机制创新,“一码管地”助力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11
1.4.2.
****
—耕地保护推进“码”上管理
13
1.4.3.
****
—市县一体化推动信息协同创新
14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和实施单位概况
16
2.1.
建设单位
16
2.2.
项目实施单位
21
第三章 项目现状与需求分析
22
3.1.
项目现状
22
3.2.
项目需求分析
22
3.2.1.
业务需求分析
22
3.2.2.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27
3.2.3.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29
3.3.
现有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29
3.3.1.
现有装备和应用
29
3.4.
“一码管地”工作机制研究分析
42
3.4.1.
土地管理业务关系情况
44
3.4.2.
“空间定位码”关系情况
45
3.4.3.
“地块标识码”情况研究
46
3.5.
“一码管地”应用机制研究
46
3.5.1.
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
46
3.5.2.
在建设项目规划选址与用地预审中的应用
48
3.5.3.
在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中的应用
49
3.5.4.
在卫片执法中的应用
50
3.5.5.
在综合统计中的应用
51
3.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
3.6.1.
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53
3.6.2.
是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改革事项
53
3.6.3.
是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的重大创新举措
53
3.6.4.
是建立市县一体化数据集成和共享方式的有效手段
54
3.7.
项目的功能与性能需求
55
3.7.1.
技术性能需求分析
55
3.7.2.
运行环境需求
56
3.7.3.
安全需求分析
56
3.8.
项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
58
3.8.1.
服务对象
58
3.8.2.
服务范围
58
3.9.
项目预期效益
58
3.9.1.
经济效益分析
58
3.9.2.
社会效益分析
59
第四章 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60
4.1.
建设原则
60
4.2.
指导思想
62
4.3.
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62
4.3.1.
建设目标
62
4.3.2.
建设规模
63
4.3.3.
建设内容
63
4.4.
总体技术设计
64
4.4.1.
总体架构
64
4.4.2.
逻辑架构
65
4.4.3.
应用架构
65
4.4.4.
业务架构
66
4.4.5.
系统关系拓扑图
68
4.4.6.
总体技术路线
68
第五章 项目设计方案
73
5.1.
市本级存量建设用地数据赋码
73
5.1.1.
赋码思路
74
5.1.2.
工作路径
75
5.2.
***市
“一码管地”市级分节点
81
5.2.1.
省级“一码管地”通用框架部署及调试
81
5.2.2.
市级分节点编码服务系统
82
5.2.3.
市级分节点数据管理系统
98
5.2.4.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场景
117
5.2.5.
矿业权审批场景
154
5.2.6.
移动办公应用场景
156
5.3.
“一码”信息共享协同应用
157
5.4.
三级等保
161
5.5.
运行环境
161
第六章 信息安全设计方案
163
6.1.
安全设计思路
163
6.1.1.
安全设计原则
163
6.1.2.
三级等保建设目标
164
6.2.
安全技术要求
166
6.2.1.
物理安全
166
6.2.2.
网络安全
166
6.2.3.
主机安全
166
6.2.4.
应用安全
167
6.2.5.
数据安全
167
6.2.6.
安全审计
167
第七章 信息化共享整合和集约建设方案
169
第八章 项目招标方案
170
8.1.
招标范围
170
8.2.
招标方式
170
8.3.
招标组织形式
171
第九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172
9.1.
经济影响分析
172
9.2.
社会影响分析
172
第十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74
10.1.
项目管理机构
174
10.2.
项目管理体系
174
10.3.
项目实施机构
175
10.4.
运行维护机构
175
10.5.
项目运维方案
176
10.5.1.
突发应急处理
176
10.5.2.
数据备份管理
176
10.5.3.
系统常规检查
176
10.5.4.
故障查找定位
177
10.5.5.
故障解决措施
177
10.6.
技术力量配置
178
10.7.
人员培训方案
178
10.7.1.
培训概述
178
10.7.2.
人员培训需求
182
10.7.3.
培训服务承诺
183
10.7.4.
人员培训计划
183
10.7.5.
培训教材
184
10.7.6.
培训课程
186
10.7.7.
培训组织与日常管理
187
10.7.8.
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188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
191
11.1.
项目建设期
191
11.2.
实施进度计划
191
第十二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194
12.1.
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194
12.1.1.
概算编制范围
194
12.1.2.
概算编制说明
194
12.2.
投资概算
195
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和风险管理
196
13.1.
风险识别和分析
196
13.1.1.
技术风险
196
13.1.2.
管理风险
196
13.2.
风险对策和管理
197
第十四章 项目绩效目标
203
附表:项目投资概算分表
206
概述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市
土地管理“一码管地”应用项目
项目背景、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项目建设背景
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2号),明确要求,以统一规范标准、强化成果共享为重点,将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多项测绘业务整合,归口成果管理,推进“多测合并、联合测绘、成果共享”。
2020年5月,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中
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化应用不动产单元代码,健全地籍调查工作机制,确保调查作业协同衔接、地籍成果共享沿用。
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对再造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提出系列新要求。其中,在推进“多规合一”方面明确“统一测绘技术标准和规则,在用地、规划、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各阶段,实现测绘成果共享互认,避免重复测绘”。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安徽、浙江、广东多地已在实践中探索建立起了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唯一识别码的“一码管地”体系,充分发挥和强化地籍调查工作机制在履行“两统一”职责中的基础保障作用,不断输出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的制度红利。
2021年8月16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
***省
自然资源信息化与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21-2025)》,要求梳理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审批、增减挂钩、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农村土地整治、增存挂钩、二级市场、占补平衡、确权与不动产登记、执法监督等土地管理全流程各环节业务和监管指标,完善土地资源监管指标体系,并建立各环节指标相互关联,以单宗土地贯通土地管理业务周期,形成“一码管地”机制,实现强关联的土地全流程业务链条和数据链条融合互促,实现土地全流程管理“一张图”和“一本账”。
为进一步推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2023年
***省
自然资源厅陆续印发了《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
***省
土地管理“一码管地”信息化支撑试点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土地管理“一码管地”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
***省
市县级“一码管地”建设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在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土地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试点地区:
***市****
县、
***市
石首市、
****
市、宜昌市
****
市、宜昌市宜都市、孝感市安陆市、黄冈市武穴市、恩施州鹤峰县。于2023年11月4日在武汉市召开“全省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发布暨应用试点推广交流活动”。
2023年11月10日,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一码管地”应用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鄂自然资办函
[
2023
]
257 号),文件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前期“一码管地”应用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各市(州)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将“一码管地”应用改革作为本地区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将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纳入本地区重点工作。通过“一码管地”建设,健全省市县土地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链条,完善各节点信息化建设,实现土地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审批;以数据集成、业务协同、流程再造为手段,驱动业务流程优化,进一步减材料、减时限,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业务联动,监管土地流向,打通数据壁垒,支撑全省土地全流程“一盘棋”管控,提高用地保障效率。
2024年4月2日,《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2024年
***省
自然资源工作要点的通知》(鄂自然资发〔2024〕9 号)提出:推进“数化自然”建设。加快“一码管地”试点经验推广和深度应用开发,完善自然资源业务应用系统“一本账”。
***省
急需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为基础,理清土地管理全领域全流程全周期业务体系的数据支撑链条,建立“一码管地”工作体系,实行“一码管地”,给每块用地一个独一无二的土地编码,以唯一的土地编码贯通土地管理所有业务流程,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共享,形成对内“一码串联”、对外“扫码服务”的数字治理新格局。
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省数字政府建设目标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意见》(鄂办发〔2021〕13 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办发〔2022〕11 号)《关于打好“九大战役”服务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若干措施》(鄂自然资发〔2023〕7 号)要求,基于土地管理“一码管地”信息化支撑试点探索,开展全市“一码管地”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流程综合监管应用,以信息化和数字化赋能土地管理全业务、全流程,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流程再造、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形成土地管理数据多部门共享复用的良好格局,为市场主体减负担,为营商环境创条件,为群众办事增便利,打造规范高效、便民利企的土地管理“
****
模式”,推动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
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成果服务范围包括
***市
县两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建设内容
***市
“一码管地”项目计划从三个方面开展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一)存量建设用地数据赋码:充分利用市本级存量批供用地清理数据成果,基于省级统一的“赋码服务”,对市本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储备、规划条件、土地供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等数据进行补充和赋码,通过“码”建立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实现土地资源在各个阶段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便于用户统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强化土地资源批后监管。
(二)
***市
“一码管地”市级分节点:在省自然资源厅“一码管地”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指导下,以省部署的通用服务为基础,结合
***市
实际业务需求,建设市级服务分节点,扩展通用服务内容,提供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土地管理业务数据编码、数据汇聚以及数据支撑服务,实现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土地管理所有地块和业务的统一编码和数据汇聚共享,建立市县一体化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矿业权审批管理应用,并打造移动办公政务审批应用。
(三)推动“一码”信息共享协同应用:在自然资源内部,通过“一码”串联批、供、用、补、查、登各阶段所涉及的业务事项、业务数据、图档资料、空间数据等内容,实现对自然资源内部各个科室业务的共享支撑、成果互用;对外面向政府部门,通过“码”实现自然资源与政数局运营中心间的数据共享从而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促进跨部门协同,并通过
***市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与
***市
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对接,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周期
项目实施工期为12个月,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其中建设期为合同签订后6个月,若按照2024年6月1日完成合同签订,则与2024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整体建设。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9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财政资金。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
***市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项目负责人:
******
项目编制依据
国家、省、市的规划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意见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要求,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加强土地监管为手段,采取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等有效措施,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以投资规模效益确定土地供应的规模,提高单位土地的产能,扎实开展集约节约用地,摸清家底,从而确保项目建设。
2022 年 3 月,
***省
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深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为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我们紧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目标定位,紧扣中心城市、城市群、“三百工程”县市的发展需求,提出要形成全省政务服务“一张底图”,推行“一码管地”、“一码管矿”,实现“一图绘”“一网办”“一码管”,探索自然资源全要素管理。
2022年6月,
***省
自然资源厅印发《
***省
土地管理“一码管地”信息化支撑试点工作推进方案》,方案提出,通过“一码管地”试点探索,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整体联动,以信息化和数字化赋能土地管理全业务、全流程,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流程再造、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形成土地管理数据多部门共享复用的良好格局。
2023年2月,
***省
委书记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分析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建设全国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2023年3月,
***省
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打好“九大战役”服务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若干措施》(鄂自然资发〔2023〕7号),在全省自然资源领域打响“九大战役”,要求打好机制创新的改革战。高效开展“一码管地”全流程综合监管应用项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谋划推动土地联动审批机制改革试点,不断提高改革综合效能和整体效应。
2023年6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土地管理“一码管地”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在
****
、宜都开展建设用地管理应用场景试点,
****
开展耕地保护应用场景试点,京山开展土地执法应用场景试点,鼓励石首、武穴、安陆、鹤峰、
****
、竹溪等6个市县在不同应用场景开展探索,在联动更新方向推广应用,建立土地全流程业务信息协同机制,夯实自然资源数据底座。
2023年7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
***省
市县级“一码管地”应用场景建设技术指引(试行)》明确要求,市级统筹辖区内建设用地管理业务流程,以省部署的通用服务为基础,结合地方业务需求和特点,配套建设“一码管地”市级服务分节点,并建设满足市级业务需求的应用场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研究推动
***市
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精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组建专班,实地调研,提请市政府出台了《
***市
推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高质量规划利用管理办法》、《关于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一揽子政策文件,统筹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布局集中、功能集成、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提供坚实制度保障。聚焦“存量挖潜”,建立“存量为主、增量为辅”用地保障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经济等手段,分类清查、分类管理、分类处置,通过“府院联动”、节余转让、有偿退出、闲置回收、腾笼换鸟等形式盘活利用,增强用地保障能力。
政策文件
(1)《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年7月2日第743号国务院令新修订)
(2)《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62号)
(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办发〔2022〕11号)
(4)《关于打好“九大战役”服务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若干措施》(鄂自然资发〔2023〕7号)
(5)《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若干措施政策》(鄂政办发〔2022〕2号)
(6)《
***省
自然资源信息化与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21-2025年)》
(7)《关于加快推进土地管理“一码管地”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
***省
土地管理“一码管地”信息化支撑试点工作推进方案》
(8)《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矿业权审批管理的通知》(鄂自然资办文〔2023〕5号)
(9)《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2024 年
***省
自然资源工作要点的通知》(鄂自然资发〔2024〕9 号)
标准规范文件
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技术规范》。
CH/T 9004-2009《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GB/T 8567-2006《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T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JB/Z 102-97《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
GB/T 28035-2011《软件系统验收规范》。
GB/T 22240-2020《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8448-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985-200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
类似项目应用状况
2022-2023年来,
***省
自然资源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推动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加紧行动、重点攻关、试点先行,组织开展全省“一码管地”信息化建设工作。2022年,
****
、宜都、
****
、京山成为首批试点县市,2023年,增设了
****
、石首、武穴、安陆、鹤峰、竹溪等6个试点市县,以信息化和数字化赋能土地管理全业务、全流程,实现自然资源系统流程再造、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良好工作格局,综合形成全省土地全流程“一码管地”格局,为市场主体减成本,为群众办事增便利,为营商环境创条件。
****
—数字赋能推动营商环境机制创新,“一码管地”助力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1、以“码”构链,信息串联创新篇
****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码管地”就是用“土地编码”串联起土地的“前世今生”,贯通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规划条件、土地供应、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批后监管、竣工规划条件核实、不动产登记等业务阶段的全流程“一码关联”、全信息“一码共享”、全链条“一码管理”。
此举可推动土地管理数字化赋能、全流程管理,实现智能关联、智能审查、智能监管、智能便民,破解因业务智能分属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环节平行不交叉而导致的信息共享弱、企业群众多头跑和重复提交资料等难题。
****
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项目实时赋码管理,将业务办理信息在时间、空间、业务多个维度自动归集,串联土地“前世今生”,实现二三维一体化、图文一体化展示项目审批全流程信息。审批信息有效归集在方便业务人员调阅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便利。
“我们这个选址意见书上有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这块地的‘前世今生’就都出来了,办理手续很方便。”
****
市高新产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科教研学基地负责人说到。
2、凭“码”流转,业务协同优效能
多个业务系统间信息反复录入一直是困扰业务审批人员的难题。
在省自然资源厅大力支持下,
****
市以“码”顺利打通省级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和本地政务审批系统间数据共享通道,实现项目从用地报批阶段带“码”流转。
在土地和规划审批的各个阶段,字段信息、材料附件、地块范围等资料自动获取、自动带入、自动组卷,有效减轻业务审批人员信息录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30%以上。
同时,通过“智能审查”加强对审批行为的刚性约束,自动检查空间数据的合规性,以及前后阶段相同指标的一致性,确保审批全流程上下衔接、相互印证、不越“红线”。
为持续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时间成本,
****
市在开展土地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试点改革中推行工业项目“多审合一”,开启了
****
工业用地审批改革的新模式。
实行“多审合一”后,工业项目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方案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实现了一次申请、一次组卷、一次办结,进一步压缩审批耗时60%以上。
****
—耕地保护推进“码”上管理
****
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保护耕地责任重大。今年来,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行“一码管地”改革试点,创新耕地保护宣传和监督方式,以耕地“码”为基础,推广应用耕地政策掌上宣传、耕地保护掌上监督。
1、统一赋“码” 耕地有了“身份证”
以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三区三线”数据为基础底库,与
***省
“一码管地”编码系统对接,对全市所有耕地图斑进行统一赋码,以“码”串联耕地前世今生,包括耕地进出平衡、土地整治、流失整改等数据,实现耕地状态及时掌握。
2、扫码可看 耕地政策掌上宣传
两河镇友谊村的村民蒋某,想要知道自己承包耕地是不是永久性基本农田,他在该村的微信群通过扫村干部推送的二维码进入“耕地保护最新法规政策”和“耕地码上浏览”板块查询,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打造“耕地政策掌上宣传”,分为“耕地保护最新法规政策”“耕地保护工作动态”“耕地违法典型案例”“码上保护耕地操作指南”“耕地码上浏览”5个板块,并通过地块码关联动态更新。
通过将耕地码张贴在各村公示栏、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设置扫码处、在各村的村民微信群推送等方式积极推广并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扫码运用。目前,组织基层干部培训11场次,参训400多人次,基层干部群众通过码上互动,扫码了解最新政策、掌握耕地保护动态100多人次。
3、开启“随手拍” 耕地保护掌上监管
开启耕地保护“随手拍”小程序,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发现疑似耕地流失行为,可通过“随手拍”拍照上报。
“随手拍”集成了包括耕地定位、拍照上报、处理提示、结果公开等功能,并嵌入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微信公众号服务栏。
****
—市县一体化推动信息协同创新
1、立足市县一体化平台,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格局。基于
***市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
****
一码管地改革工作为契机,发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枢纽作用,通过统一工作底图、统一数据管理、统一权限配置、统一业务规则,采用一码串联的方式打通土地全生命周期,实现市县两级用户在一个平台上办理同类业务,做到各环节业务互联、数据互通,提升内部审批效率,减少企业群众业务办理时间,避免重复提交材料,提升办事体验。目前系统已正式运行一个多月,累计办理30多个建设用地业务,切实推动了营商环境优化。
2、压实耕地保护目标,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在码上保护耕地应用场景中,为
****
县4万余个耕地图斑100余万亩现状耕地赋码,让每一块耕地有了唯一的“身份证”,通过一码挂接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信息,明确每一块耕地的所在村、承包人信息,把每一块耕地的保护监督责任压实到村委会、承包人,力争早发现、早制止违法占耕的行为。
3、监测耕地动态,严控耕地流失。对省厅下发到
****
县的800余个2600余亩耕地流失图斑按照原地整改和进出平衡两个类别,以已整改、未整改、已落实、未落实四种状态进行分类监管,同时对
****
耕地进出平衡方案上报和整改认定阶段赋予不同的业务码,利用业务码建立起流失图斑和流入图斑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了耕地流失监测->耕地流失整改->耕地进出平衡的业务闭环,保障耕地“进出平衡”得到落实,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4、推动批供协同,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利用“一码管地”建立的省市县信息互通机制,在用地审批办理完成的同时,通过“码”将审批完成状态同步传递给市县,及时提醒市县发起供地流程,并同步告知企业做好办理供地所需的材料以及注意事项,实现了从被动通知到主动提醒报批信息的转变,加快土地供应速度,有效减少企业或者建设单位“多次跑”、“长期等”的情形。
5、实现信息归集,推进信息共享。围绕数据“一处产生,多处应用;一处改变,处处更新”的原则,通过一码串联,实现一书三证、土地供应、规划核实、方案审查、不动产登记等信息在平台中的归集,以“一码管地”共享服务为核心,通过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省用途管制系统、市工建改等系统的对接,实现了纵向数据互通、横向信息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切实推进信息共享。
项目建设单位和实施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
***市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和市委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水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组织实施国家自然资源、林业、城乡规划及测绘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贯彻实施。
(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贯彻执行国家、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组织开展森林、湿地和陆生野生
土地管理项目技术方案237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