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植保项目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了解
14
第一节
技术要求
14
第二节
项目背景
15
第一条
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15
第二条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及对策
26
第三条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概况
33
第四条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35
第五条
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39
第三节
项目需求分析
58
第一条
作业要求
58
第二条
项目实施团队要求
60
第三条
验收要求
61
第四节
项目服务理念
61
第一条
服务理念
61
第二条
二、
62
第三条
管理原则
63
第五节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66
第一条
稻瘟病
66
第二条
纹枯病
67
第三条
二化螟
68
第四条
稻纵卷叶虫
69
第六节
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实施方案
69
第一条
工作措施
69
第二条
统防统治技术意见
71
第七节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71
第一条
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
71
第二条
水稻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74
第八节
“水稻”介绍
76
第一条
品种选择
77
第二条
种植时间
77
第三条
合理密植
77
第四条
科学施肥
78
第五条
水分管理
78
第六条
病虫害防治
79
第九节
主要技术措施
80
第二章
项目总体服务方案
81
第一节
工作目标及思路
81
第一条
质量目标
81
第二条
安全目标
82
第三条
环保目标
84
第四条
总体目标
84
第五条
工作思路
85
第二节
项目管理模式
87
第一条
有效的管理原则
87
第二条
五项管理步骤
90
第三条
建立和实施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
95
第四条
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96
第五条
加强项目设备的管理
96
第六条
实行时效工作制
97
第七条
全天候服务
97
第八条
建立人性化的服务标识系统
97
第九条
加强员工培训
97
第三节
无人机服务方案
99
第一条
服务内容
99
第二条
服务方法
100
第三条
服务设施
101
第四条
服务质量
103
第四节
项目管理机构
104
第一条
项目组织结构分类
104
第二条
组织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
109
第三条
组织机构的管理
124
第四条
管理队伍的选聘
126
第五节
项目人员配置
128
第一条
人员配置的定义
128
第二条
人员配置原则
129
第六节
人员的管理
131
第一条
服务团队的组织及管理
131
第二条
人员素质要求
133
第三条
信息反馈制度
141
第四条
员工激励制度
142
第五条
员工管理方法
144
第六条
人员缺失后增补措施
152
第七节
培训计划
155
第一条
培训需求与目标
155
第二条
培训策略
157
第八节
培训实施
160
第一条
培训环节、培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160
第二条
知识与技能要求
162
第三条
培训实施与考核
165
第九节
无人机操作员培训
167
第一条
总则
167
第二条
培训人员
167
第三条
培训内容
168
第四条
培训重点
170
第五条
技能考评
170
第六条
正式作业
170
第七条
周期复证
171
第十节
无人机培训细则
171
第一条
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171
第二条
无人机模拟器培训
172
第三条
训练机培训
173
第四条
作业机培训
176
第十一节
主要投入设施设备
179
第一条
飞行防空设备
179
第二条
地面保障设备
182
第十二节
项目设备管理制度
184
第一条
设备管理及维护
184
第二条
设备维护制度
185
第三条
设备例行保养制度
186
第四条
设备一、二级保养制度
187
第五条
设备报修、急修制度
188
第十三节
防治药物管理方案
190
第一条
正确选购农药
190
第二条
农药的贮存与保管
191
第十四节
植保无人机子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192
第一条
动力系统
192
第二条
电力系统
195
第三条
遥控系统
200
第四条
喷洒系统
202
第十五节
植保无人机整体日常维护与保养规范
206
第一条
植保无人机的维护周期
206
第二条
植保无人机的例行检查
208
第三条
植保无人机的常规保养
209
第四条
植保无人机的快速保养流程
210
第十六节
常见故障的维护与处理
212
第一条
螺旋桨的拆卸与更换流程
212
第二条
植保机机臂的拆卸与更换流程
216
第三条
电池鼓包的处理
217
第四条
电池起火应急处置
218
第五条
灌药机的校准
219
第十七节
水稻病害防治技术方案
220
第一条
水稻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220
第二条
水稻病害防治流程
221
第十八节
水稻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227
第一条
症状
227
第二条
病原物
228
第三条
病害循环
231
第四条
防治方法
232
第十九节
水稻白粉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33
第一条
症状
233
第二条
病原菌
234
第三条
浸染循环
235
第四条
流行条件
236
第五条
防治措施
237
第二十节
水稻叶枯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38
第一条
症状
238
第二条
病原菌
240
第三条
浸染循环
241
第四条
流行条件
241
第五条
防治措施
242
第二十一节
水稻赤霉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42
第一条
症状
243
第二条
病原物
244
第三条
病害循环
244
第四条
流行因素
245
第五条
防治措施
246
第二十二节
水稻纹枯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47
第一条
症状
247
第二条
病原菌
248
第三条
浸染循环
249
第四条
流行条件
250
第五条
防治方法
252
第二十三节
水稻全蚀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52
第一条
症状
252
第二条
病原菌
253
第三条
浸染循环
255
第四条
流行条件
255
第五条
防治方法
257
第二十四节
水稻病毒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57
第一条
症状
258
第二条
病原物
259
第三条
浸染循环
260
第四条
流行条件
262
第五条
防治方法
264
第二十五节
水稻瘟病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64
第一条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
264
第二条
稻瘟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265
第二十六节
水稻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265
第一条
水稻害虫概述
265
第二条
粘虫防治
266
第三条
稻蜘蛛防治
270
第四条
水稻蚜虫防治
272
第五条
水稻吸浆虫防治
276
第六条
稻秆蝇防治
277
第七条
水稻叶蜂防治
278
第八条
稻蛾防治
280
第二十七节
无人机服务技术方案
280
第一条
植保无人机构造及原理
281
第二条
无人机植保作业流程
299
第三条
水稻病虫害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方案
307
第四条
无人机飞防作业规范及操作行为准则
358
第五条
水稻病虫害防治飞防技术规范
378
第六条
防治水稻病虫害飞防标准
391
第三章
环境保护服务措施
394
第一节
农药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394
第一条
我国化学农药污染的现状
394
第二条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98
第二节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402
第一条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403
第二条
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
408
第三条
我司针对农药对土壤污染的防治
409
第三节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412
第一条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413
第二条
造成我国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415
第三条
治理对策
417
第四章
项目服务保障及承诺
419
第一节
质量管理的方针及目的
419
第一条
质量方针
419
第二条
质量目标
419
第三条
质量承诺
420
第四条
质量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420
第二节
服务承诺
421
第一条
服务期服务承诺
421
第二条
技术支持承诺
422
第三条
服务及时性的承诺
424
第四条
安全防护承诺
425
第五条
施药作业服务承诺
426
第六条
飞防操作服务承诺
427
第三节
飞防作业服务保障措施
428
第一条
确定防治任务
428
第二条
确定飞防队伍
429
第三条
环境天气勘测及相关物资准备
430
第四条
开始飞防作业
431
第四节
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
433
第一条
人员配备
433
第二条
岗位职责
433
第三条
档案资料管理的要点
436
第五节
档案管理流程
437
第一条
档案资料的收集
438
第二条
档案管理细则
439
第三条
档案管理制度
444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相关记录
457
第一条
病虫害防治施药记录表
457
第二条
病虫害防治记录
458
第三条
病虫害防治作业记录
459
第五章
应急服务方案
460
第一节
组织准备及应急救援程序
460
第一条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460
第二条
领导小组职责
460
第三条
应急救援程序
461
第二节
农药中毒处理方案
462
第一条
目的
462
第二条
方法与控制过程
462
第三节
重大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
465
第一条
灾情分级
465
第二条
灾情报告
466
第三条
防控措施
466
第四条
应急防治保障措施
470
第四节
无人机炸机原因及处理方法
471
第一条
炸机原因
471
第二条
避免措施
473
第五节
植保无人机起火应急预案
475
第一条
起火原因
475
第二条
应急步骤
475
第六节
无人机坠落应急预案
476
第一条
电机堵转
476
第二条
丢失卫星定位信号
477
第三条
指南针出现错误
477
第六章
制度保障
478
第一节
项目总体管理制度
478
第一条
项目经理管理制度
478
第二条
项目过程管理制度
480
第三条
项目绩效管理制度
482
第二节
人员管理制度
484
第一条
员工管理制度
484
第二条
员工聘用制度
496
第三条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499
第四条
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503
第五条
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508
第六条
人事考核管理制度
515
第七条
员工奖惩制度
521
第三节
财务管理制度
525
第一条
财务工作管理制度
525
第二条
借款借支管理制度
527
第三条
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528
第四条
薪酬发放管理制度
530
第四节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532
第一条
安全飞行管控制度
532
第二条
作业管理制度
533
第三条
设备出入库管理制度
536
第五节
后期服务保障
537
第一条
后期服务机构
537
第二条
后期服务实施方案
538
第三条
后期服务管理制度
540
第四条
后期服务保障
541
项目了解
技术要求
项目名称:*****项目
1、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不少于2.5万亩。实施区域为*****村(社区)的水稻连片种植区域,在实施区域中开展1次水稻统防统治服务(含农药、叶面肥),重点防治水稻“三虫两病”即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等我县水稻常发、易重发病虫害。
2、药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在防控关键时期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新型高效环保型农药、减量助剂等减量增效技术,应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统一喷药防治,坚持集中连片推进实施,减少病虫在不同区域间往返迁徙危害,提高防治效果。
3、确保统防统治实施区域水稻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农药使用量减少1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100%,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4、对项目区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负责回收,确保项目实施区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全覆盖。
5、在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登记成立,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营业范围具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或农业机械或农用机械服务经营范围的农业服务主体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
6、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开展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5000亩以上。
项目背景
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我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而水稻是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其是否稳定发展直接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十分注重水稻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促进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不仅可以稳定解决粮食问题,还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提高当地农业工作者的收入。
(一)水稻种植背景
我国水稻种植时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先水稻种植源于长江流域,后来人们发现水稻的气候适应能力强,逐渐向我国南北方同时发展。因为水稻与水稻的生长时间截然不同可以实现秋季收稻谷中种稻,夏季收稻插秧的农业运作模式。因此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长期经验摸素条件下,开创出许多合适的农用工具。目前为止,水稻的种植分布比较广泛,包括东北地区、北方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华中和华东地区。因为地方区域不同,相应的气候条件也就不同,所以水稻的防治措施在不同的区域就有些不同。下面对具体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做出简要分析。
(二)水稻栽培技术1.播种技术
要想提高水稻的产量需要选择合理的播种技术,对于播种工作者来说需要搞清三点要素即水稻的播种时间、播种深度以及播种密度。首先对于播种时间来讲,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应该基于品种的选择、气候条件的变化、当地土壤条件选取合适的播种时间。如果时间过早则会造成稻苗过早枯萎,如果播种时间过晚则会更容易发生病虫害。其次是播种深度,主要影响水稻的出苗率,因为播种深度直接影响着水稻种子的生长条件,播种较浅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气候干旱,导致种子吸收不到水分,进而诱发缺苗的现象发生,播种土层较深可能幼苗不能突破土层。最后播种密度则会影响水稻营养吸收情况。因此播种技术对于水稻生长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水稻的种植与其他水稻一样需要充足的水分最为发芽基础条件,所以工作人员需要选择气候潮湿而又温暖的时候下种,促进稻苗整齐。
2.田间管理
在种子播种进土地之后就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此时田间工作人员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查苗,由于此时距离第一批水稻出苗的时间不长,及时补苗不影响水稻最终的产量,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细心不放过一次机会。在查苗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弱苗现象发生,对于此现象应该先简单观察一下周围的幼苗的情况,然后对弱苗进行合理施肥,最后隔段时间继续观察,找到弱苗的原因。另外,还需要合理控制水稻的生长周期,保证不同时期水稻都可以有充足的营养供应,以此促进水稻健康生长。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1.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只要体现在农药的使用上,在具体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将种子浸泡在配置好的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农药中,并加以搅拌进行浸种,可以有效起到病虫害的防治。此外,化学方法虽然可以较为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应仔细阅读药剂使用说明书,以免使用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在除草方面需要根据田地里不同的杂草选取合适的药剂,以便于在对人体伤害最小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除草效果。与此同时,喷洒药物时刻注意喷嘴的变化,防治器材问题造成漏喷的情况发生,并在农药使用结束时及时清理农业用具,养成良好农药喷洒习惯。
针对以上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化学药剂多少都有一些危害,因此工作人员在配置药剂以及喷洒药物时注意穿戴防护服,对于剩余的药剂妥善放置在阴凉处,而且废弃的药剂容器不能随意放到河流等流动性强的地方,防止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
2.物理防治措施
不同于化学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更多集中在除草阶段,利用一些人力物力做一些基础防治措施。在稻田种植区域,田间的杂草会与稻苗争夺土壤中的养分,从而降低水稻的生长质量以及生长速度。因此需要人为除草帮助稻苗充分吸收养分。此外,人为除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清理田间的杂物,因为杂物可能滋生出一些有害菌,造成有害菌大量滋生的情况。而及时清理杂物可以保证稻田里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水源补给,给予水稻适合的生长环境。另外物理防治相对于化学防治效率较慢,因此物理防治更多用于小规模田地的种植,但是其效果较为明显,没有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伤害,随着科学持续发展,物理防治会出现更多使用的生产工具,促进水稻病虫害体系全方面发展。
3.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更多建立在生物食物链上,对于一些对水稻有伤害的害虫放入一些害虫的天敌进而帮助人们消除害虫。例如:常见的害虫为蚜虫,于是工作人员选择放入草蛉等有益虫消灭有害虫。虽然生物防治措施可以没有污染高效地进行防治,但是有些地区的生物防治技术不成熟,没有研究清楚后加入生物的食物结构,也没有考虑清楚当地的生物容纳量,如果生物防治开展时没有足够调查,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调查生物特性。
总而言之,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之一,如果提高产量关乎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水稻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时令的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科学播种、选择良种以及科学田间管理,提升水稻的产量,促进农业发展。
(四)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1.中后期(拔节后,孕穗、抽穗到灌浆期)病害发生的种类
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侵害等。发生于水稻叶部的有:白粉病;锈病(包括叶锈病和条锈病);蚜虫;黏虫等。好发于水稻穗部的有: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
一般发生于水稻茎秆的有:纹枯病;茎基腐病(这两种病害应在水稻拔节初期加以预防)。这些病害都应在水稻发病初期进行很好地预防和防治、会有理想的效果。
2.近年来水稻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近些年来水稻赤霉病流行的风险较高;白粉病有持续重发的趋势;条锈病传入率逐年增高;局部地区叶锈病,蚜虫发生加重。
3.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的态势
总体综合来看呈偏重发生态势。赤霉病在苏南、沿江、里下河、沿海、沿淮等地流行风险较大;白粉病在沿江、沿淮、里下河、淮北大部地区可达4到5级;锈病总体为2级;沿江、沿海局部地区达3级;蚜虫在淮北、沿海、南部丘陵等地达4级。
4.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因素
结合赤霉病流行高发的趋势来评估预测,其将在10年内仍维持较高流行的风险。其主要因素有:
(1)耕作方式:秸秆还田菌源累积(还田秸秆生物量巨大,镰刀菌
成为秸秆上主要真菌类群)、迟播、密植等;
(2)品种结构:抗病性弱、缺少多抗与高抗品种、品种多、乱、杂等;
(3)气候条件:其流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春季温暖多雨、雾霾、结露、高温高湿、多雨低温等;
(4)菌源情况分析:菌源充足,高致病性Fa替代FG成为发病优势种。
5.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要点
(1)白粉病:把握好防治白粉病的两个关键阶段,拔节孕穗期(压基数),和扬花灌浆期(保功能叶),在其发病初期及时防治。孕穗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用药预防。以病株率达到5%至10%,或病叶率达到1%至5%(对于感病品种,或密植度较高,湿度较大的密闭田块指标从严)及时防治以减轻后期压力。抽穗杨花至灌浆期,以病株率达15%至20%,或病叶率在5%至10%,即可进行“一喷三防”,以保护好植株上部三张功能叶(对保产增产意义极大)是重点。
1)防治药剂:
EBI类,环丙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腈菌唑、戊唑醇、已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
Q0IS:醚菌酯、嘧菌酯、氟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氯啶菌酯等。
这两类(EBI、Q0IS)药剂的复配剂,40%环丙唑醇15至20毫升、12.5%氟环唑Sc50至60克;30%醚菌酯50至60毫升,20%丙环唑EC30至40毫升,40%腈菌唑WP15至20克,5%已唑醇Sc80毫升,25%比唑醚菌酯30至40毫升等。
苯菌酮、四氟气醚唑。12.5%四氟咪唑EW40毫升、42%苯菌酮Sc15至20毫升对白粉病的效果很好。
2)防治次数:正常情况下在抽穗扬花期1至2次;对发病早发病重的,可在拔节孕穗到扬花灌浆期进行2至3次防治。
3)注意事项:
①早发田块须提早预防,重发田块须用足药量;
②齐穗后不提倡使用醚菌酯类药剂防治白粉病;
③停用三唑酮;
④用足水量(尤其注重植保无人机施药时水量要足),喷匀喷透。
(2)锈病(叶锈、条锈病)防治技术要点
发病初期是防治最佳的窗口期。以穗期防治(结合白粉病、赤霉病共同防治)为重点。当病叶率达到1%到5%是条锈病始防的指标,病叶率达5%到10%为叶锈病始防的指标。
1)药剂选用:已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等。
2)注意事项:穗期总体防治中须用足药量。
(3)粘虫防治技术要点
属于偶发性虫害,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江、沿海等区域。
1)防治时期:幼虫3龄前。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对达标田块进行防治(可结合白粉病、锈病、蚜虫等其它病虫害一并防治)。以6000头/亩为防治指标。
2)可选药剂:氯唑苯甲酰胺、灭幼脲、毒死蜱等。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及对策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供应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我国在农业方面受病虫害侵袭的现象极为严重,病虫害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起较大阻碍作用。其中,水稻病虫害造成的问题尤为突出,病虫害使得水稻的产量及质量都有所下降,对我国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
现阶段,我国水稻病虫害主要分为如下几种,即水稻锈病、水稻纹枯病和水稻蚜虫。其中,水稻锈病发生时间大多在水稻变青后的两个月之内,主要显示症状为水稻叶子上逐渐出现大红斑,起初依附于单个叶子,后以病叶为中心向四周大面积扩散,最终使全田受害。
而水稻纹枯病作为最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田间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发病趋势也逐渐加重。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旺盛时期多为水稻拔尖时,该病害一般侵害水稻的茎秆与叶鞘,随时间推移,受到侵害的水稻会逐渐变黑,最终腐烂,因而许多水稻在初期就已经死亡。
最后提到的稻蚜虫,即为大家俗称的“腻虫”,腻虫的发病时期不固定,在水稻生长的整个期间均有可能,而其发病特点也随着水稻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在水稻尚在苗期时多位于水稻叶鞘、背面以及心叶部分,待到水稻拔穗阶段,便转移到水稻茎秆处和稻穗处进行危害。受到侵害的水稻起初会出现黄色的小斑点,后来逐渐扩大,严重时导致整棵水稻死亡。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1.防治方式少
多数农民对于水稻病虫害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够了解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对发生的病虫害中的病虫种类分辨不清,无法做出多样积极对策,只能采用单一的防治方法。且多半采用化学方法,即为大量使用农药在田间喷洒,短时间内解决了病虫害的威胁,但有效期短,且农药对于水稻的危害更为严重,部分农民使用农药杂乱,不能对症下药,时间一久,残留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加重,并且容易出现病虫害尚未根治,水稻已经受到农药毒害的局面,得不偿失。
2.防治效率低下
水稻种植在农村田间,生产方式和防治方法都较为落后,不能得到有效根治。农村劳动力不足,且人口素质高低不齐,很难使用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治病虫害,且大多人缺乏主动意识,时常存在侥幸逃脱心理,不能做到及时向有关农业部门汇报病虫害情况,从而耽误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使得防治效率低下,田间损失严重。
3.病虫害反复
由于近来全球变暖趋势渐渐明显,且有上升趋势,故而水稻病虫害能够得以快速繁殖,加之部分水稻种植区降水量偏大,空气温暖湿润,更是为病虫害的生长发展起了加速作用,直接地帮助了有害虫虫卵的越冬和羽化,即使遭到人为捕杀,恢复速度也较快,使得病虫害反复发生。
(三)防治水稻病虫害对策
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有关部门应运用现有的生物研究技术,积极培育新型品种,并在选取种植的水稻苗时着重选择抗病耐病的优良品种。在育种时格外注意各类病虫害因素,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但能有效抵抗外界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住病虫害的侵袭,确保水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产。同时努力研制有关农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虫害种类,研发出水稻专用的药物,并适时简化水稻农药用药步骤,方便农民使用。并且加大农药推广力度,帮助农民区分各类农药,防止造成农药滥用而使环境遭到污染。
2.制定防治对策
对于水稻病虫害中出现的几类较为常见的问题进行有效防治和解决。如对于水稻锈病,应选择在合理时期内进行水稻播种,适当增加施放有机肥、磷肥等肥料,并学习合理使用氮肥,定期进行农业灌溉,掌握适度,避免旱涝情况的出现。同时对水稻病虫害部分区域进行药物治疗,可选择在水稻播种前对水稻种子进行药物拌种处理,严格把握药物剂量大小,避免出现水稻被药害的情况,或选取无公害污染小的农药,如用20%的粉锈宁以田间喷雾的形式进行处理,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
对于水稻纹枯病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如果使用农药进行喷雾,需掺入大量水,保证每株水稻都能得到药物,又不至于发生毒害,且防治时期要选择在早春,及时进行中耕处理。而在防治稻蚜虫时应注意,在水稻播种前将种子拿出,保证种子得到充分翻晒,可大大减少稻蚜虫害发生的概率。
相关农业部门实施相应政策,积极建立水稻病虫害监测系统,以此保证工作人员能及时获取最新数据,掌握准确信息,以便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应对。政府部门方面对农民进行认真引导,鼓励农民建立统一防治的制度,方便共同管理,并向农民发放病虫害治理补贴,努力调动农民防治的积极性。成立一支专业化机械化的防治队伍,配合使用先进技术,保证水稻病虫害得到大面积的防治,共同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人民劳动成本,做到省时省力,并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水稻农作的效益。
3.积极进行病虫检疫
通常情况下,跨区作业能使水稻播种和收割速度大大提高,且减轻了人力负担。但近年来,机手为求获取更多报酬,逐渐只注重工作速度和效率,而忽略了质量,许多由于机器收割造成的飞尘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和一些害草种子,遇到凤时,便被四处传播出去,洒落到有水稻作物的田间,加速了病虫害的传播,扩大了病虫害发生的范围,直接对水稻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因此应在检疫区的关键处设置二次检疫点,加大对水稻的检疫力度,避免有害物质和有害病原被携带到田间,从根本上阻断水稻病虫害的源头。
总之,水稻病虫害的出现和扩大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生态发展都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因此防治水稻病虫害格外重要,应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保证防治对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这对以后我国的环境发展和粮食保障都起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概况
我国水稻常见病虫有70多种,危害严重的病害主要有水稻锈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病毒病(水稻梭条花叶病、黄矮病、丛矮病等)、黑穗病及全蚀病、根腐病、黑颖病、叶枯病等。其中条锈
无人机植保项目投标方案(543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