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劳务外包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351页   下载801   2024-09-26   浏览52   收藏62   点赞747   评分-   135854字   99积分
还在等文档吃灰吗!快上传文档躺赚收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33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4 第一节 汽车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4 一、前言 14 二、汽车检测 14 三、常用检测设备 14 四、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5 第二节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0 一、汽车性能检测的作用 21 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状况 22 三、国内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25 四、发展趋势 28 第三节 试验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30 一、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史 30 二、汽车试验的分类 31 三、 汽车试验系统分两大类 35 第四节 汽车试验系统的组成 36 第五节 需求分析 37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方案 38 第一节 整体服务策划 38 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38 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39 三、给人员配置得力“助手” 41 第 二 节 服务理念和服务定位 42 一、服务定位 42 二、服务理念 42 第三节 劳务 服务整体思路 44 一、 项目概况 44 二、项目服务内容 45 三、 管理职责 46 四、 服务思路 46 五、 总体原则 48 六、 整体策划 48 七、 方式方法 50 八、 技术支持 50 第四节 驾驶员管理 51 一、道路试验 驾驶员管理内容细则 51 二、 汽车试验场驾驶员现行管理方法 53 三、汽车试验场驾驶员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54 四、 汽车试验场驾驶员管理方法改进措施 55 第五节 整车试验管理规范 57 一、 目的 57 二、 适用范围 57 三、 术语及定义 57 四、 职责 57 五、 工作内容 58 第六节 服务承诺 65 一、服务履约管理 65 二、质量保证体系 67 三、中标后的履约义务和责任 69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73 第一节 项目管理概念 73 一、项目管理原则 73 二、项目管理机制 74 三、项目管理维度 78 四 、项目管理模式 81 第二节 项目组织机构 85 一、 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步骤 85 二、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要求 86 三、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重点 87 四、项目组织架构 89 五、项目部门职责 90 第 三 节 项目人员配备 97 一、项目负责人 97 二、项目实施人员 98 第 四 节 项目人员管理理念 101 一、管理人员的工作具有典型的项目特点 101 二、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 102 第四章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105 第一节 人事管理 105 一、 申请 105 二、 执行 105 三、 面试 105 四、 试用期 107 五、 转正 107 六、 晋升与调职 107 七、 离职 108 第二节 考勤管理 109 一、 工作时间 109 二、 考勤制度 109 三、 请、休假制度 110 四、 出差制度 112 第三节 劳务 外包 规章管理制度 112 第四节 外包人员 招聘制度 113 一、订立劳动合同 113 二、建立劳动合同台账 114 三、劳动合同续订 114 第五节 薪酬福利制度 114 一、基本原则 114 二、工资构成 115 三、工资支付 115 四、特殊工时的工资 116 五、福利 116 六、参加工会 117 第六节 社会保险制度 117 一、参加社会保险 117 二、工伤认定 117 三、职业病处理 118 第七节 工时与休假制度 118 一、工作时间 118 二、加班管理 119 三、休假 119 四、医疗 期间 119 五、请假 120 第八节 培训制度 120 一、基本原则 120 二、岗前培训 120 三、在岗培训 121 四、转岗培训 121 第九节 离职制度 121 一、协商解除 121 二、单位依法解除 122 三、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124 四、解除情况告知 125 五、劳动合同终止 125 六、流程及手续 126 第十节 申诉调处制度 128 一、日常渠道 128 二、举报投诉 129 三、争议处理 129 第十一节 驾驶员管理制度 129 一、 建立健全驾驶员档案 129 二、 驾驶员工作职责 130 三、 驾驶员考核与奖惩 130 四、 “五统 一 ”管理制度 131 第五章 汽车试验技术方案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一、 试验平台 135 二、 试验设备 136 三、 试验标准 141 第 二节 性能试验 143 一、 动力性试验 143 二、 燃油经济性试验 150 三、 汽车操纵稳定试验 152 四、 制动试验 161 五、 环境适应性试验 166 六、汽车空调试验 174 第三节 NVH试验 184 一、道路NVH试验 184 二、 模态试验 204 第四节 可靠性试验 210 一、概述 210 二、故障类别定义 210 三、试验程序 212 第五 节 汽车零部件试验 218 一、 四门两盖开闭件耐久性试验 219 二、汽车各类开关耐久性试验 229 三、 环境试验 243 四、力学性能试验 247 第六节 评价试验 248 一、 车辆保安防灾的确认 248 二、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 260 第六章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计划 265 第一节 项目 服务运作流程 265 一、 服务意识和管理模式 265 二、 服务机制设想 266 第二节 劳务 外包 服务 质量 267 一、 服务质量控制 管控 268 二、外包 员工入职 质量管控 268 第三节 人员储备方案 273 一、现有人员状况分析 273 二、人员储备的目的 273 三、人员储备的目标和实施计划 274 四、人才培养方式 275 五、人才储备的途径 276 六、人员储备计划 276 七、人员稳定保障措施 278 第七章 人员管理及培训方案 281 第一节 项目整体培训方案 281 一、员工培训管理 281 二、驾驶员安全培训管理 284 三、培训后的跟进及考评工作 284 第二节 驾驶员培训方案 285 一、指导思想 285 二、具体培训计划 286 三、培训目标 287 四、培训方式 287 第三节 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287 一、驾驶员的职责及管理 288 二、车辆使用规定 290 三、车辆检查制度 291 四、车辆紧急情况处置预案 291 第四节 项目人员管理 293 一、劳务外包人员管理 293 二、过程管理 293 第五节 劳务员工薪酬福利待遇 295 一、福利待遇构成 295 二、为 劳务 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96 三、薪酬的计算和发放 296 四、薪酬调整 298 第六节 汽车产品定型可靠性行驶试验规范 298 一、适用范围 298 二、引用标准 298 三、试验类型 298 四、试验条件 299 五、试验里程及里程分配 300 六、试验程序 303 七、 行驶规范 304 八、载荷 306 九、检验项目 307 十、可靠性评价 307 十一、 XX 汽车试验场汽车试验道路设施和环境 308 十二、故障统计及可靠性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314 第八章 项目服务质量保障 325 第一节 劳务服务总则 325 一、领导主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25 二、层层把关、高质高效 325 三、加强联系、紧密合作  326 四、合理合法、廉洁奉公 326 第二节 公司服务品质保证措施 326 一、服务误差率 326 二、服务反应速度 327 三、服务频度 327 四、服务质量体系保障 328 第 三 节 驾驶员劳务 服务质量保障承诺 328 一、 人员保障 328 二、 设备保障 329 三、 机制保障 330 第四节 风险防控 331 一、组织保障 331 二、制度和技术保障 331 三、客户关系维护 332 第九章 应急预案 333 第一节 劳务服务人员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333 一、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333 二、应急处置队伍 334 三、 员工工伤应急预案 334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应急预案 339 一、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 339 二、劳动争议的预防 339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过程 340 四、相关措施 340 第 三 节 道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44 一、适用范围 345 二、处置原则 345 三、工作职责 345 四、处置救援程序 345 五、注意事项及要求 346 六、责任追究制度 347 七、其他事项 347 第四节 车辆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理 347 一、车辆起火应急预案 347 二、车辆故障应急预案 348 三、车辆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349 四、机动车辆遭遇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350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背景 和 需求分析”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整体服务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汽车试验技术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计划 ”详情可见本文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人员管理及培训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服务质量保障 ”详情可见本文第八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应急预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九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汽车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也飞速发展 , 传统的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检测需要 , 使用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汽车检测 一般是指对在用车辆动力性 , 经济性 , 安全性 , 环保性等方面进行检测以确定其现行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汽车诊断周期是汽车诊断的间隔期 , 以行驶里程或使用时间表示 , 制定最佳周期应考虑汽车技术状况 , 汽车使用条件 , 汽车检测、诊断维护修理 , 停驶损耗的费用等因素 , 尤其安全放在首位 , 确保行车安全。汽车诊断参数是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量。 三、常用检测设备 1.发动机性能检测、诊断仪器设备 : 发动机台架试验设备 , 发动机功率测试设备 , 发动机转速表 , 汽缸压力表 , 汽缸漏气检测仪 , 发动机温度表等。 2.常用底盘及整车检测与诊断设备 : 底盘测功试验台 , 汽车制动试验台 , 汽车侧滑试验台 , 电脑四轮定位仪等。 3.常用电气试验设备 : 电气万能试验台 , 电池检测仪前照灯检测仪。 4.电控系统检测、诊断设备 : 发动机综合分析仪 , 解码器 , 汽车传感器检测等。 四、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 , 从引进技术、设备到自主研制开发再进一步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汽车安全性能检测 , 再到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尤其是检测设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 缩小了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口前 , 汽车检测设备中通用的滚筒式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轴轮重仪、车速表试验台和普通底盘测功机等 , 国内已自用有余 , 款型多样 , 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 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 应从以下方面研究和发展。 1. 应用高新技术 , 加速汽车检测技术的进步与设备智能化 (1) 应用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前照灯检测仪中 , 采用硅光二极管代替光电池 , 获得更高的光轴定位精度和光度测试精度。在汽车进入检测站、维修厂、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停车场等处所时 , 采用自动识别检索装置可识读数字、英文、拼音文字、汉字等汽车牌照。汽车低速驶过时 , 2s内即可识读 , 通过计算机迅速处理后 , 输入或检索、存档 , 并可打印出登录所需数据。 (2) 应用高精度传感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 传感器制造水平越来越高 , 测试精度的可靠性不断提高 , 促进了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的迅速发展。如在全自动汽车检测线中的排放检测 , 采用自动取样探头插入装置 , 利用微压传感器 , 通过排气管 出口 与四周空间存在的微小压力差而进行跟踪找正汽车排气管 出口 的位置 , 进一步提高全自动检测线的自动化程度。在制动试验台中 , 采用高精度的应变计 ( 压力传感器 ), 伺服电动机和减速器推动大型仪表盘的指针动作 , 同时还可以对检测数据加以记忆 , 重复显示和打印。应变计输出的信号既可用液晶、发光二极管以数字显示 , 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电路 , 对信号进行零点、温度、滞后及线性误差修正。 (3) 发展显示技术发光二极管显示由静态发展为动态点阵 , 由单色发展为彩色。液晶由于其高亮度下具有比发光二极管更好的对比度 , 因而也在许多设备中得到应用。通过CRT彩色监视器 , 直接用图形、数据来动态显示测量值的方式 , 并辅以菜单式的人机对话系统 , 在高档的诊断设备中广泛应用。显示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计算机化 , 更好地适合人体工程学及工程心理学的需求 , 采用更直观、清楚、易于识读和理解的仪表。 2. 汽车检测设备向综合化、检测线向浓缩化方向发展 为节省费用、场地和人员 , 汽车检测设备已开始从单机单功能向多功能综合检测台发展。同时先进的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可显示、打印和存储各种测试数据。汽车检测设备的综合化有利于汽车检测线的浓缩化。 3. 研制开发新的检测设备与仪器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有关汽车方面的标准和法规在不断地变化 , 对汽车的使用性能、检测参数及相应的检测方法亦不断地更新发展。比较典型的实例是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检测方法也不断地发展。随着柴油机在各国汽车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 近年来已经发现 , 波许式或类似的滤纸式烟度计灵敏度不高 , 只能检测采样时间内排气烟度的平均值 , 烟度中的水分不能太大 , 不能检测蓝烟、白烟、油雾。因此 , 国外研制了一种新型透光式烟度计 , 它可以长时间工作而 不像 滤纸式烟度计那样只能间断地取样测量 , 可以测量柴油车任何时刻的排气烟度 , 而不会造成由于取样烟气容积误差而引起的误差。它不需要滤纸 , 当然也就避免了滤纸带来的误差。 4.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发展 今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的重点应是增加和完善监控预测功能 , 将汽车的检测逐步扩展到系统状态的预测 , 并进一步发展到元件状态的预测 , 这样将能科学地决定各总成以至整车的合理使用寿命 , 对提高汽车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预测技术的实现取决于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 , 如故障机理的解析技术、诊断参数信息的识别和传感技术、预测故障模式的建立及故障模式的精确度和通用性的实用水平、新的检测手段的开发利用、高速 微处理器 及大量廉价记忆装置的普及等。 5. 汽车检测技术规范化 在汽车检测技术发展中 , 普遍重视硬件技术 , 忽略对难度大、投入大和社会效益不明显的检测方法、限值标准、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的技术条件、计量鉴定规程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有些检测设备由于缺乏技术的规范化 , 检测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和完善汽车性能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 ; 制订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技术条件、检定规程 , 建立定期检定、检查制度 ; 统一和规范各地的检测要求和检验方法 , 制定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 ; 制订汽车检测中的有关安全、节能和环保方面设备的型式认证规则 , 以保证汽车检测的 公正性 和准确性。 6. 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 目前我国部分汽车检测站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检测。但各个站的计算机测控方式千差万别 , 即使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 , 也仅仅是该站内部实现了网络化。汽车检测要实现真正的网络化 , 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和软件资源共享 , 就应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全国的汽车检测站联成一个广域网 , 使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各地区车辆状况。 7. 汽车检测制度化 国外的车辆排放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车检查/维护制度来实现的。这一制度包括各种车辆管理机构例行年检 , 车辆使用者定期检查和维护等 , 具体情况可因国家、城市不同而异。在美国 , 检测方法由怠速、双怠速测试向模拟车辆行驶的简易工况过渡 , 特殊地区、特殊车辆必须进行简易工况法测试 , 测试频率一般为1年或2年1次。 8. 汽车检测标准化 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有一整套标准 , 受检车辆的技术状况要以标准中的数据为准则。检测结果有量化指标 , 避免了主观上的误差。国外比较重视对安全性能和汽车排放性能的检测。汽车安全性能不达标和排放污染物超标不允许上路行驶。国外除对检测结果有严格完整的标准 限制 以外 , 对检测设备也有标准 , 如检测设备的结构、检测性能、检测精度等都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对检测设备的使用周期和技术更新也有具体要求。由于实现了检测工作的制度化、检测技术的标准化 , 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 , 也保证了检测质量。 目前国外基本上都不再进行汽车的整车大修 , 只是按检测、诊断设备提供的检测报告 , 对车辆进行有针 对性地调整 和维修作业 , 借以恢复汽车的技术性能、消除隐患 , 保证汽车的良好使用性能。近年来 , 我国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维修制度逐渐发生了变化。现在 , 不解体检测的自动诊断技术在检测项目、测试精度、检测速度、检测工艺性、可靠性、可信度、设备的价格等方面 , 均已达到可以实际应用的水平。“定期检测、视情维修”已经成为维修体制的基本原则 , 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一项政策性、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通过学习和研究 , 目的是加快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完善检测法规和标准 , 充实检测项目和内容 , 加强计算机的开发和综合应用 , 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第二节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指在;整车不解体情况下 , 通过对汽车进行检查、测试、分析 , 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 , 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的汽车应用技术 , 包括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检测技术。近年来 , 随着我国汽车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不断地发展 , 汽车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运载工具。现代汽车状况检测诊断技术广泛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为汽车安全提供了保障。尤其是我国检测诊断技术的研发 , 设备的规格 , 品种较为齐全 , 性能优良可靠 , 它促进了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它是伴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汽车发展的早期 , 人们主要是通过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发现汽车的故障并作有针对性的修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 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人们能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 , 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 , 而且安全、迅速、可靠。其发展远景是自动寻找故障和实现诊断 , 提高诊断的准确程度和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实现高的可靠性。 一、汽车性能检测的作用 (一) 减少环境污染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对人和生物直接有害的物质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化合物、微粒以及硫化物等。这些有害气体污染了大气 , 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 , 损害生态环境 , 污染河流湖泊 , 危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汽车尾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它是一种温室气体 , 向大气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 , 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 直接影响气候变化,污染环境。 汽车噪声是汽车的第二公害 , 其噪声影响范围大、干扰时间长 , 它不仅会破坏安静的环境 , 还会损害人体健康 , 引起某些疾病 , 如听力下降、噪声性耳聋以及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另外 , 车内噪声过大还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操作而诱发汽车交通事故。 因此 , 通过对汽车进行定期检测 , 可严格限制汽车的废气和噪声污染。 (二) 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 由于汽车制动、转向、照明等技术原因造成的事故 , 约占汽车交通事故总量的四分之一 , 现已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采用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 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 , 能对机动车辆加强安全技术检测 , 对汽车的技术状况 做出 准确的诊断 , 找出隐患及时排除 ,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 确保汽车的行车安全。 (三) 改善汽车性能 汽车用久了 , 性能或技术状况逐渐变差。不仅动力性和经济性会降低 , 油耗会增加 , 尾气排放情况会变坏 , 有的时候 ( 例如制动性能变差时 ) 还会引发交通事故。所以 , 通过定期的检查测试 , 就可以保持汽车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 改善汽车性能 , 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四) 提高维修效率、监督维修质量的重要措施 资料统计表明 , 查找故障的时间约为百分之七十 , 而排除和维修的时间约占百分之三十。若没有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 则车辆的故障就不能迅速排除 , 车辆的技术状况就不能迅速恢复 , 车辆的维修质量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 , 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汽车技术保障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 它是提高维修效率、保证维修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状况 ( 一 ) 国外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概况 汽车检测技术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 , 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形成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60年代后期 , 国外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很快 , 并且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进入80年代以来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此基础上 , 为了加强汽车管理 , 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汽车检测站和检测线 , 使汽车检测制度化。 总体上讲 , 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 , 在管理上实现了“制度化” ; 在检测指标上实现了“标准化” ; 在检测技术上向“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方向发展。 1.检测管理制度化。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 , 汽车检测工作由交通部门统一管理 ,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由交通部门认证的汽车检测场 ( 站 ), 负责新车的登记和在用车的安全环保检测 , 修理厂修过的汽车也要经过汽车检测场的检测 , 以确定其安全性能和排放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 2.检测指标标准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有一整套的标准。判断受检汽车技术状况是否良好 , 是以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为准则 , 检查结果是以数字显示 , 有量化指标 , 避免主观上的误差。 国外比较重视安全性能和排放性能的检测 , 除对检测结果有严格完整的标准以外 , 国外对检测设备也有标准规定 , 如检测设备的检测性能、检测精度、具体结构都有严格的规范。对检测设备的使用周期、技术更新等都作出了具体要求。由于检测制度、技术的标准化 , 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 , 也保证了检测质量。 3.检测技术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 国外汽车检测设备在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化、综合化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 应用新技术 开辟 新的检测领域 , 研制新的检测设备。进入80年代后 , 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 已出现集检测工艺、操作、数据采集和打印、存储、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 , 使汽车检测线实现了全自动化。这样不仅可避免 人为地判断 错误 , 提高检测准确性 ; 而且可以把受检汽车的技术状况储存在计算机中 , 对汽车进行全寿命管理 , 可作为下次检验参考 , 还可供处理交通事故参考。 (二) 国内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现状 我国对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 , 始于20世纪60年代 , 进入90年后得到迅猛发展。目前 , 我国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 , 主要突出了如下三方面的特点。 检测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及电子控制系统 ( 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等 ) 在汽车上的应用 , 汽车维修检测市场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的诊断硬件设施 , 同时应用计算机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软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诊断设备已由单机发展为配套 , 由单功能发展为多功能 , 由手工操纵发展为自动控制 , 并逐步开发出与计算机联网 , 满足快速、方便、准确测试的汽车诊断专家系统。 目前全国生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的厂家已达100多个 , 除交通部门外 , 机械、城建、高等院校等部门也进入汽车检测设备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领域 , 已能自己生产全套汽车检测设备。 三、国内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在充分肯定国内汽车检测行业发展现状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其不足的方面,认清发展方向,树立坚定信心,在技术上、管理上狠下功夫,争取更大的突破和创造,尽快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一)要在技术上下功夫 1.加强技术基础研究,促进法规体系建设。国内汽车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普遍对仪器设备、控制系统等“硬件”技术比较重视,却对难度更大、投入更多、社会效益更加明显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限值标准、设备要求、环境条件等基础性“软件”技术的研究比较疏忽。为了使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得以全面发展,有关部门已经加强对汽车检测技术基础的研究,在制定和修订汽车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及限值标准、汽车检测设备技术条件和检定规程、汽车检测机构能力要求与检测条件等技术法规方面、在统一和规范全国各地检测要求与操作技术方面、在颁布和实施汽车检测中有关“安全”、“节能”、“环保”设备型式认证规则方面,以及其他有关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并将逐步得到更加完善。 2.加强检测设备攻关,促使检测技术进步。国产设备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外相比总体技术水平还是显得比较落后,整体形象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国内检测设备生产行业要进一步加大开发研制的投入,建立和改进一批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高科技显示技术、高精度传感器技术以及电子、光学、声学、理化、机械等多种原理相结合的一体化技术等,促进汽车
汽车试验技术劳务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