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安保服务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DOCX   403页   下载956   2024-07-12   浏览3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59981字   15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1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2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3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4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5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6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7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8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9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10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11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12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13页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第14页
剩余38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街道治安巡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及需求分析 15 第一节 街道社区治安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15 一、治安相关概念  15 二、治安管理的内容 18 三、我国社区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 20 四、社区治安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4 五、认清社区治安防范的重要意义 26 六、强化载体作用,促进防范设施的完善 27 七、开发和运用丰富的防范技术手段 28 八、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城市社区治安防范 29 第二节 社区治安管理特征及和内容 30 一、社区治安管理的特征 30 二、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 30 三、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内容 31 四、新形势下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具体措施 33 第三节 社区治安管理的功能及途径 34 一、社区治安管理的功能 34 二、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途径   34 第四节 项目需求分析 35 一、项目概况 35 二、服务内容及要求 36 第二章 项目整体设想及策划 39 第一节 治安巡防工作机制 39 一、指导思想 39 二、组织领导 40 三、巡逻防控安排 40 四、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41 五、完善防控网络 42 六、深化数字巡防体系,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43 七 、工作要求 44 第二节 街道治安岗位考核及工作制度 44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44 二、司法工作 47 三、信访工作 49 四、工作创新 51 五、奖惩 52 六、XX街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及要求 52 第四节 项目管理服务承诺 53 一、纪律承诺及措施 58 二、回访承诺及措施 60 三、培训承诺及措施 61 四、临时加班承诺及措施 61 五、合同履约承诺及措施 62 六、安全治安承诺及措施 63 七、服务期限的响应 65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66 第一节 项目组织结构 66 一、项目组织结构分类 66 二、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 70 三、项目管理结构 71 第二节 项目人员配置及职责 74 一、人员配备 74 二、部门与人员职责 80 第三节 人员管理方案 101 一、人员管理制度 101 二、人员保障措施 132 第四章 设施设备配置方案 141 第一节 拟投入设备清单 141 第二节 设备的作用及使用说明 146 一、电子巡逻设备 146 二、警棍 147 三、强光手电筒 147 四、巡逻车 148 第三节 设备管理制度 149 一、管理目的 149 二、管理范围 149 四、管理内容 150 第五章 街道日常巡防方案 164 第一节 治安巡防服务实施 164 一、指导思想 164 二、组织领导 164 三、巡逻防控安排 165 四、工作措施  165 五、工作要求 166 六、巡查的方法 167 七、巡逻队的职责、任务 167 八、巡查问题处理 168 九、治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71 第二节 XX街道治安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176 一、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 176 二、XX街道治安管理的对策 179 第三节 巡防人员纪律管理 183 一、总则 183 二、 管理 184 三、 执勤纪律 185 四、 保密纪律 186 五、其他刚性纪律 187 六、奖惩 187 七、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细则 188 八、巡防队员“六不准”规定 189 第六章 街道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 191 第一节 总体管理方案 191 一、指导思想 191 二、工作步骤 191 第二节 整治内容及措施 193 一、重点整治内容 193 二、主要工作措施 193 第三节 “九小场所”治安管理工作方案 194 一、指导思想 194 二、组织领导 195 三、具体措施和要求 195 第四节 治安维稳措施 198 一、 治安巡防服务 198 二、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 治安 维护 措施 202 第七章 公司管理制度 206 第一节 行政管理制度 206 一、文档管理制度 206 二、保密管理制度 211 三、印章管理制度 212 四、会议管理制度 214 五、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220 第二节 合同管理制度 222 一、合同的签订 222 二、合同的履行 224 三、合同的变更、解除 224 四、合同纠纷的处理 225 五、合同的管理 227 第三节 财务管理制度 227 一、财务工作管理制度 227 二、借款借支管理制度 229 三、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230 四、薪酬发放管理制度 232 第四节 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234 一、车辆管理制度 235 二、车辆管理补充制度 236 三、交通费用补贴制度 240 第五节 治安巡防服务系统管理制度 241 一、街道维稳巡逻队日常管理制度 241 二、刑释解教工作制度 243 三、治保会工作制度 243 四、治安巡防队工作制度 244 五、 治安消防巡逻工作制度 245 六、治安管理责任制度 246 第八章 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249 第一节 服务工作规范 249 一、着装仪表 249 二、行为规范 249 三、仪容仪表管理规定 250 四、日常管理 252 第二节 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252 一、建立服务管理保证体系 252 二、全面实施综合管理体系 255 三、服务质量监督与控制 256 四、树立服务理念 258 五、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标准 258 六、建立员工成长机制 259 第三节 服务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259 一、服务质量承诺 259 二、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260 第四节 服务质量的检查与改进 271 一、检查的内容与方式 271 二、质量检查措施 272 三、服务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273 第九章 安全和文明相关的具体措施 274 第一节 安全保障措施 274 一、安全保障体系 274 二、安全管理措施 274 三、安全管理运作方式 276 第二节 文明保障措施 278 一、注重服务形象 278 二、端正工作态度 279 三、提高服务要求 280 四、文明服务保证措施 280 第十章 团队培训方案 282 第一节 整体培训方案 282 一、培训目的与原则 282 二、培训宗旨与方针 283 三、培训种类和形式 284 四、培训的组织 287 五、员工培训操作流程 294 第二节 培训内容与培训管理 301 一、培训内容 301 二、培训管理 302 三、 问题 处理方法培训 311 四、消防技能培训 313 五、军事技能培训 326 第三节 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329 第十一章 投诉处理服务方案 331 第一节 投诉产生原因分析 331 一、投诉的定义 331 二、剖析投诉成因 331 三、投诉动机分析 333 第二节 投诉处理基本原则 334 一、换位思考原则 334 二、有法可依原则 335 四、及时总结原则 336 第三节 投诉处理各阶段 336 一、接受投诉阶段 336 二、解释澄清阶段 337 三、提出解决处理阶段 337 四、跟踪总结阶段 338 第四节 投诉处理流程 338 一、记录投诉内容 338 二、判断投诉是否成立 338 三、确定投诉处理责任部门 339 四、责任部门分析投诉原因 339 五、公平提出处理方案 339 六、提交主管领导批示 339 七、实施处理方案 339 八、总结评价 340 第五节 投诉处理制度 340 一、投诉界定 340 二、投诉接待 341 三、投诉处理 342 四、投诉处理时间要求 342 五、投诉回访 343 第十二章 应急措施 347 第一节 应急事件处理整体方案 347 一、目的 347 二、组织结构及职责 347 三、应急物资准备方案 348 四、处理程序 350 第二节 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351 一、目的 351 二、适用范围 352 三、职责 352 四、应急预案通用处置原则 352 第三节 治安案件处置预案 353 一、突发事件类型及规模预测 353 二、电话通知上报流程 354 三、应急设备、设施的要求 354 四 、 报警原则 354 五、应急处理程序 354 六、培训/演练要求 359 第四节 其他各项治安应急措施 360 一、盗窃、抢劫应急处理 措施 360 二 、发现可疑分子的处理 361 三 、秩序维护员在执勤中,若遇到不愿出示证件又强行进入,强行在不准停车的地停放、在不该堆放垃圾的地方堆垃圾等,可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361 四 、丢失物品的处理 361 五 、人为损毁公共财物的处理 362 六 、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 362 七、爆炸物或可疑的易燃物件的处理程序 364 八 、车辆被损、被盗的应急处理 364 九、 凶杀事件处理 365 十、发现可疑人物的处理 366 十一 、 巡防 中遇到不执行规定、不听劝阻情况的应急预案 366 十二 、静坐、示威事件的应急预案 366 十 三 、在 巡防 中拾到遗失物品的应急预案 367 十四、防灾应急预案 368 十五 、防火应急预案 369 第十三章 档案资料管理 372 第一节 整理 档案工作流程 372 一、立卷归档 372 二、借阅 372 三、收集、交接、整理、统计工作 372 四、鉴定销毁 373 第二节 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374 第三节 档案管理 流程 375 一、目的 375 二、适用范围 375 三、术语和定义 375 四、职责 376 五、工作程序 377 六、相关记录 383 第四节 档案管理制度 390 一、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 390 二、档案保管制度 391 三、档案复制制度 392 四、档案借阅制度 393 五、档案归档制度 393 六、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394 七、文书材料归档制度 395 八、档案保密制度 398 九、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399 十、档案利用制度 400 十一、档案统计制度 401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 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概况及需求分析”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整体设想及策划”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设施设备配置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街道日常巡防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街道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详情可见本文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公司管理制度”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服务质量保障措施”详情可见第八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安全和文明相关的具体措施”详情可见本文第九章。 十、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团队培训方案、投诉处理服务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十一章。 十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措施、档案资料管理”详情可见本文第十二、十三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 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二) 其他法律法规。 四 、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概况及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个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阶段,公安机关面临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各方面压力。 所以说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人、才、物的巨大流动,研究在动态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创建治安管理新机制;对社会全面治安控制的加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保持;治安管理工作新发展的实现,是公安机关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难题。为了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公安机关治安管理新机制的主要内容是要建立实有人口管理、研判机制、动态社会管控等。街道治安管理应运而生。 第一节 街道社区治安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公安社会管理工作创新的推进,必须要紧紧抓住社区建设这一关键点。由社区的建设推进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等问题,要想打牢执政的根基,就必须要整合各方的资源,来推动社区治安管理新模式的创新。 一、治安相关概念  (一)治安 治安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之分。广义的治安,又称大治安,是指整个国家的有效治理和整个社会秩序的安宁。狭义的治安,又称小治安,是指一个国家以警察为主体所实施的管理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秩序的行政活动,即警察部门依法实施的治安管理。 在我国对公安警察部门所实施的治安的理解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公安机关依法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全部职能活动,既包括其所担负的治安行政管理职能活动,也包括预防、侦查和打击犯罪行为的刑事执法职能活动;二是专指我国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而依法实施的行政管理活动。 (二)社区治安管理的概念 社区治安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社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和公安警察等专门机关的锐意改革创新,社区治安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会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社区治安管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依靠社区居民,协同公安、司法等国家专门机关,为达到社区秩序井然和社会稳定,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矛盾纠纷等问题依法进行治理。  社区治安管理这一概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当中,并且成为后者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社区治安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就其概念而言也是见仁见智。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是社区管理职能部门在自己所辖区域内对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活动。  (三)社区治安管理的特征 首先,社区治安管理具有区域性。社区治安管理的区域性是社区治安管理的首要特征,是指社区治安管理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治安管理活动。既然社区治安管理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施的,那么其与社区的区域性特点应该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 其次,社区治安管理具有主体的广泛性。一方面,社区治安管理离不开社区内的组织单位和居民的参与。另一方面,社区内的单位组织和居民需要社区治安管理。对个人而言,安全的需要是人需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社区治安管理具有回应性。回应性是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对公众的需求和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敏感的反应和回复的过程。社区治安管理的回应性还要求其主体能够征询居民群众治安管理意见,采纳社区居民和单位好的治安管理方法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最后,社区治安管理具有长期性。治安管理工作由来己久了,这是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它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区治安管理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也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  (四)社区治安管理的意义  1.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是社区居民安全的保障 为了推进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社区更好地承担起政府、社的一些职能,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就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战略课题,同时也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3.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是践行我国社会治安路线 社会是由成千上万个社区共同组成的统一体,社区治安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区稳定是局部的稳定,而社会稳定是全局性的稳定。江泽民同志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加强整个社会的稳定,牢固社会根基,我国长期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二、治安管理的内容 (一)针对公共场所的秩序管理 公共场所是所有人共享的生活娱乐空间,其主要包括有日常生活中的道路,街道,广场,车站,码头,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体育设施,公共交通,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成员在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中人员由于高度的集中,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争执或是拥挤现象,甚至可能会形成人员伤亡的现象出现,加强对于公共场所的秩序管理能够有效人们在生活之余有秩序的进行社会活动。 (二)针对特种行业的管理 特种行业主要是指比较敏感性的行业,其在经营的过程中极度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从而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参与犯罪活动,由相关法律进行约束并受法律保护,在珠三角区域范围内,特种行业主要展现为:酒店业、印刷业、废物回收业、拍卖业等行业。在日常治安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特种行业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的管理,降低安全隐患,维护社会治安环境稳定。 (三)针对危险品的管理 危险品主要是指对易燃易爆易腐烛易福射等容易对人体及社会公共安全带来危害的物品,而危险品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这类物品的生产、存放、使用、销毁等一系列程序的监督控制。做好危险品的管理是从根源上消除社会公共安全及个人安全的隐患,全面有效的保护社会公共财产及个人生命与财产安全。 (四)针对消防的管理 所谓的消防管理,以实现消防工作消防安全目标,按照国家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林火管理是治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火管理的指导原则是“严格落实执行消防法规,积极主动预防”,实现预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模式和方针。 (五)针对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的管理 流动人口确实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市场流动性,便利性的公共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但这些流动人口的存在,临时住宿,治安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利用出租房屋的流动人口伤害消费者或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或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或滥用及贩卖毒品,卖淫和赌博的行为,可见,出租的房屋很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和黑窝点的最终结果。 三、我国社区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社区治安管理是随社区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其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也显现了一些问题,并且影响到其自身实施的效果。总的来说,社区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治安管理政府垄断 社区治安管理涉及到社区内的所有组织单位和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社区内的这些主体都有参与社区治安管理的渴望和义务,也希望参与到社区治安管理这一过程当中来,和社区民警共同治理社区治安。但是,现行社区治安管理却实行政府垄断统治,过分强调、突出和依赖体现传统行政管理思路且主要以强制方式实施的警察治安管理。 正是此种政府垄断型的强制治安管理,导致社区治安管理进一步面临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1.基层警力不足 在基层警力不足的前提下,警察机关对社区治安管理又实施管理垄断,在政府之外,几乎很少有可资利用的社区治安管理组织了。为了实现社区稳定发展,政府不得不依靠行政力量,在社区内实行由外向内,由上而下,重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警察治安管理。这种重构会把比例上并不占优势的公安派出所警力在社区层面再分摊,从而加剧基层警力不足之现状。此外,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基层机构,承担起上级不同警种下达的多种职能,成为一个“全能”的角色,这也严重影响了社区治安工作的开展。 2.挤压非政府组织生长空间 社区治安管理应该是社区内的所有组织、单位和居民“共舞”,而不是只有警察垄断性的“独舞”。警察机构对社区治安管理的垄断管理,会挤压做为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一员的非政府组织的生长空间,造成非政府组织的先天畸形发展。 3.社区治安管理目标不具体 社区治安管理目标在社区治安实践中起作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目标就不能衡量管理活动的成效。目标管理是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杜拉克提出的一种管理制度。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它是通过确定目标、实施目标和评估目标成果等自我控制手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社区治安管理目标不具体,没有科学合理的具体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目标管理,也无法对社区治安成效做出客观的评估,这成为开展社区治安管理工作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社区治安管理的制度问题 1.社区治安管理的勤务制度脱离实际 我国社区治安管理的勤务制度脱离实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勤务时间脱离实际。目前,全国各地公安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普遍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勤务时间规定,即早9点至晚5点是社区民警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时间。另一方面治安管理勤务内容脱离实际。社区民警的工作包罗万象,既有走访群众、安全检查,又有组织巡逻、发动群众等等。 2.社区治安管理的考核制度不科学 考核工作不仅是对以前工作的总结,而且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考核标准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没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就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社区治安工作的效果,甚至还会挫伤社区治安管理主体工作的积极性。没有考核就没有治安管理的总结和改进,就会导致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徘徊不前。 3.社区治安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社区治安考核主要是各治安组织人员的上级进行的,所以,监督他们治安工作也被认为是他们上级领导的事情,与广大的社区群众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有的社区有这样的监督设施和机构,但是也是一种摆设或形式,他们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群众监督的重要性。群众监督得不到重视,这不仅挫伤了社区群众监督治安管理组织及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纵容了社区治安管理组织及其人员工作不认真。再加上目前社区治安管理的经费很少是出自于社区群众,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监督积极性一旦受挫就不再坚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些监督的内容并没有制度的规定,也造成了监督工作的被动和消极。 (三)社区治安管理的环境急需优化  1.亮灯工程不够。 不少社区不仅很多道路没有路灯;而且许多居民楼栋也没有感应灯。黑暗不仅给犯罪分子提供可趁之机,也给行人、治安巡逻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社区治安隐患。  2.社区环境净化、美化不够。 社区环境的净化不够,一方面与社区的卫生设施设置不科学有关,如垃圾中转站设立不科学、垃圾箱的任意放置等;另一方面与居民的社区意识和个人素质有关。不少居民为了利益乱写乱画,随意张贴广告,或是图个人的方便乱丢垃圾。从而给人造成社区很乱的印象,好像无人管理社区,这也增加了社区治安的不安全因素。  3.违章建筑,乱搭乱建。 这不仅影响社区的美观有序,而且也可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窝藏地点。 (四)社区治安管理的资源急需挖掘  1.社区群众的治安意识淡薄,参与社区治安防范的积极性不高。在社区内仍然有不少单位和个人错误地认为社区治安是公安机关和安全保卫组织的事,与我无关。如果社区治安差了,就认为是这些专职和兼职的治安组织没有做好工作,甚至对这些组织采取的行动、措施不予配合,参与意识不高。对于社区治安,不少单位和个人都是抱着“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 2.社区自防组织欠缺引导,防范力量分散。由于街道办事处的综治办、居委会等忙于行政事务,对社区自防组织“只组建,不引导”,造成自防力量分散。派出所民警也是忙于开会、考核、破案和侦察等工作,很少顾及社区自防组织的开展情况。从而使社区自防组织和单位内保等社区治安力量处于一盘散沙,防范力量分散。 3.社区治治安障问题。社区治安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治安障,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在社区治治安障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表现在其一,治安经费不足。目前社区治安的经费大多是政府和单位出资,私人出资购买安全的很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费不足,社区自防组织就缺少工作的动力。其二,社区治安人员的素质不高。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文化、道德素质低,还表现在能力不高。官本位取向,对群众态度冷漠,不能认识到群众防范力量的强大;能力不够,不善于开拓群众工作等。 四、社区治安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上的传统路径依赖 现行社区治安管理过分依赖强制实施的警察治安主要源于传统路径依赖,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约束和制度安排。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对社会治安实行垄断性统治。为了实现社会稳定,政府通过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由警察机关及其人员直接“划桨”,提供安全服务。除政府之外,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民间资源。 尽管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社区治安管理,但是,因为对传统路径依赖,行政惯例继续存在,警察机关对社区治安管理仍沿用过去行政作风,实行强制性地治安管理垄断。权威主义的行政管理体制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建立垂直权利网络,计划经济留下了一个运用巨大权利的庞大官僚组织,为了切身利益在于使无所不在的干预延续下去。一旦警察机关不能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自然会对社区治安管理沿用社会治安管理的做法,实行强制性地垄断管理。  (二)法规严重滞后 社区治安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不单纯是基层公安派出所的主要职责,应该对社区治安管理所有主体在社区治安方面的职责都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搞好社区治安管理。但是,我国在制定社区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面,总是表现出法规滞后于实践。这使许多治安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制度可循的状态。这不仅会造成对社区治安管理主体的管理不科学、不合理,而且还会使社区治安管理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 例如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仍然用侦察、立案、破案等的标准,对他们勤务管理以在所办公、学习为主的静态管理;对治保会、义务巡逻组织也没有固定的制度安排,对其管理也没有制度化;对社区所辖单位的内保如何组织协调也是欠缺规定等等。这不仅使社区治安管理主体处于被动、茫然的地位,而且也让社区群众不知如何配合、监督社区治安工作。  (三)认识宣传不到位 社区治安在我国实行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社区治安的认识和宣传还是停滞不前,这也是造成我国社区治安管理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社区治安管理主体对社区治安管理的“治本思想”即动员、组织社区群众,实施社区治安防范网络的重要性认识宣传不够。  (四)理论研究贫乏 西方社区治安理论产生于对传统警务的反思和现实社区治安管理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是自下而上开始的。而我国对于社区治安管理的研究,通常是自上而下的。再加上所处的环境和有针对性地研究实践不长,致使中国社区治安理论的研究工作滞后于社区治安实践的需要。  五、认清社区治安防范的重要意义 社区警务的实质就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社区警务是存在于警方和社区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通过警察工作与社区治安自治工作的有机结合,控制和减少社区犯罪,搞好社区的治安
街道治安巡防服务投标方案(403页).docx
下载提示

如果下载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专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