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劳务外包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421页   下载566   2024-09-26   浏览35   收藏52   点赞619   评分-   154875字   103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40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6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基本知识 16 一、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16 二、 实验动物的分类 17 三、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内容 21 四、我国实验动物的发展状况 27 五、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战略 35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38 一、基本情况 38 二、服务要求 38 三、服务预算 40 四、服务期限 41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实施方案 42 第一节 项目 服务思路与策略 42 一、服务 目标与 宗旨 42 二 、 服务 管理 策略 42 三 、服务质量体系保障 46 四 、服务核心优势 46 第二节 实验观察动物的饲养管理 47 一、普通级动物实验过程中的饲养管理 48 二、SPF级动物实验过程中的饲养管理 49 三、无菌级动物实验过程中的饲养管理 50 第三节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整体设想 50 一、实验动物技术 服务主要运作过程 50 二 、 技术人员外包 服务内容 51 三 、劳务派遣职责 53 四 、派遣员工行为规范 56 第四节 工作计划 57 一、工作人员服务计划 57 二、工作步骤 58 第三章 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 60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60 一、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 60 二、组织机构设置要求 61 三、 项目组织框架图 62 第二节 组织架构职能及职责 63 一、项目经理工作职责 63 二、项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64 第三节 人员管理及培训 67 一、岗位培训与考勤考核 67 二、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68 三、安全保卫管理 68 四、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管理 69 五、职工身体健康和定期体检管理 70 六、人员进、出屏障规范 72 七、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 72 第四章 项目管理制度 75 第一节 设施、设备及物料管理 75 一、实验室工作管理制度 75 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76 三、IVC室管理制度 76 四、空调设施及通风管道的维护管理制度 77 五、(麻醉)药品、消毒液(剂)与物品管理制度 77 六、实验动物、饲料、垫料和饮水管理制度 78 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80 八、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管理制度 81 九、设施紧急事件及应对措施 83 十、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87 十一、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 88 十二、物资保管制度 90 第二节 卫生管理 91 一、洗涤消毒灭菌制度 91 二、动物实验室、饲养室的清扫与卫生管理制度 92 三 、实验动物卫生防疫 93 四、 屏障环境设施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94 五 、开放饲养环境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99 六 、工作人员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00 七 、实验动物人道处死与尸体的处理制度 103 八、 环境及设备监测管理制度 104 九、 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104 十、 废弃物暂存、转运管理制度 105 第三节 实验动物福利管理 107 一、动物实验伦理学审查制度 107 二、实验动物福利保障制度 107 三、实验室保密制度 108 四 、寄养动物的管理制度 109 第四节 动物垫料管理制度 110 一、 垫料的种类 110 二、 垫料的选择 110 三、 垫料的灭菌与更换 111 第五节 物资用品管理制度 111 一、 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11 二 、物资发放管理制度 112 第六节 动物中心实验人员操作规章制度 113 一、实验人员使用动物中心制度 113 二、进出普通级动物中心和动物手术室规章制度 116 三、进出屏障系统和IVC系统规章制度 117 四、实验用品委托灭菌制度 119 第七节 档案管理 120 一 、设施、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120 二、设施(设备)运行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121 三、从业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122 四、实验动物档案管理制度 123 第五章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及管理方案 125 第一节 实验动物环境基本概念 125 一、实验动物环境 125 二、实验动物环境因素 125 第二节 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134 一 、 按设施功能分类 134 二、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138 三、实验动物设备 145 第三节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洁净技术 148 一、空气净化 148 二、空气污染物 148 第四节 实验动物设施规划 150 一、 实验动物设施用途的确定 150 二、 有 效率地实验 动物设施规划团队 150 三、 实验动物设施在所属单位中的地理位置与区隔 150 四、 建材的选用原则 151 五、 功能作业区划分 153 六、实验动物设施建筑规范 155 七、实验动物主要设备构成及工作原理 162 第六章 实验动物饲养服务实施方案 169 第一节 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 169 一、实验动物使用者需要考虑动物实验伦理的几个环节 169 二、成立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制定培训管理办法 169 三、加强“从业资格证书”的监管工作 169 四、日常饲养及护理 170 第二节 实验动物设施(设备)运行管理操作规程 171 一、屏障环境设施消毒与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171 二、屏障环境设施墙面清洁操作规程 173 三、屏障环境设施人员进出标准操作规程 173 四、屏障环境设施物品进出标准操作规程 175 五、屏障环境设施实验动物进出标准操作规程 180 第三节 饲养设备操作规程 181 一、IVC饲养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181 二、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隔离器的操作程序与维护要求 185 第四节 清洁级以上动物饲养与管理 188 一、SPF(CL)级封闭群大鼠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88 二、SPF(CL)级封闭群小鼠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91 三、 SPF(CL)级近交系小鼠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93 四、 SPF(CL)级封闭群豚鼠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195 五、 SPF(CL)级近交系大鼠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98 第五节 实验动物饲养标准操作规程 200 一、工作人员、实验人员进入兔/豚鼠饲养室、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200 二、兔饲养的 操作规程 201 三、豚鼠饲养的 操作规程 201 四、实验人员进出大小鼠动物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202 五、工作人员进出大小鼠饲养室(IVC室)的 操作规程 202 六、IVC室添水、添料、更换笼盒的 操作规程 204 七、独立通气笼具 ( IVC ) 的 操作规程 204 八、生物安全柜的 操作规程 205 九、超净工作台的 操作规程 206 十、传递窗的 操作规程 206 十一、实验动物进入IVC室的 操作规程 207 十二、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与维护的 操作规程 207 十三、实验动物饲料、垫料和饮水消毒灭菌的 操作规程 209 十四、工作记录 211 第六节 实验动物营养及饲料 220 一、实验动物的食性与营养需要 220 二、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标准 225 三、饲料的质量要求 228 四、影响营养需求的因素 228 第七节 实验动物饲料加工与灭菌 230 一、 饲料原料的来源 230 二、 饲料的配合 231 三、饲料的分类 233 四、颗粒饲料的优点 233 五、饲料消毒 234 六、饲料营养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 234 第八节 育种繁殖管理 235 一、实验动物育种繁殖方法 235 二、近交系的育种保种繁殖方法 235 三、封闭群动物的育种繁殖方法 237 第九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 237 一、实验小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237 二、实验大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238 三、实验豚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239 四、实验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239 五、实验犬的饲养管理要点 240 第十节 实验动物疾病与控制 241 一、实验动物病原体的分类 241 二、病毒性疾病 242 三、细菌性疾病 250 四、寄生虫疾病 252 五、实验动物的疾病控制 260 第七章 实验动物专业技术服务方案 263 第一节 暖通设备操作规程 263 一、空调排风口过滤器更换操作规程 263 二、空气压缩机使用操作规程 266 三、传递窗/间标准操作规程 273 第二节 微生物灭菌与控制设备操作规程 274 一、高压蒸汽灭菌器标准操作规程 274 二、制水器标准操作规程 276 三、洁净工作台使用操作规程 279 第三节 环境监测设备操作规程 281 一、尘埃粒子计数器标准操作规程 281 二、数字风式速仪标准操作规程 287 三、噪音计标准操作规程 289 四、温、湿度计标准操作规程 290 五、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 291 六、风量仪标准操作规程 293 七、空气落菌数监测规程 294 八、动物饮用水监测规程 295 九、饲料微生物监测规程 295 十、垫料微生物监测规程 295 第四节 实验动物基本技术操作 296 一、动物的抓取 及固定 296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标记和去毛方法 305 三、动物实验分组设计 309 四、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 315 五、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316 六、实验动物地给药方法 321 七、实验动物体液的采集方法 331 八、实验动物常用处死方法 336 九、动物实验后的护理 338 十、动物活体解剖、脏器称重及病理取材方法 338 十一、动物尸检的方法 341 十二、动物的性别鉴定 341 第五节 违规责任 342 一、 实验动物超标违规责任 342 二、动物实验操作违规责任 344 三、实验动物中心人员违规责任 344 第八章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 346 第一节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概况 346 一、生物安全 346 二、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347 三、我国主要实验动物管理法规 348 四、我国主要实验动物标准 348 五、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348 第二节 实验动物生产安全 349 一、 实验动物生产的生物安全 349 二、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351 第三节 个人防护 352 一、实验前的准备 352 二、实验器具准备 352 第四节 标本及废弃物的处理 355 一、 标本处理 355 二、废弃物处理 356 三、污染性材料和废弃物的处理 358 四、清除局部环境的污染 358 五、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 359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控制 359 一、实验动物的检疫原则 360 二、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360 第六节 基因修饰动物与生物安全 361 一、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 362 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转基因小鼠 362 三、遗传修饰生物体的危险度评估 362 四、插入基因(供体生物)所直接引起的危害 363 五、与受体∕宿主有关的危害 363 第九章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 364 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安全防护服务保障措施 364 一、动物实验前人员的安全教育 365 二、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365 第二节 动物实验的质量管理 370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 370 二、动物实验条件的控制和人员管理 374 三、动物实验室文件、资料的管理 375 第三节 服务质量保障 379 一 、人员素质保障 379 二 、方案保障 381 三 、资料保障 381 四 、现场督察保证措施 382 五 、项目激励机制 382 第 四 节 质量保证的工作制度 385 一、质量控制制度 385 二、质量控制的计划管理 385 三、建立本项目分类 台账 登记与收发制度 385 四、工作汇报制度 385 五、实行项目服务评定制度 386 六、质量奖惩制度 386 七、项目结束总结制度 386 八、廉洁工作制度 386 第十章 人员培训方案 387 第一节 人员培训的理解 387 一、培训的作用 388 二、培训的系统性 388 三、培训的方法 390 第二节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方案 392 一、目的 392 二、适用范围 393 三、责任 393 四、内容 393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396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396 一、目的 396 二、适用范围 396 三、编制依据 397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397 五、日常预防 397 六、应急处理程序 398 七、事故报告 402 第二节 突发实验动物事件应急预案 403 一、总则 403 二、突发实验动物事件等级划分 404 三、组织体系与工作职责 405 四、预测和预警 408 五、应急处置 409 六、后期处置 411 七、责任追究 411 第三节 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12 一、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 412 二、成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414 三、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15 第四节 实验动物各类事件应急预案 418 一、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18 二、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419 三、大型仪器故障、玻璃器皿刺伤或割伤应急处理预案 420 四、 废液泄露应急处理 421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整体服务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二 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三 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管理制度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及管理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五 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实验动物饲养服务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六 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实验动物专业技术服务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八 章。 九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 ”详情可见本文第 九 章。 十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人员培训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十 章。 十一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应急预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十一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基本知识 一、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一) 实验动物的定义 实验动物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科学实验的动物。 通常将用于实验的各种动物称为实验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家畜(禽)和野生动物三大类。 (二)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内容 1. 实验动物育种学:实验动物育种学主要研究实验动物遗传改良和遗传控制,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的实验动物化。 2. 实验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医学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它在生物医学领域里如何应用的科学。 3. 比较医学:比较研究所有动物(包括人的)基本生命现象的异同。 4. 实验动物生态学:研究实验动物生存的环境与条件,如动物房舍、动物设施、通风、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笼具、饲料、饮水以及各种垫料等。 5. 动物实验技术:研究动物实验时的各种操作技术和实验方法,也包括实验动物本身的饲养管理技术和各种监测技术等。 二、 实验动物的分类 (一) 按微生物学标准分类: 1. 按国际标准分类: 按微生物控制的程度,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类:无菌动物、悉生动物、SPF动物和常规动物。 (1) 无菌动物( germfree animals , GF):机体内外均无任何寄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采用当前的手段无法检出一切其他生命体,它是在全封闭无菌条件下饲养的动物(如隔离器)。 (2)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 , GN):机体内带有已知微生物的动物,故又称已知菌动物,它是将已知菌植入动物体内,因植入的菌类数量不同可分为单菌动物、双菌动物、多菌动物。 这两类动物必须饲养于隔离环境(全封闭无菌条件下)饲养内,饲料、饮水、笼严格消毒,确保无菌。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必须齐全,满足无菌动物的需要,特别是维生素类营养物质。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适用于作一些特殊的研究试验,如病原研究、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宿主与微生物之间关系研究、营养与代谢、抗肿瘤研究等。 (3) SPF动物 SPF动物 , 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 , SPF),它是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但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允许存在的,所以实际上就是指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 SPF动物必须饲养于屏障环境中,饲料、饮水、垫料、笼具等必须灭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 普通动物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 , CV),又称常规动物,是指在一般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允许带有寄生虫和细菌,但不允许带有人畜共患病的动物。 普通动物应具有健康动物的外貌和正常的饮食,毛色光泽、贴身,皮肤有弹性,无瘢痕及缺损,头、脸、四肢不肿胀,无弓背吊腹的表现,呼吸平稳,不气喘和咳嗽,无眼观的病灶。普通动物饲养与普通环境中,饲喂全价饲料,饮水应符合城市饮水卫生标准,饲料、垫料要消毒,饲养室温度、湿度能人工控制,能防止蚊虫的昆虫进入。饲养室内外环境应定期打扫、消毒。病死的动物要焚毁。 普通动物对实验的反应性差,实验结果不可靠,它只能供教学和为预备试验时用,不宜搞科研。 2. 国内按微生物学标准分类 我国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标准分类:一级动物、二级动物、三级动物、四级动物。 一级动物即普通动物。 二级动物为清洁动物,这类动物除一级动物要求不能带有人兽共患疾病的病原体及体外寄生虫外,还需不带有动物传染病原体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清洁动物外观无病,不允许出现临床症状和脏器的病变和自然死亡。清洁级动物是我国自行设立的一种等级动物,这类动物因在实验中可免受动物疾病的干扰,其敏感性和重复性较好,适宜作大部分的科研实验,目前我国已逐步广泛应用。清洁级动物必须饲养于半屏障环境中,饲料,饮水,垫料等均须消毒。工作人员需要更换灭菌工作服、鞋帽、口罩等后才可进入饲养室操作。饲养室必须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三级动物为SPF动物又称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四级动物为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二) 按遗传学分类 按遗传学控制方法,根据基因纯合的程度,可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远交系、突变系、系统杂交动物四类。 1. 近交系动物 近交系动物一般称之为纯系动物,是按血缘关系采用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如小鼠或大鼠等啮齿类同胞兄妹连续交配20代以上而培育出来的遗传上具有高度纯合性和稳定性的纯品系动物,成为近交系。其近交系数可达99.8%。 近交系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精确度高的试验结果,而且各项实验结果极易重复,具有可比性,对各种应激反应均一,周期短,使用动物少,可作病理模型,遗传背景明确。但是由于近交系动物是高度近交培育而成,必然造成近交衰退,如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产仔少,饲料中营养要求也高等。 2. 远交系动物 远交系动物也称“封闭群”动物。1973年日本实验动物研究会规定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指在一定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封闭群”。它是以群体遗传学为基础包括封闭年限、群体大小、群体结构等。由于封闭群繁殖率高,具有杂合性,适用于大量繁殖,以满足生物制品、制药厂各种药品的安全性和效价等多动物的大量需要。 3. 突变系动物 动物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引起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而育成某些特殊性状表型的品系,称之突变系动物。有的突变系动物与人的疾病相似,如肥胖小鼠具有与人类极相似的肥胖病和糖尿病;肌肉萎缩症小鼠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肌肉萎缩症等。许多模型是由自然突变和自发突变而产生的。这就需要由实验育种工作者去发现、研究并留种育成。 4. 系统杂交动物系统杂交动物是指两个不同品系的近交系动物之间杂交产生的第一代杂交动物。此系统杂交动物又叫F1代动物,也可以叫“杂交一代”或“子一代”、“杂种一代”动物。F1代动物是由两个不同品系的近交系杂交培育而来,具有杂交优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强,产仔率高,克服了因近交繁殖引起的各种近交率退现象;但也具有近交系的优点,具有与纯系动物基本相似的遗传均质性,虽基因不是纯合子,但基因是整齐一致的,遗传性是稳定的, 表现性 也一致,基本上具有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具有遗传上的均一性,实验结果易重复,便于国际交流,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如干细胞的研究、移植免疫的研究、细胞动力学研究、单克隆抗体等。 三、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内容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是以实验动物资源研究、质量控制和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现代意义上的实验动物科学诞生20世纪50年代初期,融合了动物学(Zoology)、兽医学(Veterinary Medicine)、医学(Medicine)和生物学(biology)等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发展为整个生命科学不可或缺的支撑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培育了大量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了许多研究技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在推动生命科学诸多学科发展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验动物科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已经融入到许多前沿学科研究中,并由此衍生了一些分支学科,如比较医学、实验动物医学、转化医学和基因组学等。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 (三) 实验动物科学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动物是“活的试剂”、“活的天平”,是四大科技支撑条件(动物、设备、试剂、信息)的首要条件,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科学成为影响研究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成果水平的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反过来,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将许多领域课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近交系动物的育成将遗传学研究、育种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等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手段。免疫缺陷动物的研究对于器官移植、组织细胞移植、肿瘤学研究、免疫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因工程动物使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成为可能、使基因治疗基础研究成为可能。 1.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进步的基石 2.实验动物科学对于人类健康和医药学的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医药学研究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尤其是与医学的进一步融合,比较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发展和崛起,实验动物科学对于生命基本规律和机理的阐明,对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药物研发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或缺。 总之,实验动物科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也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四)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貌 1909年,美国Jackson实验室Little教授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动物(DBA近交系小鼠)。从此以后,各国科学家先后培育出一系列近交系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一代动物,总结并探索出一整套实验动物选种、育种、保种等繁殖技术,从而奠定了实验动物遗传学基础。 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医疗科学国际组织和国际生命科学会联合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ICLAS) 全球性实验动物学术机构,负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协调与管理工作,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信息,加强合作,对促进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社会化,推动实验动物科学地发展起了良好作用。该委员会有40余个成员国,中国1987年正式被接纳为该委员会的成员国。 近年来,国外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技术上的严格要求转向人道主义的管理,提倡实验动物福利保护,严禁粗暴对待或虐待实验动物,并且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方式,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与不安。 2.实验动物科技发展国际化,供应社会化,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使用专业化。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实验动物科学已发展成为国际规模的应用新学科,在发达国家均有生产、供应高质量实验动物的专业化公司,通过行业协会管理统一了同类实验动物标准,制定了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与试验的操作规范。 3.现代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1)实验动物研究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相辅相成 实验动物新品系和新的实验动物模型在前沿科学的应用反过来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构成了“实验动物——现代生物技术——新一代实验动物”这样良性循环发展。据美国哈佛医学院1996年统计,之前5年内人类与健康研究中51项重大突破性成果中22项是通过动物模型遗传研究获得。1901年至1997年通过动物实验区的31项重大成果中有18项获得诺贝尔奖。1901年-2008年期间,有67.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成果使用实验动物或动物获得,涉及动物25种119次。Nature、Science国际顶级杂志中,使用动物模型研究成果发表的生物医学论文占其总数的35%—46%。 (2)动物实验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和丰富化趋势已经形成 随着实验动物质量的提高和品种品系的丰富,动物实验已经形成鲜明的可控性、再现性、可比性特点,完全可以实现在人为控制的条件(动物、试剂、药物、环境条件等)下,根据研究目的要求,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对动物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动物可以特异、可靠地反映出结构、机能、代谢、体征变化,并通过量化的手段评价这些变化,用于阐明生命基本规律和机理,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治疗措施,创制新药等。 (3)发达国家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以美、欧、日本为代表,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在科学研究、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基本现状是:常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供应商品化、社会化,标准化质量管理行业化,实验动物保种和新资源开发政府资助的公益化,科学研究资助力度加大化,动物实验技术规范化。尤其在科学研究、保种育种和新资源开发方面,政府投入力度非常大,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美国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不论是实验动物资源建设还是实验动物科学研究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实验动物科学的两个主要支撑行业药物和医疗卫生为例。2007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占全球GDP54万亿美元的比例为1.33%,其中美国药品的消费额占GDP的比重超过2%(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费用一般可以占新药开发的50%,而新药开发投入占医药产值的10%左右)。再如医疗卫生支出,而从60年代起,美国的医疗卫生支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外包投标方案(42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