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览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12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2
一、展览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12
二、展览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4
三、展览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9
第二节 项目概述
30
一、项目基本情况
30
二、项目要求
30
三、具体要求
31
第三节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33
一、布展理念
33
二、布展设计思路
34
三、展览设计流程
34
四、施工工程计划
35
五、施工组织方案
35
六、参展安排
37
七、科普展会宣传推广
38
八、服务质量标准
39
九、人员配备计划
39
第四节 项目重难点分析及解决办法
39
一、图文展示
39
二、实物陈列
40
三、馆内展品陈列环境
40
四、灯光布置
41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岗位职责
44
第一节 公司组织
及职责
44
一、公司简介
44
二、公司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45
第二节 项目组织结构
55
一、项目组织结构分类
55
二、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
60
三、项目管理结构
61
第三节 项目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63
一、人员配置
63
二、具体岗位职责
66
第四节 人员管理方案
78
一、人员管理规范
78
二、人员保障措施
87
三、人员管理制度
88
第三章 项目拟投入设备
104
第一节 物资装备规划
104
一、物资配备目标
104
二、物资装备的原则
104
三、展览设备的组织
104
第二节 项目拟投入的展览装备
105
一、多媒体
105
二、展柜
157
三、灯光
159
四、开幕式
159
五、清洁工具
159
六、其他布展设施
160
第四章 布展服务方案
162
第一节 现场踏勘计划
162
一、现场踏勘目的
162
二、现场踏勘时间
163
三、
现场踏勘制度
164
四、
现场踏勘人员
165
五、
现场踏勘流程
166
六、
现场踏勘记录
167
第二节 展厅设计方案
169
一、设计思路
169
二、展示内容
170
第三节 展位展区的规划划分
180
一、展区分布及展位分配原则
180
二、其他事项
181
第四节 具体实施方案
181
一、
特装布展
181
二、
标准展位
182
三、展场
布展要求及其他事项
182
第五节
展位搭建的方式、主体物料及材质说明
184
一、国际通行的标准展位说明
184
二、展览展位灯光设计显示的材料选择
185
三、展览搭建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190
四、展览搭建的结构类型
198
五、展位搭建的墙板
200
第六节
科普展会设计搭建方案
202
一、主要施工要点及相关要求
202
二、施工测量
215
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218
四、本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253
五、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应用
257
六、特殊季节时间施工方案
260
第七节
多媒体施工方案
264
一、数字展示视频系统管理中心
264
二、
会议室及贵宾接待室103寸等离子展示系统
266
三、北楼三层走廊调光玻璃投影显示系统
269
四、三层五号展厅升降幕布投影显示系统
273
五、多点触摸系统
275
六、数字化教室
276
第七节
展会公共布展方案
278
一、布展原则与实施保障
278
二、布展工作内容
282
第五章 科普展览现场服务方案
284
第一节 科普展览会服务
284
一、科普展览会服务的内容
284
二、科普展会服务的策略
284
三、科普展会服务质量控制
285
第二节 科普展会开幕方案策划
286
一、现场布置
286
二、媒体接待
286
三、展会开幕
287
第三节 现场专业观众登记方案
287
一、参观指南与观众登记表
287
二、证件与门票
288
三、会刊的编印与发放
288
四、观众登记及应注意的问题
289
第四节 科普展会现场工作方案
289
一、布展协调与管理
289
二、展览期间现场工作
290
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291
四、撤展管理
292
第六章 现场安保及秩序维护方案
294
第一节 保安配置方案
294
一、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
294
二、人员配备
295
三、岗位职责
295
四、人员素质要求
302
第二节
安全防范管理
303
一、总体工作要求
303
二、保安内部管理
304
三、门卫安保工作管理
309
四、车辆停放管理
321
五、消防安全管理
328
六、巡馆安全管理
335
第七章 现场保洁服务方案
350
第一节 总体工作流程
350
一、布展期间
350
二、展览期间
351
三、撤展期间
352
第二节 保洁工作计划
353
一、保洁方案
353
二、
保洁工作计划
357
三、清洁与保洁管理
358
四、展览馆日常清洁卫生管理
363
第三节 保洁服务标准及注意事项
372
一、日常保洁流程
372
二、验收区域及标准
373
三、注意事项
377
第八章 招商招展方案
380
第一节
展览会招展方案
380
一、工作内容
380
二、招展的方式
384
三、寻找目标参展商与观众
390
四、确定招展价格
391
五、编制发放招展函
394
六、招展代理
395
七、招展宣传推广
397
第二节 展览会招商方案
399
一、工作内容
400
二、招商预算
402
三、招商渠道
403
四、招商进度计划
404
五、招商宣传推广
404
第九章 科普展览宣传服务方案
407
第一节 整体宣传方案
407
一、宣传要求
407
二、宣传前期的策划筹备
408
三、宣传推广的具体实施
410
第二节 宣传安排
413
一、展览会前宣传
413
二、展览会中宣传
415
三、展览会后宣传
415
第三节 展会VI设计及制作方案
415
一、人员配备及职责
416
二、设计内容
416
三、制作印刷方案
418
第十章 展台的拆除方案
428
第一节 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428
一、技术准备工作
428
二、现场准备
429
三、机械设备材料的准备
429
四、在工地固定场所设置标牌
429
五、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有关管线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430
第二节 拆除施工程序
430
一、施工顺序
430
二、施工注意事项
431
三、垃圾清运方法
432
四、搭建、拆除工程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措施
432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433
第一节 总体方案
433
一
、
编制目的
433
二
、
编制依据
433
三
、
工作原则
433
四
、
适用范围
433
五、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434
六、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
436
七、
后期处置
437
八、
应急处置保障
438
九、
责任追究
439
第二节 各项应急预案
440
一、火灾应急预案
440
二、停电应急处理预案
447
三、触电应急预案
449
四、高空坠物应急预案
453
五、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456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整体服务设想”详情见本方案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要求“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岗位职责
”,详情见本方案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要求“
项目拟投入设备
”,详情见本方案第
三
章;
四、如招标文件要求“
布展服务方案
”,详情见本方案第
四
章;
五、如招标文件要求“
科普展览现场服务方案
”,详情见本方案第
五
章;
六、如招标文件要求“现场安保及秩序维护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第
六
章。
七、如招标文件要求“
现场保洁服务方案
”,详情见本方案第
七
章。
八、如招标文件要求“
招商招展方案
”,详情见本方案第
八
章;
九、如招标文件要求“
科普展览宣传服务方案
”详情见本方案第
九
章;
十、如招标文件要求“
展台的拆除方案
”,详情见本方案第十章。
十一、如招标文件要求“
应急预案
”,详情见本方案第十
一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
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如有最新法律法规,从其规定。)
四
、行业规范、标准
。
第一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第一节 项目背景
展览,指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展览会既是信息,通讯和娱乐的综合,也是唯一的在面对面沟通中充分挖掘五官感觉的营销媒介。20世纪尽管出现高速的电子通讯方式,展览会,作为临时的市场,仍然是最专业、有效的销售工具。
一、展览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一)社会分下的发展与展示的出现
从原始社会后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出现过气次社会大分工;先后从农业中分离出畜牧业、手下业,从手下业中分离出商业。此后,进一步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分下、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分工。社会分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社会产品供给量。
社会分工不断发展,从产业之间发展到产业内部,出现了不少新的行业。产品门类、规格、产量增加;工艺美术品日益精细,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出现了许多大师,其作品深入人心;一些建筑物上也有画作、雕塑的出现或展示;朝廷官员及一些富商、知识分子等,开始收购和储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并相互展示、把玩。收藏的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展示也越来越多。当展示成为艺术交流的重要形式时,艺术展的雏形也就出现了。
分工促进了交换。交换最初在两个原始共同体之间出现,以后扩大到在共同体内部进行。商人出现以后,交换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进行。在商业形式下,劳动产品取得商品形态,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发生分离。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人们在交换中十分关注使用价值的情况,包括商品的规格、型号、颜色、用途、材料质地、使用寿命等。这使展示成为商品交换的重要一环。当这种展示成为交换中主要交流手段时,最初的商业类展览使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展览产生的重要前提。因为没有分工,就没有不同产品,也没有交换的必要;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商业展示的必要;在此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商业类展览。分工与交换之所以能催生展览,还有一个重要的机理,就是交换的进行, 这意味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发挥。如果不是交换,而是由部落(如原始共同体)或政府分配(如计划经济),则无论社会分工如何发达,展览也是难以产生或发挥作用的。这有如20世纪的苏联与中国,虽然社会分工很发达,但因通过计划配置资源,使得展览十分落后。
(二)交通的改善
自然界密布很多高山与河流,道路不畅,阻碍了人员的来往与货物的流动。展览活动涉及展品的运输和人员的流动,它建立在一定程度的交通发展上。这不仅需要拓宽或延伸道路、修建析梁、开挖运河,还要打通道路与河道的关卡。关卡林立,雁过拔毛,重复征税,参展者负担过重,展览是无法进行的。在欧洲,为了发展集市,当地官府都曾采取过措施,减少关卡和重旋征税。这说明交通的改善也是展览举办的重要条件。
(三)政府或商会的支持与管理
展览是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专业展览组织及行会、协会诞生前,展览主要靠政府组织。在封建社会里,偶尔出现的展览主要依靠皇室举办;在近代社会里,靠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在民间群团组织诞生以后,各类商会、协会在展览的组织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下,展览公司已经发展为展览的主力军。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展览仍离不开政府及商会的支持与管理。
二、展览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展览作为最古老的市场形式,通过“展出”与“观览”达到交换目的的原理千百年来基本未变,但其形式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着。
现代意义上的贸易展览会最早诞生在德国,到15世纪,莱比锡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许多城市都相继成为世界展览名城。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国际贸易活动的频繁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会展活动逐渐扩展到美洲等其他地区。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博览会成为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重要场所。1928年11月22日,来自3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出席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会议,并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管理和协调国际性展览会的《1928年国际展览会巴黎公约》,规定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周期、主办者和参展者的权利与义务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因战争而停办的展览会和博览会重新开张,“米兰博览会”、“巴黎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被誉为连接各国贸易的3大桥梁。
展览业达到国际化的产业规模是在20世纪70年代,也就是经济全球化形成之时。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展览业的发展,大型会展中心接连问世,现代会展产业应运而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业已成为全球会展经济中整体实力最强和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展览强国,亚洲会展经济的规模和水平高于拉美和非洲,仅次于欧美。新加坡、日本、阿联酋和我国的香港等地的会展经济都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由于政府不重视发展展览业,企业一般也不通过展览会推介产品,而主要采取产品展示会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其会展业发展远远滞后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
再就中国而言,早期的集市,最多只能算会展活动的萌芽。由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多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会展活动发展缓慢,更未能形成产业。1873年,我国首次参加在奥地利举行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此后官方或民间又以组团参加、寄物参展、派员参展等形式参加了20多次世界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工商部颁布《出洋赛会同行简章》,对华商出国参展作出了统一规定,鼓励商家踊跃参展;还在前门设立“京师劝工陈列所”,以展示各地工业品。国内的会展活动也逐渐发展起来,如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于1910年举办,展期3个月,观众达20多万。1915年,中华民国政府派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众多大奖。自192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后,中国没再参加世界博览会,直至1982年重新参加美国举办的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才又重新参加历届世界博览会。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等原因,我国很少参加世界性的会展活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会展经济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除传统的广交会外,比较著名的有昆明商品交易会、华东商品交易会、深圳高新技术商品交易会、杭州西湖博览会等,有些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总体来说,每年所办的展览中,5万平方米以上的不超过10个,2万平方米以上的不超过30个,而以1万平方米左右的专业展为多。除汽车展、房屋展等公众性较强的科普展会外,大多数科普展会的观众都是专业行业的管理、经营和科技人士。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展览会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中国展览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集市。
中国古代集市起源于宗教性的集会。早在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即有陕西岐山风雏山村的宗庙会,一年一次,会期3天。
元代(1271~1368)时,元大都(今北京)的集市多达30多个,今北京钟鼓楼一带是元大都繁荣的集市所在地。
明代(1368—1644)时,北京集市依然繁荣。城隍庙、隆福寺、护国寺、白云观等地是定时庙会场所。明代还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交易的由国家控制的马市,即茶马市。
清代(1644—1911)时,北京的白塔寺、隆福寺和护国寺是著名的三大庙会所在地。清代在传统集市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了具全国规模的一些专业集市,如无锡、芜湖的米市,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国的药市,春秋两次。作为专业的药材集市,安国药会已初步具备近代专业博览会的形式和内容。
清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早期的博览会出现了。
1905年,清工商部在北京前门设“京师劝工陈列所”,展示各地工业品,同时附设劝业商场销售商品。这是中国博览会的雏形。
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在沪召开全省学堂成绩展览会,这是我国首次以展览会命名的展览。
1910年,清廷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掀开了中国近代展览史的第一页。南洋劝业会是中国历史上具现代展览概念的第一个商业博览会。大会分设各省、纺织、茶叶、工艺、武备等馆,会期3个月,观众达二十多万。
1912年,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门的劝工陈列所为商品陈列所,以后又改为劝业场,使得这一中国最早的展馆逐步变成商场。
1921年8月,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馆建立,每年6、7月征集展品,每年秋季举办一次展览会。
1922年10月,上海总商会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中国蚕茧丝绸博览会。
1925年,举办了武汉展览会。
1928年,举办了四川国货展览会。
1929年,举办了西湖博览会。西湖博览会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展览盛会(2000年起,西湖博览会继续在杭州举办,每年一届)。
1935年,举办了西南各省物品展览会。
1936年,举办了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
1944年,东北伪满洲政府举办了哈尔滨博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展览会主要是由政府承办。80年代后期,中国的展览业逐步发展,特别是经过近20年来的迅猛发展,展览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新兴产业。
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展览会的组织手段和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近几年网上展览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成为实物展览会的有效补充,在2003年SARS期间更是受到了众多参展商和贸易人士的青睐。
三、展览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展览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呈现出创新驱动、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展览经济增长拓展了新的空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大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展览活动成为中国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展示先进技术和产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发掘投资贸易机会的重要渠道。
(一)中国展览业现状
从调查数据看,中国展览业现状具有五大特点: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展览业可谓“起步晚,发展快”,这可以从近五年来展览项目数增长情况得到验证。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并不断增加,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中国展览业规模继续稳居全球首位。2017,全国展览总数为10358 场,展览总面积为14285 万平方米,较2016年分别增长4.7%和9.3%。全年净增展览466场、展览总面积1210万平方米。
2018年,中国展览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实现稳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已采集到面积信息的展览中,2018年,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3793个,较2017年增加130个,同比增长3.5%;举办展览总面积为12949万平方米,较2017年增加5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各区域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发展不平衡,华东地区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领先于其他地区,占比分别为45.0%和41.0%;东北地区办展数量同比增速最快,达37.4%;华南地区办展面积同比增长最快,达17.1%。在省市方面,上海、广东和山东办展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前三强,办展数量占比分别为19.5%、13.3%和9.5%,办展面积占比分比为20.6%,21.1%和7.6%;上海举办展览数量最多,广东省举办展览面积最大。
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所有规模展览中,5万平方米以上中大型规模展览合计占比达51.3%,中国展览行业正逐渐向规模化办展转变。不同行业展览举办数量和规模差异化明显,轻工业展览在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上均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占比分别为39.9%和43.7%;服务业展览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实现双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7.2%。
2015-2018年中国展览服务市场收入情况
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搭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前几年建设展馆多从发科普展会展经济着眼,现在许多城市已不完全为了发科普展会展经济,而是从城市举办各种会展活动的公益角度考虑,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的必要基础设施,纷纷规划建设展览场馆,例如包括西藏拉萨也在积极争取建设一个会展中心。
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在我国,展览活动多年来一直是政府促进贸易、投资、技术、文化交流等事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载体。加上我国经济体制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特征,因此,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量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这也是有别于全世界其他展览大国的一个显著特色。
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从法律意义上来看,在我国,主办机构是办展的主体和主要民事责任单位,但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部分另有承办单位。从承办单位来看,企业承办的比重正呈越来越大的趋势。我国的政府主导型科普展会项目数世界第一。许多大型活动特别是中央和省级以上政府机构或全国性商协会主办的展览,其主办方往往由数个不同机构共同组成,承办者往往是主办单位的下级政府机构。
目前我国对展览主办企业并没有特别规定任何入行“门槛”,近年来各地新注册的与展览相关的企业数以千计、万计,尽管其中大部分都有主办展览的资格,但是,目前真正能独立主办或与其他机构联名主办的民营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4.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展览业。但是,中国的展览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三者可进入世界展览中心城市百强;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五位。这也反映了我国展览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二)中国展览业发展存在问题
1.市场在展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强,产权关系不清限制了展览要素的流动
由于对展览会的商业属性没有做出明确界定,同时大众舆论导向又过多地强调展览业对主办城市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从而导致各级政府在中国展览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市场在展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
2.展览业中存在部分形式主义问题,参展商和买家的自由选择权得不到充分尊重
展览会本来是商业行为,采取与不采取哪种形式主要取决于主办方的市场决策。但是现实中,由于不少展览会是政府直接举办或者是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的,因而必须在展商数量、观众数量、参会嘉宾影响力、国际化程度、成交效果等方面严格按照政府给定的指标进行运作,并由此滋生了形式主义问题。
3.一些政策偏离中性原则,造成不公平竞争
为了促进会展业发展,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会展业发展指导意见及会展扶持资金使用办法等政策文件。这些鼓励性措施对推动展览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少政策措施为了刺激短期市场、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常按照参展人数、展位数量、展览规模、特装展位比例、国外展商比例等指标,作为选取受益主体的标准,有时甚至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选择扶持对象。这些举措大多以吸引外地项目为主,既没有考虑到本地企业的利益,也没有顾及到整个市场的公平。
4.营商环境存在盲区,参展商和主办方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展览会产业链条较长,需要海关、工商、公安、消防、交通等众多公共服务机构的支持,需要宽松的营商环境。很多城市为了吸引更多的展览会,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很多举措,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不同城市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5.展览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失衡,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中国展览业做大做强,国际化是一个必经的途径。国际化是双向的,既要欢迎国际展览企业来华办展,也要鼓励中国展览企业对外投资,赴国外办展;既要鼓励中国企业赴国外的展览会参展,也要吸引国外的企业来中国的展览会参展。但是,从目前中国展览业国际化发展进程看,明显存在着“不对等的国际化”状态。
从绿色环保角度看,展览业是一个高消耗的行业,每次展览会的举办,不仅大多数参展商需要搭建华丽的个性化展台,而且主办方还要将整个展览场馆的内外部公共区域装饰一新。而每个展览会通常只有5-7天的时间,这意味着整个行业每天都处于繁忙的“搭建-拆除”工作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展览垃圾。如果使用的展具不环保、拆除的展台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给环境带来重大危害。
(三)中国展览业未来发展趋势
2019年中国展览业总体运行平稳,在落实国家战略、促进经贸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展望2020年,一方面存在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趋缓、展览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新旧动能转换、科技进步、资本市场介入、跨界融合发展等新机遇。
1.总体发展态势趋缓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全球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合作环境复杂多变,不仅中美经贸关系紧张,日韩关系、印巴关系、英国和欧盟的关系同样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前景不容乐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给全球展览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2)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持续下滑,2019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3%,预计下半年将保持在6.1%左右,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直接削弱了展览业的增长动力;
(3)经过近2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展览业无论项目数量还是场馆数量均已积累了庞大的存量,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这也是增长率可能趋缓的重要原因。
2.产业化趋于加快
随着中国会展市场的快速扩大和对会展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会展越来越被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看
科普展览服务投标方案(458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