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餐饮服务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488页   下载844   2024-08-15   浏览20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81414字   109积分
还在等文档吃灰吗!快上传文档躺赚收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47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医院营养餐厅餐饮服务投标文件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6 第一节 营养产业发展前景 16 第一条 营养产业现状 16 第二条 营养产业前景 18 第三条 国民营养计划 23 第四条 医院营养餐 32 第五条 医院简介 34 第六条 项目背景 34 第七条 项目需求 35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方案 43 第一节 总体认识及工作重点 43 第一条 总体认识 43 第二条 工作重点 46 第二节 服务模式及配套措施 51 第一条 服务目标 51 第二条 管理服务承诺 51 第三条 经营宗旨、方针 51 第四条 管理措施 51 第五条 备接食堂状况调查 53 第三节 医院营养食堂的管理模式 56 第一条 按流程管理 57 第二条 内部工作流程系统 57 第三条 信息反馈方式 58 第四节 医院营养食堂具体管理工作 58 第一条 医院营养食堂管理控制流程 58 第二条 人员管理 62 第三条 卫生管理 64 第四条 生产过程管理 66 第五条 采购验收管理 67 第六条 安全管理 69 第七条 食堂设施设备管理 71 第八条 预防中毒管理 71 第九条 财务管理 73 第十条 开餐管理 74 第五节 食堂日常操作流程 77 第一条 准备工作 77 第二条 操作要求 78 第三条 出品保障 78 第四条 善后操作 79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83 第一节 项目管理机构 83 第一条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说明 83 第二条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的目标 84 第三条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图 84 第二节 岗位及服务人员设置 84 第一条 指导思想 85 第二条 基本原则 86 第三条 医院营养食堂岗位人员配备 87 第四条 管理服务人员岗位职责 90 第三节 人员管理方案 107 第一条 人员管理规定 107 第二条 人员管理制度 112 第三条 人员考核办法 119 第四条 气泡清洗机 126 第五条 毛刷清洗机 127 第六条 蔬菜风干机 128 第七条 食堂设备需求表 133 第八条 食堂厨具设备主要配备清单 134 第九条 食堂设施设备卫生管理 137 第十条 食堂设备安全管理 138 第十一条 食堂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153 第十二条 食堂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方法 154 第十三条 应急保障准备 175 第十四条 应急响应 176 第十五条 原材料采购准入制度 177 第十六条 仓库进货、出库制度 177 第十七条 病人饮食制度 178 第十八条 饮食查对制度 179 第十九条 厨房设备维护制度 179 第二十条 水、电、煤气、蒸汽等使用管理规定 180 第二十一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 182 第二十二条 食物中毒预防制度 185 第四节 卫生管理制度 189 第一条 内容与要求 189 第二条 检查与考核 195 第三条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198 第四条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99 第五条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200 第五节 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201 第六节 食品安全事件处置报告制度 202 第一条 系统简介 207 第二条 登录系统 208 第三条 特殊字符 212 第七节 基础设置 213 第一条 菜谱设置 213 第二条 餐别设置 216 第三条 手持机设置 218 第四条 床位设置 219 第八节 账户管理 225 第一条 账户注册 225 第二条 账户编辑 226 第三条 出纳 232 第四条 注销报表 235 第五条 挂失报表 236 第六条 换卡报表 238 第七条 出纳报表 241 第九节 营养餐查询统计 243 第一条 个人订餐流水查询 243 第二条 营养餐单据查询 244 第三条 营养餐明细查询 245 第四条 营养餐统计报表 247 第五条 销售员统计报表 248 第六条 煤气消费报表 249 第七条 操作员设置 251 第八条 操作员赋权 252 第九条 修改密码 254 第十条 参数配置 254 第十一条 普通饭 257 第十二条 软饭 258 第十三条 流质 260 第十节 治疗膳食 261 第一条 低盐膳食 264 第二条 无盐膳食 265 第三条 低钠膳食 266 第四条 低脂膳食 267 第五条 低胆固醇膳食 268 第六条 少渣膳食 269 第七条 高纤维膳食 270 第八条 高能量膳食 271 第九条 糖尿病膳食 272 第十条 低嘌呤膳食 274 第十一条 麦淀粉膳食 275 第十二条 低铜膳食 277 第十三条 免乳搪膳食 278 第十四条 肾透析膳食 281 第十五条 肝功能衰竭膳食 282 第十一节 儿科膳食 284 第一条 儿科膳食基本原则 284 第二条 膳食分类 285 第三条 胆囊造影检查膳食 294 第四条 内生肌酐试验膳食 295 第五条 碘试验膳食 296 第六条 糖耐量试验膳食 297 第七条 纤维肠镜检查膳食 297 第八条 结肠造影膳食 298 第九条 钙磷代谢试验膳食 299 第十条 采购宗旨 302 第十一条 采购原则 302 第十二条 采购类别 302 第十三条 报销方式 303 第十四条 食堂验收管理规定 304 第十五条 食堂供应商管理规定 305 第十二节 原材料验收管理 311 第一条 验收人员 311 第二条 验收方法 313 第三条 原材料数量验收 314 第四条 原材料产品验收不合格处理 314 第五条 费用账款结算 315 第六条 验收标准 315 第十三节 原材料储存管理 326 第一条 食材领用出库 335 第二条 出库加工 336 第三条 烹调食品 337 第四条 食品留样 337 第十四节 加工操作规程控制管理方案 338 第一条 原材料加工流程说明 338 第二条 加工操作规程 342 第十五节 原料加工过程质量控制 349 第一条 原料加工质量控制 349 第二条 烹饪质量控制 350 第四章 营养餐配送方案 351 第一节 营养餐配送工作要求及质量标准 351 第一条 工作要求 351 第二条 质量标准 351 第三条 送餐员的职业道德 352 第四条 送餐员的岗位职责 352 第五条 送餐的卫生要求 353 第六条 特殊情况处理 354 第七条 饭前准备工作 355 第八条 送餐工作流程 355 第二节 送餐员工作规范 356 第一条 工作要求 357 第二条 清洁卫生工作 357 第三条 订餐流程 357 第四条 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架构图 358 第五条 食品验货安全管理 359 第六条 食品加工安全管理 360 第七条 食品烹饪安全管理 362 第八条 食品留样管理 365 第九条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管理 366 第十条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367 第三节 厨房的安全管理 369 第一条 安全管理的目的 369 第二条 厨房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370 第三条 常见事故的预防 371 第四节 消防安全管理 377 第一条 食堂消防安全制度 377 第二条 库房消防安全制度 378 第五章 营养食堂卫生管理方案 382 第一节 食堂环境卫生管理 382 第一条 基本要求 382 第二条 餐厅卫生管理 383 第三条 仓库卫生管理 384 第四条 厨房卫生管理 384 第五条 备餐间卫生管理 385 第六条 烹饪间卫生管理 385 第二节 食堂食品卫生管理 389 第一条 卫生工作职责 389 第二条 食堂食品加工卫生管理 391 第三节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管理 396 第一条 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396 第二条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398 第四节 食堂餐厨废弃物处置 399 第五节 食堂卫生消毒管理 400 第一条 食堂卫生消毒制度 400 第二条 医院营养食堂消毒隔离管理 404 第六节 食堂除四害管理 406 第一条 指导思想 406 第二条 健全组织领导 406 第三条 主要任务 407 第四条 具体工作程序、措施 407 第五条 服务态度承诺 409 第六条 服务质量承诺 410 第七条 食品安全承诺 412 第七节 服务质量控制措施 413 第一条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413 第二条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418 第三条 职工职业道德准则 425 第四条 文明服务规定 426 第五条 服务禁忌 428 第六条 目的 428 第七条 管理服务分项标准 429 第八条 考核形式及周期 430 第九条 考核标准及评分标准 431 第十条 奖惩措施 434 第六章 员工培训方案 438 第一节 培训目的及方式 439 第一条 培训目的 439 第二节 培训的内容 440 第一条 入职培训 440 第二条 体能培训 440 第三条 思想品德培训 441 第四条 在职培训 441 第三节 培训安排 441 第四节 培训的检验与费用 442 第五节 员工的权利与义务 443 第七章 投诉处理方案 446 第一节 食堂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446 第一条 适用范围 448 第二条 处理投诉的基本原则 448 第三条 投诉处理方法 449 第二节 责任追究与处理记录 450 第一条 处罚 450 第二条 投诉处理情况的记录管理 451 第八章 应急预案 455 第一节 应急工作总则 455 第一条 编制目的 455 第二条 应急原则 455 第三条 具体岗位职责如下 457 第二节 停电、停水、停气应急预案 458 第一条 停电应急预案 458 第二条 停水应急预案 461 第三条 停气应急预案 462 第三节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464 第一条 应急处置 464 第二条 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464 第三条 责任追究 467 第四节 火灾应急预案 467 第一条 应急措施 467 第二条 责任追究 468 第五节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469 第一条 应急处理 469 第二条 责任追究 470 第六节 触电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470 第一条 应急措施 470 第二条 责任追究 472 第七节 机械人员伤亡事故预案 472 第一条 应急处理 472 第二条 责任追究 472 第八节 突发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473 第一条 应急措施 473 第二条 应急结束 473 第三条 处理与改进 474 第四条 责任追究 474 第九节 食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474 第一条 组织机构 474 第二条 体温异常处置程序 475 第十节 治安事件应急处理方案 476 第一条 总则 477 第二条 对群殴事件的处理 477 第三条 对盗窃事件的处理 478 第十一节 刷卡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479 第十二节 天然气、煤气泄漏应急预案 480 第九章 营养食堂档案管理方案 481 第一节 食堂档案管理内容 481 第一条 基本情况 481 第二节 食堂档案管理制度 482 第一条 档案管理制度 482 第二条 档案归档制度 483 第三节 档案管理方法 484 第一条 档案管理标准化 484 第二条 建立健全档案的管理制度 485 第三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爱岗敬业 486 第四条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486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营养产业发展前景 营养产业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民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营养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营养产业不仅涵盖了食品、保健品、药品等多个领域,还在科技、教育、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1、产业规模与增长 近年来,我国营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据统计,营养食品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千亿元,并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其中,保健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针对老年人营养需求的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同时,随着消费者对营养知识的了解加深,对营养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2、产品创新与研发 在产品创新方面,我国营养产业紧跟国际潮流,不断推出新产品。例如,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食品、功能性食品等,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提升了营养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研发方面,国内企业加大了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投入,推动了营养产业的科技进步。 3、法规政策与监管 为了规范营养产业的市场秩序,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加强了对营养产业的监管。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了营养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营养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行业挑战与机遇 管我国营养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认知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然而,这些挑战也为营养产业带来了机遇。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将加大对营养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营养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5、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营养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营养产业将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不 断升级,营养产业将朝着高品质、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政府也将加大对营养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营养产业在规模、产品创新、法规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展望未来,我国营养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营养产业前景 我国虽然还没有营养法,但是国家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营养保健工作。例如,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等都属于营养政策的文件。随着我国营养工作的开展,这类文件将越来越多。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国家更明确提出“注重以营养科学为指导,注重保存食物原料固有的营养成分,优化食品中营养素配比,维护和提升加工食品的营养成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健康的要求”。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首次。它是我国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政府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最近,中共十七大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而营养产业正是使全民健康的民生产业。 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人们对营养保健食品的需求急剧增长,推动了营养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长带动消费升级。权威部门普遍认为,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未来5年,中国GDP增速可保持在8%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可用于营养保健食品的支出也将逐步增加。人口城市化创造巨大的需求。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估计已达到了40%到201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45%。人口城市化带动生活方式变化,为营养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消费观念变化拉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保健知识的普及,与膳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造成的危害不仅被国家、社会所关注,也引起了普通消费者的注意。国民新的营养消费观念的形成,将成为拉动营养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老人和儿童市场快速成长。据PNDC调查,42.5%的中国家庭最关心老人和孩子的营养状况。这一人群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会拉动相应的营养产品市场。“亚健康”人群迅速增长的需求。“亚健康”人口的比率越来越大,约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亚健康人群对营养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推动。“大病住医院,小病上药店,无病先保健”,随着“送礼送健康,花钱买健康”时尚的流行,许多人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健康投资回报最大。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得了病以后也是“三分治,七分养”。科学家爱迪生说: “未来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人体结构、身体的保养以及疾病的引起和预防”。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成本最低。有人说,权力是一时的,荣誉是过去的,金钱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有健康是属于自己的。最贫穷的人不会为了金钱而放弃健康,但最富有的人会为了健康而放弃金钱。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在60岁以前拼命工作,“拿命换钱”;60岁以后疾病缠身,“拿钱换命”。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兢兢业业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住院一次,破产一次”,“致富11年功,大病一日穷”,老百姓越来越看不起病了,只能“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民谣尽管有些夸张,但其背后都凝结着民之所思,民之所想,寄托着深深的民意期待。许多人都认为:“养儿防老不如养生防老”,“健康第一,没有健康,其它都等于零”。 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收到“个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节省医药费,回报全社会”的效果。所以“吃饭讲营养,营养保健康,健康促发展,发展为和谐”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一“营养健康经济学”的观点,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也特别重要。营养健康投资,可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战略性的投资,是建立节约型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营养产业必须占领科技制高点。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是营养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营养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加工工艺、新的质量控制标准、新的科学证据揭示新的营养成分以及健康功能,需要新的信息手段把营养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吸收消化再创新等手段,进一步推动我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首先,采用新技术。营养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营养学、食品工程学、食品科学、医学和化学进步的结果,具有研发先导的特征。目前,在生物技术、医药、食品、营养学方面都有许多技术储备,对产业发展构成一种有力的科技支撑。其次,研究开发新产品。 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调整产品结构,研究开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具有东方合理膳食模式的营养健康食品; 二是发展营养强化食品; 三是开发牛奶、大豆等富营养食品; 四是重视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开发,努力实现传统食品工业向现代化食品工业、传统食品向功能性食品的转变。 世界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未来信息产业和健康产业是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有人预测,未来十年健康产业将会成为信息网络财富革命之后的第五波财富革命。我国的经济学家也都乐观地认为,我国具有数千年的饮食养生文化,具有“药食同源”、“食养食疗”的悠久历史,以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及其理论为依托,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为动力,以丰富的资源为后盾,以广阔的市场为舞台,21世纪的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2005年10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公共营养师等11个新职业。《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规划建议》也明确规定:加强食品营养工作机构建设,大力开展营养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推行食品企业营养师制度,提高营养师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运行中的监测职能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为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了“公共营养师”的培训工作,并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公共营养师的培训基地。 公共营养师是从事营养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进行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管理和指导;二是进行膳食营养评价、管理和指导;三是进行营养知识的咨询和宣教;四是对食品及其功能进行营养评价、指导。这个职业主要岗位是食品、营养食品、保健功能食品企业;宾馆、饭店、食堂;幼儿园、医院、学校、社区、机关等单位。 国民营养计划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 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注重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制度、健全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营养资源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国民营养健康工作的政策环境。 坚持创新融合。以改革创新驱动营养型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转型升级,丰富营养健康产品供给,促进营养健康与产业发展融。 3、主要目标。 到202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营养工作制度基本健全,省、市、县营养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基层营养工作得到加强;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日益丰富;营养健康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重点人群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居民营养健康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以下目标: --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孕妇贫血率下降至15%以下;老年人群贫血率下降至10%以下;贫困地区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 --孕妇叶酸缺乏率控制在5%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 --农村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保持在5%以下,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减缓。 --提高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和营养不良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比例。--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 到203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更加丰富,"互联网+营养健康"的智能化应用普遍推广,居民营养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实现以下目标: --进一步降低重点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孕妇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至5%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在2020年的 基础上提高10%。 --进一步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进一步提高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和营养不良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比例。--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10%。 --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二)完善实施策略 1、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开展营养相关立法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健全营养法规体系。研究制定临床营养管理、营养监测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完善营养健康相关政策。 2、加强营养能力建设。 加强营养科研能力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基于我国人群资料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改变依赖国外人群研究结果的现状,优先研究铁、碘等重要营养素需要量。研究完善食物、人群营养监测与评估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制定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控技术及策略。开展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加强国家级营养与健康科研机构建设。 3、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 4、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 5、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 6、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 7、普及营养健康知识。 (三)开展重大行动 1、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 开展孕前和孕产期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推进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将营养评价和膳食指导纳入我国孕前和孕期检查。开展孕产妇的营养筛查和干预,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出生率。建立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咨询平台。 实施妇幼人群营养干预计划。继续推进农村妇女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积极引导围孕期妇女加强含叶酸、铁在内的多种微量营养素补充,降低孕妇贫血率,预防儿童营养缺乏。在合理膳食基础上,推动开展孕妇营养包干预项目。 提高母乳喂养率,培养科学喂养行为。进一步完善母乳喂养保障制度,改善母乳喂养环境,在公共场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母婴室。研究制定婴幼儿科学喂养策略,宣传引导合理辅食喂养。加强对婴幼儿腹泻、营养不良病例的监测预警,研究制定并实 施婴幼儿食源性疾病(腹泻等)的防控策略。 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营养成分和重点污染物监测,及时修订完善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标准。提高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辅助食品质量。 2、学生营养改善行动。 指导学生营养就餐。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满足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需求的食谱指南,引导学生科学营养就餐。制定并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 学生超重、肥胖干预。开展针对学生的”运动+营养"的体重管理和干预策略,对学生开展均衡膳食和营养宣教,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加强对校园及周边食物售卖的管理。加强对学生超重、肥胖情况的监测与评价,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推动中小学加强营养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营养健康教育活动。 3、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 开展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和评价。依托国家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中国老年人群营养筛查与评价制度,编制营养健康状况评价指南,研制适宜的营养筛查工具。试点开展老年人群的营养状况监测、筛查与评价工作并形成区域示范,逐步覆盖全国80%以上老年人群,基本掌握我国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 建立满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营养改善措施,促进”健康老龄化"。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膳食指导和咨询。出台老年人群的营养膳食供餐规范,指导医院、社区食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营养配餐。开发适合老年人群营养健康需求的食品产品。对低体重高龄老人进行专项营养干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建立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管理与照护制
医院营养师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48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