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秀之音乐喷泉设施养护管理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16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6
一、水景观概述
16
二、喷泉的概述
22
三、灯光秀之音乐喷泉(水秀)
44
第二节 项目概况及需求分析
52
一、项目概况
52
二、具体服务内容及要求
53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54
第一节 项目管理模式
54
一、有效的管理原则
54
二、五项管理步骤
56
三、建立和实施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
59
四、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59
五、加强项目设备的管理
60
六、实行时效工作制
60
七、全天候服务
60
八、建立人性化的服务标识系统
60
九、加强员工培训
60
第二节 项目管理目标
62
一、项目管理目标
62
二、项目服务范围
63
第三节 项目指导方针
64
一、主要指导方针
64
二、科学组织、精心清洗施工
64
三、质量第一、安全至上
64
四、科技先导、争创一流
65
第四节 项目实施计划
65
一、整体部署
65
二、 作业技术措施
66
三、作业总体安排
66
四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方法
67
五
、
管养
、维护、
巡查
基础做法
67
第五节 项目服务承诺
69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
71
第一
节
项目机构设置
71
一、项目组织机构设立
71
二、项目组织机构图
71
第二节 项目团队管理办法
72
一、工作团队的定义
72
二、高效团队的特征
72
三、项目团队发展阶段
73
第四章 人员配置及管理
75
第
一
节
管理
人员
的
配备
75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及配备原则
75
二、管理人员的需要量及其选聘标准
77
三、管理人员的来源
79
四、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
82
五、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86
六、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与方法
87
第二节 人员配置方案
90
一、管理人员配备
90
二、管养人员配置
91
三、人员岗位职责
92
第三节 人员管理
98
一、人员管理办法
98
二、人员过失追究
108
三、水秀设施维护管养人员守则
111
四、人员考核
112
第四节 人员培训
117
一、目的、宗旨与原则
117
二、培训分类
119
三、针对养护人员的培训计划
122
第五节 培训相关事项
127
一、
培训费用
127
二、
培训期间薪资待遇
128
三、
培训档案管理
129
第五章 物资装备计划
130
第一节 物资装备计划
130
一、物资配备目标
130
二、物资装备的原则
130
三、养护设备的组织
131
第二节 物资投入
131
一、喷泉维修清单
131
二、配电室工具配置
133
三、喷泉池清理工具
134
第三节 相关设施配备
135
一、维护管养
用电
135
二、维护管养
用水
135
三、
维护管理用房
136
四、视频监控系统
136
五、设备维护保养
136
六、劳保工具
136
第六章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137
第一节 管理制度的建立
137
一、项目管理要求
137
二、管理制度原则
140
第二节 水秀管理制度
142
一、水秀
机房管理规定
142
二、水秀操作规程
143
三、操作管理制度
144
四、水秀系统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制度
145
五、巡查制度
148
六、高配室管理制度
149
七、变压器维护保养制度
151
八、水池管理制度
151
九、变配电电工交接制度
152
第三节 安全管理制度
153
一、日常值班制度
153
二、交接班制度
154
三、巡回检查制度
154
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55
五、安全防火制度
156
六、安全保卫制度
157
七、安全技术教育与考核制度
157
八、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159
九、事故调查与检查制度
160
十、高低压配电室安全保卫制度
161
十一、配电室发生火灾操作程序与标准
161
十二、高低配电室安全管理制度
162
十三、电气事故处理制度
164
十四、信息化管理制度
165
第四节 人员奖惩制度
167
一、目的
167
二、适用范围
167
三、原则
167
四、奖励制度
167
五、处罚制度
169
第五节 消防管理制度
171
一、消防安全检查制度
171
二、消防培训制度
172
三、灭火器管理制度
173
四、火灾处理制度
173
第六节 其他管理制度
174
一、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174
二、仓库物资领用制度
175
三、仓库管理制度
176
第七节 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177
一、档案管理的原则
177
二、工作思路
177
三、管理办法
177
第七章 现场踏勘计划
181
第一节 现场踏勘目的
181
一、
目的与作用
182
二、工作目标
182
第二节 现场踏勘时间
183
第三节 现场踏勘制度
184
第四节 现场踏勘人员
186
第五节 现场踏勘流程
186
第六节 现场踏勘记录
187
第八章 水秀设施养护方案
190
第一节 养护说明
190
一、日常巡检说明
190
二、水泵养护说明
192
三、水下灯养护说明
194
四、管道和管配件养护说明
194
五、阀门接头附件养护说明
195
六、电缆养护说明
195
七、电脑及主要控制硬件养护说明
197
八、电气柜养护说明
197
第二节 喷泉工程日常养护
197
一、喷泉水质日常要求
198
二、喷泉工程补水日常要求
198
三、喷泉水池管路的日常养护
198
四、喷头的日常养护
199
五、水下彩灯日常养护
199
六、喷泉水泵日常养护
200
七、控制箱日常养护
204
八、工程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
205
九、水池日常清洁养护
206
十、过滤器日常养护
208
十一、
电力电缆定期检查及
养护
211
第三节 音响系统日常养护
212
一、调音台系统日常养护
212
二、音响设备日常保养
213
三、变频器日常使用与养护
214
第五节 高配室日常养护
216
一、维护保养工作措施和要求
216
二、配电室设备、设施检查保养计划
216
三、配电室日常巡视检查工作标准
219
四、变、电室设备维修保养程序和标准
221
五、变、电室故障的判断、检查及处理
223
六、高压开关柜维护保养
224
七、变压器维护保养
226
八、高压电容补偿装置维护保养
234
第六节 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与日常养护
236
一、维护保养须知
236
二、正确的使用习惯
237
三、正确的保养操作
237
四、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239
五、计算机系统故障的诊断与处理
240
六、计算机其他常规故障及处理
242
第七节 机房维护方案
245
一、维护内容
246
二、具体维护方案
246
第九章 安全运行管理
259
第一节 安全作业要求
259
一、维护管养现场的一般安全要求
259
二、使用维护管养机具的安全操作要求
261
第二节 安全作业制度
262
一、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实施责任管理
262
二、安全文明责任制
263
三、安全管理制度表
263
四
、
班组安全检查表
265
第三节 安全保障措施
267
一、设备维保、巡查文明管理条例
267
二、安全保障措施
268
第四节 安全工作管理
272
一、高低压安全操作
272
二、绝缘安全用具的检查与使用
275
三、变、配电站防火管理
280
四、电焊机的安全操作
280
五、电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282
第五节 水秀演出安全秩序维护
286
一、安保工作领导小组
286
二、安保区域划分
287
三、安保人员及标志
287
四、保安力量部署
287
第十章 喷泉节能及音乐编排
288
第一节 节能建议
288
一、确定标准水位
288
二、喷头的选取
288
三、时间的选取
289
四、我公司的建议实施
289
第二节 音乐编曲的建议
289
一、对水秀音乐编排的认识
289
二、对水秀音乐编排的建议
291
三、我公司建议的实施
292
第三节 节水建议
292
第十一章 服务质量保证
294
第一节 项目服务承诺
294
一、项目规范实施承诺
294
二、项目完成承诺
296
三、项目人员承诺
298
第二节 维护管养巡查质量保障体系
304
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04
二、质量保证体系
305
三、质量管理评审
310
四、检验与试验控制
311
五、定期检查制度
312
第三节 质量保证措施
317
一、作业前培训
317
二、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岗位责任制
317
三、建立专门的安全制度
320
四、制定相应技术支持保障举措
320
五、设备、物料采购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324
六、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保障措施
325
第十二章 应急预案
326
第一节 总则
326
一、编制目的
327
二、编制依据
327
三、适用范围
328
四、应急预案体系
328
五、应急工作原则
328
第二节 应急救援总体组织机构
329
一、
应急救援队伍
330
二、
项目部应急救援职能机构的职责与分工
330
三、
小组激活时间
331
四、
联络方式
公示
331
五、
应急救援的经费保障
331
六、现场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管理
331
第三节 秩序安全应急处理
333
一、溺水救助应急处理
333
二、突发停电应急处理
334
三、防恐防暴应急处理
336
四、急救医疗应急处理
337
第四节 电气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338
一、
编制目的
338
二、适用范围
338
三、应急措施
339
四、预防措施
345
第五节 电气火灾事故处理预案
347
第六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48
一、
总则
348
二、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49
三、
危害程度分析
350
四、
事件分级
351
五、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353
六、
预防与预警
354
七、
应急响应
358
八、
信息报告与披露
363
九、
后期处置
365
十、
应急保障
366
十一、
培训和演练
367
第七节 电脑系统安全应急预案
368
一、应急响应原则
368
二、应急处理原则
369
三、应急响应服务
370
四、应急响应保障措施
375
五、应急响应组织保障
376
六、应急响应流程
378
七、各类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392
八、应急事件响应建议
396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整体服务设想与策划”,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二章;
二、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组织机构”,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三章;
三、如招标文件要求“人员配置及管理”,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四章;
四、如招标文件要求“物资装备计划”,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五章;
五、如招标文件要求“项目管理规章制度”,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六章;
六、如招标文件要求“现场踏勘计划”,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七章;
七、如招标文件要求“水秀设施养护方案”,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八章。
八、如招标文件要求“安全运行管理”,详情见本方案的第九章。
九、如招标文件要求“喷泉节能及音乐编排”,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十章;
十、如招标文件要求“服务质量保证”,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十一章;
十一、如招标文件要求“应急预案”,详情见本方案的第十二章;
编制依据
本投标方案的主要编制依据为下列文件、规范: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
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如有最新法律法规,从其规定。)
四
、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
水秀是由喷泉发展演变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在最初的喷泉的基础上慢慢加入了灯光、音乐的元素,渐渐的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绚丽的水秀表演。关于水秀的发展,一直可以追溯到最初的水景观的演变。下面进行相关介绍。
一、水景观概述
(一)水景观是最古老的尽管形态
地球上各个古老文明,如中华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苏美尔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都是以大江大河为摇篮,并在定居农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千百年来,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水利文明自始至终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水与人类社会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都是处在大江大河流域,包括尼罗河文明(古埃及)、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文明(古巴比伦)、印度河文明(古印度)、黄河文明(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创造出辉煌的河流文明,原因在于它们很好地掌握了治水的能力或者说制河权。所谓制河权,一是指控制河流、治理河流的能力:二是指保护、利用河流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越高,文明程度就越高。否则,虽有河流,也不可能产生文明。世界上的大江大河很多,但文明古国只有四个。亚马逊河、莱茵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河,但却没有出现古文明,原因就是因为那里的人类没有掌握制河权。
治水、理水、亲水活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功能活动,而且塑造了人类社会整体的审美观念。可以说,自然界水体的具体形式从人类进化的开始就对人类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随着人类生产能力增强,新的审美观念不断出现,但自然界的水景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始终没有从人类社会中消退。
在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水体存在的不同、自然水文条件不同,就塑造出了具有地域风情的不同的水景观特色。这些不同特色,在地理区域上无疑和四大文明古国密切相关,因为这些古国就是依靠自身的制水权而存在的。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中日自然园林水景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十字形水道为特色的波斯园林水景,以及以“人工强胜自然”的欧洲规则式园林水景。
(二)世界水景观的风格
1.以中日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水景观
(1)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强调对自然山水景观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水体的规模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其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气息。和欧洲巴洛克时期的几何式园林相比,中国园林塑造的是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
归纳起来,中国园林理水的特色有以下几点:
1)引水入园,挖地为池。这种引水的特色是园林必须建立在自然水体附近,至少是人工开凿河道可以实施的范围内。同时,园林内部的水系和自然水系一脉相通,本身在生态系统上是合为一体的。用这种方式建造的水景用水量通常不大,但是十分具有原始天然的气息。
2)依山傍水,滨水而行。山水相依,本质上中国自然地理地貌的真实反映。中国的大河山川都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山脉蜿蜒交错的山谷之间。所以有山之处必有水,见水之处必见山。中国园林在挖土成河的同时,也用挖出来的土方堆积成山。在人工山水之间的狭长区域中创造别有趣味的空间开合、景观变换的效果。
3)“一池三山”,文脉相通。一池三山的概念源自《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本来是理想中的世外仙山。具有浓厚慕仙思想的秦始皇曾在离宫、兰池宫中开凿兰池,在池中堆筑蓬莱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菜”、“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中国古代民间园林中也多有在园中凿池、并在池中布置一岛、二岛或三岛以象征仙山的事例。至明清时期,由于对民间建筑等级限制甚严,私园中堆筑一池三岛被视为摹拟帝王的僭越逾制行为,因此这种布局在民间园林中消失。清朝乾隆时期,权臣和珅曾在其漱春园(或作淑春园)中仿圆明园蓬岛瑶台布置池中岛屿(即燕京大学未名湖东岸荒岛),后竟成为其罪状之一。
4)不求声色,但求意境。山水表现是中国古代诗词、绘画创作的最常见的内容。
在这些艺术创作中,往往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社会、时事、心境的流露和理解。中国园林水景正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园林水景总是要给游人带来和诗词绘画相同的身心感受,才算达到了园林创造者的目的。
在水景形式上,中国园林水景大多采用仿照自然水体形态的方式,例如湖泊池塘、溪涧渊潭、瀑布山泉等等。人工形态的水景只有少量的“金龙吐水”式的喷泉。在这种形式下,塑造水景的手法以“藏源引流””穿插贯通””开合限定””水光倒影”为主要手段。
(2)日本园林理水
日本园林理水最著名的就是“枯山水”。日本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温润多雨,并不缺乏景观用水。日本古代时期的园林理水模仿中国“一池三山”的手法,也在自然形态的池塘中布置小岛,称作“龟岛””鹤岛””蓬莱”。佛教传入日本之后,禅宗的观念在日本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园林审美观开始流露出“静寂无为,心有洞天”的冥想特征。枯山水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发展出来的。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十一世纪末),日本诞生了世界第一部园林典籍《作庭记》,其中首次记录了枯山水。到了镰仓时代末期(十三世纪中期),枯山水和禅宗的教义开始密切结合,主要出现在各地寺院庭院中。日本南北朝时代(十三世纪中晚期),日本园林普遍将枯山水和真山水同时布置在-一个庭院中。直到室町时代(十四世纪)中期以后,枯山水开始与真山水逐步脱离,自成一家,开始形成了专门的理论和审美影响。这个时期是日本枯山水成熟鼎盛时期,枯山水自此不再局限于寺庙,皇宫贵族的私人庭院内都普遍布置枯山水景观。相应的,真山水在日本园林景观中逐渐退居到次要地位。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接纳了西方的审美观和工艺技术。日本园林表现出高度的精致、小巧、功能性强的特征。在现代设计手法之下,日本园林理水仍然保持着传统文化中对于“意境”的塑造。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特色继承和发扬经验,正是我国现代水景创作最需要借鉴的地方。
2.波斯回教水景观艺术
“波斯”一词专指一九三五年以前的伊朗,或者该民族从古就有的事物。波斯帝国位居亚洲西南部山地高原,水源稀少,自古以水为贵。波斯园林有四大要素:泉以养苑,树以蔽日,花以增色,乐以怡情。其平面布局的传统是用正交的两条水道将整个庭院等分为四块。通常,水道由一系列的坎儿井(Qanat)和畜力汲水系统构成。在水道的交汇处,可以是水池、喷泉或者凉亭。这种布局心思,源于波斯回教的世界观:回教以为天下有四洲,所以四分庭院以象天下;天堂有四水,分别流淌着清水、白乳、红酒和黄蜜,所以用四条水道象征天堂。
在中东地区,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具有很高上的价值地位。所以波斯回教文化下的水比其他文化具有更高的崇敬意味。在这种观念下,波斯园林理水的手法就突出了“以小水量布置大面积庭院”的手法,并且采取多种手法维持景观用水的自然消耗。水景效果的重点不在于声势浩大,而在于它对小环境的调节,植物灌溉作用,以及塑造宗教气氛的作用。
3.欧洲园林水景观艺术
欧洲理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喷泉、雕塑和平面构成十分规则的水系。喷泉在欧洲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喷泉是欧洲古代居民的水源形式,而喷泉雕塑最早用于祭祀、祷告和纪念活动。水源的重要性和宗教象征物相结合,促使喷泉在欧洲建筑史上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代文献记载,在希腊的很多城邦中都有喷泉存在,一个城邦如果没有较大规模的喷泉,就不被其他城邦认可为城市。由此可见喷泉的地位。有资料可查征的建筑史上最古老的喷泉位于雅典,建于公元前五百六十年左右,喷泉的出水口就是九头张口而坐的雄狮。
古代罗马是喷泉最为繁荣的地方,公元四世纪时罗马就有一千两百处喷泉和九百多做公共浴场。修建这些大量的喷泉必然产生了复杂的引水工程。今天罗马仍有古罗马时期的引水管道古迹,可见当年的罗马喷泉多么繁荣。
十六世纪以后,欧洲的水景欣赏普遍从“静水”转向“动水”。具体而言,这个过程是:静止的水面——人工雕塑和山泉——人工引水喷泉和植物搭配——人工喷泉和雕塑搭配。这个过程继承了古代希腊时期的喷泉审美观,在不断增强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保持了文化上的一脉相承。
二、喷泉的概述
(一)概念和内涵
今日景观园艺所谈及的“喷泉”一词,其实指的是“人工喷泉”,英文fountain。人工喷泉在汉语中叫做“水法”。清时乾隆年间,西洋传教士曾指导皇家工匠于圆明园内大举水利,兴建了一组令人叹为观止的人工喷泉建筑群。其喷泉结构完全遵循欧洲诸世纪以来一脉相承的古典喷泉结构范式,也是中国雕塑与水工技艺史无前例的结合。时人谓之大水法,意指水工机巧,尤胜法术。
在中国建筑史上的人工喷泉,无论水工技术,或构成喷泉结构的建筑,皆极少为人关注。古代中国的水工技术并不薄弱,然而历代司空之职却不热心营造喷泉建筑,或许是因为喷泉在中国人的概念中,纯粹是自然之为,不当亦不可矫以人工。宋时翰林院画家韩拙在其《山水纯全集·水》中明文定义:“湍而漱石者谓之涌泉,山石间有水泽泼而仰沸者谓之喷泉。”如此概念,英文作spring,指山野间自然涌出地面的地下水。
虽然古代中国只喜欢天造之泉,但是欧洲人自古却将喷泉视同人工建筑,西方建筑史上的变革与演进,喷泉建筑从未错过。无论巴洛克、哥特式、文艺复兴,甚至工业时期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都可以找到同类的喷泉建筑。无论古今,喷泉在欧洲城市中都代表“公共生活”,喷泉和广场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强力标志。一个古典喷泉建筑,必定具有具象雕塑,而雕塑形象必然含有文化中的共识:至于泉水的喷高其实不重要,那是现代喷泉所强调的特点。欧洲中世纪的喷泉甚至可以没有水喷出,在古井口边塑造一座貌似神龛的雕塑,就可以称之为喷泉。德国的美泉(SchonerBrunnen)即属此例。
(二)喷泉的形式类别
从喷泉形态的历史演变来看,喷泉出现过两种形式:有雕塑的古典喷泉;没有雕塑,而靠宏大的水量塑造形体的现代喷泉。古典喷泉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地面上有蓄水池,水池中央有上下两个水盂或溢水池,一个主题和水有关的雕塑。古典喷泉通常代表强权,比如罗马历史上修建的诸多喷泉大多象征教宗的崇高地位;或者具有纪念意义。现代喷泉可以不依赖给排水设备之外的任何建筑物,蓄水池、雕塑都不是必要的。现代喷泉将水形本身塑造为“动态的雕塑”。在新技术和新艺术形式的推动下,现代喷泉呈现出“剧场化”和“互动性”的发展趋势。剧场化是指人们欣赏喷泉景观时如同欣赏舞台剧一样,声、光、色、形、意同时呈现,相互呼应,令观众多感官全身心地投入于其中。互动性则是指喷泉的变化可以部分地由观众决定。这种趋势加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娱乐性,为城市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喷泉和其所在的空间形成了“场所”。喷泉因其存在而加强了人们对此空间的关注,进而与这个空间产生了关系,场所因而产生。
无论古今,建造一座喷泉都涉及到一些共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如何使用水源。古代建造的喷泉供水都来自地下水露头,喷出的水从排水道中排走,现代喷泉使用循环水,喷出的水收集起来,重新进入给水管道。
●仰赖什么动力。古代喷泉动力就是重力,主要来自地势高低差。有时宫廷内修建的大型喷泉也依赖人力或畜力将水提高到高水位,然后依赖自身重力从喷泉喷出;现代喷泉依赖电力,用水泵不断给水流加速,然后水流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变为喷泉的喷高。
●环境具有什么特征。修建于公共空间的喷泉往往尺度庞大,规模宏伟,即可远观也可近玩;修建于建筑内外公共空间的喷泉往往更加精致,在于烘托气氛。此外,喷泉产生的水声并不是受到所有人欢迎。如果-座喷泉毗邻居民区、医院或者园林中的休息区,那么吵杂的水声就会引起反感,特别是对于那些只能听见水声而看不见喷泉人们尤为如此。一座中等规模的喷泉全部开放时所产生的噪音强度相当于十辆小轿车同时点火时的马达声,在这种噪音下闭目养神或者正常的接听电话都是不可能的。设计师必须顾及喷泉水声所覆盖的范围,确保它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某些活动。
●地理条件。极端环境地区下的喷泉会有一些特殊问题。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的地区,喷泉算是奢侈物,往往开放的时间如昙花一现,那么不开放时喷泉的景观效果就要仔细处理。高原地区气压低而且变化快。喷泉电泵功率需要妥善选择。寒冷地区在结冰季节保养喷泉也需要精心计划。
人们或许厌恶潮湿下雨,也可能会回避池塘与河流,但是没有人会拒绝喷泉。循声而见的喷泉吸引人们的目光和步伐,循声未见的喷泉则更强烈地激发人们的好奇和兴趣:更不要提那些出自大师之手的天下名泉了。
自然界水景可以根据水体受力流动的形式进行划分:水体因压力而向上喷,形成各种各样的喷泉、涌泉、喷雾等等称为“喷水”;水体因重力而下跌,高程突变,形成各种各样的瀑布、水帘等等称为“跌水”;水体因重力而流动,形成各种各样溪流,旋涡等等称为“流水”;水体停滞,不受外力作用而自然静止,称“池水”。而人工喷泉或简称喷泉总要涉及到人工创造条件,令水流受到压力而从低向高的流动。不同的是,有时候人们将喷泉景观的重点放在“从低向高的喷发”,有时候则隐蔽地将水位提高一定高度,然后再让水流自然的宣泄下来。这两种人工水景形式都涉及到水力应用,都可以看作喷泉:前者称之为喷发式,后者称之为跌水式,如果两者兼备,就是兼备式。
1.喷发式喷泉
景观效果重点在于激烈高喷的水柱和轰鸣作响的水声。它形式张扬,气势宏大,往往用于引人注目,标识空间,彰显特色。更宽泛地说,“乱世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所描绘的也是喷发式的水景,都在强调水力冲击所带来的震撼与声势。如果还可以追溯,那么“喷发景观"给人类带来的强烈印象,其实来自火山爆发。英文词汇“间歇泉(geyser)”起源于十二世纪的芬兰语,当时一场火山地震掀开了巨大的地裂缝,地下水在热熔岩的灼烧下汹涌的喷出地面,人们深以为奇,借地而名。不过在人工能够提供水压之前,自然间喷涌式的喷泉其实很少见,绝大部分都只属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喷发式喷泉主要应用于公开表演,特别是当水流造型可以随着音乐或者人群活动而变化时。如果水量充沛,水力强劲,或者水体姿态能够特别地变化,那么水体本身就足以成为令人瞩目的景观,不必借助于它物。所以地区之间的水文差异,能够产生不同的喷泉建筑风格。古典建筑时期,罗马地区水量充沛,那里的喷泉设计中往往考虑强劲的水流,剧烈的鸣溅声所造成的效果,其喷泉雕塑往往高大雄壮,以适应水景声势。然而佛罗伦萨位居盆地,降水较少,喷泉往往以雕塑精细,构思精巧闻名,泉水则以更加温和细致的姿态流淌,以此烘托氛围。不过时至今日,先进的器材诸如承压管、强力泵以及精工喷头,乃至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已经将这种天生差异弥合到“若无其事”的地步:现代喷泉设
水秀之音乐喷泉设施养护管理投标方案(401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