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货物类投标方案 宣传用品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353页   下载113   2024-07-12   浏览119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50010字   99积分
还在等文档吃灰吗!快上传文档躺赚收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剩余33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理解与需求分析 12 第一节 项目理解 12 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2 二、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 15 三、当前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6 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 18 五、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的必要性 22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23 一、项目概况 23 二、公园基本状况 23 三、采购清单 23 四、服务要求 24 第三节 项目设计思路 25 一、指导思想 25 二、创意依据 25 三、总体构思 25 四、建设要求 27 第二章 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29 第一节 服务理念及优势 29 一、服务理念 29 二、服务优势 29 第二节 项目管理方法 30 一、项目管理的组织设计原则 30 二、项目管理方法 31 三、客户关系管理 35 第三节 项目整体服务方案 37 一、项目整体管理方案 37 二、服务理念 39 三、服务原则 40 四、产品前期的设计制作方案 42 五、产品的包装、运输配送方案 44 六、产品供货实施阶段划分 50 第三章 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 53 第一节 项目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 53 一、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53 二、组织架构图 55 三、部门职能 56 第二节 人员配置 65 一、人员配置的定义 65 二、人员配置的流程 65 三、人员配置原则 66 四、人员配置的方法 67 五、人员配置的实施计划 68 六 、项目人员配备情况 68 第三节 岗位职责 及团队建设 70 一 、具体岗位职责 70 二 、团队建设 83 三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93 四 、团队建设的建议 100 第四节 人员的管理 101 一、人性化的人员管理方案 101 二、人员考核方案 105 三、员工培训计划方案 109 第四章 法治宣传设施制作工艺及供货方案 118 第一节 制作工艺 118 一、法治宣传标牌、标识制作工艺流程与要求 118 二、LED电子显示屏制作工艺 123 三、雕塑制作工艺 130 四、法治宣传画报印刷工艺流程 141 第二节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设计效果呈现 144 一、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标志 144 二、法治宣传显示屏 145 三、宪法宣誓墙 146 四、法治宣传橱窗、宣传栏 147 五、法治雕塑群 149 六、答题互动板 151 七、互动二维码 151 八、法治石碑 152 九、与法同框 153 十、法治文化亭 153 第三节 供货方案 155 一、供货能力 155 二、货物响应程度 156 三、项目执行计划 157 第四节 供货服务保证措施 158 一、供货前的准备措施 158 二、供货质量保证措施 159 三、交货进度保证措施 160 四、供货保证能力及措施 162 五、运输管理保证措施 164 六、紧急供货保证措施 164 第五章 法治宣传设施运输服务方案 166 第一节 运输服务方案 166 一、运输方案设计原则 166 二、总体运输计划 167 三、货物运输安全思路与目标 168 四、运输作业总体安排 169 五、运输管理承诺 170 六、运输服务流程 172 七 、 运输服务 注意事项 173 八、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174 第二节 运输组织设计 179 一、运输作业组织措施 179 二、 运输组织机构 179 三、 岗位职责 180 四、 运输人员配备 186 五、 运输车辆配备 193 第三节 运输保障措施 197 一、运行安全控制 197 二、运输保障控制 198 三、技术安全措施 198 四、运输风险控制 199 五、车辆在途控制及信息反馈 200 六、应急预案及处理 200 第六章 法治宣传设施安装及验收计划 202 第一节 项目安装方案 202 一、宣传标牌安装 202 二、LED电子显示屏安装 206 三、法治雕塑安装 211 四、石材类宣传设施安装 213 五、法治宣传景墙安装施工 216 第二节 项目验收计划 228 一、验收人员 228 二、验收基本要求 229 三、验收方法 229 四、验收内容 230 五、项目验收标准 231 第七章 项目实施承诺及质量保证措施 234 第一节 项目实施承诺 234 一、供货质量承诺 234 二、项目实施进度承诺 235 三、项目规范实施承诺 235 四、项目完成承诺 237 五、售后服务承诺书 239 第二节 质量保障体系 241 一、质量方针 241 二、质量目标 241 三、 质量控制指导思想 242 四、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243 五、质量保证体系 247 第三节 质量保证承诺 248 一、货物质量承诺 248 二、交货承诺 249 三、技术服务承诺 249 四、价格承诺 250 五、违约赔偿 250 第四节 质量保障措施 251 一、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251 二、产品出厂生产的质量保障措施 251 三、外购产品和材料的质量保障措施 252 四、现有主要设施和检测设施的保障措施 252 五、包装、运送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保障措施 253 六、到货验收时的质量保障措施 254 七、现场存放中的货物质量保障措施 254 八、施工过程中的货物质量保障措施 254 九、验收、交付之前的货物质量保障措施 255 十、工程工器具及检测工器具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255 十一、对其他系统的保护管理措施 256 第三节 安装质量控制 256 一、安装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256 二、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57 三、安装质量缺陷及与处理 259 四、安装工作会议管理 259 五、安装质量管理工作综合检查 260 第八章 售后服务方案 261 第一节 售后服务要求与宗旨 261 一、售后服务要求 261 二、售后服务目标及宗旨 261 三、售后服务理念 262 四、售后服务流程 263 第二节 售后服务质量标准及原则 264 一、售后服务内容及标准 264 二、售后服务原则 265 三、售后服务承诺 267 第三节 售后服务人员管理 268 一、售后服务团队的建立 268 二、售后服务团队管理 271 三、服务人员配备 275 四、售后服务人员的四项基本素养 277 五、售后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品格素质 278 第四节 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279 一、售后服务管理细则 279 二、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281 三、客户投诉管理制度 281 四、售后服务工作守则 282 第五节 售后服务计划 283 一、质保期服务承诺 283 二、质保期服务计划 284 三、质保期后售后服务计划 285 四、本地化服务 286 第九章 应急预案 289 第一节 应急服务整体措施 289 一、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 289 二、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289 三、组织机构 289 第二节 保证供货应急预案 296 一、准备工作 296 二、组织过程 296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 298 四、监察与处理 298 五、应急供货措施 298 第三节 产品质量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300 一、目的 300 二、工作原则 300 三、适用范围 300 四、处置部门、职责 301 五、质量事件处置工作制度 301 六、现场应急处理 302 七、后期处理 302 八、日常应对措施 303 第四节 重大道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304 一、指导思想 304 二、基本原则 304 三、适用范围及工作原则 304 四、指挥组织体系 305 五、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306 六、应急响应 306 七、应急救援结束后处置工作 308 八、事故报告 308 九、应急保障体系 309 十、预案演练 310 十一、奖励与责任 310 第五节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311 一、预防火灾、爆炸等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 311 二、预防高处坠落应急预案 314 三、预防触电伤害应急预案 316 四、预防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318 五、预防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319 六、食物中毒处置预案 322 七、油料及化学品的泄漏预案 323 八、预防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323 九、伤害事故的应急抢救方法 324 第六节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333 一、总则 333 二、应急培训 333 三、应急措施 336 四、应急联络 336 五、应急成员组成 337 六、应急响应 337 七、应急行动组织实施 338 八、应急行动组织善后、恢复 340 第七节 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 341 一、总则 341 二、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341 三、工作目标 343 四、工作原则 343 五、组织管理 343 六、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 344 七、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 345 八、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 345 第八节 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347 一、目的意义 347 二、工作原则 347 三、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348 四、应急小组职责 348 五、应急程序 349 第九节 其他应急处理方案 351 一、供货配送不及时应急措施 351 二、设施更换维修应急预案 351 三、客户投诉应急预案 352 第一章 项目理解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理解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经验证明,法治的建立必须要有法治文化作为支柱。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课题,会对法治化进程产生重要作用。 (一)法治文化建设具有教育感化的重要作用 1.传播法治知识,培育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 法治文化的教化作用,首先体现在“教”的方面,也就是传播法治知识。法治文化为人们解读法律法规、司法判决,领悟其中所包含的行为规范、制度安排提供了知识准备,使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判断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 2.促使社会成员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 法治文化的教化作用,还体现在“化”的方面,也就是促使人们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法律知识传播中,公众对于法治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会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会提升,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也会内化为公民的内心信仰。人们就会从内心深处自觉地认同和接受法律,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3.培育法治文化判断力、补充法律制度供给的不足。 法治文化可以引导人们按照法治理念和精神,对经济社会作出合情合理的文化判断。当出现立法空白和立法冲突的时候,法治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判断力就会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它所具有的核心理念、基本价值和内在精神,就可以为个体行为和社会生活提供-定指导,从而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法治文化建设具有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 1.整合价值观念。 当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利益主体日益多元,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维护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强化法治文化的观念整合作用,对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权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整合组织结构。 法治文化不仅是一种制度体系,更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它可以给社会公众提供普适性的价值评判标准和共识性的行为模式,从而规范公众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私权行为,引导公众理性地对待公权与私权的关系,这就使与公权领城相对应的私权领域及两者之间的交叉领域都得到应有的规范。 3.整合法律制度。 作为规范体系的法律制度确定了社会基本框架,建构了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模式和行为规范,使特定时空的人们能够在共同法律语境和制度体系下进行交往,减少了交往的障碍,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完备而稳定的法律制度规定了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交往秩序。同时,设定了交往模式,能够增加交往行为的预见性,降低交往成本,使人们对交往结果保持稳定的心理预期。 (三)法治文化建设具有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 1.推动法治进步需要发挥法治文化的价值引导作用。 它可以在应然和实然之间巧妙地作出安排,对现行法律制度和具体法治实践进行缜密分析判断,为法治进步指明发展方向并提供不竭动力。法治文化不仅包含着对现实法治实践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包含着人类有关法治的理想追求。 2.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发挥法治文化的价值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社会阶层迅速分化,人们的观念激烈变革,各种思潮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巨大冲击,这不仅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也阻碍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法律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等特点,使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和规范具有明显的普遍性和实效性.也使它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的重要手段,而法治文化的发展正是体现了价值引导的作用。 (四)法治文化建设具有推动实践的重要作用 1.可以为立法提供理性的指导作用。当立法者进行立法调研和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时.对其真正起到支配作用的是社会主流的法治文化。社会主流法治文化直接影响着立法者的价值判断,使立法者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和多元价值中,确认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为社会公众提供立法分析.评估和批判的标准,营造评判法律善恶的文化情境,极大地推动了立法的完善。 2.可以为普遍守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普遍守法精神主要来源于社会主体心灵深处对法律至上权威以及法律所蕴涵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要素的一致认同和准确判断,它内在地驱动着主体的积极守法行为,促使主体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主动抵制破坏法律法规和社会秩序的行为,捍卫法律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 3.可以为深化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人民群众是法治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否树立了法治建设的主体意识,是否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现代法治观念,是否具有参与法治建设的基本能力,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通过法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助于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促使他们共同参与法治建设。 二、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 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行渐远的实践过程,必须通过不断地培育、升华,逐步实现由偏重法律知识普及到注重法治精神倡导的转变,实现由偏重政府推进到注重政府推进与民间自觉相结合的转变,实现由偏重法制宣传教育到注重法治实践的转变。凸显公平正义、权利本位、崇高法治的文化取向,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把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八五”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任务。 三、当前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文化建设缺乏基础 当前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一定的基础。虽然基层有着源远流长的法律文化,作为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儒家礼法思想对大多数人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封建“人治”、“德治”的观念在一部分人心中还根深蒂固。儒家的礼法思想蕴涵的是人治理念,无法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建设基础。用托马斯潘恩的一句名言改过就是“在人治的社会里,国王就是法律;而在法治的社会里,法律是国王”。同时中国古代法治注重“刑治”与现代的法治不能相混同。现代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与现代法治文化建设不相和谐的问题,但分析这些不和谐问题的深层因素,关键在于还未在基层形成于法治文化建设相适应的法治文化基础。 (二)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以和为贵”,重关系、讲人情的传统和习俗几乎渗透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人情和亲情是社会生活和交往不可缺少的润滑剂,缺少人情的社会也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样,熟人社会过分发达的人情伦理也有其自身的弊端,特别对现代文明所认同的法治文化更是具有瓦解和剖坏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时“以情压法”、“以情代法”、“以情乱法”等现象在当代中国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深层原因。社会公众的普遍心理是,一旦面临讼争,首先想到的不是运用法律维护权利,而是能如何做到息事宁人,如何运用各种方式寻找关系和人情资源。在崇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的同时,人情与法治并非绝对向左,但情之于法需要一定的尺度和界限。所以基层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这种重情轻法的文化传统,引导人们重新进行法律价值目标的选择,逐步培育人们的法治精神和对法治的信仰。 (三)经济因素的影响 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发展受制于物质生活的条件和经济活动的发展程度。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乡镇文化的贫乏。在农村,大量的农民固守土地,沿袭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参与经济活动的单一性制约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使法制宣传效果不高。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矛盾凸显的重要关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建设法治国家、培育法治文化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具有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需要保持高度敏感与警觉。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法律素质,使法治成为全体公民的一种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 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 法治理念和其他文化种类相比,基层法治文化是一项崭新的建设领域,必须坚持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首先要确立发展的理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建设法治型政府、公正司法执法、社会平安和谐、经济法治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进一步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有力推动法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其次,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重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建设的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其核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领导三者的有机统一,不可有所偏离。在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同时,还应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还出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都有很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需要认真去梳理、去探索、去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框架下,不断地去丰富、去探索、去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第三,要强化服务群众的理念“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利益表达方面,弱势群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素手无策,少数激进的人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来寻求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目前,农民工、流动人口、城市拆迁户等社会问题还未到达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我们必须把服务基层、满足需求作为履职为民的宗旨,使工作着力点前移,深入实际生活,及时掌握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缺、所盼,努力做到以法治精神塑造人、以法治信仰引导人、以法治实践提高人、以法治文化熏陶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人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的提升。 最后,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提高人民法律素质是基础。要在发挥好党委和政府在法治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更多地注意依靠社会力量来推进法治建设。因此,提高人民的法律素质,激发人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实际情况来看,公民的法律素质现状与法治文化的目标差距还很大,必须继续在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下功夫,积极探讨如何在社会法治理念的指导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努力将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融入头脑,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 (二)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创新形式,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要把握法治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注重在法治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理论,更好地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由于中国法治文化的缺乏,目前,对法治文化内涵的研究基本都是以西方的法治文化为坐标,所以,在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工程中,要注重继承吸收传统的法治元素,并大胆借鉴和移植外来的先进法治文化,同时使之民族化、本土化。 但加强法治文化培育和移植同时要梳理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观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尽管没有西方法治文化中的法治精神,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的,其内容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体现着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民族性建设。现代法治所要求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私权神圣、权利制衡等观念,还要注重中国法治文化的现代性建设。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走上了一条以经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道路,与之相适应的法治现代化道路要求用全新的法律规则来保障和维系市场经济的发展,重塑一种法律主治的现代法治文化,法治文化应以市场经济为根据,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更新,以一种新的形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的法治文化建设也要剔除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人治思想、特权思想等,形成普遍的自由、平等、公平、民主和权力至上的观念以及信仰法、崇尚法和尊重权利的法治精神和良法主治的现代法治文化。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理念作支撑,即要创新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所以要借助各类传播载体,改进方式方法,使依法治理特别是法制宣传从过去的灌输式、被动式向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方向转化。同时,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采用接近大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表现形式,依托各种媒介,如公益广告、手机短信、普法网站,运用图片、文艺节目、法制动漫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 (三)推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 真正实现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文化,从根本上讲要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养形成。法律实施中满足了人们的安全、正义和秩序的需要,使损害得到救济,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矫正,其威信才能树立,其权威性、公正性和神圣性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义法治价值体系形成的巨大潜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实施为目的、为保证、为重点。虽然说整个法律的实施,是包括着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执法司法和公民群众的普遍守法两个基本的方面,但前者即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的执法和司法者却始终处在决定和影响法律实施的主导方面。因此,作为一个必须满足法治要求的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实现执法和司法的公正。因为只有执法和司法公正,才能维护社会公正,而这显然是整个法治文明的基础。所以,培育法治文化的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和抓紧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总之,法治文化建设是个渐进的过程,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注重司法实践的重要作用,着眼于社会深层结构和秩序的调整和维护,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愿望,逐步落实为制度化和程序化,即法治化的措施,健全法制并充分落实,在全社会形成真正依法办事的风气和习惯。 五、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的必要性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是宣传依法治国、展现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的打造,将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公园景观巧妙结合在一起,以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治思想、法治观念寓意于山石、草木、亭台之中,融入居民群众生活中,让法治文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得大家在公园休闲放松身心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文化熏陶。同时,还把法治宣传从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借助文化载体开辟了法治宣传教育新天地。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修改)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 项目编号:XXXXXXXXXX 采购单位: 项目地址: 二、公园基本状况 公园位于XX市XXXX,面积XX平米左右。目前以绿色生态为依托,初步在功能上体现实用性,设置有走道、休闲广场等设施。 平时公园的文化氛围较为欠缺,不能满足市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公园设计进行优化,在不改变公园原有自然景观的前提下,注入法治文化元素,通过富有美感的雕塑、装饰、互动信息屏及全彩LED播放屏、地面互动投影等艺术视觉手法,把法治文化思想理念与现有环境绿化、设施等相融合,赋予公园新的文化生命力。 三、采购清单 区域 内容 数量 单位 参考尺寸范围 材质要求 生产工艺 四、服务要求 1.主题鲜明 结合原有环境实际地貌,体现特色,彰显法治。建设法治公园要依据公园原有的规划布局设施,在此基础融入法治元素,确保规划设计简洁大方、表达准确。 2.学习法治文化 注重于对法治精神、特征、作用等方面的深刻解读和领会,将法治精神、法治教育等内容,通过环境艺术和雕塑艺术的手段融入于公园的景观之内,并与公园风格融洽,打造法治文化宣传教育主题区。 3.动线合理流畅,总体设计风格简练、法治宣传内容表达准确、与周边环境相融。 4.投标人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法。 5.质保期X年,在质保期内中标人负责免费维护、维修。以后每年按中标价5%支付日常维护、保养费用。 第三节 项目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内在动力。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指示精神,加快依法治国的地方实践,大力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和载体,弘扬法治文化,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熏陶,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在休闲中学习法律、感觉法律,领悟法治的精神,着力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共同营造全市浓重的社会法治氛围。 二、创意依据 根据XX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综合情况调查,为认真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推动全区法治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规范居民行为,提高城乡百姓的法律素质,综合分析了XX公园的地理位置和大众需求,创建一个娱乐健身与法治文化相协调的主题公园。人们来到这里不但能够将心情尽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宣传设施采购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