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其他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593页   下载42   2024-08-30   浏览28   收藏75   点赞475   评分-   228384字   15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57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综合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 总体概述 9 第一节 编制说明 9 第二节 编制依据 10 第三节 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12 第四节 工程概况 12 第二章 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13 第一节 布置的依据 13 第二节 布置的原则 14 第三节 布置的总体思路 14 第三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5 第一节 施工测量 15 第一条 施工测量准备 15 第二条 布设测量控制网 16 第三条 地下室施工测量 17 第四条 地上部分施工测量 17 第五条 装修测量 20 第六条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22 第七条 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24 第八条 监测及检测资料的整理 25 第二节 土方工程 25 第三节 钢筋工程 27 第一条 钢筋采购与存放 28 第二条 钢筋加工与运输 28 第三条 钢筋连接 29 第四条 各部位钢筋绑扎施工 31 第五条 控制要点 34 第四节 模板工程 35 第一条 模板设计原则 35 第二条 安装前准备工作 37 第三条 柱模板施工 38 第四条 墙体木模板施工 38 第五条 梁、板模板施工 41 第六条 楼梯模板施工 43 第七条 门窗洞口模板施工 44 第八条 特殊部位施工 44 第九条 模板拆除 45 第十条 模板维护与管理 46 第五节 混凝土工程 47 第一条 对预拌混凝土站的要求 48 第二条 对现场的要求 49 第三条 混凝土的试验管理 50 第四条 各部位混凝土施工 51 第五条 混凝土养护 53 第六条 结构成品保护 53 第七条 质量保证措施 54 第八条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55 第六节 后浇带施工 56 第一条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 58 第七节 电梯工程 59 第一条 电梯安装前的准备 59 第二条 电梯机房设备的安装 62 第八节 塔吊穿结构的处理 68 第九节 脚手架工程及计算书 69 第一条 脚手架的选用 69 第二条 双排落地式外脚手架 69 第三条 钢梁悬挑式外脚手架 71 第四条 外脚手架的拆除 77 第五条 内支撑脚手架 78 第六条 内支撑脚手架的计算 78 第七条 内支撑脚手架的搭设 79 第十节 砌体工程 80 第十一节 轻质隔墙工程 81 第十二节 幕墙工程 85 第一条 幕墙预埋铁件安装 85 第二条 幕墙测量放线 86 第三条 竖梁定位放线 88 第四条 转接件安装 89 第五条 竖梁安装 90 第六条 横梁安装 91 第七条 幕墙防雷接地施工 92 第八条 玻璃的加工 92 第九条 玻璃安装 93 第十条 铝板安装 94 第十一条 打胶作业 96 第十三节 门窗工程 97 第十四节 地面工程 103 第十五节 防水工程 123 第十六节 装饰工程 135 第一条 抹灰工程 135 第二条 天花工程 137 第三条 墙面工程 148 第十七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162 第十八节 采暖及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法 198 第十九节 动力照明工程施工方法 235 第二十节 防雷接地系统工程施工方法 257 第二十一节 弱电系统施工方法 264 第二十二节 机电系统联合调试 303 第四章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307 第一节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07 第二节 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314 第三节 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 331 第四节 工程施工组织措施 346 第五节 工程技术保证措施 350 第六节 质量管理制度 360 第七节 成品保护措施 369 第八节 文件资料整理 378 第五章 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380 第一节 安全生产方针 380 第二节 安全生产施工保证措施 387 第三节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90 第四节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97 第五节 确保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408 第六节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410 第七节 重大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识别及管理措施 417 第八节 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24 第九节 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438 第十节 安全用品的购置、检测和施工 459 第十一节 生活区临时设施的安全管理 467 第十二节 健康卫生保证措施 468 第十三节 职业病防治措施 469 第十四节 施工安全消防措施 471 第十五节 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474 第十六节 施工现场安全守则 486 第六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506 第一节 环境管理目标 506 第二节 环境因素的识别、分析及管理方案 508 第三节 环境管理体系 512 第四节 环境管理制度 513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514 第六节 工程环保施工的特殊对策 520 第七节 防止施工扰民和民扰措施 522 第八节 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524 第七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527 第一节 劳动力用量计划与管理、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527 第八章 资源配备计划 536 第一节 主要材料设备用量和进场计划 536 第二节 主要施工机械使用计划及管理措施 536 第三节 主要周转材料计划 544 第九章 技术资料管理 545 第一节 技术资料保密管理 545 第二节 技术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 546 第三节 工程竣工资料的管理措施 547 第四节 音像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 548 第十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及特殊时期施工保证措施 549 第一节 雨期施工措施 549 第二节 冬季施工措施 551 第三节 夏季施工措施 554 第四节 特殊时期施工保证措施 556 第十一章 成品保护措施 557 第一节 成立成品保护管理组 557 第二节 成品保护管理的运行方式 558 第三节 成品保护要求 559 第四节 各阶段成品保护措施 560 第五节 交工前成品保护措施 567 第十二章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及计算机辅助管理 568 第一节 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目标 568 第二节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项目 569 第三节 采用绘图软件进行三维立体深化设计 571 第十三章 竣工验收和工程收尾阶段的管理措施 571 第一节 设备调试、验收 572 第二节 移交工作与服务 576 第十四章 交付、服务及保修 582 第一节 工程交付 582 第二节 竣工后的服务及保修 582 第十五章 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584 第十六章 劳动力计划表 589 第十七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590 第十八章 临时用地表 591 总体概述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规范和指导该项工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过程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文件,为了该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按科学规律组织规范施工,有计划地开展各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及时供应;协调与各工种之间的时间安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特制订本组织设计。 编制说明 我公司参与投标本项目施工,将完全无条件地接受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管理要求,与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共同配合,认真完成本施工项目。 该工程施工项目的工艺要求高、工期短、施工难度大,最终效果能否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取决于施工单位的建设素质及工艺能力的高低,故需精心组织、以安排有序、繁而不乱、合理有序、有效控制为原则编制整个施工组织计划。因此我公司精心组织了工程造价师与技术人员测算工程量、勘察现场实际情况和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编制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全面实现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提出的各项要求所做出的慎重承诺。我们将充分发挥公司自身优势和成熟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的组织交叉流水作业,精心施工,从严要求、明确制度、科学管理、落实责任,真正做到每项工程质量达标,每道工序质量受控,每个分项工程质量创优。以一流的项目管理单位及设计的要求,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文明施工、一流的安全措施、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服务水平按期高质量的完成本项目工程施工。其次,如果我单位中标,我们将全力以赴、尽快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施工现场生产设施的总体布置,以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通过对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的优化处置,实现工期、质量及社会信誉三丰收的预期目标。 编制依据 1.XX工程招标文件; 2.XX工程图纸; 3.《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GB 55034-2022);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8.《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 2015);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11.《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 1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3.《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 1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 1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1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1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1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T50146-2014); 20.《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2.《铝合金门窗》(GB/T8478-2020); 23.《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2013); 24.《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T50214-2013); 25.《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16); 2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0); 27.《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2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29.《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12-2019); 3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31.《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2015); 3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范》(JGJ/T14-2011); 3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4.以及相应的现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上规范或标准如有变动,以最新版本为准。 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1.维护业主利益,强化质量意识,树立企业形象;2.确保工程进度,杜绝安全事故,创建企业品牌; 3.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更加合理有效的安排人力、物力,使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质量高、速度快、管理好,让业主方称心满意,以我们优异的工作成果,回报业主方对我司的信任。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工程) 项目编号:xx 工程地点:xx 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工期要求:xx日历天。 主要工程内容:(xx工程全部建设内容)。 (此部分根据招标文件内容填写工程概况) 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本工程要按时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合理地进行平面布置和组织,严密科学的平面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布置的依据 1.工程所处在地段的特殊环境;2.招标文件; 3.工程现场道路、围墙、水源、电源位置,以及现场勘察成果:4.建筑平面、立面图; 5.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计划;6.总体部署和主要施工方案; 7.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8.本市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布置的原则 1.充分考虑工程的特殊性,包括业主、地理位置、工程性质、现场条件等。 2.现场有条件的按照办公区、材料堆放区、加工区,各个区分界明确,没条件的按便于施工管理安排,满足施工需要,符合统一管理协调原则; 3.经济实用、合理方便; 4.合理布置施工运输路线和材料堆放、物资加工场地,减少运费和场内二次搬运; 5.布置符合现场卫生、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6.现场产生强噪音的设备、机具布置时以保证正常办公生活,尽量避免出现扰民现象。 布置的总体思路 进入现场后,即着手对现场实况进行布置,布置的总体思路如下: 项目办公室尽可能利用现场已有设施,必要时搭设临时房屋做为项目部办公室。施工人员场外租房住宿,要有专人负责施工人员的食宿工作;厕所利用现有临时设施,具体详见现场平面图。 工程完成时,项目部负责将所使用和修建的或留在现场的所有临时设施和临时工程以及任何材料、物品、废料、垃圾等清理现场,恢复原状。工程竣工验收后,我公司会按照甲方业主的要求,无条件清退所有施工场地,恢复标准达到业主要求。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准备 (1)将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的仪器设备送本市技术监督局计量检测所进行检定,保证所有仪器设备都处于正常状态。 (2)详细勘察现场的场容场貌和周边环境特点,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测量控制的影响,优化设计测量线路和控制网的布设。 (3)仔细审阅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高程和平面相对定位关系。 (4)复核检校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并与基坑开挖施工单位进行平面和高程的交接,复核基坑尺寸与高程,确认无误后,布设测量控制网。 布设测量控制网 本着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测量控制网。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轴线的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且通视良好的位置设置轴线点的控制桩,同时在周边建筑物上用红油漆做好显著标记。 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控制桩要妥加保护,用200×200×10mm的钢板,加焊锚脚,埋入混凝土内,在板上刻画“十”字丝以确定精密点位,并在桩上搭设短钢管进行围护。 根据施工需要,依据主轴线进行轴线加密和细部放线,形成平面测量控制网。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轴线和角度,确保测量精度。 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闭合检查,布设一套高程控制网。场区内至少引测三个水准点,点间距离控制在50m左右,以此测设出建筑物高程控制网,闭合差控制在3mm以内。建筑物平面、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等级 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 测站测定高差 中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 高程中误差(mm) IⅡ级 1/20000 5 1 6 地下室施工测量 对原地下室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重点为基础轴线和底板标高的控制。拟采用外控法进行基础平面轴线的控制,利用地面上轴线控制点,向地下室外侧投测各条轴线。标高传递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地下室内,同一水平面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并作相互校核,闭合差不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的标高基准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 地上部分施工测量 本工程建筑物的高度,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和垂直度,本工程拟采用内控法进行平面轴线的控制,内控法利用激光垂准仪进行竖向投点。 1)内控网的布设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部,在建筑物内部通视条件良好、便于观测控制的位置布设内控点,组成闭合线路。详见“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测量控制线布置示意图”。 2)内控轴线投测方法 在地下室顶板各点位预埋200×200×10mm钢板,钢板上刻画“十”字丝以精确定位。从二层开始,每层各点位预留200×200mm洞口, 以便激光通过。在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上设置光靶,将控制点位用激光投测到施工层后,先复核距离和角度,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主轴线的引测。DZJ2型激光垂准仪的投点精度为1/45000,完全能满足设计的垂直度要求。 3)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闭合检查,布设一套高程控制网。场区内至少引测三个水准点,点间距离控制在50m左右、距离建筑物大于25m、距离基坑开挖边线大于15m,以此测设出建筑物高程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等级 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角中误 差( ”) 测站测定高差中 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 高程中误差(mm) II级 1/20000 5 1 6 4)标高传递 2、标高传递 在现场场地质比较稳定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三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三个基准点既可用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水准点。现场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S2级水准仪,在建设方指定的水准点上,按国家II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间向上竖直进行(见下图),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至少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 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按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传递的依据,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收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以两条后视水平线什么样校核。 竖向标高传递示意图 H2=H1+bl+a2alb2公 式<1> 其中: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 al——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a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b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b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为保证高程传递的精度,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1)仪器观测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2)所用钢尺经过计量检定且固定使用; (3)±0.000以上向上量取时,要用规定的拉力且加上尺长和温度修正; (4)上、下司尺员事先要碰头交底,做到心中有数,配合默契。 (5)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要求。 装修测量 (1)室内500mm控制线线:校核结构施工时墙柱上的500mm线, 误差在±3mm之内,取平均值,引测到内隔墙上,所有墙柱上的500mm线作为门窗洞口、专业管线、地面等高度的控制基准线。 (2)外立面控制: 外墙垂直轴线与高程均由内控轴线和高程点引出,转移到外墙立面上,弹出竖向、水平控制线,以便外墙装修。在轴线点引出后,由于内控法是逐层实施的,而外墙是从上至下通线,因此需要电子经纬仪在外控点的辅助下,从上至下进行一次检测修正,从而达到外墙精确测量的效果。 3)特殊部位施工方法 本工程部分结构为弧形曲面,整体造型多变,如何精确的定位,体现设计者的意图,是施工测量的一个重点。 拟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进行测量放线。现场结合使用可编程计算器 (如CASIOfx—3900P等)进行点位坐标计算,并辅以AutoCAD绘图 取点方法的应用,简化测量工作。根据输入的特征点坐标(x,y,z), 全站仪自动解算出相应的放样元素:HA(水平角)、HD(平距)和Z(高差)。旋转仪器照准部直到显示的角度偏差等于零,指导持镜员移动直到距离偏差等于零,最后还应使高程偏差等于零,即放样出所需坐标点。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灵活,不受气候条件及现场情况限制,受外界干扰小;通过内业计算,坐标准确,计算环节不产生系统误差及偶然误差;每个坐标相对独立,逐点放出,无误差积累,故精度非常高。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在结构施工时积极与有沉降观测资质的测绘单位配合,按设计要求,准确埋设沉降观测点埋件,同时在观测过程中指派专人,加强沉降观测点的保护,配合沉降观测工作,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 1)观测点埋设 浇筑柱混凝土时,在柱子±0标高以上50cm处留孔,埋设专用成品观测点。观测点埋设如图所示。 沉降观测点示意图 2)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角点和后浇带的两侧,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网布设成闭合线路。观测时必须做到“四定”: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线路、固定观测时间。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在首层相应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地上部分沉降观测,将基础沉降量和地上部分沉降量进行累计,得最终沉降量。 3)沉降观测频率 在地下室加固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建筑装修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在观测过程中,如建筑物周围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及地下水位有较大变化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4)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 每次沉降观测后,及时整理分析观测数据,绘制沉降量分布曲线图,编写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并将观测结果报技术部门,同时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沉降观测成果应包括: (1)沉降观测成果表;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3)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人员配备:测量负责人由测量专业毕业的长期从事大型工程测量的工程师担任,全面负责测量工作质量、进度、技术方案编制与实施;测量员2名,负责日常轴线、标高测量、沉降观测、基坑监测及内业资料等。 仪器配置见下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用 途 1 全站仪 SET-230R 1台 布设测量控制网 2 电子经纬仪 ET-02 2台 测设轴线 3 精密水准仪 DiNi10 1台 标高复核、沉降观测 4 自动安平水准仪 DZS3-1 2台 标高控制 5 激光垂准仪 DZJ2 1台 竖向点位传递 6 激光扫平仪 GTS-211D 1台 标高扫平 7 对讲机 TB-317(低频) 1对 通讯联络 8 钢卷尺 50m 3把 量距、细部放线 以上仪器设备均经技术监督局检定合格。 监测及检测资料的整理 将监测单位每次的监测结果真实可靠地记录在监测表格内,并及时整理,定期向监理工程师呈交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既有建筑物状况、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监测结果评价等。工程竣工后,将上述资料列入竣工资料中。 土方工程 由于本工程地下室外墙防水为涂层防水,土方回填在地下室结构验收后即可尽快安排回填。 1)施工准备 材料及主要机具: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3:7灰土的湿度为用手可捏成团,落地散开为宜。主要机具有: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大把、铁锹、2m靠尺、胶皮管、小线等。 2)作业条件: 基础验收合格,基础砼和砌体强度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进行回填土。 房心和管沟回填,要在完成上下水、电缆等各种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 施工前,要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橛;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3)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基槽底清理杂物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分层碾压密实(夯打密实)→按设计要求拌合3:7灰土→分层碾压密实(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填土前将基槽内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 (3)检查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控制务必经过钢丝网筛过筛,以及回填土的含水率;如含水率偏高,应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率偏低,应预先洒水润湿。 (4)回填土采用打夯机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为250mm。 (5)回填土应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6)基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 (7)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城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8)回填上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上。填土每层按 100~500平方米取样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9)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 夯实。 (10)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施工。 钢筋工程 钢筋加工均在场内加工成型,加工好的成品钢筋严格按照分楼层、分部位、分流水段和构件名称分类并按现场进度每天配套供应成品钢筋。现场仅设零星钢筋加工场地。 钢筋工程的重点是粗钢筋的定位和连接以及主次梁的下料、绑扎,钢筋绑扎按照结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 钢筋采购与存放 所采购的钢筋附有出厂证明(试验报告)、钢筋标志,并根据标志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和做见证取样。 钢筋成品进场后严格按分楼层、分部位、分流水段和构件名称分类挂牌堆放,存放钢筋成品场地已经经过硬化,并设有排水坡度。堆放时,钢筋下垫以垫木,离地面不少于20cm,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钢筋加工与运输 钢筋加工前由技术部做出钢筋配料单,配料单要经过反复核对无误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进行下料加工,加工流程图如下: 场内运输:现场以塔吊作为钢筋成品垂直运输工具。 钢筋加工流水作业系统图 钢筋连接 根据设计要求,钢筋接头直径d≥22mm时,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可采用滚轧直螺纹机械连接;d≤20mm时HRB400钢筋优先采用搭接接头,HRB335钢筋优先采用电渣压力焊接。 HRB335、HRB400钢筋如需要进行焊接,必须采用E50xx型焊条,钢筋与型钢焊接按设计要求随钢筋定焊条。 1)直螺纹连接施工 粗直径钢筋宜采用滚轧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它连接速度快,机械性能好,工艺简单,无明火作业,节约钢材和能源,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施工流程:下料→套丝→检查丝头质量→套塑料保护帽→连接→检查验收 施工方法:钢筋下料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严禁使用气割下料;为确保钢筋连接质量,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逐个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达到质量要求的丝头,拧上塑料保护帽或拧上连接套,做好记录。连接前先回收钢筋连接端的塑料保护帽,检查丝扣牙形是否完好无损、清洁、钢筋规格与被连接规格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把拧上连接套的一头钢筋拧在被连接钢筋上,并用管钳拧紧,连接好钢筋接头丝扣。 2)电渣压力焊连接施工 工艺流程: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头制备→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
综合办公楼投标方案(59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如果下载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专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