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貌提升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描述
24
第一节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24
第一条
建设总体思路
24
第二条
建设组织思路
25
第二节
编制依据
26
第一条
建设技术标准及附录
26
第二条
采用的主要国家及行业规范规程
28
第三条
企业技术标准
30
第三节
工程概况及主要道路、河道现状描述
30
第一条
区域概况
30
第二条
自然概况
31
第三条
经济概况
34
第四条
工程项目概况
47
第五条
工程范围
47
第六条
现状概况
48
第四节
方案针对性描述
52
第一条
绿化整治
52
第二条
方案针对性描述
52
第三条
设计原则
53
第五节
项目实施要点
54
第一条
设计实施要点
54
第二条
采购实施要点
56
第三条
施工实施要点
62
第四条
试运行实施要点
66
第六节
施工准备
68
第一条
技术准备
68
第二条
物资准备
69
第三条
施工现场准备
71
第四条
劳动组织准备
72
第五条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73
第七节
施工总体方案
75
第一条
施工总体部署及总体规划
75
第二条
部署原则
75
第三条
施工总体方案
75
第四条
总体施工部署方案
76
第二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77
第一节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77
第一条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78
第二节
临时设施布置
79
第一条
现场办公设施布置
79
第二条
临时堆放及加工场
85
第三条
机械停放布置
90
第四条
材料加工存放区
90
第三节
现场布置管理
91
第一条
钢筋加工棚
93
第二条
木工加工棚
93
第三条
消防设施
94
第四条
施工临时用水
95
第五条
临时用电配置
95
第六条
机械临时停放场
96
第七条
材料临时堆放场
96
第八条
施工围挡布置
97
第九条
现场排水、排污
98
第十条
现场冲洗设施布置
98
第十一条
临时道路布置
99
第四节
项目管理人员投入计划
100
第一条
项目管理人员
100
第二条
总承包项目管理机构人员配备表
100
第五节
劳动力投入计划
101
第一条
劳动力管理措施
103
第二条
提高劳动生产率措施
105
第六节
劳动力组织安排
106
第一条
劳动力计划表
106
第二条
劳动力的技术保证措施
107
第三条
特殊时期劳动力保证措施
108
第四条
劳动力现场管理办法
108
第七节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114
第一条
机械设备的来源
122
第二条
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123
第三条
施工机械的进场计划
124
第四条
机械设备在施工平面中的调配计划
125
第八节
材料投入计划
126
第一条
材料供应管理原则
126
第二条
各阶段材料供应管理
126
第三条
材料采购及供应保证措施
127
第三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31
第一节
施工测量方案
131
第一条
测量依据
131
第二条
测量精度控制
131
第三条
工程平面定位控制
132
第四条
高程控制
133
第五条
施工放线测量
133
第六条
碾压
134
第二节
地基基础工程
135
第一条
施工准备
135
第二条
操作工艺
136
第三条
质量标准
138
第四条
成品保护
138
第五条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39
第三节
主体结构工程
139
第一条
操作工艺
141
第二条
质量标准
144
第三条
成品保护
146
第四条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46
第四节
屋面防水工程
148
第一条
屋面工程工艺流程
148
第二条
保温层施工
148
第三条
找坡层施工
149
第四条
防水层施工
150
第五条
防水保护层施工
153
第五节
电气管线工程
156
第一条
施工淮备
156
第二条
质量标准
160
第三条
成品保护
161
第四条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62
第五条
质量记录
163
第六条
电气配线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63
第七条
操作工艺
164
第六节
给排水管道工程
173
第一条
PP-R给水管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73
第二条
机具准备
174
第三条
作业条件
174
第四条
工艺流程
175
第五条
塑料给水管安装工艺
175
第六条
质量标准
177
第七条
施工准备
181
第七节
绿化用地整治
186
第一条
施工内容
186
第二条
整理绿化用地
186
第三条
种植土整理、改良
191
第八节
绿化种植及养护
194
第一条
主要施工方法
194
第二条
植物种植要求
194
第三条
翻土及铺设种植土
197
第四条
苗木的准备
198
第五条
挖种植穴
198
第六条
掘苗
200
第七条
苗木运输及储存
202
第八条
苗木的定植
203
第九条
养护管理
207
第十条
草坪的养护管理
215
第九节
建筑外立面整治
223
第一条
施工准备
223
第二条
施工要求
224
第十节
路灯安装
226
第一条
材料要求
226
第二条
主要机具
228
第三条
作业条件
228
第四条
质量标准
229
第十一节
卫生环境设施整治
230
第一条
材料要求
230
第二条
作业条件
231
第三条
操作工艺
231
第四条
质量标准
233
第五条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233
第六条
建筑外立面清洗
234
第七条
文化墙施工
236
第十二节
道路路面硬化施工
246
第一条
总体施工方法
246
第二条
总体施工原则
246
第三条
备料
251
第四条
拌和运输
251
第五条
滩铺平整压实
252
第六条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碎石养护
254
第七条
C25砼面层施工顺序
254
第十三节
沿街店招店牌整治
255
第一条
项目分项
255
第十四节
景观、小品及亮化工程
257
第一条
管沟工程
257
第二条
管粘接施工与安装
258
第三条
PPR道试压
259
第四条
管路试压与回填
260
第五条
景观照明工程
260
第十五节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262
第一条
绿化施工方案
262
第二条
脚手架施工方案
281
第三条
地下管线修理施工方案
289
第十六节
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291
第一条
项目实施的重难点
291
第二条
重难点解决方案
292
第四章
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
296
第一节
开、竣工时间的确定
296
第一条
缺陷责任期
296
第二条
施工关键线路及节点
296
第三条
总工期控制点
297
第四条
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297
第二节
施工前期准备计划
298
第一条
管理组织筹划
298
第二条
技术准备
298
第三条
施工详图设计
299
第四条
物资准备
300
第五条
施工人员选派及管理
300
第三节
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
301
第一条
项目进度管理方案
301
第二条
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304
第四节
工期与现场条件的关系
312
第一条
工期与现场条件的关系
312
第二条
工期与工程条件的关系
312
第三条
工期与劳动力的关系
313
第四条
工期与关键节点的关系
313
第五条
分析结论
314
第五节
影响本工程进度计划的不利因素分析
314
第一条
施工组织影响因素
314
第二条
相关单位因素
315
第三条
不利的施工条件
316
第四条
各专业交叉作业量大
316
第六节
总进度计划控制原理与进度保证措施
316
第一条
进度计划系统的分级控制
317
第二条
施工进度控制的组织及措施
319
第三条
施工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321
第四条
对外关系协调的保证
327
第七节
进度计划的管理控制程序
327
第一条
施工进度控制过程简述
327
第八节
进度控制合理性分析
328
第一条
从科学管理方面分析
328
第二条
从施工组织方面分析
330
第三条
从资源保障分析
331
第九节
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332
第一条
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
332
第二条
技术工艺及措施的保证
333
第三条
合理安排各工序,提前插入装修施工
333
第四条
施工机械配置
333
第五条
配置合理的模板支撑体系
334
第六条
优秀的施工专业队伍
334
第七条
工期的分阶段控制
334
第八条
各施工区施工流水段划分
335
第十节
工期保证措施
335
第一条
前端控制措施
335
第二条
资金、劳动力和设备投入的保证措施
338
第十一节
夜间施工的组织保障措施
340
第一条
夜间施工的劳动力保障措施
341
第二条
夜间施工的施工照明保障措施
341
第十二节
应急和纠正措施
342
第一条
确保工期的应急预案
343
第二条
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344
第三条
重大事故报告及应急措施
345
第四条
风险预测
346
第五条
风险防范对策
347
第六条
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48
第七条
重大事故报告及应急措施
349
第八条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
351
第九条
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
367
第十三节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69
第一条
进度计划编制
369
第二条
分阶段进度措施
370
第三条
组织保证措施
372
第四条
经济保证措施
373
第五条
多级计划控制措施
374
第十四节
关键节点和线路的保证措施
377
第一条
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
380
第二条
保证措施
381
第三条
管理措施
382
第五章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389
第一节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389
第一条
质量目标及承诺
389
第二条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89
第三条
质量检查控制制度
391
第四条
物资质量、施工质量和工种、工序搭接
395
第五条
检验和试验
396
第六条
施工资料管理
398
第七条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01
第二节
质量目标
405
第一条
质量标准
405
第三节
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过程、检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405
第一条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405
第二条
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创优计划
406
第四节
质量管理体系
413
第一条
机构设立
413
第二条
质量职责
413
第三条
组织保证措施
415
第四条
公司总部对项目的服务控制
415
第五节
创优质工程措施
416
第一条
主要质量措施
417
第二条
主要质量计划
418
第六节
种植苗木歪斜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20
第一条
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分析
420
第七节
草木斑脱状死亡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21
第一条
原因分析
421
第二条
防治措施
421
第八节
绿化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22
第一条
整株植物叶片萎蔫
422
第二条
树木在抽枝展叶后,枝叶又萎缩甚至死亡
425
第三条
树木伤口腐烂、枝条枯死
426
第四条
苗木种植不符合要求
427
第五条
种植放样走样
428
第六条
灌木种植稀疏
430
第七条
苗木选择时规格没有严格控制
430
第九节
土方工程质量及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
432
第一条
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432
第二条
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432
第三条
填土出现橡皮土填土夯打后,土体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433
第四条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434
第五条
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435
第六条
边坡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436
第七条
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436
第八条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
437
第十节
质量管理方面的有效控制
438
第一条
程序控制
438
第二条
重点控制
439
第十一节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439
第一条
技术交底制度
439
第二条
全面贯彻质量责任制
439
第三条
质量否决制度
440
第四条
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
441
第五条
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441
第六条
进行多层次的质量检查制度
442
第七条
加强对每道工序的检查,坚持“三检制”
442
第十二节
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442
第一条
信息的来源
443
第二条
信息收集方法及要求
443
第三条
技术工人培训计划
443
第四条
特殊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
444
第五条
材料人员的培训
444
第六条
当地雇用工人的培训
445
第七条
安全培训
445
第八条
实施上岗班前技术交底制度
445
第六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446
第一节
安全文明施工
446
第一条
编制依据及标准
446
第二条
安全文明施工的意义
446
第三条
安全文明施工实施方案
448
第四条
安全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449
第二节
环境保护
453
第一条
环境保护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453
第二条
环保的意义
453
第三条
污染分析
454
第四条
污染控制措施
454
第三节
安全管理目标及环保目标
456
第一条
安全目标
456
第二条
环保目标
456
第四节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457
第一条
纵向管理体系
457
第二条
横向管理体系
457
第五节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458
第一条
做好安全用电工作
459
第六节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461
第一条
健全安全机构
461
第二条
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
461
第七节
安全教育培训
463
第一条
三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463
第八节
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
466
第一条
健康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
466
第二条
环境风险评估与削减措施
469
第九节
安全保证措施
471
第一条
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471
第二条
临时设施安全保证措施
472
第三条
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473
第四条
消防安全保证措施
473
第五条
夜间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474
第六条
土方开挖安全保障措施
475
第七条
高空作业安全保障措施
476
第八条
钢筋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477
第九条
混凝土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478
第十节
杜绝习惯性违章措施
478
第十一节
文明施工体系
479
第一条
组织管理措施
479
第二条
施工场地管理措施
479
第三条
认真处理与当地群众关系
480
第四条
认真处理好与业主、监理及周边单位的关系
481
第五条
加强职工素质教育
481
第十二节
文明施工措施
481
第一条
健全管理组织
481
第二条
健全资料管理
483
第三条
开展竞赛
484
第四条
加强培训教育工作
484
第五条
营造和谐施工氛围
484
第六条
文明施工措施
485
第七条
现场的各个关键部位设有警示牌、警示标语和宣传标语
485
第十三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486
第一条
项目经理
486
第二条
项目生产副经理
488
第三条
项目总工程师
488
第四条
质检部长
489
第五条
施工管理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90
第六条
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91
第七条
工区(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492
第十四节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493
第一条
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
493
第十五节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95
第一条
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495
第二条
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496
第三条
工程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497
第四条
技术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499
第五条
财务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499
第六条
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499
第七条
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500
第八条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501
第九条
安全生产目标
503
第十六节
安全保证体系
503
第一条
组织保证体系
503
第二条
资金和信息保证体系
504
第三条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504
第四条
项目部人员岗位职责
505
第五条
安全技术措施和保证制度
506
第十七节
安全管理制度
508
第一条
安全管理制度
509
第二条
安全学习制度
509
第三条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509
第四条
安全检查制度
509
第五条
大中型机械设备安装、外脚手架搭设安全验收制
510
第六条
持证上岗制
510
第七条
安全隐患停工制度
510
第八条
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511
第九条
安全管理工作
511
第十条
分析安全难点
512
第十八节
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
512
第一条
合理布置安全标志
512
第二条
安全防护措施
513
第三条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520
第四条
上岗人员安全培训计划
521
第七章
绿色施工和环境保障措施
522
第一节
环境保护措施
522
第一条
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522
第二条
防止大气污染
524
第三条
减少扰民噪音污染
524
第四条
防止水污染
525
第二节
夜间施工不扰民及与周边改造对象协调的施工措施
525
第一条
夜间施工措施
526
第二条
防止扰民措施
526
第三条
采用材料符合现行环保要求
529
第三节
环境保护体系
530
第一条
环境保护体系
530
第二条
环境保护措施
531
第三条
生态保护措施
533
第四节
土地整治规划
533
第一条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
535
第二条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特点
536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538
第一条
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538
第二条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
540
第三条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542
第四条
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544
第五条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547
第六条
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554
第六节
安全绿色施工保障措施
556
第一条
文明目标及承诺
556
第二条
实施措施
556
第三条
文明施工宣传教育
558
第七节
市政、市容、环保措施
558
第一条
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559
第八节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
559
第一条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559
第二条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559
第三条
植被保护措施
560
第四条
降低噪音措施
560
第五条
消防保证措施
561
第六条
消防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561
第七条
消防安全故事应急响应
563
第八条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防火措施
565
第九节
安全生产体系
565
第一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
566
第二条
安全生产制度
567
第三条
安全管理体系
567
第十节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568
第一条
现场管理
569
第二条
文明工地标准
572
第三条
职业安全、环境管理措施
576
第四条
生活卫生保证措施
579
第五条
除尘、夜间施工、噪音、渣土等
579
第八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
581
第一节
雨季施工
581
第一条
雨季施工措施
581
第二节
冬季施工
583
第一条
冬季施工措施
583
第三节
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585
第一条
施工前调查
585
第二条
施工预案和保护处理原则
585
第三条
地下管线复查
586
第四节
附表
588
第一条
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588
第二条
拟投入本项目的试验和检验设备表
592
第三条
劳动力计划表
594
第四条
工程进度计划表
595
第五条
施工现场平面图
598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描述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建设总体思路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单位对XX市分界镇学福
村、东方村风貌提升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的施工指导性文件,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公司的《设计基
本准则》;《工程技术标准》等,结合本工程特点,
明确工程施工管理及工程施工控制的各项目标,从施工组织及部署的科学性、施工工序的合理、施工方法选用的技术性、经济性和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地论证和详细地阐述,针对施工特点和难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和施工现场生产设施的总体规划布置工作。发挥我公司管理优势,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落实严格的责任制,通过对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方案和信息的优化处置,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
建设组织思路
(1)深化图纸设计、方案优化工作,降低工程造价,组织强有力的技术人员,组织设计部门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以及优化设计方案,降低项目投资。
我们将依据本文件确定的原则,严格遵循我单位及XX市分界镇人民政府技术管理标准和质量体系文件,深化图纸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用以指导和规范工程的施工,确保优质、高速、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2)工期控制
进场后立即编制详细的工程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过程中编制月、周进度计划,按照各个时间关键节点合理安排工艺工序和资源配置,做好工期控制,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3)进行质量控制及检查验收
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我单位将发挥人员优势,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质量验收制度和全过程控制,绝不违章施工,绝不使用不合格材料。
(4)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精细化的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承诺以我公司特有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精细化的现场管理模式,完成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现场管理目标。
(5)编制运营管理操作手册及做好技术培训
为保证工程交付使用期间顺利运转,我们将组织各专业人员配合编制运营管理操作手册,并给予使用
期系统运行操作人员认真、细致的培训,方便管理人员操作执行,确保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编制依据
建设技术标准及附录
本工程项目的设计必须达到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省、市、行业的一切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以下列举部分主要规范:
(1)《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6版);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016年版);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1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0)《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2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
(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2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2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5);
(27)《外墙外保温专用砂浆技术要求》(DB31/T366-2006);
(2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
(3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3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13234-2009);(32)《茂名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3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采用的主要国家及行业规范规程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备注
1
GB50300-201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
GB50026-200 7
工程测量规范
3
GB50194-201 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4
GB50201-201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
5
GB50202-200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
6
GB50204-201 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
GB50203-201 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
GJJ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9
GB50209-201 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0
GB50207-201 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1
GB50210-200 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2
GB50216-200 1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
13
GB50617-201 0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14
GB50303-200 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5
GB50261-200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16
GB50168-200 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 验收规范范
17
GB50169-200 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 验收规范
18
GB50171-201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 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19
GB50173-201 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 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0
GB50268-200 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企业技术标准
1.一体化文件
2.公司文件、制度3.公司作业指导书
4.公司预制安装线盒、粉刷石膏技术等工法5.其他文件
工程概况及主要道路、河道现状描述
区域概况
分界镇地处茂名市茂南区东北部,XX市东南部,距离茂名15公里,包茂高速和汕湛高速交汇,并分别设有出入口,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全镇总面积60.6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总人口5.1万人,是首批全国重点小城镇及全省268个中心镇之一。是中国金牌龙眼——储良龙眼之乡,是全国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桂圆肉加工、购销市场,是XX省最大的果菜散集基地,被评为“XX省文明镇”。目前,镇委、镇政府致力把分界打造成为XX东南部对接茂南经济圈的桥头堡、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推进全市经济转型的主战场、开启农业、旅游、服务业特色融合的示范区,在茂名市茂南区东北部,XX市东南部崛起一座镇强民富、“三化”协调、靓丽宜居、文明和谐的现代新城镇。201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亿元,增长10.7%,国地两税完成950万元,增长21%,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
9.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66元。
自然概况
1.2.2.1地形地貌
XX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分布着一江十河,及众多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错,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十分之一以上。XX土壤由变质砂岩、花岗岩、混合岩、凝灰岩风化物和浅海沉积物及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花岗岩、片麻岩及其风化物分布在市内的东北、西北、中部,是XX山区和丘陵区结构主体。砂页岩及其风化物分布在西南部,浅海沉积物及河流冲积物,是西南浅丘平原的结构主体。XX东近南海,
南踞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云开大山,扼粤桂六县市(阳春、信宜、陆川、化州、茂南、电白)要冲,近代为XX下四府(XX、雷州、琼州、廉州)之首。
XX位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分布着一江十河,及众多的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错,其中,山地面积
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为种植树农作物的和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XX市地形复杂,地势大体是东北高,西南低。
从高空腑瞰,南狭北宽,像展翅飞翔的彩蝶。境内东北部是连绵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台地、小平原,山地及河谷小盆地
乡村风貌提升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投标方案(598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