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状况调查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0
第一节 行业背景
10
一、水生生态系统定义
10
二、水生生物与水生生态系统关系
10
三、
水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12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15
一、项目概况
15
二、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15
三、项目目标
16
四、研究范围
16
五、工作内容
17
六、项目成果及质量要求
19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20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20
一、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步骤
20
二、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要求
21
三、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重点
22
四
、组织机构设计原则
24
五
、组织机构图
27
第
二
节
项目服务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27
一、人员配备原则
27
二、
拟投入本项目的人员
29
三、人员素质要求
32
四、人员岗位职责
37
第
三
节
人员管理方案
41
一、人员管理优化
41
二、人员考勤管理
43
三、人员调动管理
49
四、人员奖惩管理
53
五、
人员流失管理办法
61
第三章 项目管理制度
67
第一节 人员管理制度
67
一、员工管理制度
67
二、员工聘用制度
80
三、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82
四、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87
五、人事考核管理制度
94
六、员工礼仪守则
100
第二节 实验室管理制度
105
一、实验室工作制度
105
二、实验室安全制度
107
三、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109
四、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110
五、化学试剂、玻璃器皿使用管理制度
110
第三节 水生态调查结果及档案资料管理
111
一、水生态调查结果
资料归档制度
112
二、
建立法规标准信息收集更新机制
113
三、水生态调查结果
资料档案借阅制度
114
四、
档案室管理制度
116
五、
档案工作人员要求
118
六、
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规定
119
七、
资料档案复制制度
120
八、
档案统计工作规定
121
九、
档案保密制度
122
十、相关表格
123
第四章 水生态状况调查实施方案
128
第一节 流域基础情况调查
128
一、河流形态调查
128
二、水文和气象条件调查
131
三、河流渔业利用及水利建设情况调查
161
四、流域土地覆盖及利用调查
179
五、河流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183
六、河流物理因子调查
185
七、河流生物栖息地调查
191
第二节 河流水质调查
197
一、监测及分析方法
197
二、监测项目
202
第三节 水生生物调查
232
一、浮游生物调查
232
二、
浮游植物叶绿素测定
250
三、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256
四、
底栖生物调查
266
五、
大型水生植物调查
284
六、
着生生物调查
291
七、
细菌调查
300
八、
河流鱼类调查
349
第四节 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353
一、指导原则
354
二、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素
354
三、参照状态的确定方法
355
四、评价方法
356
五、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报告
376
第五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成果编制
379
第一节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79
一、
数据收集与调查阶段
379
二、水
生态安全评估与报告编写阶段
379
三、水
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编制阶段
380
四、
审查验收阶段
381
第二节 调查成果编制
381
一、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对策
381
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
381
三、水生态调查评估报告编制
382
四、成果提交
383
第
六章
数据质量保证和控制
384
第一节
数据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
384
一、
数据的代表性
384
二、
数据的准确性
384
三、
数据的完整性
385
四、
数据的可比性
385
五、
数据的可溯源性
385
第二节
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保证
385
一、采样
方法
385
二、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386
第三节
实验室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
389
一、
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390
二、
分析方法的检验
390
三、
合格实验室
391
四、
基本操作
393
五、
各实验室统一考核
393
六、
实验室内的数据质量控制
394
第七章 应急预案
399
第一节 整体应急预案
399
一、应急原则
399
二、应急组织
400
三、应急保障
401
四、应急响应
402
五、应急演练
404
第二节 实验室突发事故
应急
处理预案
405
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
405
二、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
406
三、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406
四、实验室触电急救处理预案
407
五、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
411
第
三
节
保密专项应急预案
412
一、编制目的
412
二、组织指挥
412
三、工作原则
413
四、泄密危害等级确认程序
414
五、响应机制
414
六、应急预案实施办法
415
第四节 毒蛇毒虫叮咬应急预案
415
一、总则
415
二、职责划分
416
三、应急预案启动
417
四、应急救援措施
417
五、预防措施
419
第
五
节
异常高温及防止人员中暑应急预案
420
一、总则
420
二、概况
420
三、现场测试工作组职责
422
四、危急事件的预防
422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422
第
六
节
新冠病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425
一、
工作原则
425
二、
成立领导小组
425
三、
应急物资准备
425
四、
应急处理程序制定
426
五、
预防预警行动
426
六、
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程序
426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水生态状况调查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实施进度及成果编制
”详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数据质量保证和控制
”详情可见第六章
;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应急预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行业背景
一、水生生态系统定义
水生生态系统一般定义为水域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地球表面各类水域生态系统的总称。各种水生生态系统中基本都栖息着自养生物(主要是藻类、水草等)、异养生物(包含各种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和分解者生物(指各种微生物)群落。
各种生物群落与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特定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构成了完整的生态单元。水生生态系统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又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其结构和功能与所在水生生态环境条件和特点决定密切相关,如河流流态、流速、水量等。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是由水生资源种类、数量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特性决定的。
二、水生生物与水生生态系统关系
水生生物群落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鱼类是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生态链的关键因子、是水生生物资源中受关注最大的种群,在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的维持和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鱼类给人类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同时鱼类也处于整个水生食物链的顶端,其种群结构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鱼类在维护水生生态系统平衡特别是保护水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鱼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鱼类把环境作为自身生活的因素,融入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环境作为整体又影响着鱼类的生活。研究人员发现,一旦水生生态环境中某一因子发生变化,将会影响鱼类在水中的生活。饵料条件恶化,食物缺乏,则鱼类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时间延迟,怀卵量降低,种群繁殖力下降。水生生态环境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相关影响因子单一或者叠加来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盐度的变化会迫使鱼类自身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调整体内外渗透压的动态平衡致使其生长存活与摄食、呼吸代谢、酶和激素水平与胚胎发育等相关生理指标,这些是影响鱼类生长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另外,盐度也是影响鱼类胚胎及仔鱼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鱼类属变温动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及生理生化活动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实验发现,鱼类的生长一般与温度密切相关。水温的变化不仅导致鱼类的夏眠和冬眠,而且还影响鱼类的繁殖和水体溶氧量,是与鱼类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并进而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酸碱度对鱼类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约为7.5~8.5。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部分还会转变成有毒物质,这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极为不利。
水流对鱼类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主要表现在繁殖方面。如长江中的四大家鱼和铜鱼的卵为漂流性卵,要求产卵场水流发生漩滚,鱼卵才不至于下沉。当流速降低、流量减少、水流动能不足以形成漩滚时,鱼卵下沉,无法孵化成幼鱼。因此,有时改变水流对鱼类的影响可能会是灭绝性的。
除上面介绍的水生生态环境因子对鱼类也有一定影响外,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鱼类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如挖沙、航行、淘金、水文和现代大型水利工程修建等。
这些因素通过间接方式来影响水生生态环境,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栖息、繁殖等。研究发现,一个水电站的大坝建成后,库区水位上升,库内水流流速降低,流态趋于稳定,水流对岸坡栖息地的冲蚀能力降低。形成的水库使原有河道失去急流、浅滩和较大的弯曲度,喜急流性鱼类的栖息环境发生变化,因而水库中急流性鱼类数目会有所减少。
三、
水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
水资源生态安全可开发利用率是指基于流域生态安全的流域内各类生产与生活用水及河道外生态用水的总量占流域内水资源量的合理限度。水资源量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
Wr=Qs+Pr=Ws+WG-D式中:
Wr为水资源总量,m3;Qs为河川径流量,m3;Pr为降雨入渗补给量,m3;Ws为地表水资源量,m3;WG为地下水资源量,m3;D为重复量,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
:
C=Wu/Wr式中
:
C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Wr为水资源总量,m3;Wu为水资源开发利用量,本次水资源开发利用量指毛利用量,m3。
2.
评价标准和方法
(1)
水量评价
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水位得到直观、
准确地反映
。保持正常运行所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是死水位;水位(正常蓄水位)是保证水生态环境正常运用的情况下,为达到设计的要求在供水期开始前应蓄到的最高水位
;
设计洪水位是遇到大坝设计洪水时坝前所达到的最高水位,是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库水位。
(2)
水质评价
目前,地表水水质研究多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但随着社会发展方向和速度不同,不同地方污染因子的含量差别会比较大,但在评价标准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水质评价结果的代表性较差。比如来自不同样本的同一指标即使同为V类,有的可能只是刚刚超W类标准,有的可能是V类标准的几倍。水质评价时,为突出所选评价指标对水质整体的综合影响效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模糊数学基本理论,采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现实生活中,模糊现象客观普遍存在,而模糊数学是处理此种现象准确度较高的一种数学方法。与一般集合中某一元素属于或不属于该集合的明确关系不同,模糊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亦此亦彼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非生物因素多样,且相互间作用具有普遍性和关联性,因此生态系统评价就是一个模糊集合。根据模糊评价的原理,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对水生态的作用,定量模拟其中的关系,实现模糊综合评价的目的。
3.
水生物评价
生物的多样性和敏感性,使生物成为环境的最好标识。以水生生物来指示水体污染程度,是水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的发展趋势。常用的水生物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和鸟类。水生态环境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其水生物的生长与天然水体的区别较大,尤其近几年人工放养鱼苗逐渐成为改善水环境的热门方法。过多的人为干涉使得水生物评价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其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地反应天然的水生态状况
;
且目前水生物方面的监测尚不完善,可用资料较少。基于以上原因,实际水生态评价过程中未能实现水生物评价。
4.
富营养化评价
富营养化是指受自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水体中的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大量繁殖,导致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鱼类和其他生物衰亡的水生态污染现象。在水体发展演变过程中,定量描述其某阶段的营养状况即为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富营养化的相关指标,判别水体的营养状态,在了解水体营养化进程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预测,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依据。一般,营养状态指标可以分为营养源指标和状态指标。其中,营养源指标指碳、氮、磷等基本的营养物质
;
状态指标指反映营养化发生程度的透明度和叶绿素a等外在指标。目前湖库富营养化评价常用的方法有营养物浓度评价法、生物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XX市河湖水生态状况调查评估项目
(二)采购人:XX市生态环境局
(三)预算总价:
二、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根据XX省关于XX市水污染防治和省内外流域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任务要求与绩效目标,我市计划开展XX市河湖水生态状况调查评估项目。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要求,完成第一轮水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工作,在丰水期、枯水期各开展1期监测。
“十四五”是推动传统水污染治理向“三水统筹”的水生态质量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将在水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更高目标。江河湖库生态健康是XX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XX市水生态调查基础薄弱,全市江河湖库普遍存在水生态状况家底不清、状况不明的问题,为加强XX市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摸清全市河湖水生态状况,有必要从流域整体出发,有序开展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全面掌握全市重点江河湖库水生态状况,识别水生态受损情况,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水生态保护及修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目标
以XX市江河湖库为调查评估对象,通过基础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和补充监测,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要求有序开展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准确把握水生态健康状况,识别水生态受损情况,为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水生态环境目标,开展水生态修复恢复提供本底数据和基础支撑。
四、研究范围
本项目研究范围为XX市的江河湖库,其中江河主要包括“十四五”国控、省控断面所在的干流及其主要一级支流,湖库主要包括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湖库及水域面积3km
2
以上的重点湖库(详见下表)。调查内容涉及重点江河湖库基本信息以及水质、生境、生物三个方面调查指标。详细的调查要素(时间、频次、点位布设)、监测方法、质量控制要求参考《XX省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技术指引》。完成第一轮水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工作,在丰水期、枯水期各开展1期监测。
XX市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重点江河湖库清单
序号
责任地市
名称
水体类别
涉及国、省考断面
五、工作内容
(一)流域基础情况调查
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遥感与无人机航拍技术,调查收集江河湖库范围、位置,河湖流域内社会经济概况、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利、土地利用、污染源及风险源分布、水质及生态系统状态、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调控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系统掌握本辖区河湖生态环境基础现状。
(二)水环境质量与生境调查
开展江河湖库水质、岸带形态结构、缓冲带分布、江河湖库连通性等物理化学特性调查分析,摸清江河湖库污染状况及人类活动侵占情况,识别物理化学特性受损严重的主要河段及区域。
(三)河湖水生生物状况调查
根据水体类型、规模大小等属性选择性监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鱼类等水生生物采样监测及定性定量分析,摸清江河湖库生物群落组成结构与特征。
(四)河湖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基于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调查结果,筛选能够反映流域内江河湖库水生态状态代表性和独立性指标,合理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计算各指标分值,综合评估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状况。
(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对策研究
根据水生态调查和评估结果,诊断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潜在风险,识别影响流域水生态安全的主导因子,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对策建议。
(六)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调查评估报告编制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落实“问题、成因、对策、落实”四个在哪里,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编制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根据水生态调查评估结果,组织编制水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六、项目成果及质量要求
项目服务单位需在签订合同之日起X个月内完成以下工作,成果质量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和采购人/主管部门验收要求。
(一)XX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二)XX市河湖水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三)XX市河湖水生态环境调查基础数据。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一、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步骤
(一)确定组织目标
项目目标是项目组织设立的前提,应根据确定的项目目标,明确划分分解目标,列出所要进行的工作的内容。
(二)确定项目工作内容
根据项目目标和规定任务,明确列出项目工作内容,并进行分类归并及组合是一项重要组织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归并及组合并考虑项目的规模、性质、项目复杂程度以及单位自身技术业务水平、人员数量、组织管理水平等。
如进行实施阶段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划分可按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分别归并和组合。
(三)组织结构设计
1
.合理确定管理层次。
管理组织结构中一般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由项目负责人和其助手组成,要根据项目的活动特点与内容进行科学化、程序化决策;二是中间控制层(协调层和执行层),具体负责规划的落实,目标控制及合同实施管理,属承上启下管理层次;三是作业层(操作层)。由现场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操作工作。
2.配置工作岗位及人员。
3.制定岗位职责标准与考核要求。
4.制定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
二、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要求
(一)要明确各部门责权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项目人员与组织多种关系共存,行政隶属关系、业务关系和工作责任被剥离。在这种多维度沟通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当事员工就有了多身份,这使得管理关系的协调变得异常复杂,处理不当将会产生责任推诿或者多头管理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明确各部
门
职能和各员工的责权显得尤为重要。
(二)要保证项目人员能力素质充分发挥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组织架构能否发挥作用,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关键,所有组织管理模式归根结底是对人的使用,着这种模式下,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愈加提高。
项目
负责人一方面要协调所服务单位需求,一方面要保证与公司总部的规范性对接,同时还要抓服务品质。这要求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人际协调能力、领导与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完美的人才是不存在的,而本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难以招聘到高素质人才,因此保持对现有人才有效培养和储备,才是项目人才持续有效发挥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
(三)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或延迟。在项目组织机构的架构中,一个
任务地完成
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信息传递的维度要多于职能式组织架构。在缺乏规范化管理的环境中,信息的传递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建立公司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人际关系建立的交流网络,从整体上保证信息传递的速度、全面性和真实性,有助于促进各部门高效沟通和协作,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四)要保证投入资金的监管
此严格控制资金使,保证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是提高项目利润率的有效方法,管理需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一定的放权,公司在下放资金权利的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除了要加强细化常规的财务监管外,还可以通过对实施不定期巡检来核对上报的资金使用情况。
三、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重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首先,要给本项目定位,即明确所处的地位、任务等因素。定位以后,才能明确如何建议项目组织机构,以及如何去发挥项目组织机构的作用。所以,机构设置要有明确的目的,不是为了机构设置而设置,而是实事求是地根据完成生产、工作任务而必须设置的必不可少的,精干高效的机构设置和一支管理队伍。
(二)要从提高工作效率入手
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后,要配置精干的、素质好的管理人员进入各个管理岗位。本项目工作能不能搞得出色,管理人员的科学、严格、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办法是相当重要的。如果管理人员工作拖拖拉拉,马马虎虎,没有锐意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那么,工作肯定毫无起色,甚至把一个原来比较好的一个单位(部门)拖垮在要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不断地刻苦学习,特别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目前进入“电脑”化的时代,更要学习,用现代化的先进科学的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不断提高职能人员的素质
职能人员的素质是关键的,有时很多事情失败或不成功,往往是由于经办人员(职能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较差而造成的。所以,不断提高职能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因人制宜地对每个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包括岗位培训以及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培训等等。其次,经常深入下去,要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在想什么,做什么,真正做职工的知心朋友。在接触中,从职工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取长补短,在学习别人长处时,
使自己
的思想境界不断净化,为处理职工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要相互配合,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在机构设置时,不同的科室、部门其工作职责也不一样。但是,全场的工作应是一盘棋,不能各行其是、各部门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更需要相互配合,为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同心协力把工作搞好。而决不能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一旦发现此种情况,由分管领导及时进行协调,把相互推诿的事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解决。只有在工作中相互配合,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四
、组织机构设计原则
(一)任务目标
每个机构和这个机构的每一部分,都与特定的任务、目标有关,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任务、目标就是机构或机构的每一部分、每一成员要干的企业活动所必需的事情。机构设计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职务、配人员。人与事要高度配合,不能以人为中心,因人设职,因职找事。
(二)专业分工
为提高效率必须分工。把实现任务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活动,划分成各种基本作业。把各种基本作业,按其职能要求,分配给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要合理划分专业,注重使用专家。
(三)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的数目。一个管理人员能领导若干个隶属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在4人到8人。但经过调查和实际工作的证明,在许多组织中,其管理幅度比这个结果要高。因此,确定管理幅度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某些因素的影响,合理地确定。
(四)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机构分设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管理阶梯。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反向变化。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相反,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一般来说,在企业最高领导人和最基层的职工之间,如果层次过多,往往会使信息失真,受到歪曲或者过时。因此许多企业采购方张组织中的层次应尽可能地少。
(五)责权对等
权力是在规定的职位上行使的权力。领导人员率领隶属人员去完成某项工作,必须拥有包括指挥、命令等在内的各种权力。
责任是在接受职位、职务后必须履行的义务。在任何工作中,权与责必须大致相等。更移责任时,必须同时更移与责任相应的权力;更移权时必须同时更移与权力相应的责任。如果要求一个经理履行某些责任,那就要授给他以充分的权力使他履行责任。如果这些权力是授给他的,但该经理不能承担相等的责任,那么就收回这些权力,或者将派给他的职务作某些更动,或者把这位经理
做
适应的调动。
(六)才职相称
管理人员的才智、能力与担任的职务相适应。设计了各种职位、职务之后,就要安排相应的人员担任工作,或通过培训,使其胜任工作。每种职位、职务都有其所要求的能力水平。
对每个职工也可以通过考察经历、进行测验以及面谈等,借以了解他的知识、经验、才能和兴趣,在进行评审比较,使企业能做到将现有或可能有的职工的才能和各种职务的要求相适应,使才智相称。
如果遇到缺乏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职工,而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时,也可以考虑把工作重新修改、设计、安排,直到可以找到适当的人员来充任为止。设置的机构尽可能使才智相称,人尽其才,才得其用,用得其所。理想的组织机构设计,必须具有修改和调整的可能性,成立的组织机构必须具有灵活性。
(七)命令统一
下级结构只能接受一个上级机构的命令和指挥。一个机构不能受到多头指挥。上下级之间的上报下达,都要按层次进行,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执行者负执行之责,指挥者要负指
水生态状况调查投标方案(427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