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置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6
第一节 医疗废物处置行业现状
16
一、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活跃度较低
16
二、技术路线方向不明朗
16
三、项目投资成本高
17
四、行业监管乏力,医疗废物安全存在漏洞
17
第二节 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
17
一、医疗废物处置现状
17
二、改善现状的建议
19
第三节 医疗废物处置的问题及对策
21
一、存在的问题
21
二、对策
24
第四节 医疗废弃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5
一、概述
26
二、医疗废物的危害分析
27
三、医疗废物管理现状
28
第二章 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30
第一节 项目实施计划
30
一、收集
30
二、运输
35
三、贮存
43
四、处置
46
第二节 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原则
48
一、医疗废物分类
48
二、医疗废物处置原则
52
第三节 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规范
53
一、总则
53
二、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
55
三、医疗废物的交接
58
四、医疗废物的运送
63
五、医疗废物高温热处置
69
六、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特殊要求
75
第三章 项目人员配备、培训及管理
78
第一节 人员配备
78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及配备原则
78
二、本项目人员配备
79
第二节 人员培训
82
一、目的与原则
82
二、培训分类
84
三、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培训
87
四、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
89
五、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制度
90
第三节 人员岗位职责
91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职责
91
二、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职责
92
三、收集人员岗位职责
93
四、转运人员岗位职责
94
五、医疗废物处理人员职责
97
六、医疗废物暂存点工作人员职责
98
七、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
99
八、医疗废物收集运输人员职责
101
第四节 人员管理
108
一、人员管理规范
108
二、人员保障措施
111
第四章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113
第一节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113
一、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113
二、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114
三、医疗废物运送管理责任状
115
四、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报告制度
116
五、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应急制度
116
六、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117
七、暂存设备管理要求
118
八、医疗废弃物产生地运送工作制度及工作要求
118
九、医疗废物处置相关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119
第二节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22
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22
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123
三、医疗废物回收制度
124
四、医疗废物回收登记制度
125
五、医疗废物运送制度
126
六、医疗废物贮存制度
127
七、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制度
127
八、医疗废物相关清洁消毒制度
129
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
131
十、医疗废物监督考评制度
132
十一、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制度
132
十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培训制度
133
十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133
十四、医疗废物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135
十五、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37
第三节 医疗废物污水管理制度
138
第四节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
139
第五节 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141
第五章 项目投入的设施设备计划
145
第一节 物资装备原则与要求
145
第二节 拟投入物资装备清单
145
一、收集工具
145
二、运输工具
146
三、贮存设施
147
四、处置工具
148
五、劳保用品
148
第三节 医疗废物处置过程设施设备消毒
149
第四节 医疗废物处置仓库管理方案
150
一、选址
150
二、人员与设备配置
151
三、日常管理
152
四、入库管理
153
五、出库管理
153
六、安全管理
154
第五节 车辆管理制度
159
一、出车前
160
二、行驶途中
161
三、收车后
162
第六章 医疗废物收集方案
164
第一节 医疗废物收集方法及流程
164
一、收集方法
164
二、收集流程
165
第二节 医疗废物收集及包装要求
166
一、收集要求
166
二、医疗废物包装要求
168
第七章 医疗废物运转计划
177
第一节 医疗废物转运技术及作业要求
177
一、医疗废物转运技术要求
177
二、医疗废物转运作业流程
179
三、医疗废物转运操作规程
179
四、管理要求
184
第二节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
187
一、要求
187
二、标志和警示说明
189
三、运输、贮存和报废
190
第三节医疗废物清运、转运作业规范
191
一、医疗废物清运作业
191
二、医疗废物转运作业
193
第四节 医疗废物转运处置方案
195
一、总体要求
195
二、加强领导
195
三、规范管理
196
四、医疗废物处置人员的技能及职业防护
199
第五节 运输保障措施
200
一、运输车辆与人员保障
201
二、运输路线保障
201
三、运输安全保障
201
第八章 医疗废物处置方案
210
第一节 医疗废物处置技术
210
一、卫生填埋法
210
二、高温焚烧法
211
三、高压蒸汽灭菌法
212
四、热解法
213
五、化学消毒法
214
六、等离子体法
215
七、技术对比
216
第二节 医疗废物处置方案
217
第三节 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方案
228
一、疫情医疗废物处置的一般要求和主要工艺
228
二、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特殊要求及工艺
229
第四节 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意外事件处置与防护
231
一、一般准则
231
二、暴露部位的处理
231
三、针刺伤的局部处理
232
四、暴露后暴露源的血清学检测
232
五、暴露后被暴露着的血清学检测
232
六、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232
七、血液溅洒的处理
234
八、细胞毒性药物溢出的处理
234
九、酸碱化学性废物溢出的处理
235
十、汞外溢的处理
235
十一、大量医疗废物遗漏时的处理
236
第五节 医疗污水处理流程及方法
237
一、医疗污水处理原则
237
二、医疗污水处理方法
238
三、医疗污水处理流程
239
第六节 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方法
242
一、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方法
242
二、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244
第七节 医疗危险废物处置
247
一、医疗危险废物处理的基本需求
247
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要点分析
248
第八节 高压蒸汽灭菌处置工艺
250
一、收集
251
二、设备方案
252
三、运输
254
四、计量
259
五、贮存
260
六、高压蒸汽灭菌毁形处理
264
七、清洗消毒
274
第九章 安全文明及环保措施
279
第一节 安全文明保证体系
279
一、管理目标
279
二、安全文明管理工作小组
279
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281
一、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281
二、对医疗废物处置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防范措施
284
三、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285
第三节 仓库安全管理措施
289
一、消防安全
289
二、门禁、监控管理
292
三、用电安全
293
四、预防自然灾害
294
第四节 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295
一、总体思路
295
二、工作目标
296
三、具体措施
296
第五节 安全管理制度
299
一、安全生产制度
299
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04
三、安全保卫制度
311
第六节 环保措施
313
一、环保目标
313
二、环保保证体系
314
三、环境污染类型
314
四、具体防治措施
315
五、防扰民管理措施
320
第十章 质量保障方案
322
第一节 质量保障体系
322
一、质量目标
322
二、质量监管机构
322
第二节 质量保障措施
324
一、思想保证措施
325
二、组织保证措施
325
三、技术保证措施
325
四、经济保证措施
326
第三节 质量保障工作制度
326
一、质量控制制度
326
二、质量控制的计划管理
326
三、建立本项目分类台帐登记与收发制度
327
四、工作汇报制度
327
五、实行项目服务评定制度
327
六、质量奖惩制度
327
七、项目结束总结制度
327
八、廉洁工作制度
327
第四节 项目激励机制
328
一、目标激励
328
二、参与激励
328
三、评选优秀员工
329
四、员工生日慰问
329
五、工资激励
329
六、企业文化激励
329
七、绩效激励
330
八、活动激励
330
九、负激励
330
第五节 项目考核方案
331
一、考核的定义、目的和用途
331
二、考核的原则
331
三、考核的办法
332
四、考核的内容和分值
333
五、项目绩效考核表
333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344
第一节 应急总预案
344
一、总体目标
344
二、工作原则
344
三、编制依据
345
四、适用范围
345
五、组织管理
345
六、应急响应
348
七、后期处置
349
八、保障措施
351
第二节 医疗污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51
一、指导思想
352
二、编制说明
352
三、应急处理原则
352
四、指挥和协调
352
五、事故预防措施
353
六、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354
七、事故后的恢复和重新进入
355
八、安全防护
355
九、应急终止
356
第三节 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应急预案
357
一、总则
357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358
三、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
358
四、现场处置
359
五、紧急处理措施
359
六、事故评估
359
第四节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应急预案
359
第五节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363
一、编制目的
363
二、适用范围
363
三、原则
363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64
五、预防与预警
367
六、信息报告
368
七、应急响应
369
八、应急保障
375
九、应急响应终止
376
十、后续工作
376
十一、防范措施
377
第六节 医疗废物运输过程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80
一、货物运输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380
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384
三、运输中车辆突发火灾处理预案
392
四、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397
五、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397
六、泄露处理预案
398
七、其他应急事件处理方案及措施
400
第七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方案
401
一、总体目标
401
二、适用范围
402
三、工作原则
402
四、编制依据
402
五、组织管理
403
六、应急处置环境管理要求
403
七、应急收贮、转运、处置要求
405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人员配备、培训及管理”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管理规章制度”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投入的设施设备计划”详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医疗废物收集方案”详情可见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医疗废物运转计划”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医疗废物处置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八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安全文明及环保措施”详情可见本文第九章。
十、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质量保障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章。
十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预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一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医疗废物处置行业现状
一、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活跃度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国内医疗垃圾处置业市场潜力持续上升。但实际上,中国医疗废物处置业发展一波三折,时至今日行业领跑者仍不清晰。由于我国并未普遍在医疗废物处理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地方市场往往普遍存在垄断和收费过高等现象,这导致了部分省市项目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本地运营商的项目集中度相对较高。
二、技术路线方向不明朗
自颁布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至今,我国针对医疗废物处置的技术路线始终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相关政策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前XX年间我国医疗垃圾处置的技术路线选择多样化,广泛运用的两种处理方式是高温蒸煮(高压)灭菌和焚烧处置,而热解焚烧法,更是由于其烟气产生量小等工艺特性,已普遍被国内市场采用。
国家鼓励采取非焚烧的技术路线处置医疗废物。可见,市场选择的主流技术路线是与国家推广的非焚烧技术路线相背离的。另外,国家虽然鼓励医疗废物高温灭菌处置技术,却至今尚未出台相关规范,这也导致了业内对相关技术路线难以抉择,对于未来的发展缺乏明确的、可遵循的目标。
三、项目投资成本高
目前国内市场普遍选择以焚烧为主的技术路线。焚烧路线包括回转窑焚烧炉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热解焚烧技术,其中前者处置效果最好,但处置费用较高;后者具备处置效果好和处置成本低等特点,但是由于尾气系统负荷频繁变化,导致了间歇性污染发生率增加。此外,焚烧设施普遍价格昂贵,如配置国家标准要求的焚烧尾气在线监测装置就需要100万元左右的投资。医疗垃圾处置过程中并无可利用的副产品收入来源,导致实际成本较高。
四、行业监管乏力,医疗废物安全存在漏洞
长久以来我国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欠缺,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医疗垃圾的管理和收集处置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漏洞:如医疗垃圾流入生活垃圾的现象严重;黑作坊回收利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再加工盈利等,这些现象无一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卫生安全。
第二节 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
一、医疗废物处置现状
(一)处置费用过高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单位,集中处置单位目前主要以高温焚烧的方式处置医疗废物。诚然,这种方式简单快捷,能够实现医疗废物处置的减量化、无化,但同时,由于高温焚烧的处置成本较高,也会为医疗机构带来较大的处置费用。医疗废物处置所产生的费用是由燃料费、人工费和设施费所组成的。燃料费和设施费是最为基础的费用,其根据医疗废物的数量所决定的。除此之外,在医疗废物收集的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费用,如一些小型医疗机构(乡村卫生室、诊所等),他们的分布是比较分散的,为了能够统一进行收集处理,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废物的处置成本。一直以来,医疗机构都是公益性的组织,并非以盈利为目的,如果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过高,则会对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缺乏医疗废物处置规定细则
由于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危害性意识淡薄或经费有限,将医疗废物承包给个人或相关单位焚烧,加之监管力度不严,所以加剧了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医疗废物被称之为顶级医疗废物,不经过处理进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将对人类和自然带来极大危害。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一般建设在地级行政区域,按照医疗废物焚烧和非焚烧处置方式,医疗废物处置率很低,偏远地区的医疗废物处置率更低。为此,就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实施细则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和监督,明确医疗机构职责,规范化处理医疗废物,按照法律法规实行监督检查,从危害源头降低疾病传播。
(三)处理人群易感染
医院感染工作中,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和各种锐利器具。如处理不当,将导致疾病的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作为专职从事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成为了医院工勤人员中感染机率较高的人群。因此,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对潜在危险因素的认知度,才能保证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的自身安全。
二、改善现状的建议
(一)加大医疗废物处置费用的政策支持
现如今,对于医疗废物处理的行业而言,其已经逐渐的走进了市场,具备了独立经营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疗废物处置行业需要通过对处置费用进行改革,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废物处理收费价格,从而解决由政府规定废物处置费用所带来的弊端。首先,需要实现传统废物处理单一收费到多元收费的转变,废物的处置费用将不在固定,价格由需求决定,根据废物数量的多少价格也是可以变化的。除此之外,改变传统按床位数或重量收费的标准,由处理距离和处理频率结合医疗废物重量来代替,同等重量下,距离越长、频率越高费用越高。
其次,将医疗废物处置费用纳入医疗服务成本。即通过共同承担医疗废物处置费用来降低医疗处置费用的支出。在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中加入医疗器械使用费用,而病患者同时可以通过医疗保险降低医疗费用。通过政策的支持,能够大幅度的减轻医疗机构废物处理的费用,处置费用的降低同时也能调动医疗机构废物处理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医疗废物处理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部门根据这种情况颁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定,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措施,利用法律手段规范行业和政府部门的行为。对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法律法规、监管体系、社会公众意识及科研方面大力投入资金和精力,缩小各方面差距,完善医疗行业制度。实行责任人追责制度,制定医疗废物应急预案,联合相关部门定期执法检查,大力宣传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建立监督举报平台,多方面监测管理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三)加大资金投入,推行区域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方式
按照一定比例加大医疗机构的覆盖率,增加医疗废物处置的资金投入,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作用,推行区域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方式。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应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区域内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以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为目标,综合技术、经济、环境和减量化等方面建立医疗废物协同处置体系。
(四)工作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工作中要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防护服及防护胶靴,如手套发生破损时,一定及时更换。发生扎伤时,要及时正确处理,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化验,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免疫接种,并追踪随访。在回收后及与医废处置中心交接完毕后,正确配制消毒药剂,进行车辆、暂存点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在各项工作前后均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改变工作时戴手套就不用洗手的错误观念。这也是降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措施之一。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组织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健康档案。
第三节 医疗废物处置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机构责任意识不强
部分医疗机构的观念转变较慢,主要表现:
1.由于以前的医疗废弃物都是由各个单位自行处置,相当一部分医疗废弃物通过废品回收公司回收,现在对医疗废弃物处置要付费,医疗机构在经济上觉得不划算;
2.对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不重视,如医疗废弃物登记记录不全、放置混乱、存储点面积较小、设施欠规范、未接入医疗污水管道等;
3.医疗机构对医疗废弃物回收人员的管理缺位,导致医疗废弃物回收人员的防护意识淡薄。医疗机构的回收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大多由医院的勤杂工负责,卫生监督所虽然对其进行过培训,但是在实际收集医疗废弃物的操作时,相当一部分人员觉得不方便而未穿戴职业安全防护服。
(二)医院缺乏专门的职能科室
从医院内部讲,医院后勤、院感科、医教科、护理部、检验科等多个部门参与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导致责任界限不清,出现问题后科室之间相互推诿。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要涉及多个科室,都是各管一段,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因此存在着谁都管、但是谁都不全管和谁都管不好的问题。尤其是为村级医疗机构代为收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收人员只负责将医疗废弃物运到中心存储房,也不关心是否分类、消毒,而且在运输过程中泄漏现象时有发生。
(三)资金问题较为突出
医疗废弃物处置需要一定的资金,主要用途:
1.用于建设医疗废弃物存储点,以便尽快实现通过相对集中处理方式处理医疗废弃物的目标;
2.每年专业公司向医院收取的医疗垃圾处置费,目前实施的收费标准有两种:对3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按床位计算收取,对30张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计重收费;
3.日常管理费用,如人员体检、培训、工资、相关防护设备、回收车辆等。尤其是针对村级医疗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理收集这块经费,问题较大。部分条件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雇用专门人员定时上门回收;而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则由村级医疗机构自行定期送到中心。
(四)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漏洞
在我国公布的危险废弃物名录中,医疗废弃物被列在首位。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医疗废弃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等,对医疗废弃物的产生、运输、储存、处置作了相应规定,但是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一些盲区值得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级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只是暂时替专业公司代为回收,由此带来的法律问题有:首先,这是两家医疗机构之间的转送,而不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进行回收,这点没有现行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其次,卫生院代为回收的车辆不专业、路线不固定,一旦发生废弃物的丢失或出现交通事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承担何种责任不明确。再次,如果因此放任不管,而由村级医疗机构自行处理,那么医疗废弃物流入社会的风险更大。
二、对策
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机构在诊断、化验、处置、疾病预防等医疗活动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液态废弃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医疗活动产生的垃圾,
二是门诊及住院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医疗废弃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病毒性和腐蚀性,排放管理不严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对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及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为此,应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监管。
(一)强化医疗机构的主体意识
1.强化医疗机构的责任意识
医疗机构应负责本单位医疗废弃物的收集、消毒、贮存等工作,并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弃物交由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理;要减少一次性医疗器具的使用,坚持废物分类收集和污染者付费原则。
2.明确医院内部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科室
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的责任科室为院感科,由院感科全面负责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例如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分类、消毒、收集、转运、防护的能力。
(二)明确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合理开支
医疗废弃物谁产生、谁付费,但是实际不可能向病人收取医疗废弃物处置费,只能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因此,医疗机构要明确医疗废弃物处置开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各级政府要对其予以经费补助。
(三)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置的监管
卫生监管部门要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通过日常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实行医疗废弃物收集登记、存储登记、转运登记,控制医疗废弃物产生、分类收集、运输的全过程。在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可维持现行的管理模式;但是对村级医疗机构的废弃物管理,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应尽快完善,否则不利于农村地区医疗废弃物的规范管理。
第四节 医疗废弃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我国人口的生存质量,同时对于早期的一些医学难题经过不断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医疗废物的管理方面,尚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时对于整个生态环境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只有进一步了解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从认识上、管理上以及实践中做好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一、概述
医疗废物指的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常见的医疗废物主要有使用过的棉球、棉签、纱布,引流棉条等敷料,及其它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医用材料,手术后的废弃品、过期的药物等等。但是长期在医疗废物的认识上,部分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界定比较含糊,而根据国家卫生部以及
生态环境局
发布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中对于医疗废物给出了较为全面的目录,其中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均属于医疗废物,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这些一次性医疗器械是否和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其他污染物接触,都属于医疗废物。在医疗机构中接收的有明显传染疾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的医用标本、检验结束后的血液、进行病原菌培养的相关生理组织、培养基以及其他废弃的医用药物均属于医疗废物的范畴。
使用结束后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此外,其他输液容器如果没有与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污染物接触的都不属于医疗废物,所以对这些非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可以不按照医疗废物的管理方法去实施管理,但是在作为其他用途的时候,应该注意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
二、医疗废物的危害分析
从医疗废物的概念可以看出,医疗废物均不同程度的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或者其他污染物,而医疗废物在医学上可以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药物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化学性医疗废物等,其中感染性医疗废物通常都会携带有大量的病原菌,健康人群在接触后可能会引发相关疾病。损伤性医疗废物主要指的就是那些比较尖锐的医疗废物,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分类整理,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刺伤。药物性医疗废物一般是过期的、变质的或者被感染的一些药物,部分药物本身就有毒性。化学性医疗废物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医疗废物,其主要的危害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医疗废物中的一些病原菌可以直接造成疾病的传播,同时对于一些化学性的医疗垃圾会造成化学污染,这些均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二)对环境的危害,医疗废物中较多的病原菌会滋生出更多的微生物,除了
医疗废物处置服务投标方案(407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