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检测服务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247页   下载448   2024-09-26   浏览49   收藏40   点赞374   评分-   79649字   49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23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油气回收检测 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 10 第一节 油气回收的必要性 10 第二节 油气回收主要任务 10 一、 加油站一阶段油气回收改造的任务 10 二、 加油站二阶段油气回收改造的任务 12 第三节 油气回收管道的选用 15 第二章 项目整体实施方案 17 第一节 服务思想 及范围 17 一、 服务思想 17 二、服务范围 17 第二节 服务思路与策略 17 一、管理理念 17 二、管理策划 18 三、管理模式 18 四、管理机制设想 19 第三节 服务目标 21 一、质量目标 21 二、安全目标 21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23 第一 节 项目机构设置 23 一、项目组织机构设立 23 二、项目组织机构图 23 三、服务人员配置情况 24 第二节 项目管理原则及模式 25 一、项目管理原则 25 二、项目管理模式 27 第 三 节 管理 人员 的 配备 28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及配备原则 28 二、管理人员的需要量及其选聘标准 29 三、管理人员的来源 32 四、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 35 五、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38 六、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与方法 40 第四节 人员配置方案 42 一、管理人员配备 42 二、检测人员配置 43 三、人员岗位职责 44 第五节 人员管理 47 一、人员管理办法 47 二、人员过失追究 57 三 、人员考核 60 第四章 拟投入检测设备仪器 65 第一节 物资配备原则 65 一、准备原则 65 二、准备计划 65 三、 检测工具设备 的选用 66 第二节 拟投入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68 一、 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 68 二、集中式油气回收泵 90 三、气液比检测设备 99 第三节 车辆配备及管理 102 一、车辆管理制度 102 二、车辆日常维修保养 109 三、车辆日常检查制度 115 四、车辆各项记录表 120 第 五章 油气回收检测实施方案 123 第一节 对油气回收系统的理解 123 一、油气回收系统的基本构成 123 二、油气回收系统工作原理 123 第 二 节 油气回收检测检测流程及内容 127 一、检测前的准备 127 二、检测时的工作 129 三、检测结果 130 四、检测周期 130 五、检测后的善后工作 131 第三节 油气回收检测检测实施方案 131 一、 系统密闭测试 131 二、 管线液阻测试 139 三、 气液比A/L检测 143 第四节 油气回收检测报告 150 第六章 油气回收项目验收方案 153 第一节 验收检测工作流程 153 第二节 现场调研、检查 153 一、现场调研 153 二 、现场检查 154 第三节 现场检测 156 一、检测内容 157 二 、检测前的准备 157 三 、处理装置排放浓度检测 158 四 、在线监测系统校准和数据比对 159 第四节 验收检测结果 159 一、密闭性不合格的原因 159 二 、液阻不合格的原因 160 三 、气液比不合格的原因 160 四 、单枪加油量与气液比达标率的关系 161 第七章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 162 第一节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62 一、安全保证体系 162 二、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163 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163 四、各项安全措施 163 五、事故预防措施 164 第二节 安全作业管理方案 165 一、安全制度 165 二、安全预案 166 三、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安全设施配备 166 四、安全检查及记录 166 五、安全事故处理 166 第三节 安全作业管理措施 167 一、安全作业技术措施 167 二、制定主要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168 三、 员工安全管理规定 168 四、疫情防护安全管理 170 五、 工作服及工号牌管理 174 六、 员工手册安全及消防守则 176 第八章 检测质量保证方案 178 第一节 检测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178 一、检测仪器设备保证 178 二 、检测人员技术素质保证 179 三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179 四 、质量事故处理 179 第二节 质量保证承诺书 179 第 九 章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182 第一节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制度 182 第二节 文件控制制度 183 第三节 检测分包管理制度 187 第四节 顾客申诉和投诉处理 制度 190 第五节 不符合工作控制 制度 192 第六节 纠正、预防措施管理 制度 195 第七节 记录控制 制度 199 第八节 内 部审核管理 制度 202 第九节 人员培训管理 制度 207 第十节 检测 方法确认控制 制度 210 第十 一 节 结果质量控制 制度 213 第十 二 节 偏离标准、规 定 和 检测 方法控制 制度 215 第十章 应急预案 217 第一节 总则 217 一、编制目的 217 二、适用范围 217 三、应急预案体系 217 四、应急工作原则 218 第二节 应急总预案 219 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9 二、预警及信息报告 221 三、应急响应 224 四、保障措施 228 五、应急预案管理 230 第三节 油气回收检测 服务应急预案 232 一、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32 二、日常应对紧急故障的准备 232 三、检维修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233 第 四 节 消防安全应急处理 234 一、总则 235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235 三、火灾预防、监测、预报、报告 236 四、火灾扑救 237 五、火灾案件查处 240 六、后期处置 240 第 五 节 疫情应急预案 240 一、防控原则 241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241 三、健全制度、防控有力 242 四、传染病预防措施 244 五、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245 六、后勤保障和物资准备 246 七、评估总结 246 八、培训与演练 246 九、落实责任 246 温馨提示: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 背景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一 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整体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二 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三 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设备投入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油气回收检测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五 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油气回收项目验收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六 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检安全文明作业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检测质量保证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八 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应急预案”详情可见本文第 十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第一章 项目背景 第一节 油气回收的必要性 油气为加油站加油、卸油和储存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形成的易挥发有机化合物。加油站正常作业中的油气主要产生于两个环节:一是收卸储存环节,二是加油作业环节,都会排放出与汽油体积相同的油蒸气。加油站逸散的油气,过去由于在空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不高,较少引起公众重视。随着我国燃油销量不断攀升,以及政府治污力度加大和治污标准提升,加油站油气污染问题开始被重视。 现在许多城市都已在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改造 , 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加油站,其油气回收率可达95%以上, 大大地减少了 加油站排放到空气中的 油气 量,确保了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二节 油气回收主要任务 一、 加油站一阶段油气回收改造的任务 1. 从加油站的各汽油储油罐罐盖引出回气管道,并安装三通浮球阀。然后将各油品储油罐引出的回气管道连通到一根卸油油气回收主管上,使各汽油储油罐上部空间连通,从连通的回气管道延伸铺设到卸油口旁 ( 密闭卸油管道的各操作接口处,应设快速接头及闷盖,并宜采用自闭式快速接头 ), 加装与卸油口相同的卸油口部件(作为回气口)。油气回收主管的公称直径不宜小于80mm。卸油油气回收管道的接口宜采用自闭式快速接头。地下管线坡度不小于1%,坡向油罐。为防止密闭系统卸油冒罐情况发生,可在卸油管线罐内接管上安装卸油防溢阀或在通气管线上安装防溢浮球阀。 2. 用三通和弯头将加油站各汽油储油罐的呼吸管的顶端连通,将呼吸管原来所用的阻火器改装成阻火呼吸阀。呼吸阀的工作正压宜为2KPa~3KPa,工作负压宜为1.5KPa~2Kpa.呼吸管的公称直径不宜小于50mm,通气管管口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4米,沿建(构)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其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米及以上。由此油罐车和加油站储油罐形成相对密闭的系统。油罐车向加油站储油罐卸油过程时,与卸出的油等体积的油气被置换出来,将此部分油气置换到油罐车内,一阶段油气回收完成。 一阶段油气回收主要设备: 二、 加油站二阶段油气回收改造的任务 汽油加油机与油罐之间应设油气回收管道,多台汽油加油机可共用1根油气回收主管,油气回收主管的公称直径不宜小于50mm,地下管线坡度不小于1%,坡向油罐。同时改造加油机,加装油气回收真空泵、油气回收油枪、胶管、油气分离接头、拉断阀和其他配套设备。在加油机底部与油气回收立管的连接处 , 应安装一个用于检测液阻和系统密闭性的丝接三通,其旁通短管上应设公称直径为25mm的球阀及丝堵。加油机应具备回收油气功能,其加油枪的气液比宜设定在1.0~1.2范围之内。根据油气回收真空泵的安装配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油气回收方式。 二阶段油气回收主要设备: 1. 分散式加油油气回收,是指将加油时产的油气由加油机内置真空泵抽到回气管后集中到一根回气管回到低标号汽油罐内。加油站分散式油气回收管道系统分两种情况 : ( 1) 加油岛至储油罐的高度落差能够满足“地下管线坡度不小于1%, 泼向油罐 ”管道铺设要求。此种情况下,只需将各加 机会 气管路汇总连接到地埋回气主管道,直接通到加油站最低标号汽油储罐即可。 ( 2) 加油岛至储油罐的高度落差不能够满足管道铺设要求。此种情况下,在地埋回气主管道接近储油罐区处增设一集液罐,使主管道接入集液罐且管道坡向积液罐的坡度不应小于1%,然后从集液罐引出回气管道接入加油站最低标号汽油储罐。集液罐内的油液可利用最低标号汽油储罐潜油泵的虹吸作用将其吸入储油罐。也可另加油泵将油液抽送至储油罐。集液罐的规格:壁厚不少于5mm、Φ325的钢管制作。人工抽油管球阀使用Q41F-10 , 直径DN80或DN50的球阀。 分散式油气回收流程图如下: 集液器安装示意图: 2. 集中式加油油气回收,是指将加油时产生的油气通过回气管集中后由一台或多台真空泵集中抽回低标号汽油罐内。 集中式油气回收流程图如下: 第三节 油气回收管道的选用 油罐通气管道和露出地面的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T8163-2018) 的无缝钢管。 其他管道应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或适于输送油品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所采用的热塑性塑料管道应有质量证明文件。 无缝钢管的工程壁厚不应小于4mm,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热塑性塑料管道的主体结构层应为无空隙聚乙烯材料,壁厚不应小于4mm。 卸油连通软管、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应采用导静电耐油软管,其体电阻率不大于108Ω·m的耐油软管,其内表面电阻率不应大于1010Ω。 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设。 埋地工艺管道的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4m。敷设在混凝土场地或道路下面的管道,管顶低于混凝土层下表面不得小于0.2m。管道周围应回填不小于100mm厚的砂子或细土。 第二章 项目整体实施方案 第一节 服务思想 及范围 一、 服务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 油气回收检测 服务 行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 国家 和 贵单位 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抓好 服务 队伍教育管理,不断完善各项 油气回收检测 服务 措施,确保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作风纪律,出色完成 服务 任务。 二、服务范围 1.按照相关行业 油气回收检测 服务标准及要求,为 采购方 提供现场 油气回收检测 服务。 2. 主要范围: XX 油气回收检测 及相关服务 。 第二节 服务思路与策略 一、管理理念 倡导“管理和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为主”的理念。 在管理学中,管理和服务似乎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方能实现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同步提升,并获得持续改进。尤其是以提供检测报告服务为本的 油气回收检测 服务,其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服务合同赋予的权力和责任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实施对 油气回收检测 的服务管理。没有管理,服务只是 一句空话 ,服务要靠管理来实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管理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管理的最终归宿是服务。通过有效的管理,达到为 采购方 、委托方服务的目的。 二、管理策划 在全面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管理和服务两个中心为支撑点,为 采购方 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来营造安全、舒适、方便的工作环境。 三、管理模式 统一管理标准:严格执行公司有关标准及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统一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为主”,注重对各级作业人员的关心、激励、挖潜,做到人尽其才,在外派作业人员上则是以 采购方 的服务为焦点,对 采购方 的合理需求给予最大限度地满足。 统一服务意识:创新性、全方位的服务意识,想客户之未想,急客户之所急,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来满足不断转变观念和不断扩展需求的采购方。 统一管理目标:“接一客户,创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树一个品牌。” 本机构 将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和形象项目,进一步倡导我们管理实践中一直坚持的科学发展观,信守“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经营方针,通过专业精细化服务管理,确保 油气回收检测 服务安全有序开展,从而提升品牌形象,达到社会效益、安全效益、经济效益良性循环发展。 四、管理机制设想 (一)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目标管理责任制就是将项目的管理目标、经营目标以量化形式作为重要职责交托给相关的责任人,并将目标的实现与责任人切身利益(工资、奖金、岗位升迁)挂钩。 (二)激励机制 公司将采取事业激励、量化目标激励、效益激励等方式,让服务的效果与全体服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挂钩 ,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 全体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进而达到服务水平。 (三)公开服务制 所有服务工作均向 采购方 公开。 (四)首问责任制 任何员工在接到咨询、投诉、求助时均负责将问题解决完毕方可获得公司认可。 (五)全天候服务 我方实行全天24小时服务。 (六)回访工作制 我方将依照自己的标准作业规程开展的服务工作,定期走访 采购方 ,虚心接受 采购方 的建议、批评。重大决策、措施均在事先通报给 采购方 并获得认可。 (七)应急预案制 我方将根据 油气回收检测 服务的特点,针对焦点、重点、难点、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制度, 一旦 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或焦点事件出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让突发事件处理变得科学、有序、及时、高效,确保万无一失。 (八)监督机制 采购方 建立监督机制,对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我司将保持与 采购方 的高频次的沟通,确保信息传达及时,监督效果 凸显 。同时,我公司也派品质管理人员进驻, 全面深入地对 服务品质进行监督,及时反馈信息,让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 主要工具有:抽查、满意度调查、神秘暗访等等。 (九)自我约束机制 制定项目廉洁自律基本要求。项目全体员工严格遵守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和员工守则。 第三节 服务目标 一、质量目标 1.服务人员上岗率达100%; 2.服务区域责任分工到人,明确职责,新员工到岗培训合格率100%; 3.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心; 4.不发生精神松懈、行为散漫、无精打采、消极怠工、推诿扯皮; 5.不执行工作指令的行为或者工作状态; 6.服务所在部门负责人满意度95%以上; 7.服务对象满意度达到率达90%以上。 二、安全目标 1.不发生人身未遂及以上事故; 2.不发生因项目管理服务人员巡查、处置不到位而引起的意外危险事件; 3.不发生有 油气回收检测 管理服务人员责任的火灾事故,以及因现场消防管理服务人员巡查、处置不到位而引起的火灾事故扩大; 4.不发生八级及以上的人身、设备、信息系统事件; 5.不发生因未执行采购人定期工作或巡视不到位发生的影响 采购方 正常运作的事件; 6.不发生检测作业、管理服务人员习惯性违章和公司范围的违章记分(或严格控制在考核指标内)事件; 7.不发生检测作业、管理服务人员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轻微及以上交通事故; 8.不发生与管理服务人员有关的突发事件、安全事故和各类报表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事件; 9.检测作业、管理服务人员按规定要求使用安全防护劳保用品; 10.遵守采购方保密规定,不发生泄密及内网外联事件; 11.不发生工作期间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负主要责任的治安、刑事案件; 12.不发生应急突发处置不当事件; 13.不发生损害招标人社会形象的行为。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第一 节 项目机构设置 一、项目组织机构设立 为确保本项目 按质按量地完成 , 我公司设立该项目经理部 , 委派项目经理一名 , 并设立有关职能部门 , 组成该项目的领导管理班子 , 形成了整套的组织、计划、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 投入了充足的设备、 检测 人员 , 组织有关 检测 人员进行现场考察 , 根据 本机构 的 检测 技术力量、 采购方 对 检测 技术、质量、安全要求实际进度进展进度情况。 二、项目组织机构图 三、服务人员配置情况 序号 岗位 姓名 职称 人员专业 工作内容 1 2 3 4 5 6 7 . (投标人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绘制 ) 拟派往本项目人员汇总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技术职称 执业资格 担任职务 1 2 3 4 5 6 7 8 (投标人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绘制 ) 拟派往本项目人员简介表 投标人公司名称 姓名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执业资格证号 专业 担任职务 现在的 工作地点 业主名称 联系人 业主地址 传真 担任的职务 电话 获奖 情况 第二节 项目管理原则及模式 一、项目管理原则 针对项目范畴和项目特点所规范的管理制度就是项目管理制度。也就是为了达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而制定的,需要项目团队成员遵循的、有度去衡量且有法去奖惩和激励的一些程序或规程。 所以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可以让工作更有章程,更有可控性,并对达到企业目标有积极作用。想要 制定 一个可行,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就得 以下五个原则作为出发点 。 (一)规范性 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稳定和变化的结合。对项目来说, 不变地规范 不一定适应新的变化,善变的规范也不一定是个好制度。所以应该根据项目发展的情况进行周期的性变化,表现为项目管理制度要有稳定周期和动态周期。 (二)层次性 通常的管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1.责权利制度。 2.岗位职能制度。 3.作业基础制度。 (三)适应性 项目管理制度是为实现项目目标服务的,所以要在适应项目实际,结合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制定简洁明了的管理制度。 千万不能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要为了多快好省地实现项目目标,并保证项目各方的利益。管理制度的简洁明了有利于理解,执行和考核。 (四)可行性 获得人员认同并认真执行的管理制度才是可行有效的制度,这不是简单的上级制定,下级执行;也不是制定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 如果员工不认可制度,工作的有效进行就无法保障。但也不是放任员工自由,要兼顾尊重员工和制度的权威。 (五)创新性 项目管理制度动态周期的适应性变化需要有一定的创新, 而且 只有创新才能让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规范性。 所以合理的创新是保持制度规范性的重要途径。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性和规范性两者互为基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是一种良性上升关系。 二、项目管理模式 1.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 , 严格实行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处理的管理循环。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 全面实行目标量化管理 , 做到责任到位 , 目标到人。项目经理、主管每天每周制定工作计划 , 随时对下属进行检查、纠正 , 保证工作做到 纠结 日清。 2.每月各单位相互学习评选敬业爱岗优秀员工。从而打造“纪律严明、敬业爱岗、行动快捷、服务细致”的专业化服务团队。 3.与所服务 单位 建立科学的质量反馈系统。每月项目主管与所服务 单位 联系签回本月考评情况表。公司根据考评情况制定当月工资绩效。 4.制度管理人员根据所服务 单位 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 奖惩分明。 5.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 提高专业服务技能。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让各岗位都能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 更好地为 业主 提供专业优质的 采购方 设施设备 运行维护 服务。 第 三 节 管理 人员 的 配备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及配备原则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 人员配备,就是根据组织结构规定的职位数量与要求,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有效的选拔、使用、考评和培养,以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个职位,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并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 (二)人员配备的原则 1.因事择人的原则 人员的选择要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的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就要使选择的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量才使用的原则 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素质,能够从事不同的工作。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能力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 充分地发挥 ,使人的工作热情 得到最大 限度地释放 。 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任何组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发展的,工作中的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提高和丰富的。同时,组织对其成员的素质的认识也是不断完善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 进行不断的 调整,使能力强的人有机会从事更高层次的工作,能力一般的人从事其力所能及的工作,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 合理地使用 ,实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4.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员工的选拔和录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科学合理地确定员工的选拔标准和聘任程序,是组织聘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只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办事,才能选聘到真正愿为组织的发展 作出 贡献的人才。 二、管理人员的需要量及其选聘标准 (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1.组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 管理人员的配备是为了指导和协调组织活动的开展。因此,首先需要参照组织结构系统图,根据管理职位的数量和种类确定组织所需要的管理人员数量。 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管理人员的外流和自然减员的现象。因此,在确定未来的管理人员需要量时,要对这些自然的和非自然的管理人员减员情况加以考虑。 3.组织发展的需要 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工作量也将不断加大,对管理人员的需要量也会不断增加。因此,组织中管理人员的确定还需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二)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 合格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 1.强烈的管理欲望 担任管理工作不仅意味着在组织中取得较高的地位、名声以及与之相应的报酬,还意味着可以利用制度赋予的权力来组织他人的劳动。一个对权力不感兴趣的人,就不会很好地运用权力,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2.良好的道德品质 担任管理职务的人拥有相当的权力,而组织对其权力的运用往往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所以权力能否正确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良知。此外,管理者能否有效影响和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道德品质。 3.富于创新精神 管理者的任务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维持系统的运转,而且要在组织系统或部门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组织才能充满生机,不断发展。 4.良好的决策能力 管理人员在组织下属工作的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决策,例如,何时去做 ? 采用何种方式去做 ? 由谁去做 ? 等等管理过程中充满了决策。决策能力是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5.较强的沟通能力 管理人员既要善于理解别人,也需要别人理解自己。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是组织成功的基本保证,而要实现相互理解就要借助信息沟通才能完成。沟通的效果决定了管理者与员工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程度。作为管理者必须具有进行有效沟通的技能。 6.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管理者的职责之一就是实现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密切配合,所以管理者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按分工协作的要求合理调配人员,布置工作任务;同时,管理者要善于协调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 7.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管理者未必是专家,但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仍是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条件。 8.良好的身体素质 管理工作的劳动强度很高,这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三、管理人员的来源 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 (一)内部提升 内部提升,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 充分的证实 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它是组织填补自然和非自然减员的管理职位的主要方式。 1.内部提升制度的优点 (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首先,内部提升制度给组织内的每个人带来了希望,只要努力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就有可能晋升。其次,有职位空缺才有提升的可能,而空缺的职位主要 来自 组织的发展。为了这一点,员工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内部提升制度表面上看是排斥外部人才,不利于吸引外部人才。但实际上当外部人才知道在这个组织中,只要不断努力工作,就有晋升机会,他必定会愿意受聘于这个组织
油气回收检测投标方案(24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