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指导中心运营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和项目需求
10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0
一、健身相关概念
10
二、科学健身概述
18
第二节 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概况
28
一、基本情况
28
二、主要职能
29
第三节 需求分析
29
一、服务范围
29
二、服务要求
29
三、服务标准
32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34
第一节 运营管理策略
34
一、管理理念
34
二、管理策划
34
三、管理重点
34
四、管理流程
35
第二节 服务质量保障
39
一、人员保障
39
二、
资金保障
40
三、领导保障
40
四、思想保障
40
第三节 运营基本原则
41
一、开放性原则
41
二、公益性原则
41
三、效益性原则
41
四、创新性原则
42
第四节 运营管理模式
42
一、
运营宗旨
42
二、
运营机制
42
第五节 运营管理机制
43
一、
目标机制
43
二、
激励机制
43
三、
监督机制
44
四、
应急机制
44
五、
激励
机制
45
六、
信息反馈机制
46
七、
自我约束机制
46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48
第一节 组织机构建立计划
48
一、项目组织机构的类型
48
二、建立
组织机构的要求
52
三、建立组织机构的重点
54
四、建立组织机构的步骤
55
第二节 项目组织机构
56
一、基本原则
56
二、项目部门图示
58
三、项目部门职责
59
第三节 项目人员配备
67
一、人员配备计划
67
二、人员表格汇总
74
三、人员岗位职责
77
四、
人员
配备
优化
91
第四节 项目人员管理
93
一、人员调动制度
93
二、人员奖惩制度
94
三、人员考勤制度
98
四、人员行为准则
105
第四章 项目管理制度
111
第一节 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管理制度
111
一、日常管理制度
111
二、值班室管理制度
112
三、会议室管理制度
112
四、棋牌室管理制度
113
五、游泳馆管理制度
114
六、篮球场管理制度
116
七、台球室管理制度
117
八、乒乓球室管理制度
117
九、健身区域管理制度
118
十、投诉反馈处理制度
119
第二节 安全管理制度
120
一、消防安全制度
120
二、监控安全制度
130
三、进出管理制度
131
第五章 运营服务方案
132
第一节 健身器材维护方案
132
一、健身器材概述
132
二、健身器材维保
139
三、健身器材清洁
152
第二节 国民体质监测服务方案
155
一、体质监测主要内容
155
二、体质监测相关释义
159
三、体质监测具体要点
165
四、体质监测问卷调查
166
五、
指标检测
具体方案
178
第三节 科学健身宣传方案
191
一、宣传要求
191
二、宣传重点
192
三、宣传方式
192
四、宣传内容
194
五、宣传标语
205
六、宣传活动
206
第四节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方案
207
一、科学健身原则
207
二、健身器材使用
210
三、科学运动指导
227
四、运动膳食安排
240
第六章 日常管理方案
244
第一节 疫情防控方案
244
一、
开放条件
244
二、
开放要求
244
第二节 环境卫生管理方案
245
一、保洁标准
245
二、保洁用具
247
三、保洁方案
256
四、消杀方案
265
第三节 环境绿化方案
269
一、绿化计划
269
二、花木栽培
272
三、环境布置
281
四、盆景管理
283
五、草坪养护
285
第四节 安全管理方案
290
一、活动秩序维护方案
290
二、人员进出管理方案
292
三、电梯安全管理方案
294
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
298
五、消防系统安全管理
302
六、用水用电安全管理
305
第七章 人员培训方案
307
第一节 培训计划
307
一、培训原则
307
二、培训对象
309
三、培训计划
309
四、培训作用
310
第二节 培训内容
312
一、健身误区纠正
312
二、健身力量练习
317
三、运动损伤处理
321
第三节 培训管理
326
一、培训评估制度
326
二、培训考勤制度
327
第八章 项目应急预案
329
第一节 应急总预案
330
一、应急原则
330
二、应急组织
331
三、应急保障
332
四、应急响应
333
五、应急演练
335
第二节 具体应急预案
336
一、消防应急预案
336
二、停电应急预案
339
三、盗窃应急预案
341
四、溺水应急预案
341
五、紧急疏散应急预案
344
六、刑事治安应急预案
345
七、群体围堵应急预案
346
八、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347
九、电梯困人应急预案
349
十、健身突发急病应急预案
351
第九章 项目档案管理
354
第一节 档案管理概述
354
一、档案管理部门职责
354
二、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354
三、档案资料管理要点
356
第二节 档案管理方案
358
一、管理目的
358
二、适用范围
358
三、管理方案
358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背景和项目需求”,可参照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可参照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可参照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管理制度”,可参照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运营服务方案”,可参照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日常管理方案”,可参照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人员培训方案”,可参照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应急预案”,可参照第九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档案管理”,可参照第九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第一章 项目背景和项目需求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健身相关概念
(一)健身的定义
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体操,瑜伽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如果要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至少一周锻炼3次。
(二)健身的范围
健身的范围很广阔,体育只是健身中的一个版块。健身除了体育含括的项目之外,还有很多内容,例如,写字、唱歌、做家务、练习正位瑜伽等。健身大致分为器械锻炼和非器械锻炼
。
健身也是很多男士和女士用来塑造完美身材的一种锻炼方式,现代的男男女女都喜欢这项运动
,
国家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健身是一件有益调高公民身体素质
的事情
。
(三)健身术语说明
1.
部位
:
指的是在一次练习中要训练的肌肉部位。对初学的人来说,部位的概念比较粗略、笼统
,
如胸肌、背肌、二头肌等的整体。而对专业运动员来说,部位的概念
(
含义
)
要更细致、精确。例如胸大肌的上缘、下缘、中束、外缘、内缘、下外角、下内角等。
2.
动作
:
说的是训练某一肌群时,采用几个练习动作。对初学者来说,每个部位每次做1
-
2个练习动作就足够了
;
而对运动员来说,有时某个部位的训练动作可多至6-8个。
3.
组数
:
在健身健美训练中,每个动作的组数从1、2组到7、8组,甚至十几组不等。视训练阶段、目的、水平而定。一般来说,初学者每个动作做1-4组,中高水平的运动员及健身爱好者做4-6组/动作。
4.
次数
:
指的是某组练习做至力竭时所能完成的重复数量。
(
也叫有效次数
)
一般6次以下为提升肌力,主要用于提高肌肉的绝对力量。8-10次为中等次数,可用于增大肌肉体积和围度。10-12次为肌肉围度和肌肉耐力的训练更偏向于耐力,12次以上为多次数,多用于提高肌肉耐力、肌肉的分离度、精细度和减脂等
。
5.
重量
:
说的是训练时所使用的重量
(
根据动作的不同,它与肌肉实际受到的阻力负荷通常是不相同的
)
。若以最大重量
(
全力可举起一次的重量
)
1RM为参照,则最大重量的85
%
以上为大重量
;
65
%
-80
%
为中等重量
;
65
%
以下的重量为小重量。以中、大重量进行训练,可以增长力量和肌肉围度。用中、小重量训练则可以提高肌肉的清晰度、分离度和精细度并可减去一部分脂肪。
6.
组间隔
:
这是一个较少被重视,却又十分重要的要素。指的是前一组与后一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这个时间实际上是一个不定量,不是30秒或是1分钟。在实际训练中,应视本人年龄、训练的肌群大小以及当时的身体状况而定。一般是以心率来参考。当心率恢复到极限心率
(
220
-
本人年龄
)
的50
%至
60
%
时,即可开始下一组训练。
(
当然是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下
)
通常短间隔在20
至
40秒左右,1分钟左右为中等间隔,1分半中以上为较长的间隔,休息时间长于180秒就被喻为停训,力量训练除外
(
休息应在2-5分钟
)
。
7.
速度
:
指做练习动作
(
包括起落全过程
)
的快慢。一般每次动作在1秒钟以下的爆发性速度为快速,1-2秒左右为中等速度,3秒钟以上为慢速度。正常健身训练的速度应控制在4-8秒之间
(
一个完整动作,打开
-
收回
)
健美训练一般采用均匀、缓慢的中等速度
,
做练习时利用惯性的各种悠摆动作,以及自由落体动作都是错误的。
8.
频度
:
练习频度是说每周进行几次训练。根据训练水平的不同,练习的频度是不一样的。通常初学者3次/每周即可,中等水平的练习者每周可练3
至
4次,高水平的运动员在赛季可天天练,甚至2次/每天。但对于某一肌群来说,训练频度不宜过勤,且水平越高,每周训练次数越少。因实验表明在一次剧烈的大运动量训练之后,2
至
3天身体机能处于下降水平,3
至
5天恢复到原水平,5
至
8天才会产生超量恢复
,
所以很多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都采用每个肌群每周只练一次的方法进行常规训练。
(四)健身的方式
1.
健身运动可以采用各种徒手练习,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也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运动器械进行各种练习,如哑铃、杠铃、壶铃等举重器械,单杠、双杠、绳、杆等体操器械,以及弹簧拉力器、滑轮拉力器、橡筋带和各种特制的综合力量练习架等力量训练器械,还有功率自行车、台阶器、平跑机、划船器等有氧训练器材。
2.
健身运动的动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成套的各种徒手健美体操
;
也有球、棒等轻器械体操,这些主要用于女子健美训练,借以减肥和改善体形体态,提高灵活性,增强韵律感
;
更有许多能发达身体各部位肌肉的举重练习动作和其它动作。这些动作主要用于男女强壮体魄、发达肌肉,也用于男女健美训练。
3.
为了达到形体健美的目的,需要有专门的训练方法。例如采用杠铃等举重器械做各种动作时,在器械的轻重、动作的做法,安排的组数、次数,运动的速度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和安排。
(五)健身流行项目
1.
大众健身操
:
(1)
大众健身操活动范围涉及全身每个关节,在一节为50分钟左右的课程中,健身者在音乐、灯光、教练的口令以及参与伙伴的鼓励与带动下进行有节奏的、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大众健身操可燃烧大量的脂肪,提高参与者的心肺功能,不失为减肥、保持体能、体型的首选。
(2)
不适合人群
:
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不易选择。
2.
搏击健美操
:
(1)
这个项目是结合音乐、舞蹈、拳击、搏击等特点而形成的健美操。搏击健美操与拳击不同的是,前者的目标是健身,后者目标是比赛,所以后者更易受伤,不适合大众。不过,它可以提高自信心,肌肉的协调性和必要的技巧与柔韧性。
(2)
适合人群
:
由于它不是一项竞技运动,大多数人
(
男女老少
)
都能参加。
3.
有氧舞蹈
:
(1)
有氧舞蹈一方面能消耗较多的热量,一方面能把许多舞蹈动作健美操化,不像健美操动作比较体操化,它有许多风格,根据动作、音乐的不同特点分为
:
AEROBIC- DANCE,HIP-HOP,FUNK,SAL-SA等有氧舞蹈。
(2)
适合人群
:
有舞蹈基础,以提高气质、保持优雅形体为目的的健身人群。
4.
拉丁健美操
:
(1)
拉丁健美操特点就是髋部动作很多,减少腰腹赘肉的效果尤为突出。没有舞蹈基础,协调性差的人群不易达到健身效果。
(2)
方克、街舞
:
动作放松、自由多变,它能够提高锻炼者的协调性、达到健身的目的。
(3)
适应人群
:
青少年、全身协调性较好者。
5.
健身球
:
(1)
健身球最早在瑞士只作为康复医疗的设备。之后,健身球又被传到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国家用来治疗腰背疾病、神经紊乱、膝盖和肩部康复医疗、纠正体态、提高病人的平衡能力等。由于健身球在提高某些肌肉
(
腰背、骨盆
)
方面的作用,这项运动也被广泛推广。健身球不再仅作为一种理疗,它也成为新兴的健身运动。
(2)
适合人群
:
它适合所有需要康复治疗的人,健身效果良好,特别对脊柱和骨盆的锻炼
;
健身球有很好的损伤恢复和康复功能
(
对腰背疾病疗效显著
),
在锻炼时比较安全,不容易出现损伤,还可以提高人
(
包括病人、受伤人
)
的柔韧、力量、平衡、姿态、心肺功能
。
(3)
不适合人群
:
健身球不适合体重过重、以减重为目的人。
6.
瑜伽
:
瑜伽一词的原意是
“
融合
”
、
“
和谐
”
,古代我国西藏和印度人修炼瑜伽意在追求自我和天神的合一。瑜伽并不是一种致力于追求身体上的高难度姿势和体位的竞技比赛,真正的瑜伽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的很多都市里,瑜伽就像一种时尚符号,练瑜伽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成为走向健康的代名词。另外瑜伽不仅仅是修身养性的运动,而且练习瑜伽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自信心。
7.静态健身:
(1)
健身通常人们理解为通过运动来健身,实际上在静态下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的方法,如气功中的观想,佛家的静坐,道家的静心,心理学中的心灵释放,辟谷养生,中医的养心法,也就是在静止不运动的状态平衡心灵,调整情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养生保健,强身健身的功效。
(2)
静态健身方法,适用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无法运动者。
(六)健身效果评估
1.
定性的判断
指标:
(1)
主观感觉
:
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2)
排汗量
:
运动负荷适宜时,人体可有微汗或中等程度的出汗。如果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则锻炼者会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当然,排汗的多少还要视气温、气压、风速以及饮水而定。
(3)
情绪
:
情绪是人身体健康的
“
晴雨表
”
,同时也是衡量人体承担负荷情况的一种主观指标。一般来说,人体具有运动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4)
食欲
:
人体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其能量消耗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如果运动后生理反应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人的食欲是很旺盛的,食量也会加。
(5)
睡眠状况
:
如果身体锻炼负荷适宜,一般应睡眠良好,睡得很沉,较少做梦,觉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处于良好的工作和应激状态。
(6)
工作效率和生活能力
:
如果健身负荷适宜,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精力旺盛,思想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清晰,求知旺盛,适应能力强,有信心,生活能力强。
2.
客观定量的判定指标
:
(1)
形态指标
:
成人以后形态指标的测试
说明如下:
①
围度指标
:
臂围、腿围、胸围、腰围、臀围
,
正常人一般情况下,上述围度越大,说明肥胖程度越显著。
②
充实度指标
:
如身体质量指数
(
BMI
)(
体重kg/身高m2
)
,18.5
至
23为正常,大于此值为超重、肥胖
,
还有身高标准体重对照表、克托莱指数等。
③
体成分指标:如测量臂、背、腹、腿等部位的皮褶厚度。测量身体体脂百分率,男大于20
%
、女大于30
%
,为体脂超限。
8.
呼吸、循环功能指标
:
①
心血管指标主要有
:
血压
(
100
-
140 / 60
=
90mmHg为正常
)
、心率、心电图、血红蛋白、血脂、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等。
②
肺功能指标主要有
:
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胸围差、憋气、屏气时间等
,
测量晨脉能反映机体的疲劳、机能状态。如果晨脉保持稳定或逐步下降,是锻炼的良好表现
;
如果晨脉比以前多了5 次/ 分以上,是疲劳、机能下降的表现。
③
心血管运动试验
:
心功指数的测试。运动方式
为
30秒30次起蹲
(
1次/1秒
),
心功指数=
(
P1 P2 P3-200
)
/ 10
,
其中 P1为安静时的脉搏,P2为运动后即刻15秒脉搏×4,P3为运动后一分钟后15秒脉搏×4。该指数越小,说明心血管功能越好。
9.
素质指标
:
通常以锻炼次数、持续时间、运动距离等作为测试指标。
二、科学健身概述
(一)大众健身认识现状分析
1.健身理念认知偏差,错把健身运动等同健康:
(1)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大众健身群体人数逐步增多,但对健身和健康理念与关系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大众健身人群,在健身锻炼中随意或比拼体育健身,运动量过小或运动过度,认为:“只要运动就能增进健康。”误认为“随便走走或散步”就是健身锻炼,身体就能健康。“运动量越大,对健康越有利。”这种不结合自身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以及不遵守运动规律的盲目体育健身会导致机体的过度疲劳或运动损伤,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对健康不能产生有利效应。
(2)从科学健身的角度看,人体健康需要一定运动量、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体育活动,才能对机体产生有效刺激,保
持或提高人体机能状态,增强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健身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体质健康并不是全面的健康,生理机能健康只是健康的一方面,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以及人格的完善是有利因素。要从大健康的视角,树立科学健康观、健康理念进行健身活动,正确看待健身与健康的关系。
2.健身观念滞后,用家务或体力劳动代替健身锻炼:
(1)从大众健身人群的现状来看,大多中老年健身人群,健身态度积极。青年族健身主动、目的明确,而工人阶层和城市务工人认为一天的劳作或者做家务就够了,没有必要再进行额外的体育健身活动。
(2)
从生理机能的视角看
,
人体局部肌肉活动对增强部分肌力、改善体质条件是有益的
,
但是
,
劳动和体育活动对人的健康效应是有质的差别。做家务或体力劳动是单
一
机体某一部位的肌肉反复动作
,
只是局部肌肉和相关肌群功能得到锻炼
,
而人体肌群和机能得不到全面锻炼
,
长期以某一固定姿势活动
,
可能产生对健康有害的影响。体育健身锻炼
,
不仅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
而且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内脏器官的功能,人的体质健康得以全面提升。
3.
健身手段不科学
,认为
局部运动可减肥
:
(1)
人们物质生活满足后
,
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
特别是女性追求“苗条
”
的体型
,
以获得美好精神享受和自豪感
,
以健康型的“瘦”为骄傲。在“宅
”
时代
,
长期久坐的工作族导致腹部、臀部和腰部脂肪堆积过多
,
这不仅对健康极为不利
,
而且在生活上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烦恼。“减肥塑形”成为诸多大众健康生活的价值追求
,
获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途径。
(2)
由于对肥胖的原因和机理未能理清
,
减肥方法手段不科学
,
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
有的反而还更加严重,身心疲惫。肥胖是由于摄人能源物质和消耗失衡
所导致的
,
局部肌肉的力量锻炼只会让局部的肌肉更结实
,
而体脂或脂肪含量却并无变化
,
只有降低体脂百分比以及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
,
才能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
(二)大众科学化健身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跟着而来的是能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运动量越来越少
,
而滋生的现代文明病和造就的大众健康杀手却越来越多。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摩拉罗夫发现
,
在1870年
,
人体活动消耗的能量占到总能量的90
%,
而百年后的今天人体消耗的能量仅占
10
%
左右
,
虽然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体育健身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
但是因为闲暇时间、锻炼条件等因素
,
社会大众对这种健康促进作用的认识程度仍然非常有限,这使得产生了无数“宅男宅女”不说
,
人们即使参与了健身
,
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
因此
,
大众健身科学化及其实施策略的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
,
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队伍中
,
更好地促进民众身心健康的发展。
科学是一个集自然、社会、思维等内容为一体的庞大知识系统。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一
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分化特征
,
即对人类各个领域研究的不断深
入
和细化
;
另
一
方面
,
科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
,
使得各种知识更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更高更广地去创建科学知识的系统化。大众健身的科学化
,
是指社会大众在一个健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
,
通过比较正确合理或符合科学的身体锻练方式或手段
,
来促进身心的健康和发展
,
实现良好的社会适应这样一个实践过程
,
科学健身当然首先也是保证个体身心健康的条件。
1.
科学健身
能大大提升民众的身心健康素质
:
近几十年
,
我国民众的健康状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的来说有很大的改善
,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令人堪优的是
,
许多人对自已的健康状况无知、麻痹
,
没有意识
,
缺乏健身兴趣和热情。如一份在中部地区大中小三个城市的健康保险抽样问卷调查中
,
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良好
”
乃至“很好”
,
只有1.8
%
的人在自己的健康状况评价中
,
选择了“差
”
。因此
,
他们既不会去买健康保险
,
更不会去参与健身运动这种“天然健康保险”了。所以我们提倡和推广健身的科学化
,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培养民众的科学化的健康意识和健身理念。民众的健身意识和热情苏醒了
,
提高了
,
其身心的健康水平和素质才能有一个大的发展
、
质的飞跃。当然
,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科学普及和教育的问题
,
但得花大气力去做。
2.
科学健身
能有效提高民众健身的效果
:
科学健身其中比较关键的是
,
通过对民众的体育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产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析
,
遵循健康促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或个体有差异的体育能力和水平及不同特点
,
去寻找与体育锻炼的最佳契合点。这样才能更为充分地尊重民众的体育兴趣
、
现有身体基础、健身能力和水平的差异
,
从而以主动、和谐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体育锻炼,去实现身心素质的提高
,
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如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
,
对健身和体育锻炼的观念和兴趣、热情差异就很大
;
青壮年与老年人所拥有的健身时间更是天壤之别
;
贫富差距则导致了不同群体和个人拥有健康资源严重的不平衡。另外
,
有研究显示
,
过了20岁以后
,
人们的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如此等等
,
体育锻炼和健身运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差异和不同特点
,
力促其科学化
,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群众身心素质的发展。
3.
科学健身
有利于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
:
健身科学化能够更好地处理个体工作与身心健康的矛盾
,
更好地处理个人健康与集体健康的关系
,
使锻炼能够从个体的实际能力出发
,
对健康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层次划分
,
这样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才更有保障。在为实现全民健身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
,
为了更好的提升全民健身的有效性
,
相关部门当然还要从多方面去创建各种有利的环境。例如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各种活动
、
鼓励群众相互间的合作组际竞争
,
在比赛中促进健身效果的提升
,
使群众在合作中体会健身目标的意蕴
,
在这种良性循环中领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从面最终完满地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
(三)科学健身相关问题分析
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机能
,
但只有科学运动才能达到目
的。不适宜的运动还会导致人体机能下降、损伤
,
甚至猝死。
近年来各社区健身运动迅速发展
,
但参与运动健身的人群缺
乏应有的运动知识
,
不区别个体特点
,
缺乏针对性的科学运
动
,
效果甚微
,
因此
,
有必要对健身运动所涉及的运动目的、练习手段、运动量及效果评价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促进科学健身活动的开展
。
1.
健身目的的个体差异性
:
(1)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
,
健身运动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可是
,
在现有的著作中
,
体质和健康的含义有明显的差异。例如
,
在《现代汉语辞典》中
(
1980
),
健康是指“
(
人体
)
生理机能正常
,
没有缺陷和疾病”。体质是指“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在《辞海
》
中
(
1979年
),
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
,
功能正常
,
体质健壮
,
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体质是指“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暂且
不论体质和健康的个性与差异
,
它们的基本内容只能是人体机能水平。只有改善了人体的机能
,
才能提高抵抗力、适应环境条件改变的能力、进行与完成各种身体活动
(
体力和脑力活动
)
的能力而增强体质与提高健康水平。例如
,
心血管的机能是向全身组织供应血液。组织缺血
,
轻则机能下降
,
重则产生严重恶果。心血管的机能越强
,
就越能保证全身组织的机能活动和更有利于提高它们的机能水平
,
减少疾病的发生
,
因而只有改善了心血管的机能才能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运动系统的机能是完成各种肢体活动。尽管运动系统疾病在人类的死亡原因中占有的比重很小
,
甚至微不足道
,
但它们的机能障碍
,
人体不仅难以完成8常生活必须进行的肢体活动和劳动
,
甚至带来困难和痛苦
,
而且难以进行运动。通过运动来改善全身组织的机能
,
因而只有改善了运动系统的机能
,
才能提高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完成各种肢体活动的能力而增强体质。免疫系统的机能增强
,
才能减少感染、免疫病和肿瘤的发生而提高抵抗力。由于人体任何一个组织和器官的机能下降、发生紊乱和损伤
,
都会影响人体的活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
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投标方案(360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