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设备投标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理解及需求分析
15
第一节 项目理解
15
一、燃气设备介绍
15
二、燃气发展行业背景
19
三、燃气发展行业前景
25
第二节 需求分析
30
一、项目概况
30
二、采购清单
30
三、交货要求
46
四、实施要求
46
五、设备要求
46
六、货物包装和发运要求
47
七、运输及现场管理要求
47
八、到货检验要求
47
九、安装、调试及试运行
48
十、验收要求
50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51
第一节 项目管理基本目标
51
一、多目标性
51
二、优先性
51
三、层次性
52
四、确定过程
52
五、范围管理
53
第二节 项目组织机构
55
一、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
55
二、项目组织机构图
56
第三节 项目人员配备
57
一、项目人员配备
57
二、部门岗位职责
60
三、人员岗位职责
67
第四节 项目管理方法
84
第五节 生产人员管理
86
第六节 运输人员管理
89
一、总则
89
二、安全生产业务操作流程
91
三、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理
91
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92
五、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92
第三章 项目管理制度
95
第一节 人员管理制度
95
一、人员纪律
95
二、考勤管理制度
97
三、人员进出管理
99
四、奖惩制度
99
五、职工培训
106
六、考核制度
106
第二节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11
一、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111
二、设备日常管理制度
114
第三节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118
一、目的
118
二、范围
118
三、内容
118
第四节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23
一、总则
123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123
三、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29
四、安全生产例检制
131
五、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
132
第五节 仓库管理制度
135
第六节 生产车间环保制度
138
一、基本原则
138
二、环保目标管理制度
139
三、污染物管理制度
140
四、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141
五、防治污染的管理制度
142
六、污染事故管理制度
143
第七节 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145
一、目的
145
二、适用范围
145
三、权责划分
145
四、合同拟订
145
五、验收
146
六、标识要求
146
七、不合格品处理
147
八、保密条款
147
九、合同履行
147
第四章 项目生产方案
149
第一节 全自动热熔焊机的应用与特点
149
一、全自动热熔焊机介绍
149
二、全自动热熔焊机的主要功能
149
三、全自动热熔焊机特点
151
四、全自动焊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52
第二节 燃气检测仪介绍
153
第三节 生产的准备工作
156
一、人员组织准备
156
二、技术准备
156
三、职工培训
156
四、安全准备
157
五、物资及外部条件准备
158
六、机械试车
158
七、生产设备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159
第四节 设备生产工艺技术
164
一、技术管理特点
164
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165
三、生产设备选型
166
第五节 生产原材料采购程序
166
一、目的
166
二、范围
166
三、职责
167
四、程序要求
167
五、相关文件
169
第六节 设备生产工艺流程
170
一、原材料采购
170
二、材料检验
170
三、下料
171
四、焊接成型
171
五、打压试漏
171
六、抽真空
171
七、设备调试
172
八、包装入库
173
九、出厂
174
第五章 设备运输方案
175
第一节 整体运输方案
175
一、货物运输安全思路与目标
175
二、运输原则
176
三、运输管理承诺及保证
177
第二节 运输组织机构
179
一、运输组织机构
179
二、运输车辆配备
179
第三节 运输服务计划
183
一、针对本项目的车辆、人员及职责
183
二、货物运输自身服务质量完善方案
184
三、运输风险控制即安全保障方案
184
四、车辆在途控制及信息反馈
185
第六章 设备安装调试
186
第一节 聚乙烯管道的安装调试
186
一、聚乙烯管道焊接原理
186
二、焊机的性能及构造
187
三、各阶段的主要目的和应注意的问题
191
四、热熔焊接工艺设置
192
五、操作检查、故障及故障的处理
193
六、热熔承插连接
196
七、电熔连接
197
八、法兰连接
203
第二节 燃气检测仪安装调试
206
一、仪器安装
206
二、安全须知
207
三、使用注意事项
207
四、常见故障及维修
208
第七章 设备验收方案
210
第一节 项目验收方案
210
一、验收内容
210
二、验收要求
212
三、验收方案
216
第二节 设备验收标准
224
第三节 设备验收方案
225
第八章 供货服务承诺
228
第一节 技术服务承诺书
228
一、质量保证
228
二、服务能力
229
三、人员培训
229
四、设备交货同时提供的资料
229
第二节 项目服务承诺
230
一、产品质量承诺
230
二、质量问题的维修处理
230
三、质量投诉处理
231
四、故障处理方法
231
第九章 质量保障措施
232
第一节 质量保障体系
232
一、质量保证体系
232
二、质量管理方针及目的
232
三、原料质量控制
233
四、安装保证
244
五、技术支持
247
六、质量保障承诺
251
第二节 质量保障措施
259
一、组织管理措施
259
二、生产过程质量保障措施
260
三、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267
四、燃气设备供货响应保证
273
第十章 售后服务方案
280
第一节 售后服务承诺书
280
第二节 售后服务方案及细则
282
一、售后服务宗旨
282
二、售后服务流程
282
三、售后服务工作说明
282
第三节 售后服务总体设计
285
一、服务组织构建及管理
285
二、售后服务工作流程
288
三、售后服务部门工作说明
290
第四节 售后服务体系及原则
292
一、售后服务体系
292
二、售后服务原则
292
第五节 本地化服务
294
一、服务承诺
294
二、运输方式
295
三、退换货物承诺
295
第六节 项目实施承诺
296
一、项目完成承诺
296
二、项目实施进度承诺
298
三、项目人员承诺
299
四、技术支持承诺
305
五、售后服务承诺
306
六、质量保证承诺
306
七、
其它优惠承诺
308
第七节 对采购方的培训
309
一、培训目的
309
二、培训对象
309
三、培训形式
310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311
第一节 货物运输应急预案
31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1
二、适用范围
312
三、应急预案体系
312
四、报告程序
313
五、启动救援预案
314
六、应急救援保障(车辆和设备储备)
315
七、应急救援措施
315
八、应急救助结束
317
第二节 保证供货应急预案
318
一、准备工作
318
二、组织过程
318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
319
四、监察与处理
319
五、应急供货措施
320
第三节 产品质量问题处理预案
322
一、目的
322
二、工作原则
322
三、适用范围
322
四、处置机构、职责
322
五、质量事件处置工作制度
323
六、现场应急处理
324
七、后期处理
324
八、日常应对措施
325
九、采购单位损失补偿方案
325
第四节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326
一、总则
326
二、一般规定
327
三、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327
四、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328
五、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328
六、应急救援系统组成
329
七、总结
330
第十二章 档案管理
332
第一节 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
332
一、人员配备
332
二、岗位职责
332
第二节 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335
一、立卷归档
335
二、借阅
335
三、收集、交接、整理、统计工作
336
四、鉴定销毁
336
第三节 档案管理工作规范
337
一、目的
337
二、适用范围
337
三、工作程序
337
第四节 档案管理制度
344
一、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
344
二、档案保管制度
346
三、档案复制制度
347
四、档案查借阅制度
347
五、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348
六、档案立卷归档制度
348
七、文书材料归档制度
350
八、档案移交制度
353
九、档案保密制度
353
十、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354
十一、档案利用制度
355
十二、档案统计制度
356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理解及需求分析”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管理制度”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生产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设备运输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设备安装调试”详情可见本文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设备验收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供货服务承诺”详情可见本文第八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质量保障措施”详情可见本文第九章。
十、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售后服务计划”详情可见本文第十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修改)
第一章 项目理解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理解
一、燃气设备介绍
在西气东输的国策指引下,我国天然气事业飞速发展,我司将积极引进、开发应用配套设备,生产经营天然气调压箱、CNG钢瓶以及国产CNG压缩机等。同时,我司将积极引进欧洲等国先进的CNG设备和工艺,为推动中国的天然气事业的发展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燃气设备配件
LPG气化器(韩国、丹麦、美国、日本等产地),LPG/空气混合系统、气相切换阀、液相切换阀,高中低压调压器、天然气调压箱,涡轮/质量流量计、压力表、高压胶管、电磁阀、球阀、截止阀、过滤阀、紧急切断阀、壁挂式燃气热水炉、压缩机、燃烧器、燃气报警器、热值仪、车用LPG转换器、LPG加气机、LPG潜液泵、地面泵,CNG加气系统、CNG压缩机、高压阀门天津市千罡燃气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的液化石油气强制气化设备、空温式气化设备、混气设备(引射式也叫文丘里式)、随动流量混气、高压比例混气、移动式混气站、撬装天然气减压站、城市门站、区域调压箱、楼栋调压箱、液化天然气设备等系列产品。将液化气(天然气)和空气(或多种气源)按一定比例掺混在一起达到用户需要的燃气热值,可以满足民用和工业等不同用户的要求。包括文丘里式混气机、随动流量混气机、高压比例式混气机。压缩天然气减压站,液化气设备,天然气设备,燃气调压箱,CNG减压站,燃气设备,液化气气化站,LPG气化设备,LNG气化设备,CNG减压设备,燃气调压设备,燃气调压,调压站,减压站,调压箱,液化气空混设备,液化气气化器。
液化石油气强制气化设备从小型到大型,从壁挂式到立式以及空温式,从50公斤/小时到30000公斤/小时,还有做为临时用气的移动式可装可卸站房。液化石油气强制气化设备在中国市场上已经使用二十多年,技术和质量上的可靠性越来越成熟,已被我国工业、农业、商业、军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混气设备包括:比例式混气、随动流量混气、文丘里引射式混气、人造煤气以及调峰作用和天然气前期送气替代,使混合达到天然气燃烧、煤气的燃烧值起到了方便、快捷、实用。天然气设备也有其特点,用途也同样和液化石油气一样广泛。
城市门站、区域调压设备以及调压箱和楼栋调压箱,在天然气管道能达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的用户生产不同的城市门站。区域调压设备以及调压箱和楼栋调压箱以满足工业和居民的不同用途,使工业户和居民用上便宜、洁净的能源并且天然气无污染且价格便宜。
撬装设备(压缩天然气)减压站适用于天然气管道达不到的地区,将天然气压缩至160Kg/cm²到220Kg/cm²。用拖车将压缩天然气运至需要的工业用户或居民用户,然后经过二级减压或三级减压或再经过区域调压设备和调压箱到用户,使这些用户也能用上绿色洁净便宜的能源。液化天然气就是将天然气冷冻液化或液态,使其体积缩小,以便于运输。到目的地后再使其气化,气化后同天然气管道输气,撬装天然气一样很方便快捷的输送到工业和居民用户。
(二)燃气设备管理
1.燃气设备管理供暖工作的要点
(1)采取用户巡回检查与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燃气系统运行状态;
(2)做好用户安全使用燃气宣传工作;
(3)做好燃气设备保养和大中修工作;
(4)培训维修人员,提高管理素质;
(5)加强指标管理,考核维修及时率、灶前压力不足和停气次数、灶前燃气压力合格率、用户事故频率等指标。
2.燃气设备的安全管理
(1)单位和个人使用城市燃气必须向城市燃气经营单位提出申请,经许可后方可使用。
(2)使用城市燃气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增加安装供气及使用设施时,必须经城市燃气经营单位批准。
(3)使用燃气管道设施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改、迁、装燃气设施和用具,严禁在卧室安装燃气管道设施和使用燃气,并不得擅自抽取或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使用燃气。
(4)民用燃具的销售,必须经销售地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检测中心(站)进行检测,经检测符合销售地燃气使用要求,并在销售地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城市燃气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督下方可销售。
(5)燃气用具产品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安全使用说明书,重点部位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三)燃气设备安装注意事项
1.燃气设备应沿非燃材料墙面敷设,当与其他管道相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平行敷设时,净距不宜小于150mm;
(2)竖向平行敷设时,净距不宜小于100mm,并应位于其他管道的外侧;
(3)交叉敷设时,净距不宜小于50mm。
2.特殊情况室内燃气设备煤气管道必需穿越浴室、厕所、吊平顶(垂直穿)和客厅时,管道应无接口。
3.室内煤气管不宜穿越水斗下方。当必需穿越时,应加设套管,套管管径应比煤气管管径大二档,煤气管与套管均应无接口,管套两端应伸出水斗侧边20-20mm。
4.燃气设备和煤气管道安装完成后应作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300mm水柱,3分钟内压力不下降为合格。
5.燃气设备燃具与电表、电器设备应错位设置,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500mm。当无法错位时,应有隔热防护措施。
6.燃气设备燃具设置部位的墙面,为木质或其他易燃材料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7.燃气设备各类燃具的侧边应与墙、水斗、门框等相隔的距离及燃具与燃具间的距离均不得小于200mm。当两台燃具或一台燃具及水斗成直角布置时,其两侧进离墙之和不得小于1.2m。
二、燃气发展行业背景
(一)资源分布不平衡
中国燃气事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条件极不平衡。东、西、南、北、沿海与内地均有很大的差距,因而造成了中国城市燃气事业起步早,发展晚的状况。中国于公元三世纪在四州就有用竹子做管道输送天然气用于制盐业的记载,做为城市燃气,则从1865年由英商在上海建水平炉生产煤气用于照明设立了最早的煤气公司开始,但发展极为缓慢。到1949年,全国只有上海、大连、沈阳、鞍山、抚顺、长春、锦州、哈尔滨、丹东九个城市有煤制气。
新中国成立以后,燃气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五十年代燃气发展主要是改造和兴建小焦炉和利用冶金工业的焦炉余气。六十年代初,四川、东北、华北等地区先后供应部分天然气,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大中城市以和开发重油制气技术为气源。七十年代,由于和天然气受资源和政策限制仅略有发展,较多的还是建设以煤和石油产品为原料的煤气厂。八十年代,国内的供应量逐步增加,做为优质民用燃料进入千家万户。九十年代,由于大量进口国外的和天然气的开采利用使中国城市燃气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己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根据建设部统计公报,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城市668个。非农业人口1.95亿人中,已有1.47亿人用上了各种燃气,普及率达到了75.71%。
在燃气构成中,人工煤气呈下降趋势,天然气和呈增加趋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多种气源供应,是中国城市燃气发展的特点。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城市燃气的发展遵循着多种气源,多种用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
到目前气源资源依然是煤、石油轻油或重油、天然气和,由于能源价格逐步向国际价靠拢,因而产生了各种能源资源包括电力在内的替代关系,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使燃气的决策和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煤炭是中国制气的主要原料,煤炭价格上涨使煤制气企业连年处于亏损状态,产生了与国际上煤制气衰落的相同情况。
近几年来,中国液化石油气用户发展很快,这是因为工程具有投资省、建设快、少污染等优点,加之国内生产量不断增长,沿海地区又可以国际价进口,对城市燃气事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使成为发展城市燃气的一种可替代能源。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经济比较的对比指标。即凡燃气价格低于项目工程应是可取的。凡高于工程项目的是不可取的。
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燃气事业的一个重大进步,为向国际接轨迈近了一步。当然工程的缺点也应考虑。国际上价格最低的是天然气,但进口受经济规模限制,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才有经济价值,因登陆后要配之以管道运输,投资较大,通常都是结合发电和地区性的环保要求来进行论证,这也是所以成为过渡性气源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天然气作为城市气源发展较快,是应该优先使用的一种城市燃气气源,但天然气气源在中国分布不均,由于资源相对分散,大部分就地使用。远距离输送要做到发达国家国内联网、国际联网还有待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天然气资源的发展规模来定。
目前,中国的天然气作城市气源己达到本世纪末一定规模。用气城市己达50余个。包括一些暂未统计在内的城市约有近70个。
广泛地分布于四川、重庆、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陕西、云南等省区。
中国虽然是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分布极不平衡,加上入口众多,使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因此,国家在发展城市燃气的决策中,针对这一国情及当前国际上良好资源条件,坚持贯彻多种气源,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和综合利用能源的方针,同时贯彻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
(二)提出的建议
面临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城市燃气行业的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发展建议。
大力发展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优质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碳氢比较小,因而是保护大气环境最理想的燃料。
在97年哥本哈根20届世界燃气大会上,认为天然气的储量可供使用200年以上,同年11月在北京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上也宣布了21世纪是一个天然气时代,天然气将以压倒煤炭和石油的优势,坐上能源的头把交椅,在21世纪来临之际,燃气行业将面临新的形势。鉴于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煤为主,1997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4.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3.5%,石油占18.60/,水电占5.7%,天然气只占2.2%,另外还有少量的核电。
1997年中国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8万亿的6%约为2.2万亿。1997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到223亿,其中最大的生产基地是四川基地约75亿。
近几年建成的陕西一北京一天津,四川五城市环状输气干线,中原一沧州,都善一乌鲁木齐,华北油田一北京,靖边一西宁,靖边一银川等输气管道,今年二月东海平湖油田一上海的输气管道也将投入运行,这些长距离的输气管道的建成对天然气的利用发挥了很大作用。
按照国家的政策,国外的能源利用也应重视,东南沿海,首先是广东的400万吨引进项目已经国家发展计划委批难,并计划于2003年动工,2005年完工。我国一些周边国家资源丰富,如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可采储量为38万东西伯利亚还有1万多亿,中亚几个国家合在一起约有10万亿,目前互相合作研究工作已有很大进展。
但由于工程量浩大,并且涉及各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项目,投资也大,需各方面仔细研究。制定天然气利用计划,主要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天然气的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考虑资源供给的可能性,研究近期和远期应用的主要领域和数量,提出目标和任务,规划主要基础设施,包括长输干线和城市管网。确定各地区、各行业的利用方案和重大建设项目,并提出促进天然气资源的主要政策。
为此国家发展计划委领导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要充分论证市场。其次是要认真规划储气、输气和管网设施的建设。中国天然气多在中西部和海上,而最大的市场是东部沿海地区。因此,西气东输将成为基本格局。必须精心规划和建设,各部分建设要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要认真研究天然气价格问题,用气价过高,用户承担不了,市场难以扩大,要避免用户因气价高而改烧煤的情况。订价既要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也要兼顾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企业。
九十年代,由于经营的种种优点,使其发展极快,成为重要能源,为此东南沿海及沿长江已建成近百个码头和基地。
由于世界上量较为充足,近海又有十余艘海上浮仓不间断的作业,中国将继续进口用作城市的补充、过渡与调峰气源。
专家预测2000年中国总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吨,届时国内己建成的基地周转能力将可以满足进口的需要,这一点,相信石化部门和广东的业内专家掌握的信息更加权威,这里不多叙述。
中国煤炭年产量为12.3亿吨,占世界第一位。石油年产量为1.46亿吨,占世界第六位。
这为人工煤气生产提供了制气原料,但煤制气存在工艺复杂、污染环境、投资大、成本高等缺点,无法与天然气、竞争,因而只能适当发展具有煤综合利用或矿口气化的煤制气厂。
21世纪以石脑油和为原料的制气厂将会进一步加快建设,以发挥洁净制气工艺的优越性。
(三)迎接城市燃气事业发展的思路
为了迎接21世纪城市燃气事业的迅速发展,必需认真对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1.逐步实现城市燃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城市燃气做为公用事业,不同于其它经济实体进入市场经济,应在不离开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形成企业独立而灵活的经营机制。
调整大部分城市实行的几十年一贯制的低价格销售和高额财政补贴的半社会福利政策,强化国家对燃气事业的扶植政策,使燃气供应有一个利于发展、稳定自身的宽松环境。
2.完善法规标准,抓好燃气工程建设,提高燃气生产设备、输配管网的建设质量和燃气用具的产品质量。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和新设备,引进国外先进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3.降低成本,扩大供气范围,提高管理水平,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
燃气供应项目投资巨大,必需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落实。从业人员太多,劳动生产率低下会直接提高供气成本,而市场不能落实,致使庞大的供气系统不能达到设计能力,发挥不出应有的经济效益,所造成的浪费更是惊人。
这一点,除燃气经营单位要认真研究以外,还应呼吁政府部门和用户给予足够的重视,应从环保角度出发制定燃料政策,宏观控制煤、油、气价格,或对烧煤提出明确的排污要求,引导以气代煤。
并在工业用气、商业用气、采暖空调用气、交通工具燃气化等方面去开拓市场,扩大供气范围。
此外组建跨行政区域的燃气公司,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是国外燃气行业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一条成功的经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我国也能尝试。
三、燃气发展行业前景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高效、清洁的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判断天然气增速下降的低迷状况只是阶段性的,未来天然气产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天然气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天然气消费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4年比重不到6.3%,2020年有望达到10%,2030年有望达到13%,距离目前全球24%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作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我国人均天然气消费量仅为123立方米/人,远低于全球平均452立方米/人的水平,更不及OECD国家1265立方米/人。未来10~20年,作为最现实、经济、可大规模推广的清洁能源,天然气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价格、供应和垄断”这三大瓶颈逐步打破,天然气市场将涅槃重生。长期以来,“价格、供应和垄断”是制约我国天然气发展的三大瓶颈。
未来随着天然气价改推进,天然气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比价关系将逐步改善;随着进口气增加,天然气市场从供不应求向供需宽松转换,供应对需求的抑制消失;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上游产业链向民营企业放开,天然气市场供应主体将更加多元化,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环境与能效治理提供天然气发展的历史机遇。空气污染、能源效率等相关问题日渐突出是这种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后果。我国能源利用技术落后造成了能源效率明显偏低,2013年中国单位能耗的GDP产出为5.3美元,仅为法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能源消费绝对量的大幅增加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我国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大气污染为例,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35.9天,为1961年以来的峰值。对比美国和中国PM2.5水平最高的十座城市,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贝克斯菲尔德的日均PM2.5水平为18.2,远低于中国邢台的155.2。因此,通过加强对原料、燃料的控制,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天然气在中国前景光明。展望未来,国际能源署(IEA)对国内天然气的需求增长表示乐观。尽管受制于经济增速放缓,IEA在《2015年天然气中期市场报告》中认为天然气价格下调和环保趋严仍将使中国天然气需求在未来5年维持10%左右的复合年均增速,并预计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3150亿立方米。
2002至2017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经历黄金发展期。21世纪初,我国经济水平飞速上升,天然气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在供应驱动以及价格驱动下,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002年的302亿立方米增至2013年的1884亿立方米,年均增速高达16.10%。
2014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发展面临挑战。2014年以来,国内天然气市场增速出现了
燃气设备投标方案(357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