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
背景
及需求分析
12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2
第二节
项目现状
29
第三节
项目概况
32
第四节
对项目的理解及需求分析
41
一、工作内容及要求
41
二、技术要求
42
三、服务要求
42
第二章
现场踏勘计划
44
第一节
现场踏勘
总体要求
44
一、
目
的与作用
44
二
、工
作目标
44
第二节
现场踏勘准备
45
一、
准
备事
项
45
二、
工作组织
46
三、
注意事项
46
第三节
现场踏勘时间
47
第四节
现场踏勘流程
48
一
、踏勘方式
48
二、
项目现场踏勘主要内容
49
三、
现场踏勘记录
51
四、
与业主交流技术要求
53
第五节
现场踏勘制度
56
第三章
项目服务方案
59
第一节
服务目标
59
一、
控制污染目标
59
二、
环境保护目标
59
第二节 服务内容
61
第三节 环境评估整体思路
63
一、
评估目的和原则
63
二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64
三、评估内容及评估重点
71
四
、评估标准
73
五、评估工作过程
79
第四节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80
一、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80
二、建立专职的环境管理机构
82
三、环境信息公开,引导公众参与,加强环境教育
83
四、建立ISO14000体系
83
五、引进清洁生产审核制度
84
六、导入生态循环经济理念
85
七、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86
第五节 服务承诺
91
一、项目完成承诺
91
二、项目实施进度承诺
92
三、项目人员承诺
92
四、拟投入的设备承诺
95
第
六
节
本地化服务
96
第七节 合理化建议
99
第四章 项目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备
102
第一节
组织及管理目标
102
第二节 项目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104
一、项目组织机构
104
二、岗位职责
106
第三节
人员配备情况
114
第四节
拟投入的技术设备
119
第五节
人员管理制度
120
一、
考勤制度
120
二、
请假制度
122
三、
会议制度
123
四、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124
五、
惩罚措施
125
六、
奖励措施
127
七、培训管理
128
第五章 环评工作计划
135
第一节 工作内容
135
第二节 工作进度安排
140
第三节 服务团队组建
142
一、
常驻项目组
142
二、
后备技术团队
143
三、
项目专家库
143
第四节 保障措施
143
一、
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144
二、
计划管理保证措施
145
三、
技术方面保证措施
146
四、
劳力安排保证措施
146
第六章 本项目难点、重点及对策
148
第一节 本项目存在的问题
148
一、
公众参与不足
148
二、
环境评价制度落后
149
三、
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150
四、
环保影响评价程序不够严谨
150
第二节 本项目问题的解决对策
151
一、
健全环评机制,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151
二、
革新并落实环评制度
152
三、
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153
四、
完善环评审批程序化
154
第三节 本项目工作重点
155
一、工业园区
发展回顾评价
155
二、
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55
三、
规划协调性分析
155
四、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155
五、
资源生态环境要素影响分析
156
六、
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6
七、
三线一单与总量管控
156
八、
结论清单与项目简化
156
第七章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
157
第一节 环境空气质量
157
一、评价因子
157
二、监测方案
157
三、监测结果
158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质量
163
一、评价因子
163
二、监测方案
164
三、监测结果
170
四、评价结论
171
第三节 地下水环境质量
171
一、评价因子
172
二、监测方案
172
三、监测结果
173
四、评价结论
175
第四节 土壤环境质量
176
一、评价因子
176
二、监测方案
176
三、评价结论
178
第五节 声环境质量
179
一、评价因子
179
二、监测方案
179
三、监测结果
181
四、评价结论
183
第八章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184
第一节 环境功能区划
184
第二节 环境质量标准
184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84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85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186
四、声环境质量标准
187
五、土壤环境和低泥质量标准
187
第三节 污染物排放标准
192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92
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4
三、噪声排放标准
194
第九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96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96
第二节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程序
198
一、
确定和筛选影响
198
二、
环境影响的量化
198
三、
影响的货币化
199
四、
估算因素分析
199
五、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199
第三节
环境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
199
一、
费用评价方法
199
二、
效益分析评价
203
第四节
本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05
一、
社会效益分析
205
二、
经济效益分析
205
三、
工程环境收益估算
206
四、
环保投资比例系数
209
五、
产值环境系数
209
六、
环境经济效益系数
210
七、
工程环境效益综述
210
第
十
章
环境监控计划
212
第
一
节
环境监控计划
212
一、
环境监测的目的
212
二、
监测任务
213
三、
监控要求
213
四、
监测设备
216
五、
运行期监控计划
216
六、
应急监测计划
217
七、
验收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18
八、
监测分析方法
218
第
二
节
工程污染物总量控制
管理
218
一、工业园区
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
218
二、工业园区内工厂
污染物排放情况
220
三、“三同时”验收监测建议清单
221
第十一章 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227
第一节 评价目的
227
第二节 评价重点
227
第三节 风险识别
228
一、物质危险性识别
228
二、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
229
三、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
230
第四节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231
一、风险事故情形设定
231
二、源项分析
232
第五节 风险预测与评价
234
一、预测模型选取
234
二、预测范围与计算点
236
三、事故源参数
236
四、气象参数及地形条件
237
五、大气毒性终点浓度选取
238
六、预测结果表述
239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242
第一节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242
一、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42
二、大
气污染防治措施
244
三、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48
四、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249
第二节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251
一、
声环境保护措施
251
二、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51
三、
水污染防治措施
251
四、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52
第三节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253
一、
水环境风险防治措施
253
二
、
事故风险应急预案
253
第十
三
章
质量保障措施
255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
估
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255
一、目的意义
255
二、适用范围
255
三
、踏勘现场
255
四
、项目评议
255
五、
环评文件编制
255
六
、环评文件审核
256
七
、环评文件归档
256
八
、环评文件跟踪
256
九、
责任追究
256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
估
技术保障措施
257
一、目的意义
257
二、适用范围
257
三、现场踏勘
257
四、环评文件编制技术要求
257
五、时间要求
268
六、内部审核
268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估质量管理措施
269
一、成立领导小组
270
二、成立技术小组,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270
三、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271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估奖惩保障
271
一、目的意义
271
二、适用范围
271
三、奖励办法
271
四、取消奖励办法
272
五、
其他
272
第五节 保密管理措施
273
第十
四
章
应急预案
275
第一节 环境监测应急预案
275
一、
编制目的
275
二、
工作原则
275
三、
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276
四、
应急准备与事故预警
277
五、
应急响应程序
278
六、
应急监测要求
280
七、
应急监测的终止
284
八、
奖励与责任追究
284
九、
应急监测的保障措施
284
十、
培训与演习
285
第二节
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286
一
、
应急保障计划
286
二
、
应急保障准备
286
三
、
应急响应
287
第三节 环评人员
触电应急预案
288
一
、
编制目的
288
二
、
适用范围
288
三
、
发生触电应急救治方法
289
四
、
触电事故应急处理注意事项
290
五
、
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290
六
、
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291
七
、
应急物资准备
292
第
四
节
环评
人员
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292
一
、
目的
292
二
、
适用范围
292
三
、
职责
292
四
、
程序
293
五
、
疫情防控实操
294
第十五章 档案管理
296
第一节
环
评
档案资料清单
296
第二节
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297
第一章
项目
背景
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其中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影响是指开发行为可能引起的环境条件的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环境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
环境影响
评估,别名又称为
环境影响
评价,其
可定义为预测
项目开发
环境后果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估旨在评价和表达
决策过程
中任何可用方法对环境的影响,是确保人员在环境条件下生存的重要方法。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
环境影响
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是在
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程设计中,
对
有关项目在建设和投产
过程中对
环境
的
影响
进行
预测和评估,并进行各种替代方案的比较,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活动。目的是在保证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控制和减少新建和扩建工程对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
,
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升,
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
,
国家相关部门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
,
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环境影响评估作为我国环境保护体系的核心组成
,
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提前预警
,
对于增强环境保护效能
,
减少环境保护工作的盲目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实施环境影响评
估
,改变了过去只重视眼前的、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环境影响评
估
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过程。
一、
环境影响
评估
相关概述
(一)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概念
自然环境的唯一性决定了项目建设与运行必须建立在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时必须首先界定清楚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主要涉及:
1.环境与环境问题。
这里的环境概念是指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人类在进行经济建设中,必须处理好项目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项目排放的废物超过环境的净化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另一类是项目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或过度,造成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2.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分类
环境影响是指项目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项目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项目或社会的反作用两个层次。环境影响有多种分类,最常见的有:
(1)按影响来源的分类
这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由于项目而对人类社会或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由直接影响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为间接影响。
(2)按影响效果分类
这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这是一种从受影响的环境将产生的损失或收益的角度进行分类的方法。
(3)按影响程度分类
这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前者指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可逐步恢复并达到以前的局面的情况,后者指项目造成环境影响不可能恢复的情况。
3.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含义
所谓项目环境评估或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即是在项目实施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然后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定量预测,最终利用各种项目环境影响分析的结果指导项目的决策与实施的工作。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是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需要预测项目对大气、水质、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各种环境要素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或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估算消除这些危害所需的代价,并就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做出综合的分析。
(二)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项目的各方面决策都离不开对于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估。具体地说,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1.
它有助于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就是要从建设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出发,考察建设项目的不同选址和布局对国家和区域整体的不同影响,并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取舍,然后选择最有利的方案,以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
它有利于提出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一般来说,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都会给环境带来
一定
的污染与破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估要针对具体项目的建设和生产活动,综合考虑对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从而得到相对最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3.
它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导向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可以通过分析掌握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承受能力等状况,从而对该地区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
作出
科学的决策和规划,以指导该地区的区域经济活动,最终实现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
它会促进项目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必然会对相关环境科学技术提出挑战,进而推动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
和原则
1.项目影响环境评估的内容
总体而言,我国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项目的地理和规模评估
这包括对项目影响到的国家和地区地质、地貌、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动物等的识别和影响规模的总体分析。
(2)
项目自然环境影响评估
包括对于地质、地貌、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动物等影响的具体评估。这种评估中应该特别说明,哪些项目环境影响是可以恢复的,哪些项目环境影响是不可以恢复的。
(3)
项目的自然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
这包括对于各种自然环境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经济评价,着重应该做项目近期的及长远的自然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4)
项目环境影响的全面评价
这包括采取定的综合评估模型,对未来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技术、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定性的、半定量的或定量的评估。
(5)
提出项目应采取的环保或补救措施
这也包括提出项目可能采取的代替方案。
2.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原则
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是指导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根本原则
。
(1)
目的性与主导性原则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根据它去确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和任务。我国项
目
环境评估的根本
目的
是充分保护国民生存环境的健康、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必须抓住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去进行评估,因为针对不同的项目人们没有办法按穷尽的方式去评估项目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只能评估有主导作用的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和方面,这就是所谓的主导性原则。
(2)
整体性与相关性原则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应该注重项目对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影响。在分别就项目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与分析之后,还应该着重分析项目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从而正确全面地分析项目对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影响,以便对各种建议或替代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并
作出
科学的决策。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应考虑项目影响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研究各要素
之间
关系的性质、联系方式及其紧密程度去判别项目环境影响的传递性,然后根据它们的相关性去研究整个项目对于环境系统的逐层、逐级的影响及其传递方式、速度及强度等。
(3)
均衡性与动态性原则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一定要在重视整体效应和相关性的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各子系统的特性和对各子系统的影响评估工作的相对均衡。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和综合评估等都应该体现这种均衡性的原则。
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项目的环境评估必须贯彻动态性的原则。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必须研究环境的历史,项目不同方案在不同阶段对于环境的影响大小和特征,并充分预测和分析和项目不同阶段对于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短期和长期影响,最终能够科学地、
动态的评估
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
(4)
随机性与风险性原则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随机系统。在项目的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而这些随机事件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危害后果,因此为了避免严重的项目环境危害事件的形成和产生,人们必须根据项目的客观实际,分析和预测项目各项活动可能发生的对于环境造成危害及其可能性。
由于存在上述项目环境影响和危害的随机性,所以项目环境评估必要开展项目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这涉及到对于项目各种活动
(
或叫事件
)
可能发生的环境危害的分析,这类环境危害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影响范围、补救措施等方面的全面分析与评估,从而给出一个项目对于环境影响的风险性分析和评价。
(5)
社会经济性与公众参与原则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必须从系统性和整体性上对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且根据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项目环境影响
作出
合理科学的经济价值判断。这就要求在对于项目环境影响信息的处理和表达上除了要使用物理数据之外,更主要的应该解释和说明这些数据的社会经济含义。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还必须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这要求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过程和内容都要公开和透明,项目的全体相关利益主体和公众都有权了解项目环境影响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对于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建立社会公众磋商制度,以确保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公众参与原则。
(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序
以下列出了环境影响分析的重要步骤及关键点:
1.
确定范围
此程序有助于确定环境影响评估的范围,并在详细研究前识别环境影响评估的关键问题。确定范围是开放且需要合作,应在项目规划的早期阶段予以实施。规划机构可通过确定范围迅速识别主要问题。
2.
基线研究
基线研究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参考点。“基线”指提议项目地区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的总体背景信息。以下为收集基线数据的两个主要目的:
(1)根据预测变化对环境因素的状态和趋势予以说明,可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和评价;
(2)通过监控提供发现实际变化的方法。
3.预测及评估影响
涵盖并考虑影响的预测和不确定性,并对影响预测方法进行比较。预测应基于可用的项目环境基线数据,可通过定量项甚至定性项予以表达
4.限制
简要说明限制方法的概念、目的及类型
和
预防不利影响。限制包含三种主要方法,作用各不相同:
预防:针对不利影响的最有效方法,是比试图通过特殊限制措施缓解不利影响更好的方法。
减小:如果无法预防不利影响,则应采取可减小不利影响的方法;
补救:当不利影响无法预防或减小时,则需通过修正或补偿措施进行补救。
5.监控
监控是环境影响评估最重要的问题,需对监控原则、类型及制度予以说明,还涉及检查正在进行的开发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监控有3种类型:基线监控、影响监控及合规监控。监控应持久化并长期实施。中断监控可能会使项目影响评价不够精确。
(三)环境影响评估的标准
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估而言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环境标准。
1.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
这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概念和作用。
(1)环境标准的概念
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律和法规制定和批准的对环境结构和状态要求等方面的相关规范。环境标准是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依据。
(2)环境标准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的作用
人们只有遵照环境标准才能做出对于项目环境影响的定量化分析、比较和评估才能正确地判断项自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好坏,从而才能够控制项目所处环境的质量,开展项目环境影响的综合治理。
2.环境标准体系
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可以对环境标准进行必要的分级和分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两级和七种类别,并且还被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大类。现就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分述如下: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量和要求。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天气质量标准、水质质量标准、环境噪声及土壤、生物质量标准等。它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它也是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和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又分为国家和地方标准两级。其中,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按照环境要素和污染因素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它适用于全国范围。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是地方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的更严格的要求,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
(2)污染物排放标准
这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许限值或排放量(浓度)。污染物排放标准按污染物的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液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固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物理污染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两级。
(3)环境基础标准与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具有指导意义的有关名词语符号、指南、导则等所作的统一的规定。环境方法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以实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等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它是制定和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
(4)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这是对环境标准样品必须达到的各种要求所做的正式规定。这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区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标准材料或物质,所以它相当于是“标准的标准”。
(5)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凡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上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而凡是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上未做硬性规定而不强制执行的标准都属于推荐性标准。
总之,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中的指导性标准,是制定其他各种环境标准的总则、程序和方法: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根据和方法。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共同能够形成一个体系的关系。
二、环境影响评估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
估
的建立和发展是吸收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完善发展的。
(一)
国外环境影响评估发展与现状
环境影响评估自1970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环境影响
评估规范
。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相应的环境影响评
估规范
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国家,环境影响评估的对象、范围、程序、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变化。
1.
评估的范围由单纯考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发展到对社会和经济影响在内的全面环境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影响评估形式,如环境风险评估、视觉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等等
2.
评估的方法由各种单一的方法发展到以适应性方法为代表的综合性方法,并且
广泛地应用
了计算机模拟和系统控制理论,从而更加
客观地反映
了客观现实情况,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
3.
各种评
估规范
有点互相融合,表现出灵活性与强制性的统一,法律形式的评
估规范
增加了规定的弹性,政策形势的评
估规范
的强制性得到了加强。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发展历程
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标志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始,国民环保意识在这个时候有了初步的观念。这个会议初步孕育了我国环境影响评
估
的思想体系,其会议上的“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观念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
估
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
1973年首先提出
环境影响评价
的概念
,
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环境影响的报告书。这种制度有桥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即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备和绿化地带等
作出
环境影响评价,以便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
其他
公害提供科学依据。按照上述法律,国家计划、经济和环境管理部门把环境影响评价定为开发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
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299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