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工程类投标方案 治理工程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DOCX   210页   下载311   2024-06-20   浏览32   收藏0   点赞0   评分-   98797字   59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1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2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3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4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5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6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7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8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9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10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11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12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13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14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第15页
剩余19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7 一、编制目的 7 二、编制依据 7 三、编制原则 9 第二章、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0 一、工程概况 10 1、工程基本概况 10 2、自然条件概况 10 二、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5 1、定位和测量放线 15 2、生产便道工程 22 3、蓄水池工程 22 4、灌溉渠工程 29 5、排洪沟工程 32 6、造林育林 37 7、封禁治理措施 51 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55 一、本工程质量目标确立的具体分析及设计 55 1、对本工程质量目标确立的具体分析 55 2、对本工程质量目标设计 55 二、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体系 56 1、质量目标 56 2、质量保证体系 56 三、质量责任制 57 1、项目经理职责 57 2、总工程师职责 58 3、项目副经理职责 59 4、部门及各部门人员职责 59 四、质量管理控制流程 64 1、施工设备的检验、测量和试验流程 64 2、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流程控制 65 3、施工过程纠正和预防工作流程控制 66 1、 施工过程不合格产品管理流程 67 5、施工过程质量工作记录控制流程 68 6、工程施工中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工作控制流程 69 五、质量管理制度 70 1、目标管理 70 2、过程质量预控 70 3、加强过程控制 73 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5 1、绿化种植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5 2、土方开挖、地面排水及垫层的施工 79 3、砌体施工: 83 七、成品保护措施 84 1、成品保护管理原则 84 2、分项工程保护细则 84 八、其他质量保证措施 86 1、劳务素质保证 86 2、季节性施工的质量保证 87 3、经济保证措施 87 第四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88 一、安全生产管理方针与目标 88 1、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88 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88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总体思路 88 三、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90 四、安全管理体系 90 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91 1、安全生产责任制 91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92 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作业制度 92 4、安全检查制度 92 5、安全防护制度 93 6、安全评比制度 93 7、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93 8、安全事故申报制度 94 六、危险源评估及采取的措施 95 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估 95 2、针对危险源采取的安全措施 95 七、安全防范重点与措施 99 1、安全防范重点 99 2、安全防护措施 100 3、用电安全防范措施 100 4、吊车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101 5、机械安全防范措施 102 6、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103 八、安全工作检查与整改 104 1、安全工作检查 104 2、安全检查整改 109 第五章 、水保环保管理体系与措施 110 一、 工程施工中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110 二 、 环境保护措施 116 第六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123 一、 总体进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23 二、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23 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 123 2、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程序 124 三、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工期控制点 125 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25 2 、施工进度 网络图 126 四、 影响本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127 1、材料供应方面 127 2、劳动力配备方面 127 3、项目领导班子方面 127 4、资金方面 127 5、机械保证方面 128 6、安全管理方面 128 五、 建立完善施工进度计划控制体系及制度 128 1、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 128 2、进度计划的分级控制 129 3、建立施工进度计划审批制 130 4、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监测 130 5、加强现场调度管理工作 131 6、加强施工进度的检查 131 7、实施奖惩制度 132 8、建立施工进度报告例行制 132 六、具体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33 1、组织保证 133 2、管理保证 133 3、资金保证 134 4、劳动力保证 135 5、材料保证 135 6、机械设备保证 135 7、技术保证 136 七、其他保证措施 136 1、农忙及节假日期间施工进度计划保障措施 136 2、中考、高考、重大活动期间施工进度计划保障措施 137 3、冬、雨期和高温季节施工进度计划保障措施 138 八、针对周边环境制定的对外关系协调进度保障措施 139 九、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及补救措施 140 1、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140 2、进度补救保证措施 142 第七章 、 资源配备计划 143 一、施工总体布署 143 1、布置原则 143 2、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地 143 3、主要附属加工场地 144 二、人员、物料供应及施工机具配置 145 1、施工准备 145 2、劳动力安排计划 148 3、机械设备选择 150 4、材料管理计划与措施 153 5、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154 6、临时用地 154 第八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155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55 二、场地现状 155 1、现状道路 155 2、临时水电及排污现状 156 三、临时用电布置 156 四、临时用水布置 156 五、施工现场临时排水排污 156 六、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57 第九章 、冬、雨季施工技术及安全保障措施 158 一、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58 二、雨施部署 158 三、雨施措施 159 四、现场排水简图向周边自然排水 162 五、 为保证雨季正常施工,特做好如下几点: 163 第十章、文明施工措施 164 一、总体要求 164 二、文明施工各岗位职责 164 1、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164 2、副经理岗位职责 165 3、总工程师岗位职责 165 4、专业工程师岗位职责 166 5、安全质量环保部部长岗位职责 167 7、材料员岗位职责 167 8、预算员岗位职责 168 9、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168 10、作业队长职责 168 11、作业员工职责 169 三、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9 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69 1、 文明施工主要标准的落实 170 3、文明施工具体标准 172 四、文明施工措施 174 1、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174 2、现场安全、保卫措施 175 3、现场卫生管理措施 175 4、和谐施工管理措施 176 5 、 临时用电电能节约措施 177 6 、节约用水措施 178 7 、废弃物回收措施 178 8、垃圾清运措施 179 9、防止施工扰民措施 179 五、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80 第十一章、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 182 一、治安联防方案 182 二、重大节假日安全保卫方案 183 三、治安保卫制度 184 四、工地门卫制度 184 五、民工住宿安全管理制度 185 六、民工住宿安全管理措施 186 第十二章、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187 一、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187 二、主要岗位管理人员设置、职责分工说明 188 1、项目经理 188 2、项目总工程师 188 3、项目副经理 190 4、项目总经济师 191 5、综合办公室主任 192 三、各管理部室职责分工说明 192 1、技术部 192 2、工程部 192 3、质量部 193 4、材料设备部 193 5、综合办公室 193 四、公司总部与项目部的关系 193 第十三章、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 195 一、施工总体配合措施 195 1、总体配合措施 195 2、工期配合措施 196 3、质量配合措施 196 4、安全文明施工配合措施 197 二、与发包人的协调配合 197 三、与监理单位协调配合 198 四、与设计单位协调配合 199 五、与分包单位协调配合 199 附 件 一: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200 附 件 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201 附 件 三:劳动力计划表 202 附 件 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203 附 件 五:施工总平面图 205 附件六: 206 第十四章、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阐述方案 207 针对本次项目 ,制定如下施工管理方案: 207 1、项目质量管理 207 2、项目工期管理 207 3、项目安全管理 207 4、材料管理 208 5、工程技术管理 208 6、成本管理 209 7、工程验收 209 8、后续报告 210 第一章、编制说明 根据本工程项目招标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我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阅读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并到工程现场实地勘察,经仔细讨论研究,依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定额及实地情况,并结合本公司经济、技术、机械设备的实力以及我公司在 XX 其他项目施工时总结的经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编制了本技术标,力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方法实用。 一、编制目的 本技术标系若我公司有幸中标,我公司对XX施工指导和工作安排的主要依据,其主要阐述了我公司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部署安排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较为详细作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投入的机械设备、材料和人员的组织,结合现场和图纸设计特点,制定科学、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指导现场有序、快捷、优质、低耗、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二、编制依据 2.1XX招标文件; 2.2我公司现有的专业的施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 2.3我公司技术人员到项目现场实地踏勘所了解的实际情况; 2.4国家及地方部颁发的现行相关法规、规范、规程及验评标准(详见表1)。 表 1 主要施工规范一览表 序号 规范名称 规范编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019 年 12 月 28 日修正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018 年修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19 修正版) 4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 2000 〕 38 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 年 1 月 1 日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15 年修订)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6 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10 《退耕还林条例》( 2016 年 2 月 6 日修订) 11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011 年 1 月 8 日修订) 12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1989 年) 13 《森林防火条例》( 2008 年) 14 《 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 2019 ) 15 《 XX 森林防火条例》( 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013 ) 16 《 XX 环境保护条例》( 2009 年 6 月 1 日) 17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 2021 — 2035 年 ) 》 18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 2021-2035 年)》 19 《 XX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 20 《 XX 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定》 2018 版 21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2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3 《城市园林绿化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82-2012 24 《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 LY/T3179-2020 25 《森林抚育规程》 DB14/T1201-2016 26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2016 27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1646-2005 28 《山桐子栽培技术规程》 LY/T2817-2017 29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 DB42/T1261-2017 3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 GB/T16453.4-2011 ) 31 《容器育苗技术》 LY/T1000-2013 三、编制原则 3.1严格遵循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为原则;  3.2严格按设计标准及相关验收标准执行为原则;  3.3严格按组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控制为原则。 3.4按国家及XX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文件编制; 3.5严格按本公司制定的施工管理办法、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实施细则为原则; 3.6严格按本公司制定的项目管理细则为原则。 第二章 、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基本概况 1.1项目名称: XX 。 1.2建设地点: XX 。 1.3计划工期: XX 。 1.4项目总投资: XX 。 1.5质量目标: XX 。 1.6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规模:人工造乔木林 XX 亩、退化林修复 XX 亩;荒漠化治理及小型水保设施建设 XX 处。其中:新修 XX 立方米蓄水池 XX 处( XX 座),灌溉渠 XX 处( XX 千米),排洪沟 XX 处( XX 千米)。治理石漠化 XX 平方公里。 2、自然条件概况 2.1、地理区位 XX 2.2、地形地貌 XX 2.3气候条件 XX 2.4水文水系 XX 2.5土壤资源 XX 2.6生物资源 XX 2.7社会经济条件 XX 2.8石漠化现状与治理 2.8.1石漠化现状 XX 2.8.2治理对策 (1)潜在石漠化治理对策 项目区潜在石漠化土地以岩溶地区林地为主,坡度平缓、土壤肥沃、立地条件好,土壤侵蚀强度低、交通便利。潜在石漠化治理以预防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前提,以发展经济产业、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降低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经营主体和群众意愿,依托适宜的气候环境、立地条件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具有较强适应性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油茶、山桐子、榉木、马尾松、柏木、皂角、杉木、芒果、李子等树种。 (2)轻度石漠化治理对策 总体上看,项目区轻度石漠化土壤侵蚀强度较低,林业用地乔灌植被分布广泛,但乔木郁闭度和灌草覆盖度偏低,生态功能较差;生产用地土层较深厚,立地条件较好。轻度石漠化治理以增加乔灌植被覆盖、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结合土地质量、自然条件和经营主体意愿,以退化林修复为主要治理措施,以提高林灌植被覆盖、增强蓄水保土能力、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增强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通过各种管护措施的全面落实,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减少人为破坏、避免森林灾害,促进生态系统修复。 (3)中度石漠化治理对策 项目区中度石漠化大多分布在人为活动相对频繁地区,林业用地土壤厚度相对一般、石砾含量较低、立地条件好,但林草植被稀疏、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石漠化治理以增加森林植被、提高灌草覆盖为主要目标,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生态效益。结合项目区气候特点、立地条件、群众意愿等有利条件,结合林地植被分布广泛、覆盖稀疏等实际,以退化林修复为主要治理措施,全面落实管护,加强森林灾害防控,提高林灌植被覆盖、增强蓄水保土能力,促进生态系统修复。 (4)重度、极重度石漠化治理对策 重度、极重度石漠化以乔木林和灌木林地为主,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山高坡陡、土壤厚度相对一般、立地条件一般、乔灌植被稀疏。通过实施退化林修复,选择生长较快,适应性、抗逆性强的树种,全面落实管护措施,强化保护管理,避免人为破坏和森林灾害,保护现有林草植被并促使其正向恢复。 2.8.3治理方法 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结合石漠化土地分布、结构、成因和特点,项目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类设计、综合治理,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以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为重点,推广适宜的治理措施和管理模式,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退化的林分,采取抚育修复措施,补植乔木树种,使林内目的树种分布均匀,无林中空地和林隙地,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提高林地质量,提升林分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促进了生态状况持续好转,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治理方法如下: (1)项目区部分小班含有大于25平方米的林中空地应进行补植补播。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森林资源的破坏,是造成或加剧石漠化的重要根源。实行补植修复,是恢复林草植被、促进生态系统修复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途径。项目区气候温暖湿润、乔灌植被分布广泛、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性、立地条件较好、适宜补植修复,通过实施补植修复退化林,选择生长较快,适应性、抗逆性强的生态用材树种,如柏木、山桐子、榉木等,通过人工补植,从而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全面落实管护措施,禁止人为活动,强化保护管理,避免人为破坏和森林灾害,保护现有林草植被并促使其正向恢复。 (2)项目区种植油茶、杉木因密度过大,导致油茶下部没有阳光,不挂果;杉木密集没有得到更多营养空间而停止生长。应通过密度调控措施调整小班林木的通风、透光和密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有部分小班种植的白栎、滇柏、桦树、柳杉等因缺乏管护,导致没有控制好杂草和灌木,土壤板结,影响了目标树种的正常生长。也应该通过促进复壮的抚育措施,通过人工加强林地管理,恢复其正常生长。 (3)项目区还有一些小班自然条件适宜,区位优势明显。但种植的板栗、茶叶、核桃、李子、芒果、枇杷、油茶、油桐、金银花等密度已经远远低于该类未退化林分的合理密度。这类小班应该围绕产业完善,结合现代林业发展模式和相关部门的规划布局,立足实际、依托市场,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进行相关植物的布置。在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同时,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拓展群众致富增收渠道,培育壮大市场农户,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8.4、石漠化治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xx 不断探索,把生态治理、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总结出石漠化治理“四大模式”:一是岩溶山区高海拔地区种草养畜的“晴隆模式”;二是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三是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四是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 但是作为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区域之一, XX 石漠化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重要的石漠化防治区和土壤保持区。在石漠化治理项目实施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金投入标准低。项目资金投入标准低,加上近年各种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持续上涨等因素,项目进行招投标难度较大,一些项目实施需项目区农户投工投劳才能完成。二是工程实施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项目受干旱,工程性缺水和严重的凝冻灾害不同程度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二、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定位和测量放线 根据工程的需要,在现场成立专职测量队,人员包括测量工程师 XX 人,测量员 XX 人,负责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合格检测机构检定且在有效期内,并且标识完好,本工程施工测量仪器详见下表: 表3施工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 器具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精度 1 全站仪 索佳SET210k 台 1 测角 测距 2″ ±(2+2ppm×D)mm 2 经纬仪 J-2 台 2 2″ 3 水准仪 DZS2 台 2 S2 4 垂准仪 JC100 台 3 其它工具:钢卷尺(50m、防水、防锈)、水准标尺、塔尺、卷尺、线坠、墨线盒等。 1.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1.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布设平面控制网形。 (3)点位选在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用混凝土浇筑,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1.1.2场区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根据总平面图利用全站仪和国家城市导线点在现场区域内布设一条附合导线,然后利用极坐标法定出建筑物的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场区的首级控制,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等级符合下表中的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5" 1/40000 1.1.3精度分析 根据测角中误差公式m β =±{f β f β /(n+1)/N}1/2其中f β 为导线闭合差,N为导线闭合环数,取N=1;n为导线边数n=12,按一级导线的技术指标知m β =±5",得f β =±17",即导线闭合差必须小于±17"。测边相对误差,导线边数按100m计算,由全站仪进行测距,精确度1mm+1PPM×d,角度最大误差1″以供测量精度达到1/50000以上。 1.2平面控制网(轴线控制网) 1.2.1轴线控制网的建立及精度要求 :在场区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利用首级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具体是以轴线为准向四面扩散。其精度应满足下表中的技术指标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10" 1/20000 1.2.2定位放线 定位放线是确定铺装或其他构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桩位的长期稳定的保留,对铺装或其他构筑物测设十字形主轴线,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由总平面图、桩位总平面图提供的设计坐标计算十字形控制线的交叉点坐标。 用角度交汇法确定铺装或其他构筑物十字形主轴线交叉点的位置,经纬仪设在该位置。用后方交汇法测出交叉点的现场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在现场对初步测定的点位进行归化改正,即经纬仪设在初步测定的交叉点上。用极坐标法测出设计坐标位置。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 平面控制法与主轴线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当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后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技术部门、领导,通知监理单位验线。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1.2.3基槽灰线 根据铺装或其他构筑物各控制桩或轴线桩,按基础图撒好基槽灰线。这项工作精度要求很高,但要防止差错。在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验线合格才可正式开挖。 1.2.4基础放线 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平面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用经纬仪投测主轴线。经校核后,以主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分界线等。 1.3、高程控制 1.3.1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施工的需要和交桩情况,现场的高程控制网布设为附合水准路线;我们在西北角,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布设了四个水准点,以做备用,定期与场区内水准点间的进行联测。现场根据测绘院给定的水准点,首先复核其水准点的正确性,然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1.3.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现场的水准路线按照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符合下表要求: 等级 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mm)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附合闭合差(mm) 三等 6 DZS3-1 双面 往返一次 12L½ 其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等级 视线高度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 三等 大于0.3m 小于40m 小于2m ±6mm 1.3.3精度分析 根据每公里全中误差公式M ω =±{( ωω /L)/N}1/2其中水准测量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则M ω =±6mm,L为水准路线的公里数取L=1.5km,N为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的条数取N=1,得 ω ≦±7mm,即施测时水准环线的闭合差或附合差要小于±7mm。当闭合环线的闭合差满足要求时,利用按距离加权的方法将闭合差分配到各点高程上,即按公式Vi=[(- ω )/∑Si]×Si,Vi表示第I测段的改正数,∑Si=L,Si表示第I点至起始水准点的距离。经改正后的各点高程方可作为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高程已知点。 1.4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保护及复测 1.4.1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 为确保我们现场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场区内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即首级控制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布设。 图9现场水准点标识石埋设图 1.4.2测量控制桩的保护 在控制桩点周围用脚手架搭设2m×2m的护栏,并制作圆盘形的标识,写上“测量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派专人看管。 1.4.3控制桩点的复测 控制桩点的复测要定期进行,轴线控制线的施工测量过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网线,都要复测一次;首级控制点也要在3~6月间检查一次,如有变动要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要真实,签字要齐全,具有可追溯性。 1.5施工中的测量控制 1.5.1平面控制 先用外控法作好内控点,然后再用内控点控制平面施工。具体叙述如下: 先检查轴线控制网,无误后利用建筑方格网(轴线控制网)在平面上投测;将投测点检查无误后,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确定好以后的投测点,并作好保护;在以后的施工中直接利用ZL铅直仪往上传递轴线,利用全站仪复核检查传递在施工层的轴线,确定无误后,再进行细部放样。 1.5.2高程控制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引测,且在同一平面层上至少引测三个高程点,且其互差不大于3mm,施工中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施工层的控制标高点。±0.000以上的标高利用检定并经温度、拉力和尺长三差改正的钢尺沿铅直线往上传递。 1.6施工测量管理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情况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测量管理制度和复核验线制度如下: 1.6.1测量管理制度 (1)本工程测量管理体系:根据工程的需要,在现场成立测量队,人员包括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员4人。 (2)各级施测人员要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与规范,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做到按规范工作,按图纸施工。 (3)建立健全内部测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服从于总工程师的业务工作协调。 (4)测量工作严格遵循自检、互检的作业程序,合格后方可报上级管理部门复核验线。 (5)外业测量成果的记录要求做到:原始真实、数值正确、内容完整、字迹工整清晰,记录要当场及时填写,不允许先写在草稿纸上后再转抄,保持记录的原始性。采用电子记录手簿时,要打印出观测数据。 (6)草图、点志记图等,要当场勾绘,方向、有关数据和地名等一并标注清楚。测量记录多有保密内容,要妥善保管,工作结束后上缴有关部门保存。 (7)测量计算工作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8)测量人员要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校核,确保测量仪器在受控状态之中。 (9)测量仪器的检定必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有关检定规程并在受控的检定部门进行,一般测量仪器的检定周期为一年(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水准标尺)。 (10)严禁测量黑器具在施工现场出现,作好现场测量仪器的登记、标示、记录等管理工作。 1.6.2复核验线制度 (1)测量验线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对该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统一进行管理,其中灰线、±0.000、竣工测量由规划部门验收。 (2)复核验线流程规定如下:放线→自检→项目部技术验线→监理验线。 (3)复核验线前,各专业班组要提前提交有关报验资料,包括:坐标依据,高程依据,施测方案,待复核点与所用依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技术标210.docx
下载提示

如果下载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专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