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通讯指挥车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理解及背景分析
12
第一节
对项目建设背景的理解与分析
12
第二节
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理解与分析
32
第三节
对项目建设目标的理解与分析
33
第四节
对项目建设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4
第五节 项目需求分析
35
一、采购总说明
35
二、工作范围
36
三、功能要求
37
四、技术参数要求
38
五、运输需求
46
六、交货与安装调试需求
46
七、人员培训需求
49
八、售后服务需求
50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
54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54
第二节
项目服务人员及职责
60
一、项目服务人员
60
二、部门职责
64
三、岗位职责
71
四
、人员配置的制度化管理
93
第三章 项目管理制度
96
第一节 人员管理制度
96
一、考勤管理制度
96
二、职工培训
98
三、
人员纪律
99
四、员工激励机制
101
第二节
生
产车间管理制度
103
第三节
生产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
106
第
四
节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09
第五节 仓库管理制度
121
第四章 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
125
第一节
供货能力
125
一、设备能力
125
二、
物资
保障能力
126
三
、仓储服务能力
126
四、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126
五
、财务能力
127
六
、质量保障及管理能力
127
七
、应急保障能力
127
八
、沟通能力
128
第二节
供货方案
128
一、供货计划
128
二、质量标准、验收标准、验收手段
130
第三节
供货响应程度
131
一、响应程序
131
二、响应原则
132
三、质量响应
133
四、响应时间
134
第
四
节
供货保证措施
136
一、组织措施
136
二、技术措施
136
三、合同措施
137
四、验收保证措施
137
五、运输保证措施
138
六、生产及库存管理措施
138
七、交货期保障措施
139
八、经济措施
141
九、信息管理措施
141
第五章
应急通讯指挥车设计方案
143
第一节
项目概述
143
一、
概述
143
二、
设计原则
144
三、
建设目标
145
四、
系统功能
145
第二节
总体
设计方案
147
一、
概述
147
二、
总体技术要求
148
三、总体框架和总体拓扑示意图
149
第三节
系统设计方案
150
一、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
150
二、
照明系统
166
三、
供配电系统
169
四、
安全警示系统
174
五、通信系统设计
174
六、计算机及控制系统
176
七、会议系统
177
八、
其他及辅助系统
177
第四节
车辆改制
180
一、总体布局设计
180
二、车内设置
184
三、整车结构
185
四、整车配重
185
五、设备减振
186
六、系统的可维修性
186
七、设备及人员安全
186
八、电磁干扰的解决
187
九、车内装饰
187
十、表面处理
188
十一、车辆密封
189
十二、隔音隔热
189
第五节
安全性设计
189
一、人身安全性
190
二、车辆安全性
190
三、设备安全性
190
四、信息安全性
191
第六节 可靠性设计
195
一、系统构成
195
二、主要技术措施
195
三、可维修性设计
197
四、电磁兼容性设计
197
五、屏蔽设计
201
六、滤波设计
202
七、接地设计
202
第六章 项目生产方案
207
第一节 生产设备管理方案
207
一、生产
设备表
207
二、生产设备管理
208
第二节 应急通讯指挥车配备设备采购
239
一、配备的设备种类
239
二、明确选择供应商的标准
243
三、强化供应商现场质量考核
248
四、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248
五、质量检验审查
248
六、扩大供应商审核范围
249
七、供应商的定期监督与考核
249
八、定期开展供应商评价
249
第三节 生产工艺流程
249
第七章
安装调试及验收方案
253
第一节
安装调试
253
第二节
验收方案
258
一、验收要求
258
二、验收项目及标准
259
三、
验收方式
260
第八章
项目实施承诺
及质量保障方案
262
第一节
项目实施承诺
262
一、
项目完成承诺
262
二、
项目实施进度承诺
264
三、
项目人员承诺
265
四、
技术支持承诺
271
五、售后服务承诺
272
六、质量保证承诺
273
第
二
节
质量保障体系
274
一、质量体系建立
274
二、质量组织机构
275
三、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承诺
275
第三节 质量保障措施
276
一、
技术组织机构
保障
276
二
、
技术人员
工作
计划
保障
277
三、
投入人力资源
保障
279
四、技术服务保障
279
五、
质量控制措施
280
六、
合同质量保证措施
282
第九章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方案
283
第一节 服务总体框架
283
一、技术力量
283
二、售后服务信息汇总、调度中心的成立
283
第二节 服务阶段
284
一、售前服务
284
二、售中服务
285
三、售后服务
286
四、三个服务阶段之间的关系
287
第三节 技术培训
287
一、培训理念和培训体系
287
二、培训计划
289
第四节 售后服务方案
293
一、售后服务原则
293
二、售后服务流程及跟踪
295
三、售后服务保障措施
301
第五节 维修保养方案
307
第十章 应急预案
314
第
一
节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314
一、总则
314
二、危险性分析
314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15
四、预防与预警
316
五、应急响应
317
六、信息发布
322
七、后期处置
322
八、保障措施
322
九、培训与演练
322
十、应急组织机构的纪律
323
十一、附则
323
第二节
产品质量问题处理预案
324
一、目的
324
二、工作原则
324
三、适用范围
324
四、处置机构、职责
324
五、质量事件处置工作制度
325
六、现场应急处理
326
七、后期处理
326
八、日常应对措施
327
九、采购单位损失补偿方案
327
第
三
节
保证供货应急预案
328
一、准备工作
328
二、组织过程
328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
329
四、监察与处理
330
第四节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330
一、
适用范用
330
二、
总则
330
三、
组织机构
331
四、
主要职责
331
五、
应急响应程序
332
六、其他
335
第十一章
档案管理方案
336
第一节
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
336
第二节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339
第三节
档案管理工作规范
341
说 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配置及性能指标”详情可见本文第
一
章。
二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人员配备保障”详情可见本文第
二
章。
三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供货方案、项目供货计划、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四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设计
方案(通讯系统、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办公系统、供配电系统等)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五
章。
五、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生产
方案、生产工艺、工艺设备(焊接机器人、激光切割工艺设备)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六
章。
六、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安装
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七
、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技术培训、售后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九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理解
及背景分析
第一节
对项目建设背景的理解与分析
一、应急通讯指挥车概述
应急通讯指挥车以二类底盘和一类底盘作为承载和运输平台,以应急发电机组、空调、防化监测、灯光、会商设备等辅助保障做支撑,通过车内配置的各种先进的通信设备,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现场救助等各种现场提供图像、数据、语音;提供实时、准确的现场手资料,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指挥。
该产品用于野外作业、演习训练、消防、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特殊场合,为指挥、调度、提供强有力和的支持。广泛用于:电力、民政、应急管理部门等。
为了在消防、公安、人防、救援等现场迅速建立临时指挥中心,应急通信指挥车应运而生,利用先进的大功率广播指挥系统、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采集技术、图像无线传输技术、强光照明技术等,实现单兵——指挥车——指挥中心的通信联络、现场指挥调度等功能,是公安、消防部门针对大型现场指挥、群众疏散、抢险救援、综合移动平台,是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它高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
(一)应急通讯指挥车组成
根据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功能结构,可划分为三大系统:载车平台分系统、电子信息分系统和综合保障分系统等各个部分。各分系统又可细分为多个子系统。各系统设备之间相互独立,但又互相关联支持。
1.载车平台分系统
按载车平台大小不同,可分为三类:大型车、中型车和小型车。大型车具有空间宽敞、安全舒适、功能全面的特点,适合城市周边路况良好的场合。中型车具有功能全面、机动能力较强的特点,适合道路较窄、路况较差的场合。小型车具有良好的越野能力,可适应各种复杂条件路况。
载车平台分系统分为载车底盘及车辆改装两个部分。
(1)底盘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车辆发动机及其各部件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车辆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主要组成为以下:
1)传动系
传动系一般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组成。
车辆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车辆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传动系可按能量传递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液压传动、电传动等。
下面分别介绍小传动系各个分总成的工作原理以及作用:
A.离合器: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离合器接合状态离合器切断状态离合器的功用主要有:
a.保证车辆平稳起步:起步前车辆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发动机与变速箱是刚性连接的,一旦挂上档,车辆将由于突然接上动力突然前冲,不但会造成机件的损伤,而且驱动力也不足以克服车辆前冲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而熄火。如果在起步时利用离合器暂时将发动机和变速箱分离,然后离合器逐渐接合,由于离合器的主动部分与从动部分之间存在着滑磨的现象,可以使离合器传出的扭矩由零逐渐增大,而车辆的驱动力也逐渐增大,从而让车辆平稳地起步。
b.便于换档:车辆行驶过程中,经常换用不同的变速箱档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驶条件。如果没有离合器将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那么变速箱中啮合的传力齿轮会因载荷没有卸除,其啮合齿面间的压力很大而难于分开。另一对待啮合齿轮会因二者圆周速度不等而难于啮合。即使强行进入啮合也会产生很大的齿端冲击,容易损坏机件。利用离合器使发动机和变速箱暂时分离后进行换档,则原来啮合的一对齿轮因载荷卸除,啮合面间的压力大大减小,就容易分开。而待啮合的另一对齿轮,由于主动齿轮与发动机分开后转动惯量很小,采用合适的换档动作就能使待啮合的齿轮圆周速度相等或接近相等,从而避免或减轻齿轮间的冲击。
c.防止传动系过载:车辆紧急制动时,车轮突然急剧降速,而与发动机相连的传动系由于旋转的惯性,仍保持原有转速,这往往会在传动系统中产生远大于发动机转矩的惯性矩,使传动系的零件容易损坏。由于离合器是靠磨擦力来传递转矩的,所以当传动系内载荷超过磨擦力所能传递的转矩时,离合器的主、从动部分就会自动打滑,因而起到了防止传动系过载的作用。
B.变速器:车辆变速器:通过改变传动比,改变发动机曲轴的转拒,适应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阻碍等不同行驶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不同要求的需要。通俗上分为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手动/自动变速器,无级式变速器。
C.传动轴:传动轴总成由外万向节(RF节)、内万向节(VL节)和花键轴组成,RF节和VL节均为球笼式等速万向节。VL节用螺栓与差速器传动轴凸缘相连接,RF节通过外星轮端部的花键轴与前轮相连接,左、右前轮分别由1根等速万向节传动轴驱动。
D.主减速器:主减速器是车辆传动系中减小转速、增大扭矩的主要部件。对发动机纵置的车辆来说,主减速器还利用锥齿轮传动以改变动力方向。
车辆正常行驶,发动机的转速通常在2000至3000r/min左右,如果将这么高的转速只靠变速箱来降低下来,那么变速箱内齿轮副的传动比则需很大,而齿轮副的传动比越大,两齿轮的半径比也越大,换句话说,也就是变速箱的尺寸会越大。另外,转速下降,而扭矩必然增加,也就加大了变速箱与变速箱后一级传动机构的传动负荷。所以,在动力向左右驱动轮分流的差速器之前设置一个主减速器,可使主减速器前面的传动部件如变速箱、分动器、万向传动装置等传递的扭矩减小,也可变速箱的尺寸质量减小,操纵省力。现代车辆的主减速器,广泛采用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双曲面齿轮工作时,齿面间的压力和滑动较大,齿面油膜易被破坏,必须采用双曲面齿轮油润滑,绝不允许用普通齿轮油代替,否则将使齿面迅速擦伤和磨损,大大降低使用寿命。
E.差速器:驱动桥两侧的驱动轮若用一根整轴刚性连接,则两轮只能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这样,当车辆转向行驶时,由于外侧车轮要比内侧车轮移过的距离大,将使外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拖,而内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转。即使是车辆直线行驶,也会因路面不平或虽然路面平直但轮胎滚动半径不等(轮胎制造误差、磨损不同、受载不均或气压不等)而引起车轮的滑动。车轮滑动时不仅加剧轮胎磨损、增加功率和燃料消耗,还会使车辆转向困难、制动性能变差。为使车轮尽可能不发生滑动,在结构上必须保证各车辆能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通常从动车轮用轴承支承在心轴上,使之能以任何角速度旋转,而驱动车轮分别与两根半轴刚性连接,在两根半轴之间装有差速器。这种差速器又称为轮间差速器。多轴驱动的越野车辆,为使各驱动桥能以不同角速度旋转,以消除各桥上驱动轮的滑动,有的在两驱动桥之间装有轴间差速器。现代车辆上的差速器通常按其工作特性分为齿轮式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两大类。齿轮式差速器当左右驱动轮存在转速差时,差速器分配给慢转驱动轮的转矩大于快转驱动轮的转矩。这种差速器转矩均分特性能满足车辆在良好路面上正常行驶。但当车辆在坏路上行驶时,却严重影响通过能力。例如当车辆的一个驱动轮陷入泥泞路面时,虽然另一驱动轮在良好路面上,车辆却往往不能前进(俗称打滑)。此时在泥泞路面上的驱动轮原地滑转,在良好路面上的车轮却静止不动。这是因为在泥泞路面上的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较小,路面只能通过此轮对半轴作用较小的反作用力矩,因此差速器分配给此轮的转矩也较小,尽管另一驱动轮与良好路面间的附着力较大,但因平均分配转矩的特点,使这一驱动轮也只能分到与滑转驱动轮等量的转矩,以致驱动力不足以克服行驶阻力,车辆不能前进,而动力则消耗在滑转驱动轮上。此时加大油门不仅不能使车辆前进,反而浪费燃油,加速机件磨损,尤其使轮胎磨损加剧。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挖掉滑转驱动轮下的稀泥或在此轮下垫干土、碎石、树枝、干草等。为提高车辆在坏路上的通过能力,某些越野车辆及高级轿车上装置防滑差速器。防滑差速器的特点是,当一侧驱动轮在坏路上滑转时,能使大部分甚至全部转矩传给在良好路面上的驱动轮,以充分利用这一驱动轮的附着力来产生足够的驱动力,使车辆顺利起步或继续行驶。
F.半轴:半轴是差速器与驱动轮之间传递扭矩的实心轴,其内端一般通过花键与半轴齿轮连接,外端与轮毂连接。
现代车辆常用的半轴,根据其支承型式不同,有全浮式和半浮式两种。
全浮式半轴只传递转矩,不承受任何反力和弯矩,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类车辆上。全浮式半轴易于拆装,只需拧下半轴突缘上的螺栓即可抽出半轴,而车轮与桥壳照样能支持车辆,从而给车辆维护带来方便。
半浮式半轴既传递扭矩又承受全部反力和弯矩。它的支承结构简单、成本低,因而被广泛用于反力弯矩较小的各类轿车上。但这种半轴支承拆取麻烦,且车辆行驶中若半轴折断则易造成车轮飞脱的危险。
2)制动系
车辆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车辆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统称为制动系统。其作用是:使行驶中的车辆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车辆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车辆速度保持稳定。
对车辆起制动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车辆上且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而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因此车辆上必须装设一系列专门装置以实现上述功能。
A.分类
a.按制动系统的作用
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用以使行驶中的车辆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行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停驶的车辆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统则称为驻车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车辆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降低车速或保持车速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的制动系统称为辅助制动系统。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车辆都必须具备的。
b.按制动操纵能源
制动系统可分为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和伺服制动系统等。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为人力制动系统;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系统称为动力制动系统;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称为伺服制动系统或助力制动系统。
c.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
制动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等。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能方式的制动系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
B.组成
制动系统一般由制动操纵机构和制动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a.制动操纵机构
产生制动动作、控制制动效果并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以及制动轮缸和制动管路。
b.制动器
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车辆上常用的制动器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产生制动力矩,称为摩擦制动器。它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两种结构型式。
3)行驶系
行驶系由车辆的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等组成。车辆的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等组成了行驶系,行驶系的功用是:
A.接受传动轴的动力,通过驱动轮与路面的作用产生牵引力,使车辆正常行驶;
B.承受车辆的总重量和地面的反力;
C.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衰减车辆行驶中的振动,保持行驶的平顺性;
D.与转向系统配合,保证车辆操纵稳定性。
4)转向系
用来改变或保持
车辆
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称为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
车辆
的行驶方向。
车辆
转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
A.
机械转向系统
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能源,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机械转向系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B.动力转向系统
动力转向系统是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在正常情况下,车辆转向所需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而大部分是由发动机通过动力转向装置提供的。但在动力转向装置失效时,一般还应当能由驾驶员独立承担车辆转向任务。因此,动力转向系是在机械转向系的基础上加设一套动力转向装置而形成的。
(2)车辆改装
根据应急指挥通讯车采购方需要,将制造厂家生产的原形车进行外部造型、内部造型以及机械性能的改动,主要包括车身改装和动力改装两种。
1)刹车系统
刹车系统升级有多方法,比如换加大的刹车盘和多活塞的刹车卡钳以及高性能、耐高温的刹车片外,还可以换上等级更高的刹车油,或者换装金属材质的高压刹车油管。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换上规格更大的刹车总泵,以提高刹车踏板的辅助推力。以刹车片来说,基本上可分两类,一是普通驾驶用,操作温度介于50度到450度;另一种是赛车专用,操作温度从250度到850度,高温的刹车片是不适合在普通路上使用的,因为它在未达到操作温度之前,不能发挥理想的刹车效果,容易造成危险。
2)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的改装大致可分为换装避震器、强化悬挂结构杆、加装平衡杆等。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多人改装的项目就是避震器。避震器的改装实际就是换上阻尼较硬、品质较好并且能和弹簧充分配合的避震器。选择一组合适的避震器是十分重要的,要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之间取得折衷尤其困难,不过在纯竞技用的赛车上,一切均以操控为核心,这时一组硬邦邦的避震器对于改装车来说无疑就更加实用了。
3)引擎动力
引擎对于车就如同心脏对于人,全车最重要的部位就在于此。虽然一台引擎的动力输出有很多方法可以升级,如改变空燃比、扩大锻造活塞,强化连杆,改换曲轴,换高性能火花塞等。但是其改装的过程基本分为改进、排气、改点火系统等。
4)进气系统
发动机上的空气过滤器是为了过滤发动机运转所需要的空气,在汽油发动机上都有此装置,在玩车人看来,原车所安装的空气过滤器似有进气量不足之嫌。所以玩车人有改装进气系统的惯例。改装用的产品是由特殊的化学纤维制成,它最大的优点是在滤净空气的同时,使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流量、流速提高,从而令燃油燃烧更充分,单位效率更高,引擎表现自然不同,原车使用的空气滤清器是一次性产品,而改装用高流量原装位的空气滤清器或者是冬菇头采用较优质材料,可清洗,反复使用,较环保。
5)排气系统
发动机做功后会排出废气,排气效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引擎效能的优劣。原车设计偏向于较小发动机声音,而影响排气的速度,降低了发动机效率。在进气增加、燃烧完好的同时,排气效率亦需加强。现多改为直排,即改变排气系统的中、前段,去除消音器等净化装置,将排气全过程缩短,废气经过简单处理即排出,改良后车子加速会更迅捷。改装后的直排桶在加速时会有震耳的声浪释放,但共震不应过大,否则长时间驾驶车辆时会加剧驾驶员的疲劳和烦躁感。
6)供油系统
引擎的最佳空燃比为14.7:1,但若在高转速、高负荷时若想要求得较高的引擎出力,通常要将空燃比提高到12:1——13:1。供油系统的改装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适量的提高供油量,让空燃比适度变大,适时与适量也是判断供油系统的优劣的依据。喷射供油系统的改装可分为改硬体和改软体两大类,改硬体的目是要提高单位时间的供油量。改软体主要是改变它的供油程序,由于原车的供油程序是考虑了废气控制、油耗经济性、运转稳定性、引擎材料耐用性所得的设定,所以在马力的输出表现上,往往无法达到注重性能的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大家最殷切需求的高转速、高负荷时的表现,往往呈现供油量不足的窘况,这时就有赖于改装软体来达成。
2.电子信息分系统
电子信息分系统是应急指挥通信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指挥控制、通信四个子系统。
(1)信息米集子系统。
信息米集子系统能米集现场的视频、音频及数据信息,其配置的设备包括车内车外高清摄像头、便携式采集终端、环境采集设备等,为指挥员的指挥决策提供基础信息。
(2)信息处理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对系统采集的现场信息进行处理、储存、输出、生成处置预案,帮助指挥员正确决策。其配置的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及其他办公设施等。
(3)指挥控制子系统。
指挥控制子系统包括显示设备、音响设备、切换设备、集中控制设备等。该系统直接面对操作人员,能快速、准确、熟练、灵活地操控整个应急通信指挥车,提高运行效率。
(4)通信子系统。
通信子系统作为应急通信指挥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考虑平战结合,采用了多种可靠的通信手段相互备份的方式保障应急现场进行高效有序的指挥通信。一方面通过多种有线连接的方式在现场接入,另一方面能通过短波、超短波、VSAT卫星、移动公网等通信设备接入公网和专网,为应急指挥现场提供强大的通信保障。
3.综合保障分系统
应急通信指挥车的综合保障分系统由供配电子系统、安全子系统、环境保障子系统和其他设施构成。综合保障分系统不但具有为整车供电的能力,还可调节车内环境温适度并具有对车内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功能。
(3)车厢结构
消防通信指挥车后厢体为会议办公区、生活设施区。前厢体顶部装两套气动升降杆,一套安装装摄像头和照明灯,一套安装4GLTE天线。升降杆后部为发电机舱,发电机舱内安装超静音发电机一台,发电机舱左右侧设计可打开舱门,舱门上安装百叶窗以便发电机散热。发电机舱上部为储物区域,可通过设备区存取物品,发电机舱后为设备区,设备区左侧为三组设备机柜,设备机柜内安装卫星通讯/电源/控制指挥等设备,设备机柜后部设置检修门,检修门为上下两组,上组门可向上翻起,下组门可向下开启,可供工作人员检修使用。设备机柜旁为两套工作座椅,可供工作人员操作机柜设备使用。
后箱体为扩展箱体,扩展均为液压扩展,后箱体外框架可向上举升,举升高度约2米。外框架举升后内箱体左右侧均可向外扩展约XX米,扩展后可容纳XX人会议。内箱体中间配备会议桌,会议桌上设置有多功能接口,可供会议使用。
左右扩展箱体上均安装XX寸液晶电视可供会议使用,内箱体后部墙壁安装XX寸液晶电视供会议使用。电视旁边设计一套侧开门,工作人员可通过侧开门进入后部生活设施区。
应急通讯指挥车会议区可安排XX个长座椅,配备长会议桌;会议桌
应急通讯指挥车投标方案(350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