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调查治理及修复
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及需求分析
12
第一节 土壤污染修复总体概述
12
一、
土壤污染
总体概述
12
二、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概述
36
三、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发展趋势
55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60
一、采购需求前附表
60
二、项目概况
60
三、服务需求
60
第二章 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
64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64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
64
二
、组织机构设计原则
65
三
、
项目
组织机构图
68
第二节 项目人员配备
68
一、人员
配备原则
68
二、人员管理措施
70
三
、人员配备计划
71
四、人员岗位职责
75
第三章 拟项目投入的物资装备
91
第一节 物资配备原则
91
一、准备原则
91
二、准备计划
92
三、仪器设备的使用
92
第二节 仪器设备配备及管理
93
一、拟投入仪器一览表
93
二、调查监测仪器管理办法
97
三、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99
四、监测室管理规定
101
五、仪器保养记录表
108
六、仪器设备管理
108
第三节 土壤修复工程实施仪器设备介绍
116
一、
现场检测仪器设备
116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
120
三、工程修复设备
133
第四章 项目各项管理制度
151
第一节 监测室管理制度
151
一、监测室工作制度
151
二、监测室安全制度
152
三、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154
四、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155
五、化学试剂、玻璃器皿使用管理制度
155
第二节 人员管理制度
157
一、员工管理制度
157
二、员工聘用制度
170
三、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172
四、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177
五、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181
六、人事考核管理制度
188
七、员工奖惩制度
194
八、员工礼仪守则
198
第三节
土壤污染调查作业
管理制度
203
一、样品接收、检验、留样制度
204
二、检验单的书写规则
207
三、检验记录的书写规则
208
四、样品检验报告书的书写规则
210
五、关于监测室安排检品顺序及时限的规定
211
六、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制度
212
七、检验工作质量申述的受理和处理制度
214
八、差错事故的管理制度
215
九、人员培训进修制度
217
第五章 项目整体实施方案
219
第一节 土壤污染调查实施方案
219
一、土壤调查的原则
219
二、土壤调查的内容
219
三、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程序
224
第二节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225
一、土壤环境监测原则
226
二、土壤环境监测对象
227
三、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29
四、土壤样品的提取、净化与测定
236
第三节 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
241
一、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诊断及其意义
241
第四节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实施方案
244
一、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实施特点及影响因素
244
二、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实施流程
248
三、实施工作内容
252
第五节 土壤污染修复合理化建议
285
一、监测井修建简易
285
二、关于原位修复施工工艺建议
286
三、其他污染点的排查建议
286
四、二次污染防治建议
287
第六章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与监测
288
第一节 土壤样方设置
288
一、土壤污染调查概述
288
二、
土壤环境调查初步采样监测点位的布设
292
三、
土壤采样布点中
注意事项
293
四、
深部土壤污染调查
技术
294
第二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与运输
301
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
301
二、
土壤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304
三、
土壤样品的处理
304
四、
土壤样品分析
306
五、
土壤监测中的几类主要有机污染物
306
第三节 污染场地调查报告及其编制
309
第七章 污染土壤修复
311
第一节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311
第二节 污染土壤原位修复
312
一、土壤混合/稀释技术
313
二、填埋法
313
三、
固化/稳定化技术
317
四、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
325
五、
热解吸修复技术
336
六、
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338
七、
植物修复技术
363
八、
氧化还原技术
371
九、
电动修复技术
378
十、
土地处理技术
383
十一、
机械力化学修复
384
十二、
生物通风技术
385
十三、
农业土壤修复
388
十四、
其他修复技术
390
十五、
土壤原位修复技术汇总
392
第三节 污染土壤异位修复
392
一、土壤淋洗技术
392
二、泥浆相生物处理
397
三、化学萃取技术
398
四、
焚烧
402
五、
水泥窑共处置技术
404
第四节 污染土壤联合修复
405
一、电动力学修复+植物修复
405
二、气相抽提+氧化还原
406
三、气相抽提+生物降解
406
四、土壤淋洗+生物降解
406
五、氧化还原+固化稳定化
407
六、空气注入+土壤气相抽提
407
七、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407
第八章 修复作业环境保护措施及监理
409
第一节
修复过程环境管理
409
一、
大气污染防控
409
二、
水污染防控
409
三、
噪声污染防控
410
四、
修复后土壤去向
410
第二节
修复环境监理
411
一、
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411
二、
环境监理工作成果
413
第九章 项目验收及服务质量保障
418
第
一
节
质量保证体系综述
418
一、质量方针
418
二、质量目标
418
三、思想保证体系
418
四、组织保证体系
419
第二节 修复作业安全保障及污染控制
419
一、安全保障
419
二、二次污染控制
420
第三节 修复验收措施
421
一、修复验收工作程序
421
二、
文件审核
及
现场勘查
422
三、
验收要求
424
四、
验收监测布点要求
425
五、修复效果评价
432
六、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433
七、验收报告编制
435
第四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436
一、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436
二、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37
三、
不确定性分析
442
第十章 应急预案
445
第一节 项目应急总预案
445
一、总体目标
445
二、工作原则
445
三、应急程序
446
四、应急机构
449
五、应急要求
455
六、保障措施
456
第二节 实验室突发事故
应急
处理预案
460
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
460
二、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
461
三、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461
四、实验室触电急救处理预案
462
五、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
466
第三节 毒蛇/虫叮咬
应急
预案
467
一、总则
467
二、职责划分
467
三、急预案启动
469
四、急救援措施
469
五、预防措施
471
第
四
节
异常高温及防止人员中暑应急预案
471
一、总则
471
二、概况
472
三、现场测试工作组职责
473
四、危急事件的预防
474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474
第
五
节
新冠病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477
一、
工作原则
477
二、
成立领导小组
477
三、
应急物资准备
477
四、
应急处理程序制定
478
五、
预防预警行动
478
六、
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程序
478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概述及需求分析
”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
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三
章。
三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
求“
拟项目投入的物资装备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四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各项管理制度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五
章。
五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整体
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五
章。
六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与监测技术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六
章。
七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八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修复作业环境保护措施及监理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八
章。
九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验收及服务质量保障
”详情可见本文第
九
章。
十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应急预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十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
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
二)
其他法律法规。
四
、行业规范、标准
(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概述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土壤污染修复总体概述
一、
土壤污染
总体概述
土壤是90%污染物的最终受体,比如大气污染造成的污染物沉降,污水的灌溉和下渗,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受害者”都是土壤。作为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土壤污染不容忽视。
(一)
土壤污染的定义与特点
土壤污染(soilpollution)是指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
-
植物
-
人体”,或通过“土壤
一水-
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通过土壤对污染物质的物理吸附、胶体作用、化学沉淀、生物吸收等一系列过程与作用,使其不断在土壤中累积,当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引起土壤污染。
国际上,土壤污染指标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中国采用的土壤污染指标有:土壤容量指标;土壤污染物的全量指标;土壤污染物的有效浓度指标;生化指标(土壤微生物总量减少50%,土壤酶活性降低25%)和土壤背景值加3倍标准差(X+3S)等作为标准。
识别土壤污染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1.
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的上限值;
2.
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中的标准值;
3.
土壤中污染物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土壤是复杂的三相共存体系。有害物质在土壤中可与土壤相结合,部分有害物质可被土壤生物分解或吸收,当土壤有害物质迁移至农作物,再通过食物链损害人畜健康时,土壤本身可能还继续保持其生产能力,这更增加了对土壤污染危害性的认识难度,以致污染危害持续发展。
土壤污染具有以下特点。
(1)隐蔽性或潜伏性
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它不像大气、水体污染一样容易被人们发现和觉察,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情况
监测
,甚至通过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以及摄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也就是说,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2)累积性与地域性
土壤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固定,其中也包括植物吸收,从而使污染物聚集于土壤中。在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中,多数是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都能与土壤有机质或矿物质相结合,并且长久地保存在土壤中,无论它们如何转化,也很难重新离开土壤,成为顽固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染物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环境中不断积累而达到很高的浓度。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因此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
(3)不可逆转性
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
重金属污染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a.进入土壤环境后,很难通过自然过程从土壤环境中稀释或消失;b.对生物体的危害和对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不容易恢复。例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农田生态系统可能需要100~200年才能恢复。
同样,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土壤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尤其是那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基本上很难降解,甚至产生毒性较大的中间产物。例如,六六六和DDT在中国已禁用20多年,但由于有机氯农药非常难以降解,至今仍能从土壤中检出。
(4)治理难而周期长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往往很难自我恢复,必须采用各种有效的治理技术才能解决现实污染问题。但是,从目前现有的治理方法来看,仍然存在成本较高和治理周期较长的问题。因此,需要有更大的投入来探索、研究、发展更为先进、更为有效和更为经济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各项技术与方法。
(二)
土壤污染物
1.
根据污染物性质分类
根据污染物性质,可把土壤污染物大致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1)无机污染物
污染土壤的无机物,主要有重金属(汞、镉、铅、铬、铜、锌、镍,以及类金属砷、硒等)、放射性元素(
铯-137
、锶90等)、氟、酸、碱、盐等。其中尤以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危害最为严重,因为这些污染物都是具有潜在威胁的,一旦污染了土壤,就难以彻底消除,并较易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而进入人体,危及人类的健康。
(2)有机污染物
污染土壤的有机物,主要有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酚类物质、氰化物、石油、多环芳烃、洗涤剂以及有害微生物、高浓度耗氧有机物等。其中尤以有机氯农药、有机汞制剂、多环芳烃等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有机物为主,它们在土壤环境中易累积,污染危害大。
2.
根据危害及出现频率大小分类
(1)重金属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
氧化
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降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点。
1)
形态多变
随pH值、氧化还原电位、配位体不同,常有不同的价态、化合态和结合态,形态不同其毒性也不同;
2)
难以降解
污染元素在土壤中一般只能发生形态的转变和迁移,难以降解。
(2)石油类污染物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组分复杂,主要有C15~C36的烷烃、烯烃、苯系物、多环芳烃、酯类等,其中美国规定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多达30余种。
石油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随着石油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大量的石油及其加工品进入土壤,给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造成土壤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这已成了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全世界大规模开采石油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00年全世界的消费量约2000万吨,100多年来这一数量已经增加了100多倍。每年的石油总产量已经超过了22亿吨,其中约18亿吨是由陆地油田生产的,仅石油的开采、运输、储存以及事故性泄漏等原因造成每年约有(800~1000)万吨石油烃进入环境(不包括石油加工行业的损失),引起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原油消费量为5.08亿吨左右。
在石油生产、储运、炼制、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事故、不正常操作及检修等原因,都会有石油烃类的溢出和排放,例如,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事故、输油管线和储油罐的泄漏事故、油槽车和油轮的泄漏事故、油井清蜡和油田地面设备检修、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等。石油烃类大量溢出时,应当尽可能予以回收,但有的情况下回收很困难,即使尽力回收,仍会残留一部分,对环境(土壤、地面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由于过去数十年间各大油田区域采油工艺相对落后、密闭性不佳,加之环境保护措施和影响评价体系相对落后、污染控制和修复技术缺乏,我国土壤石油类污染程度较高,石油污染呈逐年累积加重态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各类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汽车加油站数量在迅速增加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险,加油站埋地储油罐一旦腐蚀渗漏就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我国加油站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加油站96850余家。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最为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PAHs)、多杂环烃(PHHs)、多氯联苯(PCBs)、多氯二苯二英(PCDDs)、多氯二苯呋喃(PCDFs)以及农药残体及其代谢产物。
农药是存在于土壤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有机污染物。农药的作用是对付、杀死自然界中各种昆虫、线虫、蛹、杂草、真菌病原体,在农药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壤污染。目前,农业上农药的使用量一般达到0.2~5.0kg/hm2,而非农业目的的应用,其用量往往更高。例如,在英国,大量除草剂用于铁路或城市道路上清除杂草,其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增长率达到9%。一般地说,只有小于10%的农药到达设想的目标,其余则残留在土壤中。进入土壤中的农药,部分挥发进入大气,部分经淋溶过程进入地下水,或经排水进入水体或河流。大部分农药的水溶性大于10mg/L,因而在土壤中有淋溶的倾向。在肥沃的土壤中,许多农药的半减期为10d~10a。因此,在许多场合足以被
淋浴
。如阿特拉律的半减期为50~100d,能够引起广泛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由于涉及的化合物种类很多,这种类型的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行为及其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甚至人类的毒性差异很大。许多农药还有可能降解为毒性更大的衍生物,导致敏感作物的植物毒性问题。与土壤的农药污染有关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进一步导致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以及通过作物或农业动物进入食物链。
(4)其他工业化学品
据估计,目前有6万~9万种化学品已经进入商业使用阶段,并且以每年上千种新化学品进入日常生活的速度增加。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品都存在潜在毒性危害,但是有许多化学品,尤其是优先有害化学品(DDT、六六六、艾氏剂等),由于储藏过程的泄漏、废物处理以及在应用过程中进入环境,可导致土壤的污染问题。
(5)富营养废弃物
污泥(也称生物固体)是世界性的土壤污染源。随着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中国产生越来越多的污泥。目前,污泥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农业利用(美国占22%,英国占43%)、抛海(英国占30%)、土地填埋和焚烧等。
污泥是有价值的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尤其是氮、磷,还是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对土壤整体稳定性具有有益的影响。然而,它的价值有时因为含有一些潜在的有毒物质(如镉、铜、镍、铅和锌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而抵消。污泥中还含有一些在污水处理中没有被杀死的致病生物,可能会通过食用作物进入人体而危害健康。
厩肥及动物养殖废弃物含有大量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它们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营养价值。但与此同时,因为含有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兽药,常常会导致土壤的砷、铜、锌和病菌污染。
(6)放射性核素
核事故、核试验和核电站的运行,都会导致土壤的放射性核素污染。最长期的污染问题被认为是由半衰期为30年的137Cs引起的,在土壤和生态系统中其化学行为基本上与钾接近。核武器的大气试验,导致大量半衰期为25年的90Sr扩散,其行为类似生命系统中的钙,由于储藏于骨骼中,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7)致病生物
土壤还常常被诸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生物所污染,其污染源包括动物或病人尸体的埋葬、废物和污泥的处置与处理等。土壤被认为是这些致病生物的“仓库”,能够进一步构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通过土壤颗粒的传播,使植物受到危害,牲口和人感染疾病。
(三)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土壤与其他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而造成土壤污染的物质来源极为广泛,有自然污染源,也有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是指某些矿床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富集中心周围,由于矿物的自然分解与分化,往往形成自然扩散带,使附近土壤中某元素的含量超过一般土壤的含量。人为污染源是土壤环境污染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1.
工业污染源
由于工业污染源具备确定的空间位置并稳定排放污染物质,其造成的污染多属点源污染。工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采矿业对土壤的污染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多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超量循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矿业发展迅猛,年采矿石总量约60亿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矿业大国。而其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与日俱增。采矿业引发的土壤环境污染可以概括为:挤占土地、尾渣污染土壤、水质恶化。
(2)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
工业“三废”主要是指工矿企业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一般直接由工业“三废”引起的土壤环境污染限于工业区周围数公里范围内,工业“三废”引起的大面积土壤污染都是间接的,且是由于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长期积累而造成的。
1)
废水
主要来源于城乡工矿企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直接利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用受工业废水污染的水灌溉农田,均可引起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2)
废气
工业废气中有害物质通过工矿企业的烟囱、排气管或无组织排放进入大气,以微粒、雾滴、气溶胶的形式飞扬,经重力沉降或降水淋洗沉降至地表而污染土壤。钢铁厂、冶炼厂、电厂、硫酸厂、铝厂、磷肥厂、氮肥厂、化工厂等均可通过废气排放和重金属烟尘的沉降而污染周围农田。这种污染明显地受气象条件影响,一般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
舷侧
比较严重。
3)
废渣
工业废渣、选矿尾渣如不加以合理利用和进行妥善处理,任其长期堆放,不仅占用大片农田,淤塞河道,还可因风吹、雨淋而污染堆场周围的土壤及地下水。产生工业废渣的主要行业有采掘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加工、电力煤气生产、有色金属冶炼等。另外,很多工业原料、产品本身是环境污染物。
2.
农业污染源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过多地施用化学农药、化肥、有机肥,以及污水灌溉、施用污泥、生活垃圾以及农用地膜残留、畜禽粪便及农业固体废弃物等,都可使土壤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由于农业污染源大多无确定的空间位置、排放污染物的不确定以及无固定的排放时间,农业污染多属面源污染,更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且不容易得到有效的控制。
(1)污水灌溉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混合型污水中含有各种各样污染物质,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最常见的是引灌含盐、酸、碱的工业废水,使土壤盐化、酸化、碱化,失去或降低其生产力。另外,用含重金属污染物的工业废水灌溉,可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
(2)固废物的农业利用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工厂、矿山的尾矿废渣,污泥,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这些作为肥料施用或在堆放、处理和填埋过程中,可通过大气扩散、降水淋洗等直接或
间接的污染
土壤。
(3)农用化学品
农用化学品主要指化学农药和化肥,化学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及重金属类,可较长时期地残留在土壤中;化肥施用主要是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其中镉、汞、砷、铅、铬是化肥对土壤产生污染的主要物质。
(4)农用薄膜
农用废弃薄膜对土壤污染危害较大,薄膜残余物污染逐年累积增加。农用薄膜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添加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这类物质有一定的毒性。
(5)畜禽饲养业
畜禽饲养业对土壤造成污染主要是通过粪便,一方面通过污染水源流经土壤,造成水源型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恶臭性有害气体降落到地面,造成大气沉降型的土壤污染。
3.
生活污染源
土壤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屠宰加工厂污水、医院污水、生活垃圾等。
(1)城市生活污水
近1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1999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2001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达221亿吨,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3.2%。2006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96.6亿吨,而到2012年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462.7亿吨,年均复合增长达7.69%。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我国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污水处理厂,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医院污水
其中危险性最大的是传染病医院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和污物,主要包括肠道致病菌、肠道寄生虫、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霉菌和病毒等。土壤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进入人体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通过食物链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如生吃被污染的蔬菜、瓜果,就容易感染寄生虫病或痢疾、肝炎等疾病;二是通过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如十二指肠钩虫、破伤风、气性坏疽等;三是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土壤扬尘传播结核病、肺炭疽。
(3)城市垃圾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城市化水平达到37%左右。城市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加与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城市垃圾不仅产生量迅速增长,而且化学组成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土壤的重要污染源。
2000~200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年增长率为4.9%,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垃圾清运总量已达1.57亿吨,日清运量超过43万吨。据统计,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71亿吨。目前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能力缺口
土壤污染调查治理及修复投标方案(479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