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租赁服务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353页   下载331   2024-07-12   浏览76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34742字   99积分
还在等文档吃灰吗!快上传文档躺赚收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33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3 第一节 酒店发展趋势及现状 13 一、酒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3 二、酒店行业发展趋势 19 三、中国酒店业发展趋势研究 26 四、我国酒店业现状分析 34 第二节 酒店各经营模式分析 36 一、受托管理型 36 二、自我经营型 39 三、租赁经营型 43 第三节 项目需求分析 44 一、基本要求 44 二、服务要求 45 三、商务要求 45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方案 47 第一节 总体服务规划 47 一、 加强对 医院租赁 酒店 隔离 服务接待工作的认识 47 二、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行分工负责 47 三、 建立健全岗位规章制度 48 四、 实行层级管理、制度管理,保障服务水准 48 五、 完善硬件设施 49 六、 树立安全意识,完善安全设施,确保旅客安全 49 七、 营造素雅温馨的亮丽环境 50 八、 后勤保障工作 50 第二节 酒店疫情期间防控工作措施 51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1 二、实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51 三 、加强日常健康防护工作 51 四 、做好 隔离人员 的健康宣传工作 52 五 、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措施 52 第三章 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 55 第一节 酒店文化特色及组织架构 55 一、项目组织架构 55 二 、建立酒店文化 55 三 、酒店特色 56 四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57 第二节 人员配置及管理 57 一、人员配置原则 57 二、项目人员配备表 59 三、 管理团队 64 四 、人员管理 64 五 、团队建设管理 68 第三节 部门及 人员岗位职责 70 一、部门职责 71 二、岗位职责 75 第四章 酒店人员管理及培训 92 第一节 人员管理 92 一、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92 二、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93 三 、关心员工的生活 97 四 、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97 五、 读懂客人的“身体语言” 98 六、 员工守则 101 第二节 酒店员工培训 102 一、六大能力的培训 102 二、专业技能培训 106 三、新职工培训 107 四 、一专多能培训 107 五 、质量检查 108 第三节 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109 一、培训目的 109 二、培训内容 109 三、培训方式 110 四、 新员工培训反馈与考核 112 第五章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117 第一节 员工管理制度 117 一、 考勤管理制度 117 二、 员工奖惩制度 118 三、 办公用品管理办法 125 四、餐厅人员管理制度 126 五、 员工食堂就餐管理制度 127 六、 员工宿舍管理制度 127 七、 员工洗浴管理规定 128 八、服务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28 第二节 财务管理制度 130 一、财务借款及核销管理办法 130 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130 三、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131 四、现金及流动资金管理办法 132 五、收取支票管理办法 133 第三节 盘点管理制度 133 一、 目的 133 二、 盘点范围 133 三、 盘点方式、时间 134 四、 人员的指派与职责 134 五、 盘点前的准备事项 135 六、 盘点实施要求 135 第四节 其他管理制度 136 一 、出入库管理办法 136 二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137 三、 原材料及其他物品采购管理办法 137 四 、保管员工作规范 138 五 、报损、报废管理规定 138 六 、内部审计管理规定 139 七、 厨房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140 八、卫生检查管理制度 141 九、 对讲机的使用规定 142 第五节 酒店后厨管理规章制度 143 一、厨房考勤制度 143 二、厨房着装制度 143 三、厨房卫生制度 144 四、食品原料管理及验收制度 144 五、厨房日常工作检查制度 145 六、厨房日常管理制度 145 七、 后厨安全管理 146 第六节 酒店培训制度 147 一、总则 148 二 、 入职培训 152 三 、 在职培训 154 第七节 隔离酒店客房管理制度 160 一、严格遵守客房部管理制度 161 二、 酒店卫生管理制度 161 三、 客房部考勤制度 163 四、 客房部仪容仪表规定 164 五 、客房部奖惩条例 166 第八节 防控制度 170 一、酒店防控管理制度 170 二、酒店消毒措施 172 第六章 隔离酒店租赁服务方案 174 第一节 隔离酒店整体设计方案 174 一、项目概况 174 二、项目定位 174 三、 隔离 酒店功能定位 178 第二节 酒店隔离点工作方案 179 一、工作小组人员 180 二、隔离点设置标准 181 三、被隔离人员的管理 181 四、防护及消毒 182 五、隔离酒店核酸阳性者房间终末消毒 187 第三节 隔离酒店区域布局规划 191 一、 大堂的合理布局 191 二、 餐厅及厨房的合理布局 196 三、 客房的合理布局 197 四、 会议设施的合理布局 199 五、 商务中心和其他营业性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 200 六、 功能区域补充 201 七、 动向流线的设计与规划 202 八、 酒店的安全设施与规划 204 第四节 隔离酒店客房物品配备 206 一、客房用品配置的规格 206 二、客房物品清单 206 三、酒店客房的5个功能区域 217 四、客房配置 218 第五节 隔离酒店餐饮供应服务方案 232 一、团队内部管理 232 二、食谱搭配标准 234 三、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 236 四、餐饮管理服务的工作范围 236 五、餐饮服务部工作要求 237 六、考评标准 240 第七章 酒店物业管理方案 242 第一节 酒店物业管理总内容 242 一、 客人接待服务 242 二、 酒店建筑及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管理 242 三、 酒店钥匙的管理 243 四、 酒店的保洁服务 244 五、 酒店的安全保卫服务 246 六、 酒店的消防管理 246 七、 酒店的绿化管理 247 第二节 酒店各项服务流程 249 一、 公共区域保洁 249 二、 客房保洁 249 三、 铺床流程 254 四、 住客房清洁注意事项 255 五、 物品发放服务流程与规范 256 六、 敲门进房服务流程与规范 257 七、 退房检查服务流程与规范 259 八、 打扫卫生时客人回来了,如何处理? 260 九、 楼层客房每周单项大清洁安排 261 十、 楼层公共区域清洁标准 261 十一、 工作间清洁标准 263 十二、 杯子清洁程序 263 十三、 工作车整理使用标准 264 十四、 工作车垃圾袋处理程序 265 十五、 楼层抹布使用规定 266 十六、 检查退房流程 266 十七、 遗留物品处理程序 267 十八、 洗衣服务流程 268 十九、 请勿打扰/DND处理程序 269 二十、 区域清洁程序 270 二十一、 客厕清洁程序 271 二十二、 大堂推尘程序 272 二十三、 周期性大清洁安排 273 二十四、 桶式吸尘机使用程序 273 二十五、 桶式吸尘机清洁程序 274 二十六、 镜子清洁程序 274 二十七、 地毯小块污迹清洁程序 275 二十八、 不锈钢器皿清洁程序 275 二十九、 电话消毒及清洁程序 276 三十、 计划卫生制定标准 276 三十一、 布草管理标准 277 三十二、隔离酒店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279 第三节 酒店保洁实施方案 280 一、 主要区域的保洁要求 280 二、 地面清洁保养应注意的问题 283 三、 擦拭灯具的程序细则 285 四、 铜器及玻璃的清洁方法 286 五、 地毯的清洁保养 288 六、 地毯的主要清洗方法 290 七、 电梯保洁 293 八、隔离酒店疫情期间卫生标准 295 第四节 酒店安全保卫方案 300 一、组织领导 300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301 三、工作措施 301 第八章 酒店疫情防控管理方案 304 第一节 员工及宾客管理 304 一、酒店员工管理 304 二、防疫物资配备 305 第二节 酒店内部环境卫生管理 306 一、公共区域 306 二、用车管理 308 三、后勤保障 308 四、传阅文件 308 五、垃圾清理 308 第三节 布草管理 309 一、布草包装 309 二、布草清洗 309 第四节 餐厨及食品卫生管理 310 一、餐厅 310 二、厨房 310 三、食品卫生 310 第五节 通风管理 311 一、基础保障 311 二、疫情暴发情况下的通风原则 311 第九章 项目服务质量保障 313 第一节 质量保障体系 313 一、明确而清晰的工作标准 313 二、科学的制度-制度平台建设 314 三、成功的管理—酒店队伍建设 314 四、设施设备的完善——硬件建设 315 五、全面的监督检查制度 315 第二节 服务质量检查体系 316 一、质量检查工作开展的宗旨 316 二、质检工作内容 316 三、质检工作组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317 第三节 质量管理制度 320 一、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320 二、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321 三、质检人员行为规范 322 四、检查方式 324 第四节 酒店八级质量检查体系 324 一、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大检查 324 二、总经理的重点检查 324 三、值班经理的全面检查 325 四、各级管理者的日常检查 325 五、质检人员的专业检查 325 六、全体员工的自我检查 325 第十章 应急预案 327 第一节 总体方案 327 一、总则 327 二、应急管理机构 329 三、运行机制 329 四、应急处置 330 五、应急保障 332 六、监督管理 333 第二节 集中隔离点(酒店)发热应急预案 334 一、工作原则 334 二、组织领导 335 三、启动条件及程序 335 第三节 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36 一、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336 二、隔离 酒店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340 三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344 四、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措施 350 六、停电事故处理办法 350 第四节 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351 一、工作目标 351 二、工作要求 352 三、工作安排 352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酒店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酒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按国家统计局口径,至2007年底,中国本土星级酒店已经达到了14326家,其中包括:白金五星4家,五星361家,四星1631家,三星5534家,二星6158家。星级饭店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全国共有饭店及旅游住宿单位超过30万个,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 2007年底,全国星级饭店数量是1978年全国饭店总数的100倍;2006年全国星级饭店实现利润33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比增长了两倍多;全国已经拥有绿色旅游饭店2000多家;有41家国际饭店管理集团、67个饭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管理了516家饭店,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市场。 2007年的假期调整政策让酒店业绷紧了每一根敏感神经。带薪休假的出台更是激活了旅游酒店板块。带薪休假的出台,无疑是给予酒店和旅游业的一块特大蛋糕。这让酒店旅游行业进入“价量齐升”的黄金投资期。同时国内消费升级推动国内游的游客人次与人均花费同步增长,现代交通工具提供的更为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使交通对旅游的瓶颈约束效应越来越小,这使观光游得以继续发展,而休闲度假游也将逐步兴起。旅游市场针对此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很多度假型酒店更是看准了商机,针对这个市场的变换进行着相关的调节。而对于身处大都市的商务型酒店而言这一消息同样令其拍手叫好,由于“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商务型酒店免去了多年来由于假期造成的“空房”甚至是“降价”的尴尬,“五一”的正常工作,让商务型酒店拥有了正常的“商务”价值。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从金融界一路波及到实业界,酒店业作为与金融实体关系最为密集的产业,影响在所难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已蔓延至亚太地区,酒店经营者在08年下半年已开始感到经营压力。持续了数月的金融危机,通胀、油价上升导致的交通成本上涨,让不论是消费旅游还是商旅出行的人们都压紧开支。消费旅游和商旅客人的减少使得在这条产业链条上的酒店业切实感受到了冬天般的寒冷。但是,中国商务部将在三方面大力发展酒店餐饮行业,首先,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其次,重点关注和解决酒店行业的放心消费问题,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第三,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工作,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纵深发展。商务部高度重视中国的酒店与餐饮业,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方面,将大力发展酒店与餐饮业。 酒店业应顺应国家扩大内需的号召,各大酒店尤其是高档酒店,应调整客源结构,瞄准内需市场,以度过危机。应缩减开支、降低成本,练好内功。酒店消费需求有一定的刚性,总有一部分人得住酒店,所以应抓牢商务市场,开发散客旅游市场。从长远来看,酒店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是光明的。供给相对过剩,竞争激烈,今后发展速度降低。1996年到2000年旅游酒店业共增加35.4万间客房,平均年增长率为12.39%,而同期的客源增长率为4.0%。由于供大于求,导致酒店企业之间过度竞争。从1996年到1998年全国酒店的平均出租率和利润率逐年下降,1998年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 1998、1999、2000年三年亏损额分别为45.56亿、53.64亿和26.43亿元。这种态势。遏制了新的投资,迫使酒店产业的规模扩张速度降低,同时提出控制酒店总量、提高酒店质量等战略性问题。 (二)酒店业新的发展投资点将逐步西移并优化地域结构。 由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国家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开发中西部的措施,一部分酒店投资将有可能从东部、南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随着中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中西部的酒店业将会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酒店业新的、最有希望的增长区域。从总体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各个城市旅游酒店的总量和档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部地区发展迅速,有望在近3年内就可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瓶颈主要是西部地区。 (三)高档酒店的经营管理水平将继续与国际接轨,努力发展具有国际水准的经济性酒店将成为新的趋势。 就竞争领域来看,在高档酒店领域,外资酒店将继续保持优势,内资酒店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而在中低档领域,外资酒店还未采取行动。具有国际水准的经济性酒店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建设的重点。经济型酒店是外国酒店集团的关注点。据旅游局作的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到2020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1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7.75%。国际旅游组织进行前景预测,认为到2020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国。就这个趋势,外国酒店集团看准了中国的经济性酒店是个有潜力的增长点。随着有薪假期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改善、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迅速发展,国内客人已经成为酒店不可忽视的客源。未来需求趋势是装修朴素、干净卫生、设施便利、价位适中的经济型酒店将成为国内游客所看重的酒店业类型。在质量、服务上,高档酒店基本满足需求,而中低档酒店数量虽然很多,但和国际标准相差很远。这种态势,和国际、国内的经济性客源的增长趋势不相吻合。中国拥有24万多个大中小酒店、宾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其中1万左右是星级酒店,占4%。有23万多家、96%以上的住宿设施未进入星级评定范围。这里,多数是中、小酒店。所以,改造现存的中、小酒店,使其符合国际标准,这是将来酒店行业建设上的重点。 (四)国有酒店脱离原投资部门,转制问题增多,防范风险的工作越来越重要。 入世后,国际酒店更容易地进入中国酒店市场,中国酒店行业竞争加剧。由于体制原因和改革动力不足,国有酒店处于劣势地位,而且越来越被动。国有酒店面临着竞争、改组、兼并、破产的压力。国有酒店在压力面前不得不改革,在改革中就有可能被改组、出售或破产。随着改革的深入,党、政,军、警及商业银行与自己投资持有的酒店脱钩,不再经营酒店投资业务。由于所有者的转换和由此引起的体制、位置的变化。会引起酒店人心浮动,经营失衡、管理失调,以至于业绩失败。酒店的兼并、破产,会导致大量职工下岗等社会震荡。对此,防范国有酒店转制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风险将越来越重要。 (五)酒店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源开发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 中国酒店行业刚开始形成时,因酒店比较少,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竞争重心是数量。所以,中国酒店业初期的发展水平与酒店设施的数量规模有关。在酒店的数量规模增大、设施档次提高、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行业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行业的发展水平就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密切相关了。因为质量竞争主要是服务竞争,服务竞争的核心是人员素质的竞争。酒店业人员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职业心理素质、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组合效应,以及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等,都影响酒店业的竞争力。中国内资酒店竞争力不强,关键因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员素质问题。 (六)酒店的集团化进程在逐渐加强,国际集团更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近几年来,中国酒店业开始注意集团化问题。截至2002年底,中国共有110余家酒店管理公司,管理酒店700余家,星级酒店集团化程度达7.2%。在中国酒店业集团20强中,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入选12家,中国酒店集团入选8家。令人可喜的是,中国入选的8家酒店管理公司经营规模均已达到国际饭店集团300强的标准,反映出中国饭店集团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但中国酒店业集团化的状态和国际酒店集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2000年的资料,名列中国第一位,名列全球第57位的上海锦江酒店集团仅拥有酒店50家,仅为圣达特集团的0.77%。客房13598间,仅为圣达特集团的2.5%。排行第十位的美国凯悦集团(Hyatt Hotels/HyattIntemational,USA)拥有酒店201家,拥有客房86711间。总的来说,中国的酒店集团未形成大的联合舰队:未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的集约经营;酒店集团成本高,机构臃肿,层次多,效率低;知名度不高,集团优势不明显。从发展态势来看,中国的酒店集团在短时期内很难与国外大型酒店集团形成有力的竞争,因而,中国酒店集团的发展将制约着中国酒店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1.一大部分三星及三星以下级的酒店尽管外界环境不错,仍然长期处于亏损之中。 2.另一小部分三星及三星以下级的酒店销售良好,入住率很高,但酒店似乎发展到了一个坎儿上,员工热情、销售业绩、服务质量都无法再上一个台阶。 3.大多数四、五星级酒店在本行业纵向比,还算显得略高一筹,但在国际上横着比,中国高档酒店在战略态势、管理精度、服务深化和全球运作方面和国际同等级酒店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大多数四、五星级酒店的软环境只相当于国外三星甚至更低档次的酒店。 4.中国酒店业效率低下,运作及形式千篇一律,找不到差异化和多样性的轨迹,在国际竞争中附加值极其微薄。 5.中国本土酒店人才在素质与培养模式上与国际酒店人才存在较大差距,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现有高级酒店管理人才70%来自国外,或者有过国外酒店培训经历。中国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酒店管理学院,也没有一个规范完整的酒店人力资源市场。 二、酒店行业发展趋势 (一)酒店品牌化发展的趋势 在目前我国酒店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前提下,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国内外酒店集团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品牌之争,创建知名品牌已是酒店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任何一家酒店在建设之初若没有建设、提升自身品牌的战略规划,就注定是没有持久生命力的。虽然我国酒店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在国际品牌酒店强势的竞争面前,本土酒店集团品牌的弱势地位不容否认。我国酒店业必须认真思考:在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品牌。 在酒店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品牌创建和品牌价值提升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必须清楚,我们所要创建的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更是产品质量、性能、服务等满足消费者使用产品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凝聚着饭店企业家们的创业精神、经营理念和思想、管理水平及对企业文化的缔造。因此,酒店品牌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战略规划、品牌定位、服务质量、技术能力、品牌运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更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维护。 酒店品牌价值可以从“精神”层面和“物化”层面进行提升,“精神”层面的品牌价值主要指品牌文化价值方面,即通过长期凝聚的品牌精神和品牌文化来实现品牌价值提升的目的;“物化”的品牌价值则关注于品牌的资产价值方面,是指通过收购兼并、特许经营、联营品牌等方式实现品牌价值提升的目的。 (二)酒店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酒店国际化发展主要包括品牌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产国际化、经营管理国际化这四个方面,通常是以某一品牌为载体,采取直接经营、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特许经营等多种市场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通过酒店的国际化发展不仅可以扩大市场网络、增强酒店集团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收益,还能使酒店集团在全球化战略视角下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实现最大效用。 目前,我国酒店国际化发展程度还很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障碍。 首先,我国酒店的国际化战略意识不强,很多国内酒店集团都存在着一种畏惧心理和短视心理,认为我国的酒店不具备国际化发展的实力,更愿意在国内市场中“偏安一隅”。其次,我国酒店的国际化运营水平不高,在国际化模式选择、酒店经营方式、内部管理制度、产品与服务的标准、财务运作等方面经验不足。最后,文化差异也是我国酒店国家化发展的一大“拦路虎”,我国酒店集团在其他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协调好与当地社会文化的关系,既使集团本土化,又能保持固有特色。 金融危机使得许多酒店陷入经营困境,但也为我国大型酒店集团的国际化创造了机会。如上海锦江集团在2009年下半年用总计3亿美元以合资形式收购美国州际集团,无疑是迈出了中国酒店集团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 (三)酒店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酒店要创建品牌,前提是必须集团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扩张,组建跨地区的酒店集团,形成连锁品牌。集团化发展具有降低营销成本、扩大市场网络、有效利用资源、提升品牌形象等众多优势。中国酒店集团化发展已进行了20多年,但相对而言,我国酒店企业的集团化水平还比较低。 我国酒店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首先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实力,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掌控能力。 首先,酒店集团是一个资本和人才密集型的企业,它要求集团核心层必须拥有雄厚的资本、庞大的人才库、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输出管理,才能有效地引导成员酒店的发展。其次,对于那些由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承担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行政接待工作的酒店,必须要明确产权关系,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真正分离。如果我国酒店业不能摆脱所有制的束缚和行政干预,就很难真正实现集团化发展。最后,我国酒店集团化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和各级国资主管部门推动。酒店业作为充分竞争性行业,应该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推动酒店资产国资整合,加速集团化进程。 随着国资管理体系的调整,各地已经形成的酒店集团将进一步整合地方国资体系内的酒店资产,并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这也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酒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四)经济型酒店细分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酒店业资本市场投资过热现象明显,尤其是经济型酒店市场异常火爆,酒店业结构略显失调;酒店盲目投资带来酒店数量增长过快,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酒店快速扩展的步伐等等。中国酒店业必须增强投资理性,注重酒店业的结构性调整,不断提高酒店国际化管理水平和集团化运作能力,协调好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平衡,促进中国酒店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我国经济型酒店近几年的发展可谓异常迅猛,一方面要看到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广阔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过快发展带来经济型酒店专业化分工不足,服务太过简单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酒店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等等,经济型酒店需要进行更为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定位,需要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和精细化的管理,在细分市场上寻求突破。 经济型酒店细分化的角度有很多,可以针对价格、客人类型、酒店主题等要素进行市场细分。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在市场细分方面已有所动作,出现了“背包”、“商务”、“主题”经济型酒店等,并且在有些细分市场当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如家就推出了第一家定位于经济型酒店和高星级酒店之间的中高端细分品牌“和颐”,其按四星级标准定位为“商务型酒店”,以服务中高端商务人士为主;汉庭从成立之初的汉庭酒店开始,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已陆续推出汉庭快捷和海友客栈等3个不同的酒店品牌,覆盖了出差预算在100元到500元之间的商务客人的差异化需求;锦江之星也分别向上和向下推出了“白玉兰”和“百时快捷”这两个品牌。 (五)酒店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注入到酒店当中,酒店的信息化程度也成为客人评判酒店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酒店的营销方式,拓宽了营销领域,丰富了营销技术,如何借助网络的信息化平台开展酒店网络营销、提供有特色的服务、优化酒店管理的流程,成为酒店业竞争的新内容。 从目前我国酒店的客源市场构成来看,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来华外国客人的数量逐年增加,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人数将达13710万人次,庞大数量的接待任务需要高效率的信息流程管理,尤其是商务客人的数量将有较大增长,信息化商务酒店将为客人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顺应我国制定的旅游信息化战略决策。 在我国酒店信息化建设方面,7天连锁酒店集团做得比较成功。尽管7天是一家非常年轻的经济型酒店,但该公司从建立之初就非常注重信息化服务,在2005年3月该公司第一家分店广州北京路店开业之后,次月就开通了7天酒店官方网站,公司自主开发的中央预订系统(CRS)和会员系统也正式投入使用,及早的信息化让7天积累了庞大的数据库和那些“不爱和人打交道”的年轻客户。而且7天酒店始终走在信息化的前沿,目前已成为业内少数能同时提供4种便利预订方式的连锁酒店,该酒店从管理到营运无一不得益于信息化的建设。 (六)酒店主题化发展的趋势 基于我国酒店业目前功能单一、产品趋于雷同、差异化越来越小等现状,主题酒店作为一种个性化饭店模式,以其独特的产品、文化和专业市场细分,冲击着我国现有酒店的标准化格局,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隔离酒店租赁投标方案(353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