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鱼苗采购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9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9
一、行业背景
19
二、行业优势
20
三、行业发展及展望
22
第二节 项目分析
28
一、项目理解及分析
28
二、项目重难点
29
三、对策及建议
30
第三节 项目需求
33
一、技术需求
33
二、商务需求
36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38
第一节
服务理念及优势
38
一、服务理念
38
二、服务优势
38
第
二
节 整体供货概述
39
一、供货措施
39
二、人员配备、供货组织及技术服务计划
40
三、供货保障措施
41
四、
供货流程
41
五
、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42
六、
供货质量标准
42
第
三
节 供货工作计划
43
一、组织安排
43
二、工序组织
43
三、质量管理
44
四、效率管理
47
五、服务管理
47
第
四
节 供货方案
48
一、备货
48
二、供货
48
三、其他
48
第
五
节 货物运输方案
49
一、运行安全控制
49
二、运输安全保障控制
50
三、技术安全措施
50
四、应急预案处理措施
51
五、应急预案
52
第
六
节 供货保障措施
53
一、组织措施
53
二、经济措施
53
三、信息管理措施
54
第
七
节
货物质量保障措施
54
一、
货物
的采购与存储
54
二、货品配送的原则
55
三、质量保证措施
55
第
八
节
与采购人配合、沟通方案
56
一、与采购人配合、沟通保证措施
56
二、合同质量保证措施
57
三、项目法管理保证措施
57
四、运送保障
57
五、劳力安排保证措施
59
第
九
节
售后服务方案
60
一、售后服务内容承诺
60
二、售后服务方案
61
第
十
节
应急保障措施
62
一、项目供货
62
二、运输方案
63
三、车辆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63
四、
疫情防控期间
防护方案
64
第三章 现场踏勘计划
67
第一节
现场踏勘目的
67
第二节
现场踏勘时间
68
第三节
现场踏勘制度
69
第四节
现场踏勘人员
71
第五节
现场踏勘流程
72
第六节
现场踏勘记录
73
第四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76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76
一、项目管理机构设立
76
二、项目组织机构图
78
三、部门职责
78
第二节
人员配备与职责
83
一
、项目机构人员一览表
83
二
、项目经理
83
三、养殖人员
84
四、施工人员
85
第
三
节
人员培训
89
一、岗前培训计划
89
二、阶段性培训计划
92
三、项目知识培训
96
四
、考核制度
98
第五章 企业投标优势
103
第一节
企业介绍
103
一、企业介绍
103
二、企业理念
104
三、深厚底蕴的企业文化感召力
105
四、
养殖场
剪影
106
五、
鱼苗
展示
108
第二节
企业投标项目优势
109
一、理念优势
109
二
、项目投入设备介绍
111
三
、业绩优势
113
第六章 包装运输方案
115
第一节
产品包装方案
115
一、产品包装标准
115
二、装箱物流标准
119
三、包装的要求
120
四、包装的标记
120
五、包装的责任
121
第二节
货物运输组织机构
121
一、供货组织程序
121
二、运营规划及稳定运价措施
121
三、车辆组织
122
四、发货作业流程
123
第三节
运输服务方案
126
一、总则
126
二
、运输前的准备和途中的管理
127
三
、货物运输方案
128
四、注意事项
129
五
、运输保障措施
132
六
、应急措施
134
七
、车辆准备方案
134
八
、运输服务标准
134
第四节
车辆管理及人员管理
139
一、运营车辆管理
139
二、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管理
140
三、驾驶员职责
142
四、货物装卸配合及运输业务
143
第五节
运输安全管理
143
一、流程细化、管控到位
143
二、安全管理、防微杜渐
144
三、实时监控、保证安全
144
四、应急处理、规范操作
144
五、车辆风险、严格控制
144
六、安全管理、制度明晰
145
第六节
配送时间保证措施
145
第七章 货物验收方案
147
第一节
货物
验收体系
147
一、内容
147
二、验收小组
147
三、质量标准
147
四、开箱验收
147
五、验收方式
148
第二节 验收标准
149
一、总则
149
二、质量检验
150
第八章 鱼苗放流方案
152
第一节 总则
152
一、指导思想
152
二、具体实施内容
152
三、主要措施
153
第二节 放流规范
154
一、范围
154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54
三、水域条件
155
四、苗种培育
155
五、病害检疫
156
六、检验检疫方法与规则
156
七、苗种计数
158
八、苗种标志方法
159
九、放流时间、数量及方法
160
十、放流物种质量
160
第三节 实施方案
161
一、放流前的准备
161
二、放流水域选择
162
三、放流品种
162
四、放流规格、时间和方法
163
五、苗种质量要求
164
六、苗种计数
164
七、保护措施
165
第九章 吊池搭建方案
166
第一节 吊池施工方案
166
一、施工布置
166
二、施工工艺
167
三、施工步骤
167
四、注意事项
168
第二节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70
一、总则
170
二、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
170
三、工序质量的控制依据
170
四、质量控制中的工具、技术和方法
171
五、施工准备工作质量管理
171
六、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172
第三节 安全文明施工
174
一、安全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174
二、安全防范重点
174
三、安全措施
175
四、文明施工措施
177
五、环境保护措施
178
第十章 售后服务方案
180
第一节
总体服务要求承诺
180
一、总则
180
二、售后服务机构
180
三、售后服务体系
180
四、售后服务保障措施
182
五、质量保证范围
183
六、售后响应时间
184
第二节
售后服务方案
184
一、售后服务目标
184
二、售后服务原则
185
三、售后服务方式
185
四、定期巡检服务
186
五、
鱼苗保管
服务
187
六
、后期技术培训
192
七
、售后服务综合实力说明
193
第三节
技术服务
195
一、技术支持
195
二、服务
196
第
四
节
售后服务制度
196
一、总则
196
二、服务宗旨
197
三、服务目标
197
四、服务范围、内容
197
五、售后服务部门工作说明
198
六
、售后服务组织管理制度
199
第十一章 质量保障方案
202
第一节
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202
一、质量管理体系
202
二、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203
三、加强实施管理
205
四
、质量问题的处理
205
第二节 进货质量控制
207
一、
采购产品质量控制
207
二、
供方的质量控制
208
三、
与采购有关人员的控制
208
四、
货物
质量管理
209
五、
质量保障措施
212
第三节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214
一、总则
214
二、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
214
三、工序质量的控制依据
215
四、质量控制中的工具、技术和方法
215
五、施工准备工作质量管理
216
六、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217
第
四
节
运输质量控制
218
一、运行安全控制
218
二、运输保障控制
219
三、技术安全措施
219
第
五
节
质量控制措施
220
一、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221
二、检测设施的保障措施
221
三、到货验收时的质量保障措施
222
第
六
节
供货质量保障措施
222
一、监督检查机制
222
二、建立约束机制
224
三、科学的管理机制
226
四、完美的服务流程
226
五、优秀的员工队伍
227
六、尊重采购方
228
七、服务效率意识
229
八、激励运作机制
232
九、数据统计提高工作质量
236
十、其他保障措施
236
第
七
节
供货质量考核
237
一、人员组成
237
二、检查范围
237
三、考核办法
238
四、日常管理
238
第十二章 安全管理方案
239
第一节
安全管理制度
239
一、安全技术培训教育
239
二、
安全施工
检查制度
239
三、
施工
现场安全管理
240
四、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241
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41
第二节
安全管理机构
242
一、安全保证体系
242
二、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243
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243
四、各项安全措施
243
五、事故预防措施
244
第三节
安全施工
方案
245
一、安全管理标准
245
二、安全教育培训
247
三、安全检查标准
248
四、现场安全标准
249
五、安全管理动态控制标准
249
六、
安全施工
月活动方案
251
七、
安全施工
事故应急预案
253
八、应急响应
256
九、应急结束
258
十、后期处理
258
第四节 安全文明施工
259
一、安全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259
二、安全防范重点
259
三、安全措施
260
四、文明施工措施
262
第
五
节
安全运输方案
263
一、总体思路
263
二、工作目标
263
三、具体措施
264
四、紧急事故处理
266
五、目标考核机制
268
第
六
节
安全作业培训
268
一、总则
268
二、目标原则
269
三、培训计划
269
四、培训的组织实施
271
五、培训内容
272
六、培训跟踪及检验
277
第十三章 管理规章制度
278
第一节 采购管理制度
278
一、目的
278
二、原则
278
三
、采购方式
278
四
、请购与采购
280
五
、采购及报账流程图
280
六
、验收与入库
281
七
、付款与核算
281
第二节 检验管理制度
283
一、
目的
283
二、
适用范围
283
三、
定义
283
四、检验
要求
283
五、检验
依据
284
六、检验
管理
284
七、检验
时间节点
285
八、
不合格
鱼苗
的处理
286
第三节 车辆运输管理
287
一、安全运输责任制
287
二、安全运输操作规程
287
三、安全运输监督检查制度
288
四、消除安全运输事故隐患制度
289
五、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290
六、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291
七、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
292
八、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293
九、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294
十、《安全驾驶保证书》
297
第四节 售后管理制度
298
一、售后服务基本原则
298
二、售后基本行为规范
299
三、出差补助及工资
301
四、奖罚制度
301
五、考核制度
302
第五节 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304
一、采购方
沟通
304
二、采购方
投诉处理
304
第十四章 项目实施承诺
309
第一节
供货承诺
309
第二节
质量保障承诺
311
一、质量、技术保证
311
二、运输服务保证
312
三、服务承诺
312
第三节
项目进度承诺
313
第四节
售后服务承诺
314
第
五
节
其他承诺
316
一、
技术服务承诺
316
二、售中服务承诺
317
三、运输
服务承诺
317
第十五章 项目应急预案
319
第一节
应急保障措施
319
一、组织机构
319
二、应急服务标准
322
三、应急服务原则
322
四、应急工作制度
322
第二节
紧急供货应急方案
325
一、紧急供货应急工作流程
325
二、质量问题应急方案
325
第三节
运输应急处理
328
一、恶劣天气运输应急方案
328
二、突发交通事故及其处理措施
329
三、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330
第
四
节
消防安全应急处理
330
一、总则
330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331
三、火灾预防、监测、预报、报告
332
四、火灾扑救
333
五、火灾案件查处
335
六、后期处置
335
第
五节
其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336
一、火灾爆炸
336
二、机械事故
336
三、伤亡事故
337
四、
施工
管道破裂
337
五、食物中毒、大面积中暑
338
六、新冠病毒等传染病
338
七、不可抗力自然灾害
339
八、其它
339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 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整体实施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组织
机构与人员配备”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包装运输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
六
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产品验收
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鱼苗放流
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
八
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吊池搭建
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
九
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售后服务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
十
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质量保障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
一
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安全管理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
二
章。
十、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响应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
五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
法
实施条例》
(三)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行业背景
201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57.696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991.06万吨,占比达77.29%。尽管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速趋缓,但整体而言我国水产养殖总量仍稳居世界首位。
随着全国渔业系统积极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更绿、效益向红。2018年,全国渔业产值12815.41亿元,其中,海水养殖产值3572.00亿元,淡水养殖产值5884.27亿元。
很多做水产养殖的都知道,水产养殖行业并不容易,水产养着从业者,做好这个行业,需要时刻关注水产养殖的各种数据,包括:水温、水质、溶解氧、PH等这些要素,稍有不慎就可以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是朝集约化、设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改变我国水产养殖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养殖现状,通过关键技术及其技术集成,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饵料损失和减少用药等,水产养殖行业趋势分析,有效减轻药物残留和富营养化对水环境质量与负载的影响,保护水环境和生态优化。
二是朝生态化和有机化的方向发展。水产养殖行业趋势分析,稻渔综合种养就是在充分利用水生动物生长所需食物链,和稻谷生长营养需求的生态功能优势,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和稻田杂草,增加水体营养盐,提高稻田土壤肥力,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稻田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量,增加稻田的生态服务功能,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生产出更多质量安全的稻米和水产品。
水产养殖行业趋势分析,水产养殖系统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很多的大型的水产养殖基地已经开始使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水产养殖系统本身的功能都已经非常完善,目前已经可以通过手机端的对接,通过手机端对接后在手机端就能实时看到水产养殖的环境情况,包括水质数据、溶解氧数据、PH数据等这些都能手机端实时的观测到,也可以在手机端控制相应的系统,比如控制供氧机增氧、控制自动换水、控制自动喂食等。
二、行业优势
我国渔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科技进步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拓展了水产养殖的生产领域。
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从而使许多从前未被利用或利用率很低的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地利用,对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淡水大水面增养技术的开发和普及,使250万hm
2
湖泊、水库得到较为充分的养殖利用;滩涂贝类育苗、养殖技术的提高及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成功开发,使我国滩涂养殖利用面积达到了75万hm
2
,以贝类、藻类养殖和网箱养鱼等为主体的浅海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国10m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得到大面积的利用,并正在向40m等深线发展。低洼盐碱地的渔业利用、稻田养鱼、高密度流水养鱼、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兴起,使水产养殖业具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二)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由于各种综合高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水平,使养殖生产的单产水平大幅度上升。2001年,中国的淡水养殖产量达1595万t,面积536万hm
2
,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1倍和2倍;淡水养殖单产2829kg/hm
2
,是1978年的10倍以上。海水养殖产量1132万t,面积129万hm
2
,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5倍和13倍;海水养殖单产8796kg/hm
2
,是1983年的3倍(1978年无海水养殖单产统计)。
(三)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
由于技术的突破,带动新产业的形成,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格局。继20世纪50年代“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淡水养殖业的巨大发展后,海带、扇贝、中国对虾及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和养殖技术的发展,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引进、驯化、人工培育等方式,一大批生长性能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种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生产,对优化养殖结构,发展“两高一优”水产养殖业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过去被列为“海珍品”的扇贝,现在年产量已达近百万吨,成为大众的美味佳肴。
(四)促进了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牺牲自然资源和大量的物质消耗为其主要特征的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得到改善,人工控制程度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各种养殖方式得到较大发展,持续发展已越来越被重视。工厂化养鱼、网箱养鱼、流水养鱼等各种高产养殖方式,立体利用水域、水陆复合生产的生态渔业以及能量充分利用等各种高效利用模式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保持渔业资源和水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产技术已越来越被生产者接受和掌握。同时,以生物技术(细胞工程及基因工程应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渔业高新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有些已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日益普及,加快了渔业现代化的步伐。
三、行业发展及展望
分析我国的资源现状,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业生产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据统计,全国有适宜养殖的浅海滩涂260万hm
2
,目前仅利用约1/3;可养内陆水域670万hm
2
,也仅利用2/3;还有未开发的宜渔盐碱低洼荒地230万hm
2
。同时,已利用的养殖水面,提高单产的潜力也很大。因此,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无论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从资源的潜力来讲都具有较好的条件。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比较严重,病害防治体系尚未健全;水产养殖种苗培育体系不完善,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渔业基础设施薄弱,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产业链结构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着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注重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
我国在淡水池塘综合生态养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池塘能流、物流、生态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础。对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增养殖的生态研究已开展了20多年,取得了较好成绩,已具备制定湖泊、水库渔业合理开发利用技术规范的基础。但对浅海、滩涂养殖生态系统研究基础薄弱,研究刚刚起步,在短期内尚不可能为增养合理布局提供技术依据。
在病害防治方面,我国对主要水产养殖病害的病原、病理、药物及免疫防治方法的研究有一定基础,但总体研究深度不够。在淡水养殖领域,针对草鱼出血病、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淡水鱼类暴发病等进行了病原学及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在海水养殖领域,针对对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和对虾白斑病等进行了病原学及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
在渔用疫苗、生态制剂等方面也开展了应用性研究。在渔用药物方面的研究较为落后,目前仅对少数几种药物进行过药代动力学研究。
今后要加强研究不同类型(浅海、滩涂、内陆大水面、低洼盐碱地等)水域的科学养殖方式,确定合理的养殖容量、养殖结构,提出降低养殖生态环境负荷的立体利用水域的养殖技术及养殖水域的环境优化和生物修复技术,为养殖方式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以生态调控为主要手段的健康养殖技术和病害的监测、预报技术,加强免疫防治技术、疫病检疫技术及安全用药技术研究。
(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
目前我国已开发成功一大批养殖种类。其中淡水养殖种类有:青鱼(19万t)、草鱼(331万t)、鲢鳙(491万t)、鲤(219万t)、鲫(152万t)、鳊鲂(54万t)、罗非鱼(67万t)、鳜(11.6万t)、鳗(15.6万t)、罗氏沼虾(12.8万t)、中华绒螯蟹(河蟹、28.6万t)、中华鳖(11.4万t)、鳟、鲶、鲟鱼等;海水养殖种类中鱼类有大黄鱼、美国红鱼(红拟石首鱼)、鲈鱼、鲷科鱼类(真鲷、黑鲷、斜带髭鲷、红鳍笛鲷、花尾胡椒鲷、紫红笛鲷、黄鳍鲷等)、石斑鱼、鲻、梭鱼、牙鲆、大菱鲆、军曹鱼、鱼师鱼、卵形鲳鱼参、黑鱼君等;甲壳类有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青蟹、梭子蟹等;贝类有贻贝、扇贝(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等)、蛏、蛤、蚶、牡蛎、鲍等;藻类有海带、紫菜(坛紫菜、条斑紫菜)、裙带菜、江篱等;还有海参、海胆等也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在海水养殖产量中,鱼类产量49.5万t,甲壳类产量45.7万t(其中对虾30.4万t),贝类产量911万t,藻类产量121.5万t,其它3.6万t。
但我国的水产养殖种类基本上是野生种的直接利用,人工选育出的良种很少,又主要集中在鲤鱼、罗非鱼和藻类等几个种类中,导致良种更新率极低,建国后鲤鱼品种只更换了一代,其它鱼类大部分都是野生种,罗非鱼和藻类新品种由于保种和扩繁等因素,仅得到部分推广。
在养殖苗种人工繁育方面,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为代表,我国的苗种繁育技术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多数淡水鱼类人工繁殖基本可以解决,海水鱼类人工繁殖以沿袭淡水鱼繁殖的方法,在许多种类上取得成功。但对一些重要的养殖对象,如鳗鲡和许多海水鱼类、溯(降)河鱼类的苗种人工繁殖技术尚难以解决,有些种类虽可以人工育苗,但产卵亲体还必须依赖捕捞野生亲体。
今后要在加强种质评价和筛选、创新优质选育种材料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优良、抗逆新品种(系)选育研究,以传统选育技术为基础,研究建立雌核发育、多倍体、性别控制、转基因等育种新技术,加快良种选育进程;结合生理生态学手段,找出抑制性腺发育和制约早期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性环境和内在因子,突破海水鱼(虾)和溯(降)河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建立全面系统的水产苗种繁育体系。
(三)加强水生生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饲料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已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与开发,例如鲤鱼、草鱼、罗非鱼、青鱼、团头鲂、鳗鲡、中国对虾、罗氏沼虾、鳖、鲍鱼等等。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于大量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研究和饲料配方的筛选。这些研究结果应用于商品配方的制定与生产,加上吸收国外研究成果、水产饲料加工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为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生产奠定了一定基础,并在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国产鲤鱼、草鱼、罗非鱼、鳗鲡、对虾、罗氏沼虾和鳖的商品饲料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平均水平,铒料系数已低于2.0。但在总体上看,我国的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开发工作仍相当薄弱,渔用饲料的开发利用技术仍还比较落后,与水产养殖生产的需要差距仍相当大,国际上先进的渔用饲料的饲料报酬可达1:1,而我国大多为1:2以上。由于配合饲料技术不过关,也影响了配合饲料的应用和推广。据测算,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需要2000多万t配合饲料,但实际仅生产700多万t,其余均依靠直接投喂饲用原料或鲜杂鱼,报酬低,浪费极大,且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病害滋生,并危害到人类的食品卫生安全。
今后应重点研究主要水产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研究开发不同养殖条件下的配合饲料及综合养殖条件下的补充饲料,并研究配套的加工工艺,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对水质的污染。
(四)积极开发设施养殖技术,发展高效养殖业
我国的工厂化养鱼始于工厂化育苗,大多数海、淡水的鱼、虾、贝、藻的苗种基本上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淡水工厂化养殖成鱼也有一定发展,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单产在50kg/m
2
以上。海水工厂化养鱼以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兴起的工厂化养殖牙鲆为代表,目前已建起了近30万m
2
的养鱼设施。但基本未采用循环水处理设施,水质调控手段差,影响单产的提高和养殖周期,对水资源和升温能源造成浪费,特别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海水养殖单产仅10kg/m
2
,与国际上60kg/m
2
的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海水网箱养鱼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但主要是抗风浪能力较差的小型网箱,集中在风浪小、水流缓慢的水域进行养殖,导致养殖密度过高,水质环境恶化,病害频发。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深海大型抗风浪网箱的引进和研制开发工作,已取得较好的进展,但距生产普及尚有较大距离。
今后要积极开发可控制程度高的集约化、高密度养鱼技术,重点研究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解决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及设备;开发10m等深线以外离岸海水养殖技术以及高密度养殖海区环境改造和水质改善技术,开发相关的养殖工程设施和自动控制技术,增加对养殖条件的人工控制能力。
应该相信,只要坚持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利用水域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依靠科学技术,尊重客观规律,保护生态平衡,有效而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域和渔业资源,21世纪的中国水产养殖业,一定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节 项目分析
一、项目理解及分析
(一)项目综述
为推动XX市水产养殖工作深入开展,践行关于“发展高效农业”和地方关于“发展特种养殖经济”的方针,研发推广农业科技新品种、成功有效的实用技术,发展城乡经济。按照发展高效农业中关于水产养殖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XX实际,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二)水产养殖行业分析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中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远至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已知凿池养鱼,范蠡约在公元
水库鱼苗采购投标方案(339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