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综合保障辅助岗人员派遣
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与需求分析
12
第一节 项目背景分析
12
一、水务行业介绍
12
二、综合后勤保障介绍
21
三、劳务派遣的定义与分类
28
四、劳务派遣的特征
31
五、劳务派遣的优势
31
六、劳务派遣存在的风险
34
七、劳务派遣风险应对策略
35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38
一、项目概述
38
二、采购人员清单
38
三、服务要求
39
第三节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45
一、服务管理介绍
45
二、项目服务内容及标准
50
三、劳务派遣服务主要运作过程
55
四、劳务派遣的准备工作
56
五、劳务派遣公司的服务标准
60
六、
劳务派遣服务的实现
61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74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74
一、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步骤
74
二、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要求
75
三、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的重点
76
四、组织构架图
78
第二节 项目人员配备及管理
78
一、人员配置的含义
78
二、人员配置原则
79
三、人员素质要求
81
四、人员配备基本情况
86
五、人员岗位分配表
89
六、项目人员资质证书
90
第三节 各部门岗位职责
91
一、人力资源部
91
二、综合行政部
93
三、财务部
94
四、培训部
96
五、业务部
97
六、法务部
98
七、社会保险管理部
99
第三章 项目管理制度
100
第一节 管理制度的建立
100
一、项目管理原则
100
二、项目管理策划
102
三、管理制度优化
103
第二节 公司管理制度
104
一、组织机构
105
二、人事与劳动管理
105
三、财务与资产管理
107
四、劳务派遣管理
108
第三节
派遣相关制度
109
一、总则
109
二、招聘制度
110
三、培训制度
111
四、
派遣员工档案管理制度
112
五、申诉调处制度
116
六、安全管理制度
116
七、保密制度
117
八、附则
119
第四节 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制度
119
一、奖惩制度
119
二、薪酬福利制度
124
三、工资管理制度
126
四、社会保险制度
127
五、日常管理和劳动纪律制度
128
六、工时与休假制度
129
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131
八、离职制度
134
第四章 劳务派遣服务方案
141
第一节 招聘方案
141
一、招聘的目的
141
二、招聘的流程
141
三、招聘渠道
141
四、招聘信息发布
144
五、面试
144
第
二
节
派遣职工
管理方案
145
一、新员工入
职
145
二、员工转正考核
147
三、员工内部调动
148
四、员工离职
152
五、劳动合同
153
六、薪资制度
157
七、考勤管理
162
八、员工福利
164
九、绩效管理
165
十、奖励制度
167
十一、惩处流程
169
十二、工伤处理
169
十三、劳动争议处理
170
十四、人事档案管理
171
第三节 培训计划
173
一、劳务派遣的培训与开发
173
二、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的制定
175
三、建立培训制度
191
四、培训的基本过程
192
五、
培训
具体计划
193
第五章 水务综合保障辅助岗项目实施方案
196
第一节 拟投入人员及工作职责
196
一、项目拟投入人员
196
二、闸站班组长职责
196
三、维修电工职责
197
四、运维人员职责
202
五、驾驶员职责
203
六、厨师岗位职责
207
第二节 闸站设备维修维护方案
208
一、概述
208
二、水泵
208
三、闸门
218
四、启闭机
227
五、格栅机
244
六、电气设备
247
七、起重设备
275
八、拦河设施
291
九、消防设备
292
第三节 闸站巡查方案
309
一、重点检查内容
309
二、重点专项检查
310
三、闸站检查记录
310
四、闸站日常巡视
310
五、闸站经常检查
311
六、闸站定期检查
312
第四节 闸站运护管理措施及制度
314
一、闸站运行维护管理保证措施
314
二、闸站运维制度
317
三、闸站运维标准
323
四、闸站管理标准要求
326
第五节 食堂服务方案
328
一、经营理念及经营特色
328
二、食品生产质量控制方案
330
三、服务质量控制方案
334
四、卫生管理控制方案
338
五、食品保存管理方案
344
六、食堂物资采购与资产管理方案
346
七、人员职责与管理方案
347
八、投诉处理方案
349
第六章 水务综合保障辅助岗人员培训方案
350
第一节 人员培训的理解
350
一、培训的作用
351
二、培训的系统性
351
三、培训的方法
353
第二节 具体人员培训方案
355
一、人员培训程序
356
二、交通安全培训方案
361
三、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362
四、严格管理、落实培训计划
363
五、整章建制、规范管理
363
六、员工培训时间推进表
364
七、三级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368
八、工作规范培训
370
第三节 水务综合保障服务负责岗位培训内容
374
一、闸站运行管理制度培训
374
二、食堂工作流程规范培训
381
第四节 人员培训记录表
384
一、签到记录表
384
二、培训记录表
385
第七章 减少人员流失方案
387
第一节 员工流失成本分析
387
一、员工流失的直接成本
387
二、员工流失的间接成本
387
第二节 劳务派遣员工流失分析
389
一、劳务派遣员工求职心态
389
二、劳务工流失原因分析
389
第三节 减少员工流失的对策
391
一、要切实维护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391
二、适当改进薪酬制度
392
三、加强学习培训
393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393
五、加强企业派遣工和合同工的团结协作
394
六、人性化管理
394
第四节 减少员工流失危害的方法
395
一、员工流失的危害
395
二、减少危害的方法
396
第八章 项目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398
第一节 劳务派遣服务承诺
398
第二节 项目服务质量措施
399
一、人员保障
399
二、设备保障
400
三、机制保障
401
第九章 项目应急预案
402
第一节 应急预案总则
402
一、应急预案原则
402
二
、应急物资准备
404
第二节 人员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预案
409
一、目的
409
二、适用范围
409
三、人员流动性风险防范坚持的原则
409
四、组织机构
409
五、日常流动性监测的内容
410
六、应急自救措施
411
第
三
节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412
一、预防措施
412
二、应急措施
415
第四节 闸站设备突发故障应急预案
420
一、应急措施
420
二、预防措施
420
三、故障报告
420
第
五
节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421
第
六
节
项目其他
应急预案
426
一、电气伤害应急预案
426
二、意外溺水应急预案
434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与需求分析
”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二
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管理制度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三
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劳务派遣服务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五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水务综合保障辅助岗项目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五
章。
六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水务综合保障辅助岗人员培训方案
”详情可见第
六
章。
七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减少人员流失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八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服务承诺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八
章。
九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应急预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九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
法》
。
(二)
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分析
一、水务行业介绍
(一)定义
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产业链。水务行业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务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已基本形成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水务市场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水工程技术水平提升,供水管网分布日益科学合理、供水能力大幅增强,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加深,水务投资和经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二)国内现状
我国的水务行业长期以来具有地方垄断性强、规模化不足、产权结构单一、行业集中度低等特点。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仍存在改革目标不明晰、缺乏统一规划和配套政策支持等问题。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水务企业经营、管理、建造均以政府或其下属企业为主体,供水和污水业务多采取政府定价和财政补贴的形式,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仍在建立中。
(三)竞争格局
我国水务行业竞争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国际水务巨头在华竞争和国内少数水务企业跨地区的区域市场经营之间的竞争。
1.国际水务集团在华竞争情况
国际水务集团凭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我国大型水务项目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从综合竞争实力来看,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苏伊士、新加坡胜科工业集团竞争实力较强,通过直接投资、BOT、合作经营、控股或收购等方式在华投资,且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2.国内水务企业的竞争情况
近年来各地方性国有水务企业在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下积极进行产权体制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城市水业在内的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资本实力较强的民营资本进入水务行业,国内出现了一批民营水务企业,与地方国有水务企业和外资企业争抢市场份额。同时一些优质的水务企业纷纷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使国内水务行业出现了以跨国水务公司、国有控股上市水务公司、国有非上市跨区域发展水务公司、国有非上市区域城市水务公司及民营企业为竞争主体的格局。
因此,近年来国内水务企业面临的地区内、跨区域甚至国际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规模也同步不断扩大,对于拥有较强技术实力、运营能力和市场规模,业务不断开辟、技术与服务不断创新领先的水务企业将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
(
四
)产业链
整个水务产业链包括供水、污水设备生产制造,原水收集与制造、存储、输送,水的生产和销售,水的供应网管、中水回用,污水排放,污水收集与处理、污泥处理等。
在整个水务行业产业链中,污水处理行业偏向下游产业,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排出污水的工业行业、污水设备制造业等,其中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污水处理行业影响较大,工业污水和居民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后再排入自然水体或通过中水回用返回企业和居民用户。
(
五
)行业特征
1.区域经营垄断性强
除了自来水厂的工程建设以外,水务行业其他的各个环节都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性质。水务行业是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自来水管网等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很长,给水处理设施的使用年限至少为25年,输配水管线管网的年限一般都是50年甚至更长,通常认为进行重复建设是不符合经济效率原则的,因而只有一家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垄断性经营。
2.长期发展相对稳定
从中国的用水结构来看,变动不大,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三者合计占比在98%左右。长期来看,随着用水效率的不断提高,工业用水的增速将放缓,居民用水将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呈现出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由于供水行业需求弹性相对较小,而且产品价格受政府统一控制,因此,在未来若干年内,随着中国用水量的逐年上升,供水行业也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
3.市场化水平低、行业盈利低微
在中国,水务企业大多具有事业单位性质,水务行业特别是供水行业采取的是地方政府独家垄断经营的方式,行政色彩相对浓厚,供水企业的商业运作与管理创新受到较大的限制。由于水务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水不被真正地视为商品,供水水价低于供水成本,造成供水管理单位长期亏损。
城市水价构成中,主要只考虑了净水成本补偿,而对供排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成本补偿不足。水价没有建立根据市场供求和成本变化及时调整的机制,供水价格普遍偏低,亏损较为严重。由于以上原因,水务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形成了“低水价+亏损+财政补贴”的模式,从而造成了行业经营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低微的局面。
4.周期性
水务行业属于基础民生行业,需求稳定,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盈利能力受能源、基础性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性影响较小。其主要周期性体现为投资建设的周期性。水务行业作为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其建设规模要满足该地区一定时期的需要,适当超前建设。当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达到一定水平,使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出现饱和迹象时,当地市政部门通常会按照远期规划目标(一般为10年-20年)对现有产能进行改扩建或是建设新的供排水处理设施。
5.区域性明显
水务行业的区域性较为明显。从城市供排水业务来看,水务企业只能在其供水管网或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的范围内开展业务,一个城市供排水业务发展受制于该城市城区及城市规划发展区域。
6.季节性特征明显
水务行业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一般夏季(6月-10月)供水和污水处理的需求量大,在全年形成高峰期。由于夏季用水量和降雨量的增加,使得污水处理量在同期也会达到全年峰值。季节性特征可能使水务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水平随着不同的季节而有所波动。
(
六
)发展趋势
1.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有较大改善空间
经过加工处理的水在管网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漏损,在中国这一指标平均为20%左右,在发达国家可以降低到8%以内。漏损意味着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的浪费,尤其在中国整体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无异于巨大损失。因此,通过降低供水过程中的漏损率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要求紧迫,城市供水管网在建设与升级改造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资本多元化和运营市场化是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具备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运营主体招标制度,建立健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因此,水务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就是资本来源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3.水价上涨仍有空间
近期全国各地水价上调,使得水价改革预期渐热。2002年到2009年间,中国的36个重点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的自来水价格年均增长率为4.69%、污水处理费年均增长率为11.9%。从国外一些城市供水运营较成功的经验看,居民家庭水费应与电费开支相当,居民用水的需求价格曲线在水费支出占个人收入4%左右达到均衡。而中国城区家庭水费、电费开支悬殊(电费几倍于水费),水消费仅占个人收入的1.2%。建设部在《城乡缺水问题研究》中指出,为促进公众节约用水,水费收入比达到2.5%-3%为宜。
因此,水价拥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无论从中国水资源的稀缺状况还是从推进水务企业提升服务品质的合理利润要求,以及和国际水价水平进行比较来看,中国水价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4.价格制定模式有望转变
水务行业作为市政公用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实行政府定价制度。近年来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发展迅速,水价制定市场化也是业内专业人士的共同预期。清华大学中国水业政策研究中心认为,未来的水价定价政策体系将使水价定价基础从传统认识中以资产确定收益转变为按照服务确定收益。
5.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统筹区域供水
传统的供水模式通常是一个城市设一个自来水公司。这种模式在解决城市居民的供水需求、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在80年代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水厂数量众多,分散经营,各水厂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有限,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缺少统一规划,取水口与废水排放口犬牙交错。因此,镇、村水厂无论在解决水质和满足水量需求方面,都存在着其本身无法克服的困难。
加大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力度,发展城乡统筹的区域供水,扩大城镇供水的服务范围是保证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符合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建设部近来大力推行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区域供水,充分发挥政府协调指导作用,同时运用市场配置手段,打破行政区划束缚,统筹安排,推进空间资源整合和区域基础设施的集约利用。
6.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水务行业信息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住建部在《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研究推广应用信息化关键技术,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集成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北京市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分别建立了分析管理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尤其是水务局成立后,建立了北京水务的数据中心和指挥中心,信息链路逐步理顺,数据共享开始推进。上海市提出了数字水务的理念,依托上海信息产业优势,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水务发展需求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建设了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防汛自动预报决策支持系统和防汛信息服务网、水文和供排水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系统。深圳市围绕实现水务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先后完成了多个水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
因此,通过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水务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开发推广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促进水务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水务行业的必然趋势。
7.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
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是复杂而长期性的,我国十多年来的水务市场化改革大大提高了城市供水能力和城市供水覆盖率以及污水处理能力,解决了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提高了城市水务效率,围绕着建立城市水务市场体系、引入外资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造和以特许经营作为制度实施工具这三条主线,全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仍存在改革模式不统一、政府行政干预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仍需继续推进和深化,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的水价调节机制,深化城市水务投融资机制改革,扩大投资主体多元性,促进水务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8.并购整合成为水务行业发展新趋势
从国际成熟水务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行业集中度均比较高,大型水务集团大多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业务的快速扩张和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我国水务市场集中度低,区域垄断特征明显,过度分散制约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及服务的集约化。在保证原有地域市场稳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并购整合来进行跨地区、跨市场竞争成为我国大型水务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新契机。未来,市场份额将向具有先进管理理念、专业技术水平和高效运营效率的水务企业进一步倾斜。
9.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革新,水务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其中作为水务行业信息化发展重要概念的智慧水务通过应用智能智慧技术、相关软硬件和信息化技术,重塑和解决水务工作问题。通过水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化,能为城市提供更为优质的供排水服务以及防汛排涝、水质污染管控与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同时提升水务部门工作效能与工作质量,管控与及时处理各种应急水务事件,提升水务服务水平与满意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类水务活动的数据化、信息化与智慧化管理,保障水务服务,为水务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综合后勤保障介绍
(一)概念
1.后勤保障工作,亦称总务工作。是为各单位职能活动正常进行而提供的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工作。
2.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既是一个单位的“门面”和“窗口”,也是一个单位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后勤部就是以后勤保障为主要工作的部门
3.该部门直接作用于团体内部其他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正常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团体目标任务起间接作用。简言之,后勤部是为其他各部门职能能够顺利实现提供物质服务的一个部门。
(二)后勤管理的意义
认识后勤管理的两重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后勤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的自然科学性,这是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下具有的共性的东西,是可以互相告鉴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在后勤管理中,不仅要总结和运用自己的成功经验,而且应当有原则地学习外国的经验,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后勤管理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的后勤管理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体现无产阶级的要求。坚持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贯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这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
(三)后勤管理的内容
从内容上来看,后的管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后勤管理包括财务管理(财务计划管理、预算资金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财务活动分析与财务监督)、财产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基本建设管理(计划管理、设计管理、施工前准备、施工组织管理、竣工验收与结算)、房产管理及维修(房产产权与档案管理、房屋使用管理、职工住宅分配管理、房屋及附属设备维修管理、经济管理)、水暖电气管理(供用电管理、给水与排水管理、供暖管理、经济管理)、伙食管理(食品质量管理、伙食成本管理、营养与卫生管理、伙食服务管理、伙食经济管理)、汽车运输管理(车辆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经济管理)、医疗卫生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卫生经济管理)、其他服务管理(接待服务管理、生活服务管理、XX单位管理等)以及后勤服务经营实体管理。
(四)后勤管理的职能
后勤管理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职能:既有按本单位职能活动规律组织后勤服务的职能,又有通过管理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职能。正确认识服务与管理两个方面的职能,这对我们面理解后勤管理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后勤管理科学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五)后勤管理的特点
后勤管理因其在各单位中履行服务职能,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7个方面的特点。
1.社会性。
后勤管理社会性的特点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后勤管理的内容。由于社会目前可能提供的后勤服务还不能满足各单位的需要,一个时期内机关办后勤、企事业单位办后勤的状况还无彻底改变,因此,各单位的后勤服务门类,无所不包。
二是后勤管理与社会上的联系。各单位的后勤不开社会的供给、无论是物资、设备、能源、交通,还是人员、技术、空间、信息,都要由社会来提供,各单位的后勤要受社会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是各单位后勤工作的总后勤。
三是后勤管理发展的方向。各单位的后勤服务正在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后勤服务将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由社会承担,后勤服务社会化迟早要实现。社会性这一特点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充分注意和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条件为本单位服务,同时又要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为社会服务,改变封闭式的后勤管理。
2.经济性。
后勤工作是行政工作,又是经济工作。后勤服务劳动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后勤工作的实质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和生产(劳务)、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对后勤资源进行高效的配置,而经济核算则是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
3.服务性。
后勤工作是服务工作。从它的管理对象来看,后勤工作并不直接体现一个单位的职能,而是单位职能活动进行的服务性工作。服务是后勤管理的一个特点,也是后勤管理的全部意义所在。
4.时间性。
各个单位的职能活动是一个有严密组织、严格程序的过程。为职能活动服务的后勤工作也必须按照这些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
每项服务工作都因职能活动的需要面有确定的时间要求,这就决定了后勤管理具有很强时间性的特点。这是其一。
其二,时间性还体现在“后勤先行”方面。任何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做保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前提,后勤工作就是提供基础和前提的工作。
其三,时间性还表现在很多后勤工作受到季节的影响和制约,违背了季节的要求,就会出现失误造成损失。
5.复杂性。
后勤管理工作繁重,任务多,是复杂性的主要特性。诸如人事、财务、物资、设备、基建、房屋、伙食、交通、医疗、卫生、园林、环保、计划生育、职工教育以及其他各项综合服务工作,都由后勤部门管理。政策性强是其复杂性的又一个特性。财经纪律、基建法规、车辆配置原则、工资调整及发放等,后勤管理部门都必须按照党和国家既定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办事,决不能随意而行。涉及面广,内外关系多,是后勤管理复杂性的第三个特性。
在目前社会这个大“后勤”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完成这种全面的主体服务,各单位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大而全”的后勤服务体系,后勤机构庞大,服务项目齐全,把职工的衣、食、住行、生、老、病退、死等事宜几乎全部包下来。
而要完成这诸多的服务内容,后勤既要与单位的每个职工打交道,又要与社会的有关部门保持经常性的密切联系,不仅有纵向联系,还有横向联系,不仅涉及人,而且涉及财、物、时间和空间。
6.群众性。
后勤管理的大量工作与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的关系。它必须天天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为了搞好后勤管理,还必须坚持发扬精神,坚持群众路线,这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
7.
水务综合保障辅助岗人员派遣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