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陪护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对项目的理解及需求分析
12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2
一、护工在护理工作中的基本现状
13
二、护工在护理工作中的可发展预期
14
三、护工在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因素
17
四、医院陪护行业现状及趋势
19
第二节 对项目的理解
25
一、公司介绍
25
二、业务流程
27
三、未来发展
28
四、合作基础
28
第三节 对项目需求的分析
29
一、
商务需求
29
二、
技术需求
32
第二章
整体服务方案
48
第一节 医院陪护服务思路与策略
48
一、管理理念
48
二、管理策划
48
三、管理模式
48
四、管理机制设想
49
五、管理流程
51
第二节 项目管理方针
52
一、服务目标
52
二、工作思路及主要任务
53
三、服务内容及要求
55
第三节 项目进驻过渡计划
60
一、公司接管医院护工后的过渡方案
60
二、
陪护接管医院护工后的实施方案
61
第四节 服务承诺
62
一、医院陪护服务承诺
62
二、项目管理人员承诺
64
三、拟投入本项目主要人员承诺书
65
第五节
项目工作重点
67
一、工作重点
67
二、对医院护工管理的建议及所需支持
68
第六节 合理化建议
70
一
、
加强组织领导
70
二
、
部门齐抓共管
70
三
、
加强宣传引导
70
四
、
加强监督检查
71
五、加强对重危病人的陪护管理
71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74
第一节 项目组织结构
74
一、项目组织结构分类
74
二、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
78
三、项目总体管理
79
第二节 项目服务人员配备及职责
84
一、项目人员配备
84
二、部门职责
90
三、人员职责
97
第四章 医院陪护实施方案
121
第一节 医院陪护服务范围
121
一、总体服务范围
121
二、具体服务范围
122
第二节 不同科室陪护工作内容及标准
173
一、综合监护室陪护工作内容及标准
173
二、外科陪护工作内容及标准
175
三、内科陪护工作内容及标准
177
四、
儿科护工工作内容及标准
180
五、
妇产科护工工作内容及标准
182
第三节 医院陪护工作流程及管理措施
184
一、工作流程
184
二、管理措施
187
第四节 医院陪护人员工作安排
189
一、早晨护理安排
189
二、下午护理安排
190
三、晚间护理安排
190
第五节 防止交叉感染措施
191
一、潜在医院感染问题
191
二、防范措施
192
第六节 陪护工管理制度
193
一、人员招聘录用制度
193
二、医院陪护人员工作管理制度
198
三、
陪护工的考核
制度
206
四、
护工请假制度
209
五、
奖惩制度
209
六、考勤制度
211
七
、节假日及休假制度
213
第五章 服务质量保障
215
第一节 医院陪护工作质量标准
215
一、总体质量标准
215
二、每日查房质量标准
216
三、病人卫生质量标准
216
第二节 服务保障措施
217
第三节 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220
一、质量监督管理
220
二、满意度调查
221
第六章 应急服务措施
224
第一节 总体方案
224
一
、
编制目的
224
二、
应急管理原则
224
三、
应急管理机构
225
四、
运行机制
226
五、
应急处置
226
六、
应急保障
228
七、
监督管理
229
第二节
各项应急
措施
230
一、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230
二、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231
三、患者发生摔伤的应急预案
233
四、火灾的应急预案
234
五、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236
六、停水应急预案
237
七、泛水应急预案
238
八、患者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239
九、患者自杀应急预案
240
十、发生陪护差错时应急预案
242
第七章 培训服务方案
244
第一节 整体培训方案
244
一、目的与原则
244
二、人员培训分类
245
三、员工培训操作流程
247
四、整体培训内容
252
第二节 具体培训内容
254
一、道德规范
254
二、护工守则
255
三、护工职责
256
四、护工用语规范
256
五、医院污物的分类
259
六、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基本概念
260
七、物理消毒灭菌法
260
八、隔离区域的划分
262
九、病房常用各种标志
263
十、口罩的作用
263
十一、手部的清洁
264
十二、手套的应用
264
十三、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区分
265
十四、标本采集法
266
十五、晨晚间护理
268
十六、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
269
十七、漱口法、洗脸法、床上梳头、剪指(趾)甲
276
十八、卧床病人更衣法
277
十九、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278
二十、卧床病人喂水喂食法
280
二十一、协助病人床上洗头法
283
二十二、协助病人床上擦浴法
285
二十三、给便器法
287
二十四、帮助卧床病人翻身法
288
二十五、卧床病人各种卧位法
289
二十六、搬运病员的方法
291
二十七、预防褥疮
294
二十八、翻身拍背及手法按摩
296
二十九、热水袋、冰袋使用法
297
三十、中药煎煮法及服法
299
三十一、注意事项
300
第三节 培训费用及培训期间薪资待遇
301
一、培训费用
301
二
、
培训期间薪资待遇
302
第四节 培训考核与考勤
303
一、
培训考核总概
303
二、
培训评分机制
304
三、培训考勤
304
第五节 培训档案管理
308
一、目的
308
二、适用范围
309
三、职责
309
四、培训档案归档范围
309
五、培训档案存档要求
309
第六节 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311
第八章 投诉处理方案
312
第一节
投诉产生原因分析
312
一、投诉的定义
312
二、剖析投诉成因
312
三、投诉动机分析
313
第二节
投诉处理基本原则
314
一、换位思考原则
314
二、有法可依原则
314
三、快速反应原则
315
四、及时总结原则
315
第
三
节
投诉处理流程
316
一、记录投诉内容
316
二、判断投诉是否成立
316
三、确定投诉处理责任部门
316
四、责任部门分析投诉原因
317
五、公平提出处理方案
317
六、提交主管领导批示
317
七、实施处理方案
317
八、总结评价
317
第九章 档案管理方案
319
第一节 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
319
一、人员配备
319
二、岗位职责
319
第二节 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322
一、立卷归档
322
二、借阅
322
三、收集、交接、整理、统计工作
322
四、鉴定销毁
323
第三节 档案管理工作规范
324
一、目的
324
二、适用范围
324
三、术语和定义
324
四、职责
324
五、工作程序
325
第四节 档案管理制度
337
一、文书处理制度
337
二、立案归档制度
339
三、档案保管制度
341
四、档案利用制度
342
五、档案登记统计制度
343
六、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344
七、档案保密制度
344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 明
一、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总体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
人员安排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
四
、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相关
规章管理制度”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五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陪护
服务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六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陪护工作计划、工作流程、管理措施及防止交叉感染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七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质量控制及措施
”详情可见第
五
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服务措施”详情可见第六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工作培训”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
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
其他法律法规。
四
、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对项目的理解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
自2010年卫生部开展
“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
以来,经过不断探索与完善,我国护理工作水平取得明显提高,各医院相继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项目以来备受好评,成效显著。在坚持
“
以患者为中心
”
的指导思想下,护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表现日益突出,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作用与日俱增。以我国国情所示,由于人口基数大,患者数目相对较多,而护理专业受诸多条件所限,人员流动量大,流失快,经专业培训后放弃从事护理工作的也大有人在,以至护士资源明显缺乏,供不应求,护工行业应运而生。众所周知,以往护工受雇于患者,给予患者基本的陪护,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及部分简单护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缓解了护士资源匮乏的困境。
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护工在护理工作中的要求及定位逐步扩展,已不局限于以往的基本工作。本文就护工行业在我国现今护理工作中的现状、可发展预期及护工在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从而有助于进一步贯彻我国卫生部方针,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一、护工在护理工作中的基本现状
1.
具备基本护理知识与技能
由于护工在临床工作中的特殊性,使他们通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学习、观察护士在工作中的操作,透过不同途径了解护理知识,结合自身的经历总结经验,掌握了基本护理的知识与部分相关技能。具体体现在熟练的护工可以独自完成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懂得借助仪器给患者测体温,量血压,测血糖等并进行记录,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转变并向护士作出汇报。此外还能配合护士完成诸如更换床单,改变患者体位,使用外用药物,记录饮食摄入量,大小便量和呕吐物量等非技术性护理工作。
2.
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都说科技是把双刃剑,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系统疾病及严重外伤也随之而来。重病患者的生活无法自理,术后的患者行动不便,家属工作之余无暇顾及,他们求之若渴的正是护工的鼎力相助。基本上所有重病患者身边都要有一个护工,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全天候的生活护理,各种搬搬抬抬,瞻前顾后的情况多不胜数,体力活繁重,休息时间少,工作强度大。而同一病房里一个护工兼顾数个患者的情况也是随处可见。
3.
社会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正值护工行业逐定位为一项护理服务产业发展之期,属于较冷门的行业,工作相较于同类行业如月嫂及保姆等,其既要求掌握更多知识,工作也更脏更累,以至于初期近乎无人问津,随着工资的不断增涨,现护工人数逐渐增加,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出于各种原因,基本上都会要求护工进行一对一的服务。这样相对于庞大的患者人数,护工资源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出现有钱也不一定能请到护工的窘况。此外,对于个别重患者,新护工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及应付,而老护工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成为名符其实的
“
香饽饽
”
。
4.
管理不规范,素质良莠不济
为了应付人员短缺的问题,除了医院外,许多诸如家政公司及中介行业等都大量招收人员发展为护工快速投入使用,企图从中获利。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给护工定位,也没有持证上岗的要求,出现管理难,人员复杂,无法可依等情况实属正常。这既有可能损害患者的健康和权益,也无法保障护工的利益,获利的往往是第三方。有调查显示,大部分护工都是外来人员,农村人士所占比例大,本地人士从事护工行业的少之又少。学历上的调查显示,护工学历普遍偏低,年龄与学历成反比。面对未经培训或培训不规范的护工投身入护理工作,以及媒体不时曝光的
“
黑护工
”
等现象,将明显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
二、护工在护理工作中的可发展预期
1.
掌握更专业的护理知识与操作技能
护工从一个冷门行业逐渐发展成今天在临床护理上炙手可热的地位,其发展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护工未来除了能够给予患者喂食、清洁、帮助排便等基本生活护理及借助仪器对患者进行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外,应该学会对于严重外伤术后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及偏瘫等生活不能自理,活动受限的病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体现在术后的营养配餐,各种疾病所对应的体位摆放,预防压疮,肌肉的放松与按摩以及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等。
2.
合理分配工作量,加强护理工作上与护士的联动性
不管是一对一护理还是由于人手缺乏导致的一对多护理,护工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合理分配时间与工作量,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避免由于过劳和过多工作,使护理服务未能到位,令患者不满。日常可见重病人多,患者人数密集的科室,护士人手不足,忙的不可开交,护理工作未能面面俱到。而护工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掌握诸如喂药、鼻饲、更换尿袋、拔针、吸氧吸痰等较为简易的护理操作,培养好无菌观念,做到护士懂的,护工也略懂,协助护士执行相关医嘱,加强两者之间的联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不要彼此区分这是护士的工作,而那是护工的工作,应该视为一个共同的护理工作。此外经验老到的护工甚至还可以配合年轻没足够经验的护士处理部分突发状况,共同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3.
增加护工人数,加强培训
目前我国对于患者所享受的护理服务质量越来越看重,医院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互不相让。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与否,除了对术后病情转归及护士提供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以外,也与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态度有关,这就是护工提供康复护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医院内医患关系紧张,暴力冲突等现象屡屡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人士及国家的广泛关注,更为此专门立法。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患方对术后成效与自己预期不符及部分医疗事故的发生外,也有存在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所导致。鉴于护士人手不足现象由来已久,不能一下解决,护工在这方面可有效缓解护理工作的压力。解决护工人手不足是当务之急,增加护工人数可有效避免
“
有钱请不到人,有需要喊不到人
”
等情况,避免患者由于护理工作不满出现矛盾。护工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如建立护工轮班制度的话,还可缓解目前护工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等问题。随着护工人数的增加,可预期的是,当人数接近饱和时,对于护工的聘请就会转变为重质不重量,这时候,没有经过培训的护工将会被科班出身的淘汰。鉴于此,护工未来的大趋势将是被要求持证上岗,相关管理机构亦会重视加强培训。开设专门的培训学院或培训课程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如参加完培训后还能提供相应的证件将更加权威
,
为护工的投入使用提供更可靠的保证。加强护工培训可有效改善护工的护理质量,提高护工个人素质,减少对患者态度不好,面对突发情况不懂应对等情况发生。
4.
强
化
护工在护理工作上的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医疗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假如护工良莠不济,工作未能让患者满意,会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要加强护工在护理工作上的管理,要求明确该行业的道德规范,熟悉所在医院的规章制度,服从科室的安排,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遵守规范的护理操作。对此,对于护工可采取定期考核,进行病患满意度调查等手段,约束护工的工作行为,禁止与患者发生争执。
5.
护工转职预期与优势
虽说吃苦耐劳是护工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工作量及压力大,生存处境艰难,部分活又脏又累,仍有不少护工在尝试了一段时间以后萌生退念,改投其他行业。大部分仍会选择性质相似的工作,如家政清洁,月嫂,保姆等,此时他们在临床护理期间掌握的相关护理知识将为他们在就业时与同行的竞争中显示出相当大的优势。相信雇主们都乐意聘请一个懂得护理,具备基本医疗知识的人来照顾孩子。而在医院期间的巨大工作量与家庭里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行成了巨大落差,也有助于护工在心态上更乐于积极工作,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三、护工在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因素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模式的转变,护工逐渐成为了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无论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康复及治疗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假如护工的护理工作质量受到影响,将对患者造成直接影响。
1.
工作量超负荷众所周知,对于重症患者,是几乎需要24h一对一的陪护,从喂饭、按摩、吸痰到伺候大小便等都不能省心,加上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睡眠时间少,工作压力大是无可避免的,而每个医院都存在着护工同时陪护多个患者的情况。诸如这些情况的出现,护工所承受的工作量超出负荷时,除了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服务以及抱怨以外,护工方面也会显得手忙脚乱,操作不能按规定进行,进一步影响心情,逐渐失去耐心,易烦躁,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培训时间短,基本护理常识不足由于护工行业的特殊性,并无年龄及学历要求,所谓姜还是老的辣,一个好护工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要经过一段规范的培训过程,而护工陪护经历的长短也将影响其护理工作的质量。但是由于当代社会各医院对护工需求量大的缘故,往往许多未接受正规护理培训又或是没有足够陪护经历的护工人员也会临时上岗。基本护理常识的缺乏加上经验的不足,将直接降低护理工作的质量。
3.
与患者相处不融洽在临床工作多年,在耳边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
患者生病,本来就比较烦躁,如果这时候工作再做得不好,患者就更不高兴了。
”
聘请护工的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心情都会不佳,加上社会身份高低及个人品质不同,如护工未能工作到位,会使患者更为焦躁。可见患者的心情与护工的护理质量也是密不可分的。与患者相处不融洽,相互之间出现矛盾后,将会出现患者不配合护工的护理工作,又或者护工拒绝对患者进行部分常规的护理操作等现象,最终导致患者的利益受损,护工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可见除了具备吃苦耐劳,能干脏活等基本条件外,能否学会察言观色,善于与患者相处才是对护工进行护理工作的真正考验。
4.
工资波动大,导致人员趋向高收入地区既然都是干一样的活,除了部分由于个人原因不愿远走以外,更多的护工考虑的自然是收入高低的问题。地域的不同会造成护工工资有很大的差异,相信更多护工会选择高于平均收入水准的高收入地区进行工作,这导致部分低收入地区护工人手明显缺乏,而高收入地区的竞争力持续增加
。
随着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结合我国国情,护工的供不应求导致近年来护工工资不断上涨,护工人数的持续增加已是大势所趋。而由于护工能很好的减轻护士在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填补护理工作的缺漏,缓解护士人手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深受医院各科室的喜爱。这行业如今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有一个规范的培训就业过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法规法则明确职责要求,出台合理的价格指导,持证上岗,确保医院、护工和患者三者的合法权益。使护工与各护理部门之间和谐稳定的合作,让护工行业能够科学持续的发展。
四、医院陪护行业现状及趋势
陪护一般指家政和医疗行业的特殊专业护理人员。家政陪护包括病人陪护、
病人
陪护、医院陪护、情感陪护、心理陪护等。
陪护人员要对患者至亲至爱,给患者排忧解难,给患者治疗的希望,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正确的给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基本意思为陪伴,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加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加深,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医疗市场对陪护的需求日益明显,医院陪护问题成为当前医疗服务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医院陪护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但又需要一定护理知识与技巧的工作。由于工作比较脏、工作时间长、报酬较低,所以大多由外来务工人员从事此项工作;这批人员普通缺乏必要的岗位培训,或由于受限于其文化程度,对她们的培训效果不佳,很难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使护理行业的服务水准不能得到提升,同时也影响了医院整体服务与形象。
医院中陪护工来源渠道复杂,医院大多比较被动地寻找和接受适合护理工作的陪护工,由于她们是来自各种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地方到医院,人员素质良莠不济,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会形成各种小团体或各种帮派,各个小团体或帮派相互排挤,产生矛盾也会在病家中造成恶劣影响,从而影响医院的声誉。且没有相关的法规给护工定位,也没有持证上岗的要求,出现管理难,人员复杂,无法可依等情况实属正常。这既有可能损害患者的健康和权益,也无法保障护工的利益,另外在平时陪护工在服务过程中,没有专职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因疏忽或管理上的漏洞,会发生各种问题和事故,造成各种后果与负面影响。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处理这些问题和事故会给医院带来不少麻烦,牵扯很多精力,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
陪护工管理也是医院后勤服务外包中的一个项目,通过把此项服务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将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巩固医院整体医疗工作水平,保证病人康复质量;同时,可以让医院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医院自身的经营和管理中去。
医院都希望努力提升自身为病人服务的水准,在医院中的护理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医院整体服务中的一环关系到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如果确实把此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并形成特色,将会给医院整体形象、知名度与口碑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
近年来
,
医院的陪护率居高不下
,
有的医院陪护率甚至>10%
,
远远超过了三甲医院对住院患者留陪率≤10%的管理要求
,
陪护问题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难题之一。做好医院的陪护管理工作
,
给患者提供优质的身心护理
,
是每所医院所面临的问题
,
也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保证。
(一)
陪护原因
1.
护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
医院护士严重缺编
,
床位数与护士比例不足
,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5~6倍甚至以上。患者在生病期间对亲属和医护人员的心理依赖性增大
,
渴望在感情上得到更多的理解、安慰、关怀
,
在生活上得到更多的照顾、帮助和优待。然而护士大部分时间从事的仍然是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
,
尤其是
陪护
人员常将大量的时间用于非临床的事务性工作
,
直接为患者服务的时间减少。因此
,
护士在生活护理和感情支持等方面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2.
患者对陪护的需求
住院患者要求留陪护
,
主要目的并不是让陪护人员为他们做些具体的事情
,
而是满足在住院这个特定条件下的情感与心理需求
,
是患者自己需要人陪伴。陪护人员给患者带来的情感满足、生活方便和安全感有时是医务人员无法替代的。
3.
患者家属的愿望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亲情
,
患者住院期间陪护患者正是一种表达亲情的方式。调查表明在医院陪护患者的绝大多数都是患者的亲属。患者家属希望陪护能排遣患者的孤独与寂寞
,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
为陪护可以提供生活护理
,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由此可见
,
需要陪护的对象并不都是生活自理有困难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
陪护的目的不仅仅是照顾患者的生活
,
更重要的是与患者沟通与交流
,
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
(二)
陪护存在的问题
1.
陪护人员对病区的影响
普遍认为
,
降低陪护率
,
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陈亚沙认为
,
陪护只能满足患者心理和部分生理上的需求
,
表面上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
实际上降低了护理质量
,
造成了病区空气的污染
,
破坏了病区的整洁卫生
,
影响了病室的安静
,
甚至严重地干扰了医生查房及治疗护理工作。
2.
陪护人员对患者的影响
绝大多数陪护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
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正确的护理方法
,
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直接或潜在的危害。陪护人员
(
尤其是家属
)
既要陪护患者和照顾家庭
,
又不能放弃工作、学习
,
还要参与治疗计划
,
承担经济问题
,
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
由此导致了陪护人员的忧虑、偏激、厌烦或应付等负性心理
,
给患者造成了精神上的负担
,
影响了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
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
,
甚至导致自杀行为。
3.
陪护工作对陪护人员自身的影响
陪护患者作为生活事件必然给人带来一定的压力。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研究表明
,
护理患者毫无疑问地影响了陪护人员的日常生活
,
包括身体、情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工作或学习以及经济状况等多方面。
(三)
陪护管理
发展趋势
1.
重视陪护人员心理
有关人士认为应该重视陪护人员的宣传教育
,
如公共卫生知识、疾病知识、安全知识以及心理卫生知识等
,
规范陪护的管理
,
其中
,
陪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
,
作为医护人员除了关心患者的诊断、治疗外
,
对患者家属的身心状况应给予关注
,
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了解陪护的心理
,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
,
并及时准确提供有关患者的健康信息。
2.
加强陪护人员教育与培训
香港、台湾等地区就陪护人员的教育做了大量的尝试
,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香港就阿尔茨默病晚期患者的家庭看护人员开设了团体培训班
,
讲授该疾病护理的进展、压疮的预防与管理、吞咽及进食困难者的管理、营养及食物的准备、搬运及被动锻炼的方法以及陪护人员交流情感和护理心得等内容。可见
,
培训班是培训陪护人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内地对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报道
,
培训的内容没有针对性且很不全面
,
因此
,
需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培训。
3.
专职陪护的尝试
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尝试成立专职陪护中心
,
代替家属及子女等尽亲情之心。医院通常采用招募愿意从事陪护工作、身体素质好且责任心强的青、中年人士
,
成立专职陪护中心。该中心由1名科护士长或有管理经验的护士进行统一管理。制定陪护人员的上岗职责
,
陪护人员在上岗前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一般护理知识的培训
,
并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专职陪护
,
可以规范陪护人员的管理
,
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
完全从管理思想和规章制度上严格限制非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陪护是不科学、不切实际的。我国已迈入老年化国家
,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
,
年轻人的赡养负担不断加重
,
绝大多数家属难以24h在医院陪伴患者
医院陪护服务投标方案(345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