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交通协管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与需求分析
15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5
一、
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
15
二、
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
16
三、
文明城市建设内容
20
四、
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
21
第二节
项目工作综述
29
一、
构建体系
——
构筑强健“文明骨骼”
29
二、
数智赋礼
——
注入新鲜“文明血液”
30
三、
打造品牌
——
塑造丰富“文明肌理”
32
第三节
交通安全情况简介
33
一、
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33
二、
存在问题和分析
35
三、
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对策
36
第四节
项目需求分析
40
一、
项目概况
40
二、
服务内容
40
三、
项目范围
41
四、
服务要求
41
五、
服务设备
44
六、
服务人员
51
第二章 组织管理方案
55
第一节 项目整体设想及规划
55
一、工作内容
55
二、项目人员安排要求
55
三、项目服务期限
56
四、树立现代化的服务意识
56
五、提高公司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
57
六、管理就是服务观
57
七、忠诚的服务观
57
八、管理目标
58
九、项目服务管理模式
58
十、项目交通安全管理方式
59
第二节 项目组织机构
61
一、项目组织结构
61
二、项目管理模式
62
三、项目管理团队配备情况
63
四、项目管理团队岗位职责
64
第三节 日常组织管理
67
一、项目组织原则
67
二、管理模式
69
三、管理机制
70
四、人员组织管理
72
五、人员储备方案
78
第
三
章
实施计划安排
83
第一节
进场计划
83
一、
预定方案
83
二、
接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处理
83
三、
人员储备
84
四、
各项文件、表格、流程清单
84
五、
进场注意事项
85
六、
项目整体实施计划
85
七、
项目进驻工作计划
86
第二节 项目人员服务计划
87
一
、派遣人员服务计划
87
二
、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
88
三
、退场交接计划
92
四
、合同结束后人员安排
92
第三节 项目服务方案
93
一、
服务内容
93
二、
服务
要求
93
三、
人员装备
94
四、
工作标准
94
五、
服务标准
95
六、
操作规范
95
七、
服务要点
97
八、
风险控制
98
九、
人员交接
103
十、
人员选用
106
十一、
服务质量保障
112
十二、
拟投入设施设备
115
十二、
工作服管理
119
十三、
对讲机日常使用和维护
124
第
四
章 服务机制设想
130
第一节 监督机制
130
一、监督管理体系
130
二、监督管理措施
131
三、督导管理体系
132
四、督导检查制度
133
五、交通协管员考核要求
135
第二节 激励机制
139
一、激励机制管理体系
139
二、激励措施
142
三、激励制度
143
第三节 自我约束机制
145
一、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146
二、项目服务合同的约束
146
三、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约束
147
四、创文交通协管员内部的自我约束
147
第四节 信息反馈及处理机制
148
一、设立客户服务中心
148
二、与客户联系沟通控制程序
149
三、客户回访控制程序
150
四、客户服务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
150
五、公司信息管理制度
151
第
五
章 交通协管实施方案
154
第一节 项目实施工作流程
154
第二节 交通协管员工作任务
154
一、登记车辆与驾驶人信息
156
二、传播守法文明出行理念
159
三、劝阻交通违法行为
161
四、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163
五、协助处理交通事故
166
第三节 道路交通秩序维护检查方案
168
一、目标
168
二、实施方案
169
第四节 大型活动交通疏导方案
170
一、指导思想
170
二、工作原则
171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71
四、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171
五、针对不同的拥堵方式的处理措施
171
六、交通拥堵疏导保障措施
172
七、施工路段保障措施
173
第五节 道路施工交通疏导方案
174
一、交通疏导遵循原则
174
二、现场围蔽及交通疏导措施
175
三、交通设施计划
175
四、交通组织及安全保障
176
五、交通保障安全措施
177
第
六
章 劳务用工管理方案
179
第一节 薪酬福利方案
179
一、人员薪酬发放方案
179
二、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
191
三、工伤处理方案
204
四、员工休假管理
215
五、离职管理方案
225
六、管理和考核方案
232
七、
员工意见建议及投诉程序
237
第二节 人员稳定优化措施
241
一、人员流失的影响
241
二、完善薪酬福利体系
244
三、完善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246
四、完善管理体系
249
五、完善工作支持系统
252
六、完善组织文化
256
第
七
章 服务保障方案
260
第一节 总则
260
一、服务理念
261
二、服务意识和管理模式
261
三、服务机制设想
263
四、服务标准
264
第二节 公司劳务派遣服务优势
266
一、服务专业化
266
二、管理规范化
267
三、方案差异化
267
四、雇主式派遣
267
第三节 劳务派遣品质保障措施
268
一、专业人事服务团队
268
二、用工服务规范
268
三、员工利益保障
268
四、工伤事故处理
269
五、妥善处理退工
269
六、服务误差率0
269
七、服务反应速度
269
八、服务频度保障
270
九、服务组织保障
270
十、服务风险防范
270
十一、客户关系维护
271
第四节 劳务派遣服务标准
271
一、
服务内容及标准
271
二
、保密工作
273
三
、安全管理
274
四
、工资管理
275
五
、社会保险管理
276
六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276
七
、日常管理和劳动纪律
277
八
、绩效考核管理
279
第
八
章 安全教育方案
283
第一节 人员培训计划
283
一
、培训计划
283
二
、培训目标
287
第
二
节 人员培训
内容
296
一、
交通法律知识培训
296
二、
交通安全培训
318
三、
岗位规范培训
329
四、
管理人员培训
336
第
三
节 安全教育
345
一、全员宣传教育
345
二、新进员工安全培训及考核
346
三、员工安全培训及考核
346
四、行人安全交通劝导规范
347
五、道路交通安全行为规范
349
六、骑车人交通行为规范
350
七、行人交通行为规范
351
八、乘车人交通行为规范
352
九、交通安全宣传
353
第
四
节 安全措施
357
一、安全服务教育
358
二、安全管理小组
358
三、安全管理检查
359
四、重点安全管理
360
五、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361
六、安全责任目标管理
362
七、安全管理责任制
362
八、安全管理考核
366
第
九
章 管理规章制度
3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设置
367
一、
项目组织运作
367
二、
项目管理工作流程
367
三、
项目组织机构图
368
四、
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
371
五、
项目专职教官主要职责
372
六、
创文交通协管
员
岗位职责
372
七、
项目部财务人员岗位职责
373
八、
项目培训部岗位职责
374
第二节
岗位责任制
375
一、
岗位责任制原则
375
二、
岗位责任制的建立
376
三、
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378
四、
项目专职教官岗位责任制
379
五、
创文交通协管
员
岗位责任制
379
六、
项目部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
380
七、
项目培训部岗位责任制
381
第三节 各项工作制度
382
一、
交接班制度
382
二、
请示报告制度
382
三、
“三级”查岗制度
383
四、
勤务登记制度
383
五、
“三级”例会制度
383
六、
客户回访制度
384
七
、ISO质量管理体系
384
八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85
九
、人员招聘工作管理制度
387
十
、新员工入职管理制度
394
十一
、员工内部调动管理制度
400
十一
、员工离职管理制度
404
十二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406
十
三
、薪资与福利管理制度
411
十
四
、任职资格评审制度
416
十
五
、人事奖励与处分管理制度
419
第四节
项目档案资料管理
423
一、
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423
二、
档案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24
三、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425
四、
与时俱进,实现管理现代化
426
五、
提高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427
六、
档案管理工作重要的意义
428
七、
档案管理制度
429
第五节
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468
一、
总则
468
二、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471
三、
风险管理目标和基本流程
472
四、
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473
五、
风险评估
473
六、
风险监控和预警
478
七、
风险处理
480
八、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482
第
十
章 应急预案
483
第一节 突发事件响应机制
483
一、
目的
483
二、
适用范围
483
三、
响应时间
483
四、
响应方式
483
五、
响应机制
483
六、
有关要求
484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预防
484
一、处置原则
485
二、工作职责
485
三、处置救援程序
485
四、注意事项及要求
486
五、责任追究制度
486
六、
其他事项
487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护常识
487
一、
现场急救的原则
487
二、
事故现场伤员情况判断
488
三、
事故现场伤员的运送
491
四、
现场救护的常识
492
五、
创伤救护知识
492
第三节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00
一、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
500
二、车辆故障应急预案
504
三、人员中暑应急预案
509
四、发现抢劫事件应急预案
513
五、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514
六、打架斗殴应急预案
520
七、人员伤亡应急预案
522
第十
一
章 服务承诺
527
第一节
服务实施承诺
527
一、
人员服务承诺
527
二、
服务质量承诺
528
第二节
创文交通协管员服务质量保障承诺
528
一、
人员保障
528
二、
设备保障
529
三、
机制保障
530
第三节
服务人员承诺书
531
第四节
保密承诺
532
第一章 项目概况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
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
文明
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
创建文明城市
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创建文明城市
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创建文明城市
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
在我国,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是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而逐渐明晰、逐渐完善的。
1.
创建文明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从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3.
不但反映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我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谐社会建设将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主题;
4.
文明城市已成为引导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理想范式;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做起,文明城市是和谐社会的现实根基,城市越“文明”,社会和谐的根基越牢靠。
5.
主管部门的级别高低,是城市称号等级的最直接衡量标准。就“
文明城市
”这一称号而言,评定单位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是正部级单位,历任主任都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
6.
而五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除第一任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外,后几任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导致“
文明城市
”这一称号特别受参选城市党委、政府的重视。
二、
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
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文明城市是指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创建文明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一般意义上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创建文明城市重要性的认识。
(一)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内容广泛,既有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民主法制等精神领域的建设,又有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环境治理等物质方面的工作。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统筹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和根本所在。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不仅指经济上要有新的发展,而且指社会文明程度要有新的提高。文明城市的标准,包括城市规划合理,人口规模适度,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就业充分,基础设施完善,
交通通信
快捷,社会安全有序,医疗保健完善,市容整洁优美,生活舒适便利,政府廉洁高效,社会保障健全,科技教育进步,文化体育繁荣,市民素质优良。文明城市的这些标准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努力建成文明城市,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而且是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建文明城市,是实现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现代城市文明包括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的统一体。按照现阶段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文明城市具有以下标志性特征: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的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城区规划和建设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以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为基础的市民素质的提高;以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为基础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以法制规范、依法行政为基础的制度文明程度的提高。从文明城市定义的基本内涵来看,文明城市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治安良好、环境整洁优美、管理科学有序、交通便捷畅通、教育文化发达的现代化城市。因此,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做到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文明协调有序共同发展。
(三)创建文明城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不但有利于发挥城市对整个社会经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而且有利于社会文明的集聚和辐射。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将
有力
地推动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城市硬件设施的逐步改善,城区建设美观,净化、绿化、亮化程度的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创建文明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推动城市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既要城区人口增长、区域扩张,更要注重城市品位的提高和人的现代化。当前,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与城市现代化发展还不相适应,城市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市容环境、社会秩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从而塑造现代的城市文明形象。
(四)创建文明城市,是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品牌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创建文明城市,是进一步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城市形象,已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城市的形象既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可以提高人们的现代文明素质,塑造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可以使城市成为投资、居住、购物、旅游的好去处;可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投资者安心放心,让观光者
赏心悦目
,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强城市的魅力,树立起现代文明城市新形象。
21世纪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的时代,以城市文明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竞争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现在,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的竞争,同时也是文明环境、市民素质的竞争,还包括了生态、人居和创业环境的竞争。通过深化创建活动,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环境质量和良好形象,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要素,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资本”。
创建文明城市是时代的呼唤,是城市发展本身的要求,是提高城市未来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既可以提高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对外吸引力、竞争力,也可以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满意度,激发人们维护城市形象的热情,对城市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可以说,创建文明城市对于对内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提高竞争力、辐射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
文明城市建设内容
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容有:
(一)市容市貌:需要合理的规划,公共建筑、雕塑、广告牌、垃圾桶等美观实用的形状,与生活环境相协调,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街道干净卫生,没有乱贴(包括牛皮癣)。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都有宁静的气氛。
(二)道德方面:公共场所应避免乱扔垃圾、吐痰、毁坏植物树木、争吵、打架等不文明行为。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都是完全禁烟的,有明显的禁烟迹象。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和场馆等场所安静而文明,没有嘈杂声、脏话和嬉戏现象。
(三)交通意识:车辆和行人必须走自己的路。车辆可以穿越斑马线。车辆和行人不要过马路或闯红灯。我们要自觉保持交通畅通,避免人为活动造成的交通堵塞。交通警察指挥车辆和行人。遵守交通站的命令,排队等车,然后依次上下车。禁止酒后驾车。
(四)市民满意度: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的行政效率要求90%以上。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在90%以上。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达80%以上。公民对政府诚信的满意度在90%以上。公民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在75%以上。公民勇敢、正直行为的支持率在90%以上。
植树护绿等公益性活动的参与率在70%以上。公民对骨髓捐赠和器官捐赠的认可率超过50%。市民对城市道德模式的认知度在80%以上。市民对本地网吧业形象的满意度在70%以上。市民对公交车站布局和交通便利的满意度在60%以上。
群众的安全感在85%以上。科学、教育、文化、法律、卫生等社会活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家庭美德知晓率在80%以上。公众对机构工作的支持率在80%以上。
(五)人际互助:要求公共汽车为老人、弱者、病人、残疾人、孕妇和婴儿提供座位。对外界友好,耐心和热情地回答陌生人的询问。公共场所主动帮助老人、残疾人、弱者或者其他有需要的人。
(六)窗口服务:主要取决于服务是否文明和标准化,投诉机制是否方便有效。这些行业包括燃气、供热、自来水、供电、公交、出租车、火车、长途汽车客运站、民航机场、环卫、风景园林、物业服务、邮政、电信、银行、医疗、酒店、旅行社、商业零售、工商、税务、11
0.
POL冰站、交通警察等。
四、
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
(一)文明城市对市民的要求
1.文明行为
(1)公共场所无争吵谩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等不文明行为;
(2)城市无烟草广告,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3)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赛场、景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文明有序。
2.文明交通:
(1)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2)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让行人行横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乘客排队候车(候船)、依次上下车(船);
(3)建成区万车死亡率达到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标准。
3.友善礼让:
(1)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2)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4.公益活动:
(1)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
义务献血
、捐献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2)设计开展网络公益活动。
5.见义勇为:
完善见义勇为人员认定机制、补偿救济机制,落实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抚恤待遇。
(二)
创建文明城市
对公共服务的要求
1.无障碍设施:
道路、公共建筑及设施、新建居住建筑及居住区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2.街道设施:
(1)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
(2)主干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主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99%;
(3)街巷道路路面硬化,装灯率100%,亮灯率95%,排水设施完善;
(4)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现象,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完整。
3.主要街道和公告场所面貌:
(1)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2)依法规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文明引导有力。
4.社区生活环境:
(1)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
(2)路面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无露天排水沟渠;
(3)倡导“垃圾减量分类”,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定时清运;
(4)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照明灯完好;
(5)社区日常管理服务规范有序;
(6)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三)
创建文明城市
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要求
1.公共安全保障:
(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社区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食品经营单位和集贸市场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查处,无漏报、瞒报情况;
(2)公布举报电话,问题药品得到及时查处。
3.饮用水安全:定期监测、检测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向社会公布。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
(1)建立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设置明确的城市避难场所,开展社区减灾、防灾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救灾应急预案;
(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严格执行事件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制度。
5.安全生产: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6.治安管理:
(1)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
(2)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成效明显;
(3)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4)有效预防打击传销活动。
(四)
创建文明城市
对城市绿化的要求
1.建成区绿地率:
(1)为东部、中部、东北部的城市的标准,(2)为西部城市的标准)
(1)>31%为优秀、>28%为良好、≦28%为达标
(2)>21%为优秀、>18%为良好、≦18%为达标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8
(
平方米)为优秀、>6(平方米)为良好、≦6(平方米)为达标。
(五)
创建文明城市
对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的要求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为优秀、>90%为良好、≦90%为达标
2.消除黑臭水体:
城市建成区内未出现黑臭水体。
3.城市空气质量:
(1)全年优良天数比例≧80%,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优秀
(2)全年优良天数比例≧70%,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良好
(3)完成省级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达标等级)
4.城市水环境质量: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按国家规范划分保护区,且水质达到III类;
(2)城市市辖区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或达到70%;
(3)城市市下去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连续三年下降或无劣于V类水体。
5.环境管理:
(1)未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或无区域、流域限批;
(2)无因本市市域内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本地或其他地区饮用水源地污染并停水事件。
6.公众参与: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六)
创建文明城市
对学校、家庭、社会的要求
1.学校教育: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实地考察主要看校园、教室有无悬挂核心价值观“24个字”。);
(2)有中小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安排和落实情况(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安排和落实的材料齐备为合格,有活动安排为基本合格,两者都没有为不合格。);
(3)中小学校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落实情况(中小学校100%落实德育课程计划和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为合格,≧80%为基本合格,其他情况不合格。)
(4)中小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有具体方案、有实际效果;
(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措施、落实好;
(6)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将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的学校比例。二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比例。三是统计并计算本地测试结果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的学生比例。三项数据均为上年度、城区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数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部给予成绩认定。),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要求。
(七)
创建文明城市
对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
1.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标准;
(2)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文化事业发展:
(1)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市辖区域内有面向社会的二级以上图书馆,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免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3.基层文化设
创文交通协管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533页)(2024年修订版).docx